播放地址

狗镇

恐怖片其它2003

主演:妮可·基德曼,哈里特·安德森,劳伦·白考尔,保罗·贝坦尼,詹姆斯·肯恩,派翠西娅·克拉克森,杰瑞米·戴维斯,菲利普·贝克·霍尔,汤姆·霍夫曼,希博汗·法隆,约翰·赫特,科洛·塞维尼,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导演:拉斯·冯·提尔

 剧照

狗镇 剧照 NO.1狗镇 剧照 NO.2狗镇 剧照 NO.3狗镇 剧照 NO.4狗镇 剧照 NO.5狗镇 剧照 NO.6狗镇 剧照 NO.13狗镇 剧照 NO.14狗镇 剧照 NO.15狗镇 剧照 NO.16狗镇 剧照 NO.17狗镇 剧照 NO.18狗镇 剧照 NO.19狗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51

详细剧情

  封闭守旧的美国小镇闯进了一个神秘女子格蕾斯(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饰)。她美丽善良,正在逃避歹徒追杀。镇中的作家汤姆力劝村民留下这个女子,让她暂时在镇里避过难关。然而条件就是格蕾丝要干各种农活来偿还。人们同意了,不久后却发现格蕾丝是一个通缉中的逃犯。大家要把格蕾丝赶走,最后答应,如果她更卖力的干活,才可以在这里逗留。
  格蕾丝日以继夜的劳作,终难逃过不幸的事情发生。一个镇民在警察搜捕后,强暴了格蕾丝。龌龊的事情拉开了序幕:人们开始随意的污辱她,甚至连汤姆,也揭开了善良的面具,格蕾斯沦为镇上的一条狗,干活,受罪,善良的心也有了渐渐的改变。镇上的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女子的神秘身世,让此刻的污辱成为了他日的灭顶之灾。

 长篇影评

 1 ) 人性的展现

这部电影是拉斯‧冯‧提尔拍摄的「良心三部曲」中最令我毛骨悚然的一部。

拍摄手法上导演也采用了很不同的拍摄方式,像是舞台剧的简陋布景,主要场景是用粉笔「画」出来的。镜头一开始是由上而下拍摄着这个「简单、封闭」的小镇。

然后,女主突然闯进了这个小镇。

这个突然所产生的化学作用,悲伤的、残酷的令人不敢直视。

开始时温情的人们,保护了女主(似乎),但是接下来…

所有人都开始利用这一点来「换取、谋夺」她的一点一滴。

包括肉体的劳动、金钱…甚至最后连清白及自由都被掠夺。

在这部片当中所展现人性的丑陋面…

会让人在观看的当下不忍直视,在看完之后倍觉绝望。

最后,所有人都死了,只剩下狗。

 2 ) 鬼才拉斯·冯·提尔的又一惊世之作

拉斯·冯·提尔是我最喜欢的三位导演之一。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每部电影都能大胆探索和运用不同的、多样的、新颖的视听语言和表现手法,用形式主义的风格展现人性的黑暗面和复杂性。 《欧洲特快列车》将彩色和黑白交错使用,搭配魔幻般的叠影和催眠式旁白,把战争的残酷和战后德国人的道德困境刻画得淋漓尽致;《破浪》和《白痴》试图遵循“道格玛95”要求拍摄(前者虽无Dogme编号,但遵守了“纯洁誓言”中的大部分戒条),但颇有作茧自缚的意味,之后这一守则就基本被废弃;《黑暗中的舞者》凭借灰暗失焦抖动的手持摄影呈现出残酷惊心的现实感,与穿插的光鲜绚丽的梦幻歌舞场景形成剧烈反差,革新了歌舞片的形式;《反基督者》向塔可夫斯基致敬,但离经叛道地展现了杀戮与毁灭的诗意;《忧郁症》以高速慢镜开篇,全程手持拍摄,呈现消极绝望的内心世界;《女性瘾者》叙事华丽到无以复加,每个章节搭配不同的画幅、色调和摄影风格,把惊世骇俗"下里巴人"的题材与阳春白雪的文学哲学数学音乐完美融为一体。 《狗镇》是一部质量极高的片子,2003年在戛纳上映后好评如潮,媒体平均分高达3.1,成为当届场刊冠军,但最终竟然颗粒无收,真是有点冤。主要原因是评审团成员之一——姜文的强烈反对,不过他对这部影片的批评满是醋意,基本没有一句说到点子上,字里行间充斥着对2000年自己的《鬼子来了》输给《黑暗中的舞者》无缘金棕榈大奖的怨念。 对舞台剧形式的借用是本片最大的争议焦点,这个形式的确降低了不少观影愉悦度,尤其是对于习惯感官娱乐的视听轰炸的观众来说,但这也正符合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效果(剧本灵感也是源于布莱希特)。极简的舞台布景和线条也使观影者得以将注意力集中于人物的心理变化、剧情和思想内容本身,更契合了本片作为人性缩影、思想实验、社会寓言的特质。此外,舞台式布景也让女主被rape一段的冲击力提高不少,透明房子里的村民总不免让人想到冷漠无情的看客/帮凶,一览无余、无孔不入的透视也进一步让观众的视角趋近于上帝。 全片基本没有配乐,只在最后一章和“国庆日唱歌"时例外。最后一个章节多次奏响的《Young Americans》由David Bowie创作,几乎是对美国人赤裸裸的嘲讽。而7月4日美国独立日上镇民合唱的《America the Beautiful》正是镇民撕开伪善的面具、显露出邪恶面目的转捩点。其他方面,高角度俯拍的“上帝视角”频繁出现,约翰·赫特低沉浑厚的旁白贯穿始终。仿佛一切都是为了让观众以冷静客观的审判者身份投入剧情,但我们不是神,也许不知不觉就落入影片所批判的傲慢之中,占据道德制高点,带着道德优越感审视狗镇的居民和Grace。 片中最明显的隐喻指向基督教。女主角Grace的名字意为“(上帝的)恩典,恩宠”,而她本身的思想和行为也近似于耶稣,到达小镇后的经历与耶稣受难相契合。七个陶瓷娃娃被摧毁代表Grace以善良宽容拯救镇民的努力走向失败,7这个数字在《圣经》中也是频繁出现、寓意完美和神圣的数字(耶和华用7天时间创造世界、《启示录》中的7个教会、7印、7灾、7宗罪等)。小镇中唯一幸免于难的狗名叫Moses(摩西),也是耐人寻味的。影片的结局让人想起上帝毁灭索多玛(蛾摩拉)城的故事。另一个独具匠心之处在于孩子们的名字——雅典娜、潘多拉、阿喀琉斯、奥林匹亚,全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此处隐晦地展现了基督教逻辑和古典逻辑(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冲突与碰撞。 影片的思想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由于本人时间精力和智商有限,不打算在此展开探讨其他内容了。简单而笼统(也可能有断章取义之嫌)的概括,本片除了揭露根植于人性深处的欲望、贪婪、自私、傲慢(着重讨论)、伪善等罪恶面外,还涉及以眼还眼的古典正义和绝对宽恕的基督精神的矛盾、基督教内在逻辑的矛盾、傲慢与权力的伴生关系、善恶道德界限的不明确、对朴素的民主带来暴民专政的反思等等。 影片结尾的几十张照片触目惊心,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不论民族和地域,类似《狗镇》中的恶念与恶行遍布人类社会。影片向我们提出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拷问着我们的良知和灵魂:人类文明的出路究竟何在?绝对宽容无法消灭丑恶,甚至会助长邪恶的蔓延,但以暴制暴的惩罚就一定能根除潜伏于人人心中的罪恶吗?我们有资格审判他人吗?如何避免站在道德制高点、屈尊俯就式的傲慢......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更多电影推介、精彩评论与相关分享,请关注公众号:冰红深蓝电影

 3 ) 美德的厄运

  我觉得要评价这部电影,只一句话就够了,那就是:美德的厄运。

  妮可基德曼的美无可质疑,但是她的表演好乏层次,在情感上缺乏那种逐步递进,直至高潮的表现力与爆发力。

  先剧透一下:一个女人因为遭到黑帮追杀而逃亡到一个小镇。这个小镇上的人们同意接纳和隐藏她。其中的一个作家,汤姆,甚至爱上了她。女人逐渐融入这个小镇,她认为只要自己有足够的美德,就可以得到美德的回报,她企图用她的美德来感染这个小镇,让它成为一个小型的伊甸园---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小镇的居民逐渐暴露出了他们的虚伪,盲目,贪婪,自私,冷酷,邪恶......等等等等。其中一个居民趁着警察前来搜捕的时候强奸了她。她想逃离,把汤姆给她的钱给了卡车司机,可是这个卡车司机在途中强奸了她以后,再度把她带回狗镇。人们为了防止她再度逃跑,用铁链锁住她。
    从此,每一个女人,孩子,都可以来羞辱她,每一个男人,都可以在晚上来找她泄欲。最后汤姆来了,他也要占有她-----但是她拒绝了。这个时候,代表着爱情和唯一希望的汤姆,叛变了----他拿出了自己悄悄收藏的黑帮头目电话......故事在这里突然转折,原来这个黑帮头目,是女人的父亲。女人因为从小生活在暴力与仇杀、利益与权力的争夺之中,而对人性的真、善、美充满向往和期待。她不愿意和自己的父亲同流合污,选择了逃离。当美德开始流浪的时候,她遭遇到了什么?

    只有侮辱,损害,毁灭。
    在故事的结尾,女人向父亲索要权力:“我现在就要!”她的父亲说:“也许我们可以先杀一只狗,把它钉在墙上,那样会有效果!”“不!”女人说:“这个村子可以消失掉。有一户,有小孩。”她停了一下,接着说:“先杀小孩,叫他妈妈看着,告诉她,如果她可以忍着不哭,就住手?”

    所有的人都被屠杀完后,只剩下惊恐的,背板过她的,还企图辩解的汤姆。她举起枪,对准他:“再见,汤姆!”
     最后留下的,只有一只狗。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我认识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

    这个电影,我看过李银河老师的评论。感觉李老师概括得过于片面,她认为这个片子是在描写穷人,她认为贫穷是罪恶-----大意是这样的。这样理解,也许过于片面了,这个片子,是一个寓言,我想它不是一个政治寓言或者阶级寓言,它是一部人性的寓言。它描述和攻击的,是整个人类,而且攻击得狠、毒、准、绝。不给一丝半点的希望。

    据说导演想拍《美国三部曲》,结果因为患忧郁症没有拍成。难怪呐,这样的片子,多看一遍我都怕得忧郁症呐。
       他一点也不喜欢人,也不太喜欢他自己。
       也许他是正确的。

 4 ) 随便写写,反正没人看。

随便翻了翻短评,发行很多短评说圣母婊如何如何的,人性潜藏的恶如何如何。我只能说,本片里村民的恶只是附赠品,真正的恶,最后一段对话已经剖析的很清楚,是女主的“傲慢”,很明显很多人根本没看懂。
  傲慢≠圣母,圣母的宽容是对于同一物种同一层次的,而女主的傲慢是把自己当成了比村民们高一等的物种,天然拥有更高的道德水准,于是低一个层次的“村民”们的各种“恶行”(在女主眼里并不算恶行,人吃屎你会恶心,狗吃屎你会觉得恶心还是正常?)在她眼里不过是他们应有的道德水准的表现。
  这种与生俱来还不自知的傲慢,才是真正的恶,从精神层面把人划为三六九等,高等人看下等人的目光里总是包含着无限宽容和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鄙夷,这才是女主“圣母”的本质。
  最后车上的一番谈话,让女主明白自己一直自以为的“宽容”其实是傲慢的表现,当她下令的那一刻,其实也是第一次真正的把村民们当成了“人”来看待,从高高在上的道德云端跌落凡尘,这并不是黑化,不过是她终于成了人。

 5 ) 为了妮可举枪的双手 为了光芒万丈

我念书时曾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大致是说有几个人在码头搭船,在船将要离岸的时候,突然从岸上跑来一个人央求他们也搭上他一起。这时船上有一个人慷慨的说;让他上来吧,他已经没有其他船可搭了。但同时船上另一个人却站出来极力反对,声称这船已经负荷,如果再载一个人会很危险。那个慷慨的人指责这个人毫无善心,他努力说服了船上的其他乘客让这个需要搭船的人上了船。当船行至中途时,由于风浪还是负荷问题我记不清了,总之船陷入了危险,需要弃重。这时那个慷慨的人马上提出为了其他人的安全,把那个后来搭船的人扔下船。这时却是那个起初极力反对的人站出来保住了这个人的性命。最后他们终于一起安全上岸,而当初那个慷慨的人,自然是被所有的人唾弃不齿。 这本来是一篇古文,读完了老师要我们归纳主题,我当时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吃了个零蛋。但这些年过去,那些我曾经归纳出主题的故事大多数都被我忘了,而这个故事我却一直记得。因为是它最早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但奇怪的是这个道理我至今仍无法确切地把它表述出来。 这个道理在《狗镇》这部电影里被剥开了。并且它被剥得更彻底,更鲜血淋漓。因为在那部电影里,甚至连那个揭露伪善的人都没有,甚至连惊涛骇浪都不需要,人性就赤裸裸地摆在那里。最后他们统统死于灭顶之灾,我只觉得大快人心。包括最后妮可举枪的样子,都令人觉得光芒万丈。 看这部电影是需要耐心的,当你慢慢接受了其单调到几乎无物的布景之后,你会发现这种全新的观影体验是异常美妙的。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独特的观看方式,使我们更能够专注地切入每一个人的内心去观察它的腐烂和肮脏。这部电影的实验性并不一定代表着它的先锋性。但正是因为它不先锋,它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彻骨的寒冷。 很少有什么电影能让我在看的时候觉得那么地愤恨,那么地不平静。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面对丑恶我都习惯了冷漠地轻视它。但在这部电影里却无论如何也不可以,想想自己的过去和现在,那些能够淡漠对待它的人,或者在天堂,或者在地狱。 葛瑞斯最后明白了那个真正傲慢的人是她自己。她把道德的标尺沉重地压在自己的肩头,她以为宽恕别人的罪孽是最大的善,她把这个世界想得太美好,把善和恶撇得太清。最终她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但我一点也不同情任何一个人。她恶狠狠地惩罚那个侮辱过她的女人的方式是杀光她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就当着那个女人的面,就像她曾经折磨她的方式一模一样。这是不是正确一点也不重要。这是公平。 如果电影不是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我想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怪罪拉斯·冯·特里尔的。这部电影就像一片荆棘林,所有对这个世界抱着天真幻想的人都应该历受它的考验。拉斯·冯·特里尔不是没有给我们指出走出这片荆棘林的道路,只是这条道路鲜血淋漓又异常冷酷。 因为那些教会过我们什么叫做恨的人,我们终于摆脱了让我们受苦的愚蠢的傲慢和瞎眼的善良。它让我们知道自己是如何活下来,又将如何活下去。所以我看到了那条道路是多么地光芒万丈。 感谢豆友关于开头那个故事的补充: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6 )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我最讨厌的一部电影莫过于《黑暗中的舞者》。整部片子中流露出那种道德完美到极点的价值观让我觉得无比的愚蠢、缺心眼儿和没意义。4年之后同一个导演拉斯·冯·提尔的《狗镇》,女主角依然充满了臆想症,把自己当成神一样站在高于所有人的道德高度,一直尝试着原谅人类卑劣的天性。但是最终她还是选择了以直报怨。可见这四年里拉斯·冯·提尔对这个世界做了点有用的思考。


 
    前几天我们在看一部纪录片,是美国人虐待伊拉克囚犯的。看的我很难受。我说怎么能有人对和他们一样的人做出这么令人发指的事情。我的朋友说,你是觉得人性天生是善良的吗?我说我觉得人天生有善良的那部分,也有卑劣的那部分,至于哪部分彰显的更多,就看他们后天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所以在《狗镇》里,女主角最后想到,如果自己也是这个镇里的一个居民,难保她不会做出和这里的人一样的举动。就像红卫兵、盖世太保、虐囚的美国士兵、《朗读者》里曾经是纳粹党的家庭妇女们,如果不是在特定的疯狂环境里引发出他们恶劣的那一部分人性,平常的他们可能是一群善良又平静的人们,也许终其一生也没有伤害过一只蚂蚁,也许还会把受伤的流浪猫带回家照顾。但是这并不是原谅罪行的借口。无论怎样责怪大环境和教育,犯错和犯罪都一样需要被惩罚。
 
    我从小就有一件很困惑的事情。我父母的亲戚从他们小时候起就分别待他们都非常不好,但是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出现在这些亲戚需要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的时刻。我总是问,他们待你们那么不好,你们为什么不也待他们不好?我爸妈总是说,我们不能堕落到和他们一个水平。我说又不需要报复他们,别理他们就行了。我爸妈又说,能帮就帮一点,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长了他们总是感激的。但是事实上是,这群贪得无厌的亲戚们不仅不感激,而且不知道我的父母在施恩,反而习以为常,万一帮不了他们,他们便肆无忌惮地口出恶言,其他事儿上待我爸妈还是一样毫无顾忌地坏。他们把我父母的隐忍当懦弱,把我父母的礼貌当做理所当然,把我父母的善良当做不断提过分要求的保障。我有一次生气到问爸妈:你们俩是爱心泛滥到廉价的无处发泄非要找他们吗?你们凭什么觉得你们就是道德高尚的那一方,是你们把他们纵容到这一步的,你们自己还骄傲的不得了呢。
 
    以前我有一个亲密如家人的朋友,我曾很自信地对他说,我永远不会生你气的。结果他还就当真了。试着惹我几次,我都假惺惺地以自己崇高的道德标准克制住自己不生气。然后他就愈演愈烈,不停地挑战我的极限,还总爱说,我知道你不会介意的。终于到我忍无可忍的时候,我明确地说清楚了,你下一次再惹我,我不会再原谅你了,我们以后就当不认识。于是从那时至今,他再也没有过分地惹过我了。现在我想,也许是我不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比他更容忍更宽大的人,导致把他纵容到这一步。如果我们一直站在平等的道德标准上,就像事实一样,也许我们不会有这一路无聊的拉锯战。
 
    从此以后我再不隐忍了。为什么我总得是礼貌的那一方,宽容善良的那一方,顾全大局的那一方?为什么我总得表现完美来讨别人的喜欢?为什么我总得假装我是更高尚的那一个人?事实上在道德上,感情上,我们难道不是都平等的吗?谁惹谁了,谁会不生气呢?谁伤害到谁了,谁又能平静的接受呢?不喜欢你的人,怎么讨好都是没用的。喜欢你的人,也会因为你无限度的隐忍而误以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你惹到我一次,我可以勉强不报复你,你惹到我第二次,我就决不会就此罢休。
 
    如果我第一次被朋友惹到就开诚布公地向他说明,如果我爸妈可以明确对亲戚们表示出他们的贪婪和自私是不可容忍的,如果《狗镇》的女主角在村民们一次次变本加厉地压迫她时反抗一次,我们都不要自以为是地站在更高的道德仲裁点上,也许所有的事情都不会变得那么丑陋不堪、不可收拾。就像宠物,它们需要知道随地大小便是不可以的。就像孩子,他们需要知道暴力、谎言、歧视是不可以的。就像敌人,他们需要知道越过边界的入境侵犯是不可以的。这些被环境或教育引发出丑陋一面的人们也需要知道,他们恶劣的所作所为是不可以的、不能被容忍的。狗咬了人,人当然不能去咬狗,但是人要打狗,让狗知道以后不能再咬人。我总是听人谈论有人伤害了他们,但是他们并不愿意以牙还牙是因为他们拒绝掉到和那些人一样的档次。我想说的是,大家都是一样的档次。你假装你的档次更高,只会使那些伤害人的人将他们的丑行愈演愈烈。所以无论天生多纯真,曾经多善良的犯错者、犯罪者都需要得到实实在在的警示和惩罚,他们需要明确地知道并刻骨地牢记,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不可以的。这才是一个正常的环境和教育去抑制每个人天性中卑劣的那一面。所以比起那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你就把你的右脸送去给人家打、别人杀了你的父亲你就把母亲送去给人家杀的圣人哲学,我更信奉简单直白的“以直报怨”。无限地忍让不过是完美道德秀的伪善表演,这只是在把这个世界引领到更毫无顾忌地放肆的方向。人被狗咬了,要是只是容忍,不去教狗,下次再被咬,就是不仅自己找死,还很可能连累别人也被咬。祸国殃民。
 
    你需要停止做无限的礼貌、善良和隐忍的那一个人。
 
    你需要停止幻想你是那个道德最高尚的人。
 
    你可以选择以德报怨,但是你也需要知道,你的所作所为没有在把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短评

这是一部教人向恶的电影么?不是,它只仅仅是告诉我们世界上存在着的一个物种叫做人而已。精彩的试验场,片尾过瘾到咬牙窒息的程度“先杀孩子,让母亲看着”,好吧,我也是人,我乐意令人性的残暴一面爆发。

4分钟前
  • 力荐

“葛瑞斯最后明白真正傲慢的人是她自己。她把道德的标尺沉重地压在自己肩头,以为宽恕别人是最大的善,把世界想得太美好,最终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惩罚那个侮辱过她的女人的方式是当着她的面杀光她的孩子,就像她曾经被折磨的方式一样。这是不是正确一点也不重要。这是公平。”

5分钟前
  • 青苔
  • 推荐

人和狗不同, 不管多凶恶的狗都能被教化, 人却不行.

8分钟前
  • 贾不许
  • 推荐

话剧电影化,电影话剧化。揭露的是赤裸的人性,猜忌、自私、怯懦,一层层地摧毁着宽容,当眼神开始冷漠,报复的力量就强大起来,最后狗镇只剩下一条狗

10分钟前
  • 心有猛虎
  • 力荐

很簡單。一定要看到結尾。否則只是煩悶的摧殘。

12分钟前
  • Zen.L
  • 推荐

即使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我也一直是站在——人之初,性本恶——站队里面的。最后以暴制暴,大快人心。尽管这也许也是我的恶的一部分。

15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人性本恶的最佳宣传片。。。

1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非常奇特的电影,像舞台剧一般娓娓道来人性的叩问。不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但遵从罪恶的天性也不代表可以被原谅。I wanna make this world a little better,可最终还是不得不意识到有些人尚不如狗。宽容太微弱,以牙还牙和恶有恶报才是王道,而幸好还有电影慰藉。

21分钟前
  • .
  • 力荐

除去演员片酬以外成本好低的电影...不过也能拍的那么精彩...说明电影的创意才是王道...

26分钟前
  • 某茶君
  • 力荐

三个小时的跨度。小镇的初始有我所有童年的记忆,那么多欢快奔跑的游戏和世俗人的笑脸。你的天真和善良也许就是损伤你的最尖锐的那把匕首,小镇里的人懦弱胆怯在恐惧中也只会不住的战栗,但他们都是没有武器的凶手。我只相信以暴制暴,眼泪和原谅都是无用的负赘,举起枪面对苦难的你才是真的女神。

31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extremely minimal stage-like set / "moral rearmament" 在人性的凝炼与玩味上,balance曾经震撼了我,而当看到这样一部富有极简和象征意味的电影时,我不知该用倾倒还是厌恶来评价。冯提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观众茫然失措地睁大眼睛凝望,好像置身一场布氏的舞台剧。

3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似乎所有的剧情都是为女主黑化前和父亲在车内的那场对话做的铺垫。其实我觉得女主后面做得有点过头,但也许这正是导演的用意:观众与女主建立了足够的共情,得以在屠镇的过程里和女主一起体会施暴的快感。用观众的人性之恶呼应镇民之恶。把狗镇的范围从银幕里扩大到银幕之外。

34分钟前
  • 🐷🐷
  • 推荐

观众要把自己代入狗镇的某一个村民,而不是女主角本人,因为you have no power。

38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JP圣母进化论

43分钟前
  • 小袋
  • 推荐

“你认为没有人能达到你的道德水平所以原谅他们,这是一种傲慢。”

45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前两个半小时极无趣,完全可以跳过,直接看最后半小时便是。类似话剧的电影形式很新奇,但并不讨巧,倒能节约些成本。赤裸裸的人性之恶呵,老实讲,屠村一节看的很爽。

46分钟前
  • 川总
  • 推荐

1.形式十分激进,巴赞的本体论在这里彻底破产,回归了戏剧式的象征性场景、突出了表演,最妙的是又是百分之百的电影,巧妙回避了戏剧的视点,连开场的镜头都是俯拍。2.没有实体墙壁的舞台倒是给景深镜头留出了空间,格蕾丝被强奸同村民的日常生活一起上演,平庸的恶在内容和形式上达成了一致。

47分钟前
  • 安托万
  • 推荐

一个想用自己所谓的善良承受一切屈辱的圣母,一群做尽坏事却始终觉得自己在取得回报的畜生,一个坐拥权利好似独裁者的父亲。其实我们无权指责剧中的每一个人,因为人性都是一样的,只是没有机会展现而已。不是所有的善良都是善良,当全镇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时,他们都是在为妮可的善良付出代价。

51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有些像话剧,结尾在意料之中,过程很震撼

56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本片在那届戛纳颗粒无收到底是否因为姜文从中作梗?个人觉得无须为此喊冤叫屈,《大象》拿金棕榈其实才更考验评委的眼光。《远方》也很棒,但输在过于完整,这点姜文阐释得很好,狗镇的弱点和《远方》类似,有惊艳感也容易取巧,但深究的话,这种深度似乎又属于表面文章,并没有想像中那么耐看。

1小时前
  • 狄飞惊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