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遥远的桥

战争片美国1977

主演:Dirk,Bogarde,詹姆斯·凯恩,迈克尔·凯恩,肖恩·康纳利,

导演:理查德·阿滕伯勒,

 剧照

遥远的桥 剧照 NO.1遥远的桥 剧照 NO.2遥远的桥 剧照 NO.3遥远的桥 剧照 NO.4遥远的桥 剧照 NO.5遥远的桥 剧照 NO.6遥远的桥 剧照 NO.13遥远的桥 剧照 NO.14遥远的桥 剧照 NO.15遥远的桥 剧照 NO.16遥远的桥 剧照 NO.17遥远的桥 剧照 NO.18遥远的桥 剧照 NO.19遥远的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2 12:27

详细剧情

欧战尾声,盟军上下逐渐弥漫着乐观的情绪为了提前结束战争,各地盟军将领认为只要一番猛攻,便可提早直捣柏林结束战争。于是轻率地将大批伞兵空投在德军营地背后,去攻占阿纳姆的那座横跨莱茵河的大桥。不料遭遇德军的顽强抵抗,盟军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这场堪称二战中最具戏剧性的战役,终以盟军的惨痛失败而告终。由奥斯卡金像奖得奖导演理查德·阿滕伯勒执导的战争巨片《遥远的桥》,根据科尼利厄斯·瑞恩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影片表现和讴歌了盟军在二战中浴血奋战的斗争精神,被誉为电影史上的超级战争巨片。本片的明星阵容空前强大,聚集了诸如詹姆斯·卡恩、迈克尔·凯恩、肖恩·康纳利、罗伯特·雷德福、安东尼·霍普金斯等数国的数十位明星。本片荣获1978年第31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声等多项大奖与提名。

 长篇影评

 1 ) 《遥远的桥》:盟军最大失败案例,二战战争电影扛鼎大片

《遥远的桥》:盟军最大失败案例,二战战争电影扛鼎大片
笑独行解题


《遥远的桥》(A Bridge Too Far,夺桥遗恨、英雄冢、铁甲铜连、鹰掠战士,美国、英国,1977)

二战战争电影永恒经典大片。理查德•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代表作。根据爱尔兰作家同名非小说作品改编。全景式演绎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号称“市场-花园行动”的阿纳姆(Arnhem)空降战役的全过程,突出表现盟军空降兵的困窘遭遇和悲惨命运:英军第一空降师被包围、得不到补给和增援,八成将士有去无回,波兰军第一空降旅在空降中和渡河时成为活靶子……结果为盟军在付出两倍于德军的伤亡代价后下令空降部队撤退。盟军最大的一个失败案例。“一座太远的桥”,异想天开与急切冒进的沉重代价,证明所谓德军已丧失战斗意志的说法纯属谬论。宏大壮阔,真实丰富,鞭辟入里,淋漓尽致。德克•博加德(Dirk Bogarde)、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肖恩•康纳利(Sean Connery)、爱德华•福克斯(Edward Fox)、吉恩•哈克曼(Gene Hackman)、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等主演,全明星阵容。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配角等四项大奖。

【笑独行按:史载“市场-花园(Market-Garden)行动”发生于1944年9月17日至9月25日,系由英军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元帅提出并主导,企图借由一步到位的空降部队(市场)与快速推进的装甲部队(花园)的协同作战,夺取荷兰境内主要航道桥梁,绕过德国“西部壁垒”齐格菲防线(Siegfried)跨越莱茵河,直插德国腹地,速战速决,在圣诞节前结束欧洲战争。事后,蒙哥马利元帅认为该行动成功了九成。Arnhem或译安亨。该影片为公认的二战战争电影扛鼎之作。其间负责夺取阿纳姆桥的英军第一空降师上校拒不投降、坚持战至无力抵抗,终为守桥德军装甲部队所俘的情节颇感人,而由谢尔(Maximilian Schell)扮演的德军上将的风度和气度则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该影片有片长不一的两个版本,即175分钟的国际版和158分钟的芬兰版。在下所见为带国语配音、有两条中文字幕的D9影碟,片长为175分钟。IMDb该影片评分为7.3分。】

影片DVD影碟封面与海报

http://sc3h.photo.hexun.com/66701078_d.html(DVD影碟封面一)
http://sc3h.photo.hexun.com/66701143_d.html(DVD影碟封面二)
http://sc3h.photo.hexun.com/66701147_d.html(海报一)
http://sc3h.photo.hexun.com/66701152_d.html(海报二,日本)
http://sc3h.photo.hexun.com/66701155_d.html(海报三,德国)

 2 ) How does THE BRIDGE look like after nearly 80 years?

一篇相关地点记录

决定水一篇评论,和对《兄弟连》的评论一样,其实这是一篇相关地点记录。因为先在BoB的那篇评论里面记录了,但其实以下地点和这个电影更紧密,所以就Ctrl+C一下哈哈哈哈。

正好就住在阿纳姆附近的村子里,去年看过《兄弟连》后对相关历史感兴趣,才又看了《遥远的桥》,于是后来去阿纳姆的时候当然就要去实地看看在差不多80年后,这些地方都发生了什么改变呢?

Ede地区

1. Ginkel Heath

地址:直接Google Map搜此地名

这里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实际上是二战市场花园行动中由空降兵主导的市场行动(为了抢夺阿纳姆的大桥)在靠近阿纳姆市郊的降落点。该降落点是市场行动中降落人数最多的地方,主要是英国的空降兵(应该是英军第一空降师)军队。这个保护区现在也是荷兰军队的训练场地,不进行演练的时候开放给市民做休闲活动。

此地是一大片平地(典型的荷兰地貌),集合了石楠花丛、沙地和森林的景观,非常适合来散步、骑马、遛狗和放风筝,上次去的时候还看到有人来放羊,还挺惬意。夏天石楠花开的时候此地的景色应该会比较不错,去年10月份去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光秃秃的,地上的草也黄黄的,加上荷兰阴郁的天气和狂野的大风,只能拍出下面这张照片的景色。

荷兰的妖风,被吹歪的树

有人在放羊

靠近公路的一边有一个空降兵降落点纪念碑,用铁质材料展现当时空降兵们降落时的景象,想象一下差不多80年前这个平地上有上千名士兵降落(如下图剧照),还是挺震撼的。虽然市场花园行动总体以盟军失败为结局,荷兰能把这个地方保存下来而不是开发成为房地产项目(因为真的很大一片),看得出来还是深受二战历史的影响,历史在这块地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留。

《遥远的桥》剧照,降落场景

空降兵降落点纪念碑,Landmark Ede: "Vensters op het verleden"

Air Landing, 17-18 Sept. 1944

2. Eder Heide

地址:直接Google Map搜此地名

这里也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与Ginkel Heath(上一个地点)隔着一条马路相望,地貌差不多。此地有一个一战时比利时人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一战时期逃来荷兰的比利时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难民营,生活基本自己自主,甚至还有学校、医院和教堂。如今也是一片空地,和Ginkel Heath一样是荷兰军队的演习场所。几乎在同一片土地上,在一战二战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个地方还是蛮值得来走一走的。

曾经难民营的地图,标注了居住区、医院、学校、教堂等地点的位置

和Ginkel Heath差不多的景色,一月份的时候有比较大的雾气

Oosterbeek地区

3. Airborne Museum at Hartenstein

地址:Utrechtseweg 232, 6862 AZ Oosterbeek;网站:http://www.airbornemuseum.nl/

强烈推荐的一个博物馆!

在市场花园行动中英军降落点Ede和Arnhem中间的Ooosterbeek,有一个空降兵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前身是当时英军降落后的指挥部,在本电影中也有出现(如下)。

剧照,豆瓣条目上只找到这张被烧了的指挥部了

现在成为了Airborne Museum

这个博物馆对市场花园行动做了非常充分的回顾,也展现了不同空降兵的装备,很值得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最有意思的是博物馆负一层有一个Airborne Experience体验,以互动的方式展现从降落到穿越战地徒步至阿纳姆的过程,身临其境,非常有趣!

负一层的空降兵体验,很值得来看一次!

Arnhem阿纳姆地区

4. 约翰弗罗斯特大桥

地址:直接Google Map搜此地名

How does THE BRIDGE look like after nearly 80 years?

约翰弗罗斯特大桥是市场花园行动中的阿纳姆战役主要发生地,也是本电影表现的主要事件(下图)。英军为夺取该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第一批军力未被德军发现而得以靠近此桥,但由于降落点与实际战斗地点距离过远、后续兵力被德军包围无法抵达前线、补给不足等等问题,在坚持了一周多之后,英军终于投降,也导致市场花园行动的最终失败。

John Frost Bridge

剧照,战况惨烈

和电影中稍微相似的角度

在这座桥的旁边,也有一个小型的博物馆,是上面那个Airborne Museum的分馆Airborne at the Bridge,较为简略的介绍了阿纳姆战役的时间线,如果来了这里,不妨顺便参观(免费),做一下背景补充。当时参观的时候和工作人员聊了会儿天,了解到荷兰本地人对二战的看法,结论:国家层面或许有输赢,但对于每个个体来说,不会有赢的一方。

Airborne at the Bridge

 3 ) 理想战争片

       这部电影就是理想中的战争片。有宏大的真实战役背景,有比任何编剧编写都精彩的战役进程,有全景展示交战双方的全面视角,有精细考证的道具装备,等等……和虎虎虎一样。现在到以后恐怕都不能再见到这样全景展现某次战役的影片了,以后出现的最多是类似于珍珠港那种从小人物投射大战役那种影片。片中将很少出现指挥战役的高级将领。其实我倒是很欣赏那种将领+开会那种模式,毕竟战斗场面这种东西还是属于外表的,一次战役究竟怎么进行,指挥官之间那种智慧和意志的较量更加吸引人。遥远的桥中还是比较全面的塑造了美国,德国,英国以及波兰参战的这些中高级指挥官,而且几乎都是真实人物。唯一虚构的一位101空降师的上校,惊喜的发现竟然是Jack Geller。很多人批评这部影片情节比较散乱,主线不突出。其实这也是为了全景展现战役无法避免的。本身市场花园行动就是一次纷乱复杂的作战行动,涉及到三个国家的军队联合行动,空降部队需要地面部队层层推进来进行增援。影片已经通过霍洛科斯,布朗宁等诸多将领竭力向观众阐述这次战役究竟如何进行。不过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恐怕这仍然是不足的。但如果像兄弟连第四,五集那种形式,那样对整个战役更加会不甚明了。
    总之,这样的电影就像恐龙一样已经灭绝了,和虎虎虎一样,只能通过回味去体会她的经典。

 4 ) 一部入门级的战争史诗片

    遥远的桥、最长一日,都是过去拍摄WWII时期电影的典型,即:细致入微的讲解整个过程,穿插小人物的故事(而现在是讲小人物的故事,穿插大背景),没有办法...历史对于战争电影的要求不同...

    这部电影作为军事迷来说,就是福音啊,101、82、红魔、党卫军装甲师,就是一制服诱惑啊,最喜欢这部电影里面盟军大部队登机时候的一个全景以及给将军的一个特写,通过镜头表达了盟军的强大以及内心的自负,82师突击队多桥时候普通士兵对于命令和自己生命的尊重等等...

    纵观整部电影,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能了解个大概已经不错了...

PS..阿纳姆天使真的很美丽!

 5 ) 二战盟军最丢脸的惨败、蒙哥马利军事生涯的污点

个人感觉,《遥远的桥》和真实战史差别不大。是一部很好的二战历史片。 说句实话,“市场花园”行动(PS:看这行动的名字起的,“市场花园”,合着把德军的后方当成自家后花园了。真是不拿自己当外人、对战局乐观得不要不要的。一点脑子都没有!)就是蒙哥马利胜令智昏、脑洞大开的产物。可以说是一个很垃圾的作战计划。 其实,自1944年6月百万盟军登陆诺曼底之后,不只是蒙哥马利,包括其他很多盟军将领都自我感觉太良好了,都觉得德军已经没几天好蹦跶了、都觉得饮马莱茵河,旗插柏林城指日可待、都觉得1944年的圣诞节前可以结束战争回家过圣诞节了。实际上,盟军登陆诺曼底后,西线战场的形式很容易让人对战局产生误判。自从盟军登陆诺曼底后,西线的德军尽管取得了不少战术上的胜利,但是从战略上看德军是在不断地撤退、不断地失败。同时,德国由于国内饱受美英空军的千机大轰炸,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东线,德军又要和苏军拼死血腥鏖战。从整个战略态势上看德国已接近崩溃的边缘。而且诺曼底登陆完全让德国陷入了战略被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自从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打响,相对平静的西线可以说是被德军看成了战略大后方,德军把诸如国防军“大德意志”师、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等一大批精锐部队调往东线战场和苏军死磕、把东线战场和在南线战场上打残的部队调到西线进行休整、补充和换装等。而且由于西线的相对平静,德军驻守西线的部队都是战斗力稍逊的二线部队,这些部队常年不满编、严重缺乏坦克、突击炮和大口径重型火炮等重武器而且兵员有相当一部分老弱病残特别是一些已在其他方向战场上受伤残疾的兵员。德军在西线驻防的部队实力实在堪忧。如果说这些部队用来围剿西欧各国的抵抗组织和游击队还可以,但真要和精锐的野战兵团作战恐怕很难担此重任。不说别的,诺曼底登陆时德军的防御部队主力国防军第352步兵师的相当一部兵员都超过服役的最佳年龄,而且患有疾病或残疾。此外参与诺曼底战役的德军部队居然还有“东方营”这样的单位。“东方营”是什么样的货色不用我说相信熟悉二战史的人都心里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德军凭借既设的坚固工事和地利给登陆的盟军带来了重大杀伤,但最后盟军还是成功完成了登陆,建立了滩头据点,开辟了第二战场。所以说诺曼底登陆前德军在西线根本就没做好战争准备。自诺曼底登陆后,盟军一路高歌猛进,顺利平推。这样的大好形势你说一众盟军将领怎么能不自我感觉良好?怎么能不相信纳粹灭亡就在眼前、圣诞节前就能结束战争?不要说这些盟军将领,换成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也会这么想。不说别的,即便在这次“市场花园”行动里吃了一次瘪以后,1944年12月德军发动代号“守望莱茵”的阿登反击战的时候,驻防阿登地区的美军第12集团军群司令奥马尔·布莱德雷中将在德军发动进攻时居然不在部队、不在自己的指挥部,而且接到部下关于德军发动进攻的报告时还认为是德军的骚扰活动不必理会,直到第二天他返回指挥部后才知道德军发动的进攻根本不是他认为的骚扰活动,而是大规模进攻!这样的情况不是之前战场形势太好让盟军高层胜令智昏是什么?而且阿登战役之前的“市场花园行动”已经给盟军敲了一次警钟了。而“市场花园”行动前,盟军一直高歌猛进、所向披靡,所到之处被从纳粹铁蹄下解放出来的西欧各国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你说这样的形式怎么能不让不让包括蒙哥马利在内的盟军高层误判形势,误估了德军的实力? 单从“市场花园”行动本身来说,其失败的主要原因除了情报的失误、盟军高层对战场形势的误判。更重要的是蒙哥马利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忽略了最基本的军事学原则。 “市场花园”行动的作战计划是利用空降部队快速抢占艾恩德霍芬、奈梅亨和阿纳姆这三个战略要地,配合从地面推进的英军第30军夺取荷兰境内的莱茵河上的大桥。这个计划的关键在于抢占到上述要地后的空降部队必须顶住德军的反扑坚持到地面部队抵达。这个计划是一个能让德军腹背受敌的很典型的“中心开花”战术。但是,如果德军能够在盟军地面部队抵达前消灭这些空降部队,那么整个计划将会破产。然而事实上德军利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在外围拖住了从地面推进的英军第30军,在内线完成了对盟军空降部队的重创,使“市场花园”行动成为了二战中盟军的一大败笔。 由于盟军高层的盲目乐观加上情报失误,盟军认为作战区域附近德军没有重兵。而实际上呢?德军在荷兰部署了不少如党卫军第2装甲军、第1空降集团军等战斗力较强,而且装备精良的部队。特别是英军第1空降师空降的阿纳姆地区,德军在此部署了从东线调到荷兰休整的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上将威廉·比特里希指挥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下属的两个装甲师。结果导致英军第1空降师在经过和德军的血战后几乎全军覆没。 首先,从最基本的军事常识的角度说,空降部队的弱点明显多于优点。虽然空降部队的优势在于快速机动部署,但这样的快速机动是一次性的。当伞兵跳离运输机的那一刻,这一优势就已不复存在。而且空降部队落地后至少在二战时期就几乎是完完全全的轻步兵。不要说和装甲部队交手,就是和一般的步兵部队交手都有可能全军覆没。为什么?因为空降部无法携带重武器。即便到现在,各国的运输机也只能运载轻型坦克、轻型榴弹炮等大幅度轻量化的重武器,更遑论二战时期的运输机的运载能力。而即便是普通的步兵师,其编制内都装备有口径100mm以上的大口径压制火炮、坦克与装甲车等重型武器。而以坦克、装甲车等重武器为主战装备的装甲部队的编制内更是装备了更多重武器。固然伞兵的单兵素质由于其自身兵种的属性等原因而高于普通步兵,但是再高的单兵素质也弥补不了缺乏重武器的短板。要知道,再英勇的血肉之躯,在枪炮武器面前其实屁都不是。而的英军第1空降师在深入德军后方后要独自面对德军至少两个装甲师的部队,其全军覆没的结果是必然的。而且空降部队最重要的杀手锏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般情况下,空降部队都会选择在夜间进行空降行动,尽量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二战期间诸如D日前一晚美军在诺曼底的空降行动、阿登反击战里德军的“鹰”行动等著名的空降行动无一不是在夜间进行。而“市场花园”行动不知道盟军高层为什么脑洞大开,选择在白天进行大规模空降,生怕德军不知道自己的战略意图,完全违背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一最基本的用兵原则。第二,由于空降部队都被用于部署到敌后,一旦空降到地面,就意味着孤立无援、腹背受敌。因此,空降部队的战斗力取决于能否及时得到弹药、食物等方面的后续补给。一旦补给线被掐断,那么被歼灭只是时间问题。从《遥远的桥》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英军第1空降师的补给空投区处在德军的火力控制范围内,被围英军无法得到补给,最终弹尽粮绝,只能选择投降。不要拿1965年在德浪河谷跟北越军交战的美军第1骑兵师第7团第1营说事。因为第1营虽然被北越军分割包围,但和被围的美军相比,北越军除了人数占优势,火力、装备、后勤等诸多方面均远不如美军,而且在现代战争中,北越军的人数优势很容易被美军的强大火力所抵消。最关键是被围美军的直升机着陆场一直都控制在美军手里(PS:战斗开始时的着陆场被北越军攻占后被围美军又在自己的防区里开辟了一个新的着陆场。),使得被围美军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后援和补给并撤走防区内的伤兵。如果在德浪河谷被围的美军失去了着陆场,那么这些美军的下场绝对不会和在阿纳姆的英军空降部队有任何区别。 其次,从军事学原则的角度上来说,盟军在“市场花园”行动中必败无疑。根据“市场花园”的作战计划中的空降部队的作战任务来看,空降部队要夺取要点并坚守至地面部队抵达。从任务来看,夺取要点是进攻战,坚守夺取的要点是防守战。对于夺取要点的进攻战,根据军事学原则:进攻方与防守方的兵力对比不能低于3:1,而如果是进攻既设的防御阵地,进攻方与防守方的兵力对比至少应为10:1,这还是双方装备水平相等情况下的比例。而实际战斗中英军是轻装的空降部队而德军是重装的装甲部队,而且英军兵力远少于德军,最关键的是英军深入敌后孤立无援,德军后援畅通无阻。从这些因素看英军就无法完成夺取并坚守要点的任务。而到战役后期,英军已经陷入了被动挨打的防守战。同样是防守,在阿纳姆的英军空降部队和阿登战役里防守巴斯托涅的美军第101空降师所面临的情况是不同的:第一,巴斯托涅是交通枢纽,德军需要抢占巴斯托涅并尽可能地减少对巴斯托捏的破坏以便在抢占后可以加以利用,所以德军在战斗中会投鼠忌器(PS:实际上从美军加强巴斯托涅的防御开始,德军就已经没有夺取巴斯托涅的可能了),而阿纳姆的德军是为了保证大桥不落入盟军之手必要时可以毁桥,所以在战斗中德军完全没有顾忌。第二,巴斯托涅是已经设防的坚固阵地,而且负责防守巴斯托涅的美军第101空降师有美军第10装甲师的B战斗群和炮兵部队协助防守,因此巴斯托涅的美军的防守部队拥有不少的重武器,而阿纳姆的英军就是完完全全的轻步兵,根本无法抵抗德军的装甲部队。第三,阿登战役里德军没有足够的兵力和装备攻下巴斯托涅,而在“市场花园”行动里德军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都碾压被围英军的,所以在包围圈内的英军第1空降师被德军吊打打出翔是必然的。 最后德军成功地拖住了外围从地面推进的英军第30军,为内线德军部队围歼第1空降师争取了时间。这是典型的“围点打援”。不要说在阿纳姆兵力和装备都不如德军的英军空降部队,抗战中装备远优于中国军队的日军在派部队穿插中国军队防线时一旦外围部队被中国军队拖住无法与穿插的日军会合,穿插的日军部队一样会被中国军队围歼。在任何“围点打援”的战术中,只要被围部队无法和外围友军会合都难逃全军覆没的命运。阿纳姆的英军是如此,孟良崮上的国军第74师也是如此。 所以,综上所述,“市场花园”行动从制订作战计划的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个必然惨败的作战行动。

 6 ) “市场花园行动”的背景材料

    还是挺不错的片子,讲的就是bob中的“market garden”行动,一次由英军(蒙哥马利的倡议,片中提到但没有现身)主导的比较冒险的长距离迂回,希望绕过重兵布防的德法边境(齐格菲防线),从预计中防守薄弱的荷兰境内度过莱茵河进入德国境内,以争取在44年圣诞节前结束战争(1944年9月)。
    很多巨星,只是感觉败笔也在明星太多上,每个人都要有戏份,搞得片子比较零乱。
    但是看完后对着地图查了很多资料,才搞明白行动路线(可惜图贴不上来):

    三个城市,两条河
    由南往北:艾恩德霍芬(Eindhoven,荷兰第二大足球俱乐部所在地)、奈梅亨(Nijmegen,有翻译成尼美根,有专门的一部片子讲尼美根大桥的)和目的地阿纳姆(Arnhem,片中翻译为安亨);
 
    德法边境上的莱茵河在Arnhem东部转向西行并分为两条水路:瓦尔河(Waal)和Nederrijn,前者位于Nijmegen以北,河面宽阔,后者位于Arnhem以南。渡过这两条河,就可以沿莱茵河而上(东南方向)进入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为了顺利渡过这两条河,行动的关键就是保住两条河上的两座大桥,所以美英两军的空降兵都投入了战斗。英第一空降师目标是Arnhem大桥,美82空降师(FIXME)是Nijmegen大桥,而101空降师的任务是保证从比利时到瓦尔河之间的道路畅通(因此才有bob中E连在Eindhoven所受到的欢迎以及后来的撤退)。
    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碰巧德军有个党卫军装甲师在Arnhem、Nijmegen附近休假),行动受挫,这也是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失败——Nijmegen大桥幸运的保住了(片中为炸药失效),而Arnhem大桥则被摧毁了。离战线最远的英第一空降师损失惨重,三个营仅有一个营到达了桥边,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和装甲师周旋了4天(原计划是一天多,FIXME)后投降,由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营长John Frost,战后在Arnhem有他的雕像。

 短评

1A bridge too far,遥不可及。2Except try. You can do that, can’t you?3“Pleasant journey. 一路顺风。”“I don't feel much like sleeping.”

3分钟前
  • 凤凰Rosy
  • 还行

群星云集都不足以形容阵容。“市场花园”,兄弟连中印象最深的那一仗。相比之下,本片更宜做战略分析教材片。。。BTW,两个凯恩爷爷当时是多帅啊,康纳利爷爷说他不止穿苏格兰裙好看,穿制服其实更诱惑。。。

8分钟前
  • annie妖
  • 推荐

1,一小时18分左右,那个桥头堡白天盟军没攻占下来,晚上再动手???难道德军都是傻子?!你都明目张胆来打了,竟然没人增援桥头堡也没加强戒备。2,单兵抢空投物资那段,明知道空投地被德军控制了,但至少为跑过去的兄弟掩护一下,拿枪朝敌人射击压制一下也好,但竟然盟军都在看热闹。3,各种人物多,领带多,各路部队多,根本分不清谁是谁,谁在哪儿,谁要去哪儿,以及在那儿的是谁。虽然是纪实改编,但在影片中呈现的太杂乱,让人理不清。4,2小时10分后拖进度条快进。5,不推荐研究军事和历史的观众观看。

12分钟前
  • zj@99
  • 较差

可怜的英国空降兵,伞兵就是用来包围的,还拿不到补给,因为队友把补给投到德军阵地了,一万人,回来的只剩下两千人.........

17分钟前
  • 獨孤求敗
  • 推荐

70年代最好的战争片,场面真实宏大,看不出电脑制作的痕迹。尤其空降场面,真实。

18分钟前
  • 棉麻主义
  • 力荐

不知道如何,也许是当年看的版本不清晰的原因,对本片没什么感觉。

2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101空降师戏份极其之少哇,安亨被困的红魔部队为第一重点,次之属82空降师,加文个人的戏份就挺多,相比之下泰勒简直隐形人了,辛克(好吧那个不叫辛克)的戏份都比他多。再然后是30军的爱尔兰近卫团。波兰第1独立伞降旅到片子临近尾声时才空降下来。最后大家都在营救红魔。

25分钟前
  • Favillae
  • 力荐

巨星卡司拍出的70年代最佳战争片,尤其是空降那段,场面相当宏大。还有年轻时候的安东尼霍普金斯。

26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推荐

近三个小时的影片并没有让我觉得枯燥,处处洋溢着英式幽默。从最初的草率空降,到最后的难以为继,形成强烈反差。对战场的描写几近写实,比如30军第一场遭遇战的炮火延伸,相当专业。窃以为算得上是二战经典影片之一。

31分钟前
  • 休眠火山
  • 力荐

7/10。重温。太事无巨细了,但许多段落拍得非常美,具有史诗般的气魄:荷兰的田园风光、摇摆的时钟,教堂上方空降的盟军如天女散花般飘落,像郊游般轻快的行军,受到满街的鲜花旗帜和欢迎人群,这与他们尊严丧尽的最终失败形成反衬,结尾处一群盟军伤兵坐在废墟的坟墓之上,唱着圣歌等着德军走来,夕阳下收容盟军的荷兰人一家流离失所,一个孩子模仿军步走在最后面,英国对胜利的渴望以战争带来的伤痛为代价。作为一部由美方控制的英国片,显出冷峻的幽默气质,例如盟军装甲部队遭遇林中的一群精神病嘲笑、英军挥舞着雨伞走上敌占桥、拼死抱回的物资袋装着不需要的红色贝雷帽,当战争的血腥、眼泪被指挥层看成一场冒险游戏,英国人恪守的尊严、规则也无法挽救这一切。

34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太多的大场面的铺陈,空投伞兵那一段非常震撼。这是一部彻底的反战片。战争中的残酷,人的决策、天时不利,都会让大批无辜的士兵、人民丧失性命。痛失亲子的父亲、为救上尉不惜犯险犯军规的中士、哀叹为何不停战五分钟的母亲、尝试和平停战的德军将领,都在用自身的角色衬托着“正义”之战的不正义之处

36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四星半,略冗长,看着堵得慌。两军都有一个自以为是的领导,都是不信情报。空降的画面真是壮观凄美。

39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蒙哥马利的骄傲与自大令盟军乃至荷兰平民都付出了惨重代价,但盟国有的是时间。而拼尽全力最后一搏的德国人已经没时间庆祝了。所谓胜利也不过是濒死前的回光返照。英国人的固执与死板简直令人抓狂。这部群星璀璨的大戏严肃到有些沉闷,但意义非凡,正如提起珍珠港首先想到《虎虎虎》而不是《珍珠港》。

43分钟前
  • 咖喱娜
  • 推荐

A bridge too far. A movies too long.當年我在電影院看這片,中間居然還有休息時間,可見片真的夠長,但是大明星太多了,要交代的事太多了,導演顯然沒有足夠功力詮釋這場經典戰役,如果沒有看過原著的人看完此片應該還是一頭霧水

47分钟前
  • 波斯貓
  • 推荐

终于明白,为何国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总是近在咫尺,不能救援! 本片,也仅仅离开1英里而已!

50分钟前
  • 老羊
  • 力荐

小时候看过的老片,最近又找出来看一遍,话说当时的电影还是蛮严谨的,该说德语的说德语,该说荷兰语的说荷兰语,对比翻译配音的就不行啊

52分钟前
  • Jackie Huang
  • 力荐

很可惜的一部電影,一部很好的原著,卻因為動用太多知名演員,而分散了戲劇張力。裡面動員的武器裝備幾乎都是真品,甚至真拿反戰車火箭打爆了一輛古董戰車,以現在的觀點來看,簡直就是浪費。

55分钟前
  • DMC
  • 还行

我认为本片是英国史上最好的二战片之一,远比《最后的空降兵》来得出色

57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将军争风吃醋,部下尸横遍野,“市场花园行动”就这样成了“坟场墓园行动”。

1小时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演员阵容,印象深刻,可数量太多以至于很少有人能逃脱龙套的印象;战斗场面,印象深刻,拖得太长导致思绪游移;对行动各个方面的关照,印象深刻,却滞慢了叙事的节奏与方向。三个小时过后,导演似乎已让观众切身体会到了那种饥困中在泥泞的荷兰土地上吃力跋涉的感觉。”……话虽如此,还是标个四星。

1小时前
  • 赱馬觀♣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