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过年回家

剧情片中国大陆,意大利1999

主演:李冰冰,李野萍,梁松,刘琳,李芸

导演:张元

 剧照

过年回家 剧照 NO.1过年回家 剧照 NO.2过年回家 剧照 NO.3过年回家 剧照 NO.4过年回家 剧照 NO.5过年回家 剧照 NO.6过年回家 剧照 NO.13过年回家 剧照 NO.14过年回家 剧照 NO.15过年回家 剧照 NO.16过年回家 剧照 NO.17过年回家 剧照 NO.18过年回家 剧照 NO.19过年回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4:04

详细剧情

上世纪80年代,某工厂技术员于正高(梁松 饰)和女工陶爱荣(李野萍 饰)各自带着女儿组成一个新的家庭。于正高的女儿于小琴(李涓 饰)偷钱,引起了夫妻二人的争吵,最终小琴栽赃陶爱荣的女儿陶兰(刘琳 饰)。陶兰愤怒之下,失手杀死小琴,自己也锒铛入狱。转眼17年过去,表现良好的陶兰获准回家过年,但是外面这个变化巨大的世界还会接受她吗?   本片荣获1999年吉耶国际青年人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0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导演奖;2000年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女演员(李冰冰 & 刘琳)和最佳亚洲导演奖;1999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OCIC特别奖、Pasinetti特别奖、Sergio Trasatti奖。

 长篇影评

 1 ) 《过年回家》:与未了的恩怨情仇作别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周围的人都开始抱怨这年过得一年不如一年,年味越来越淡了。

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烟花爆竹禁了;

外地民工返乡,城市唱起了“空城计”,城里人也只能唱起了“空腹记”;

农村里也安静了许多,麻将馆里烟雾缭绕,一年来赚的钱就在赌桌上流转;

过去需要十天半个月准备的各种特产年味,如今都有现成的商品;

发红包都用手机了,拜年都用表情包了,灯笼都换成灯泡的了;

一场场的应酬都成了炫耀、攀比的较量,没人关心你过得真的好不好;

远在万里的人们开个小轿车回来停在家门口,就是想告诉邻里:我衣锦还乡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过年成了自嗨,我们再也无法坦诚以待地群嗨了,就像阿桑的《叶子》里的那句歌词: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朋友之间,即使聚在一起,心早不在一块儿了;父母子女之间,即使同在一桌吃团圆饭,也不能交心释怀;情侣夫妻之间,即使再相爱,也会在两方父母亲朋的拉锯战中,心生间隙。

年味儿的周期因城市化进程加速也在极速被压缩,七天假期已经让人忘了元宵节的意义,急匆匆来,又急匆匆走,我们周旋在各种人和事的中间,疲于应付之余,更多地成了走过场,成了虚情假意,心力交瘁之余,也许都在想着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过年?过年到底在过什么?也许通过一部电影,我们能找到答案。

工厂技术员于正高和女工陶爱荣是各带一个女儿的再婚夫妇,两人常为家里的一点小事拌嘴。

有一天,于正高的女儿于小琴偷拿了父亲忘在桌上的5块钱。

第二天,父亲翻箱倒柜地找那5块钱。母亲怀疑是父亲偷偷把钱给了小琴,父亲怀疑母亲偏袒她女儿陶兰。 两人吵得很凶,提出要搜两个女儿。于小琴很害怕,偷偷把钱放到陶兰的枕头底下,结果大家在陶兰床上搜到了钱。母亲感到很丢脸,大骂陶兰。

陶兰遭到母亲的打骂,一时气不过,怀疑小琴陷害了她,追上小琴理论。

小琴不承认,陶兰一气之下,拿起一根木棍砸在了小琴头上,小琴倒地不动。

小琴被陶兰打死了,陶兰进了监狱,继父因为亲生女儿小琴的死悲痛欲绝。

17年后的新年前夕,陶兰因表现良好,被准许回家过年。这是她服刑17年后第一次回家,再有一年她就要刑满释放了。

监狱的年轻的女警察陈洁今天也很高兴,因为这是她当监狱警察3年来第一次和家人一起过年三十。

城关车站,许多犯人家属接到监狱的通知都在这里等着,可没有人来接陶兰。她觉得家里人可能不欢迎她。正巧陈洁回家路过这里,她决定先送陶兰回家,再回自己家。

在监狱里关了17年,陶兰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的城市感觉。

陶兰的老家早已被拆迁,为了帮陶兰找到新家,陈洁废了不少周折。

终于到了新家,因为不知该如何面对继父,陶兰不敢进家门,陈洁陪着陶兰一起进了家门。

陶兰的父母都明显地老了许多。父亲、母亲和陶兰3个人,互相看着又互相看着回避着眼神,不知说什么好。母亲想对女儿做出亲热的表示,又碍着父亲克制着自己。父亲独自进到里屋,关上门。母亲慌忙跟了进去,见父亲躺在床上,和17年前于小琴去世的那个晚上一样。母亲拉陶兰到父亲身边,陶兰跪下了。父亲劝陶兰起来,说不要跪了,都在监狱“跪”了17年了。

继父让陶兰母女出去,说自己想安静一会儿。最后,父亲终于走出屋,他不想让这个家庭沉浸在痛苦之中,一家三口之间的所有恩怨全都在慢慢化解。

《过年回家》的故事很简单,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17年前的怨与恨,在17年后的新年化解。 仔细想想,过年的意义似乎除了辞旧迎新、团聚之外,还被赋予了更浓重的念想——过年就是过坎,就是相互成全。

如果对过去的仇恨和执念放不下,我们如何能过好余生?电影中的继父也意识到了,他对陶兰说,本来想着陶兰要回来,他就要离开这个家了,没想到却比预期中来的快,让他猝不及防,这样也好,他就可以赖在这个家了。对啊,不敢正视现实,逃避了十七年,总有人要主动去成全,人这辈子有太多的坎要过,卡在这个坎上,年都过不好,何苦呢?

时间是个好东西,它总是不紧不慢地解开一个个心结,有时侯,我们只是需要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可能就是过年,过年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提醒你,时间过得飞快,人生需要抓紧;也似乎在提醒你,别家开开心心,你却无法释怀,这年你过得最不应景。去年,我一个人在深圳独自一人过年,那时的深圳成了一座空城,我屯了半个月的单身狗粮,躲在出租屋里,看着万家灯火,五味杂成,胡思乱想之中总归是围绕两点:一事无成耗年华,孤独寂寞好想家。顺便凑成了一副对联,再来个横批:过年不开心。

正因为有这次的过年经历,我逐渐懂得了人有时需要找个时间点跟自己和解,自己成全自己,也许这一年过得很烂,欠了人钱,欠了人情,输了人生,凋零了爱情,这一个个的坎我们也得一个个地过,不然还能怎样?延续到下一个新年继续老生常谈?

人有时候不但要跟成全自己,也要成全别人,相互成全。 父母在,不远游,一年三百多天在外的子女得多么不孝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子女的婚姻大事,因距离太远,远程操控失灵,迟迟不能提上日程,做父母的愧对列祖列宗。于是双方的心里都缺了一块,过年回家似乎正是是相互成全的最佳时机,若能成,皆大欢喜,若不成,等来年吧!

新的一年,无论是被逼婚一族、财不顺一族、气不顺一族、历经苦难的一族……所有人都想把与自己有关的恩怨情仇都挡在过去,把希望攥在手心,在过年的同时,跨过这道坎,走向未知的未来。

也许,我们把过年当作一个时间节点去解开某个心结,与过去虔诚告别,那么年味可能就不会像现在一样喧嚣、热闹,缺少人情味儿了。

 2 ) !!!!

可是恰巧遇上的预警队长李冰冰不知道这些。让你回家你就得回家,不然政府对你的教育改造不就白费了。于是这个有些憨有些直的女孩把陶兰一步步拖向了回家的路。老房子拆了,咱找;公车上人多,咱挤——过年了就得回家呀。远处的鞭炮声一阵阵模糊,一阵阵清晰,咚咚咚,啪啪啪,映照着陶兰此刻的心情伴随着她们一路回家。可是真到了家门口,陶兰甚至连敲门的勇气也没有。

 3 ) 冬天向手上哈气的温暖

张元最后安排了一个好警察,想让这部戏温暖起来,然而这种温暖充其量是一种冬天向手上哈气的温暖,温度保存不了几秒钟。

 4 ) 有人让我站在这儿

看的张元第一部片子,老师上课放的,很多同学睡着了。 影片前半部分是故事片的模式,陶兰学习不好天天出去玩,而却每天学习。但在姐妹夜谈的一场戏里,我们看到陶兰没有目的但是心性纯良,她的姊妹却非常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乖顺之下隐藏着无情与功利。五元钱的误会又展阿现了。。更自私的一面,不免让人对陶兰的处境担忧,担心的事发生了,陶兰入狱。 十七年后。陶兰可以回家探亲了。 影片开始偏向纪实风格,导演抽身以旁观的角度,编剧余华的小说风格也一贯是零度文学,主张感情的零参与。 当年单纯鲁莽的小姑娘在监狱里蹉跎了岁月,镜头拍到了一墙之隔却天壤地别的监狱和车水马龙的街道。旨意表达时间变革。 此处有个细节,陶兰虽然被允许回家探亲,但是在踌躇中掉落了口红。口红,不是一张纸,不是手套,女警捡了起来还给陶兰。在课上我看到口红的时候真的很辛酸,即便只是一个细节,包含了多少陶兰的心绪。 女警察领着陶兰找家,找家这个过程导演和编剧都安排了细碎的情节和细节。 其中有一个颇有深意的细节,女警察带着陶兰找到家的旧址,有一个人站在墙边,女警察问路,那个人一问三不知,女警察又问,他说别人让他站在这儿他就站在这儿。 在上课的同学都笑了,我也笑了,这人真傻真逗。然后我笑不出来了。那人脸上的表情和陶兰很像啊,迷茫的踌躇的,被困在一个地方。 监狱里的口号永远是积极改造,重新做人。可是,有什么意思呢。 另一个情节是天晚了,陶兰和警察吃完饺子坐着三轮继续找,开三轮车的说了一段话,国企改革工人下岗,他自己创业挣得更多了,联系到陶兰年轻的时候夜谈说自己要去工厂上班,不尽感叹时事变迁,担忧陶兰是否能承受。也有人有别的解读暂且不提。 最后一段,有人说是煽情,确实有点,不过我看到的是折中和妥协,尤其是老爷子最后一段话,满满的无奈。 总之,这部片子感觉唯一不好的就是温情和零度介入结合的有些生硬,不如侯孝贤的片子更春风化雨,但是部分都是可圈可点的,不错的作品。

 5 ) 记马可穆勒先生关于《过年回家》的半次演讲

依然是周四的上午,我在两节课结束之后匆忙赶到五楼放映厅参加马可穆勒先生的电影艺术表达课程,这次的影片是《过年回家》。

“像两部电影”,这是我关于《过年回家》这部电影头尾和中间两部分最直观的感受,不管是节奏也好,影调也好,总透出一种别扭的格格不入的感觉。开头结尾就像一台话剧,里面有一种话剧特有的装腔作势,而中间那部分则有那么一点像公路片。老马在讲课过程中也反复提到这一点,“刘琳演的很好,李冰冰也还可以,但是父亲和母亲的演员不够好”,这大概是他对这部电影的一个遗憾,“they belongs to another film”。

如果把电影中间部分再细分,又可以分为监狱部分和回家部分。监狱部分的时长有些尴尬,在我总以为他要结束的时候,下一个镜头依然是在监狱,所幸他的真实感给了人勉强看下去的理由。张元在拍摄《过年回家》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和天津女子监狱进行合作,采访了很多女犯,才有电影中这么真实的效果呈现。

Sonata,老马这么形容回家的部分,意大利剪辑师以一种富有韵律的剪辑方式去剪这部分,就像钢琴家在弹钢琴一样。不是交响曲,是奏鸣曲。包括后期的声音剪辑,也是一样的节奏去进行。

天津,是本片的拍摄地,给了本片独特的城市印记,北方口音,工人,城市,市井,那个年代的快速发展。一部电影,尤其是像这种大部分时间都在大街上游荡的电影,和所在的城市密不可分,就像《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和《偷自行车的人》一样,但不同的是,《过年回家》除了室内戏以外都是实景拍摄,而不同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中经常用到的“real production”(在摄影棚中搭建场景并把真实的街景投射到屏幕上作为背景,怎么感觉跟曼达洛人里面的虚拟拍摄有点像),这是非常不同的。真实场景的拍摄也给了影片更多的真实感,更能表现陶兰刚出监狱时对已经翻天覆地的社会的无所适从,也表明这条回家之路也是十多年监狱生活之后她的重返社会之路。

而这部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又是不同的,老马认为,第六代给中国电影带来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现实主义,《过年回家》是其中的代表。

对白,是本片的另外一个特点。张元是南京人,但他从来不拍发生在自己家乡的故事。他不是北方人,于是他请了余华和朱文分别写了本片当中的对白,且彼此都不知情,然后张元选择其中出彩的部分。“是,队长”是朱文想出来的台词,简洁明了地反映了多年的牢狱生活对陶兰的思想上有怎样的改变。

在《过年回家》之前,张元已经在国际上获得认知,但自己的作品却从未登上过中国的银幕,因此张元视《过年回家》为自己返回地上的作品。已经习惯面对国外观众的张元却并不知道如何面对国内观众,所以也在筹备期间格外焦虑。为了迎合电影局的好感,尽可能地对电影做出了修改,带着镣铐跳舞是张元对这部作品创作经历的总结。不过当时电影局并不是很喜欢这部电影,不仅是因为他看起来不太积极阳光的灯光,还有结尾父亲说的为了五块钱搞成这个样子。最后这部电影在上映7天后就下映了。为了收回成本,张元找到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盗版发行公司,并承诺可以给他们未释出的素材。不过他们开出的价钱并不算高,但是影片质量却很好,而且是威尼斯版本。

“很多著名的导演,拍了很多电影,其实都是在讲一个故事,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和答案来拍摄,但还是一部电影。但张元不一样,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不同的电影。但是不变的是,以拍摄纪录片的方式去拍摄他的电影。”

 6 ) 《過年回家》,張元式的安靜旁觀



    一個橫跨十七年的故事,一個中國年輕囚犯的獄中獄外,一想起這十幾二十歲如花的年華荒廢在死灰般的監獄中,這麼鮮活的一條生命被壓抑在八九十年代脆弱刻薄的社會觀念裡,任憑是哪一位看眾,難道都不會事先因為這劇情簡介而感到扼腕歎息,心想又是一部磅礴大氣的時代悲劇?且慢,這只是顧劇名而思義,諸看官自我的一番猜測而已。若是注意到導演是張元,心中就會明白這戲絕無如此簡單。

    看畢,內心油然浮現一句話,“看吧,我就說吧”。如此沉重的一個悲劇主題,其實卻被包裹在一個平靜的敘事結構中,或者說被包裹在張元所獨有的一張柔柔的軟軟的人性生活之網中。

    這個電影拍的是監獄囚犯放假回家過年的故事,但是最激烈的衝突卻是在交代十七年前這個叫做陶蘭的小姑娘因為被誣陷偷了五塊錢而殺死繼妹的來由經過。總時長1個半小時的電影,單是一個背景交代,可有可無的,卻拍出了30分鐘,演員表演張力亦十足。

    反而鏡頭一下子帶到十七年後,劇情變得平平淡淡。沒什麼表情的人物,淡淡的微笑,面對人群與汽車的輕輕的恐懼眼神,安靜的閒話家常,幽幽藍藍的畫面色調。陶蘭安靜地跟著監獄隊長在大街上一直走啊走,像平常逛大街一樣。

    心裡暗暗覺得,這絕對不可能啊。一個囚犯,監禁了十七年,這可是第一年獲得假釋回家過年。假釋犯平靜得像沒事發生過一樣,簡直荒謬。不禁聯想起Frank Darabont導演的《肖申克的救贖》裡,同樣作為假釋犯的老布回到社會後那激烈的思想鬥爭,最後選擇自殺的盪氣迴腸的命運巨響。

    於是這造成了感官與邏輯之間的一個矛盾。用主流價值判斷本應這樣呈現的一個作品,出來卻是另外一種模樣,有種隔靴搔癢,怎麼撓怎麼難受的感覺。繼而卻覺得有趣。電影總是處於一種二元對立結構所引起的無限可能中,才使敘事處處存在合理性,又帶有一點點的不確定性。這種陌生疏離的狀態我最偏愛,因為可以看到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別人的精神世界,一個電影角色的精神世界,一個電影導演的精神世界。

    我嘗試進入張元在《過年回家》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既拍出《北京雜種》這樣自由地下的搖滾電影,也拍出《綠茶》那樣現代實驗的都市電影的人。不變的是他那慣常的創作意圖,亦即用混亂而又分裂的敘事手法來探討既定的現實社會意義。這樣的他,是絕對不會採用Frank Darabont那樣的創作方法的,簡單逢迎看眾心理狀態的主流創作,並非張元式的獨立電影所為。

    這一部《過年回家》拍攝時間在1999年,處於《北京雜種》與《綠茶》中間。這個時候的張元,摒除了《北京雜種》的尖銳鋒利,又還沒有《綠茶》的高遠超脫,但他的自信與霸氣是有的。他自信於自己的角度,霸道地一定要你服從他的視角,固定而乾淨的畫面不容你受到別的干擾。在這部《過》中,他最常運用的拍攝手法是透過鏡頭凝視角色的臉部表情,輪番切換同一畫面中不同人物的虛化,讓人久久停留在那麼些或喜或悲的安靜的臉孔上。或者用長鏡頭跟進拍攝人物的細節動作和走路姿態,正面的背面的側面的比比皆是。不用言語,不用動作衝突,慢慢的,柔柔的,即使沒有大片的宏偉敘事,那麼些一點一滴的細節積累到一定程度也就足夠了。

    想起另一部優秀獨立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在安靜的旁觀態度這一點上,私認為張元與許鞍華是有著不謀而合之處的。於是可以明白,並非大鳴大放才能盡顯人性,有時這種安靜的旁觀才更加讓人揪心。張元視角下的假釋犯陶蘭,偏偏是過分平靜的表現,越是表達著對親情對社會的真實的恐慌。獨立電影獨立於主流影視之外,皆因它對於社會的冷眼旁觀,他們的價值不在於嘩眾取寵的商業娛樂之中。幸而有了他們,我們才得以進入一個價值判斷的全新世界。

    影片結局是監獄隊長無私犧牲自己回家過年的機會而選擇領犯人回家團圓,陶蘭終於找到家人,昧著良心認說是自己偷了五塊錢,全家抱頭痛哭。在最後張元忽而放棄了冷靜旁觀的視角,也有故意煽情的嫌疑,不得不說是這一齣戲的雞肋之處,甚是無味。

 短评

张元不装逼的时候才华还是有的,余华朱文编剧,赵季平配乐,几位演员都不错,结尾催泪,这是个中国式救赎故事,也是个中国式家庭悲剧。

8分钟前
  • 兮称
  • 推荐

勾起我童年的回忆 多好的电影啊 多真实的电影啊 中国社会家庭就是这样

9分钟前
  • 气急败坏女疯子
  • 力荐

影片开头丈夫骑着自行车,妻子笑盈盈地坐在后座,手中拿着刚买的菜,完全一副恩爱夫妻的模样。哪知一进厨房两人便换了副面孔,吵起嘴来。重组家庭的矛盾真面目显现出来,两个人护在各自女儿的身前,据守着自己的“阵营”。悲剧发生的导火索是五块钱失窃事件。前一晚小琴睡前洗脚为何临时起意拿走桌上的五块钱片中并没有交代,有意思的是她隐约听到了父母房中的呻吟声,不知是不是父母的深情缠绵催生出了她心中的破坏欲望。

12分钟前
  • muran
  • 还行

后来我明白,有家可归,有亲人可等待,有一碗亲人做的热腾腾的食物入腹,才是活在人世间的意义。

16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还是有点主旋律的嫌疑,但是对于这些简单扼要的结构和没什么想法的拍摄手法一直推崇。影片主旨其实想说得很多,但是剧本对于剧情的取舍和导演对于节奏的有效控制度多使影片更有效的将情感表达推向全新的高度。

20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故事不複雜,矛盾衝突很清晰,雖然色調偏冷,但是故事其實很溫暖。同樣的故事如果放在好萊塢,肯定會加進更多矛盾衝突,公路片的元素會加強,李冰冰的角色會有更多的著色,但是現在這樣的簡化處理將情感推向了極致。

22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坐牢17年的女囚在女警照顾下回家过年,很新闻联播的故事嘛。题材一般,拍得也中规中矩,台词比较书面刻板。结尾也显得做作不自然。PS1.赵丽蓉老师以特殊的方式在片中出现……PS2.有时候看老片才能想起来,李冰冰是1973年出生的……PSP.一个木棍轻敲后脑勺就能把人打死……

24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真的很一般了,估计是监狱那套骗了威尼斯的分。

27分钟前
  • swan
  • 还行

好片子 岁月的感觉 现在有几个导演能拍出这个感觉? 都他妈的知道赚钱~~~

28分钟前
  • 骑士
  • 还行

没有多少朱文的影子。其实很主旋律,但是起码是老老实实讲一个故事,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

33分钟前
  • Touma
  • 还行

为了五块钱付出了一条生命和17年的代价的故事,只能说还行吧,不深刻,有点做作的结束了,原来后面又被阉割了,这得算李冰冰演的好的一回了。

34分钟前
  • 喜喜
  • 还行

独特的故事,却又非常合理,似乎真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切入点也很好,节奏不温不火,在讲述对一个特殊个体的关怀的同时,反映城市的变迁与给集体人群的影响。很喜欢张元在生猛之外的沉稳,编剧余华也是我喜欢的。现在的主流城市题材影片总是拘泥于白领爱情,看不到这样的片子不要总怪审查制度。

37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剧本、镜头、思维都透出老派的气息。剧中氛围是封建主义的封闭。令人不爽,没看出什么出彩的地方。

38分钟前
  • 尧耳
  • 较差

资料馆2015.1.28.7pm 强制国家机器(狱警)的在场使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家庭)裂缝的修复成为可能。但不喜欢其中的历史观,失手打死小晴固然是错,但偷五块钱的事绝不该认。编剧想在这里上演退一步的戏码,死者的唯一污点消失、生者可以互相谅解,但这种说辞埋下了某种问题。

40分钟前
  • xīn
  • 推荐

五元钱毁灭的家庭,可以窥见不少当时的社会问题。十七年后,年华老去,李冰冰的好心狱警充当破冰桥梁。但陶兰一句话还是冷到骨子里。于她是赎罪也是苦,于他是释然又是炼狱。除夕爆竹声响,旁观者悄然离去。有家回是幸福的事,快过年吧。

45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一个特别简单的甚至不具有阐释空间的家庭悲剧,却被导演拍出了当事人在那个年月的一种生活常态。出事之前那个重组家庭充满冲突的狭小空间;出事之后监狱对女主角思想和行为的控制(是,队长!);以及时间对所有人的奴役,原谅或者赎罪都不是你所选择的,而是把时间“熬”过去的一种结果。

46分钟前
  • 石墙
  • 推荐

这尼玛就一主旋律啊!马克·穆勒制片,裴开瑞字幕翻译……李冰冰还不错(虽然搁这部戏里漂亮得有点过分了),不过编剧能不那么矫情么……音乐可着劲儿学普莱施纳,呵呵呵。

48分钟前
  • 胤祥
  • 较差

表面上是犯罪与宽恕的故事,内核却是中国人对命运和家庭的解读。两个成天斗嘴的人凑合到一起去达成表面上的圆满,可这样的家庭却不能给任何人带来幸福;犯罪、亏欠、内疚等最终平息了战火,男女之间生出来的却是负疚与磨难产生的“苦情感”。最终与其说是宽恕,不如说是对“家”的执着追求。中国式情感

50分钟前
  • 嗜热链球菌
  • 力荐

3634 关于亲情,关于忏悔与宽恕,女刑犯的沉重现实。(原来在家看过一点)

52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推荐

旁边同事哭了个稀里哗啦,我倒被最后结尾的仓促弄得有些不知所措。全程都在意料范围之内,过于接近真实,连说话的腔调都似曾相识,甚至感觉真实得有些索然寡味……那句“是我偷的”实在是太厉害了。

53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