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大秦帝国之崛起

大陆剧大陆2017

主演:宁静,张博,富大龙,邢佳栋,杨志刚,沈佳妮,赵龙豪,吴连生,王小毅,王梓桐,张译文,宁露,王绘春,霍青

导演:丁黑

 剧照

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2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3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4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5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6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3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4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5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6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7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8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19大秦帝国之崛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08:27

详细剧情

  公元前305年,秦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一位君王——秦昭襄王嬴稷继位。其后五十六年期间,秦王嬴稷在其母宣太后和其舅魏冉扶植下,从一个稚嫩年轻君王,成长为了一位坚毅沉着,威震天下真正王者;而秦国也由一个势力一般二流强国一跃崛成为傲视列国的超级大国。昭襄王在宣太后、纵横家范醀、“战神”白起协助下嬴稷采用“力交利交”“远交近攻”之国策,率领秦国子民先后灭义渠,修长城,重创齐国,攻陷楚国都城,迫魏韩两国俯首称臣并以极其惨烈战役。长平之战毁灭性地打击了当时剩下唯一大敌赵国,最后更一举消灭西周收纳九鼎!自此秦国雄傲中原无人能及,八十六年后嬴政统一中国之霸业也由此已经拉开序幕。

 长篇影评

 1 ) 崛起

水准较前两部有不少差距。除了王学兵被封杀影响之外。还有就是投入非常少。秦昭襄王期间战争频繁还都是大场面结果电视剧里很多都是5毛特效和动画带过去了。另外还有节奏拖沓的毛病。明明一集能演完的拖三集并且还有一些无关紧要的角色和感情戏的出现。

嬴稷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长达五十六年。只是前三十年都是其母芈月以及舅舅魏冉芈戎把持朝政。长期在母亲的压制下也使得嬴稷变成了一个叛逆少年、在秦孝公商鞅以及秦惠文王和张仪的那种传说的熏陶下。他想要用孟尝君田文来秦国做丞相一方面希望能够像父亲和爷爷一样有一段君臣佳话。另一方面也希望田文能够压制住魏冉能让自己亲临朝政。但是年少的嬴稷还是太天真了。田文作为齐国丞相他来秦国只是为了镀金为了让自己的声望更上一层楼。他作为齐国人是不可能死心塌地的为秦王效力的。另外田文作为了空降兵如何能在秦国斗过扎根布局数十年的芈月和魏冉?最后田文也是仓皇离秦。非但嬴稷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与田文交恶致使田文游说六国共同伐秦海攻破了函谷关。在这个危机时刻还是得芈月和魏冉出来收拾烂摊子。

另一大失误就是把楚怀王扣留。虽然说战国时期以灭国为主。不再像春秋一样主争霸讲究道义和承诺。但是你以和谈为名把楚怀王扣留从根本上来说让本身已经认为你为虎狼之国的六国更加对你不信任。另外楚国太子顺利登基更加是不会让你送老楚王回去,相当于烫手的山芋在手上。三年后楚怀王去世更是让楚国百姓集体恨上秦国了。自此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话就流传出来了。我在想其后遗症之一就是韩国想将上党割给秦国上党百姓宁愿投降赵国也不愿意归秦。这种事情嬴稷的生命中出现好几次。比如让赵王把和氏璧送来割让城市也是谎言、让平原君赵胜过来讲和也扣留等等。

到了嬴稷中后期的时候情况好了很多。但是依然做出了自毁长城杀掉白起的举动。以及听信范雎的话用了郑安国等人指示秦军败北。嬴稷在位期间也是打了很多次仗如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也算的上穷兵黩武了。幸好有孝公和惠文王给他打的底子才能支撑他这么折腾。

范雎重要的功绩就是在秦王基本建立起威望之际需要一个能够出面和以魏冉为首的四贵抗衡之人。恰好此时范雎出现了。于是范雎在秦王的背书下成功搞掉魏冉等人、并且提出远交近攻以及摧毁对手国力的策略。在长平之战中又用间谍以及外交手段帮助秦国。范雎的一切都是秦王给的。于是他对秦王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但是她识人是有问题的。只重视对方给自己的恩把不合适的人放在了位子上导致自己也因次受害。

战神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此生没有败过。而且基本都是以多打少。伊阙之战灭掉韩魏联军24万、鄢郢之战把楚国首都都打下来了。长平之战坑杀赵国士兵四十万。只可惜因当下就要攻邯郸被拒后一年秦王因赵王反悔不割地要再打赵国让白起带兵屡次被白起所拒被杀。剧中描述长平之战坑杀赵军是秦王的命令但是又不明说又不给白起粮草。迫使白起杀俘。后又不听白起乘胜追击攻打邯郸于是君臣生隙,到后面白起称病不出又受到嬴稷的猜忌致使秦国战神被斩于杜邮。但我分析白起一向以打歼灭战为主。生平七十多战没有败绩手上鲜血无数不太可能突然转性了大发慈悲不忍杀赵军。而且当时中原大旱大家都没有粮草、秦国也确实养不起40万赵军、放也不是带回去种地也不是。其实白起应该是得到秦王的批准才做的。另外嬴稷本身如果在乎名声和史书怎么写他也就不会出尔反尔把楚怀王扣留了。试想一下如果白起没有被杀会不会在秦昭襄王期间秦国就统一了六国呢。

整部剧还是可以的。虽然张博对比富大龙和侯勇弱了不少但是也在水平之上了。缺点就是太垄长了还有很多感情戏都是没必要的。包括给白起安排一个赵国女子为妻增加他怜悯赵军的合理性等等都有些多余。

 2 ) 看大秦 说白起

终于在昨天晚上看完了这部《大秦帝国之崛起》

先说说对这部剧的整体印象:在这脑残古装偶像剧的狂轰滥炸之下,大秦帝国就想久旱之后一场大雨,一股清流。

对于一部在位五十六年,击韩魏、破郢都、战长平,金戈铁马,远交近攻;打击山东六国,使得秦国疆土大于山东六国之和的史诗来说,没有一场恢宏的战争场面描写是不应该的。剧中的战争场面不说气势了,基本可以说就是几个行军截图!

当然除战争场面之外整部电视剧无论是服饰妆容,还是行为礼仪,场景拍摄无处不透着真实和虔诚。那一身汉服,那发髻上的簪,那一席长揖,那腰间佩剑,呈现出来的是中国人最阳刚的一段岁月。

要说白起,就得先说说范雎。范雎一出场被刻画成阿谀小人,“一饭之恩不忘,睚眦之怨必报”是他的个性,但怎么看出是宵小之辈?而且编出范雎挑拨让秦昭襄王罢黜穰侯,明明是嬴稷要除魏冉,也不看看当年那个赫赫战功的穰侯后来骄傲成什么样。始皇之所以能奋六世之余烈,除了他个人,更因为秦国这几代明君都能和自己的大臣一同齐心协力共进退,君相携手君相信任君相俱贤明是秦统一六国最充分条件,嬴渠梁和公孙鞅,嬴驷和张仪,嬴稷和范雎,嬴政和李斯,莫不如是。白起作为战神,“白韩李岳”,剧中将白起形容成岳飞式的英雄,范雎乃秦桧一般的小人,而白起之死也自然全算在了他的头上。 说说白起,年逾花甲,武安君一生杀戮,何止百万,长平杀降卒,这里白起竟然悲天悯人起来,杀人取首级是公孙鞅设定的国法,是秦人锐意进取最有效的行为手段,滥杀的锅要背也是商君去背,哪里轮得到范雎去背。秦军在邯郸受挫终惨败而归之后,武安君的预言变成了残酷的现实。他此时就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不合时宜,所以此时白起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向秦昭王表忠心表决心,而绝口不提自己的英明预言。至少应该闭嘴急流勇退,尽量保持低调。如果这样不说秦王很可能还会继续重用白起,借机重新掌握秦国的大权,至少可以退休安度晚年,而他不仅没有向秦昭王积极靠拢,甚至没有闭嘴,他还高呼:“不听臣计,今如何矣!”在王权时代竞与君正争是非对错,而且是在秦昭王吃了白仗的情况下,就凭这种表现,白起必死。白起之死亦与范雎无关,而是王权要他死,就如同岳飞真是秦桧能杀得了的吗?王权本身就有杀重臣的属性,秦国更有这个传统,就说商鞅、李斯哪个有好下场,也就是张仪跑得快。

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人生在世或明哲保身急流勇退,抑或九死无悔。于武安君而言,前者为智,但后者值得敬重更有惋惜。

剧中白起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对夫人赵蔓言明杀降之前和白发苍苍将死之前对赵蔓说的那一句“傻姑娘”:

一句傻姑娘胜似万千情话

自缢之前对赵蔓的眷恋:

还有赵蔓回来不见白起跌跌撞撞的第一视角:

补充:

我没有看过原著不知道原著是怎么写的,剧中的人物形象也许与历史中的白起严重不符,而且在家中与秦王最后一次对话的时候用力过猛,演得太过,算是又一个败笔。但是这个有血有肉武安君的角色塑造是成功的,这个没有撑到大结局的男人才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3 ) 那些打一星的,你们真的够了!

1.后期配音你们嫌弃,现场收音你们也嫌弃,你们想怎么样?!
2.还有那些拿马镫和纸(官微已解释,那是帛)说事的也是够了,就你有文化?!
3.嫌台词白话文,你没有代入感;台词文言文,你听不懂,也说没代入感,你想怎么样?!
4.你们只想看“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吗?那就去看第一部就行了。
5.你们骂央视剪刀手,单也请理解人才台里的政策,古装剧一年播放量不能超过多少。而且我对比了一下已经出来的完整版,确实有些地方虽然只剪了几个段落,但对塑造人物形象,交代剧情比较关键,但回过来看整部剧,则影响不大。而且上央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播出一个电视剧那么简单。大家知足吧,毕竟网络上有完整版。
6.今晚又在吐槽战争戏码太少,其实第二部里也有这种打法。因为这几部下来,战争场面太多了,也没必要一一刻画,虚写反而更有艺术魅力(该实写的地方肯定会实写)。
大家不要吹毛求疵了,不可多得的一部好剧。
如果三部(裂变、纵横、崛起)连起来看,更有味道。还是慢慢欣赏吧!!!哪怕等你完全看完了,再来打一星也可以啊,莫再如此任性!
谢谢配合

 4 ) 清水出芙蓉

三点

1,反对用“历史正剧”这一称呼。

正为何意?尊重历史?这可是以小说为底本改编的,细节上肯定有些地方不尊重历史。真要符合历史,那应该直接根据史记,左传,战国策来拍。那估计会变成纪录片,而非连续剧。所以这个“正”字并非照搬史书。

那大家感觉到它很正,从何而来?历史逻辑。这部电视剧是以历史发展逻辑为主要线索来发展的。我想历史电视剧里的“尊重历史”,基本是这个意思。与之相反,目前中国大量的历史题材剧都走明星偶像路线,整个剧主要以小鲜肉大美女们的脸为中心来布置安排剧情。像大唐荣耀,就是看景甜,而三十里桃花,除了看杨幂及其床戏,还有啥看头?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剧越来越多,以致排山倒海,浊浪排空。这种剧,引导你只看脸蛋鲜肉,而不看历史故事,看完只去八卦,而少翻阅史记。好评如琅琊榜,有几个人看完会翻阅历史典籍,真正地了解一下历史?没有。所以说,看这些电视都是用来追星的。不敢说追星有什么错,只是追多了觉得特无聊,有一种空虚感,然后就觉得这种电视剧特烦人,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大秦帝国的崛起犹如一股清流,缓缓流尽已经荒草丛生的荒原,用饱满的历史故事逐渐滋润起观众的大脑,仿佛回到了80年代,看电视除了享乐,总能学到点什么,思考点什么,希望点什么。不像现在,华丽的外表下只是各种味道的鲜肉。肉再鲜,吃多了也会有口臭。历史故事,如同芬芳香草,让人的灵魂散发出香气。所以说,清水出芙蓉,清香沁人心。

2,电视剧细节与历史真实

很多人纠结于细节,搬出历史资料指出剧里细节不对。首先电视与小说是两种艺术,与史记之类的典籍更是不同有差别很正常,否则就成了纪录片。这实质上是如何在电视剧里坚持历史真实的问题。

我觉得,虽然细节多处改动,但仍给人强烈的历史真实感。无它,坚持以历史发展逻辑为中心来发展剧情。从以明星为主过渡到以故事为主,这是一大突破!为何?记得当年央视拍水浒传,想请港台明星来演林冲,结果对方的条件竟然是:整个电视剧要以林冲为主!就是以明星为主来安排剧情。幸亏当时剧组没答应。否则老版水浒就毁了!

总之,电视剧要有高于演员个人的总体逻辑,是演员为电视剧服务,而不是电视剧为演员服务!

手机打字耗费时间,第三点我想谈谈片尾曲问题,没时间了,下回补充吧。

 5 ) 央视的剪辑删去了很多情节(以及剧评)

《崛起》的前两集是《纵横》结局。央视当初播第二部时删去了结局,制作方把上一部结局做成了这一部的开始,结果又让央视给删了,只在央视版的第一集中按照预告片花的处理方法穿插进去。但因为第二部到第三部为处理人物成长的关系,包括秦王、魏冉、白起等演员都有更换,这使得穿插前后需要给每个人标注姓名、职位。如果没看过完整版第二部的话,在央视版第一集中会特别累。

韩聂赴薛邑见孟尝君,其中有孟尝君的管家假装因众人的追问才说出孟尝君一门客因怀疑孟尝君和门客饮食不一致而拔剑自刎的情节,被央视删减。这个情节在后来宣太后质疑孟尝君人格时十分关键。

楚国的情节删得更多。公子芾和公子悝请楚王赴武关缔结盟约,楚国朝堂之上,令尹昭阳和左徒芈原认为断不可去,但子兰鼓动楚王前往。此段被删减,显得楚国臣下无智。后面,楚王被俘,面对慎子等人欲迎立新王之举,芈原不忿,此段显示芈原品行,且在预告片花中的重要情节也被删剪。

楚顷襄王回国后,楚臣为应对齐王讨地的行为想出三个计策,计策的提出和大臣的执行在央视版中全部改为了旁白。这段的缺失使得楚王背信弃义后齐湣王仍旧如此信任苏秦显得不太符合常理。

伶优入秦相府的情节删减了一部分,刚开始小姑娘献菜的情节中孟尝君对美食的向往,还是很能体现宣太后对孟尝君的判断的。

魏伶优为秦亡吟唱送秦王出征,以及秦王在函谷关前的短暂停留被删,中间穿插的秦王和魏伶优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也被删。

——至网络版第10集

(11集)蜀侯作乱,秦王视察蜀郡情节被删,使得后面有些人物出现在巴蜀之地有些奇怪。魏丑夫与魏伶优的对话被删,此段对话显得两人的身份有些特殊。

(11集)苏秦赴齐前与燕王的对话被删,其中穿插的和太子平妃相遇的情节也被删,包括预告片花中台词“用间有五,臣乃死间”。苏秦见过齐王后和秦王宠臣韩聂有段小对话也被删,对话中韩聂没弄明白苏秦的话。

(13集)奉阳君严刑审问苏秦后,赵将韩徐为密见苏秦一段被删。缺失此段,央视版中韩徐为的后续行为不尽合理。苏秦被释放后,在赵国内廷见赵王、穰侯的情节被删,其中有苏秦建议赵王以奉阳君名义写信,以便自己取信于齐王的情节,后面有苏秦在燕国边境,故意被羞辱的情节。

(15集)刚开始,秦王和魏伶优见面的情节被删,这也是预告片花中的情节。后面魏优旃重病,魏丑夫启示魏伶优应当如何被秦王宠幸的情节也被删。

(16集)秦王在韩聂面前说明自己要一统天下,后面又有和韩聂、魏伶优讨论何为天下,以及和氏璧之事被删。后面韩聂出使赵国要和氏璧、蔺相如出场、入秦全部被删。此集中央视版播出的内容极少。

(17集)完璧归赵、渑池会被删。白起说明在楚国要减少伤亡的情节被删。屈原投江被删,至此屈原戏份删减完毕。

(29集)秦王与范睢商议许楚国以利,后范睢赴楚,让楚国攻打鲁国,以便秦军8万可以驰援长平,此段被删。

(30集)赵括之母觐见赵王,请赵王不要用赵括为将,有自作聪明者为赵括辩解,被删。

(31集)赵括赴长平欲与廉颇交接,廉颇称病,被删。赵括视察阵地后,让人诵读兵书中关于地势的部分,言辞轻狂,被删。白起展示秦军四马战车,被删。

(33集)赵括带兵突围前,有一小段赵兵突围的片段,被删。

(34集)秦兵杀赵国降卒的情节被删减很多,其中有出场很多的两个小孩的戏份。

总的来说,央视的删减使得很多情节不是很连贯,也引起一些争议。不过删掉完璧归赵一节,除了使蔺相如出场稍显突兀外,感觉基本还是可以的。或许出于尽可能多地展现历史的考量,蔺相如在史书中的故事大多被搬到了剧中,然而处理方式相当不讨巧。蔺相如的品行基本与史书相符,但这部剧主要是展现秦国的,所以在秦昭襄王和蔺相如的对手戏中秦王完全没有史书中那种被胁迫的样子,反而是相当镇静。这种两方都想好好表现的处理方法结果使得这部分戏更像是笑话。既然在前面接受了秦王的形象,到了这部分对手戏会感觉蔺相如这么英勇机智,却还是被秦王玩弄,这对蔺相如的形象塑造非常不利,删掉之后也不会影响故事主线。

——————————————————————————
以上为央视直播版相比于网络版缺失的部分。以下为剧评。
——————————————————————————

已经好久没有用网络直播追电视剧了。2016年时,期待《大秦》和另外两部剧能上星播出,但最早播的《大秦》出现已然是2017年。同时,因为第一、二部在上星播出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删减,这也是我第一部追完央视的网络直播后又去看网络完整版的剧。

之前看完第一、二部,总感觉第二部的观感不如第一部,第三部也是如此。在第一部中,有一种大秦上下君臣、百姓上下一心的感觉,然而这种感觉在第二部、第三部中很弱。后来才想明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已经强盛,矛盾不再是变法派和守旧派之间的斗争,而变为秦国和山东六国之间的斗争。这样看来,似乎可以接受秦国部分不如第一部精彩,但感觉以下方面尚有不足之处。

其一,既然矛盾的另一方转移到了山东六国,那么这六国君臣便同样要拍得出彩。但从第二部开始,感觉剧组并没有邀请到足够多的戏骨,使得演员分配在秦国尚显捉襟见肘,如在第二部中,在山东六国中能留下印象者只剩下魏惠王、惠子、楚怀王、楚令尹昭阳、芈原几人,且均是文臣,而无武将。第三部中,魏国信陵君、燕国乐毅等人也没有塑造好。这里虽有些苛求,但确实如是。

其二,在群演上,后两部比起第一部来也差点功夫。每逢将领外出作战,身边总有几个副将等感觉衣衫、发型不甚整齐的,比如马服君赵奢前往阏与之时其身旁的副将。列国朝会,看到的武将中,除了最前面充当重要配角的几个人,其他似乎都是找了些非常年轻的群演,赵国如是,范睢在长平之战初前往楚国时也是。逢到人多的场面,感觉群演都没有进入状态,往往就是完成自己的台词任务就结束,比如说最开始孟尝君回薛邑受到百姓欢迎一节。
 


(赵奢副将)
其三,武将的盔甲。如赵国,阏与之战前,廉颇和赵奢朝堂之上争辩是否应该与秦军交战,很明显可以看到马服君赵奢的盔甲是远不如廉颇的,严重缺乏色泽,感觉快和普通士兵一般了。当时马服君和廉颇之间的待遇应当不至于差别至此。后续,平原君往廉颇处督战,赵括挂帅,所着盔甲也是如赵奢一般缺乏光泽的。


 
(廉颇和赵奢的盔甲对比)
其四,灯光。这一点说不太好,包括第一部也是一水的玄色,但是二、三部因为服饰上的问题,色调一暗总觉得有点怪异,但说不上哪里不对。另外,人物的影子有些地方没处理好,长平之战前,秦王、范睢、白起三人商议一节,秦王的影子便遮盖住了范睢的脸部(不过就几个镜头)。


 
其五,镜头。感觉有三处挺明显的。屈原投江之前,有一处应该是从江面上拍摄岸上屈原的镜头,可能是因为水波动的原因,拍到的岸上的画面一直在晃动。宣太后去世后,有一处镜头是从宣太后卧榻的远处慢慢将镜头推到宣太后附近,其中镜头明显抖了一次。另外,在郑安平投降后受到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奚落时,镜头来回在这战国三公子上摆,一个人说完便将镜头摆向另一人。我不懂摄影,但真感觉这些镜头里摄影工夫没做到家。

其六,台词。台词的文白有所争议,不提。不过,还有一些很别扭的腔调。比如,平原君前去见信陵君,欲杀秦太子倬,台词中出现 “看来要……看来要……”,非常违和。另外,也有几处出现“但……但……”。

其七,演员在年龄上的化妆和演绎。宣太后还在的时候,魏伶优便已经对秦王说“王上已经有白发了”。这一点还真是看不出来。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前出生,至长平之战开始的公元前262年,已有60余岁,但此时张博的扮相仍然是满头黑发,完全看不出已经是年过花甲之人。

年龄跨度之大应该是其中一个问题。秦昭襄王称王56年,扮相上肯定是由年轻到年老逐步过渡的,但在剧中过渡得未免过慢了些。第一部中的秦孝公和第二部中的秦惠文王离世之时均不过40多岁,便已经是黑白相见的头发,虽说有重病/发疯的因素,但秦昭襄王的扮相如此年轻未免太夸张了些。邯郸之战时,秦王和白起渐生嫌隙还是黑发,等郑安平投降之后立马头发花白,步态不稳了,转变得又太快。

宣太后妆容过渡得也太慢。另外,太子嬴柱从出场开始妆容便应该没有变化。最后一集中,秦王已70余岁,太子还没蓄须呢。

并未看过原著小说,不过考虑到年龄跨度的问题,感觉秦昭襄王的部分不妨拆成两部分来拍,以宣太后离世为界,前后换演员。或者说,由一个年龄更大点的演员拍这一部,像当初40多岁的陈道明出演《康熙王朝》。张博拍这部戏时还是年轻了一些,另外,长脸感觉似乎更难扮老妆(此处不涉及演技讨论)。

一处行礼时的错误:

 
第二部中可能也有手搭反了的情节,这个记不清了。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把服饰、群演等问题甩给剧组经费不足,在此先甩个链接http://m.dooland.com/index.php?s=/article/id/365733.html(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第752期,2013年9月09日出版)。根据制片人焦阳的说法,第一部每集成本近100万,第二、三部每集成本超200万。第一部2007年拍摄完成的,第三部2013年拍摄完成(不考虑补拍),即便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我也不觉得经费不足是一个合适的理由。

 6 ) 关于《大秦帝国之崛起》,三两言

这大秦帝国之崛起,也看了十多集了,慢慢怀疑以前对它期望有点高,看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一些问题,说说。

一是时间不连续,跳的太厉害,明明感觉才过了几天,最多不超过一个月,实际呢,可能已经过了好几年了。那个小优伶前一会儿还是个小女娃,后面突然就变成大姑娘了,看上去好几年了吧,可是秦王这些主演们一点都不显老,没什么变化;那苏秦再次见秦王,说等了十四年了,连个铺垫都没有,苏秦作为间谍,天天担惊受怕,那么竭心劳力,居然不见沧桑,长相也没有变化。这种情况剧中还很多,看得很脑补。

还有就是故事不连贯,场景切换生硬,有种按照史书生搬硬套的感觉,一篇一篇一章一章分界明显,前后不搭边,集与集之间都不说了,一集内部都缺少承前启后的场景。巴蜀之地粮食大丰收,向秦王朝贡,李冰治水这些情节是怎么冒出来的?后面如何?没了…

再就是故事只有其脉络筋骨,没有血肉,情节没有舒展开,就像一个史官作为旁观者记录一个事件,没有个人观点立场还可以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发展过程却也是一笔带过,事件参与人的心理,私底下做了多少事,遇到什么问题,压根没有。还是巴蜀之地,作为秦国的粮仓,李冰治水,历史上开始有太守这个职位,出场的来自赵国姓赵的公主,都是用力太少,不知道究竟想表达什么。我就在想,导演究竟想让观众知道什么?还是把有名的历史典故过一遍就算了?

最后,剧中虽然涉及人物众多,但除了主演,打酱油的群演实在不上心,职业道德,职业水准都没有,楚王死了,仪仗队的小兵还能笑,不止一个,这楚王该多不得人心?秦王差点被下毒,场面严肃紧张,后面的妃子虽然努力想装出害怕的样子,表现出来却是满脸的麻木。群演也是演员,好么!群演演的也是戏,好么!这是导演的驾驭能力和敬业精神有问题。

与群演呆板的表情相比,主演的表情太过丰富,嬉笑怒骂随意发挥,言语措辞句句经典,编成语录可作为警世恒言或者励志佳句。群演与主演的反差太大,从整体拉低了这部剧的可观赏性。

综上所述,作为历史正剧,这部大秦帝国3仅仅是一部有画会动的历史书而已,作为电视剧,它是不合格的。如果你只是单纯想了解历史,或者爱想象喜脑补,看看也无妨;如果你逻辑思维比较强,又真想看,心态一定要放好;如果你是处女座的,还是远离此剧吧。

 短评

对不起各位,在下在此叩头谢罪!刚开始的时候我被央视版第一集的尿性给蒙蔽了,导致我对本片发表了很过分的评论,在此郑重收回之前的评价,看过优酷的无删减版之后才知道本片实在是国产佳作!但央视的第一集毕竟恶心到我了,所以,恕我无法给它5星,抱歉

5分钟前
  • 反叛者鲁路修
  • 推荐

给1分的那位,给了鬼吹灯5分好评,鬼吹灯是还不错,但大秦帝国没有鬼吹灯好?还差4分??笑了

9分钟前
  • Chaval Sexto
  • 力荐

刚刚看完琅琊榜,豆瓣是9.2,大秦帝国我觉得应该可以到13分!这样的历史剧是良心要支持!!!

13分钟前
  • 小狗扎克斯
  • 力荐

看了一集,一般吧,大吹特吹什么良心剧的大概都不看历史书的,或者只看中国史不看世界史的,老实说我不大喜欢这种历史剧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历史糟粕多于精华,所谓的大秦帝国我看不出有什么好的地方,中国历史真正的精华在春秋时期,拍历史剧不要总是盯着崛起,统一什么的,多样化才是我们缺少的

18分钟前
  • neptune1125
  • 还行

太粗糙了,群演一塌糊涂,严重影响观感。台词不知道什么鬼,太白,演员念得也不行,“啥”“啥”“啥”的简直气死人;当然宁静除外,第1集里两大段独白音质气息绝了,气势如虹。背景音乐各种唐突,谭晶的片尾曲倒是很好听。说这个比《琅琊榜》更能代表国产剧我是不服的,虽然某榜剧情硬伤多。1集弃。

23分钟前
  • Raaachael
  • 较差

裂变经典,纵横优秀(得益于宁静和富大龙),这部只能勉强及格。当然它的现场收声和服装道具,以及对历史的尊重都让人欣赏,只是剧情人设确实让人比较尴尬。

24分钟前
  • 木偶
  • 还行

其实问题很大,洗白路线也尊崇原著。但!还是那句话。都是同行衬托的!

29分钟前
  • silencer
  • 还行

这就是正剧的恢弘大气

31分钟前
  • 尴尬癌晚期患者
  • 推荐

鸡蛋里挑骨头者退散,阴谋暗搓搓者滚蛋。大秦光从剧情一个方面来说就足以碾压各类滥竽充数的伪历史正剧,服化道也是考究非常,更别说主角的演技们了(就是杨某刚也比现在的所谓流量们演技好)

35分钟前
  • 猫耶耶儿
  • 力荐

微博看到有人吐槽这剧“那时候就有韩国了啊!靠”只能深深感叹一句“没文化真可怕”

37分钟前
  • 建文朱允炆
  • 推荐

喜欢邢佳栋。这部剧打开就浓浓的一股年代感,真正的历史正剧应当如此。

38分钟前
  • 凌枫
  • 力荐

秦强非一代之强,秦亡非一朝之亡。

42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这个比什么芈月传好太多了,孙俪版的宣太后整天就是洒狗血、喂狗粮,恶心得不要不要的,拜托不要那么多感情戏,请尊重历史好嘛。宁静版的太后真是大气磅礴,又腹有块垒,倒像是一个智谋双全的女政治家。赞赞赞,继续追下去~

46分钟前
  • 南宫云
  • 推荐

宁静一直是女神!

50分钟前
  • 桃小谷
  • 力荐

为什么每一部都看?可能这就是正剧最吸引人的地方,服化道和演技没的说。

55分钟前
  • 沈维安
  • 推荐

现场收声比后期配音好一万倍!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59分钟前
  • Cyan
  • 力荐

终于开播了,喜大普奔。

1小时前
  • 个成吃饭嘎
  • 推荐

宁静真的甩了孙俪几条街好吗!

1小时前
  • 袁圈圈
  • 力荐

现场收音啊!怪不得小花小鲜肉演不了,念不了123456。

1小时前
  • 武条
  • 力荐

我永远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在央视追剧。

1小时前
  • 三千月相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