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青云之上

短剧大陆2024

主演:林磊

导演:内详

 剧照

青云之上 剧照 NO.1青云之上 剧照 NO.2青云之上 剧照 NO.3青云之上 剧照 NO.4青云之上 剧照 NO.5青云之上 剧照 NO.6青云之上 剧照 NO.13青云之上 剧照 NO.14青云之上 剧照 NO.15青云之上 剧照 NO.16青云之上 剧照 NO.17青云之上 剧照 NO.18青云之上 剧照 NO.19青云之上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03 12:27

详细剧情

林磊的二叔在河边钓了二十年鱼却没有一条上钩,就连旁边的小伙都对他冷嘲热讽,以为老头是在装神弄鬼,岂料下一秒老头手里的鱼竿突然抖动起来,随后只见老头稍微一用力,居然将水里的一头八岐大蛇钓了出来,老头也不废话直接飞身而起,在两个小伙那一脸蒙蔽的表情中停留在了半空,想要亲自斩了这条大蛇,只见一个十米长的大砍刀突然出现在老头手里,还没等八岐大蛇反应过来,就被老头蓄力凝聚出的一道刀芒,瞬间斩掉了八条头颅,旁边的两个人差点儿吓尿...

 长篇影评

 1 ) 强奸、自慰;你确定我是在看一部国产文艺片?

文/吧啦

“女性电影”里的“众生皆苦”

我走进影院支持《送我上青云》,是冲着“女性电影”的标签去的,近来表达女性诉求、揭示女性困境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而正是因为人们女性意识的觉醒,电影如何能不落俗套成为了难题。

尽管《送我上青云》有着一些节奏不当、台词生硬方面的瑕疵,但我仍然非常喜欢。

我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它没有将女主人公盛男放在所有男性的对立面,也没有放在所有女性的同一面。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每个人的身份都是在社会交往中得到确认的。在我们以他人为镜时,我们才能认识到自身的独特性。盛男无疑是新时代独立女性形象,但她并非是一些偏激的女性主义作品中,势必独立于男性之外的女性。

首先,盛男与四毛的两场激情戏非常有趣。第一场,盛男不屑四毛为钱出卖尊严的作为,嘲讽他“渴望成功才是绝症”,但在盛男对刘光明的爱慕破碎、身心疲惫、被性欲击垮理智后,她直接跨坐在四毛身上,逼迫他做爱,四毛强硬拒绝。

第二场,盛男的恶作剧搞砸了四毛的商业合同,四毛气急败坏,强迫盛男做爱。盛男一开始拼命挣扎,之后开始享受性爱,性爱结束仍然得不到满足,开始自慰。

在第二场戏中,盛男说四毛的行为是强奸,四毛反问,那你当时不是强奸我吗?如果我的劲没你大,我早被你按趴下了。这一句短短的台词看似只是幽默,实则如沉钟在我们颅内敲响。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保护女性权益,难免忘记我们真正追求的是平权。未经过其中一方同意的性爱,就是强奸,而不在于性别。

盛男的自慰在我看来是神来之笔。这部电影没有否认盛男对男性身体、性爱欢愉的渴望,男性对于盛男来说是人生意义的重要部分。但是在性爱结束后,是盛男的自慰继续满足了自己的性欲。电影在告诉我们,即使没有渴望性爱的对象,女性本身的性欲并不羞耻,而是天然存在。

其次,在盛男与刘光明的感情线中,我并不认为电影将刘光明塑造成了一个扁平的形象,来衬托盛男的自尊与潇洒。如果说盛男与四毛进行了肉体的碰撞,那盛男与刘光明就是进行了灵魂的碰撞。盛男在对死亡畏惧之时,是刘光明教会她肉眼可及的不仅仅是眼前的世界,而灵魂不可度量,灵魂永恒,盛男因此爱上了刘光明。

尽管刘光明是一个有学识、有见解的青年,然而也被出身、金钱、名利困在周而复始的圆周率中。当盛男发现刘光明是她最厌恶的李总女婿时,当她发现刘光明的懦弱、庸俗之时,盛男的痛苦来自于理想的破碎。这理想包括有尊严地活着、追求热爱的知识与事业、灵魂相吸的爱情等等。

通过刘光明,盛男才真正认识到吧,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悲琐的,即使刘光明向往天空中的云,但面具之后,他也只是一个要在棺材前,靠着尸体,得到鞠躬的尊重的男人。

再说盛男和她的母亲。盛男说自己的母亲梁美枝当年年轻、蠢、好骗,但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年少轻狂、被刘光明蒙蔽呢?在梁美枝身上,有着太多平凡女性的身影,容易混淆感动与爱情、重视外表、惧怕衰老与遗弃。

盛男与梁美枝有所相似也有所不同,正是这样的碰撞让观众开始思考,究竟怎样去平衡我们的理智与冲动、外表与灵魂,才是一个好的选择。

“爱欲是人的生死之门。”盛男是因为与不同身份的人进行或肉体或灵魂的碰撞,才最终与自己和解,放下对死亡的恐惧,那个代表她内心的疯子也终于对她说出了“我爱你”。因为盛男内心的转变略显突兀,我反而觉得这些配角的形象塑造更为出彩。

在这部女性电影中,每个人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撕扯,每个人的形象都鲜活而丰满。它不仅道出女性困境,也展现四毛、刘光明、李老等男性的困境,以至于它有足够的力量跳出女性电影的标签。

再加上“大龄剩女”、“慈善欺诈”、“医院插队”等等情节的设置,使得这部电影更像是社会百态写实。这可以成为女性电影的一种新思路。我们不应该在电影中绝对美化或贬低任何一种性别,也许能够让男性群体也在电影中找到共鸣,是拓宽女性电影道路的一种尝试。

作者/ 吧啦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就是长大后能播种太阳

 2 )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送我上青云》故事核心挺简单的。一个女记者不幸得了卵巢癌,在她进行存活率很低手术前的一段经历。

女主人公盛男生在一个旁观者看来都再惨不过的环境里:父母互相背叛,算不上朋友但擅长跟傻逼打交道所以才一直联系的很会来事的同事,喜欢的人虽有善心却是个爱高谈阔论哲学科学的无用之辈。

她是记者,依然记得自己是记者,多年过去职业精神还在,“挑错”是她的职业病;她很刚,在给自己救命急需的钱和尊严的抉择面前,毅然在甲方说“给钱就是衣食父母”,贬低记者不过是“跑业务”的之后撕毁合同;在摘除手术前想和喜欢的人试一次,等等。

最令我感到遗憾的,是刘光明被有钱岳父喊着当众背诵圆周率,一家人都把它称作是他的才艺。他是懦弱的,即使最后从别墅跳下去,也不过给他受尽屈辱的人生添补“残疾”二字,无任何改观,依旧在一个家里不起眼。很有意思的是,他唯一一次有“骨气”,可能是借岳父之父的葬礼,推着轮椅到达遗体前,带着仅剩的骄傲让所有人对他三鞠躬。

尺度没有很大,只是把“性”话题摆在了明面并多讲了几遍。我们本来在这方面就缺乏教育,不是太过就是不足。不禁问,该引起谁的敏感呢?

盛男自出生就被当成一个麻烦存在,晕机被父母嫌弃、生病被父母训责…所以结尾与母亲的对峙,她终于说出口:这么多年我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最后还是得死。我不相信人有灵魂,死了,就是死了。她要帮忙写自传的那位老先生,看法不同,他说因为自己有信仰,我不评判这种力量的存在与否,但老人有句话说得很好:爱欲本是人的本性追求,我从那里来,也归往此处。

前路其实挺渺茫的,我不是一个很乐观的人。但我觉得,她没有白活,正是她的那点珍贵的正直和善良,拯救了她。

 3 ) 《送我上青云》——遗憾是人生的底色

单身大龄女青年写这部电影评论最合适。

我自己先看了一遍,然后带我老妈又去二刷了一次,贡献了140元票房,尽力了。直接说令我印象深刻片段和剧情,有剧透,最好看完电影后再阅读。

姚晨饰演的独立都市穷女白领盛男没有被多金帅哥拯救,反正31岁得了卵巢癌已经是丧到家了。然后因为是穷女白领,父亲虽然是个小型企业家,但生意处于破产边缘,母亲50岁但心态仍然和少女一般蠢萌,为了筹措治疗费,只能被迫接下给一企业家父亲写自传的工作内容,谁叫企业家出价高呢。

给盛男介绍写自传副业的是其好兄弟兼好友四毛,有色盲症,当记者只是为了结识更多的人脉,尽快的跟着大哥们做自己的小生意,尽快的有钱起来。有一幕是四毛晨练跑步时还喊着:成功!成功!成功!如果我是编剧,这里的台词我会改成:发财!发财!发财!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有钱发财只是其中一种,但四毛的成功其实就是尽快的有钱发财,我很喜欢四毛这个角色,

因为想有钱发财这简直是太正常的人生愿望了。

四毛上网查询到卵巢癌做完卵巢切除手术后,性生活欲望会下降也体会不到什么快感,和盛男说,我看你在手术前这2周不如抓紧时间享受下性爱吧。。。同情的眼神。

盛男在给企业家父亲写自传的过程中碰到一个样貌不错的文艺男(袁弘饰演),会给丢了棺材的老婆婆钱让其再重新去买一口棺材,和盛男聊《红楼梦》薛宝钗的柳絮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知道盛男恐惧死亡的时候,和盛男聊灵魂永恒(虽然有死亡,但灵魂永生之类的意思吧),盛男直接和她妈妈表示:我喜欢这样的(男性)。

盛男在和文艺男逛县城图书馆的时候,直接对文艺男提出请求:我想和你做爱,因为我得了卵巢癌,我想在我做手术前和我喜欢的人滚床单,文艺男直接落荒而逃。

这真是非常中国电影,大概率只有在中国电影中,文艺男这样的角色才会落荒而逃。这个片段让我想起我2005年追的美剧《实习医生格蕾》,在实习医生格蕾中,花花公子Alex为了安慰得了癌症的女病人,和女病人有过性体验;格蕾和Mr.Dreamy为了让2个身患脑瘤的少男少女体验人生第一次滚床单,守在他们的病房门口。

2019年,中国的电影里终于出现了类似的情节,一位31岁得了卵巢癌的有自我的独立女性向其有好感的男士提出滚床单的要求,然后对方落荒而逃了,这很真实,如果我是文艺男,我不会落荒而逃,但也不会和盛男滚床单,Alex帅哥医生那种自我奉献的献身精神我是没有的,我会和盛男说,抱歉,但我不能因为同情你和你滚床单,我可以在我有时间的时候,和你坦诚聊天,谈天说地。

失望的盛男于是向好友四毛提出滚床单的要求,被四毛断然拒绝,给出的理由是:我滚床单的功力太好,你体验过一次会终身难忘的(让你终身怀念),这其实是害了你啊,这段看的笑死我了,尤其是临近结尾处有一段,更可以让人笑疯。如果这个理由是一个事实的话,盛男那当然要继续请求和四毛滚床单呀,得了卵巢癌,2周后安排了手术,术后5年的生存率也不高,就如四毛电影开始同情的和盛男说,让她好好珍惜术前这段时光,如果真碰到一个滚床单功力那么好的,不滚个天翻地覆,对不起人生啊。

四毛在这段剧情里坚定的拒绝和盛男滚床单。随着继续给土豪企业家父亲写自传,去了企业家的某湖上别墅,盛男才发现之前让自己有好感的文艺男居然是土豪企业家没文化女儿的上门女婿,文艺男在中学的时候可以背圆周率到一百位,被当地县城电视台宣传为神童,说其将来是北大清华的人选,结果考了三次才考上大专,毕业后,最终仍然选择做了土豪企业家的上门女婿,和土豪没文化的女儿显然是没办法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土豪企业家只尊重有钱人,对这个不赚钱靠自己养的上门女婿自然没有一丝尊重,让其在众多宾客中表演背诵圆周率。盛男心仪的男人形象在盛男心中彻底坍塌,但盛男仍然给了文艺男一个吻,文艺男跳下了别墅,摔断了腿,坐上了轮椅(不知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如果我是文艺男,大专毕业后即使选择了和土豪企业家女儿结婚,在长期得不到尊重感到生活没意思的时候就会选择离婚,跳楼摔断腿除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悲剧,毫无作用,离婚重新开始就行,跳楼真的不必了。

四毛有色盲症,穿了盛男报复他的粉色西装出现在了土豪企业家父亲的追悼会上,被企业家骂出会场,怒气冲冲到酒店找盛男算账。对盛男说,就因为你喜欢我但我拒绝和你滚床单,你就要毁了我,破坏我在土豪企业家的印象,毁了我的财路。盛男直接说:我不喜欢你,我之所以一直和你一起工作,是因为你比我更擅长和那些傻缺打交道。四毛彻底被激怒了,把盛男按倒在床上,说,你知道为什么拼命想要成为有钱人吗?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知道别人尊重你的感受吗?四毛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但是他认为只有有钱后才能得到别人真正的尊重,没钱就无法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这是四毛的悲哀。土豪企业家只尊重有钱人,对没钱人没有丝毫尊重,即使这个人是他的女婿,是他外孙的爸爸,更不要说穷记者盛男了。别人对土豪企业家表现的毕恭毕敬,非常尊重,事实上别人只是尊重他的钱,希望和其一起赚钱或者赚土豪企业家本身的钱。土豪企业家的父亲和盛男聊天评价自己的亲儿子说:我知道,他就是一个傻缺。

我想企业家父亲想说的是他儿子分不清别人对其尊重是尊重他的钱还是尊重他这个人本身,没有知识文化,有钱纯粹是因为有一个著名画家的父亲给他的本钱+时代的好运气。

四毛认为只有有钱了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没钱就得不到这份尊重,只是他还没意识到等他有钱后,那些人对其表现出的尊重是尊重他的钱还是尊重他的人呢?

电影的结尾四毛和盛男滚了床单,对于这样的剧情安排,我想起了《实习医生格蕾》里面格蕾和乔治梅利滚床单的段落,格蕾是实习医生中们耀眼的小女神(医术好人又美),乔治是那种典型的中产阶级乖乖好男生,一直心仪格蕾,但格蕾不喜欢乔治,忘了在什么情景下,2个人滚了床单后格蕾一直对乔治说对不起,让乔治内心大受伤害。在现在的我看来乔治内心受伤是他终于意识到格蕾从来没有喜欢过他,却在心情低落的时候和自己滚了床单,自己心仪的女神和自己滚床单不是喜欢自己,而是对方心情糟糕失落到极点的一种自我放纵,乔治为此难受极了。

四毛和盛男滚床单后,四毛做了一个很美丽的梦,在梦里身为色盲症的他看到了彩虹,他急忙想和盛男分享这个梦境,结果发现旁边的胜男正在自慰,四毛慢慢躺在了旁边。。。。我看第一场的时候,看到这一幕旁边的观众窃窃私语,说盛男在那里呻吟颤抖是怎么了,是(卵巢癌)发病了吗?我差点笑出内伤。内心阴暗的我想这个情节难道是为了要呼应之前四毛拒绝盛男滚床单的那个原因:我滚床单的功夫特别好,会让你终身难忘的。结果盛男和四毛滚完后,还是自己在进行自慰,暗示和四毛的滚床单的感受完全没有那么妙不可言。

豆瓣上很多评论说就因为这个女性自慰的镜头,这部电影都值得记录和被打高分,我也这么认为,可惜在观影的时候,身旁的有些成年人还会认为这个镜头是不是盛男病发了,完全看不懂这是一个自慰的镜头,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悲哀啊。

对于得了卵巢癌的盛男,可能在手术治疗后真的就没办法再像以前那样享受性爱了,我可能会用李安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的一个片段安慰盛男,比利林恩最终拒绝了姐姐为其安排的计划,假装战争后遗症留在国内不回伊拉克战场,他对姐姐说,也许我可能就是要注定以处男之身去见上帝吧(回伊拉克随时会有牺牲的的概率),他姐姐之前劝说他你这个年纪就应该留在国内,和年龄相仿的女孩子谈恋爱而不是上战场。在手术前夕找不到互相喜欢的人滚床单,尝试下性爱小玩具和自慰也很好,人生就是有很多遗憾,遗憾是人生的底色。比如没享受过高质量的滚床单,比如31岁得了癌症。。。

电影里还有几段小高潮,盛男妈妈因为盛男告知了企业家父亲自己已经得癌症的消息却选择隐瞒自己大为生气,和盛男大吵,盛男在其中回击到你自己婚姻这么失败(都发现不了自己老公出轨)却来拼命指导我怎么教男朋友,你搞笑不搞笑?我想盛男这么直接的回击实在太一针见血,以前我们学习的时候都至少是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或者学霸请教经验,但是像我之前有读者在我文章后面留言,同事们有些自己是丧偶式育儿或者相对糟糕的婚姻生活却使劲劝大龄的自己赶紧找人结婚,这实在也很搞笑,如果想给单身人士尽快结婚的建议至少要表现出自己本身的婚姻生活是比较幸福的才比较合理吧。自己本身的婚姻生活一塌糊涂还拼命劝其它人尽快进入婚姻生活的人确实非常搞笑。

盛男的妈妈梁美枝是一个50岁的老少女,只要有异性称赞其漂亮年轻,有异性爱慕她就开心,生活得心花怒放,其实按说幸福生活的标准对于梁美枝来说是那么简单,尤其是被称赞漂亮年轻,还是相对容易满足的;比起四毛的发财,发财,发财简单太多了。

梁美枝的生活幸福感来源于异性爱慕她,称赞其漂亮年轻;四毛的生活幸福感亦或是满足感来自于生活中处处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四毛发现只要有钱,就能在生活中处处获得他人的尊重,就像土豪企业家李平一样。管别人是尊重钱还是尊重他这个人呢,反正别人对于有钱人就是能表现出尊重。

相比之下,我觉得还是四毛的选择更好,即使别人对他这个人的尊重是假的(只是尊重他的钱),但万一发财成功了,有钱可以更加随心所欲的生活那可是真真切切的,像土豪企业家李平一样,尽管可能被自己的父亲依然评价为一个傻缺。而梁美枝呢?完蛋,只有异性爱慕自己,称赞自己漂亮年轻,才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有乐趣的,这种基于别人赞美爱慕的幸福感实在太虚幻太可怜了。

Ayawawa公众号重新复出了,现在的我应该可以清晰的说出为什么Ayawawa那一套恋爱话术和行为指导最大的问题在哪里了,用Ayawawa的恋爱话术和行为指导可能会让对方(也只能自我认知比较low的男士)很爱一个女生,因为那个女生所有的话术和行为都是按照对方那个男生的喜好表现的呀,可以说,那个女生就是按照那个自我认知比较low的男士对理想老婆的期待把自己活生生塑造成了一个人形AI玩偶,既然是按期待个人定制,自然会得到主人的喜欢了。Ayawawa那套恋爱话术最大问题是她无法让女性去探索一个叫“自我”的东西。

一个人的一生若只能活成另一个人期待的样子,活成另一个人的人形AI玩偶,那是多么悲剧的人生啊。人类离那种按个人需求定制化的人造人还很遥远,Ayawawa把她的那些信徒们直接从人类自愿变为一群男性的按需求(期待)定制的人造人,真的是给跪了。

而“自我”可能是一个真正独立的人必须要进行的人生探索,也是那句古老的希腊名言说的:了解你自己(探索你自己)。

从这点来说,得了卵巢癌的盛男也可以说是整部电影里相对幸福的人,有强大的自我并且忠于自我,不把自己的人生幸福感建立在异性对其的赞美、爱慕上。

 4 ) 金钱与爱情

微信公众号:moviesss 首发于 MOViE木卫

谈《送我上青云》之前,说说🇭🇰最近的事情。

国人看问题,喜欢站到高山上,替老大哥思考。🇭🇰这破事,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这帮年轻人啊,找不到工作,买不起房子,就出来闹了。

三个字:没钱了。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国人手握新四大发明,挺直了腰板,挺起了胸膛:

我们有钱了!

🇭🇰只是一个话题,我不是真的要讨论时局。顺着有钱没钱这个话题,想起这两年看到的中国电影,尤其是与当下社会现实发生关系的,大多弥漫着可怕、不安和近乎恐慌的金钱焦虑。

不说后来有了钱、住到好房子的《后来的我们》、《内幕玩家》和《柔情史》,一袋钱引发了《云水》和《大世界》,一条人命价值多少钱的《淡蓝琥珀》和《我不是药神》……一个“穷”字,它就会击垮各个阶层所有人。 相比“有钱了”,中国人更害怕的,是“没(有)钱”,是多伦多车队叫嚣谩骂的“穷X”。它比心魔还吓人,像个随时复发的顽疾,在每个人身上挥之不去。

所以你说中国人活得幸福?单讲电影里看的,我觉得一个比一个苦,愁眉苦脸的,掩饰不住。

就说暑期档,今天看到的《送我上青云》,还有发生在重庆的《铤而走险》,本质上,还都是在讲这个事情。《送我上青云》的姚晨,房租4000,需要30万。《铤而走险》的大鹏,需要10万。李梦,需要200万。全是白纸黑字的明码标价,得病就死。

数字之余,《送我上青云》的姚晨如果继续活蹦乱跳,故事就切换成了郝蕾主演,同样讲述女记者苍白人生的《春潮》。 《送我上青云》➕《春潮》➕《再见南屏晚钟》➕《柔情史》,它们纷纷讲述起女儿和妈妈的家庭故事,大多是互相无法理解,难以相处。

不少女性观众,都对《送我上青云》点了赞。原因是姚晨这个角色,遭遇了来自男性世界的压迫与荼毒。即便处于落难状态,她也拒绝向周围妥协,继续莽撞。

毕竟,盛男这个名字本身,就有一种和男性较劲的期许。

片中男性角色,从搞了女同学的父亲,到见艳心动的老头子,有钱装大款的企业家,想变得超级有钱的同事男,还有一个放弃了尊严、压抑了自我的才华男,基本上都是面目丑陋,滑稽可笑。尤其是后面几个人,还处在互相否定、相互鄙视的虚伪等级关系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粉红西装油头男,单凭“别跟我啪,啪了之后,你的余生会永远回味这棒棒哒性爱”之类的台词,真乃新油田之子(有人举报说,他太像周一围)。

唯一例外,沾了点仙气的,大概是老头子,他负责解决了女主一大问题,把妈妈带走。另外,作为自传对象,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大限将至的胁迫下,去他妈的有钱没钱,姚晨说出了少见的犀利台词,主动吐露欲望,上位其他男性角色,也是电影一大亮点。

但《送我上青云》的最大问题,应该是来自风格杂糅不统一。不少台词干涩生硬,比如妈妈一口后配的嗲声嗲气。 电影以开头的疯子一脚、结尾哈-哈-哈三声,本应该是带有黑色荒诞意味的轻喜剧,如频频起跳的脏话粗口(老子骂儿子),包括被许多人误以为姚晨心脏病发作的事后现场,让人摸不着头脑。从没有性生活到欲望得不到满足,这道滑动门,过得也太快了罢。同理,片子在生命大限的危机紧迫感上,也着墨不多。出血那一段,包括姚晨的当下反应,都更像在排喜剧梗。

切入原生家庭时,电影又带有批判色彩,尤其是对母亲的一番控诉,义正言辞。

到了贵州外景的云水缭绕,片子又自带艺术片腔,包括作为金句台词出现的“爱欲是生死之门,我从哪儿来还回哪儿去”。 近乎讽刺挖苦的,是横空飘来的斯文眼镜π,当电影想要探讨起尊严时,就安排一场戏,让你看看尊严被踩的样子。

从无人机的上帝视角,到青山数峰青的山水外景,《送我上青云》似乎对这个物欲横流人人想要力争上游,寄生上流的中国现实,通过一名饱受戕害、抑制欲望的女性,提出了质疑。

在上山下山的男性权力等级图中,作为女记者身份的姚晨,既是配合又有抗拒,既是主动又有不得已为之。当没有人可以保护你,当你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自己——甚至还得保护另一个女人的时候,怎么办?遗憾的是,电影触及了许多问题,却没有找到答案。原来只有到快死了、没钱了,一个人才能正视自己的欲望。最终的释放自我,更像是一厢情愿。

你给姚晨表现打几分?

 5 ) 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没文化的人也不伤心

昨天又重新编辑了一下这篇文章,标题换了新裤子乐队的《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歌词,因为这算是一部严重虚假宣传的电影。虚假宣传在这里不是贬义词。上映前电影宣发的通稿都在说这是咱们大陆第一部“女性电影”,讲女性的情欲如何冲破世俗的牢笼,然后我作为直男一脸尴尬端坐在女性居多的影厅看完:尼玛,虚假宣传啊,活该你票房这么惨,排片还低。

然后果断二刷。

(9/14日更新)

一个月后又看了看票房,就这吧

不知道电影宣发这定位是不是吓跑了男性群体搞丢了观众,因为在我看来这电影讲的主要还是自我的觉醒,理想的破灭

不扯犊子了,以下全是剧透预警。重点聊一聊电影里的几条暗线

1.

先聊聊电影中不断提及的的那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电影里,刘光明跟盛男在图书馆聊天,解释它的出处。在《红楼梦》里,宝钗抒发了一把“金玉良缘”近在眼前: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可宝钗那聪明劲儿,当知柳絮终归是柳絮,命运并非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电影里,刘光明朋友圈也写了这么一句,也暗示了他自己的人生轨迹。

刘光明跟盛男说,即使是柳絮,借助好风,同样可以上青云。

盛男听完后也一直琢磨这句话,最初琢磨的结果是想跟刘光明来一发,把床单滚一滚,结果把人家吓跑了。电影最后盛男想通了,让李平他爹题了俩字:好风。

这什么意思的?因为到电影最后,姚晨完成了自我的觉醒:我不需要借助外界的评价(好风),也不需要借助男性,我也是完整的自我。(你看导演滕丛丛很坏的安排盛男在跟四毛啪啪之后,自己也可以那啥...还整到海报上去,捂脸)

(“贤者时刻”版海报...)

盛男想通了,到最后也想喊醒刘光明。在李平家里,她质问刘光明你不是不怕死吗?你不是说灵魂永恒吗?

盛男不知道的是,刘光明扯一大堆灵魂啊时间啊啥的确实是扯犊子,而他人身在这大宅子里没半点尊严和自由,比柳絮还轻是真。他也许真的希望灵魂存在,能超脱出这得不到尊重的大别墅,超脱出这憋屈的小城,成为自己哈苏相机镜头里的青云。

而导演安排他说那些时间啊灵魂之类的,是为了塑造出他在这小县城里的孤独。

2.

刘光明的人生轨迹则是一条暗线。电影里他的人生只是李平和他媳妇儿几句话。

我补一下,他的人生完整版可能是这样的:

刘光明出生在云山附近的县城,在中学的时候是个好少年,大家都夸他是个听话的孩子。记忆力也还行,花时间背会了圆周率小数点后100位,于是同学们和老师纷纷夸奖他吼厉害,神童啊。父母也觉得长脸,于是在亲戚和父母朋友聚会的时候,就喊他过来背圆周率。每次背的时候,长辈都向他投去赞许的眼神。

然而事实上我们知道,会背圆周率只代表你会背,跟神童没啥关系。后来他高考落榜,不甘心最终复读三年,一次比一次差,不得已上了大专。毕业之后也没有找到工作,父母还是劝他听话先结婚,就和一直喜欢他的老同学,也就是李平家女儿结了婚。

刘光明当然不觉得跟她有很多共同语言,也得不到丈母娘家尊重,于是每天要么泡在空荡荡的图书馆看书,要么就是外面拍云,直到有一天他借钱给一位大娘买棺材的时候遇到了盛男,盛男吐槽他大傻叉,开始了电影里的时间线。

说回电影。许多人的疑问是,为什么盛男偏偏喜欢刘光明?要知道,刘光明这个角色并不是一个在多数情况下会被人注意的人。

首先我们捋一捋盛男所遇到的男性是怎样的。之前在知乎@简单心理 看到一个回答,从心理学上的分析我觉得挺好。说白了,这些角色都是在男权文化下的男性。同样女性也是如此,梁美枝是典型的活在男权文化下的女性

——先是盛男的父亲,早期事业还不错,是可以让盛男从小穿对勾鞋的父亲,也是出轨盛男同学,让她帮忙出钱解救公司的父亲。他认为自己对梁美枝母女够可以了,地位也还行,所以认为自己有权出轨,有权让抚养长大的盛男拿钱帮他。

——李平也更像是他父亲形象的升级版,价值观就是有钱有权就是一切,而且希望女性屈服于他。有个场景是这样,他直接说出一句“说吧,多少钱你能服我?”,心理其实非常惊讶,因为没见过有女性敢这么挑衅他。

——李平他爹这个角色蛮有趣的,电影用一种嘲讽对立的方式:一方面是书法家,看起来很有文化,一方面爱美女,直接跟盛男说“你不是个美女”。这也是他父亲形象的一种延伸:男人就应该在乎年轻漂亮。

四毛也一样。所以说,导演给盛男安排的男性角色都差不多是内心父母形象的延伸。

除了刘光明。

然而现实是,刘光明只是理想中的刘光明,理想是用来破灭的。

袁弘扮演的刘光明的戏份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是他对着镜子,字正腔圆,三字一顿的背诵圆周率。盛男看了之后,刘光明的形象彻底破灭。

(这里插一句,不知道我记错没,他圆周率是背错了,3.14后来是159,他背的好像是259。如果是的话,这也说明没人关心他背的是对是错,也顺便黑了一把土豪家没文化。)

“背诵”是什么?在我们的童年中,在课堂背诵老师会要求声音洪亮,语速中等,字正腔圆,这样老师会夸奖背诵很认真。而当把“字正腔圆”的腔调放在一位接近30岁的成年人身上,这就变得很扎心了。

因为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我当时作为观众,想笑又觉得心酸,会想刘光明在镜子里看到的,是如今生活条件虽好,却如柳絮一般无法掌控命运的自己,还是当年那个充满自信的少年?那个少年会对现在的自己说什么?

故事到这,就剩下这一个问题了:刘光明这个角色,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盛男的理想幻灭了,他自己的理想也在幻灭

借一句新裤子乐队的歌词:没文化的人不伤心。

在大城市里,许多年轻人的生活是得像盛男一样,承担一个月4000的房租,而回去家乡了,就像刘光明,也是一种“拧巴”。因为小县城的生存法则是不一样的,这里不包容,身边的人都在说“学历有什么用?还不就是会背个圆周率?”,判断你能不能得到人尊重就一个:权力

3.

四毛这个角色充分诠释了这一点,因为他代表了社会的另外一层不平等。男人不许脆弱,那是软弱,而且这种感受很难去表达给别人。男人只能奋斗,奋斗的目标是权力,只不过四毛把它换了个词,叫“成功”。盛男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她说“追求成功才是癌症”。

这个人物我也看了一些观后感,大家觉得这人很讨厌。为啥?还能是啥,因为太俗太爱钱呗。电影里没有太多着墨他的经历,只有最后一幕,他回到报社拿了奖杯扔奖杯的几个镜头。

前面看过一篇关于主创的采访,其中说有一段镜头删去了,大意是他回到报社,发现他办公桌旁留下来的报纸被当废纸卖了,四毛大怒那是我写的27个头版文章啊,同事嘲笑说铜版纸才卖几个钱,你那报纸,值几个钱?观众看到的是他如今爱财如命,庸俗,我相信导演想表达他(曾经)是和盛男一样优秀、有节操的记者。

许多人问,怎么他跟盛男床戏表达出自己的困境后,盛男就决定来一发啦?

因为这个安排,代表盛男在走过这一趟旅程后,从原来的绝对理想化、活在自己小世界的状态,开始变得有同理心,开始认知到这个世界并非是非黑即白。四毛自己渴望尊重,盛男也看到了刘光明的困境,这在某些环境里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所以他变得理解四毛。

电影最后,盛男把他摔坏的奖杯用胶水粘好。她明白了四毛需要的是被看见。

多扯一句,这个奖杯也是在说,四毛现在的妥协,是为了将来的不妥协。盛男想要的是硬刚,四毛代表的是许许多多成年人的对抗方式,愿意承受当下的痛苦,为了将来的自由。

4.

最后是一个彩蛋。疯子。大家恐怕最诧异的是,结尾处盛男大笑三声之前,为什么安排那个疯子说了一句“我爱你”?

疯子的台词不离“报告首长”,标准的军礼,代表的是绝对的服从,掐掉自我和个性;“我爱你”,表达的是个人爱欲,是人性最基本的冲动,是对爱情的渴求,是世间最美好的三个字。如此对立反差的“报告首长圆满完成任务”和“我爱你”,却是同一个人说出来的。

然而这个角色却是个疯子。可以大胆猜一下,他是否也曾不顾一切过,只是在某种环境下被迫压抑着自己,或者最终失去了他生命中最宝贵的——人,所以才疯了?他是否也曾经历过荒唐?如果是真的,这又是一出怎样的悲凉?

细思极恐。

5.

最后。就这吧,我写不动了。

也愿你有着自我。自我不需好风。

 6 ) 姚晨与滕丛丛映后交流整理:大家一起解放了天性

8月11日,《看电影》观影团映后,导演兼编剧滕丛丛、监制兼主演姚晨聊了很久。关于电影、女性和女性电影,本就有很多论争,正好听听她们的声音。

主持人和观众的问题已简化,她们的谈话就保留原汁原味吧。

什么时候有念头动笔写这个剧本?

滕丛丛:大概就是2014年初左右。自己的人生有些经历,之前的时候也是文艺青年,觉得自己特别棒,就谁都看不上,踏入社会后突然间发现,真的很多事情是徒劳的,很多事情不是说你努力就能达到的。从青年的愤怒,到成年人的成熟,你要经过这样的转变。当我开始去转变的时候,我就开始动笔去写这个剧本了。里面有一些个人的体验和经验,但它绝对不仅仅是个人体验和经验,因为三十年的人生是有限的。又经过了漫长的大概三年的剧本成长,还有我自己的成长,最后是2017年3月才定稿的。

什么时候读到剧本?读到哪决定参与?

姚晨:应该是2017年的时候。制片人顿河,也是我的好朋友,他把这个剧本发给我,他说,听说你现在在做公司,也在找项目,你看看这个你喜不喜欢,这是年轻的创作者自己写的剧本,她还想自己导。我看完以后我确实很喜欢,她里面的趣味也是我喜欢的,包括这个人物也是我想靠近的,也觉得她似曾相识。虽然距离我是有些距离,但是我觉得通过她,我可以做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很快地我就达成了合作,跟导演见面、沟通,然后互相了解,然后推进这个项目,基本上是一个蛮顺畅的前期筹备工作。

写作剧本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中间发生了什么?

滕丛丛:我第一稿是3月,大姚看到的时候就是8月,中间没有很长时间,但我写的时间是很长。中间,我是觉得我去开眼界去了,就是以前自己的生活,按部就班的,个人体验放到故事当中,承载的范围太小。它很像一个都市小品,就很像《弗兰西丝·哈》,我很喜欢那部电影,当时有点想做这种风格的。但是后来我确定这个角色是记者之后,我觉得,它不应该是一个都市小品。我去采访了很多记者,去跟他们去现场,包括他们给我讲了很多工作当中遇到的故事,有很多很精彩的东西,完了之后我把一些事情进行重新的糅合。我觉得自己那个时间段成长也很快速,基本上每半年我会再推翻一次。觉得自己之前剧本还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标准。后来我还买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阿乙老师的短篇当中的一个角色的使用权。大概到2017年的时候,我觉得我有点成长不动了,我估计我能力就到这了,那个时候才定稿的。

姚晨:刘光明那个角色。

很多人都说这是“女性电影”,你们怎么看待?

姚晨:首先这是一个女性导演的作品,(笑)然后又有女性监制。两位主创都是女性,但是我们其他的主创部门还都是男性,不是说女性电影就要把男性排斥在外,女性电影的完成也还是有很有非常热爱女性的男性创作者共同发力来完成。我们这几天的观影场,也收获了很多观众的反馈,很多女性观众看完是非常激动地跟我们交流,很少看到女性欲望这么真实、坦荡地在大银幕上被呈现,而且完全是以一个平视的角度在向大家呈现。包括阿乙老师,他说作为一个男性,看完这部电影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女性,这让他很痛苦,他也才第一次去正视女性的痛苦,他觉得这电影对他之后的写作会有很大的改变。

滕丛丛:对,我觉得大家定义女性电影,就是女性的主创和以女性视角来讲述。很多前辈导演,包括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和冯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如果不是因为是男性导演的话,也可以定性为女性电影,因为它就是从女性视角来讲一个女性的心理路程。如果大家要定义女性电影的话,我是这么认为的。

技术不发达时,体力是很重要的条件,但技术发展了,男女可以做相同的事,意识却没提高,这是否电影的一大背景?

姚晨:确实是根源。其实意识到这些问题,都是从个人的困境上开始。我大概在两三年前,我觉得自己已经来到了做演员非常好的年龄阶段,但是我发现,我想拍的那些戏非常少,在电影的市场上,好像对女性的刻画要么是很简单的少女形象,要么就是属于婆媳的狗血剧,家长里短的,非常有烟火气的女性形象,而且女性好像都是隐忍、愁苦的状态。但是我又觉得,在现实生活中,我明明看到非常多优秀的女性,她们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人格也非常独立,她们在做的事情也非常出色,但是我们不管是大银幕还是小荧屏上,对这一类女性的刻画是非常少的,有也是皮毛而已,没有真正地深入到她们的灵魂中去。那个时候我还想等待,但我发现女演员是等不起的,我们真的等不起。(笑)时间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金贵的,我想,我抱怨也是没用的,还是自己为自己做点什么,或许还有可能一个事情推动一个事情,改变一些氛围。所以那个时候就想做坏兔子影业,那我们把这个电影作为坏兔子第一部参与制作的电影,第一确实它体量上没有那么大,我们作为一个零经验的电影制作公司,我们可能也相对不会那么大的一个压力产生,因为也不会对票房有过高的期望。就像一个新人一样,一切从头开始,学制作,学怎么做一个监制,(笑)但这些工作也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演员这工作怎么样,我也看到这两年也有越来越多的演员朋友,还有一些别的职业领域的女性都会站出来,讨论自己的职业困境,其实这些困境根源都在你刚才说的那个地方,就是整个社会环境对女性的认知,还停留在一个相对陈旧的程度上。但是我想,这些改变可能需要每个个体都能够付出努力吧,才有可能把这条路搭起来。

点映后,很多男性观众也非常喜欢,这是意料中的吗?

滕丛丛:有一点点意外。(笑)之前其实做好了准备,剧本给我们确认的时候,他就跟我说过,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部电影会有一部分女性特别喜欢,但也会有一部分男性特别讨厌。所以我只做了这个准备,没有做“男性观众,哎,好像也挺喜欢”的准备。

姚晨:其实是有一些男性角色会感觉到自己多少是被冒犯的,可能他们在这个电影里头,没有看到在常规影视剧里头那些理想化的男性形象。但事实上,导演在创作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都没有过刻意丑化男性的想法,反而是非常平实地,不管里头是男性还是女性,我们都只想刻画人性的部分,而对性别,我们是没做差别化对待的。

好玩的地方在于,传统社会中那些成功男性,在女性眼里可以是那样……

姚晨:看剧本的时候,我最喜欢刘光明这个角色。所以我是觉得丛丛对这个角色,在落笔时还是有关怀的。

滕丛丛:我觉得,你说的是一个女性电影,女性主创和女性视角,但是我觉得,我们片子当中对男性也是关怀的。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也给了很多男性世俗成功的压力,就是,你这个人成功就是你有钱,你家庭美满,你有趣,你有很多爱好,你灵魂有趣,都没有用。大多数人对男性成功的定义,也是不太公平的,就好像对女性的很多要求,也是不太公平的。

姚晨:刻板化的,男人不能哭,一定要坚强……

滕丛丛:对。

四毛的觉醒……

姚晨:对,其实我们原来有一场戏,很可惜,因为篇幅,删除了。那场戏是介绍盛男和四毛工作的小报社,挺破败的一个报社,又一次面临搬家,因为房租又涨了,然后报社里堆满了废旧的报纸,成捆成捆地准备卖个收破烂的。四毛走进来的时候,同事叫住了他,拍了十块钱在他肩上,说,“四毛,你的那堆废纸,卖了十块钱。”四毛特别认真地跟同事说,“什么废纸?!那是我在这个报社里头待那么多年,写的27个头版。”同事说,“你就知足吧,隔壁的铜版纸才卖了几块钱?”其实我们还是想通过这样的戏,来介绍他们的生活环境。我觉得环境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隐藏在生活中的东西都上来了……

滕丛丛:我很喜欢我们当下社会这些看过去很荒诞, 但是仔细一想又很合情合理的小故事。我觉得这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创作者最大的财富。之前的时代没有这种事情,只有当下会有,你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我觉得一个创作者不停地去关注这些当下的事情,其实对个体本身有很多思考在。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小情节,说到江边的老太太,还有戴帽子的疯子,那也是有一个源头,就是90年代有很大规模的气功热,整个广场的人都戴着那个小锅盖,在那里接受“宇宙的信号”。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看上去很荒诞,你觉得很好笑,但你仔细想想其实又有很悲凉的人性的小故事。这个跟女主角的成长环境分不开,也使她一步一步走向觉醒的过程当中,每个人都是一阵好风,都要让盛男去经历这些人,不同的事情,然后让她对自己内心有一些思考,对生长的世界有一些思考和回馈,最后她才能够达到自己和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的过程。

电影要有很清晰的表达,又有适当模糊的部分,要让观众对模糊地方做出理解。比如棺材……

滕丛丛:我觉得在盛男的这趟生灵之旅之中,最重要一个人物是李老。她和李老都是将死之人,一个是这生挺圆满了,死亡对他来讲不是什么,但盛男是一个正值壮年的青年女性,她还有很多愿望没有去实现,她对生死有很多恐惧,所以这个棺材其实就像她的死亡隐喻,一直伴随着她,从开始到最后。这棺材让李老得到他生命最好的一个结果,就是“爱欲是人的生死之门,我从哪来,还从哪去”。这个也是盛男在这趟生命之旅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眼和觉醒的点。

最悲凉的是盛男在医院看病时,得知卵巢癌时,台词是这样……

姚晨:“也没有乱搞男女关系,好多年没性生活了,怎么可能得卵巢癌?”她直接把这个病和她的道德挂上钩了。哪怕像盛男这样一个不容易被屈服的人,长期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头,她还是会慢慢地被洗脑,被驯化,直到死亡直接降临到她面前的时候,才能够让她冲破这个迷雾,去面对自己内心真正的欲望,去直面她生命的真相。

上一代的美枝有不一样的反抗方式……

姚晨:还是用依附的方式来寻求自己,但盛男用自己的方式,是真正的自救。

滕丛丛:我觉得也是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父辈的成长环境也是那样,她能够做到的改变,其实一个人是很难去对抗整个历史洪流的,她能做到的最大改变到这里,也已经很好了。但盛男不一样,她成长在一个信息非常发达的时代,她能够接受到更多独立的思想也好,教育也好,自己本性的成熟、性的成熟也好,她的反抗是跟父辈的反抗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不觉得,因为父辈的反抗很小,就会觉得你有什么示弱,我觉得一点点的反抗也值得鼓励,一点点改变也很棒。

拍摄两段床戏时有心理障碍吗?

姚晨:其实我一开始看剧本,就对这两场戏比较忐忑,那个时候就不停问导演,她想怎么拍这场戏。因为说实话,我要把自己托付给一个完全没有拍摄长片经验的年轻人,不管是我的身体还是我的灵魂都要交付给她,(笑)就真的是一个非常考验我的决定,真的是一场豪赌,因为我不知道她把我拍成这样。可能我们国外电影,你会觉得这种拍摄是稀松平常的,但其实说实话,国外的欧美演员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拍这样的戏的,哪怕我们已知的很多很大的演员,像梅丽尔·斯特里普、凯特·布兰切特,她们都是基本不拍这样的戏的,因为她们不需要再靠这样的戏去做点什么,也有自己的一个标准吧,但这个标准倒没有与敬业不敬业这个层面有关。很多时候她们用的是替身,在《卡罗尔》里那个是替身。但显然,我们这个戏也没办法用替身,(笑)所以就经常问导演这个问题。导演想的很简单,“演员都应该会吧?”(笑)其实如果拍不好的话,很有可能将来会出现一种声音,会觉得说,“一把岁数了,还想再搏一把呢!”所以在拍这场戏之前,我们所有主创在一起做了很充足的功课,从摄影老师到录音老师到灯光老师,大家在一起非常认真而严肃地,包括导演,我们在一个房间里头,还有我跟男演员,在密谋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讨论这场戏的体位,怎么样通过变化体位来表现人物关系的改变和推进。第二天我们拍的时候大家还是蛮紧张的,我觉得那天,不光是我们来讲,对他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对自己天性的挑战。我觉得那天是大家一起解放了天性。我们把所有的其他工作人员都清场了,只留下最重要的几位主创。主创老大们也要做助手的活,(笑)自己来调灯光,调机位,还要自己打板,灯光老师还要给我盖衣服,拿水,(笑)我还给大家放了下音乐,就放那比较能够调动肾上腺素的,然后也比较性感的音乐,(笑)大家进入到一种氛围里头,来拍这场戏。甚至连我先生都加入了这场戏,他是场外指导,然后在远程遥控这场戏的光影。(笑)所以后面特别鸣谢他,因为我们这部戏的调色都是由他完成的。然后我们找了很多参考,《龙纹身的女孩》这类的,为这场戏做定调。我记得拍完第一条时大家都不好意思看回放,(笑)我一转身,大家的脸都红扑扑的,(笑)甚至录音老师,因为他都是不苟言笑的,戴着耳机,那天他脸涨得通红,把耳机摘下来后,“哎,不行,太刺激了。”(笑)就放他的旁边,哈哈,内心都受到了挑战。但是我觉得那两天,我们有两天时间拍完了一场做爱的戏,一场自慰的戏,那两天拍完以后,大家都突然有一种默契,好像共同守护住了一个秘密,在情感上也突然产生了更紧密的勾连。我相信,那两场戏对在场的每一个创作者,在未来的生活里都会有潜移默化的改变。对我,作为演员来讲,是特别彻底的一次天性解放,可能在此之前,我会在家里头观察自己的身体,会很自如地袒露它,但是我作为创作者,这是我第一次完全摆脱了身体上的所谓束缚。我觉得在那两场戏里我的身体是自由的,与盛男完全融合在一起。

“送你上青云”的精神追求,创作现阶段更赞赏什么?

滕丛丛:是王国维吗?人生的三种境界,一个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层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第三层,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是无知的,因为无知所以自由,所以不知道愁滋味。然后慢慢地你会经历很多事实,人世疾苦,你会陷在其中,有很多自己的灵思,然后到第三层的时候,你见过人间疾苦了,但你还愿意热爱生活本身,就是有一句现在流传比较俗的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破生活本质后,依然愿意热爱生活的人,我觉得最后的这种情况,才是一种真正有智慧的情。

姚晨:我没导演说都那么好。因为我不确信能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其实片子里盛男一直说她想做正确的事情,但我对正确这两个字始终是报以质疑的。这个电影当时让我很喜欢的一个地方,是它写的是众生相,见众生,见自己。每一个个体都是完全不同的,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也是不可复制的,我倒不认为梁美枝的活法就一定是最好的,或者是不正确的,我也不认为说盛男或刘光明的活法一定就是最糟糕的。怎么说呢?

滕丛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那种。

姚晨: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那条道吧。但是其实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上青云,不是每个人都能等到好风。包括这电影里头,我觉得盛男最后,她是一个很勇敢的人,她等不来风,就自己上青云,不再依附任何人,她最后有能力让自己快活了。最后的结尾是开放式的,但她发现爱这个事情,不再是非得来自另外一个人,我觉得那一刻她是卸下了千斤重,所以她才能够突然身轻如燕。你不能因为一个人可能没有想明白,就苛责她是不正确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机会,电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理想。

棺材从头到尾一直出现,有什么关联?

滕丛丛:有点意象和魔幻的概念在里面。李老躺进棺材,也是一个意象,他真实的死亡是在他家自己的床上死亡的。你看到棺材的串联就是一个象征的手法。

美枝说“19岁生了你,不知道怎么教育你”。现实中你是怎样的母亲?

姚晨:我应该能比梁美枝强吧,(笑)我没有那么年轻,我生他们挺晚的,心智还比较成熟,所以不会逼迫他们要去做所谓正确的事情,时时都要拿第一。没有这样的苛求。

关于高票房和高口碑……

姚晨:我其实是真正希望它有票房。(笑)为什么这么说呢?说实话,刚开始拍这部电影,投资这部电影,我真没指望它赚钱,从一开始我跟出品方江老板就告诉我,你别砸那么多钱,真金白银扔进去,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这个戏肯定不赚钱。我说没关系,我知道它不赚钱,但是我很喜欢,非常希望它拍出来了。但现在这电影快上映了,我是希望它能有票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票房,意味着它被更多人看见,也意味着盛男这样的女性被更多人了解、被更多人热爱,也有更多人来了解当代女性到底是什么样子,不再是那些傻白甜,有票房也意味着将来能鼓励到更多想拍、想写这些电影的创作者,这些电影才有机会不断地去跟大家去见面和交流,所以我中心思想是大家回去写写微博,帮我们多宣传宣传,谢谢。

 7 ) 跌入悬崖底,方可上青云

电影总是指向“欲望”这件事。

有欲望,才有电影。

当然,电影并不能满足欲望,它只是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欲望本身。

欲望本不可见,何以得见?

靠一个契机和一连串的动作

影片《送我上青云》中,女主角盛男患上了卵巢癌,突然面对死亡,让她不可避免地开始思考“生”的意义。

这是一句套话。

其实所谓“生”的意义,非常具体,也非常现实。

两件事:钱和性

钱,要拿来治病。

性,是对“生”的一种极致体验。

据说女人在切除了卵巢后,不止是失去了某种女性特质,还可能失去性欲和性快感。

于是盛男想要在手术前,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做爱,再体验一次“生”的感觉。

一部女性主义电影?

表面是的。

我们看片中的男性角色,都很猥琐。

盛男的父亲,背着老婆和女儿的同学搞在一起;同事四毛之所以选择当记者,不是为了什么新闻理想,而是为了攀附权贵;路遇的文青刘光明,满嘴霍金、《红楼梦》,但实际一事无成,倒插门委身于富豪家;李总则是典型的暴发户,脑满肠肥,穷得只剩下钱……

片中唯一算得上正面的男性角色,是李总的父亲。可他已经老到了“去性别化”的年纪。

如此男性角色的配置,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关于“女性主义”的判断。

可真的是这样吗?

细看就发现不对了。

影片中的“男”和“女”并不是两个决然对立的阵营,男性的“蠢”也不是为了反衬女性的优势地位。

所有人——无论男女,都是这个“以金钱为万物尺度”的社会的受害者。

而匍匐在金钱之后的,是尊严、权力和幸福。

钱,给这些原本无价的东西通通标定了价格,引得所有人争相提升自己的购买力。

但,社会结构决定了,绝大多数人只可能是低端消费者。他们买得起吃喝,但对那些更抽象的奢侈品,却根本无力消费。

片中最典型的两个人物,四毛和刘光明。

一个梦想者靠接近有钱人,最终成为有钱人;一个去了富家女,变向成了有钱人,却整日用文青般的自我催眠来消解虚胖的现实。

他们当然无法获得企望的尊严,因为那尊严是他们在通往“有钱人”的路上第一个变卖的东西。

卖了,就别想再买回来。

就像刘光明,只能依靠“精神胜利法”来麻痹自己,坐在灵堂前,看来来往往的人向他折腰。

只是他坐的位置不巧正是遗像的位置,别人向他鞠躬,并不能给他尊严,不过是再次确认了他行尸走肉般的人生。

与这些男人相比,盛男显然已是“胜男”了。

扮演者姚晨在经过《搜索》《一切都好》《找到你》等影片的重塑后,几乎成了“独立女性”的一个符号性人物。

可是,《送我上青云》让我最惊喜的一个点,是它对这种“独立”提出了质疑。

外部姿态上的独立,等同于内在心态上的独立吗?

显然两者是没办法全然划等号的。

从外部看,盛男绝对是独立的。

她一个人住,没有伴侣,事业上敢打敢拼,性格干练。直到突如其来的绝症,把一切打乱。

盛男没有积蓄,在向家人、朋友借钱相继失败后,她硬着头皮接下了帮李总父亲写自传的活儿。

她对这个工作颇为不屑,但为了治病,也只得如此。

看到这里,我其实很理解她,为了赚钱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是挺遭心的。

但另一方面,它也暴露了盛男身上的一个问题。

盛男成长在一个破碎的家庭,父亲包养情人,母亲只顾自己。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独立”是别无选择的选择。更本质上,“独立”甚至带有报复性的动机。她潜意识里觉得:人都是靠不住的,哪怕是最亲的人也靠不住,因此我选择“独立”,拒绝任何“依附”的关系。

然而这种选择,终究是悲剧性的。

它带有一种矫枉过正的理想主义倾向。

当世界相对风平浪静时,盛男可以始终保持“独立”的姿态,可是,一旦大祸临头,她也会瞬间发现这种所谓“独立”,其实脆弱不堪。

还记得影片开始,盛男被一个疯子踢下了山。

那很像是这个“疯”了的世界,给盛男的一记闷棍,逼得她从理想化的世界,跌落平地,重新思考人生,才能再上青云。

也只有真正见识过世界的荒凉和冷漠,谈“独立”才有分量。

从这个角度讲,《送我上青云》这部电影就彻底抛开了男女的二元对立,甚至不再是对“独立女性”的高亢赞歌,而是一种自省,是一个女人如何从姿态上的独立,最终接近心态上的独立。

正如李总父亲所说:“颠倒因果。

他本意是说,人因为快乐才会笑;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笑起来,然后获得快乐。

同样,成熟和独立的因果关系是什么呢?

你可以先独立起来,让自己看上去成熟;但更好的方式是,先成熟起来,再坦然接纳独立。

影片对于“性”的刻画,确实在国产片里算是大胆的。

其中最大胆的一场戏莫过于盛男和四毛做爱后,依靠自慰获得最终的满足。

看到那里,我就想起保罗·范霍文在2016年的电影《她》。

片中于佩尔扮演的米歇尔,同样在男性无法提供充分的性快感后,通过自慰获得满足。

当然区别在于,《她》还是一部很女权的电影,米歇尔将男人们玩弄于股掌之间,又用这种最讽刺的方式,给了那些自以为得逞的男人们致命一击。

而《送我上青云》中的“性”,只是“独立”的侧写。

它不包含什么“恶毒”的成分,只是一个女人通过身体之爱,渐渐体悟到那个真正区别于“依附”的“独立”,到底是什么。

当然,《送我上青云》这部电影的问题还是很明显的,关键情节的推动完全靠对白,整体呈现方式都不太“电影”。且最终的结尾,也略显无力。

但作为一部描写女性欲望的电影,它在国产片里已是罕有。

李总的父亲说:“爱欲是人的生死之门,我从哪儿来,还回哪儿去。”

这句话既是超脱,又带着对欲望的不懈追寻。

它就是那个镜头所描述的,河流中,一副黑色的棺材漂向两山的夹缝(暗喻女性生殖器)。

来去之间,方是人间。

安德烈·巴赞说:“电影用一个与我们的欲望相一致的世界替代了我们的视野。”

这也是《送我上青云》想要带给我们的。

 8 ) 当代中国各阶层众生过眼录

(本文首发于腾讯大家Ipress,未经同意不可转载)

《送我上青云》是导演滕丛丛的长片处女作,算不得多好,但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析,却也别有一番意味——它或者可以看作是但丁《神曲》的某种变奏。

《神曲》第一篇第一句这样写:“当人生的中途,我迷失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之中,要说明那个森林的荒野,严肃和广漠,是多么困难呀”。

是的,在《神曲》中,但丁人生的中途,黑暗丛林里,他遇到了豹(逸乐)、狮(野心)、母狼(贪欲),诗人维吉尔的灵魂随后来救护他,后来他们又一起游览了地狱、净界、天堂,并看到众多挣扎的灵魂,这正如《送我上青云》中的姚晨扮演的盛男一开始先遭遇了卵巢癌,后来又在纷至沓来的生活中看到了很多人丑陋的真面目。

所以,与其说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忽然得了绝症的中青年职业女性的生存困境,倒不如说它是对现实中国的各个阶层、诸多行业、各年龄阶段人物的一次整体的批判式展示。

这样一幅活生生的画卷,是把这许多不同来路的老少统统拉出来,让他们只凭着自己的本真和生存现状就达到了一种近似荒诞喜剧的效果。在这样的笑声里,所有的观众也完成了对他们的再认识,以及对自我的指认(仅限于有反思精神的个体)。因为他们实在就是生活在我们周遭的那些我们最熟悉的亲人、友人、同事或者陌生人,甚至是那个在座的自己。

导演善用反讽、隐喻和文字游戏。

我们会发现,事实上剧中得绝症的女性,恰恰是最没有病的、最正常的,而其他的每个人各有各的病。

李总、李总的富二代女儿、李总女婿刘光明、李老、盛男母亲梁美枝、盛男父亲、盛男父亲的小情人、色盲同行毛毳、丢棺材的母女……他们都已经病入膏肓,近乎无药可医。

在电影中,他们要么是“傻缺”、弄虚造假却富甲一方的企业家(李总),要么是故弄玄虚却欲望横流的书画家(李老),要么是毫无文化常识只有钱的富二代(李总女儿),要么是丧失尊严只为了进入一个阶层的会背圆周率的文艺青年(女婿刘光明),要么是没有自我、从未长大的老年妇女(盛男母亲梁美枝),要么是抛弃家庭、靠钱有了小情人的父亲(盛男父亲),要么是只为了钱和女友父亲搞在一起的小三(盛男同学,她父亲的小情人),要么是被金钱欲望和自大吞没的,不再有新闻理想的色盲男(盛男同事),要么是毫不感恩、靠着别人的善良无限索取的社会底层(丢棺材的母女)…这个现实世界真是看上去一片黑暗,毫无光明,没有赎救的可能。

“盛男”的名字,或也很可根据谐音理解为“胜”男。而“胜男”的尴尬也正在于,她在片中的地位只不过是路人口中的“剩女”。

她无钱,无爱,无性,无未来。

“胜男”与“剩女”,一褒一贬,这两种称谓的对照之下,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位要强女性理想与现实的不对位,若再进一步解读,则可以说成是在这个越来越男女平权的世界里,一个柔弱的女性因命运所迫不得不走上了不自觉的“女权主义”的路,而她却也因此必须面临着种种的现实尴尬与生命磨折。

爱好天文学、文学、卑躬屈膝的女婿刘光明,他是片中另一个同等重要的,颇具讽刺意味和悲剧色彩的人物。电影片名取自《红楼梦》第七十回里薛宝钗《临江仙》词的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影片中也由其说出。刘光明,最后的他其实并没有给自己“留下什么光明”。

在片中,他先是给观众呈现了别具只眼的看世界方式与善于思考的智慧,又在图书馆里塑造了一个懦弱于实践和能克制冲动的传统书生美好形象,使人感觉可望而不可及,以至于令盛男对他一见倾心。可是后来,当他的真实生活面目阴差阳错、毫无预料、毫无遮掩地完全展现在盛男面前时,他顿时觉得自己的颜面扫地,好像被唯一的崇拜者扒下了仅剩的内裤,这终于导致他跳楼自杀。虽然最后侥幸没死,但也因此摔断了双腿。

他这样一个人物,当时一定是希望通过豪门的婚姻达到“好风凭借力”,却万万没料到,这样的风却终于使他“坠下青云”(跳楼)。

我在想,彼时的他,牺牲的又何止是自己心中渴望的那一份美好的境界与理想?

记得薛宝钗在展示自己的诗词前曾笑着说:“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刘光明在生活里就曾是一个“轻薄无根”的人。

他在岳父的口中不过是一个没有考取本科,只考取了专科的大学生,一个可以在众人面前用背诵圆周率来表演可怜的自我的小丑。但是,不幸的、可怜的他却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那许许多多秉持了“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种实用哲学的人一样,他们总觉得这是必受的人生坎坷。他们不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如韩信般的甘受胯下之辱的故事,更不是像越王勾践那样的卧薪尝胆传奇。

最朴素的真理通常是,当一个平凡普通人一旦可以随时随地放下自己,可以失去最重要的、最宝贵的那点儿尊严时,他便将永远残破不堪。他将再也无法在未来实现自我的“破镜重圆”,更不可能“颗粒归仓”。

一步失守,步步失守,这才是残酷的人性真相。

不过,导演到底还是善良的,是认为这个世界还会好的人,所以她让刘光明这个懦弱的人有了最后一点点反思的精神。但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大多数的人是在泥淖里逐渐迷失了自己,而根本没有这样的反思,也更不会有人青云直上,羽化成仙。

薛宝钗的《临江仙》全词如下:“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其实,对于柳絮这“轻薄无根”之物,真实的世界是什么呢?

东风不会“卷得均匀”,蜂围蝶阵倒真会“乱纷纷”。它终于会“随逝水”,也终于会“委芳尘”,因为“好风凭借力”我们都见过,却又有谁见过柳絮能“上青云”?

这首词不过是一个看似美好的,其实却是实际性的、功利性的理想。

正如这首词它为什么不会出自《红楼梦》林黛玉的口里,而是出在薛宝钗的口中,也正是这个道理。功利、现实、希望借力使力,薛宝钗正是这样的人,可她的下场又终于如何呢?

黛玉咏絮的《唐多令》却是这样写的:“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书中紧接着这样写道:“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果然好的。’”

人们其实都是不愿意看到真相的。因为“太作悲了”。

盛男的色盲同行毛毳,也颇耐人寻味。他的名字里有四个毛,也是如柳絮般的物件,因此他与刘光明也精神相通。他一定同样是相信“好风凭借力”哲学的。

在电影里,他原是一个有新闻理想,甚至获过行业奖的人,如今的他,却甘愿在傻瓜权贵和耀眼的金钱面前低三下四,靠仰人鼻息生存。因此他所过着的,那个看上去完全符合自身利益至上、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生活,也就顺理成章。毕竟他给自己的理由永远都会是:有了钱一切都会改观,因此他现在必须匍匐前进,目不斜视。不过,也正因为他自身这样地不自察的过度虚弱,才终于导致了他有一个喜欢自吹自擂性能力以平衡自己失衡心理的毛病。

可这是多么可怜的对男性自我的自欺救赎!

因此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这部电影没有作为艺术类电影所以被珍存的价值,它也提供了一个社会横剖面,一个“当代中国各阶层人物的现形记”,一个“众生过眼录”,具备一定社会参考价值。

盛男、刘光明、毛毳,他们三个人的故事,其实就是当代中国那些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成功的平凡人的困境故事。

也由此可知,导演(兼编剧)对现在的这个社会一定是非常失望的,尽管她使用了一种近乎喜剧的方式来展现这些现象和人物,但这个喜剧之下,是她的无奈和悲凉。

想一想,盛男在重大的生存危机之下,得不到真正对位的爱、关心和帮助也就罢了,还要靠自己的病弱之躯去违心为别人书写虚假的自传,还要经受别人的侮辱。这真是一个暗无天日、令人感觉呼告无门的窘况。

也因此,盛男在其中的一场床戏后自慰,就显得有了强大的隐喻意味:一个自大的、吹牛的性伙伴,象征了我们每天可以看到的,接触到的,那个身边现实的一维世界,它并不能真正切实地满足哪怕一个弱女子最基本的身体需求,而这个女子竟还是要靠自己的手来安慰自己。

这样的讽刺真隐晦,也真有力。它告诉我们那些空话和幸福其实都是骗人的。

姚晨扮演的盛男是如此孤立,正如我们每个稍有智识的人都常会感到的那种孤立。在片尾时,盛男被推进手术室,关系淡漠的父母亲在外面挥手。如果手术室是一个可以疗愈的世界,则被推进手术室的绝不应该是盛男,而应该是手术室外的所有人。

盛男代表了在纷扰的环境下,终于感受到自己心底最绝望和最悲哀情绪的那一类人。

愚蠢和无知如此庞大,令人毫无还手之力。她的生活里其实永无“对勾”,更没有什么掩耳盗铃的“牛逼”。她是导演对于这个世界绝望的化身。

不过,作为一部电影来说,《送我上青云》虽然深具社会洞察力,看问题也敏锐,却仍显浮光掠影。导演太想表现那些她看不下去的芸芸众生了,因此面太广,也就太浅。我想给导演的建议是:这部电影太社会学了,而还不够文学。

里面的很多人物尽管可以使人联想起生活中我们见过的那些林林总总,可是导演对他们的表现却仍是在其外的一种拒绝和批判,并未深入其肌理。

举例来说,梁美枝的一些困境我们看到了,或者因为导演是女性的原因,所以即使批判,也较能体贴到她为什么会如此,而对于其他的男性,导演却没有做到和人物的真正体贴。

刘光明,人物的塑造有些分裂和稍显做作。对于一个一贯懦弱的人,他的跳楼应该是不会发生的。后面也应该不会在灵堂做出那样的事。可见铺垫还不够。其他很多人物,也同样应该有推敲的空间。

当然,这部电影中人物的表演都很好,姚晨、梁冠华、袁弘、吴玉芳、梁新鸣、李九霄,都让人觉得是可信的。但是,姚晨在演盛男的时候,与她演电视剧《都挺好》苏明玉时的言行举止似乎有太多的一致性。

我其实更希望看到一个独立女性也不要太挂相,总觉得太挂相也会成了套路。不过这并不是致命伤。只是我从一己之私想要看到姚晨的再一步的突破。

文章写到这里,继续用《神曲》里的一句话来做结吧。

“…所以我在惊魂初定之后,我也就回顾来路,才晓得来路险恶,不是生人所到的。”

人生多艰,我们只有各自努力。

世上哪有那么简单的“好风凭借力”,只有自己和同道们“一团团逐队成球”。

(本文首发于腾讯大家Ipress,未经同意不可转载)

 短评

太做作了,真的太做作了,里面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每一句台词都感觉是只可能发生在文艺青年真空世界里的,离真实世界三十万公里,怪不得叫“青云”。很多台词放在美国文艺片里没什么问题,但是用中文口语说“你还没有体会过真正的性爱”,是不是就感觉哪儿哪儿都不对?姚晨真精明啊,连着三部女性题材,纵然难看,也会让人觉得“但是能在国产片里看到这种主题还是很难得对不对”,但是就算再难得,难看还是难看啊……

2分钟前
  • 王大根
  • 较差

这可能不是今年最好的国产片,但我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把它选为到目前为止的最爱。我对「送我上青云」的喜爱,是极其私人化的,以至于我接下来的每一句评语,主语都只能限定在“我”。我能理解并相信片中的每一个人物,不管我是否认同他们。我对编剧加导演滕丛丛,在片中展现出的高级幽默感,喜欢到羡慕的程度,这是一部难得能让我开怀大笑,却不是靠卖蠢的电影。我在影片开始后不久,就已经被彻底拉进了银幕之中,而不仅仅是在观看这个故事。这是一部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可说实话我不认为它只是一部女性电影,在我看来,它讲的是全体人类,怎样滑稽的挣扎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却依然渴望生而恐惧死。如果你也喜欢「送我上青云」,那我得恭喜你,发现了这世界上原来还真有同类,能理解你内心最深处也最虚无的一些念头。

3分钟前
  • 韦斯安徒生
  • 推荐

绝症只是一个罩,结果也并不重要,实在内里是对30岁单身白领女性迷茫心境的描摹。姚晨说盛男是个失败的理想主义者,又丧又刚,敢爱敢恨,不同于熊熊燃烧的苏明玉,盛男更像照亮夜空的星星火,这样人格是很动人的。我喜欢这个人物如饥似渴的追寻,喜欢片中有趣又纠结的母女关系,也喜欢贵州山水氤氲着的梦境画面和诗意情绪。顶级幕后阵容为一部新人导演作品保驾护航,保证了作品气质稳定、制作精良,确实是好风凭借力。姚晨演起文艺女青年竟也很合适,尺度更大,也更自在了。

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意外地富有灵气和喜感,看似散漫实则充盈着一种漫游轻巧的飞驰感,颇具“送我上青云”的浪漫意味。这次的人物困境虽然仍主要围绕单身独立的都市女性,但其实也对周围的人进行了不少着色,县城乡镇和都市气质在一种看似二元对立的状态下有着十分微妙的嘲弄融合,人物关系也很值得玩味,是一种自反中透露出自爱的爽快和耿直劲。上映后可能市场反应会比较一般,但我还是蛮喜欢这片的,那种感觉很难以名状但是又真切地戳到了你某些地方,华语片中出现这样的生活小品,尤其还是出自新人导演之手还是挺难得的一件事。它确切地告诉你,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生活的痛苦和烦恼有一百种模样,选择释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至少看起来很酷,哈!哈!哈!(很容易理解姚晨出演这个角色的心境,但还是稍微觉得她在这个项目里作为监制和主演所把控的比重过于高了)

12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7分,遗憾一定有,也有不少生涩的地方。但是,总想去撑下这部电影。因为,影片非常少见的,从女性角度,去如此直白和坦然的聊她们的欲望,以及对身体满足的渴求。而且,是很严肃、不恶搞的。谈性不丢人,女性谈性也是如此。

1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台词写得太差了,剪辑也让故事很破碎,难以抓住情感走向。三俗段子太影响观感了……

15分钟前
  • ___肯德基先生
  • 还行

时下+86们叫嚣的“我们有钱了",被这部经济下行、人生寒冬电影,敲得粉碎。但片子最大问题,好像是风格杂糅不统一,不少台词干涩生硬。以开头疯子一脚、结尾哈-哈-哈三声,本片应该是带黑色荒诞意味的轻喜剧,如频频起跳的脏话粗口。可在切入家庭内部关系时,电影又变成批判色彩。贵州外景的云水缭绕,又自带艺术片腔。横空飘来的斯文眼镜π,更是想要尊严,就让你看看尊严被踩的样子。还有粉红西装男,单凭“别跟我啪,啪了之后,你的余生会永远回味这棒棒哒性爱”之类的台词,真乃新油田之子。当然,其他男性角色也没有好到哪去。

19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看完才明白送我上青云的意思有点妙,女性困境其实是很容易被拿来用但又却很难说透的东西,与两性、社会、家庭都有着错综复杂复杂的联系,往往很多打着女性主义的片子都将这些变成了二元对立的关系,然后描摹成女性对抗全世界最后又战胜全世界的可笑过程。送我上青云至少在这点的处理上没有皮毛了事,和这个世界不需要和解什么,哪里有什么寻找自我的旅程和完美结局,借力上青云,体验过高潮足够。

21分钟前
  • 陈卡卡
  • 推荐

【SIFF】这部电影像把刀,大胆直接甚至有点伤人。姚晨的角色虽然是女记者,但与《搜索》中的完全不同,是一个质感全新的角色,很“刚”。导演的女性视角都细腻真实完整,但对男性的刻画就显得简单粗暴甚至常常是刻板生硬。她有电视剧语言上的痛快,但缺少电影镜头叙事上的细腻,整体框架看起来有点散,但角色的选择很有趣,有瑕疵但是一部值得玩味的作品,作为处女作非常出色的作品。最后一幕眼泪夺眶而出,一切都值了,我相信有挑衅作品才能真的有突破。

24分钟前
  • 花大叔爱电影
  • 推荐

丧礼上穿粉西服的色盲不是毛病,渴望成功才是绝症;聚会中背圆周率的表演不算笑柄,等人鞠躬才是做梦。山顶纵火的傻子还在等宇宙飞船,丰唇未消的母亲还想听汝窑之音。大师等顺水的棺材钻入生死之门,盛男待借力的好风平步情爱之云。火警一响,如行尸般从大宅里逃出,定睛一看,都是被现实打败的仓皇。

2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风景挺美的。

31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电影从我想和你做爱那里开始有点意思😄

35分钟前
  • 普通系
  • 推荐

哈,哈,哈,油腻有时,清净有时,被辱时时,这是写给世界上最后一个聪明人的打脸诗。骄傲没什么了不起,低头,足够轻盈,就能飞起。

38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常年的观影习惯让我误以为姚晨在床上是心脏病发作了

40分钟前
  • 大島
  • 还行

其实盛男的处世方式,在人际关系上遇到的这些问题,在很多男性身上也会遇到,很多人学不会那一身江湖气,但在国内的(电影)圈子里,这套江湖的聊法真的管用,所以就让很多人无所适从,这不是学历的问题,可能是某些做人的原则问题吧。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导演想讲这个故事的原因吧,其实不仅仅是女性会有这样的困扰,男性也一样,也真的改不了,很难改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折腾一圈之后,往往又会回到原点,因为这种人都有某种坚守,在某些事情上有精神洁癖,很难让自己彻底改变,这就是生活。片子并不完美,只是某些时候,感觉在看另一个自己。

4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本片片名引自《红楼梦》,在精神上也致敬这部伟大的中国小说,写诟与净,真与假,生与死,探索“无常”。茶烟渐起,清谈渐欢,雅俗之间,悦人欢颜。呼朋唤友,且观片去。

47分钟前
  • 滕雅望
  • 力荐

#SIFF22#没想到真是喜剧,国内比较新的类型了。其实国外这类东西拍得很多,轻盈温暖却锋利无比。只是往常往往会被处理得低廉或用力过猛。这种对生与死,性与爱的探讨风趣又端庄。这部电影特别像是一个文化课不太好,但德智体美劳却各有建树的孩子。虽然有点不务正业,但却很优秀。

51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那个,自己制片的片子,打个五星。over。

54分钟前
  • 顿河
  • 力荐

说不清楚哪里好,也说不清楚哪里坏。黏稠的,雾蒙蒙的,游离的,汗涔涔的,湿漉漉的,破碎的,拧巴的。像是人生。姚晨说“不知道怎么活才是正确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答案。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巨大的瘤子,长在身体里面,我们以为喝水就能清心寡欲,可到头来还是想吃肉。于是只好躺了下来,将一团糟的线团般的生活捻出一根绳来,在自我安慰的幻梦中哈哈大笑三声,扶摇直上青云。活着嘛,就是与瘤共存,带瘤生存罢了。

57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昨天看了制片人的推荐日志,还蛮期待的,没想到emmmmm,不具体写缺点了,只能说是上影亚新入围的正常水平。当然,也有不少好的地方——放在今年华语片的环境里,这样全然女性视角的人物书写,以及姚晨的演技,也算值得鼓励吧。

1小时前
  • 徐若风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