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富哥哥,穷弟弟

记录片英国2016

主演:伊万·马索

导演:内详

 剧照

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2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3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4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5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6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3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4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5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6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7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8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9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6:31

详细剧情

哥哥事业有成家境富裕,而弟弟一事无成生活窘迫,一对亲生兄弟却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为了消除三十年来两兄弟之间的误会,他们将住进对方家里八天,互相体验对方的生活。哥哥为人勤奋善良,弟弟行为乖张想法怪异,两兄弟完全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碰撞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他们能否消除往日的误会重归于好,哥哥能否解开心结重拾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对弟弟的那份爱意;弟弟又能否体会到哥哥的良苦用心,放下对哥哥的成见,在哥哥的教导下重新走上正常的人生道路呢?

 长篇影评

 1 ) 哥哥功利主义,更懂得这个世界的游戏法则

哥哥一直引导弟弟工作、功利主义,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更体面,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同时有心机地和弟弟相处,保持礼貌距离但又免不了富人的优越感;

弟弟则像一个小时候被宠坏的小孩,一路莽撞直冲,丝毫不理会世界的生存法则是怎样的,似乎这个功利社会就是对弟弟所代表的穷人不友好,也或许是弟弟性格敏感多疑,在面对哥哥的时候喜欢用逃避思维以及情绪化的方式保护自己。

没有绝对的对错,如果说快乐才是这个世界的游戏法则,那他们两个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成功的。

 2 ) 性格决定命运

人生,在我看来有很多机会和机遇,从来不是由一个决定或者一件事决定的。

哥哥追求的事物,价值观,也许就是上层生活,精致的生活,弟弟追求的事物,价值观,也许就是随性而为。随着年纪的增长,社会地位的增大,接触人群的不同,变得越来越生疏。

不禁让我想起我爸和我小姑之前的矛盾,“嫉妒”是我理解我爸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然后随性而为的人,永远都有自己一套解释用来安慰自己。

值得欣慰的事,哥哥和弟弟的母亲,对于两位身份地位不一致的妈妈,没有偏爱任何一方,也和哥哥解释当年的事件,解开哥哥的心结,这点触动到了我!

 3 ) 狭隘和偏激使人贫穷

会有人说,贫穷使人狭隘和偏激。但是今天看完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感悟,可能是狭隘和偏激使人贫穷。两个兄弟同样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成长之后哥哥是千万身价的金融精英,弟弟经常换工作大多数是打临工。为什么产生了哥哥和弟弟的区别呢?

我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认知/价值观

哥哥在小的时候跟亲生父亲和继父的关系比弟弟与他们差很多,但是他视为这种缺乏稳定性为一种动力。从小就打工,21岁开始卖东西,后面创业走上了正轨。

而弟弟呢?用哥哥的话来说:他住在这个充满了没有意义的古怪言论的店子里。弟弟的朋友也是类似的人,相互感染,相互强化了这些认知。所以弟弟觉得资本主义是丑陋的,所以这也是他主动选择贫穷的人生吗?

也就是,哥哥选择的认知是正面积极的,而弟弟是相对负面的。完全不同的价值观。

2-情绪/态度

弟弟总是在责备社会、抱怨他人,很敏感且情绪很不稳定。从他的角度,都是别人的错,包括哥哥因为考虑买船的成本之后没有兑现承诺给他买,他要求哥哥道歉。非常的狭隘和偏激。而哥哥总是理性且稳定的情绪,在弟弟看来是冷血,甚至无情,只考虑钱。不过在片子里,哥哥确实礼貌得有点让人觉得有些假惺惺。

3-习惯

哥哥的生活是,工作、社交和发展兴趣,有计划且规律自律。而弟弟会嗑药抽烟,活得随意,自己的新书会直接迟到3小时。

给我的实践启发是:

1-多练习元认知(审视自己的认知是否有问题)-写反思日志

2-习得健康稳定正面的情绪-比如远离狭隘,拥有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可以击退负面消耗

3-养成健康的自律习惯,发掘健康的爱好~

 4 ) 爱既是尊重?

家里面有两兄弟,很是好奇如何会出现这样的兄弟人生。想从几个角度探讨一下剧中的妈妈哥哥弟弟。

妈妈——剧中妈妈的打扮很亲切可爱,对待弟弟说话很温暖,让人感觉母子的亲近。同时,妈妈对哥哥也很是了解,知道哥哥的秉性,与哥哥的谈话带有礼貌和克制。

其他有关妈妈的镜头并不是很多,无从知道更多的细节。但从哥哥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妈妈对弟弟的偏爱,导致哥哥对弟弟酸楚。生活中,我一直想避免这种事发生,一直在克制自己。直到看到一本书《教养的迷思》,被书中点拨了一句,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的双向流通的。(原文的大意)我相信即使不是父母,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都是如此,而且每个人都会与身边的人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至少,从这个程度来说,我们不能对剧中的妈妈过分苛责。只是为人母如何避免部分孩子的情感缺失。

哥哥——如果哥哥小时候情感的富足,至少跟弟弟获得的一样,此后过得平凡人生,跟现在富裕的精英生活抉择,哥哥会如何选择?

哥哥对待弟弟,看不出有太多的情感流动,或许还是情感的负累,更习惯的是疏离。想是朋友之间也一样,如果从小没有很好的情感交流基础,而多半是酸楚和嫉妒,也未必有什么好的结果。只是朋友你可以选择断交,但是,亲情却很难。当你发现,每次是一方不断地付出,而另一方不停的索取,这样的交流会让人感到无力和厌烦,所以,一定程度上,我可以理解这样的哥哥。哥哥是理性的,就像他小的时候在家并没有获得弟弟多的关爱,而是向外而生,找到了一种公平的机制,就是努力的付出就会有回报。哥哥对待人的感觉是冷静且克制的,这跟他的经历密切相关。也是长久的社会生活的历练,无所谓好,无所谓坏,仅是让人少了些人的烟火气。也由此,能看出哥哥跟妈妈也并没有很亲近了。

有人说哥哥有些自大,喜欢站在制高点来品评弟弟的人生。至少在片中我能感觉得到哥哥虽然冷静克制,但是优越感极强。想想这也是难免的,世俗人生,哥哥是成功人士的代表,大多数的妈妈一定会希望儿子能够像哥哥一样吧!当然也不有不同的声音。长期的受人关注,追捧,混迹上流社会的精英圈子肯定是会对人的塑造有影响的。真要是哥哥能站在弟弟的角度,默默的帮助弟弟,当一个弟弟的脚手架,而不是上帝,那应该是太了不起了。如果是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小时候兄弟的感情很要好,但事实并非这样。

弟弟——在哥哥的眼中,弟弟是备受父母呵护,被给予更多的温情的,从妈妈跟弟弟的交流中也能看出一些,而弟弟的成年生活却并不那么容易,这是一个谜题。并不想好多育儿书写的那样,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孩子的未来人生更有保障,敢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看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剧中,弟弟进入哥哥的生活,似乎一切都还是很和谐的。与人交谈很轻松,会赢得别人的关注,当然也不排除因为哥哥的地位,大家对待弟弟的礼貌性的友善。弟弟在马场的表现也远远超出了哥哥的想象,或许弟弟有哥哥这样的马场生活,表现要远超过哥哥,想象总归是想象,现实的人生就是这样。不排除哥哥的发达有运气的成分,但是努力的人生总是有更多的可能。

当哥哥走进弟弟的生活时,有了更多的保留。弟弟整理好自己的形象,用一顿大餐来欢迎哥哥的到来,这让我们感到了真诚,从中能找到些许自己的影子。弟弟的片段化生活,让人感觉到他的观念偏执,这一部分我想是谁都无能为力的。哥哥出于对弟弟的尊重,而有所保留,我更愿意这样理解。就像《灿烂人生》中的哥哥对弟弟的尊重一样,虽然结局并不是哥哥想看到的。

弟弟会迎合哥哥,但也会保持自己,哥哥呢?更希望弟弟能按照他的安排指导生活,这也是弟弟所排斥的。也许,哥哥放下以往对弟弟的成见,且不站在制高点的跟弟弟平等交流,想必兄弟关系会更和谐,也许,弟弟更能听进去哥哥的建议。毕竟弟弟见识过哥哥的生活,改变了些许对哥哥武断的评价,且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难道不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么。

 5 ) 不同价值观却同样出彩的人生!!!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觉得我需要记录我所看到的东西学到的东西。脚踏实地比空谈空想要实在的多,哥哥脚踏实地做事,务实努力工作,去赚取自己想要的人生与生活;弟弟空谈空想,做事不着边际喜欢放弃,纪录片最后哥哥的心结弟弟为他放弃的学徒其实不然是弟弟自己放弃了,半途而废,他很善长但是他放弃了,整个纪录片下来我觉得弟弟其实思想不穷,只是喜欢自由,不在意他人看法,活得自由自在;就像哥哥说的他适合销售他遇谁都能聊他适合去销售汽车而不是书,站着哥哥角度来说是这样的,这样他能富有起来。但是纪录片最后也说,弟弟不在乎哥哥的那些他对哥哥想要的从来都是感情而不是金钱,所以他不在乎钱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影片最后弟弟哭了,因为哥哥对他态度改善了,他需要的是哥哥的关心而不是理性帮他处理问题,给他钱之类的。两个人都很关心对方,只是方式不同,哥哥理性思维是我为你处理事情,我帮助你;而弟弟感性思维,是我不需要钱,我因为你老是和我讲钱我也看不起你这种资本家,影片开头他说了句很多事给他打个电话都很困难大概意思的话,所以由此可以知道,弟弟需要的是情感!站在哥哥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老老实实地做事,务实脚踏实地,去找更好的交友圈去提升自己,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高度;站在弟弟角度,人的一生自由自在无论我吃的如何穿的如何,我从不去在意他人,他不是流浪汉他有工作难怕是搬砖,他自食其力。他有出书、能和很多人聊天,他去追求他想要的生活哪怕连最亲的哥哥都说这是瞎想,但是他自己坚信这是属于他的世界,他想要的生活,他自己过的舒服就很好,他追求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这是很多人都不敢做不敢想的事。他做到了!最后哥哥对弟弟说,如果哪天你发现他不是真的,怎么办?哪我可能会崩溃!哥哥只说了一句,最后来找我我帮你!在我看来,哥哥对弟弟真的很好了,我尽我最大限度去尊重你的世界、你的梦想,如果你的世界轰塌了,你来找我,我帮助你!这就是男人最好的表达方式!

ps:弟弟不是乞丐,他不需要施舍我上面说了很清楚了。其次个人价值观,这东西都是哥哥自己挣的不是父母给的,凭什么无下限帮你!没什么是理所当然!

 6 ) 什么让人变得不同?

这是一部时长只有四十多分钟的纪录片,讲诉同父同母的两兄弟,哥哥富甲一方,而弟弟却是一个住在房车里的流浪汉。

相同的出生,智力也差不多,是什么造成了兄弟俩巨大的不同呢?

承担责任,勇于开拓

兄弟俩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警察,母亲是银行职员,家庭并不富裕,只能勉强养育这两个孩子。

尽管是兄弟俩,但是作为弟弟的一方总是会受到父母特别的宠爱。印象比较深的是,兄弟俩都成年了,母亲在谈到弟弟的境况时,还告诉哥哥要多照顾一下弟弟。

在兄弟俩还小的时候,哥哥就承担了很多的责任,早早地起床卖报赚些小钱补贴家用,而弟弟却还躺在床上睡大觉,或者是破坏公物,卖卖小黄书,然后买香烟。

哥哥说:“我起早贪黑打零工,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经常会发现大卫整天没做任何事。”

很早就承担责任的哥哥养成了独立能干的习惯,21岁离家创业,创业成功后把生意卖给别人,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然后拿卖公司的钱继续创业,再把做成功的公司卖掉,周而复始,不知不觉中竟变成千万富翁。

而弟弟在他年轻的时候到修理厂当过一段时间的学徒,但没有坚持下来,哥哥一直以为是因为弟弟要来看自己所以放弃了自己的学徒生涯,还为此感到内疚。但从跟母亲的对话中得知,弟弟早决定去哥哥那里的在一个月之前就决定要放弃了。

之后弟弟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但总是三分钟热度,没有一个坚持下来。他变得愤世嫉俗,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唯一的谋生手段是在建筑工地干苦力,唯一的栖身之所是一辆破破旧旧的房车。

在评价弟弟的境况时,哥哥说如果他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告别漂泊的生活,境况应该比现在好很多。

自律精进,勤奋务实

哥哥参观了弟弟工作的地方,看到他砌砖时,全神贯注的样子。认为这种全身心把事情做好的生活方式更有意义。

为什么哥哥有此感慨呢?

是因为,弟弟经常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没有意义,甚至愤世嫉俗的事情上。

弟弟有一些自己的政治见解,嘲讽现有的政治制度,并乐意看到其瓦解。在带哥哥去参加神秘的政治集会,其中一个哥们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大宪章里面有明确的条款,但当哥哥提出质疑时,那人却连基本的事实都搞不清楚,开始支支吾吾。

一次弟弟去旅行,嗑毒嗨了,听到一个小行星连成一线地球将会毁灭的言论,对此深信不疑。并且表示,只有地球灭绝,国家才能得到救赎。与之相比,政府、政党、资本家、社会制度之类的东西不值一提,都是浮云。

哥哥苦笑着说:“我想不出这种脱离现实的古怪言论有何意义。”

现代文明对一个人提出的正常要求,比如在公开场合露面着装的得体、守时等等,但弟弟心里似乎没有这样的概念。

弟弟连基本的守时都很难做到,弟弟告诉哥哥第二天七点有个书籍发布会,哥哥和母亲一早就到了那个地方,而弟弟迟到三个小时,直到十点才到达,还穿上了一套滑稽的黄色西服。

自由散漫的弟弟缺乏哥哥那样的高度自律,在时间分配上也缺乏成效,为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财富思维

影片开始,兄弟俩就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冲突的原因在于哥哥最初答应给弟弟买一艘船,但这个事情后来不了了之了,弟弟一直耿耿于怀,因为此事,很长时间都没有跟哥哥联系。

为什么这件事情,哥哥答应了,后来却又没有做呢?

哥哥说,这个船要从荷兰买来巨大的船体,还要分解成20个部分,贵得难以置信,这件让人郁闷的事就变得难以掌控了。

什么?一个富人会觉得穷人想要的东西贵的难以置信!

根本原因在于,在对待财富的思维方式上,哥哥与弟弟是迥然不同的。

白手起家的哥哥能够一步一步打拼成千万富翁,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了解财富的增值方式,只有把资产配置到能够产生更多价值的地方,财富才会越来越多。

买船会让事情变得难以掌控,一方面是因为船属于消费品,并不能产生额外的价值,买了它并不能让自己变得更富而是更穷;另外一方面,有了船之后,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东西,还有各种维护成本,这样花费只会越来越多。

这种消费方式与财富增值的方式是完全相悖的,会让人变得更穷而不是更富。

但弟弟却认为哥哥太过吝啬,即便很富有也不能让自己看起来太有钱,弟弟认为资本主义就是利用别人的弱点赚钱,而他的哥哥就代表了资本主义。

没有财富思维,或许把哥哥所有的财富都赠送弟弟,他也会在很快时间挥霍一空,重新回到流浪者的生活吧。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人,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对于相同出生,却又过着不同生活的兄弟俩,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慨呢?

 短评

如果能延展到兄弟俩小时候的经历,分析为什么会分道扬镳走两条路,就更好了

6分钟前
  • 舞步_sariel
  • 推荐

本以为是《富爸爸,穷爸爸》的模式探讨理财方式的题材,没想到是兄弟版变形计。弟弟真诚敏感而略微神经质,哥哥想来是挺能干且沉稳的,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已经极力克制了可还是哪儿哪儿都能溢出来的高人一等感和些微的冷漠疏离,大概童年的影响真的对他挺大吧。原生家庭的影响大概率是一生的烙印。结尾看到弟弟流泪觉得很心酸,可转念一想,兄弟俩本就已是不同路上的人,隔着点儿距离没准儿对双方都更好些。想想自己的某些烦恼,何尝不也同是局中人呢。

9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还行

习惯和观念,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11分钟前
  • Matthew
  • 推荐

我们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向了人生的分水岭。至少不是从出生开始的吧。

12分钟前
  • 腹有诗书肚子大
  • 还行

很多东西没说透,血缘关系粘起来的两个陌生人。

17分钟前
  • ming
  • 还行

很棒的,比较冷静和务实地记录,背后原因留待各位观众自行推测。个人认为哥哥和弟弟都是两种不同的出色,不同的混乱。

21分钟前
  • 烟挞听敏
  • 推荐

导演有居心不良的嫌疑。他想说明什么?穷人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富人是因为自己的奋斗?仅这个片子可能适用,推广到社会就不能成立。也有很多人很努力却成为穷人的,也有很多人不奋斗就是富人的——阶级固化就是这个结果。英国普通家庭的孩子会有三个结果:小概率成为穷人,就如弟弟排斥社会体系,自我放逐;小概率成为富人,就如哥哥,创业成功,从政成功;大概率成为中产,就是大学毕业,正常工作,混个衣食无忧。

22分钟前
  • 多说无益
  • 很差

看电影了没

27分钟前
  • Sofie
  • 还行

说好的阶层固化呢?我感觉哥哥应该是被包养过吧。

32分钟前
  • 宋清祐
  • 还行

2019.4.19想看,我是觉得这片子拍得很一般。说实话,失望!只是强调标题哥哥富,弟弟穷!其它的都没讲清楚。我认为只能算兄弟两人相处的流水帐。评分偏高

36分钟前
  • 2006-03-19加入
  • 还行

偏综艺的真人记录。冬吴的讨论显然是偏颇的,始终秉持穷人必有可怜之处的言论,讽刺的是他们还在结尾处说对于不了解的世界不应该轻易去发表批评。看到最后,明眼人都看出来弟弟更真诚。现代社会的一个可怕之处在于,所有的贫穷和富有都被视作了理所应当,虽然人们常常把“万恶的资本”挂在嘴边,但人们其实已经全然接受了资本和权力规则,忘却了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因为“资本和权力”规则的存在而失去了平等的机会,大多数人注定要永远被困在穷人的世界,无论如何努力,因为这就是现在这个世界的规则。少数的富人要凭借多数的穷人来成就,否则也就不存在富人。

41分钟前
  • 布兰特很辛苦
  • 还行

我终于明白弟弟是为何如此贫穷了,逃避现实,圈子也都是同类型的人,抨击政府抱怨社会,却丝毫没想过怎么改变,哪里有更好的方法。沉浸在一些不现实的世界里,这么多年,不是没有过改变生活的机会,却各种理由放弃了。人一生,机会都是把握,自己寻找的。而反观哥哥,现实理智,讲究实干精神,在童年弟弟衣食无缺时,就要出门干活,因为艰难的童年环境,而决定了他要更努力更踏实,这也是种财富。面对现实,拥抱现实吧,感性是脆弱的,而理智才是勇敢的,无坚不摧的。

43分钟前
  • 一童先生
  • 推荐

可能都是想活成哥哥,最后却变成弟弟的普通人吧,希望我能略微不普通吧。

47分钟前
  • 城市的黄昏
  • 推荐

哥哥说弟弟的行星撞击地球论,对富人的仇视影响了弟弟的一生,但其实这也许不是因而是果。弟弟没法像哥哥一样生活,于是痛恨富人,沉湎于这些地球毁灭论和阴谋论。这个片子结尾,哥哥从此不再内疚,以前他一直以为是因为他弟弟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技能考试,这次他妈妈告诉他,弟弟前一个月就放弃了,哥哥不再内疚,也许以后离弟弟更远了。毕竟,他还是没有跟弟弟一起睡在车上。兄弟俩渐行渐远是肯定的确定的,无法改变的了。。。

52分钟前
  • 长安亚
  • 还行

兄弟两人价值观的不同,早已是两个世界的人,难以融合,互相有些空间反而都觉得自在吧

54分钟前
  • 抹茶慢品
  • 推荐

我们永远无法评判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更努力更认真的对待生活,我十分坚持这个论调,却也因这个信条,面对生活不如意却麻痹自己的人时深感愧疚。

57分钟前
  • 水曰
  • 推荐

圈子决定眼界和层次

1小时前
  • 深情的艾老师
  • 推荐

名虽如此,但似乎穷和富是片子里最次要的主题。

1小时前
  • Sami
  • 推荐

很真实很公正的视角,挺开眼界的。

1小时前
  • Em
  • 推荐

不知道摆拍程度怎样,觉得总想表达点什么,但是却看不出来

1小时前
  • 张兮兮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