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魂

爱情片大陆1994

主演:巩俐,尔冬升,达式常

导演:黄蜀芹

 剧照

画魂 剧照 NO.1画魂 剧照 NO.2画魂 剧照 NO.3画魂 剧照 NO.4画魂 剧照 NO.5画魂 剧照 NO.6画魂 剧照 NO.13画魂 剧照 NO.14画魂 剧照 NO.15画魂 剧照 NO.16画魂 剧照 NO.17画魂 剧照 NO.18画魂 剧照 NO.19画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23 16:29

详细剧情

  民初女画家潘玉良的传奇一生。  潘玉良原是江南的妓女出身,对绘画独有天分,却无人赏识。  一次机缘让她认识了芜湖海关盐业总监潘赞化(尔东升饰),随即被纳为妾。她随潘赞化到了上海,因为见她喜欢绘画,潘赞化介绍了专业老师让她学习,从此开始了学画的学生生活。  其后由于潘赞化的正室的介入让原本感情很好的二人渐渐产生了矛盾。她于是留学巴黎,渐渐成为国际著名的画家。上海美术学院校长刘海粟观念开明,请她回国任教,不料学风开放的欧洲与国内艺术界的情形大相径庭。一心为艺术的潘玉良被保守的知识分子们指责为“妓女艺术家”,抨击与阻碍她教授的人体画艺术......

 长篇影评

 1 ) 女人叹

说两段我珍视的镜头。头牌千岁红裸身死在青楼门外,地上白雪皑皑,贴身侍女玉良惊慌失措,老鸨见状令她不要声张。千岁红被人用席子一卷,用小舟载着,行至远处,扔进乡民浣洗衣衫的水中。

女同学贺琼临终拿起画笔,终未划出一条线,玉良在她身边,她说,我不能画了,你画得比我好。玉良画贺琼着旗袍之姿,她扯破画幅,掩面而泣。

千岁红指点玉良,看准一个男人,缠住他。把女人送进魔窟的是男人,魔窟之魔是男人,将女人救出魔窟的,在她们看来还是男人。潘赞化为玉良赎身是几率性事件,甚至还真与之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破了才子佳人皆虚假之言。千岁红作为头牌,老鸨、一众小姐、打手以及预备接班的侍女都要看她脸色,一朝毙命,还不就是河塘鱼虾的美食。玉良被潘赎身离开风尘地,她的一干姐妹出来送行,好像地狱里的鬼火从地面喷薄,鬼哭狼嚎,“玉良救我!”尚未彻底过江的玉良又能救谁?她不是离开,是慌不择路。

贺琼遇人不淑,沦落风尘,重疾缠身,客死异乡。她的出身比玉良好吧,同在艺专的时候,也是难分伯仲,为何她是这样的结局?男人不对要果断放手,无意于绘画也就丢弃吧,唯独不该放弃的是自己。就是没读过书的女人也知道卖身养小白脸的事万万做不得,抽身就这么难吗?有多少寄生虫就有多少白白供奉,风卷花容。过去了一百年仍是如此!

 2 ) 如果爱情没那么美好


我是红色片子喂大的80后。当有一天,听到花谢的声音,我的脑子里不再只是概念,萌动的潮流推着我,但我不知道会被推向哪里,只是很兴奋,很向往。那是上大学之后,我有一大把一大把的时间消磨在电影上,于是我一部接一部看电影,基本是爱情片。

看完《乱世佳人》《蝴蝶梦》《卡萨布兰卡》《罗马假日》…..又是《风月俏佳人》《泰坦尼克号》《诺丁山》《珍珠港》……疯狂地补回曾经的电影荒。如果你认为艺术等于生活,很容易做一个彼岸的南柯梦。误解了电影的好。这时我已不纯粹地搜索爱情片了。我遇到《画魂》。

这不是爱情片,但爱情却是命运的起承转合。不是爱情,潘玉良可能永远沦落风尘;不是爱情,天赋异禀可能埋没;不是爱情,怎能异域安心镀金;不是爱情,似乎不会有潘玉良。潘赞化是她的伯乐。因为他,她似乎比所有的女子幸福幸运。如果没有潘赞化,似乎会万劫不复。原来女人的幸福是男人给的。知道这些,我们还高兴得起来吗,或许民国的时代背景所限。幸运的潘玉良出走巴黎,且闯出些名堂。在谈潘玉良之前,我想聊聊其他三位女性。

千岁红——青楼头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使其有了资本赎身成自由人。在她红妆登场的同时,死亡的气息萧然来袭。老鸨的软要挟,满足了,她养成的生活方式的虚荣心,使其永远难离其间。虚荣浮华使她顺应这样的生活安排。而后的玉良,小兰又延续着这样的方式。她们曾经都反抗过命运的不公。在现实生活的一板一眼里,反抗就这样被腐蚀。千岁红被残忍他杀,而影片的小兰就是其生命的延续。延续这样的萎靡,这样的忍辱,这样的浮华。潘玉良在青楼窝里是个异数,她逃脱了。但也逃不开青楼的染指,成为日后的诟病。

大夫人——她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名字,虽然她还是一个大家闺秀。因为她的男人不爱她,与她同床,只是为了一个儿子。她就是不折不扣的生孩子机器。她不知道什么新思潮,她服从于三纲五常。关心丈夫。不像夫妻,更像母子。她是旧时代的遗产,承担了旧时代没落的重负,可新时代真的到来了吗。如果潘玉良代表新思想,不也难返家乡。还是潘玉良有旧时代的根子。最后为什么她要被火烧死,惩罚她什么呢。


贺琼——她是新时期女性。向往外面世界的美好,于是来到巴黎继续油画学习,谈恋爱。全心全意爱着这个薛无,甚至放弃自己原先的梦想。糟蹋自己,成全对方。最后才知遇人不淑,如梦方醒。在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想起自己当初美好的心愿。那一刻她应该是最美的。做回了自己。

看完了这三个女性,潘玉良的幸福幸运,就很有人工加工的嫌疑。潘赞化只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在时代的逆流里,谁能躲过历史狂妄的一击。所以,电影大有“不管了,上菜”的味道。

 3 ) 流于表面的呼喊

      有些电影总是表现的不够有力,就像本来是打算买件衣服,又买了适合这件衣服的鞋子,甚至换来发型,但万事具备穿上这件衣服后,照镜子才发现所有附加的打扮都没有显示出这件衣服的美感。
    我看完这部电影就是这种感觉。
    影片中的巩俐扮演的潘玉良正如她的每一个角色一样,大气而不失风情,身处风尘却傲然,第一次出现时是一个丫鬟,却有任谁也不能忽略的男儿气,影片第一次明却表现出她这种气质是为潘赞化的接风宴上,她怯怯的站在那,很娇弱的样子,张口却是硬硬的声音:将酒宴,摆置在分金庭上……我猜,后来潘赞化之所以会心动,就是这英气的声音吧。
    后来,如果没有影片最后的时刻打出的字幕,我会以为这是一出完美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尽管,后来因外界压力,潘玉良不得不外走异国,使两人阴阳相隔。
    导演许是为了表现潘玉良一生的苦难,她对艺术的热爱,还有她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可是,我看到的,却是她是一个那么幸运的人,本是风尘女子,却不曾沦落风尘,她那么幸运,碰到了一个正直的,又慢慢喜欢上她的潘赞化,他让她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他助她读书,留学,当大家都揭露她曾经的身份时,文质彬彬的他似疯了一般的告诉每个人“她是中国最好的女画家”,哪怕是她不得已再次出国,他还是告诉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永远等着你回来。”其实,人生在世那么短,抛去大是大非的各种教导,我们最想要的不就是无论什么时候,你都知道有个人在等你吗?还有那个连姓氏都不知道的潘赞化的第一个妻子,应该是家庭包办的吧,一个把丈夫当做天的旧式女子,我看她落寞的背影,忽然就想到了鲁迅先生的第一个妻子—朱氏,我很同情这个女子,她在进入婚姻前尚且是对生活抱着希望的,却死在了自己的婚姻里,我想婚姻对于这些女子真的是坟墓,她们就像是活死人一般,我无意于讨论这些男子的对错,从某个角度讲,他们也是受害人。
    影片里,潘玉良在进入美校之前,学画画的情景,很美,江南的水乡风景,还有置身于其中的潘玉良,使我这个不会画画的人都觉得画画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还有他们刚去上海时走过的那座桥,我想那座桥真幸福,在每一个关于旧上海的故事里,我们都能看到它。
   总之,我看到影片快结束的时候,都觉得这部影片是一部很深刻很文艺的爱情片,影片结束,看到字幕,才知道主要表现的是潘玉良先生的爱国心及当事人不理解的愚昧。
   可我还是打算忽略最后的字幕,这样的话,才不觉得想到这部电影时第一出现的是不舒服感。

    
   

 4 ) 爱人同志

     刚刚看完巩俐与尔冬升主演,张艺谋监制的94年版《画魂》。剧中男主角潘赞化有两句话让我刻骨难忘——“玉良吾妻你在国外已多年,期间国家发生了不少大事,。。。,你说极想回国服务,但祖国目前气候严寒,还是待来春考虑成行为好。”,还有一句是潘玉良重回法国,潘赞化说的那句“一生得以知己足矣”。
    不知是不是年代的关系,我总感觉上世纪初的那些知识青年总是那么纯、那么真,为了理想、为了精神,激昂一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上说人有五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人际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那时的他们像潘赞化、潘玉良好像都在追求一种大事业,一种绝对的自我实现,这种至高的追求压制了生理、安全以及人际这些基本需求,显得那么伟大并受人尊敬。潘赞化与潘玉良结婚后,为了各自的事业聚多离少,潘赞化更是遵从玉良的意愿,把她送去法国学画,一走就是七年,然后再走就是半生,再不曾相见。也许是看惯了身边的耳鬓厮磨,也许是听惯了身边的生生世世,忽然发现我们现代人的追求不但没有前进,反而更原始,更低级。不禁想问这世间真诚真几许?这世间假意假几分?
    也许他们那个时代太大,太开放,太不完善,每个人都想参与社会的补全,社会的建构,所以他们活得那么澎湃,那么有自我。而现在也许人太多,所以每个人平摊下来的任务太少。。。
    谈谈男主角潘赞化,感觉中一个近乎完美的男人。对于事业,真责任。为了维护理想与尊严,辞官、起义、辞官、辞官,“不与污淖陷鸿沟”。对于女人,真开放(非贬),真自由。把一个并不漂亮的妓女赎出青楼,教她写字,教她读书,请老师教她学画,为她顶住各方压力,送她出国深造,是他像风筝一样把她放了起来,在她高飞之后为了她松了绳头。这样的男人是伟大的,绝对无可比拟的,让女人永生难忘与爱戴的。。。
    在《画魂》这部著作里,这个故事里让我隐约感受并且不得不提的是一种男女地位的变化。潘玉良自从走出青楼,开始学习知识文化以后她的地位是持续走高的,而潘赞化则因起义失败等各种内外部因素地位持续走低。当潘玉良一身法国装扮第一次回国时,潘赞化已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留洋青年,而是步履有些蹒跚,留着胡须的中年妇男,他告诉玉良“我的官是越做越小了。。。”,而此时玉良以被美院高薪聘请为教授。他们地位的变化持续演进着。。。男与女地位的变化总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让人或喜。。或悲。。喜为女性对理想的追求,悲为悬殊便意味着分离。这让我想到最近在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男人是不是总是处在上方强势的地位?我们是该挑战还是该顺从?

 5 ) 那些陪衬的女子们

刚看完电影,主角的演绎和电影本身的情节先不说了。
只是伤心到一个程度,不到悲的地步,却揪心。
我们在自己的生命经历里,在别人的故事中,都以无比的热情关注着那些事件中心的人们,和他们同喜悦共悲催,又有几多闲情余光扫过那边缘的个体。
看到了在怡红院里服侍玉良沐浴的小姑娘,没有勇气和她一同逃走,却握着玉良的手说:“姐姐,我真的不想看到你回来,你逃吧。”寥寥几个月的时间,当已经是潘家小妾的玉良坐在潘家车上路过曾经的青楼,脸上的表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纠结,曾经的姐妹们跑出来看,其中就有当时那个小姑娘,发髻盘起来,穿起妓女的衣服,不顾一切的,追着那辆黄包车,又一次握着玉良的手,说了什么我忘记了,但的确没有说:带我走吧。因为她也知道,玉良没有那样的能力,甚至不能确定未来的自己。
镜头里,那个姑娘,最终被青楼的老鸨拉拉扯扯直到青发散落在地。。。
那个和玉良一同在上海美专的女孩贺琼,在那个岁月里,敢在众学生面前宽衣解带,做人体模特,虽然也有害怕,但着实是勇敢的。多年之后,当玉良带着遗憾回到巴黎的时候,在红灯区的巷口遇到了浓妆的贺琼,她拒绝了玉良的邀请,“范无还等着钱用。”这是她哽咽的理由。
而最终把贺琼抛弃在狭小的板楼里,携着富家华商千金远走高飞的,也是那个范无。贺琼独自躺在阴冷褶皱而肮脏的床榻上,斩断了与所有熟人的联络,几乎就是在死亡的等待中熬着日子。直到华侨联谊会的人终于打探出了她的住地,通知了玉良。
“我要穿那件绿色的旗袍,我要画画。”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褪去了衣裳,像她在上海美专的第一节人体课一样,要做自己的模特,但是,剧烈的咳血已经让这个叫琼的姑娘不能稳稳的用铅笔在画布上逗留一个点的时间。“玉良,还是你画吧,你画的好。”最后,贺琼死在玉良为自己的人体肖像晕色的过程中。
这些女人的生命,就这样消逝在残酷的时光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是赞化第一次在自己的寝室里看到惊惶失措的玉良时对她说的话,玉良是一个勇敢的女性,敢爱敢狠,但那些女孩儿们有何尝不是呢,她们的命运有因何有了更多短促的快乐与漫漫似无期的等待、失落、终至绝望。
感谢导演吧,能够让我在电影里把更多的感情倾斜在配角的演绎上,着实也不易。

 6 ) 弗里达与潘玉良

看完《画魂》偶紧接着看了《百家讲坛》2005年6月作家淳子演讲的“画魂潘玉良”,又细看了一些关于潘玉良的信息,包括她的画作及赏析。

她的画偶是欣赏不来的,偶对画像类作品的意义都感到很茫然,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尽管用文字描绘人物这就完全是偶感兴趣甚至在行的了。

但是看潘玉良的画,很直接地让偶想起另一名画家,弗里达。相比之下,偶确实很喜欢弗里达的绘画,尽管同样是自画像,但是偶更容易从弗里达的画里搜罗到讯息与情感。

这是偶知道的唯一两名女画家,她们的境遇看上去相差千里,但是在本质上却是那么的相像。

首先,二者都有一个青少年留下的影响一生的伤疤。弗里达是伤腿,潘玉良是不能生育及青楼女子的名声。应该说,她们在起步的时候都重重地摔了一跤。

第二,二者都遇到了真爱情,享受过一段人生最美妙的时光,并令她们为其付出一生的情感。这两个女人的生命中都只有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就是她们灵魂的依托。

第三,二者在家庭上都无法圆满,皆无子嗣,因为没有家庭纷扰,也就创造了更利于她们独立创作的环境。

第四,二者所处的环境都是动荡的年代。弗里达是二战期间,潘玉良是中国新旧社会交替的中国最尖锐的变革年代。是动荡的岁月造就了她们的苦难,让她们历尽挫折,这才产生了艺术的光辉。

比较这两位女画家的意义只在于告诉自己,当一个成功的女人一手捧着光灿灿的金果子时,为了平衡,另一手捧着的正是她们苦涩的眼泪。而要做出好的成绩,就必然经历苦难。

淳子在百家讲坛引用波伏娃的一句话,引用得好,“女人不是天生的,是被社会环境造就的。”所以弗里达与潘玉良遇到的境遇创造了她们这样的女人。而偶所处的温床的环境,也将创造出偶这样一个女人。一个怯弱无能的女人。

看了《画魂》,偶被惊醒了,看来偶还是应该去那个广告公司上班吧。

 短评

黄蜀芹导演继《人•鬼•情》之后,又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作品。《人•鬼•情》里相对自由的作者表达,跟本片中融艺术性、市场效应与社会接受度于一体的拍摄考量之间的反差,本身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不同时代氛围之间的真实写照。即便在这种多方因素的考量之下,本片(笔者观看的是124分钟的光碟版)的最终呈现,仍然体现出多维度的纵深感。一是女性的自我与独立意识,跟作为其拯救者的丈夫关系之间的张力;二是婚恋自由与解放的时代背景下,被解放者(潘玉良、潘赞化)与被牺牲者(潘赞化正房夫人)个体命运之间的冲突与悲剧性;三是社会归属感与艺术归属感构成持续性矛盾的家乡中国与艺术家乡法国之间的对照关系(在法国,其艺术得到承认,但商业化环境让其不得不卖画为生;在中国,其艺术受到攻击,但去世后,仍然希望画作回归故乡)

4分钟前
  • 江海一蓑翁
  • 推荐

在纪念馆看到过很多她的自画像和照片,形容粗悍,表情冷漠,从未笑过。总觉得电影里过度重于“谈情”而没有“画魂”。人肉背景板里的赵薇真是惊为天人。我信那个演小燕子之前是内向女孩的说法。像一颗转瞬即逝的露水。

6分钟前
  • 春三十
  • 还行

属于中国电影史上极罕见讲述一个女人的传奇的传记作品!巩俐在她最好的年纪,塑造了一个兼具东方古典气质和西方现代思维的传奇女画家,在柔弱婉约、风情万种和自信坚定等多种面相间游走,光芒四射。

9分钟前
  • 潇潇墨鱼
  • 推荐

电视上看到的时候,已经放了一大半了,依然看得很感动,有天分和执着的女人果然是幸福的

12分钟前
  • fefe
  • 推荐

潘玉良的艺术还有她的人生,都是反思那段昏黄历史与国民性的绝好素材,被侮辱被损害,然而她是不幸中有幸的,潘赞化就是她生命中的贵人,没有他就没有她,更没有那些惊世骇俗的画作。讲的绘画艺术,实际也是爱情,是茫茫人海中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13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原來真有潘玉良這麼一個傳奇女子!又多了個崇拜對象!!女性意識相當強烈,可以媲美《人鬼情》,對自己身體的發掘,再到思想上的解放,很不錯的片子!!!PS.看到趙薇的龍套了嘿嘿,還有爾冬升!那麼年輕的爾冬升!!!

17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一段历史一段人生,把玉良拍的有点圣母了,不过这也是古典套路。关于裸体画,玉良在女浴池没经过人家允许画不妥当,大家都没穿衣服,怎么就玉良穿了?

21分钟前
  • 瑶瑶
  • 还行

潘玉良是个幸运的人,青楼遇到的第一个男人成为终身伴侣;她自始至终出淤泥而不染,皆因有后盾支持;她成为一个传奇,只因为选对了三件事:男人-潘赞化,兴趣-西洋画,栖息地-法国。所有的选择连在一起,我由衷佩服她的明智。如此,她避开了多灾多难的命运,没有成为娼妓,没有经历战争和文化大革命

23分钟前
  • MollyTour
  • 还行

手法太中规中矩了,就是把事一件一件讲下去,潘对于绘画与艺术循序渐进的感悟给简单粗暴的简化成说教式的“我就是要为艺术献身”,人物命运与时代大背景也很脱节,可惜了这么个题材

27分钟前
  • Zutto
  • 还行

《画魂》电影里潘赞化说国人的思想十年前什么样,十年后还是什么样。其实过了一百多年,现在网络的“键盘侠”和当时辱骂打压潘玉良的民众没有本质区别,时代是进步了,人性却从未变过。

30分钟前
  • 星空-烟火
  • 推荐

导演是在九十分钟的时间中来讲述性格刚烈 决不妥协的杰出女画家潘玉良的一生 从最初的妓女出生到优秀画家 我们除了看到一段坎坷艺术之路外 还有一段凄苦 伟大的爱情 本片是巩俐意欲摆脱张艺谋“御用形象” 接拍其他导演的第一部作品 巩俐将一个不屈服命运的女人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演绎得至诚至真 经典

32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B+】足本实在找不到,只能把90分钟HK公映版给看了。这片子属实很神奇,无论黄蜀芹张艺谋,还是刘恒巩俐,放在内地都算得上独当一面的作者了,但偏偏是HK的电影工业将他们捏合在一起,有些“类型至上”的端水范,一切严肃表达都为大众娱乐服务。主题是真不错,透过人体艺术反映女性觉醒,配角比主角都要扎实。尔冬升的角色称得上同题材电影中,对历史局限与思想进步融合的最好的角色。只不过在港片高度醇熟的类型市场下,创作初衷还是有些消费女性的意味。

33分钟前
  • 眼睛瞪得像铜铃
  • 推荐

不少亮点。1,大太太很可怜。平白无故做生育工具还得忍受骨肉分离,2,达式常啊,小时候曾经奉为帅哥啊,妈妈的偶像。结尾那个脱帽礼非常优雅。3,尔冬升把握很准。

37分钟前
  • 一实
  • 推荐

4K修复完整版130分钟没有看见130分钟版本,这个是法国115分钟DVD画质版本,中规中矩的人物传记电影,说到青楼必须有妓院,而千岁红对年幼的玉良还是有影响的,以致她后来的绘画都有了她的影子;说到赎身,必须就要牵扯男人恩人,潘赞化到底是负心玉良还是被她感恩一辈子的男人,各有微词,不就历史考证单说电影已经是把家庭、愛人的复杂和社会的丑恶嘴脸摆了出来,在那样一个时代,窑姐儿、女画家、留法学生都够让一个达官贵人被人议论纷纷了。(更加)惦记那个4K修复的130分钟完整版。

41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还行

资料馆2014.7.23.7pm 青楼和芜湖部分拍的还不错(雪地上千岁红的尸体),上海及法国则较为浮光掠影,虽然也展现了一些遭遇,但缺乏对历史更深的切入。

43分钟前
  • xīn
  • 还行

这应该是跟外婆一起看的唯一一部电影吧,外婆和妈妈一定很后悔带我去看吧,当时完全不能理解,还一直以为是去看“画皮”一直期待着女鬼出现。2014.9.7.重看,当然还是有鬼,只是不是女鬼。

46分钟前
  • vivi
  • 还行

潘赞化,乃真英雄也!!!潘玉良,为西画艺术而生,也是命好,遇到了潘赞化,年轻时的巩俐,穿上男装真是帅啊

51分钟前
  • 爱晃悠爱生活
  • 力荐

给人的感觉很平淡,没有重点,导演有些仓促,似乎要表达尽潘玉良的所有,伟大的先行者总是受到世俗的排斥。巩俐很漂亮,表现不错。PS:看见了赵薇顶碗,那时就像个小孩啊

55分钟前
  • 泰坦
  • 还行

巩俐颜色无两(她好会演欲望)。潘就是新旧冲突中的矛盾体。电影似乎垂怜太多而深掘稍弱。@电影资料馆 修复版

60分钟前
  • 丛二
  • 推荐

“在巴黎,陶瓷是艺术品。陶瓷虽美,但在它的故地上,人们永远忘不了它是泥胎。”

1小时前
  • 树木夕凉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