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血长津湖

记录片大陆2011

主演:内详

导演:颜品,付勇,刘治寰

播放地址

 剧照

冰血长津湖 剧照 NO.1冰血长津湖 剧照 NO.2冰血长津湖 剧照 NO.3冰血长津湖 剧照 NO.4冰血长津湖 剧照 NO.5冰血长津湖 剧照 NO.6冰血长津湖 剧照 NO.13冰血长津湖 剧照 NO.14冰血长津湖 剧照 NO.15冰血长津湖 剧照 NO.16冰血长津湖 剧照 NO.17冰血长津湖 剧照 NO.18冰血长津湖 剧照 NO.19冰血长津湖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50

详细剧情

  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纪录片,长津湖之战为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部战线,是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当时,志愿军九兵团以16万优势兵力在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成功分割包围了美军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共约3万人。美军陆战第1师遭受重创,伤亡减员达13961人。重创美陆战第1师的志愿军第9兵团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部队战斗减员达14000多人,因冻伤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更是有30732人之多。由于严寒、补给不足、火力差距和美军空中优势等原因,志愿军虽然未能达成全歼陆战1师战役目的,但这一仗扭转了中朝联军被动防御的局面,彻底让“联合国军”妄图三个月拿下朝鲜的幻想破灭了。长津湖战役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长篇影评

 1 ) 舍身赴死的勇气

在B站突然看到的,

话说看了半天,以为自己没有开弹幕,点开一看才发现就是没有弹幕,好像看的人也很少,关于战略战术就不多说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残酷的战斗让人心生寒意,一下子感觉自己离战争其实太远太远了,如果我是一名战士,与志愿军兄弟一起在那片土地上战斗,那样的心境是难以忍受的,纪录片中还健在的老战士,回忆里全是热血,眼里的豪迈光辉还在闪耀。有一个镜头让人动容,在阻击美军撤退的行动中,一个连队没有开一枪,师长暴怒的赶到现场,结果整个连队全部冻死在阻击阵地,那一刻,我的心在颤抖,老师长大哭,政委本想劝,话没说出口,也哭了,哭的是这么一群的战士,在他们眼里这里全是自己的孩子。

如果有一天能走向战场,我希望我有他们这样的勇气,那种舍身赴死的勇气。

 2 ) 珠玉在前的《冰血长津湖》

这部详述战史的纪录片远比《长津湖》更值得一张电影票。

《长津湖》最大的优势与动人之处,在其故事文本所依据的现实历史,若从电影的评价维度展开,其许多方面都不大合格,这对历史、对现实、对电影都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更何况其对历史素材的挖掘与使用也很露怯。

整场战役,第九兵团向敌纵深穿插,分割包围陆战第一师,并试图全歼敌军,受挫后调整策略,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被分割包围的敌人。这个“危机-高潮”过程本身就是完美的三幕戏文本,《长津湖》浪费了素材。

而其意图实现的宣传、教育效果,这部珠玉在前的纪录片完全可以满足,就呈现战役始末细节、凸显我志愿军战斗之智慧与艰难而言,本片的表现更佳,成本更低。

《冰血长津湖》11年制作、13年获奖,直到19年才在电影频道面向公众放映。“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抗美援朝战争在数十年间因中美关系的缓和进而被作淡化处理,却又在近几年因新的紧张局势成为了热门题材。

过往的陈迹静默存在,而情绪性、运动式的“铭记历史”,只怕也不过是特定时代,某种人为的建构与规训。

 3 )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忘记和篡改过去就是无耻背叛。

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志愿军战士冻死在战斗位置、始终保持战斗准备姿势而纹丝不动?

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志愿军战士穿着薄棉衣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下两天两夜不吃饭还连续作战?

又是什么样的动力让志愿军战士面对敌人的绝对优势火力前赴后继、像潮水一样不断自杀式冲锋?

是先后打赢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带来强烈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为了保卫新中国,为了保护老百姓,为了下一代还能国泰民安,他们义无反顾、舍生忘死!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源泉!

白雪埋忠骨,

冰湖塑英魂。

国泰七十载 ,

阴阳两相望。

 4 ) 长津湖战役中须知常识

1.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湖泊(人工湖),同时也是朝鲜第二大人工湖

2. 长津湖战役起止时间:1950.11.27——1950.12.24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

3. 长津湖战役结果: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成为了朝鲜战争的拐点,为停战谈判奠定了基础

4. 志愿军第9兵团(20军,26军,27军) 约15万人 VS 美军第10军(陆战1师,第3、第7步兵师,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

5. 长津湖战役中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6. 冻成冰雕连的志愿军有三个连

7. 长津湖战役创造了志愿军在整个朝鲜战场上唯一一次全歼团建制美军的战例

8. 水门桥之战:1950.12.01——1950.12.07 目的为了阻击美军撤退,三炸水门桥

9. 美军最后在兴南港撤退。

10. 双方指挥官:彭德怀(中)宋时轮(中)麦克阿瑟(美)

 5 ) 观后感

“千万不要忘记长津湖战场上长眠的烈士们,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国之栋梁。”聆听志愿军老战士的殷切嘱托,感悟爱国英雄崇高的精神品质。探寻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红色印记,真实记录一段不可磨灭的战争往事。《冰血长津湖》主要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和号称美军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及南朝鲜军在朝鲜的长津湖地区展开的一场激战,创造了我军历史上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长津湖之战。这场战斗长达20多天,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因为极度寒冷,很多重型武器失灵,大量人员冻伤。的战役,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当年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影片以志愿军老战士的追忆和描述为表现主体,结合人物采访、影像资料展示等方式,从平实朴素的角度再现了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将士历经艰难险阻、突破生死绝境的感人壮举。这些志愿军老战士是战争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一部部写满爱国主义的“教科书”。纪录片拍摄时,他们的年龄大多在百岁左右,有的人已经躺在病床上,连说话都较为吃力,一些故事只能由他们的儿女代为讲述,但当他们用颤巍巍的右手敬军礼时,每一位观众都能够感受到他们身上涌动的爱国热血。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也是朝鲜北部最寒冷的地区之一,这里常年低温,林木茂密、人烟稀少。1950年12月,在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恶劣天气中,20军59师177团2营6连奉命埋伏在距长津湖2公里处的死鹰岭上,紧紧扼住了美军撤出长津湖的生死要道。全连官兵坚守阵地,以战斗姿势受冻牺牲,成为一尊尊巍然屹立的冰雕。在寒冷面前,志愿军官兵选择死守战位,即使在严寒中牺牲,也要保持好战斗状态,这就是让美军闻风丧胆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一代代革命军人正是靠着这种向死而生的英勇决绝,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的伟大气概。纪录片用镜头捕捉到这些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直击观众柔软的内心,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共鸣,极具感染力。通过纪录片的镜头我们看到,志愿军将士穿着单衣薄衫,吃着炒面雪团,使用简陋武器,冒着敌人的强大炮火和密集弹雨,以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和钢铁意志,潮水般地向敌人发起冲锋。这场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用惨痛代价换来的。志愿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战役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长津湖之战作为著名战例和钢铁意志的象征,在世界战争史上立起了一座丰碑。志愿军虽然在此役遭受巨大损失,但他们以不屈不挠的进攻,给敌人以沉痛打击。在纪录片《冰血长津湖》的镜头中,每一名在长津湖冰天血地里战斗过的中国军人,都是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

 6 ) 长津湖战役简记

主要人物: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总司令,宋时轮,陶勇,杨静思,美国陆军第一师:麦克阿瑟,阿尔蒙德,史密斯。彭德怀制定战略,利用长津湖地形诱敌深入,分散敌人兵力,拦头断腰截尾,逐个歼灭。为此志愿军马不停蹄赶赴朝鲜,在长津湖设下包围,等待美军陆军第一师进入圈套。美军从仁川登陆后,按计划缓慢推进到长津湖地区(史密斯较谨慎,等待后勤部队到位再逐步推进),交战开始。志愿军按计划发起总攻,切断了美军联系,但是美军利用坦克形成环形防守阵地,并呼唤战斗机对我不间断进行轰炸。我军久攻不下,由于天气严寒,食物衣服补给短缺(美军轰炸鸭绿江桥梁道路,企图切断我军与大后方联系,志愿军未能按计划在沈阳休整,轻装上阵直奔朝鲜,造成补给不足),志愿军损伤严重,宋时轮及时调整策略,集中兵力逐个歼灭被包围美军,打响了新兴里战役并取得重大胜利。此战对朝鲜战场形势变化具有非凡意义。此后,美军开始南撤。在小高岭执行拦截撤退任务的志愿军一连战士全部冻死在阵地上,保持战斗姿势冻成冰雕,美军得以顺利撤退。在另一撤退必经之地,志愿军两次炸毁桥梁(炸桥敢死队以血肉之躯炸桥),最后美军第三次从日本造好桥梁,空投造桥成功。我志愿军穿着单薄的棉衣,连土豆都吃不上,用的是步枪,美陆军第一师号称王牌部队,吃着烤鸡、薯条,热咖啡,有坦克、飞机和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却被打得落荒而逃。这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中国志愿军凭借顽强的意志,在冰天雪地的异国他乡,在不亚于长征的艰难条件下,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退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守卫了新中国建设发展需要的和平环境。和平来之不易,抗美援朝英雄永垂不朽!

 短评

“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杨根思

9分钟前
  • 数星星的孩子
  • 力荐

纪录片中的很多内容都曾听过相近或一致的讲述。特别是非战斗减员的问题,只比亲历者所述的更惨,未见粉饰掩盖。姥爷当时是27军干部科科长,即使始终跟着军部参战,脚指甲也都冻掉了。后半生提到这场战役会骄傲地讲团灭了北极熊团,但绝口不提伤亡数据。他认为这是组织干部必须的素质。而姥姥说当年姥爷记性极好,前方战报xx连长指导员牺牲了,他都能迅速从脑子里筛出整个军里符合条件的干部名单,火线任命由xx顶上。姥姥当时是27军后勤部队,在运输过程中遭遇翻车,司机死了,姥姥掉进雪坑里幸存。他俩本来说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了就结婚,后来部队拉到东南沿海,就说解放了台湾就结婚。结果拉到了朝鲜,想想就在这儿结了吧。二次战役后大姨出生,取名凯旋。#老王家家族故事讲完了就想起立鼓掌#

11分钟前
  • 力荐

痛心疾首,冻伤冻死30000余人,当时入朝前负责冬装的人应该按军法枪毙。

15分钟前
  • 张博
  • 力荐

2019.5.19央六路过。希望这样的题材越来越好

20分钟前
  • 老司机
  • 力荐

为什么大陆不拍一部电影?

23分钟前
  • apollo
  • 力荐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我们拥有的现在,是无数中华好男儿用生命守护的。

26分钟前
  • 我会永远相信
  • 力荐

金鸡奖最佳纪录片,终于在昨天看到了。潜台词就是:当年我们装备那么差,都不怕美帝,现在我们害怕什么?

30分钟前
  • 竹傲风
  • 推荐

三野的王牌vs美帝海军陆战队主力

34分钟前
  • 血腥白菜
  • 推荐

战斗减员14000多人,冻伤减员30732人。六十年过去了,记忆覆盖了尘封的碧血,岁月吹散了硝烟,志愿军第9兵团将士,冒着冰雪和严寒,在荒山野岭中,与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部队,与美军最精锐的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惨烈厮杀,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在长津湖冰天雪地里战斗过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2020.4.22)

36分钟前
  • 他的年少她的海
  • 力荐

虽然纪录片的手法略显粗糙,而且夹杂着《星球大战》中黑武士出场的背景音乐的,但毕竟敢于直面了那段惨烈的历史。

39分钟前
  • 太空人
  • 力荐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42分钟前
  • 一瓶鹤顶红
  • 力荐

与美国拍摄的《Experience》对比最大的弱势就是缺少战场的真实镜头,本片的历史展示大多还用的老电影和老照片,实在是不够生动。但是老兵的采访很有看头,官兵皆有发言,看法不同碰撞出了不同的火花。志愿军用意志逼退了“圣诞攻势”是那么勇敢又无奈……期待电影版《长津湖》,千万别搞成《我的战争》/《金刚川》那个熊样。

43分钟前
  • 小鹿
  • 推荐

配樂居然用好萊塢電影的OST....................

48分钟前
  • 先进磁力棒
  • 推荐

补课把中美两国分别拍的长津湖纪录片看了。虽然视角不同,但对战斗进程的叙述比较一致,美版承认美军打了败仗(PBS出品的The Battle of Chosin)。比较两个纪录片,我们的片子叙事清晰,强调的是战略战术这些军事层面的宏旨;美版着眼于战争中的人,受访老兵谈及对敌军战士、对俘虏、对朝鲜平民的同情,对残酷战争造成的人性扭曲的反思,这是我们所忽视的层面。比如志愿军冻伤的真实惨状,我们的片子里只有志愿军老兵的口头回忆,美版除了美国老兵的回忆,还提供了从俘虏身上拍摄的照片和影像,令人震撼。

51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这部片可以说是平铺直叙,没有用太过煽情的语言,但却看的眼泪直流😭😭或许到这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精神的力量,或者说是什么样的信仰支撑着我们这个国家一步步向前。

55分钟前
  • 酸奶饺子
  • 力荐

原来长津湖冰雕连有两个!一个是58师师长发现的,一个是南撤的美军第一师发现的!北极熊团旗蒸馒头,永远的神!“我们同日本、国民党、伪军、汉奸都较量过,但真正向我们跪下缴枪的还就只有美国”,哈哈哈哈哈,志愿军最可爱的人!铭记特级功臣杨根思!

60分钟前
  • 夜神月的猫
  • 力荐

CCTV6。感谢无数义无反顾的先烈让中华民族能够挺直腰杆,从精神上站立起来!向抗美援朝的战士们致敬!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1小时前
  • 下雨不愁
  • 力荐

片子拍的挺好的。然后,这某些短评看着辣眼,不能骂它我挺遗憾的

1小时前
  • ExplorerZi
  • 力荐

要不是因为贸易战,可能永远不会坐下来看到这部纪录片。影像素材用了大量电影片段,作为一部纪录片还需精进。作为抗战老兵后代,为了那些浴血奋战的国之脊梁打五星。

1小时前
  • 鲜虾鱼板饼
  • 力荐

从它2013年获奖到现在六年了,我从未见过此片公映,从未在网络上找到资源,为什么?为什么到关键时刻了,才想起来放这部片子鼓舞人心,早干嘛去了?

1小时前
  • 韦耳朵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