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小老板

剧情片美国2004

主演:丹尼斯·奎德  托弗·戈瑞斯  斯嘉丽·约翰逊  玛格·海根柏格  塞尔玛·布莱尔  

导演:保罗·韦兹

播放地址

 剧照

大公司小老板 剧照 NO.1大公司小老板 剧照 NO.2大公司小老板 剧照 NO.3大公司小老板 剧照 NO.4大公司小老板 剧照 NO.5大公司小老板 剧照 NO.6大公司小老板 剧照 NO.13大公司小老板 剧照 NO.14大公司小老板 剧照 NO.15大公司小老板 剧照 NO.16大公司小老板 剧照 NO.17大公司小老板 剧照 NO.18大公司小老板 剧照 NO.19大公司小老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11

详细剧情

  51岁的霍丹(丹尼斯•奎德 饰)是一本美国权威杂志的广告部总监,事业得意的他家庭也十分美满。两名女儿非常出色以外,妻子最近又怀孕了。  可是,霍丹的生活,因为事业上的突然转变,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的公司被大财团收购了,而他的职位将有一名叫卡达(托弗•戈瑞斯 饰)所替代, 而这位新人只有26岁,没有一点广告经验,这使霍丹气愤不已。  为了家庭,霍丹不能就此辞职。与霍丹相反的是,卡达早已与妻子离婚,了无牵挂。两个男人也开始了办公室里的明争暗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因为霍丹女儿爱丽斯(斯嘉丽•约翰逊 饰),使两位男士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长篇影评

 1 ) 云应何住?

7月
某公司重又开始调整组织结构
评估、重组、优化、改进...
把同一盘菜摆出些不同的模样

革命永不停歇
也数不清是三年间的第几次了
消息每次都像野地里不知哪里冒起的鬼火,悠悠然发生,在口耳间流窜
然后被一点点证实
然后是新的分工、新的权限、新的流程...
然后发现人走了,人来了,人变了...

也许没有片中这么极端、这么戏剧化、26领导51
但每一次变动发生时,个人心境的改变却是不遑多让
其实Company不仅是名为公司的实体,也是相互陪伴的一群人;同事之间如是,买卖双方亦然

资本主义不过是新的一种奴隶制度罢了,只有硬着头皮扛下去

云应何住?
Where is your fox hole?

 2 ) 克里兹·韦兹的超越

     文/东方愚
你肯定看过贾森•雷特曼执导的电影《在云端》。“裁员公司”里的一位元老级人物瑞恩永远每天早出晚归,一年当中有322天在空中飞行,总是匆忙地赶往等他过去裁员的下一家公司。可是,瑞恩内心是又是孤独的,没有着落──与其说他恪尽职守,不如说他索性逃避关于家庭、责任等一切的一切,径自将自己裹起来,佯装乐此不疲。这是一部关于失业和寂寞的电影,金融危机中需要宣泄自己却无通道的普通人的生活,平实却发人深省。难怪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将《在云端》评为年度最佳影片。
我要说的,是另一部关于失业题材的电影,叫作《大公司小老板》,又名《优势合作》、《公私密友》。这一电影说的是,一个51岁名叫丹(丹尼斯•奎恩饰)的中年人、公司中层,其职位突然被一位26岁名叫卡特(托弗•戈瑞斯)的年轻人取代后发生的系列故事。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均是克里兹•韦兹,对,就是《美国派》的两位导演“韦兹兄弟”中的一位,仅凭这一点,你大体就能判断《大公司小老板》和《在云端》的异同,如果各自一道菜来形容,那么后者是蒜蓉菠菜,前者则是宫爆鸡丁。
与从风格到底是平实还是劲爆上区别这两部电影不同的,我更愿意从财经的角度来剖析。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在云端》是通过一个巧妙角度映射金融众生相的片子,按说财经的味道应该浓一些,事实上它早已在不经意中,把一切可能会出现财经元素的片段,用心理学的语言进行了“翻译”,比方对“背包哲学”阐释。而《大公司小老板》呢,这个听起来就应该像《美国派》一样通过性感甚至夸张的手法和普适性语言来表达好恶和情绪的电影,却在非常多的地方,非常直接、不加翻译的加入了财经元素。
譬如,影片的前、中、后三部分,都提到一个概念──并购。先是男主角丹所在的《运动美国》杂志被富豪泰迪收购,卡特正是这个时候,从泰迪旗下一家通信公司“空降”到《运动美国》,取代丹的广告部总监的位子的;中间呢,当卡特上任演说时,又提到了“协同营销”“全媒体”这些词,很潮;影片最后,再一次是关于并购的消息,不过这一次是对泰迪来说是被并购──他将《运动美国》杂志转手了,因为这杂志里有太多像丹一样坚持自己的底线和职业理想的老黄牛了,换句话说,泰迪是个玩资本运作的大户,收购一本正统的杂志显然气场不合,更何况他并没有在职业经理人选择上下什么工夫,所以在嗅到火药味时,早出手早解脱,免得夜长梦多。
在一部“类《美国派》式”的电影里添加许多财经语言,确实挺别致。当然,需要提及的是,《大公司小老板》上映的2004年,企业并购话题在欧美很热门。之前一年的全球十大并购事件,美国占了七席,而美国在线在以630亿美元吃下时代华纳两年之后,宣布将公司名称再改回到并购前的时代华纳。克里兹•韦兹显然想通过一部影片来反映企业并购对普通人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但是对于这种财经语言,是不是应该“下沉”一些,再接些地气,把并购的起落用更平实的细节表现出来,而不是像现在一样略显局促呢。
其实我们也能读出导演的努力尝试。他至少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对比式的铺衬,剧情总是在丹和卡特的悲喜间切换,譬如丹知道自己50多岁还喜得一子后激动万分,大叫“太好了”,当然他同时明了自己接下来的财务压力有多大,而与此同时,卡特升职后一样激动万分,半夜里吵醒妻子,大喊“太兴奋了”,尽管他并没有去想,没有任何广告经验而只会狂谈营销创新理论的自己,接下来的路是否坎坷。这样的交叉推动着影片以一种自然的形式前进,再比如丹搬出自己办公室再搬进来,卡特搬进丹的办公室再搬出去,办公桌上一些近乎缩写的细节的表现,都能使之前或正在演绎中甚至紧接着就会出现的财经元素不那么突兀。第二种方法,就是近镜头,这部片子里有好多处特写,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各个角色在每个事件中的情绪,最为原生态地传送到我们的眼中,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使一切乍听起来比较专业的财经元素有了性格,活灵活现了起来。
诸多手法融合的最好的一处,是影片将末里,丹和卡特一起去见潜在客户卡尔布的片段。几句简单的台词,和卡特脸上那一拳印记,就使一个关于“富二代到底应该有多大决策权”的话题给解决了,精炼,有力。
当然,无论是比较性的阐释,还是从心理角度的剖析,抑或描述性影像与解释性影像的混搭,财经元素只是为电影的主题服务的,正如《大公司小老板》想告诉我们的,老大永不伤悲。但你又不能否认,财经元素如果找到了最佳的形式感,会给电影增色不少。你看1980年代的《华尔街》,把一个专业的故事讲得多生动,可是到了《华尔街2》,一切又憋脚起来了,与其说是故事老套,倒不如说导演和编剧没有再在财经元素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上痛下功夫。从这一点上来说,《华尔街2》不如《在云端》和《大公司小老板》。这有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味道,正如你不能逼克里兹•韦兹拍《美国派》的资本市场版一样,不过混搭为王,同样是讲并购、分拆以及富二代决策权的话题,克里斯托弗•诺兰拍出了《盗梦空间》。

 3 ) 音乐超级棒

因为喜欢Scarlett Johansson,租碟时就拿了一张,看完到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倒是几个月以后份外想念起来,又跑去买了一张。高中时看美国美人就是这样,第一次完全没有想法,偶然一天不知何因被触动下顿时感伤的不行。
有些片子就是这样的,让人后知后觉。
初看时音乐倒是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就是这样认识Iron&Wine的。市面上走的这个版很好,英文字幕清晰正确,播放歌曲的时还列出详细的歌名另加歌手名字。省去了碰到喜欢的歌曲,在影片最后播放演职表时相当猥琐的蹲在电视机旁,拿好纸笔快速抄写的麻烦。有时甚至无功而返。
还有The shins的几首歌,Damien rice的cannonball在男女主角第一次准Dating时短短的放了下。
片子很轻松,虽然不是特别搞笑,也没什么出彩的情节,但就凭几首音乐和好看的演员,也值得收一下。
没讲什么深刻的道理,可现实生活哪里随处有深刻可寻,有淡淡的温馨就好。

 4 ) 很舒服的一次观影

这是我当下非常喜欢的电影,不做作、不矫情、不极端,叙事表达令我观影时很舒服,一切展现的是那么的真实、自然。

城市生活节奏快了,很多人都忽略了享受生活的本质,职场上太多的人盲目跟风,认为“流行”就是对的,没有自己的观念和原则,孰不知偏离了市场轨道,只是暂时被利用罢了,并且不体谅同事的感受,失意时便认识到了错误,或继续或纠正;而在家庭里,为了追求不知道是否为目标的事业而自以为是的努力,忽略了太多家人、朋友,当你失去他们时,后悔莫及,时常当发现自己很寂寞,却总觉得来不及去挽回所失去的。

其实我们都在不经意间忽略了生活,但是影片告诉我,抱有希望,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从来不会放弃我们,但你必须亲自把幸福追回来。

给自己点一盏心灯,为人想多一些,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5 ) keep chasing

要毕业工作了,所以来看看这部电影。说是哈佛商学院必看的电影之一。我本来想从电影中找到关于我自己困惑的答案。我想知道做一个销售到底是怎么样的,公司环境对我到底有怎样的影响。。。。。。最后看完电影得到的答案是:销售,要把东西卖给真正需要它的人,要相信这个合作是对对方真正有意义的,能够真正帮助对方的。要从顾客的角度看问题。

我认可dan的想法。他相信一份东西确实是对顾客有价值的,所以他希望能够与顾客达成合作。他知道顾客顾虑的是什么,所以他给顾客范例去暗示顾客这并没有课顾虑的。

Carter具有创意,具有激情,但他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没有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从他身上学习到得是:热情的对待他人,具有创意,积极合并。

最后他一个月没有工作,到了dan的办公室,他说: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之前他在和Alice聊天时,ALICE就说,他似乎在工作上很成功,但是他却不喜欢他的工作。这很矛盾。

从某种角度说DAN和CARTER在自己的销售上都是成功的。他们都拉到了生意,他们都为公司带来了利益。但是,这样的工作对他们各自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对CARTER来说,他做成了一笔生意,他有了成就感,他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而对dan来说,他真正快乐的是:他的客户能因为这笔生意带来更大的收益,这是一笔对客户有意义的生意!
我想,后者的想法更好——更人性、更真实、更简单。我也希望我能够这样。。

如果我真的去做销售,我希望我也能够做个真诚真实又成功的人。

对于自己的工作,我还是有些迷茫,我想进一些大公司,有系统培训,但是似乎曾经的实践不够,缺少领导力,面试就会被k。现在考虑去做销售,以电话为主,销售的是技术和服务,听起来似乎是挺有前景也挺有意义的,希望也真的是这样的吧。

还是有点困惑。
。。。
。。

人生就是需要困惑的吧,有困惑,才有问题,然后才会有理由让自己努力地去寻找答案。
keep chasing。
smile^_^

 6 ) 优劣合作.IN.GOOD.COMPANY 内心的强大 无限可能

也许过于钟情于杂志事业,在皮皮上用杂志关键词搜索,一开始不太明白优劣合作.IN.GOOD.COMPANY,看到后面终于感觉合作的强大。

在人生中终于经历了很多,才明白之前的愚蠢,就会自然而然认同长辈确实比我们成熟。之前以为那份工作给我们的太少,而放弃了。同样的和我一批的同事,仍在继续,她说她受着折磨在成熟,要等到自己够成熟才会离开这个安全的环境。我想她是对的,一直都是对的。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会有无限可能。

电影中51岁的DAN是个成熟可爱的男人,在一家公司干了20多年,相信自己的杂志广告给客户的物有所值,和所有员工都是私人好友。一个典型的后中年时期老爸,辛苦却心甘地为全家打拼。

另一边,收购DAN的《运动美国》的TEDDY KAY公司,小老板CARTER正因为他的恐龙造型的电话而倍受赏识,虽然才26岁,CARTER已经成了重点栽培的对象,接管了《运动美国》的广告部,成了51岁DAN的上司。和妻子离婚之后就睡在办公室。DAN是新一代的工作狂人,他兴致勃勃地追逐事业的成功,但在之外的空虚中也有些迷惘。

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CARTER是DAN的上司,开始DAN的不能接受现实,但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他的那份责任心和对同事的亲和力始终让我折服。记得CARTER问DAN:“看上去你的婚姻很完美,有什么秘决?”DAN说:找个合适的人和你住进你的窝,并且你在窝外的时候,记得不要拈花惹草就好。这句话非常朴实而且有哲理,这一瞬间我似乎更爱DAN,一个散发魅力的成熟男人,家庭中有了他就有了一份安全感。在工作中,DAN也不失他的稳重,有着他的一套方法,在第一次见客户的时候,他找到客户的兴趣点来说事,并不是一昧的叫客户在杂志上打广告,而是采取一种投客户之喜好,推荐杂志客户感兴趣的话题文章,让客户去了解这本杂志。当影片最后CARTER和DAN面临被解雇的时候,DAN的销售技巧也同样打动了我。年轻的CARTER总是急切的想说服客户在他们杂志上打广告。还DAN看起来老练多了,时刻提醒他,最后只问了客户一个问题:“你对在我们杂志上做广告还有什么顾虑?” DAN始终从客户的出发点而赢得了这场战争最终的胜利,他一直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管是从家庭还是事业,我都能感觉到DAN内心的强大,所以他无限可能。

不管怎么样,合作才是影片中的一种精神,优劣合作IN GOOD COMPANY。51也好,26也罢,每个人都在工作和感情生活中寻找着自己的平衡。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我们都是同行的人,也许多走过一些路的别人可以给在十字路口迷惘的我们一些指点迷津。影片值得赞的还有它营造的氛围和音乐,感觉特美。我喜欢这样具有生活色彩的电影,平淡而真实。

 短评

Keep your dick in your pants.You just pick the right one to be in the foxhole with and then when you`re outside of the foxhole, you keep your dick in your pants. Timing`s everything in life.

3分钟前
  • 一"一
  • 还行

06.01.18

5分钟前
  • 龙肥不buy
  • 推荐

就是败在结局!

9分钟前
  • 杯麵
  • 还行

印象不深。

10分钟前
  • 瞬时冰火
  • 还行

斯嘉丽啊,斯嘉丽~!!!!你不能这样。。。

15分钟前
  • 宁静高雅橡皮人
  • 还行

看着玩

20分钟前
  • 飞行家
  • 还行

其中的恋情开始不明不白结束的也不清不楚。电影到底讲得什么,我看到最后真没看懂。

22分钟前
  • Suki
  • 还行

职场打拼正是如此,尊重。

23分钟前
  • Carf
  • 推荐

美国买房子似乎很方便的样子,片中那个年轻人年纪轻轻就住上两层小楼了

26分钟前
  • 减肥减肥减肥
  • 推荐

PFG!

27分钟前
  • Ivan
  • 力荐

完全是打酱油的斯嘉丽。

32分钟前
  • Garrick
  • 还行

2004的影片,搁现在就算落伍了。Dan的价值观几乎摧毁了Nokia;而Kay的价值观带来Apple的崛起……

35分钟前
  • Noel
  • 还行

还以为是部喜剧片呢,原来是个反省反思片,不过题材平淡枯燥些,帅哥不错为人已经很地道了,DAN的女儿真的很恶心,图谋不轨还找借口!

40分钟前
  • ★冰凌宫★
  • 较差

结尾不错,算是不落俗套吧。商界的风云起伏,大鳄们的争斗,怎么能是小小的打工者可以掌控的了的呢,即使你到了管理者的位子也依然是个任人宰割的小角色,经历过这一切之后这个年轻人似乎是觉悟了,再也不愿意在办公室里996,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44分钟前
  • 秦诺诺
  • 还行

难道是太久没看斯嘉丽的电影了?为嘛这部电影里斯嘉丽的声音这么奇怪?应该是配的吧。。。

46分钟前
  • 劳永逸
  • 推荐

曾经就在《看电影学销售》一书中了解过这部电影的部分剧情...还是蛮欣赏的。

47分钟前
  • Kashing
  • 推荐

很好,很好!

49分钟前
  • 人,从众
  • 力荐

蓝色911加星

54分钟前
  • 蹲魚頭
  • 还行

世界不如编剧所期望。一直在并购和重组,年轻人爬上越来越高的位置。

58分钟前
  • yezzi
  • 还行

ScarlettJohansson 这里的声线够性感的~男主真电人

60分钟前
  • 渭川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