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心似铁

剧情片美国1951

主演:蒙哥马利·克利夫特  伊丽莎白·泰勒  谢利·温特斯  

导演:乔治·史蒂文斯

播放地址

 剧照

郎心似铁 剧照 NO.1郎心似铁 剧照 NO.2郎心似铁 剧照 NO.3郎心似铁 剧照 NO.4郎心似铁 剧照 NO.5郎心似铁 剧照 NO.6郎心似铁 剧照 NO.13郎心似铁 剧照 NO.14郎心似铁 剧照 NO.15郎心似铁 剧照 NO.16郎心似铁 剧照 NO.17郎心似铁 剧照 NO.18郎心似铁 剧照 NO.19郎心似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00

详细剧情

  乔治(蒙哥马利·克利夫特 Montgomery Clift 饰)是穷人家的孩子,野心满满的他千里迢迢远赴大城市投靠叔叔,希望能够在那里成就一番大事业。在工厂中,乔治结识了名叫爱丽丝(谢利·温特斯 Shelley Winters 饰)的女工,没过多久,两人便走到了一起。富家千金安琪拉(伊丽莎白·泰勒 Elizabeth Taylor 饰)的出现扰乱了乔治平静的生活,夹在两个如花似玉的女人之间,面对着道德和利益,乔治不知该如何选择。  爱丽丝怀孕的消息令乔治起了杀心,他约爱丽丝在小船上见面,企图伪造一起沉船事故,可即将动手之时,心中仅存的良知却让乔治难以继续。就在这时,船真的翻了,爱丽丝死于溺水,而乔治也因此陷入了丑闻之中。

 长篇影评

 1 ) 郎心似铁?

20岁之前的泰勒真是美的无法让人抵挡.蒙哥马利更可以说是风华绝代.这对无论是戏里戏外都是金童玉女的组合就让这个电影让人无法拒绝,而郎心似铁的译名则显得稍为不当.这部电影可以说与原著美国悲剧偏差很大.多数人观看完电影的感觉并不是感慨于原著的现实主义,破碎的美国梦,而是痛心于男主与女主之间的爱情与男主最后的结局.
  原著美国的悲剧倒是较为强烈的表现了郎心似铁这一说法.这是一部痛斥20世纪初美国泡沫经济假繁荣的景像的小说,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对于金钱的欲望胜于一切,这代美国人对于金钱的欲望胜于一切,也诞生了无数像主角克莱德一样为了金钱不顾一切沉溺于美国梦的美国人.小说具体而又详细地描述了一个出身社会底层的男孩克莱德,为了步入美国上层社会,赢取富家千金桑德拉的爱情而谋杀已怀孕的贫穷女友罗伯达的故事,最终被推上电椅的故事.小说着重于对克莱德的性格心理的变化,对美国社会方方面面,以及甚至对于美国两党之间的政治斗争黑幕都进行了写实的描写,现实且无情.
  而电影可以说是与原著大相径庭.首先,电影的人设选择.已经是好莱坞大红大紫的风华绝代男星蒙哥马利,与简直“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不到20岁的泰勒,这对无论是戏内还是戏外单位金童玉女组合只让人感到惊艳.
  接着,就是内容的改变.导演巧妙地将原著的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变化.首先是男主乔治与女主安琪拉之间的爱情故事是整个电影的主线.从电影初的初见乔治对安琪拉目不转睛,到电影中的热恋,到最后告别的依依不舍的热吻,我们最能感受到的就是两位绝世佳人之间令人惊羡万分的爱情.此处更要感谢导演的精巧的镜头处理,诞生了多处经典画面,如跑车中由于劳累乔治歪头睡在安琪拉的怀中的安详画面,又或是潜鸟湖旁拥有完美身材的安琪拉穿着泳衣与忧郁男神乔治相拥,此处同样乔治靠在安琪拉身上.
  实际上,完美的二人组合的爱情光芒压过了一切,无论是在所有方面都与安琪拉差距甚大的女工(抱歉没记住名字)抑或是乔治有着谋杀怀孕女工的想法,又或者是法律判决乔治死刑,这些点都不是最重要的.当你看完这部电影,你的脑子里绝不会是乔治这个渣男或是乔治就是为了钱与地位追求安琪拉等想法.你只会沉溺于他们之间的美妙爱情无法自拔.
  这可以说是导演编剧的才华横溢吧.将一流的小说改编成一流的电影(至少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同样,将原著的现实主义改变为电影的偏浪漫主义,将“郎心似铁”改变为“郎心似水”,这种主题的变化真乃神来之笔.
  讲个笑话,一个台湾朋友到大陆后跟我说,他们那边把海贼王译为倭寇历险记,将蜡笔小新译为一个五岁的智障儿童,又将犬夜叉译为狗杂碎.这些说法的真实性有待考证,然而译名与作品不符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名字在很多时候只是个代号,我们不要被名字而误导,从而失去了对内容的判断.
  最后,再次推崇一下这部电影.虽然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种看似三角恋的剧情很是老套,但是仔细看完整部电影,其中的一对绝代佳人的浪漫爱情绝对会让你眼前一亮.

 2 ) 电影史上一片孤独的云——怀念Montgomery Clift(蒙哥马利·克里夫特)


一片孤独的云——怀念《郎心似铁》男主角Montgomery Clift(蒙哥马利·克利夫特)



克里夫特是一片云,静静飘过每一片不属于他的土地。找不到驻足的理由,也没有期待的归乡。
  
  
在那场车祸毁掉了他脸部完美的线条、在皮肤下留下令他永远也不可能复原的金属残渣之前,英俊的蒙哥马利.克里夫特被称为是“嘉宝以后最适宜于拍摄的脸孔”。
  
  
同时,作为出自百老汇的骄傲,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是40年代的演技派巨星。他在每部影片中的出现就宛若优质的标签。他影响了一班方法派演员,如马龙.白兰度就对他推崇备至。
  
  
也许是命运独特的安排,拥有高贵气质和完美外表的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孤独,脆弱,并且成为了那个时代极度禁忌的同性恋者。在温和的外表下,他藏起他的紧张、悒郁,不为人说。他借助酒精和药品暂时离开了它们,可是醒来后它们依然如影随形。因为流言蜚语可能会毁掉他的前程,他被迫隐藏起他真实的性倾向,他被迫蒙在他和他的密友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阳光照耀之地》(旧译《郎心似铁》)中将他塑造为顶级的性感偶像,造成了“阳光照耀之下”的克里夫特的假象。




40年代,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和马龙.白兰度成了青少年的偶像。詹姆斯.迪恩在演出了第一部影片之后,曾给他崇拜的人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打过一个电话。可惜当时电话那头的蒙哥马利心不在焉。迪恩死后蒙哥马利才看到他演的电影。一次酒后他哭着对朋友说,他很后悔。
  
   后世的我们也替他们后悔。如果他们相识,很可能会成就一番伟大的友谊。因为他们太像了。蒙哥马利.克里夫特,他的英俊、敏感、他的易碎,他处于坚强与脆弱之间的颓美的气质,都在詹姆斯.迪恩身上找得到。而且他们都把电影中的伤感带到了生活中,令人痛惜。但如果说詹姆斯.迪恩的忧郁带点孩子气,带点拒绝长大的决绝,那么蒙哥马利就像一个心智沧桑的儿童,把他的憧憬和荣辱都提前预支了。


  
   蒙哥马利并没有什么演艺血缘。父亲是华尔街的股票经纪人,母亲则是中产阶级家庭妇女。他出生在1920年10月17日(与丽塔.海华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地纽约一直都是他最喜欢的城市。他长得确实非常漂亮,远远胜过他的兄妹。13岁时,蒙哥马利的戏剧文学老师将他推荐上了舞台,他第一次上台就落落大方,松弛自信。母亲直觉到儿子的天才,于是鼓励他跨入演员行列。一年后蒙哥马利第一次成了主角,他英俊,优雅,泰然自若,俨然是舞台上的主宰。以后的三年,他在百老汇的名声日响。其时好莱坞正物色新人,蒙哥马利的英俊面孔吸引了他们的视线。可惜他无意离开舞台。经过几个回合的邀请与挽拒,18岁的蒙哥马利终于站在了水银灯下,完成了他的处女作《红河》。这部经典的西部片里,他扮演约翰.韦恩的儿子。父亲和儿子同样坚强,免不了爱恨交加。西部荒原壮阔的朝霞映照着克里夫特年轻的侧影,眼神里有少年人特有的明朗。可惜这明朗转瞬即逝……

第一部电影大获成功,往下他陆续接演了几部名片:
  
   《阳光照耀之地》(《郎心似铁》)里,蒙哥马利是个负心汉兼杀人凶手,为了娶有钱的表妹(伊丽莎白.泰勒扮演)将碍事的旧情人推进水里。可观众对他怎么也很不起来,反而替他找出种种理由:他这样深处社会底层的苦孩子,为了过上好一点的生活,难道会拒绝伊丽莎白.泰勒的美意?如此黑白不分的偏向恐怕只能归结于蒙哥马利独到的演技和一个演员与生俱来的魅力。
  
   1953年在希区柯克的悬疑片《忏情恨》中,蒙哥马利的魅力再次发挥了杀伤力。这次他扮演一个好心的神甫,屡屡被坏人诬陷。他无辜而恐惧的表情令观众心碎。虽然结尾好人被还以清白,但蒙哥马利终究没能够像观众希望的那样与女主角鸳梦重温,在台词里他说要把一生献给主。英俊高贵又神秘的年轻神甫总是惹人遐想,何况他身上又确实藏着不可说的隐痛。蒙哥马利在片中郁郁寡欢的样子日后成了他的经典神情。
  
   同年拍摄的《乱世忠魂》里,他扮演的那个号手从头至尾就是这种表情。好不容易爱上一个舞女,姑娘却不想嫁给一个普通士兵。珍珠港事件爆发,号手被误伤在同伴枪下,以身殉职。号手死去的场面有点不可思议:他躺在那儿,脸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婴儿回归到大地怀里……



银幕上蒙哥马利难展欢颜。即使笑了,也带一丝无言的苦涩。在银幕上他几乎没有诠释过完美的爱情,总是受伤或遗憾。可笑的是,这一切与他真实的生活又如此相似……
  
  
蒙哥马利有一段时间是剧团成员Phyllis Thaxter的同性男友,而事实上他最炽烈的激情都倾注在一位男演员的身上,这对同性恋人如胶似漆直到1942年对方进入海军。这是铭刻在他心中一生一世的爱情。但在电影史上留下佳话的却是他与伊丽莎白.泰勒不弃不离的多年友谊。他们相识于《阳光照耀之地》,对手戏四目交汇,石破天惊。银幕下,两人也是相互吸引。哪一个青年男子又能抵得住泰勒那绝伦的美貌?可惜有些事情终究是勉强不来的。比如性的取向。他们的感情只能停驻在爱情的门外,友情的门口。这反倒成全了一段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也许同爱情相比,友情始终是风清云淡又余韵绵延。泰勒的历次婚姻风云变幻,而蒙哥马利,始终站在他身后静默如昔……
在多年后伊丽莎白的同名自传电影里,是这样描述两人的相识的,伊丽莎白到片厂的第一眼就爱上了蒙迪,在戏里,她假戏真做的向他奉上初恋,在一场吻戏中,她热烈的吻他,但导演卡声刚落,他立刻跑开了。
  
  
伊丽莎白上门拜访,却看到他与一男子正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她吓的立刻退了出来,蒙迪在花园追上了她,蒙哥马利很遗憾的问她:"你恨我吗?"即使在今时今日的美国,同性恋都无法获得公众的认同,在四十年代等同于禁忌,但伊丽莎白战胜了个人的感情与世俗的偏见,她握着他的手反问:"恨你?蒙迪,我爱你!"
    
    
于是两人化感情为友情,成就了一段相伴终身的宝贵友谊。 
 
 
1957年的一个深夜,蒙哥马利应邀去参加泰勒在别墅里举办的一场晚宴。回来的路上在乡间小路上不知怎么迷失了方向,驾车与一棵大树撞个满怀。
  
  
泰勒闻讯赶到现场。那个时刻她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勇敢和镇定。她抱住蒙哥马利的头,把他撞碎的牙齿一颗颗掏出来,以免噎住他的喉咙。他的血染红了她纤细的手指……这个场面总会使我想起《阳光照耀之地》的一幅剧照:阳光的手从窗外伸进来,抚摸着两人的轮廓。蒙哥马利靠在泰勒肩上,微微闭着眼。仿佛孩子靠在母亲怀里。很温暖,很踏实又有点孤独……
这次车祸让蒙哥马利整整休息了八个月,他的半边脸扭曲了,下巴变了形,唯一可以摆脱痛苦的方式只有喝酒,嗑药……没人知道他是怎么熬过那些日子的,终于有一天,奇迹般地,蒙哥马利找回了作为一个演员的自尊,他又开始拍片了,一直拍到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1966年7月23日,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因心脏病突发死于家中,那年他46岁,只演了17部电影,算得上是英年早逝。他的兄妹一直都难以接受他是个瘾君子的事实,因为在他们面前他未曾把真相流露丝毫。死亡来得毫无迹象。蒙哥马利说过:“愈接近终结之处,生命愈繁花盛开……”
  
   伊丽莎白曾一度希望与蒙哥马利在银幕上再续前缘,在此之前他们已合作过三部影片。据说她曾自掏腰包说服导演启用蒙哥马利担任一部电影的男主角。本来事情已经有了眉目,可惜由于蒙哥马利的骤然去世而让这一切化为泡影……
  
   蒙哥马利死后,泰勒对记者说:我深深爱着他,他是我的兄弟,我最昂贵的朋友。
  
   私下里,她告诉她的朋友,蒙哥马利死后很多年,她每次看到他的名字,仍然会黯然神伤。



蒙哥马利.克里夫特一生多次荣获奥斯卡提名却最终与之擦肩而过。与此同时,银幕故事里他身边美女如云:伊丽莎白.泰勒,凯瑟琳.赫本,甚至玛丽莲.梦露,但他至死一身。
  
   电影几乎是他全部的生活。他的温和底下是热情和好心肠。他很少伤害人,除了伤害他自己。银幕上他悲伤的笑容,他低沉的声线,他质朴带点笨拙的步态,浓密的眉毛下坚定又躲闪的眼神。在银幕上,当你注视他的时候,已看尽了他一生的悲哀。

克里夫是一片云,静静飘过每一片不属于他的土地。找不到驻足的理由,也没有期待的归乡。
  
    
对这个世界来说,他注定不是归人,是飘泊的过客

 3 ) 《郎心似铁》

半年多没写观后感了。原因是人懒手懒脑子懒。这几天忽然发现自己老年痴呆的迹象日趋严重,不禁惶惶不可终日。别无他法,只得重新操起键盘。不料多日不练,猛一下笔,感觉文笔生疏。好在原来的文笔也不怎么样,先将就着吧。

这些日子虽然没写观感,眼睛却没闲着,在看美国电影学院评选的20世纪百部最佳电影。里面有我喜欢的《鸳梦重温》、《偷拐抢骗》、《日落大道》等经典影片,也有看不懂的《鸭羹》、《逍遥骑士》等。现在看到了第92部《郎心似铁》。今天就从它谈起。

讲的是穷小子乔治进城投靠叔叔,当厂主的叔叔将他安排在车间,并告诉他厂里的一条严格规定:不得与厂里的女工有染。可是没几天乔治就结识了女工爱丽丝。导致她怀孕后,这老弟又花心萌动,爱上了富家小姐安琪拉。这些行为使乔治陷入了尴尬甚至是绝望的境地。无奈之下,乔治甚至动了杀心。一来二去,爱丽丝溺毙乔治入狱。在临刑前,傻丫头安琪拉来探监,对乔治表白说:“我将永远爱你。”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按照今天的行为方式,乔治所做的这些根本不算事儿。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些却足以将人逼上绝路。不知道这是社会的宽容度增强了还是道德退步了?我们不妨设身处地将自己的思维拉回去,或许在其中能找到人性中的共同之处。

乔治这样的乡下孩子,虽然仪表堂堂,在初入社会之时,却不懂得去遵守规矩,不懂得如何去把握自己的生活,任由自己的情感泛滥。他爱爱丽丝,也爱安琪拉,这些对于乔治,都是真实的爱。他爱爱丽丝是因为她的朴实善良,他爱安琪拉,也并非是因为她的富有,而是因为她的美貌。在乔治眼中,爱丽丝和安琪拉之间,并没有品位上的区别,毕竟乔治自己13岁就辍学了,谈不上什么修养。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向来不赞同脚踩两只船互为备胎的那种行为方式,你要在社会上生存,最终只能不得不去选择一个。导致他最后选择了安琪拉的原因,一是安琪拉的美貌和温存的话语;二是爱丽丝近乎悍妇的威胁;三是对于自己前途的忧虑,他违反了厂规,一个有着大好前程的工作会因此而丧失。可是他在那样的困境中,以他的智商,也找不到一条更好的出路了。实际上,若是一个用于担当的人,也许会宁可毁了自己的生活和名誉,也不会去伤害别人。可惜乔治不是这样的人。

人们在不同的心境中,所感受到的外部世界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当乔治和爱丽丝泛舟在湖上,四周一片宁静,他们荡漾在黄昏的湖光山色之中,爱丽丝感受到的是:“这里好安静啊,好像全世界就剩了我们两个人…..我喜欢那样。”她深情的望着乔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可此时此刻的乔治,心中满是恶毒的念头和作案前的焦虑,他感受到的是:“我划的快窒息了,可能不太习惯这样。”阴沉的脸上是大颗的汗珠。他所看到的是黑暗无望的世界。他也是用这样的目光去看待爱丽丝、看待安琪拉甚至是这样去看待自己的。细想起来,也正是这样看待世界的方式才使得他走入了现在这样的绝望之中。

影片的后半部,有很长一段是法庭的审理。最后陪审团给出的判决是一级谋杀罪。仔细分析起来,这样的判决确实是冤枉了乔治。在船上时,乔治一直在纠结,在他心底中还存有一丝善良,他缺乏恶棍的狠毒和从容不迫。他并没有动机更没有勇气如那个检察官所表演的一浆打下去。在爱丽丝从船上站起来时,乔治还提醒她“小心”。如果从法律角度,乔治的行为只是游离于爱丽丝溺水而亡和乔治的见死不救之间。判决后,出于对死亡的恐惧,乔治仍然在说:“我不认为我全部有罪。” 可正如那个牧师一针见血的指出:“人家说只有上帝和我们自己,才知道自己的灵魂所在。你的良心被谋杀了,乔治。”乔治可以不满法律的判决,但他不能回避灵魂的裁决。一个人无论他是否觉得这个世界还有公平正义,也无论他是否认为自己处于丛林之中,更无论他要怎样的取得自己的自由的权利,自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以来,“不可以伤害他人”,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道德法则。而乔治自始至终一直在欺骗着安琪拉,在伤害着爱丽丝,最终也断送了自己。即便法律澄清了他并非是谋杀,乔治也会终生面对死去的爱丽丝,去接受灵魂的拷问,永远在生不如死的煎熬中。

影片中,编导总是力图让观众站在乔治的立场上去看待情节的发展。对乔治报以同情的态度。强调所发生的这一切的必然性。是爱情使得乔治去这样做,是性格使得乔治产生杀心。我本人也差点堕入其中。

安琪拉由著名的明星伊丽莎白·泰勒饰演。不得不佩服她的演技。影片中多次出现她的特写镜头,看似不动声色的面部,却毫无疑义的体现出她的快乐,忧虑,疑惑,不安。或许是剧本的性格安排吧,蒙哥马利·克利夫特饰演的乔治,一幅英俊的相貌之下,更多的却是猥琐。

影片使用了大量的叠印镜头,以现在的眼光看,显得怪怪的。

有两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一是那条小船。和咱们五六十年代公园中的小船一样,令人感到怀旧的亲切,不由得哼起“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二是法庭上陪审团的人数为什么是十四人?

本人评分:7.5。

 4 ) 最终又有谁能评定你有罪还是无罪

蒙哥马利的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从外在到内在都可以看出蒙迪仔这个角色上下了很大功夫,当然也可以说他在自己的每个角色上都下了功夫,外在的从一个乡下男孩的无知,形体上稍微佝偻着背,脸上充满着对未知的挑战但其实又担忧(车祸给他的脸添加的金属伤疤其实又给这个角色添了一色彩)但又对大城市的渴望和在对事业上有所成就的渴望。

影片最终想表达的还是人性一词,影片刚开始就先让伊丽莎白出现,而乔治第一眼就爱上了这个女人,他也没见爱你过如此美妙的女人或者只在报纸上看到过,可刚开始觉得自己不可能与像伊丽莎白这样出身豪门的女人在一起,找到了爱丽丝,和爱丽丝在一起的日子里也见到过几次伊丽莎白,忘不了她。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伊丽莎白和乔治在一次聚会上遇见,巧的是伊丽莎白先袒露了对乔治的爱意,两人自然会在一起,男主开始脚踏两条船的日子,爱丽丝已经怀上了他的孩子,不希望堕胎一直催乔治娶了自己,而这个时候爱丽丝已经将自己的所有全部托付给了乔治,爱丽丝和伊丽莎白形成的鲜明的对比,就像是在当时局势下的社会中的女性。

爱丽丝一次次的逼婚催婚,让乔治烦躁不已,在一次和伊丽莎白的出游中,从伊丽莎白叙述的一个故事中萌生了杀死爱丽丝的念头,也体现乔治的愚昧无知,对法律的无知。

到了爱丽丝约定的结婚的日子,因为节假日教堂没开,乔治觉得天助我也开始实施谋杀计划,他一步步都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可这一步步走得却又胆战心惊,最终和爱丽丝划船到了一个没有人的湖中心,爱丽丝的一番交谈使乔治内心矛盾,这里几个乔治的特写镜头都让蒙迪的演技再一次展现,经过与爱丽丝的一番交谈,他最终决定放弃杀死这么一个爱他的女人。可造化弄人,不幸还是发生在了爱丽丝身上,自己起身没站稳连着乔治一同掉入水中,两人同时掉下水,相隔距离才这么点,影片前面有交代乔治的水性很好,为什么乔治最终还是没救她,影片后面的审判乔治则说两人相隔很远,其实是在撒谎,为什么不救她?这个意外对乔治来说,其实更是一个意料之中的意外,所以他才能那么肯定的告诉自己,自己没有杀人,可所有人都不能说,乔治是真有罪还是没有罪,最后他自己也不能肯定,法律真的能评判他有罪或者无罪吗,而乔治的母亲出现说只有上帝才知道事实的真相,于是法律就充当了上帝的角色了。

 5 ) Elizabeth Taylor & Montgomery Clift

改编自德莱塞原著小说,一个美国悲剧的经典爱情片。

想念蒙哥马利·克利夫特这位英年早逝的好莱坞传奇男星,就去看这部片吧。这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和伊丽莎白·泰勒的首次合作。此次合作之后,两人成为了终身密友。

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win)、最佳男主角(Montgomery Clift)、最佳女主角(Shelley Winters)、最佳剧本(win)、最佳剪辑(win)、最佳摄影(win)、最佳服装设计(win)、最佳配乐(win)9项提名。

评分:9 out of 10

 6 ) 你还真以为你能选择生活

倘若你知道了一切的结局,你还会像从前那样做么? 之前老师上课没放完,自己找来看,好的东西果然是与世长存,1951年,搜索了一下,西藏和平解放、”三反五反”运动开始、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汉城举行、日本宣布全面放弃库页岛的领有权,美帝就已经在探讨一种最尴尬的人生处境了,好比你在海边捡到一块碎玻璃丢进海里,后来人家告诉你你丢的是一块钻石,虽然是小说改编《美国的悲剧》,但是导演的个人关注明显和原著不同。 朴实踏实的穷小子,投奔大富大贵的亲戚,注意第一个镜头,小伙转身看到的大幅广告牌,泳装美女,引出他将要工作的公司,其实还有一点,折射小伙的内心对上层阶层的向往,以及天生易被白富美吸引的潜质。。。然后再一转身,他见到了泰勒(车喇叭的声音怎么这么喜剧o(╯□╰)o),你准备好了么,命运不可抑制地开始了。 毫无疑问,小伙真心喜欢泰勒,如他所说,一见钟情,甚至未见已钟情,此台词神来之笔,并非只是一句讨好花言,泰勒是集所有美好于一身的存在,相信部分人可以体会。遗憾的是小伙既有非分之想同时又有随遇而安的理智,很快认同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一位底层姑娘走到了一起。如果他只是一个心怀野心和非分之想的小伙,不认真对待工作,也许将永远无法结识泰勒;当然如果他从来没有幻想的话,故事就无从说起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有一个大梦想,你知道无法达成,于是你选择一个小的,谁知在实现这个小梦想的同时,你成长了,加上某些机缘,你发现你可以企及那个最初的梦想了,但是那个小梦想必须牺牲。小伙不交女朋友也许无法这样踏实安心的工作,也就无法收到提拔,但是最初的梦想却至始至终存在,对小梦想有点残忍是不是,确实是,但是一开始他就喜欢泰勒呀! 台球室邂逅简直是无法复制的经典,老师说泰勒是天才演员,我看也是,眼神表情动作简直无可挑剔,不过也算是本色表演,特别是接电话时那句“it’s me,mom”,你感觉就像你认识的某个女孩,出身高贵,活泼开朗。上天纯粹是随机的,给予你美貌富贵的同时,当然也可能给予你善良大方。有时是因为无法接近,所以你觉得高不可及。60年了,泰勒的表演惟妙惟肖的就像你我身边某个万众瞩目的女孩一样,也许,人类的审美,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改变。 小伙很幸运,小伙很不幸。虽然你先到,但我们无法在一起,而当我们有可能在一起的时候,我已不是曾经的我。“seems that we always spent the best pat of our time just saying goodbye”结局小伙无法全身而退是必然的,60年前的价值观道德观大众是无法为小伙的过失买账的,如果是今天,则很有可能是《赛末点》了,虽然明显小伙比赛末点男更应带得到赛末点。导演明显是偏向于小伙一方的,首先角色的设置是正面的,另外在视听上就直接把小伙和泰勒拍成天生一对儿,让你觉得可惜,他们本就该在一起,还有各种细节别说你看不出来,让他死是为了让他活,他死是因为社会需要他死。导演的诠释了一个非典型的陈世美形象,引发我们对个人情感的思考,我们应该忠诚于爱情,还是应该忠诚于道德?而在其后数十年的文艺作品的趋势中,个人情感明显越来越占上风,后来的《廊桥遗梦》,放映当年便在美国引发了离婚狂潮,引进中国后,据说同年国人的离婚率也窜升了几个百分点。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和伊丽莎白•泰勒的这对金童玉女的出色表演令今天的我们都能从中找到自己,黑白老电影摄影用光的魅力啊,简直了,导演当然功不可没。 有时是生活选择了我们,无意为小伙辩白,但是小伙可能是我,小伙可能是你,小伙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只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比他幸运而已。 “come on, I’ll take you to dance, on your birthday, blueboy!”

 短评

【上海影城4K修复】乔治·史蒂文斯代表作,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剧本、摄影等6项大奖,根据德莱赛[美国悲剧]改编。不平衡构图、黑色电影式的布光风格,第一次进屋的情爱戏几乎全黑拍摄,既规避审查,又暗示两人关系的不可曝光性与晦暗的前景。几个长镜头很出彩,泰勒与克利夫特相拥叠影收尾。(9.0/10)

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近日有位影史著名美女伊丽莎白·泰勒去世,想起存了一部她出演的片子,想看看.当年那么年轻.还是有迟暮一天.哎,人.一辈子为啥子,就为个感觉而活

10分钟前
  • 保修一年
  • 力荐

凤凰男的故事也就那样,讲的一般,倒是那点戏外传闻更有趣,据说玉婆得知蒙哥马利·克里夫是同性恋后,主动拉他出演本片,维护他性感正面的小生形象,我觉得他俩应该和查理与安吉拉的相处模式一样,玉婆扮演母性的保护角色。

15分钟前
  • 宇田川宙子
  • 还行

I love U,I've loved you since the first moment I saw you,I've loved you even before I saw you.

17分钟前
  • 力荐

美国悲剧和A Place In the Sun都是好名,屌丝爱白富美是真理,缺啥爱啥。大家闺秀有她们的爱法,只能对平民女第一次约会就企图推倒,一时满足欲望、填补寂寞,往后是灾祸与悲凉。追逐太阳,眼睛会被光线刺瞎。

18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推荐

一道机会成本的论述题。当机会成本为零时,与女工的爱情自然成了唯一的资产,直到遇上安吉拉,如果仍旧选择与女工在一起,那他放弃的成本也太昂贵了,本能地选择更有利的其实并没有错,只是人的感情不是商品,被选择之后遭到抛弃必定会反击,这时候的机会成本便是人的良知了,而良知的代价又是多少呢?

23分钟前
  • 无限期停用
  • 推荐

泰勒转型成功,不过这片核心是克里夫特,看到德莱塞原著仿佛立马明白了什么,他最擅长描写凤凰男女的血泪奋斗挣扎史,犀利尖酸甚至讽喻刻薄,但电影后半部分陷入了好莱坞时局约束下的和稀泥式草率结尾,男主原来还能更有争议性。克里夫特的表演不用说了,那一代很多演员的演技都有种我见犹怜的感觉。

28分钟前
  • 伯克希尔
  • 推荐

在这个事实中,哪些行为是有罪的,哪些行为又是无罪的,也许连当事人自己都无法说清楚。只有上帝有权判决人的罪与非罪,可是上帝又如此沉默,于是法律就冒充了上帝的角色。

33分钟前
  • 石墙
  • 力荐

这译名真好

36分钟前
  • 无心
  • 推荐

其实是很忧伤的故事呢。。但我基本被美色所惑。Clift竟然可以同时邪气又木讷,Liz个身材。。。唉 一比 真只能说现在的人都残得不成样啊!

41分钟前
  • GREY dreams
  • 推荐

当你心中燃起恶意时,你就已经是一个恶人。伊丽莎白泰勒果然美得祸国殃民,如果我是男人也要选择一样一副美得天真,坦荡不怕失去一起的女人。而弃妇之所以面目可憎也有其道理。可贵的是,一部黑色电影到最后还是褒扬了爱情。他就是要死也忘不了泰勒的香唇。

43分钟前
  • 朽木立夏警部殿
  • 推荐

这片子的叠化镜头用得很好呢

44分钟前
  • 江声走
  • 推荐

说是爱情片又感受不到真爱,说是黑色片又几乎没有悬念,只好当作偶像剧看喽。摄影和配乐水平不低,伊丽莎白美艳无方蒙哥马利依旧面瘫(所以奥斯卡影帝提名是怎么回事?!)

46分钟前
  • 小凯撒
  • 还行

8/10,这部被称为“好莱坞黄金时代最美的男人和最美的女人演绎的爱情故事”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在影片的后半段,它已经从一个爱情故事升华到一种人生境遇的深度刻画。虽然后来的不少影片都有这部影片的影子,但这丝毫不会影响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感慨。蒙大帅哥和泰勒大美女的个人魅力,以及美妙绝伦的黑白摄影都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有好几场对手戏都拍得非常美。

50分钟前
  • owen
  • 推荐

第一个镜头男主角实在非常非常帅哦!经典剧情经典模式

51分钟前
  • 左加菲
  • 推荐

#重看#@影城;他也并非没有后悔过,他也曾生出一丝怜悯的心意,当被质问到那决定性的一刻究竟在想什么,他眼里竟流露出无限怅惘的想念,这一刻的软弱正是决定他悲剧的致命性格特征;家庭的宗教背景与母亲反应也值得回味;两个雕塑般的美人。

5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完美的范本之作!克利夫特是超级迷人地!当然,德莱塞美国悲剧绝对不是这个样子。但是改编剧本机体完整。从一系列重要场面的固定镜头设计,到细节处的指意性镜语,乔治斯帝文斯的表现同时具备经典性和创造性。

58分钟前
  • dinosaurs
  • 力荐

7/10。美国悲剧拍成了矫饰的美国梦,女工的爱情是排解寂寞的权宜之计而与富家女结婚是改变身份的现实之计,突出了富家女爱的单纯悲痛欲绝,把女工丑化成甩不掉的错误来掩盖主角的渣男行为,对宗教和不公平审判的批判缩减为正视良心的忏悔和律师重演现场时的正义愤怒,报纸叠画表现时间的手法也很老旧。

1小时前
  • 火娃
  • 还行

全片几乎没一个角色讨人喜欢,剧情也挺流俗。男主耷拉个肩,过宽的肩垫也许以前看起来很帅,但现在只让人感觉雪上加霜。瑟缩的神态,尴尬生硬的微笑,不知所措的举止。女工在怀孕后愚蠢地逼婚,还痴心妄想两人结婚后过平凡的生活,拒绝接受对方是个不甘于平淡生活的野心家。大小姐对男主的爱简直是莫名其妙,典型的有钱人家闲得无聊,爱上一个”忧郁的神秘英俊”的男人。叔叔似乎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慷慨。 这个野心家比起《赛末点》中的男主,似乎太过“简单淳朴”,心理承受能力也太差了。完全没get到蒙哥马利的帅气,皮肤太差了。玉婆的外貌也没有特别打动我,还是更喜欢英格丽褒曼。

1小时前
  • momo
  • 还行

“美国悲剧”。最后有些拖,因为故事强行把作案动机用爱情来解释,闭口不谈男主对上流社会财富和身份的追求... 真是个渣而不自知的混蛋呐,当然罪魁祸首还是天差地别的两种生活。Monty Clift和Liz Taylor简直好看得不分上下,多半时间我都沉溺在他俩巅峰状态的绝世的美颜里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