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魔鬼同行

恐怖片其它2019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科尔·豪瑟,莱丝莉·比伯,亚当·戈德堡,劳伦斯·菲什伯恩,娜塔利娅·雷耶斯,彼得·费辛利,巴里·佩珀,小克利夫顿·克林斯,泰特·弗莱彻,萨拉·明妮奇,基思·雅各,里比·希利斯,卢斯·雷恩斯,克里斯蒂安·塔潘,玛丽·瓦根曼,汉克·罗杰森,Tony Herbert,沙维尔·德克里

导演:杰森·卡贝尔

播放地址

 剧照

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1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2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3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4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5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6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13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14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15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16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17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18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19与魔鬼同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52

详细剧情

  尼古拉斯·凯奇将出演[与魔随行](Running With the Devil,暂译),影片卡司还包括劳伦斯·菲什伯恩、莱丝莉·比伯、巴里·佩珀、亚当·戈德堡、小克利夫顿·克林斯、科尔·豪瑟、彼得·费辛利。贾森·坎贝尔自编自导。影片围绕贩毒团伙从美国往加拿大运输可卡因的故事展开。巴里·佩珀扮演贩毒头目,凯奇饰演头目信任的人,菲什伯恩饰演一个贩毒者。影片本周将在墨西哥展开拍摄。

 长篇影评

 1 ) 很不一样,如果对比现在的涉恐电影的话

97年的电影在说到恐怖分子时是这样的:悲惨的童年;帅气忧郁的共和军;异国的爱情、友谊;坚定之余有点挣扎的信仰……那个年头恐怖份子不是一脸邪恶就是一脸挣扎,说起话不免是公平,正义或者复仇之类永远无解的题目。再看看现在的涉恐电影,平民卷入战争可以是失业导致,当人肉炸弹可能是被教唆的,恐怖分子身后也许是哪个政府,美国议员身后基本都是石油公司……从浪漫地冒傻气到现实地又冷又硬,变化何以这么大呢?911。911把恐怖主义从仅供编剧意淫的遥远布景变成美国人的生活现实。这个不同带来了一个观察角度的变化:之前你总想说恐怖分子怎样怎样,这时候你是把整个当成对象,现在你会说这一个阿拉伯人他爸怎样他妈怎样――这时候你觉得看清了一点东西,其实当你的对象是一整类人时,你就不会有什么太有意义的结论
用手机在火车上写的,不太连贯,见谅
 

 2 ) 悲情王子的恐怖份子

YSS NOT RECOMMEND

在豆瓣上看这部电影的图片就知道片子的受欢迎程度了⋯⋯ 连两大帅哥都没法挽回这一糟糕的局面,可以相见如果没有Brad Pitt这个作品可能在Google上都搜不到了。就算Pitt再帅,也是个恐怖份子;就算他的角色表现得再正义,也是个体户战犯。而在911之后,美国人对恐怖主义咬牙切齿,也只能将这部本来就相当沉闷的失败之作雪藏了。人物的性格在片中塑造得相对单薄不过不乏魅力,Harrison Ford的美国警察和Brad Pitt的爱尔兰共和军都是有爱有义的好人,他们的PK源于两人对自身原则和信仰的坚持,这是非常西方式的思维模式所导致的冲突,对于东方人委曲求全的生存哲学来说是天方夜谭。不得不提Pitt的角色有着《秋日传奇》中绝世帅哥的迷离脆弱却又倔强单纯的眼神,令人心生爱怜,所以在最后,当他中弹倒下的时候,我所能想到的全部,就是爱他等他的那个姑娘将要在孤独的纽约如何接受这个悲剧的结局。年轻的Pitt不知骗了多少女孩子动情的眼泪啊!

 3 ) 似乎被忽视的细节

CCAV上看的,发现不是配音片,否则再好的电影都直接毁不商量,就索性看完了。豆瓣上的评论两极分化,3星觉得似乎有些冤枉,自己倒还是挺喜欢的,因为其实很细腻地展现了种种矛盾和冲突。在这里写下些细节。

1. Franky年轻充满活力,和Sean清理船底嬉笑打闹,而这样的年轻人本可以在充满机遇的纽约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但是他注定从一出场就背负着仇恨,不可避免地被绝望所笼罩。最终匆匆抛开缆绳,毫不留恋也不打算回美国,却再也没能回到家乡,用自己短暂的人生印证着片中他两次对Tom所说的话,'It's not an American story. It's an Irish one.'

2. Franky自从小时候父亲在眼前被枪杀后就没有了父亲的关爱。寄住在Tom家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的温暖。他跟Tom家的小女儿关系很好,有如大哥照顾小妹妹,而没有儿子的Tom也很喜欢这一个小伙子。这是心理感情上的互补。

3. 但是Franky终究还是有自己的使命和角色。在Tom发现了藏匿的钱并和Franky对峙时,Franky却表现出他这年龄的年轻人少有的沧桑感,对已是3个女儿的父亲的Tom说教,仿佛两人经历了同样漫长的岁月。

4. Franky被情报部门描绘成杀人如麻的恐怖分子,但是当他用枪指着Tom的搭档时却摇头示意对方不要掏枪,显然他不想加害于无辜的人。但是紧接着就单刀赴会利落地干掉了杀死了同伴的军火商。

5. 美国是名族大熔炉,尤其是纽约,可以看到全世界各种族裔的聚居场景。本片中在Tom的二女儿Morgan受天主教坚信礼后,家中亲朋好友在客厅伴着爱尔兰歌曲欢快地跳舞,让人联想起《教父1》中意大利人在Corleone家族住所载歌载舞,以及《美国往事》中犹太父子们穿着黑色的长袍戴着黑宽沿帽浩浩荡荡地在街上游走庆祝节日。

就写这些吧。其他的细节更显而易见,也就不赘述了。

 4 ) 信仰,童年。

Tom本可以让Frankie拿着钱离开,自己带老婆孩子换个地方住。
Frankie本也可以不要对卖家那么凶悍令他讨厌。
但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性格。
Tom正直且爱惜生命,整个人顽固的几乎令人生厌。但他又确实令人敬佩和同情。他的坚持既是为了飞弹的潜在受害者,也是为了拯救Frankie。Ford的演技甚是精湛。
Frankie自幼生活在幸福的家庭。美丽的海边、温暖的灯光、丰盛的晚餐、和睦的家人。。。,他本可以过的很平凡、很美好。影片的开头让我想到秋日传奇、大河之恋等史诗般人生的电影。
但这一切,包括我对影片的初印象,却因为那令人一辈子为之震惊的入室枪杀彻底毁灭。
从此,Frankie走上了复仇之路。
或许后来不再为父亲,而是因为对Govenment的看透、愤恨、鄙视和不屑。
总之,他期待并相信自己能够给那帮fucking guys好看。
对自己的自信、对同伴的怜爱和真情、对政府的唾视,让Frankie令人同情、喜爱。
我相信大多数人看电影的时候会倾向于Frankie,期待他能够成功复仇。同时会跟我一样,厌恶Tom的多管闲事,古板的面孔。
但不要忘了,Frankie的行为只会伤害到更多平民、更多家庭、更多生活在美好生活里的人。就像Tom质问Frankie那些钱的用途时所说,“是为了让8岁的男孩看到他父亲被枪杀吗?”。
我相信大家虽然倾向于Frankie,但没人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变成Frankie。
Tom is a good man !

 5 ) 911事件前后美国对恐怖分子的态度截然不同

  最近一不小心看了两部美国拍摄的关于“恐怖分子”的电影,一部是拍摄于911事件前的《与魔鬼同行》;一部就是针对911事件后民众对恐怖活动的反应,由罗伯特雷德福执导的《狮入羊口》。很明显的是,由于911事件,美国对恐怖分子的观念在事件前后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态度,光从电影的拍摄角度和情感就能完全体现出来。

蓓蓓的电影世界:http://blog.sina.com.cn/bblovesmovies
  
  《与魔鬼同行》的北爱尔兰恐怖分子由布拉德皮特扮演,我必须很花痴也很负责的说布拉德皮特演的法兰基·马奎尔是我见过的最帅的恐怖分子!而且这个恐怖分子一点不恐怖,除了在面对敌人,仇人面前杀人不眨眼以外,他也有他自己爱的人,尊重的人,并且愿意保护的人。虽然我对于北爱尔兰的共和党之战的历史不了解,但是布拉德皮特成为共和党恐怖分子之一也有其历史原因在其中。一个八岁的孩子亲眼见到蒙面人冲进自己的家里枪杀了父亲,这个对于幼小心灵的孩童造成的伤害是一辈子的。所以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内心充满了复仇和憎恨。《与魔鬼同行》把一个恐怖分子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孤胆英雄”的角色,而这种带点同情与浪漫的描写恐怖分子的方式自从911事件后,就再也不复存在。
  
  《狮入羊口》讲述的就是911事件后,面对美国与伊拉克的战争,民众从大学,媒体和政客三方面提出的怀疑与观点。这部片子就是不同身份,代表不同观点的人之间的对话,政客与记者的对话,大学教授与学生的对话,而这些对话的内涵和主题完全把电影提到了任何商业情感片无法比拟的高度,在这些对国家,社会,政治,战争,人文和道德提出质疑,表示怀疑的赤裸裸的现实下,任何小众的情啊爱啊都显得微不足道。其实我并不赞同豆瓣上某些影评批评此片说只是提出了现如今存在的各种当今政局,道德和社会问题,却没有给到答案。而我认为不仅是导演,甚至每一个生活在当代的人都没有权利和完全的信心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我觉得罗伯特雷德福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敢于把这些问题能够通过他自己擅长的方式和能够发挥力量的领域展现出来。这也算是这一部分好莱坞商业电影人能够为社会做出的一点贡献和给到的一点舆论力量。所以看完此片,我对参与此片演出的罗伯特雷德福,汤姆克鲁斯,梅丽尔斯特里普等其他演员有了钦佩之心。我觉得他们虽然是商业电影人,靠着电影事业在吃饭,但是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影响去做一些对得起这个国家,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愿意用公众人物的形象去质疑一些不正常的政治和道德现象。而我也更能从此片里感受到美国的舆论自由和公众话语权。这是我们无法做到的。
  言归正传,虽然此片有着很高的道德评价,但是此片仅仅是从民众的角度来阐述对恐怖分子的态度。而对于恐怖分子,他们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残忍的代名词,仿佛他们俨然变成魔鬼的替身,没有血肉之躯,以及普遍人类该有的情感与善良。911后对于有恐怖分子的电影,我们对他们的感觉就只有一个字:怕。再也无法从美国电影里找到对恐怖分子人性化的描述和展示。这就是911事件带给美国的影响,极端而又至情至理。

 6 ) The Devil's Own

弗兰基作为北爱尔兰共和军的特使前来纽约,他的使命是购买毒刺式导弹,以期改变与英军的力量对比。他通过内线被安排在警察汤姆家中膳宿,并与汤姆一家人相处得很好。但汤姆并不知道弗兰基的真实身份。弗兰基与另一名共和军成员肖恩策划用渔船将导弹运往大洋彼岸。夜总会老板是买卖双方的牵线人,货款由来自贝尔法斯特的梅根转交,弗兰基暂时将钱藏在汤姆家中。军火商急于拿到钱,派人闯入汤姆家中。闯入者被赶走后,弗兰基坦白了此行目的。忠于职守的汤姆要拘捕弗兰基,并拒绝与美英的情报部门合作只身追赶弗兰基。最后两人都被对方击伤,伤势更重的弗兰基死在汤姆怀中。

 短评

译制片。喜欢不了。

3分钟前
  • BlackBird
  • 推荐

2004,伊犁路,DVD。(补登豆瓣)你们贝尔法斯特男孩都是天生硬汉吗?

4分钟前
  • 骑马的丁丁
  • 推荐

看惯了现在的好莱坞电影,看看这样的也挺好的

7分钟前
  • 木头人
  • 推荐

"Don't look for happy endings, Tom. It's not an American story. It's an Irish one. "被大西洋隔开的爱尔兰人,一边目睹家园破碎,一边尽享天伦之乐。北爱流亡者和纽约警察的短暂相逢,曾经情同家人,终究难以共存。

11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还行

另类英雄史诗。在正确的背后,总有些错误在默默被包容着。

16分钟前
  • Volchino
  • 力荐

本片唯一的亮点就是皮特那销魂的微笑

20分钟前
  • 曙光普照
  • 还行

马马虎虎可以看,有点虎头蛇尾

22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还行

两个这么有号召力的演员 剧本却不作美

24分钟前
  • hiphop
  • 还行

唉,即使是帅哥也挡不住弱智剧情。

27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记得看过。结局有印象。

32分钟前
  • 巨牛侠
  • 还行

片子中最出彩的就是小红莓乐队演唱的原声音乐和青涩俊美的布拉德皮特。

37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还行

2009.9.26于新居,美国就是太平洋警察,管的宽,世界和平管你鸟事......

38分钟前
  • MR.Pain
  • 推荐

这不是美国故事,这是爱尔兰故事,我们都没得选。不管剧情怎么平淡,不管是否基情四溅,我还是觉得皮特跟哈里森福特有种忘年之交的感觉…

40分钟前
  • 缘三
  • 还行

西双版纳的第二夜,吃完夜市的傣味,晃着啤酒回酒店。酒店电视在播。在热带静谧安逸慢悠悠的步调中连看好莱坞电影都是罪过,这里只适合补觉、啤酒、牌局和八十年代国产文艺片。

44分钟前
  • 沉歌
  • 较差

用一种通俗的,来源于私人情感与「集体宏观意识」矛盾产生的悲剧赋予当时流行的「国家」/「民族」矛盾之中,最后还是归于两个男人的「父子情」。如今这样的戏剧冲突已经更加泛化为种族或者性别矛盾,而本质上并无区别。

49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片名虽然叫与魔鬼同行,但是影片大多数的时候都在展现皮特不魔鬼甚至有点孩子气的一面,在皮特射死警察伙伴的那一声枪声,本片的结局注定悲剧的,让我想起了《盗火线》。另,十年前的皮特真是英俊无敌啊,连剧中哈里森4岁的小女儿都要嫁给他,多么让人怜爱的小女孩。

53分钟前
  • 天崖乱步
  • 还行

布拉德·皮特曾想退出影片拍摄,但因制片方的诉讼威胁而被迫放弃。在1997年2月2日《新闻周刊》的采访中,皮特称本片是一场灾难,影片的拍摄极不负责。皮特认为最终版本糟糕透顶,他当初看好的剧本早已不复存在,于是皮特希望退出,而制片方要求他支付的违约金竟高达6300万美元。

56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较差

开篇挺精彩,但到了后来打酱油的人物挺多的,情节的紧凑感也直线下落,爱尔兰风格的配乐不错

60分钟前
  • scheung38
  • 还行

当年第一次看到皮特,就被他深深吸引,够帅!所以最后可惜他的死,忘记了他恐怖分子的身份。搞不明白,为啥要到警察家住,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

1小时前
  • 龙皇
  • 推荐

之所以觉得烂,是因为接受不了哈里森和布拉德联手出演的有着这么拉风名字的所谓惊秫动作片,居然通篇都洋溢着暖洋洋的温情,动作场面少得出奇吧?!

1小时前
  • 无趣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