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杀人犯2012

动作片韩国2012

主演:郑在泳,朴施厚,曹恩智,赵达焕,闵智雅

导演:郑秉吉

播放地址

 剧照

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1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2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3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4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5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6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13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14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15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16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17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18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19我是杀人犯201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08:27

详细剧情

  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一件事情让崔向久(郑在泳 饰)久久无法释怀。那是17年前,社会上发生了一件影响极其恶劣的女子连环凶杀案,而崔向久则是负责此案的警探。狡猾的凶手巧妙的躲过了正义的天罗地网,当15年诉讼有效期到来的那一天,当凶手彻底的逃脱了法律制裁的那一天,受害者的家属以死发出了对无能警察以及残暴凶手的控诉。  正当大家以为惨剧带来的阴影即将消散之时,一本名为《我是杀人犯》的书的出版让所有的人都极为震惊,而书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凶杀案的始作俑者李斗锡(朴施厚 饰)。可是,作为当年追捕凶手的警探,崔向久并不相信李斗锡就是当年的罪犯,一场激烈的猫鼠之争在两人之间展开。

 长篇影评

 1 ) J先生是个迷

      电影像急转弯一样,从场景,内容,人物描述等都很符合现代悬疑片的套路,拍摄手段虽然不算新颖,不过胜在整片的节奏控制得不错。看了评论很多人都觉得出彩的地方是男主角,开篇的帅哥杀人犯,因为外形的因素,从而冲淡人们对杀人犯这一身份的恐惧感,但我觉得整片出色的地方是J先生。
       我觉得J先生是全片的一个BUG,整片没有详细描述J先生的真实身份,而结局很仓促,留给我一个暧昧的想象,对于真正的连环杀人犯我有两个不同的猜想。第一个是J先生其实是整容之后的秀妍,从他对崔警察眼神中感觉得出留恋,也许当年崔警察选择离开她的时候,秀妍就已经被他自己抹杀了。
       秀妍应该患有人格分裂,秀妍是主人格,她并不意识到其他人格的存在,从而犯下连环杀人案,而随着主人格的消失,J先生人格的诞生,产生对崔警官的恨,令崔警官以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心爱的女人生死未明,J先生一直戴着要给崔警官的表,其实J先生内心还保留着秀妍的残留记忆,希望结束。
       J先生临死之前望着崔警官冷漠的眼神,最后倒下望着充满回忆的表,还有死前见到一直记挂住自己的母亲,很复杂的心情。而第二个猜想是,J先生是个有人格缺憾的人,在捉到最后一个受害人秀研时候强逼其同居发生关系,在发现其怀孕后埋尸,而往后的生活一直幻想自己是秀妍,对崔警官有特殊的爱

 2 ) 我是杀人犯

15年前发生了夺取多名女子性命的连环杀人案,犯人却始终逍遥法外,直到诉讼有效期截止当天,一名受害者家属在负责该案件的刑警面前跳楼自杀。为此,警探崔向久一直耿耿于怀,不能原谅自己的无能,并在脸上留下惨不忍睹的伤痕,以惩罚自己的无所作为。

2年后,自称该连环杀人案凶手的李斗石以《我是杀人犯》为名出版了自传,旋即成为畅销书。样貌英俊、谈吐得体的李斗石成为偶像级的人物,受到大众的高度关注。这同时也引起了崔向久的注意,他甚至参加电视直播节目,与李斗石面对面辩论,企图揭穿对方的骗局。崔向久始终认为这个名叫李斗石的男人不过是想通过冒充杀人犯而出名。随着进一步剥茧抽丝,崔警探渐渐接近真相了

影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出版杀人自传成为畅销作家的日本食人魔佐川一政,这个食人魔后来亦是摇身一变从变态凶手变身公众偶像。影片将这个变态微妙且荒唐的心态剥得淋漓尽致,让许多人都看到他的内心已经堕落到了何种程度

影片借用偶像男演员朴施厚完美的外形,塑造了一个优雅迷人的“恶魔”,他的存在宛若“照妖镜”一般,照出了人性深处冷血、虚荣、追求外在,乃至丧心病狂的一面,对于劣根性的阐述也许会让许多人在观看境中“中枪”,这才是电影真正要达到的向病态社会复仇的目的

 3 ) 喜剧讽刺片枪战片复仇片大合体

觉得挺好的一题材,以为能拍出像《杀人回忆》那样回味久远的电影,可惜,前面十五分钟就讲完了,真可惜。
很好奇后面那么长时间会讲什么,结果看到的是有点像搞笑片有点像讽刺片又有点像枪战片还很像复仇片的那种说不出是啥滋味的电影,独独就是没了足以让人深思让人记忆深刻的那种感觉。
不得不说,被害者家属在大马路上劫持朴施厚那段真的很搞笑。大篇幅的飞车动作打斗大大削弱了原本应该对被害者家属长久以来承受巨大痛苦的同情,而几人在小轿车顶上翻来翻去甚至汽车剧烈翻滚碰撞居然都没事,真是神得不能再神了,朴施厚不是被蛇咬就是被撞落的刀插中手臂甚至又被硬物撞击昏迷,不由让我连连哀叹他还真够可怜,被这么一帮不专业的人绑架还这么倒霉。我甚至一度以为,这一段压根就不是这个导演拍的,基调实在太不搭了……
朴施厚以无法被公诉的杀人犯形象出现,出书,签名售书,像明星一样雇佣大批保镖,因帅气的外形拥有大量粉丝,媒体蜂拥采访报道,粉丝大喊“他才是真正的杀人犯”以“维护”他的形象……种种一切都像极了《搜索》,不过这回不是网络暴力,而是及其讽刺。只因这个人帅到爆掉,那么多人居然就完全丧失了正邪判断能力,媒体完全不顾社会道德道义,只为收视率,一帮粉丝也纯粹是冲着那张明星般的脸,全然未想到他真是杀人犯的话曾经、现在、将来都是多么的凶残,全然不顾那么多受害者家属这么些年来承受的巨大悲伤痛苦与愤怒,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滑稽。我想,当时的朴施厚(不是真正的杀人犯)在闪光灯、镁光灯、脑残粉丝的拥簇下,表面如明星般微笑,享受因“杀人”未被惩罚而获得的这些名利、鲜花与掌声时,作为受害者家属之一,心里会感到多么滑稽可笑,多么的心酸凄凉吧。
还好,这一切都是他与郑在泳警察精心设下的陷阱,只为引蛇出洞。当看到这里时,心里确实有些震撼。但转念想想,警察写书还有可能,朴施厚整容变脸也算有可能吧,但能算到以书成名引发全城热捧,这不像是一个警察有能力能做到的。朴施厚引发的局面,稍不留神就会导致场面失控,他自己也被绑架差点被杀,而用这样的方法引出真凶,也很有可能激怒真凶再次发生血案。冷静想想,以真凶的角度看,当他发现有人冒充他借此成名时,为戳穿他,这真凶很有可能会再次制造连环杀人案,完全不用现身就能以事实证明自己才是真凶,而不是真这样傻了吧唧的坐在电视台直播间得意的笑。这才应该是一个冷血杀手应有的思路,而不像是哗众取宠般挑战警察与受害者家属底线的笨蛋。
好吧,导演这样安排,是为了有更多戏剧冲突,有后面距离诉讼失效还有十几分钟的从电视台一路狂奔飞车追到隧道打斗抓捕的大动作场面。话说,那么长一段抓捕,我看看都不止十四分钟,他们打来打去都没过时间,还在最后一刻抓住杀人犯。好吧,这也是为了表现戏剧冲突,我就不再多说了。
结局以警察拦住受害者家属自己杀了杀人犯坐牢五年后出狱结束。话说他也是受害者家属之一,他抓捕杀死杀人犯,已经远超警察抓人的正义感,这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复仇。
最后受害者家属一起来迎接出狱的警察,总算,在这样不公、怪异的世界,还是有那么一些温情在的。

 4 ) 经由《我杀》对朴施厚先生的表演猜想


    今年2月18日,朴施厚先生不幸落入了一桩令他几乎身败名裂的案件。这部影片就如同谶语一样,预言了他戏剧般跌宕的人生。
  
  我很庆幸,在他的不幸发生之前,他已经取得了大荧幕的首张入场券。这样的一部电影在他挫折的演绎生涯中,显得更加弥足珍贵。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细细观察了施厚先生的表演,回味了又回味。
  
  可以说,这是一部标准的商业片,卖点是动作和悬疑,编剧就是凭借这两点卯足了劲儿攥着观者的心。尽管电影的思想性和故事格局都非常有限,但故事的基本节奏把握得不错,各种元素的运用使得影片也颇为精彩。
  
  施厚先生,在影片中的表现如何呢?爱之深、责之切,我给他的表演打分为B+。

    朴施厚先生是一个标准的善良、痴情男子的形象缔造者。一直认为,由于韩国的偶像剧的生活化,很多演员其实是带着本色出演的。为了演戏的梦想,从乡村来到城市里的他,带着一份天真的执着坚持了十年。纵观从前施厚塑造的角色,心灵都是温和、淳朴的,只有《家门的荣光》里一开始以刻薄、腹黑、强悍的形象示人,为了爱人也全盘悔过,被教化成一个向善的人了。他的魅力如他的个性,从来不是具有攻击性的,是需要至少有20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观者慢慢地在与他相处的过程中去感受的。
    
    这样的一个偶像剧演员,能够怎样出演大荧幕?
  
  动作方面:施厚先生最关键的两场打斗,一个是在车上,一个是在电梯里。车上的打斗很好看,是由于多方演员参与和剪辑的功劳。而身着浴巾,刚刚被蛇咬过的施厚先生,在车辆的高速碰撞和行驶之间,显得掌控力不足,打斗的能动性也不足,他的身板略微有些白皙、瘦弱。在电梯中的打斗,施厚先生的表现是不错的,小空间的几次交锋和摔打都很真实、硬朗,运用了一些智慧,对受伤的演绎也很扎实。由于这是第一次拍摄如此高危的动作戏,与之前电视剧里的花拳绣腿不能同日而语,他也曾经表达了自己觉得太过辛苦甚至萌生退意的想法。感谢他的坚持,虽然施厚先生离武打影星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但这一切都成为施厚先生演绎路上珍贵的课堂。
  
  心理方面:偶像剧出身的演员擅长刻画一些细微的心理。可惜在这部电影里,施厚先生的发挥空间并不是很大。一个电影角色在短短两个小时内能够闪闪发光,在于他瞬间的爆发力和对人性深度的解析力。可以说,这部剧对于施厚来说,有几个短促的经典桥段,但没有更深层的挖掘。最初他的每一次出场都靠音效和故事情节的“镁光灯”,他的光彩熠熠是刻意营造的,人偶一般。有两场戏,施厚先生演绎得很到位,一场是下跪赎罪,一场是喝红酒,从他微妙的面部表情的特写里,我看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陌生的“恶”。因为剧情的需要,施厚先生的角色从电影后三分之二处出现反转,他摇身一变从嫌疑犯变成了受害人,整个人物就显得更没有着实感,也就是说很容易滑向两边都没有诠释好的深渊。与拍偶像剧变拍摄边创作不同的是,电影的剧本是事先设定的,人物是完整的,演员的创作是封闭性的。电影里美男“杀人犯”的“恶”,是受害者“演”出来的。不应该只是舞台上的那些没有灵魂的闪耀,而是带着受害者深重的痛楚的一层带血的外衣。这个“杀人犯”,面部可以重生,人性是一以贯之的。如果没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个性伏笔,施厚先生就仅仅是在用面部的悲喜在出演了。看罢电影,有些小小的失望,希望施厚先生演出十足的恶人的心愿,还是落空了。
  
  施厚先生的帅气是有目共睹的。用我这不客观的眼睛,已经看不到还有哪位男星像他这样拥有优雅出众的容貌、身材和声音。曾经很为他痛惜,焦灼于事件未有真相大白前,他所受到的种种能致人于死地的攻击、谩骂。那时我明白了,为什么说在神赐予人的诸多惩罚中,最可怕的是语言。

    只是,仍然疼惜着他想要继续演戏的想法,无论遇到什么,都还是完好如初的对于事业的坚持和对于梦想的追逐。就算不能再出演偶像剧,做一个演者吧。尝尽人生百态之后再走上大荧幕。有了这种非常的磨练,才能不断地为角色注入一些新的个性和深味。演绎的方向很多元,可塑的人性很宽广,希望施厚先生在演艺的道路上认真琢磨,仔细体会,终有一天在大荧幕上演出的“恶”和“痛”会更加着实。
  
  所以施厚先生,一定要继续加油!像在过去的人生中所准备的,所做的那样。

 5 ) 《我是杀人犯》:真凶非重点,反讽才是真

看这部电影一定要记住一点,那就是,这不是一部严肃的犯罪片。起初我以为这是部像《杀人回忆》《追击者》那一类型的电影,看到后面发现又有点《亲切的金子》《看见恶魔》的感觉,直到后面诸多无厘头和冷笑点的情节出现,我才恍然,真凶是谁不是重点,这个过程能达到控诉反讽的效果才是这部电影想去表达的。

之所以开始会猜错电影类型,是因为这种风格的罪案惊悚悬疑片在韩国已经是属于量产模式了,基本上每年都会有那么几部出现,质量也是良莠不齐,这部《我是杀人犯》大框架是俗套的,惊喜在他全片充满讽刺调侃,把一个原本应该严肃带点悲伤的连环杀人事件变成了一出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嘴脸大揭露,由此我又想到了主演郑在泳的另一部电影《率性而活》,都是在拿自己开涮,严肃的表演,自嘲的精神。电影在节奏把控上很到位,开头的追捕戏最喜欢,中段的汽车打斗以及女箭手的几场射箭戏都拍得很炫,小高潮很多,而且时而惊悚悬疑时而搞笑,多种情绪转换也让观众看得更加high。

十几年前连杀10人的变态杀手在袭击虐待完一名警官后逃走,而在15年的公诉时效结束后,一名自称是当年真凶的李斗石突然出现,并出版了一本记录当年所有犯罪事实的忏悔自传《我是杀人犯》,一时间变成社会风云人物,不仅出版的自传大卖脱销,更因为帅气相貌成了当红的偶像明星,拥有无数粉丝团。而后,又有一名自称J的神秘人对外宣布自己才是真凶,并且韩国当红的某节目还专门请来当事人来做一场辩论,势必要争论出到底谁才是真凶。

是不是觉得这实在是太荒谬,的确,电影可能是放大了一些细节,可是我们可以看一下一些真实的例子。2012年5月,加拿大留学生被残忍杀害,事后警方公布嫌疑人马尼奥塔的照片,有人评论“长得真帅”。2013年2月,《我是杀人犯》男主演朴施厚被举报涉嫌强奸,立刻有其粉丝质疑并说“能被这样的男人强奸,女的没白活”。可见,其实电影来源于生活却并不一定高于生活,在这个媒体、网络不断开放的社会,有一些言论和行动确实不断的在刷下限、毁三观。

电影有几个点设置的非常好,凶手的新书发布会上,女记者被其俊朗外貌吸引,忘记职业操守反而问起凶手的护肤经验,女学生粉丝团因为偶像即将不是真凶而神伤以及女律师同情凶手而虚伪流泪,而整个电视台的全程跟踪事件就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真凶J先生的藏尸录像被路人闯入,其真身竟是娘娘腔的自恋大叔,真凶揭开的瞬间插播广告这些冷笑点的出现则是把这出闹剧推上巅峰,达到了电影反讽的高潮。

电影里“死者家属联盟”这个设置真的让人看的很乏味,虽然知道是要发挥韩国电影一贯的催泪作用和人性拷问,但确实没有达到那个点,反而觉得有些鸡肋,最后还是要在法律和人性之间找话题。其实所有的高潮都已经在之前分散开来了,在插播广告那一段我已经high爆了,所以货车狂飙之后的所有戏我都没看进去,最后温馨的小结尾可以忽略不计了,总之,看这部电影一定要记住一点,那就是,这不是一部严肃的片。

 6 ) 剧情整体很棒,但是有一点疑虑:

1-既然犯人有这么强的反侦查能力,为什么连时间这点多注意不到?在即将15年或者刚过15年这种最重要的时间节点难道不应该更加谨慎最起码超个两三天再出来吗? 2-不太懂韩国司法,如果根据剧情15年前的18日到15年后的19日只是粗略按日期的话犯人应该很清楚自己逃脱诉讼的日期等过了再出来露面,难道连一天的时间都等不了么非要在当天。但是剧情里是精确到甚至分秒的,那更不合理了,因为没有考虑到15年里闰年的情况,15年前的18日现在应该不是刚好19日。 3:剧情里讲述的是崔班长先和李斗石演戏,然后后来才有了关键性的录像带,也就是说他们俩一开始是没有发现犯罪日期对应的诉讼日期最后时限的,也就是说他们俩只是单纯在即将过诉讼时效的时候最后试一下?那剧情就显得过于碰运气,个人觉得应该改为在大家都觉得即将要过诉讼时效的时候,犯人因为逃脱的得意才把录像带寄给崔班长炫耀,然后崔班长发现了这个关键的时间,并在最后的时间里和李斗石演这么一出戏迅速把犯人逼出来更合理一些。

 短评

卧槽,开场的3分钟追逐长镜头就能把我朝张天师甩出十条街了,哭了。。

3分钟前
  • 冰与火之歌
  • 推荐

过了15年诉讼期凶手就可以逍遥法外了吗?法律是这样的和没有有什么分别?

7分钟前
  • 张无情
  • 推荐

媒体、脑残粉和书商被黑出翔。确实欠黑

11分钟前
  • 像面条般地活着
  • 推荐

片子镜头很好看,很流畅。但是故事本身有点儿太扯了。

12分钟前
  • 我是豆瓣酱
  • 还行

剧本创意非常好,细节颇有诟病,摄影技术,剪辑,配乐,动作设计,节奏都很好莱坞范。。我觉得现在韩国犯罪片已经相当纯熟,棒子们唯一要做的是学会如何在90分钟内讲好故事,不要一味的啰嗦。。。

17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近几年的韩国犯罪题材影片总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题材出来,本片仍然胜在题材与故事框架,但是情节编排还是较刻意,bug太多细节经不起推敲,但是几段动作戏还是挺紧张的~

22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还行

原班人马赶紧再拍一续集#我是强奸犯#!肯定比这个火。两场追车戏都没必要,反而弄拖沓了【然而第一场追车就是为了让朴君卖大腿才有的吧!】弩箭女没交代清楚。脑残花痴粉丝们喊“要相信哥哥!哥哥才是杀人犯”,加一颗星

27分钟前
  • 张天翼
  • 推荐

故事源质不赖,但可惜导演大概担心观众会睡着,犯罪的焦灼与死亡的迷惑几乎忽略,而动作戏满塞得几乎飞掉,这也让该片顿时离《杀人回忆》十万八千里,丧失可比性。

32分钟前
  • hitlike
  • 还行

完全没想到的反转

37分钟前
  • 暖晴
  • 推荐

喜欢悬疑,喜欢日常很难体验的心灵穿越重重迷雾、然后柳暗花明;不喜欢争战、械斗,血火流淋,但因为珍爱朴施厚,这样的镜头,也有了真实的质感,直指演绎本身的艰险。

42分钟前
  • 眼与心
  • 推荐

剧情好奇妙,如果能再快些就好了。不过细腻也是一大特点

45分钟前
  • J
  • 推荐

反转的不错, 和假面有点类似, 但交代的有点乱, 动作戏和悬疑戏糅合的不够好。

46分钟前
  • 一字
  • 推荐

最近的韩国片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跌宕起伏的一本电影,本来都挺不错,就是死者家属那些片段有点老套

49分钟前
  • 飞客流依
  • 推荐

故事在逻辑上的硬伤还是蛮大的,娱乐性还不错。

52分钟前
  • 哆啦哆啦
  • 推荐

怎么就弄不死他呢?原来是大家都舍不得他死。

55分钟前
  • BlackBird
  • 推荐

“姐妹们,要相信哥哥,哥哥才是真正的杀人犯”,就这一句,五星不多。追逐戏略拖沓了。

60分钟前
  • null
  • 力荐

不怕你穷追猛打,就怕你还能写书;不怕你身手不凡,就怕你还能用计。如此警察,能文能武。韩国出品,必属意淫。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还行

个人觉得还是很好看的!

1小时前
  • 静静的视界
  • 推荐

韩影真是好看!!我看小朴可能是被陷害了。。。。木哈哈。

1小时前
  • jun.
  • 力荐

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各方面都相当成熟,算是近来看过最爽的韩国商业片,技巧上相当的好莱坞,还保留了重口味的韩式犯罪片的本土特色,故事、人物、主旨这三个好剧本的要素都完成的相当不错,这个商业类型片的剧本太棒,值得借鉴学习。或文艺,或商业,得一,则成。★★★★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