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乐园

剧情片台湾2014

主演:阮经天,万茜,陈意涵,陈建斌,王柏杰,苗可丽,陈大天,洪都拉斯,吴志庆,廖启智,石知田,陈以文,黄健玮,脱一然,陈仲熙,谢俊慧,饶星星,李迪恩,雷婕熙,林子熙,施名帅,王淮仲

导演:钮承泽

播放地址

 剧照

军中乐园 剧照 NO.1军中乐园 剧照 NO.2军中乐园 剧照 NO.3军中乐园 剧照 NO.4军中乐园 剧照 NO.5军中乐园 剧照 NO.6军中乐园 剧照 NO.13军中乐园 剧照 NO.14军中乐园 剧照 NO.15军中乐园 剧照 NO.16军中乐园 剧照 NO.17军中乐园 剧照 NO.18军中乐园 剧照 NO.19军中乐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7 12:25

详细剧情

  海龙菜鸟小宝(阮经天 饰)来到海天一色的金门,欢迎他的却是魔鬼士官长老张(陈建斌 饰)带来的铁血磨练。惨遭退训后,他被分发到有“军中乐园”之称的特约茶室,却在这里遇到了新训中心的好友华兴(王柏杰 饰),也发现了老张对阿娇(陈意涵 饰)情有独钟的秘密,坚守忠贞的他这时也被侍应生妮妮(万茜 饰)吸引,展开了一段幽微的情愫……  就当一切看似美好之际,茶室出了意外,风声鹤唳下,小宝偶然间又得知了妮妮深藏心底的秘密!他的世界开始动摇之际,变化接踵而至……

 长篇影评

 1 ) 妮妮,八三么裡的別樣光彩

妮妮,一位戲份不是最少但話卻最少的主角。電影中前段,她連出場的時間都特零碎,更添她清泠的神秘感,讓戲中絕大部分人物都對高傲冷艷的她又恨又想親近。她的冷,絲亳不阻她強烈的存在感、故事感及吸引力,這要歸功於萬茜絕佳的表演力,用神態悄悄地把握了所有角色與觀眾溝通的機會。

在萬茜內歛性感的推進下,觀眾慢慢看到妮妮讓人既心疼又佩服的鮮明性格:不擾人的誠實。妮妮有著不光彩的過去,她很清楚在八三么的目的,沈靜地守著自己的承諾。在荒謬的命運及環璄下,她喜歡上那位簡單直接到能逗她笑,缷下心防輕鬆以對的小寶。她在心裡誠實面對了這份喜歡,同時在小寶面前,她選擇了對這份喜歡不言於表。而觀眾看到的是,面對小寶時大部分時間的淡然溫暖,特顯了妮妮在難得的信任與依賴中,那用力掩蓋也逃不過觀眾眼睛的濃厚情感。萬茜於此的表演,層次分明,對比強烈,讓觀眾對妮妮一目暸然。

越多的相處揭示了越多的秘密,而這些都只是妮妮的過去及外在的枷鎖,與當下的她,內心的她,關係並不大。妮妮的隱瞞固然是善意,更十分容易理解,因為她清楚這份感情的結合是幾乎不可能的。秘密雖不是無比重要,但卻是與她內心接觸的最後一道防線;不把秘密說穿,可以同時保護小寶與自己,把這份關係保持在最美好不脆弱的階段。秘密之於這份感情是阻力更是催化劑。因為在乎這份感情,妮妮決定更誠實地面對過去及眼前的小寶。她把秘密娓娓道來,看似是已過去的悲傷,卻透露出迫不得已的無奈、狠狠上了一課的深刻教悔、痛定思痛的坦然面對、為剩下牽掛努力的決心。滿滿的堅毅與自我珍惜,更顯她於一眾八三么女人中,有著不一樣的光彩。

在妮妮的剖白前,小寶無法不正視自己對她的珍愛。秘密褪去後,他們的心意真正相通。在寓意希望,捕捉曇花的那幕,妮妮主動的牽引與堅定的步伐,彷彿重現了她在那段失敗愛情初期的直接與熱情,展示了她原有的那份灼熱之心及對愛情的浪漫嚮往。同時,也讓觀眾無不期盼這段愛情能走向美好的結局。

可在那充滿無奈與遺撼的時代,這段愛情當然無可幸免。在離別前,這份發生在最不可能的地方的柏拉圖式愛情,濃濃的愛意醞釀到最高點,較成熟的妮妮一如以往地當著推進的一方。可以說這場親密無比的場面是成功的;在慾火當下,人物性格還是如此地分明,妮妮依然是勇敢得無愧於心。一旦作出了選擇與行動,結果成功與否其實也無法控制了。當然,坦然與勇敢得不到相對的回應會讓人十分傷心及失望,可當你明白人生的藝術,就能明白勇敢嘗試絕對比懼怕失敗好很多。

離別的那天沒有正式的道別,留下來的也沒有痕跡只有心意。結尾顯現的是,曾在戲中強烈地存在過的各個主要人物,似乎都消失在時光洪流這個不變的定律。剩下的小寶也在觀眾的眼前,走到離開八三么的那天,這時觀眾領悟到剩下的從來不是哪個人物,剩下的只有那份人終會被抹走的唏噓。這一刻,在觀眾心裡,同樣強烈的是對戲中喜愛人物的懷念。對比飲恨地剩下遺憾的小寶,你會發現妮妮活得坦然這作為人的方式,是多麼有生命力,讓人敬仰,讓人羨慕;妮妮無疑是站在高處的,無遺憾,心無悔。即使如上,還是可以想像八三么雖既深刻又遺憾,但始終保留自省與善良的小寶,還是能在回到台灣後,更成熟地活出一條自在路。

電影中的妮妮,以高冷,勇敢與清醒的形象,異樣地存在八三么裡。如同角色的強烈,萬茜的演繹也是分明而奪目的;想必她對人物分析做得非常詳細,才能如此準碓地把握了角色與環境及時代背景的連結,成功帶起了主角後段感情線的感染力與思考性,讓角色極具說服力與餘韻。寫了這麼多,只因心醉了。

 2 ) 军中乐园:乡愁、致敬和历史的另一面

<图片1>

两岸历史,是一段说不清的笔墨。它太近,近到无法看清,又太远,远到大家已经生疏。从小被洗脑的课本内容,到开放后各种历史学家的观点,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一个故事。最近听《晓松奇谈》,用十几集的篇幅讲台湾的历史和现状,说到1949年,高晓松把它叫成“离骚”,说中国历史上从来只有外族的入侵造成南渡、分离,而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割如此令人伤痛。说到蒋氏父子的轮渡从吴淞口黯然离开,说到慈湖至今停着没有下葬的两口棺材,说到宋美龄遗嘱中要把自己和姐姐宋庆龄一起葬在上海,说到三百箱文物三十年的颠沛流离,造成如今文物的“台湾故宫精,北京故宫多”局面,说到只有两岸的故宫哪一天合起来了,才是中华民族的完美血脉延续。在洛杉矶大堵车的公路上听台湾,有种超现实的魔幻感,手里按着喇叭,眼泪却一滴滴掉在方向盘上。

除了伟人、名人的“大”历史,还有一种历史是我们很少触及的,就是小人物的历史。那些在金门妈祖当兵的士官长们,也许就是二十年前的某一年在放羊路上被抓去了壮丁的山东汉子;831里充斥着的各种方言,每个人都有一个可以拍成电影的故事。故事各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都有一个近在咫尺却终身无法回去的故乡。那在灶台上擀着饺子皮的亲娘,邻村梳着辫子的放羊姑娘,都成了梦里的环境,投射在831里的姑娘身上。

六十年过去了,那一代人的记忆也成了历史。今日的台湾已没有了当年的记忆,那些回不去的故乡,也成了被烧毁的书信和遗物的灰烬吧。今日台湾人对自己的定义,早已随着那代人的远去而变化,今日的台湾,成为政党、经济斗争和历史暗涌中一个解不开的死结。读了那么多书、见了那多人之后,我终于发现,台湾不是一个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一代人或几代人造就的历史。历史是没法改变的,我们无法做假设说“如果那天发生了什么…”而只能说“现在的情况是什么…”钮承泽的电影是乡愁、是对父辈的致敬,也是对一代历史终于落幕的释然。

从《军中乐园》的小人物身上,可以看到战争可以怎样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抛开陈意涵和万茜的大胆演出不谈,片中陈建斌的演出的士官长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奇怪的是之前在其他大陆电视剧中并无看到他的突出的表演,让人心生疑虑到底是陈建斌的演技爆发还是大陆和台湾演员的对比。但起码台湾可以拍出这样的电影,而我们呢?

关于两岸的故宫,有另一本很好的书推荐,叫《两个故宫的离合》,讽刺的是,是个日本记者写的。

 3 ) 悲悯者的灵魂

2014年9月26日19:20分,我开始看《军中乐园》。那是我来到台北的第16天。我们都是数着回家的日子。
台北是个很好的地方,看不清面目呼啸而过的机车爱人,欢喜敞怀善意盈目的芸然岛民,情到深处的街头孤独艺人,365天热气腾腾的各大夜市.......热闹的巷路,逼仄繁华无垢都不足以形容它。台北真的是个好地方。
台湾是个很好的地方,我喜欢叫它“福尔摩沙”,美丽的岛屿。在这个名字里,你可以听到,暮色匆匆的地铁气血奔腾,早班小火车挤满了黑裙子白衬衫和便利店格格不入的苍白食材,乡愁文艺随年月老去逐见风情,连带着她的山川河流如生灵骨肉组成一张美丽的脸。台湾真是福尔摩沙的福尔摩沙。
在一个这么好的地方,我依旧会想家。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地方,除了家以外的地方都叫远方。
一.明月皎皎,胡不归
今夜明月何皎皎,依旧揽衣起徘徊。只是追花逐日少年人,虽言云乐客乡行,满怀不如早旋归。
有一天朋友聚会在讨论:你会不会爱上台湾?
我们一帮“外省人”聊得热火朝天。
有人花痴到地方上:当然爱,随便走走都可以撞见明星,台男说话温柔到作为女人我欲羞愧而死,shopping又方便!谁会不爱!
有人发激进主义的赌誓:这一世我都不会爱上它。Never!大是大非上立场不太一样,有时让人分不清友善和礼貌,你们不要被蒙蔽昏了脑袋才好!
我说:如果有一天,我在台湾有个家。我会爱上他。
大家都纷纷给差评:吓!你想在150天里面找个家?痴人呀,说梦吧?偶像剧迷失了吧朋友?
当我看到《军中乐园》里,陈建斌饰演的老兵说:俺想退伍和阿娇结婚,在台湾开个饺子馆。突然有一种,从心窝子里掏出来的心被放在烧红的刀子上刮了几刮的惨痛。前调是炙人的温暖,主味是捶心的无望憧憬。你看,这颗心还会“滋滋”地冒烟,或许它曾经是真的温暖着。或许老张最后真的可以娶到阿娇,生两个孩子,每天擀面剁馅包饺子,在昏暗的地窖和唯一的老乡喝喝酒小赌几把,傍晚借着夕阳在院子里摆张小桌炒盘小菜唱几句山东的民歌给老婆孩子听。然后院子里溢出老张式开怀粗犷的大笑。
我们的思念是明月皎皎的云乐,是缓缓归矣的心绪,而对于被迫离家的老张们是式微,式微,胡不归的无望和愤怒。陈建斌教材式的表演可以说是赋予角色更深的灵魂,当你看到一个故事你不会想到这个角色应该让陈建斌来演,他不是一个有鲜明特色或者无可取代长相的演员。但是当他演过一个故事以后,他人物表演的张力,观众绝对会笃定相信这个角色非他不可,整个故事开始围着他的角色转。你会觉得“老张就应该是这样的”,甚至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后来看采访时钮承泽导演说:“陈老师从来不试戏,一来剧组就上手,但是总能给人惊喜和享受。”有一场,陈建斌和阮经天对戏在山坡上回忆童年,陈建斌突然爆出的粗话和对母亲思念的呼喊,那个不善于表达压抑多年的感情有层次的爆发出来,愤恨不甘无奈哽咽脆弱流泪的糙汉子让对戏观戏的演员和导演都哭成一团。10月1日晚新鲜出炉的金马奖名单中,老张的角色也入围了最佳男配角。我总也想到《廊桥遗梦》中的梅丽尔•斯特里普,没有前无古人的美艳,却有后无来者的角色塑造力。抛开故事和背景,关注角色和艺术,相信老张会走进越来越多人的心。
1949年,那天的夕阳和今天昨天一样,圆而饱满像母亲在烟火中煎的荷包蛋黄,摇摇欲坠的光芒仿佛随时都会泻下来。好像前天我去淡水情人桥看到夕阳被盛放在江面上那刻,一对刚刚下捷运的学生情侣牵着手从我身边掠过。男孩回过头说:真好,刚刚赶上这个日落,一定来得及回去吃饭。
二.老张,梦里不知身是客
1949年,那天的夕阳和今天昨天的一样。俺娘的饺子还在锅里煮着。你问我怎么知道?饺子出来久了会粘,俺娘不会让俺和俺爹吃冷饺子的。俺刚刚偷偷去看了隔壁村放羊的姑娘,圆咕噜眼睛真大,像两汪漆黑漆黑的湖水阿!两个时兴的羊角辫用红头绳绑着。回头要偷偷摸两只娘的红头绳给她,就偷偷绑着羊的角上,她往后便知是俺张建国了。她每天都在这个时候赶羊下坡,偶尔回头看看太阳老儿。俺不懂这有什么好看的,哪天的太阳不是这个模样?咸蛋黄似的不如包到俺娘的饺子里,对了,回去俺要问俺娘多学几种饺子包法以后擀给她吃。
太阳落了半,在俺家的湖边一定还是完整的太阳,因为水里的倒影总是能以假乱真,残缺看起来也好像团圆一样。俺跟着她的脚步下山,路上青草丰沛得踩的出汁儿来。突然斜刺里树林里走出一队穿着一样服装的男人,沿路推搡着前进。领队的人摸了我几把一手拉过俺推入他们的队伍,俺就是一只坠入蜘蛛网的苍蝇,怎么扭动反抗都没了用处。
我三番回头,看到俺家烟筒子了,看到放羊姑娘的羊群了,看到太阳收尽它的余晖了,看到月亮的脸了。俺娘的饺子已经冷了,我再也没吃到过。俺娘给我纳的新鞋子被夜里的露水沾湿浸破,我再也没穿过。我被国民军队带来台湾,我再也没回过家。
因为听说台湾兵种里海龙可以奖励回家,二十年后,我自愿成为了一名资深海龙。在与厦门隔水相望的金门岛,我们十万国军驻扎在这一岛一“世界”里,所有的故事也发生在这个小岛上。 海龙作为一只特殊“蛙人”部队,训练量被他们说成魔鬼,一天下来全身里外都不是自己的。新兵菜鸟在我手里也和牲口无异,牙口骨骼好的好操练,差点的多操练而已。一个从来没吃到过苹果的人,是没有苹果施予别人的。所以在我手下的新兵也从来没有得到过怜悯,他们私底下叫我“魔鬼老张”。
这一年来了个新兵叫 罗保台。下水演习的时候,在水中连方向都分不清,妈的差点没游到对岸去!海龙这样的精英先驱队伍容不下他。又因为他家世干净爹娘都是老师,又为女友守着童子身。组织上认为靠得住,我们集体决定将他调到'831特约茶室'。
我日思夜想的姑娘也在831,那是特供军妓公娼工作的地方。她叫阿娇,我每次只点她的牌子。别人要她是因为她漂亮,因为她年轻而饱满的身体。我不一样。我告诉她我爹包的饺子可香了,她说她这辈子从没吃过饺子,她说她只记得亲爹亲哥哥都碰过她。我没念过书不识字,她说她也只认识自己的名字和我的名字。
那天,我当掉我赢来的表买了手镯给她,她问我:你会娶我吗?
我翻身而起,穿上为她而脱的裤子抱住她,穿上裤子我依然想抱她。她想有个家,我只知道她和放羊的姑娘一样需要有人疼她爱她。
此后,我不愿再让她接客,她说她有了孩子,我愿当这人尽可夫的女人唯一的丈夫。我想退伍,在台湾开一家饺子馆。从前生命里只知当好海龙早日归乡。今天不一样,我有了她和孩子,孝道或许此生不能还,放羊的姑娘或许已经嫁人,我想到每天能看到她和孩子吃着饺子对我笑,我梦里都会笑醒过来。
因为阿娇,二十年的远方变成家,我爱上这个远方。
在老乡的婚礼上我当伴郎,看着老乡和他老婆拥抱,我使劲拍掌,我比他们都高兴,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流,我不会写字,但是那天我想写一封信给俺娘:
吾娘如晤,多年亏欠的孝道不知何时能还。儿在此一切安好,俺终于要娶妻了。不知前些年许配给俺的放羊姑娘嫁人了没有,如果还没有,和她说,俺对不起她,不用等俺赶紧嫁人吧。
这封信我一定要让罗保台帮我写好,请他那有门道的叔叔帮我带回家乡。若这件事成了,我让这小子给我当伴郎。

 4 ) 当年的兵哥哥

「獻給,在命運之海漂浮的,每一個你我」
钮承泽,这一票,干得不错。
能砸钱拍历史剧的导演都是好导演,因为他们想让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
而《军中乐园》最打动我的是,他把历史的聚光灯打在了最平凡的人身上——那个去金门服役的少年,那个被迫加入国军的硬汉,那些弹吉他、私奔、虚情假意的姑娘……
以前看过《宋家王朝》,什么恢弘的历史都不过是几大家族间的轮番赌注。那是部好电影,但只演绎了一部分。
那么,《军中乐园》是之后的另一部分。所有迷雾重重的时代,都有一群浮浮沉沉的人,他们要像游到对岸一样奋力生活。那里,经不起背叛。
浙江人总会为蒋介石不值,像江东之于项羽。可他输了的结果,却是让千千万万无辜的人去承受。毛泽东赢了的苦难,也散播于大好河山的每一寸。什么意识形态,都是他们的利欲熏心。越伟大,越肮脏。
军人,圣洁混合着戏谑,是一个无可定义的词。但“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毕竟,他们,是最最活过的那群人。
最后的三张黑白照片,我很喜欢。那便是理想,与现实相反的另一面。愿他们活在照片里,不再苦难。
那一天,钮承泽骑脚踏车来学校,说——他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5 ) 宝岛乐园

蒋介石爱上庐山,因此山顶有为其修建的官邸,蒋公将其中一间命名为“美庐”,取自爱妻宋美龄之“美”与庐山的“庐”。蒋氏夫妇从不掩饰自己婚姻的美满,社交场合成双入队,称对方“达令”;蒋公更是以宋美龄的名字,命名了多处住所,亲手提名,制成横匾悬于屋檐之下,公然秀恩爱。

而共产党员却不爱好这些。毛主席故居也有多处,却从未见任何一处被称为“开慧窑洞”或是“江青宅邸”。共产党员强调艰苦朴素,和那些资本主义的猫猫狗狗要划清界限,先劳动,让无产阶级富起来,再全民享受,一步一步登上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顶端。豆导出身名门,出生时已经站在了金字塔的中间层。于是,在豆导眼里,人性比生存更值得探讨。和《艋甲》一样,豆导用那个时代特有的符号,画出来一段有关亲情、爱情和爱国之情的缠绵画卷。

如今台湾的年轻人还是对服兵役叫苦不迭。在国外,台湾留学生的平均年龄比大陆学生大,两年的强制兵役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知豆导是否也对这样的强制入伍有意见,才借了片中人物说“为什么人要当兵,为什么我们没有选择”。听师姐所说的,当代台湾的年轻人,确实常常感觉“没有选择”。台湾弹丸之地,经济发展受限、就业岗位饱和、台北市人满为患、物价房价飞涨…唯一让他们感到骄傲的是政治的自由,虽然充满了腐败。

师姐的爷爷当年随军队来到台湾,并一起带来了她上海出生的奶奶。很长一段时间内,台湾和大陆之间真的“只有鸟和子弹才能飞过去”。爷爷奶奶也逐渐淡忘了大陆老家的亲人。师姐不知道爷爷的老家在哪,也从未到过上海,不曾主动提过自己的家事。台湾人不爱说历史,一是现在台湾的年轻人对那段战争年代也不太了解,二是和大陆人聊国共内战有些尴尬。台湾人特有一种“台气”,个人认为是未曾丢掉的传统思想和宝岛现代经济发展相融合产生的—安静,但是不保守。Facebook上台湾同学吵吵嚷嚷岛内和大陆的政治事件,换到在办公室或是班车上遇见,见到大陆人,话题又变成了学术讨论和感情八卦,相聊甚欢。

师姐是个“台气”很轻的人,轻到能因为不关心台北市长大选和老公吵架。 因为从来不提两岸问题,几乎让师姐成了大陆圈子里的一员。直到有次,办公室里的美国人问你们台湾有没有大熊猫。师姐很兴奋地说有啊有啊,叫“yi ya” (台语,“圆仔”)。我说不是叫团团圆圆吗。师姐说,对啊,是他们生的小崽崽。然后另外一人说当年你们都不要呢。师姐笑笑说,是呢,因为名字起的不好。

原来,台湾人心里都明白,只是不想破坏表面的和谐罢了。

许多年前姜文告诫冯小刚说,“你要把电影酿成酒,而不是炮制一杯又一杯的鲜榨葡萄汁”。

拍偶像剧多年的豆导,如今已成了宝岛电影圈资深的酿酒师。台湾有许多人是大陆过去革命者的后辈,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承认自己还流着大陆的血液。豆导也是一位有良心的导演,把这段被人遗忘已久的历史、以“军妓”这个吸引人的话题,抖露了出来。观影时,我常常会冒出对民间口述历史的恍然大悟之感:“哦,原来金门和厦门真的有段时间互丢炮弹呢””原来国民党真的带走了很多北方大陆人呢”。当然,也可能,豆导是将口口相传的历史拍成了电影。但以豆导的出身,应该掌握了不少第一手资料。

片中操着山东口音和河南方言的老张,不断地强调自己想吃老母亲做的饺子。饺子作为一种北方常见主食,在这里代表了整个大陆。老张则代表了师姐的爷爷那一辈国民党军人(也许是豆导的父亲和爷爷的化身)。年轻时稀里糊涂地入了伍,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家乡的敌人。老张应该高歌一曲《爱情的枪》,扛着自己的两把枪、带着姑娘,唱“跟我去北方吧~”。

 在台湾和大陆都政治不稳定的时期,豆导以这部《军中乐园》,昭示了自己对某种和平未来的期待。豆导仍然希望这部片子能够在大陆放映,就冲着一点,给豆导点一个大大的赞。

 6 ) 《军中乐园》:如果昙花开了,我带你去看



很大程度上说,像是《军中乐园》这样的题材,是比较容易产生诞生佳作的。毕竟这是一个站在道貌岸然的角度来看即使被烧成灰都仍是耻辱的话题——去表现它,意味着勇气,而勇气使然,结果一定不会很差。



《军中乐园》是导演钮承泽2014年的作品,上映后风评不错,还一举斩获了当年金马奖的最佳男女配角奖(陈建斌、万茜)。故事的视角由菜鸟新兵罗保台(阮经天饰)展开,他阴差阳错地进入了担负拱卫台湾第一道防线重任的海龙特战队,却因经不起魔鬼训练而遭到退训,被发配到有“军中乐园”之称的“特别茶室831”。尽管号称“乐园”,但在这里寻欢作乐的男人,和“制造快乐”的女人,却没有一个是快乐的。情欲解脱一瞬间的欢快,总会被隆隆的炮声打断,随之而来的则是无尽的夜与绝望。

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走向困浊。每个人都不自由,但绝不意味着人们只能在虚构的乐园里缓慢地杀死自己。令人意外地,整部片子看下来,尽管是以“军妓”为题材,但影片的处理,却并没有太多情欲的成分。在这样的地方,罗保台遇见了自己特训时的“魔鬼教官”老张(陈建斌饰)。没有了上下级的关系,两人逐渐熟稔起来。对于罗保台而言,他的生活尽管不如意,但总要好过老张——一个“外地佬”,十几岁时便被强征兵离开家乡,几十年后都见不到回家的可能。在台湾题材的作品里,“老张”这样的形象几乎像他的名字一样典型。他没有根,因而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他只能拼命地让自己变得极端、变得可怕——在片子里,“魔鬼老张”不仅因训练魔鬼而著称,同时他还有一人泅渡海峡,在厦门登陆,手持匕首威胁电影放映员改换“国军宣传片”的传说流传。可他所做的这一切,其实不过是情感上的不安,而这种不安驱使他要做的,是要建立某种联系,无论是跟过去,跟那个永远也回不去的家乡,还是跟未来,跟在这片孤岛上,“想象的家庭生活”。

所以在罗保台的帮助下,不识字的老张给故乡的母亲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写自己,写自己无法尽孝的愧疚,写未来,许下一个个无从实现的承诺。因为罗保台说自己有门路,可以把信送回老张的家,所以老张就一直写。大概人最怕的就是走投无路,所以“有门路”的人才会格外受欢迎。但是到头来,最怕的事,总一定会发生。

在给家里写信的同时,老张喜欢上了茶室的“侍应生”阿娇(陈意涵饰)。和大多数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一样,死心塌地和逢场作戏总是同时发生,而结局也无非是要么两败俱伤,要么烟消云散,云淡风轻。可这样老套的事被笼罩在更沉重的天空之下,总会让人格外悲伤——两个同样被掠夺到一无所有的人,彼此却并不相知,还在肆无忌惮地互相侮辱损害。

只可惜,这好像还是很常见的剧情。



罗保台在乐园中遇到的另外的熟人是自己在新兵营的好友,一个很文弱的男孩。

在军营这种地方的话,“文弱”差不多是一个人最常见的“死因”了。因为没有良善可以被提倡,弱肉强食才是唯一的规矩。强者拥有全部,弱者一无所有。自以为的。

其实如果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去伤害别人,或者没有办法让自己不被伤害,同样是最卑微的人格吧。不太想把均应作为特例,毕竟就像是《肖申克的救赎》,“高墙无处不在”。

所以一个人能做的,大概就只有逃跑吧,像安迪那样,也像片子里的文弱男孩那样。

如果能带着自己的女人泅渡到对岸,他也可以算作是男人了吧。



最后最重要的,还是罗保台自己的故事。这差不多是我们能看到的最纯情的阮经天了,“守贞”守了两小时片子的一个多小时。所以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关注这部片子,《军中乐园》都是“不情欲”的,而情感是“爱情的”。对于一个沉重的题材而言,这样处理爱情,是来自作品最好的善意。

罗保台被侍应生妮妮(万茜饰)吸引。但他们做的事情其实无非也就是“你帮我换个灯泡,我弹琴唱歌给你听”这样再纯洁不过的事,这种反差是很微妙的,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罗保台得知妮妮来到这里的原因,是想要在这里“服役减刑”——她的罪,是关于一个女人最无奈的,却最残忍的罪过。

其实全片看下来,罗保台是唯一一个“并不悲伤”的角色——他的服役并没有让他损失太多东西,也没有人因为他的脆弱而从他这里得到什么。尽管女友寄来了分手信,但如果一份情感很容易被时间和空间稀释,收到分手信也绝不是坏消息。最重要的,是他在这里,遇到了如此多人的命运。他害怕,害怕一切不会再回来,可一切真的不会再回来了,所以他开始懂得,所谓命运,并不必去刻意编织什么。刚巧两个互相喜欢的人被囚禁在同一个地方,彼此陪伴就是最好的选择。等到有人服役期满要离开,也不必挽留什么。

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轨道,最好的时光使用来互相感激和怀念的,而不是永远心怀歉疚与遗憾。



罗保台刚到乐园时被前辈叮嘱,说一定要同时和这里的两位“大姐头”搞好关系——正说着,两位就率领各自的“人马”,“大打出手”。

可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月桃姐”意外临产,另一位大姐挺身而出,最后母子平安。

罗保台给孩子取名“守义”,后辈说,是个好名字,可义(繁体)字,是不是太难写。

罗保台说,是啊,不仅难写,也不好做到。

归根结底,《军中乐园》是一部好片子,但想要表达的还是超出了影片本身所能承载的分量。原本是想要拍成一部“情色喜剧”,但情欲又是在不好拿捏,只好用爱情来取代;喜剧呢?努力在表达,可惜有些刻意。

当然,瑕不掩瑜总是好的。毕竟在这里,你看得到一个说故事的人的勇气、努力和诚意。



这是我能想象的最美好的事情:

「昙花开了吗?」

「开了。」

「带我去看吧。」

「可是今晚宵禁哎。」

「可是昙花,一年只开一次。」

「……我们走吧。」

 短评

万茜真美

4分钟前
  • 筱晗
  • 推荐

陈建斌真是拼了

7分钟前
  • 闪闪
  • 还行

陈意涵真的不适合演风尘女,眉眼像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开口一股台湾偶像剧的味儿,跟万茜比真是差远了。陈建斌演得好。

8分钟前
  • 有橘
  • 还行

昙花开了?带我去看。昙花一年只开一次,不去看就没了。

13分钟前
  • 南笙
  • 推荐

在台灣看的首映,有幸參加首映禮,見到各位大導和主演。豆導的電影從來不虛妄,細枝末節作為突破點,演員也找得很棒,這部電影讓我認識了一個叫萬茜的女演員,留下深刻印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樂園,只不過它有如曇花一現 // 第一次看了一場不想散場的電影 133分鐘無刪減版

17分钟前
  • 昂篙
  • 力荐

初衷虽好,但力所不逮。导演太沉溺于和急于抒发大江大河般的情怀,却失了人物和故事的掌控,导致所有的情怀都是嘴说出来的。人一陷入自我感动,往往很难再真地打动别人了。表演上除了陈建斌其他人都太不中用了,落漆啊。最后,陈意涵真美。

21分钟前
  • 爬行隧道
  • 还行

在對峙的前線中說著人的故事:出生雖注定了時代,卻不只為時代而生;是個或輕或重,情緒不會過重的故事。喜歡片尾的照片,達成角色與觀眾的期望,即使不能在真實世界達成,也不重要了。在這戲認識了演出超有靈魂的萬茜,掩蓋了主角對手的風芒!

24分钟前
  • joyce@amigo
  • 推荐

能打动到我的,也就唯有最后那三张梦回不去的黑白照片了。

27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非常赞。更理解同情8号一些,老张就是再有理由,也不能拿8号当成实现自己幸福生活的一个符号,说到底还是没有拿她当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整个故事讲的都是一两代人的“没有选择”。结局那句“娶个好女孩,忘了八三幺”戳中我。如果命运给她们选择,谁愿意沦落风尘呢?

31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戏里一群年轻人苦其筋骨,只为完成当权者一场复国大业的幻梦,空耗青春;戏外同样是一群年轻人烈日苦劳,只为成全导演文艺又自大的少年回缅,终成烂片。

33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内地很难上映,不过我也懒得去说服那些等着内地上映的人。毕竟政治和情色的尺度摆在那里。看完片子还是不理解为什么要让陈意涵去演一个风情万种吸引老兵的男人,而男人也过不了美人关。陈建斌真的演的好,万茜也是。对了,侯孝贤一定帮了不少。

37分钟前
  • 细雨湿流光
  • 还行

茶室不喝茶,军营不打仗。国家走了一小段弯路,对于一代人却是蹉跎了半辈子。一群荷尔蒙旺盛的青年人正当最好年华,却因等待一场遥遥无期的战役而挥霍了青春,一同逝去的还有仲夏蝉鸣中关于茶室的回忆。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人物群像里有泪有笑,难得导演挖掘了这样一段历史缝隙里的往事。

40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士官长的演技撑起全片

44分钟前
  • SomeThink
  • 较差

1.在这个冷战体制、这个奉化王朝之下,最终每个人都坏掉了。2.想讲的东西太多,结构松散,但演员表现均佳(即使是阮经天),陈建斌一整个影帝格!3.这个题材只要不搞砸就会是好片,但我很讶异钮承泽居然没搞砸,一定是侯孝贤帮他的。

48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萬茜真好看

52分钟前
  • Castieal
  • 还行

万茜眼神跟羽毛一样 在人心尖上挠一挠 然后又飘走了

57分钟前
  • 𝙱𝚕𝚊𝚗𝚌𝚑𝚎
  • 还行

豆导在片尾特别感谢侯孝贤真是没错,侯导作为本片的剪辑指导,让画面美、流畅、台湾的感觉,商业气息没那么重,比豆导之前的电影质感都好;陈建斌演技真是太厉害,让人记得精彩的场景很多;万茜在里面比我的女神美。内地上映可能性太低了,除非剪成什么支离破碎样啊

58分钟前
  • 小葵尖尖
  • 推荐

大概会记得万茜

1小时前
  • 固力果guriko
  • 推荐

你指指夜空的星,我說那是對岸的,不是我們的。 海如人生,要我怎麼橫渡。 請留意耳邊的風,伸手抓住吧。 它可能屬於我們,也可能很快溜走。

1小时前
  • 林西拿
  • 推荐

国军“慰安妇”的故事,虽然有大的时代背景,但讲的还是人、性、情,并没有意识形态上的表达。陈建斌饰演大老粗士官长,形态百现,看似用力过度,但唯其如此才能立起这个人物。万茜饰演杀夫少妇,风情万种,眉目流盼,煞是迷人。阮经天饰演愣头青,演得也确实有点愣。

1小时前
  • Clyde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