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花路放

剧情片内地2014

主演:黄渤,徐峥,袁泉,周冬雨,马苏

导演:宁浩

播放地址

 剧照

心花路放 剧照 NO.1心花路放 剧照 NO.2心花路放 剧照 NO.3心花路放 剧照 NO.4心花路放 剧照 NO.5心花路放 剧照 NO.6心花路放 剧照 NO.13心花路放 剧照 NO.14心花路放 剧照 NO.15心花路放 剧照 NO.16心花路放 剧照 NO.17心花路放 剧照 NO.18心花路放 剧照 NO.19心花路放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2 12:27

详细剧情

二手音响商耿浩婚姻失败,他想用锤子爆小三的头,却迟迟没有勇气,幸亏在剧组做制片的兄弟郝义及时发现自暴自弃的耿浩,他决定带着耿浩开启一段“治愈之旅”。于是一对好基友带着一只狗上路,邂逅三千公里的“桃花”。“阿凡达女郎”、“杀马特”周丽娟、“白富美”,各式各样的女人接连登场,耿浩一路艳遇一路疗伤。时光倒转,5年前的此时,大龄文艺女青年因为听了一首流浪歌手耿浩的歌,毅然前往大理……在经历一连串奇葩遭遇之后,大家都放下了心里的“阴影”,找到了通向幸福的道路。

 长篇影评

 1 ) 其实是剧本花,却只能上路释放

        有幸看了《心花路放》的提前场,而且是第一次看这么提前的提前场,所以决定赶紧趁热来一发影评。
        聊宁浩的电影,必须按惯例干一下光腚肿菊。
        或许是《无人区》的高票房让广电对宁浩的电影放宽了尺度,这次的《心花路放》表明了是“交配之旅”,预告片中几次出现车震的片段,各种擦边球的生殖器官脏话,以及同性情节,广电都给放过了。虽然对于看惯了重口味欧美性喜剧的我来说,这部电影的视觉尺度其实还是小的可怜,即便是车震,也是遮遮掩掩的,生殖器脏话还停留在”包皮“这样的”交配非必要部分“上,就连徐铮鼓励黄渤一夜情的话语,都是比喻借代加隐晦,把中文的博大精深发展到极致。不过,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还真是符合光腚肿菊的调性,这帮LPYZ就是喜欢这样禁忌的快感。
       《心花路放》作为一部地道的公路喜剧片,算是宁浩擅长的领域,但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宁浩擅长的是罪案型黑色喜剧。但是由于之前黑色幽默玩的太过,让光腚肿菊除了怀疑自己的智商外甚至开始怀疑人生,所以几经调教,硬生生把宁浩从人民艺术家给调教成了喜剧片导演,你说这不是逼良为娼么?(谢小萌脸)
       不过,宁浩的牛逼就在于,你把我阉了,我也能做最牛逼的太监。(绝对是褒义,没有贬低,试问国内哪个导演不是太监?)
       离婚男失意,好基友带着去找艳遇,经历种种之后,走出了人生的低潮,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这样看剧情简介的话,很像美国一部普普通通的性喜剧套路。如果是美国人来拍,其实用不着长途跋涉,甚至不用飞去城市的另一边,在自家社区附近就能完成N次艳遇,比如《幸运查克》《禁欲十四天》等。但是在中国不行啊,在中国内陆的随便一个城市,你如果OX了超过1个以上的女性,那就是淫乱,那就是犯罪。所以,要在中国境内拍出符合国情的性喜剧,就一定要旅游,要去西藏,要去云南!剧本写了一堆花花肠子,就要在路上释放出来!
       《心花路放》的目的地放在了云南大理,一个文艺青年趋之若鹜的地方。
        这些年,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就开始标榜要解放心灵。于是原本破败不堪的一些景点,在经过一番包装之后,变成了解放心灵的朝圣之地。但说实话,所谓解放心灵,那得是遇上事儿了,才能有所感触,但是一般来说,谁愿意遇上些糟心的事儿呢?所以,在自家地盘活的像个loser,就要去一个谁都不认识自己地方,OX几个看起来挺有格调的陌生人,才能完成一次灵肉交缠的解放心灵之旅。现在的人们旅游,有几个是真的看中了旅游景点去的?就像我看电影时坐我旁边的俩姑娘,一个劲的说”你看电影里拍的大理多漂亮,我们去的时候咋没这么好看呢?“什么样的人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你俩脑袋空空,自然看到的是长堤马路,宁浩一脑袋文化,自然看到的是美景良辰。
       宁浩对于电影的优势在于,他有极强的社会敏感度。从处女作《香火》开始,他就可以非常深刻的表达各阶层的矛盾。《心花路放》的主线是去大理艳遇,于是通过两个视角,一个是在路上的黄渤徐铮,一个是在大理的袁泉,分别表达了现代人的心灵迷惘和空虚躁动。
       在路上的好基友二人组,首先遇上的是在舞台班子打扮成阿凡达跳舞的阿凡达女。本来这个女子是随着舞团,跳到哪随哪儿的,被泡妞高手徐铮一顿说,虽然话很难听,但是句句戳中心窝,再一番温柔寒暄,突然就有了心的方向了。第二个遇上的是周冬雨饰演的杀马特女。杀马特这个群体在大众的视线里似乎是”脑残“”危险“”流氓“的代名词,但其实这些人无非就是叛逆期的青少年,缺乏教育,懵懂无知,试图用这些”华丽“的外表来保护自己。就像杀马特女单纯的认为,黄渤打了耳钉就是爱她的表现,她就愿意跟他结婚,甚至愿意马上献出身体。当差点分手的男友赶来时,两人的争吵看起来根本就是两个没有经历世俗的孩子的争执,被年长的黄渤一阵说教,立刻就怂了。第三个遇上的都市白领,漂亮、聪明、勇敢、果断,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完美,结果……分别之后,最后只能”这事花钱也得给它办了“。谁料,花钱遇上的东北大碴子妞马苏也不靠谱,一顿闹腾最后还是不欢而散。
       在大理的袁泉,是典型的文艺青年。在现实生活里感情受挫,诸事不顺,于是把感情的归属寄托在婚恋网和大理旅行上。谁知道遇上的也净是些不靠谱的爷们:遇上个暖男是已婚,婚恋网上文质彬彬的男人现实中是个大老粗,酒吧里唯一看上她的老爷们一脸猥琐。其实她最后也没落下一个好结果,谁也怪不着,因为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闺蜜口中”不靠谱“的人。这也代表了现代都市里大多数女性的通病:找不到对象,认为问题都在别人身上。
       影片最后自然是大团圆的结局,但是它也告诉了你一个事实:遇到挫折了,你不一定需要逃避,正面面对它,可能更容易解决。
       就像黄渤拿着ipad的那段解说一样,凡事都有两面,一面是阳面,一面是阴面,这阴面虽然看不见,但它也是这件事组成的一部分,因为有了阴影,才显得你更加立体。
       所以说,宁浩就牛逼,那些只拍光明面的人,注定被人当成脑残。
       黄渤演技继续”吊炸了“,徐铮虽然略逊一筹,但也一样”吊翻了“,二人大街上喝醉了拿吵架那一段简直可以拿影帝,喝茫了的眼神太赞了,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喝了酒拍的。阿凡达女陶慧演的萌萌哒,身材绝赞。周冬雨的杀马特很有突破性,看着就像楼下美发店Kevin老师的女朋友。周俪的女白领是所有老男人的幻想。马苏的东北大碴子妞简直绝了,多演点这样的角色多好,每天公交上卖萌的眼药水真的不适合你。来客串的夏雨、郭涛、刘仪伟表现平平,唯独雷佳音的那句”我尼玛“屌的一比,《黄金大劫案》的东北小混混穿越到现代依旧风骚。
       宁浩为了避免这部电影沦为俗套,加入了很多炫技的成分。除了熟悉的叙事结构,有多场场景调度非常的玩味。尤其是杀马特发廊里那一段,实景和镜子反射的画面交互穿插,一个长镜头完成,功力可见一斑。
       另外,影片中几次提到徐铮的道具手枪,看到他的紧张程度,联想到本片之前的片名《玩命邂逅》,我猜测是不是原本的剧情是徐铮是被通缉的逃犯,而枪是真枪,后来被勒令整改了才成了现在的剧情。当然,只是猜测。
       PS:有生之年居然真的在一部还不错的电影里听到了《最炫民族风》和看到了大妈的广场舞,也是醉了。

       评分:90分
       综评:走心的喜剧片,不是硬挠你咯吱窝的那种,全程爆笑,讽刺当今社会某些风气的同时,也提供了人们自我救赎的方法。

 2 ) 怎么判断男人对女人是真心还是用计

这部电影应该是个不错的回答。

看片子的时候,第一层,挺清晰的,大家都看得很开心。无非老婆跟别人跑了,基友带着上路约炮,一路槽点妹子不断,阿凡达杀马特大妈小混混轮番登场,最后观众满心期待黄渤和袁泉修成正果的时候,发现来了个时间错位,第一层故事一下子跃然纸上—— 歌手耿浩在大理唱歌,被文艺女青年康小雨在网上听到,一路寻找而来。在大理一点点磨灭康小雨的希望之时,因为小果汁他们相遇了。一切都是那么恰到好处,俨然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就连一个橘子,都是你爱吃皮我吃瓣,加上最后黄渤在酒吧的释放和爆发,可谓张力十足,全无尿点。

到这里,片子就是一部不错的商业片了,似乎在“耿浩祝福康小雨”的地方结束,也挺圆满的。

所以在看到婚礼和导演的自嘲时,我的第一反应也是觉得这是为了商业化而妥协的大团圆结局。

可是等到袁泉那句“过日子,也不仅仅是过日子啊”一出来,电影的第二层味道就出来了。

康小雨为什么要离开耿浩?没有这句话,那些文艺婊负心人的judge就都是说得过去的了,因为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看到的都是通过耿浩嘴里说出来的原因——有钱就可以拐走别人老婆吗?

所以康小雨的形象塑造得越是独立越是文艺越是追逐理想,就越惹人讨厌,因为我们代入的是耿浩的视角,他痛苦,与其说是觉得小三靠钱挖走了他的康小雨,倒不如说是他想不明白,他心中那个圣洁美丽的康小雨,究竟为什么会离开他。

是啊,为什么呢?想不通啊,我不如的人家的,也只有钱了吧。

这句话一出,电影的第二层故事才有了依据: 歌手和文艺女青年的爱情修成了正果,二人在北京打拼,迫于生计耿浩放下了唱歌的梦想,开始倒卖二手音响。两人渐渐失去了相爱时的激情,最终康小雨另觅新欢,耿浩落魄外逃。

故事到这里,似乎还是意犹未尽,康小雨仅仅是因为耿浩不唱歌了才离开他的吗?为什么不能同甘共苦呢?

很多人看完都觉得最后耿浩帮小北拎道具并肩离开的桥段很作,太生硬了。毕竟坐了一个多小时,膀胱微胀,该笑的地方也笑完了,最后的大团圆么随便看看好了。

悄悄地觉得这里埋了个小伏笔,按理说耿浩把墙上的字改成祝福康小雨是酒吧打架之后,但为什么非要到郝义结婚了他才重新开始新的感情?

因为导演在让耿浩等康小雨说,“过日子,也不仅仅是过日子”。

没有这句话,耿浩做不到真正放下,一直到酒吧摔iPad前,他都还觉得这是人生中的阴影,他没有走出来,他只是接受了它。

可是,作为当事人的他,听到这句话,应该什么都明白了——送走康小雨的,就是他自己。不是背叛,不是金钱,而是“过日子”带给他的戾气,把他最爱的女人,送到了另一个男人那里。

这才是电影藏起来的第三层故事,也是黄渤影帝演技得以舒展的空间所在。

片头,律师来找耿浩签字,发现他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被锯成了两半,耿嚣张地发问:“有钱就可以拐走别人的老婆吗?” 戾气之重,连律师都受不了,何况康小雨。

同样是开头,耿浩拎着榔头去找“小三”算账,“小三”回头找他借火。一边是自信大方的笑容,一边是落魄愤懑的不甘,那一瞬间的对比,不仅仅是“失败者”与“成功者”的地位之差,更是充斥戾气和乐观积极的心态之差。

往后的勾搭阿凡达也好,与杀马特男友叫打也好,机场痛哭也好,酒店甩钱也好,井边唱歌也好,黄渤都把这种戾气完美地呈现了出来,这是他的本性所在,眉间自有一点阴狠,可谓演得入木三分。这种戾气源自迫于生计的奔波,充满着对自己是失败者的不自信和怀疑,所以他简单地把康小雨离开他归结于钱。

可是在时间线交汇的时候,你完全感受不到黄渤身上是带着戾气的,他把橘子瓣放入酒杯时那个爽朗而略带痞气的笑,深深地征服了我。我也相信,是这样的耿浩,在那一瞬间征服了康小雨。

也唯有当耿浩放下了这股戾气,他才学会了什么是爱,慢慢从阴影走向光明。

 3 ) 生活是该有多苦,笑点才能这么低

我们为了很多原因走进电影院。有时候是享受偌大的厅堂灯光骤暗的神秘气氛,有时候纯粹是为了一块Imax大屏,能看一场3D阿(rou)凡(pu)达(tuan)。

看很多片子的时候,我们默默流泪。还有很多电影,让我们笑成傻逼。这不丢人。电影院本就是无声的社交场所。

怕就怕,全场观众的笑点都和你的旨趣错位,旁边的人都在2333哈哈哈哈恍恍惚惚红红火火何厚铧,你却被他们蠢哭了。

看《心花路放》的时候,左右都坐着情侣。男生从头到位都在威武雄壮地发笑,活像一个套马的汉子。其中一位看到电影刚开始的风景,转头就对女友说:“北京以北的风光就是这样的。”结果台词一出,约炮去大理。

大哥,我特别欣赏你与生俱来的自信和勇气,给我签个名呗。

直到“耿浩对不起康小雨”的签名交代了两条时间线,两位男生凑到身边女友的耳边,异口同声地发出了整场观影中唯一信息量的评论:“什么意思啊?”

安安静静地看了90分钟,我终于笑了。两位男影迷的笑点和智商低得如此琴瑟和谐相得益彰,叫人会心。

讲真,我一点都不明白,这样的电影有什么好笑。看到车子抛锚要笑,看到车身摇晃妖精打架要笑,看到广场舞和最炫民族风要笑,看到阿凡达还要笑。你们的生活有多苦,才能培养出和吐鲁番盆地一样低的笑点啊。我给你们说个笑话啊:阿凡达的便便叫蓝翔。你们还笑吗?

回来查数据,《心花路放》票房有望登上10亿。按一张电影票50元计算,有2000万人买单。算算大概这也和中国的傻逼数量相当?很不幸,我也掏钱去看了,所以我也傻逼。

以前,凯歌导演拍《无极》,绷着说事儿,直到一个馒头出场,算是全场笑瘫。结果胡戈来一出,凯歌导演留下了千古名句“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才算是把整出喜剧演完。这是拿生命在搏观众一笑。到底是第五代的老艺术家。

现在到了拒认第六代的宁浩,抖几个机灵掉一点节操甩几句网络流行语就把你们笑成这样,考虑过春晚的感受吗?

据说宁浩接受采访时表示,《心花路放》其实就是一盘凉菜。凉菜你敢卖正餐的价,以为是刚空运到货的蓝鳍金枪鱼啊?看到网上不少评论说电影结构精巧。不就玩个时间线么,你们都是看着黄金8点档的电视剧长大的?

还有人说近来国内重现公路片热潮。哪里有公路片,所有在路上的场景不都是为了弥补情节不通逻辑不顺的短板。什么公路片,不就是宣传片。《泰囧》的别名叫《美丽的萨瓦迪卡我的家》,《心花路放》基本是《此情苍山高洱海深再到浓时相约在大理》。好不容易有部口碑尚可的《催眠大师》,搞到最后还是酒驾警示教育片。

至于爱情。如果以夜计算,片子里大概有吧。

有一种强盗逻辑是,因为宁浩遭禁了,作为资深宁浩粉,要支持他。这种论调熟悉吗?有诗为证:

宁浩尽力啦,谁都别黑他。你说他不行,你行你上啊。你可知道他,有多努力吗?情节不连贯,看过剧本吗?逻辑有硬伤,你没看懂吧。不是你的菜,那你别吃呀。吃了还骂街,你有毛病啊。管你怎么说,宁浩么么哒。

对我只是把小四换成了宁浩而已。你说剧组一边数钞票一边笑你傻逼,发誓下回还从你口袋里捞钱,你乐个什么劲,还觉得自己特有品位?

反正宁浩今后若是没有真正的惊艳之作,黑名单里怕是出不来了。至于捧上天的“影帝”黄渤,按现在这么乱接片子的架势,咱们等着瞧。

 4 ) 平庸之路

      不知是否是《无人区》审核的这四年耗掉了宁浩太多的心血与热情,在那之后的《黄金大劫案》与现在的《心花路放》,总让人觉得没有什么惊喜。
      我想我是对宁浩的期待太多了。《心花路放》这样的电影,有剧情,逻辑基本合理,有人物有个性有表演,还有笑点,整片基本流畅不出戏,在中国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若不是顶着宁浩的名头,这两部电影或许会让人觉得还不错。但是从宁浩手里出来,总觉得泛着一股平庸的味道。
      从《黄》到《心》,这两部电影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准。我们可以看到宁浩对观众与审批制度的讨巧,里面或许有宁浩的无奈,但是却没再看到他的野心。倘若两年过后,宁浩手里出来的还是一部类似水准的影片,则难免让人怀疑,宁浩是否要走向平庸了?

      电影算是一部合格的喜剧与公路片,但是基本也无太多出彩点,属于看后即忘的类型。因为啰啰嗦嗦说了一些情感情怀穿插了一些小清新,所以观影过程也难称酣畅过瘾。
      搞笑的方式也并不高级。不像疯狂系列错综复杂的故事行进结构与人物关系造成意想不到的笑料,宁浩在心花路放里开始增添了接地气的屎屁尿,“屌炸了、屌爆了、杀马特”等等悉数登场。
      不知道是不是徐峥在其中的影响,在剧情上有一些两部人在囧途的东西,从车坏了三轮车奔向机场一路风光到最后打斗徐峥的狂奔而来。
      有人分析罗列了一大堆宁浩在电影中想表达的东西,我没看出太多的深邃道理来。宁浩在接受采访时候也说,影片的灵感源自于他和朋友的一场旅行。倒是从这个点来看,这部电影的产生源头本就很感性,并不需要在影片上做到多么牛逼。
      徐峥和黄渤这两个其貌不扬的男人,表演还是一如既往的出彩。在一部公路片里,人物角色鲜明,性格丰满,心理变化也与路途经历相符。从对角色的塑造,到对影片结构的掌控,三人的功底是摆在那里的。


      不需要怀疑这部电影的票房,尽管是在压力山大的十一档,宁浩+黄渤+徐峥,三个名字就足够保证在各个年龄层以及各线城市通吃大卖了。这部电影的票房或许将超过宁浩之前所有片子的总和,但是在国内,票房很多时候并不能和质量挂钩。
      宁浩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让人期待的导演,在国内优秀导演与影片缺失的环境里,这种期待有时候也并不公平。只因为他是宁浩,就总让人觉得他的作品应该在优秀线以上。
      无论如何,还是期待他的下一部影片。不过,我宁愿看一个被阉割过后仍然牛逼的无人区,也不愿看一部迎合多于野心的黄金大劫案。
     

 5 ) 《心花路放》:中国性喜剧在路上(注意,千万不要带着孩子去看!)

       我曾经见过一次宁浩导演,一身蓝汗衫,两脚趿拉板,走上了三尺讲台,侃侃而谈他当时的新作《黄金大劫案》。虽然片子虎头蛇尾,甚至有学生公开说他的电影很烂。但是他仿佛不以为然,他的推辞很平庸,只是认为看得角度有差异而已。在他看来,他只是尽他所能去拍电影,不管上不上映,也不管吐槽多少。我一直在想他在拍完《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那种纯粹“盖里奇”式的以剧本结构为噱头的热闹喜剧之后,还能玩出怎样的疯狂,结果去年“删节版的”无人区上映,线性叙事,但是却浩浩荡荡地拍了一部中国的暴力史,在喜剧的表面下却应藏着一个悲剧的宿命和发黑的心。他的天才完全没有受到四年删改的影响。没想到,疯狂仍然在延续,本周二北京各大影院举办了可以买票观看的试映,终于目睹了他的新作。
       影片聚焦于一直挂在中国人言语中的两种人,一个是屌丝,而且是刚刚失掉爱人的臭屌丝;还有一个是高富帅,傲慢且充满欲望。这两个人从一开始就针锋相对,矛盾重重。嘴快心不乱,两人还展开了一场关于“性爱”的较量,就看谁先怂。首先,这部电影的口味之重让人惊讶。骂街脱口而出,大胆的性信息直接陈列在影片的每个桥段,让人难以想象这部电影竟然上了龙标。但是我是知道中国大多数的性喜剧有多么粗制滥造,2009年的性喜剧《桃花运》就是一个偏于恶心的例子。就看下来的第一感觉,他每一处的喜剧处理都是合理的,甚至耐人寻味的,更能突显小人物角色在充满偶然的命运下的随波逐流,人心荒凉,与《无人区》在人物有着相似的悲剧性。只不过就台词来说,还是显得粗鲁地过分,但那也只是某些现代人说话方式的写照。
      这部电影有着一颗第六代导演人共有的“地下心”,与贾樟柯的《天注定》可以相类比的是,如同那段著名的东莞片段,都在凸显中国当今社会的形式主义符号。在这里我们能见到农村迪斯科代表作《最炫民族风》,还有周冬雨饰演的洗剪吹杀马特姑娘,还有下图所展现的比贾导《任逍遥》中“蒙古王”更奇葩的商家宣传表演,这些都是中国在高速发展下出现的一系列广泛的低级现象。其中有一个镜头是这样的,背景是正在跳广场舞的大妈,前景是“车震”,它的视觉信息传达出了中国性的开放程度之高,而就目前我们去看社会新闻,什么导演,或者公务人员,与“性”有关的新闻是非常多的,性在中国已经成为了如同大马路摆地摊随随便便的事情。这样来看,这部电影的现实主义态度是十分犀利的,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主义大中国是一个庸俗,尺度大的地方。
      同样这部电影还描绘了一个虚情假意的,功利主义的中国风情画。其中手机和网络成为非常重要道具。与冯小刚的讽刺佳作《手机》相似的是,影片怀疑了网络信息和手机言语的真实性,以及人在真情下的回避和失语。在现在,谎言却成了某种填补内心,塑造虚伪的自尊的东西,就像我们的自拍,以及我们不真实的头像和昵称。另外某些具有真情的话却可随时贱卖。有钱高于一切,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句错话,但是现实中真的有人敢去为了钱秀自己的下限。除此以外,虚情假意还体现在俗和雅的界限。片中大理旅店的老板强调自己的文艺范,理解不了俗趴们干的事。文艺范也只是为了自尊挂在嘴边的某种谎言。影片中有一段故事发生在红灯区,在俗丽的墙壁包围之中,却发现墙壁的电视机上确是犹如梵高《星空》的画面,俗人可雅,雅人可俗,俗雅的界线早已不再那么清晰,就像这部电影一样,雅的有一般公路电影都会有的途中风景,俗的有很多开放赤裸的话语和镜头。
    最近这几年国内的喜剧,讽刺很多现状的影片也是有的。比如说冯小刚的《私人定制》,但是那部片子让人感觉高处不胜寒而不接地气。虽然这部电影俗的成分很多,但很少能有喜剧能像这部电影一气呵成,甚至还有原先那个爱玩弄剧情的宁浩的影子,在叙事结构上甚至扭转时空。对于宁浩,电影研究家林旭东是这么说:“宁浩对叙事的拿捏,不紧不慢,娓娓道来,随着结尾的戛然而止,让人悠悠地生出一股惆怅:时代进步,人物挣扎,道德异化,信仰沦落......”宁浩的这部电影足以改变中国性喜剧的既有风貌。片末,很多人久久不肯离场,甚至为其鼓掌,其中也包括笔者在内,这也证明,这部电影为什么办可以买票的试映会,这是一部佳作自信力的体现。
   最近有很多网站在将中国电影与韩国电影比较,都说到一个分级制下的开放问题,前几天在电影资料馆看了朴赞郁的《亲切的金子》,确实觉得韩国电影敢拍一些敏感的话题。这部电影很多地方也十分敏感,中国没有分级制,也只希望各位带孩子的家长不要去看这部电影。

 6 ) 笑果绝佳,票房冠军,不合格的宁浩作品

又是公路片
又是他们俩
把王宝强踢了是最大的亮点也是导演最英明的决策
不知道为啥现在的公路片 男人上路都要带个狗么
不得不说这只叫果汁的小白狗要比马达加斯加要萌多了啊~~

影片模式跟泰囧一个样 完全可以叫云囧
的确搞笑 全场爆笑的级别
而且是简单直接的笑
不是后会无期那种 让人要思考一下的段子
部分场景和台词的设置都很精巧 人物的语气、表情都很有笑果
徐铮和黄渤完美的表演功不可没
虽然是走娱乐向的 片子的尺度的确是低了不少 也迎合了广大群众的口味
只是不知道一无所知的带孩子来看的家长们会不会也很囧 中国的影片分级制度势在必行啊
这片子一上映 票房绝对没问题了
作为交配之旅的目的地 大理洱海甚至连带着丽江都要又火上一次了
你说这片子到底是在给大理摸黑呢 还是做宣传呢
总之抱着各种目的的文艺青年们
尤其是来找艳遇的一定是更多了 大理旅游局会表面批评心里偷着乐吧

片中的几个女性角色都表现的不错
让我最意想不到的是周冬雨 这角色在预告片中我还觉得应该让桂纶镁来演
哪知周冬雨对角色把握的这么好 绝对是影片的一个亮点
抛弃了以往纯情小清新的形象 完美地展现出了城乡结合部杀马特脑残90后的风姿
好吧 她本来好像就是90后是么
张俪挺好看的 女神范儿十足 但你演得完全不像个T好么
马苏 呃…… 我之前没看过她的片子 不知道算不算是自毁形象
但这次这个小老妹儿的表演 感觉好到位啊…… 而且就跟和你搭档的小伙伴对比上看
性价比好高…… 作为大哥的女人还这么努力,也是蛮拼的
袁泉 恩 不知道为何有好多人都很喜欢她 觉得她才是清新文艺又高冷界的代表
我是没这个感觉 而且总觉得她的脸 从鼻子往下的部分 怎么跟夏雨这么像……
说话的时候嘴唇都是一个感觉的…… 好吧 可能是我的点比较怪
郝建饰演的酒吧老板是另一个亮点 还是那副渐渐的样儿
又让人觉得这样的酒吧正应该有一个这样的老板~


作为一部喜剧片其实在笑过上已经足以傲视今年的暑期档了
但与宁浩以往的作品相比 又明显粗糙了很多 片子的整体显得过于简单了
没办法 宁导你有大大的珠玉在前么
片子结尾非常潦草
简单的玩儿了一个结构上的转换 确实有些让人意想不到
但这不足以扭转剧情啊
在这个小技巧之后 影片就皆大欢喜的结束了 实在让人觉得有点难以接受啊
这随手捡来一夜情的阿凡达就成真爱了么
这曾经爱的死去活来 舍不掉放不下的真爱如今就能坦然地接受她跟小三在一起了么


康小雨这种文艺咖实在是最难搞的女生 太浮
动不动冒出一个想法就不计后果的实施 也不知道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反正什么行动理由都可以用“感觉”“真爱”来套用
你要没事儿随地乱扔100块钱也行 你别随便拆人CD 扔人手机 毁人婚姻啊
而且你那远赴千里找来的真爱 怎么没过几年转身就给扔了 遇到更真爱的了是么
离婚也就罢了 连那么萌的果汁都扔下了
说到底也就是自私吧

不过一个没什么钱的黄渤 和一个很有钱的李晨
你会选哪个?
看脸还是看脸好像都没什么悬念

虽说阴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但我还真不想有阴影啊
不然总会去纠结 阴影面积怎样求?

 短评

我年轻时候喜欢装纯装文艺,养只小狗狗只为证明自己有爱心,没有男朋友也要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没几年我就看开了,文艺男屌丝都他妈是大Loser,跟高富帅再婚之所以电话通知他只是为了气死前夫。我叫康小雨,我为绿茶婊代言。

7分钟前
  • 石墙
  • 还行

一个关于“释怀”的爱情故事,一个疯狂而让人心酸的公路故事。好玩的笑料、巧妙的叙事陷阱、可爱的人物以及讨喜的主题构成了今年最出色的喜剧电影,缺点不少,但是瑕不掩瑜,好久没有在影院可以哈哈大笑了!

10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比《黄金大劫案》好比《无人区》差

14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聪明又好笑。

19分钟前
  • MarionettE
  • 推荐

沃,尼玛。。。真是好台词。

23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对文艺狗、杀马特、一夜情、约炮党的讽刺就让此片够看了,宁浩能把比较复杂的情感用通俗情节表现出来,这个不太容易。黄渤徐峥还有整个团队充满了活力,还是不错的。7分。

27分钟前
  • 大旗虎皮
  • 推荐

对文艺青年情绪复杂的一次多层次表达。非常喜欢里面袁泉的自然松弛。

31分钟前
  • 叶子窝
  • 推荐

今年不容错过的院线国产喜剧片。集结黄渤、徐峥两大喜剧型男,类似《泰囧》的笑泪掺和的家庭题材叙事,宁浩成功地借鉴了《泰囧》的成功经验。但是不止于此,精巧打磨的剧本,唯美的镜头,绝妙的打乱时空梭织两条不平行的主线叙事,使本部影片在收尾时带给人强烈的观影愉悦。综评:7.5。

34分钟前
  • 枫林挽秋
  • 推荐

《和莎莫的500天》x《后会无期》x《泰囧》。从“对不起”到“祝福”要走多远?

35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希望中国早点有影片分级制度,好把影院里笑嘎嘎的小孩子挡在门外;一部充斥着“我靠,我去,尼玛...”,约炮,车震,娱乐会所,和更可怕的只身一人跑到洱海边高呼“你们不要理我,让我孤独终老”的女文艺咖的电影...得教坏多少10后?片尾那句“佳鹏,我很喜欢你”谁写的,我也好喜欢你!

39分钟前
  • 旺仔流奶
  • 推荐

前半段笑点一般,以为是俗套电影,后半段渐入佳境,有几段戏真的让我笑到肚子疼,回家后发现脸上的笑肌也有点疼,可能是因为很久没这样开怀大笑了?最难得的是,作为商业片,本片亦探讨了一些直击现代人内心深处的问题,例如男人怎样才能有种。比同类题材的《后会无期》好看一百倍……

41分钟前
  • 丁小云
  • 力荐

好的导演,好的演员,双线叙事,有意思的公路电影。

44分钟前
  • 春风不解意
  • 推荐

宁浩创作越来越敷衍了 比黄金大劫案还不如的水平 笑点倒是有 笑完什么都忘了

45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较差

很有趣的拍摄手法,一面讲现在,一面说过去,引人回味。

48分钟前
  • 醉里挑灯看花
  • 推荐

“你是绿里透着蓝,我是黄色屌丝男”的意境完爆《小苹果》好几条街,只是小乌龟死了,感觉不会再爱了

51分钟前
  • DingXiyang
  • 推荐

所有的平淡无奇都在最后一刻时空汇聚变得不一样。时空线很棒!果然是编剧组的作品,梗埋得真好,笑点也是赞绝。马苏贡献了从影以来最好演技,本色出演棒呆。袁泉果然是文艺女青年代表,细节拿捏到位。可惜导演对文艺女青年偏见颇深,女主形同虚设,机油才是王道。

52分钟前
  • 塔拉胡
  • 推荐

看完最深刻的感受是:百合大法好!!!

55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B-】启程理由,人物设置,根本照搬杯酒人生,好在后面还是拍出了自己风格,但仅仅是为了结局那刻的惊叹,双线叙事实在没有必要,不如干脆去掉袁泉那条,专注在两位男主之上。看到喜羊羊那场戏,我心说宁浩总算进入状态了,没想到,那就是结束了。(当然再怎么也比后会无期强一万倍

57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打着喜剧旗号的悲伤电影,满嘴满屏的“loser”“屌丝”,anyway,失恋失婚失意人生,岂是一路向西大开三千里随便上几个妞就能解决的?看着巨接地气的电影,骨子里还是放荡不起来。唯一好的就是:袁泉与黄渤双线交接的设计。Anyway,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1小时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还不错,张俪出场很惊艳,而且竟然演了个les,感觉会有很多人追呢~

1小时前
  • X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