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喜剧片日本2018

主演:山崎努,青木崇高,吹越满,林与一,池谷伸枝,加濑亮,树木希林,古关安广,黑田大辅,三上博史,光石研,森下能幸,中岛步,奥野瑛太,岛田久作,谷川昭一朗,吉村界人

导演:冲田修一

播放地址

 剧照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1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2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3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4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5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6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13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14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15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16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17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18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19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6:26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昭和49年的东京,在这里,居住着94岁高龄的画家熊谷守一(山崎努 饰)。熊谷守一和妻子秀子(树木希林 饰)拥有一个温馨的家,一条门廊,一片小院,足以让两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每一天,熊谷守一都能够从自家后院的树木植被里感受到季节和时间的变迁,他和妻子都做已经参透了生活的奥义——那些生命里真正能够带来乐趣的元素,并非是钱可以买来的。   本以为这样惬意的日子没有尽头,可某一日,熊谷守一得知了自己家旁边即将盖一栋高耸入云的大楼的消息,大楼的影子将投射到他家的院子里,这也就意味着在那里生长的那些需要阳光的植物,都将面临死亡的下场。

 长篇影评

 1 ) 熊谷守一,一个正常过头的老头

“这辈子我还没活够,还想活好几辈子呢。”——熊谷守一

常常听到“抱朴守拙,大智若愚”这样的话,在我们的典籍里用来形容那些得道高人,这样的话放在熊谷守一身上倒是蛮贴切。

在看电影之前,我对他毫无了解,直至在北影节偶遇《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这部电影简单到几乎没什么剧情,只是一对老人(熊谷守一与妻子)的日常生活描绘,除了艺术这块,他们和世上所有的老年夫妻看起来没有任何区别,都是陈规守旧老态龙钟,粗茶淡饭日复一日。

这样的故事像一杯渐渐冷却的白开水,乍看上去索然无味,却在夏日的阳光中散发出淡淡的清澈余温,给浮躁的人心注入一股凉爽的清流。

我想,导演是想表达一些被我们遗忘的抛弃的东西,可以是人与人之间单纯质朴的关怀,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是对艺术世界和精神家园的敬畏……或者只是一份无忧无虑的天真童心。当然,这些已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里。

在观影过程中,我一直在想,这个老头也许才是这个世上最正常的那个人吧?

这个讲究功利实用的金钱社会里,人人都在拼命加速拼命赚钱拼命往前跑,争名逐利一路追求一路抛弃,灵魂和肉体始终处于分裂状态。因为人人都如此,所以这也变成了正常的常态。

然而,一旦有人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哪怕只是稍微慢了一点点,就会被人们叫做不正常。于是人们得知熊谷这个老头竟然30年不出家门活在自己世界的时候,都会发出“好怪异啊”的嘲笑。

可是究竟是谁不正常呢?

人们会凭着他的行为想当然判断他,想着这是一个不可理喻不合时宜的怪老头,可实际上,他最奇怪的地方却恰恰是他最正常的地方,甚至正常过了头。

他会为了观察蚂蚁搬家而专门对着地面凝视一个下午,会呆坐在池塘边对着游来游去的小鱼思考半天,会在别人请托他写字的时候,写出别人不愿意看到自己却很喜欢的字,搞得气氛很尴尬……于是人们就像看稀有动物一样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观察蚂蚁的老头

这个叫熊谷的老头活得是如此之慢,如此自我,如此不去适应这个世界的节奏。而他似乎还始终不知反悔,越老越顽固越难以交流。他就像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外乡人,似乎被社会抛弃了,当然也可以说,他抛弃了社会上那种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他只是想坚守着自己那一方净土,想让自己独立的精神家园不被世俗破坏。这种单纯的想法就像一个刚懂事的孩子。

他内心肯定住着一个孩子。但他并不是真的幼稚,相反是真正的成熟。成熟的看起来就像一个痴呆,所谓的大智若愚。

之前听过一句话,真正的成熟不是圆滑世故,而是看透一切之后依然选择单纯。熊谷老头并不喜欢社会上的人情往来,从他不喜欢上电视不喜欢宾客盈门不喜欢为别人写字作画这些就可以看出来。因为他知道那是对艺术的一种亵渎。

而相对的,他对艺术的态度是无比虔诚庄重的。他不随便为别人写字作画,只会创作那些发自内心深处的心灵之作。他虽然看起来一天慢慢悠悠无所事事,只是在大自然里做着无聊的时光消磨,但实际上他是在为了艺术创作积累灵感,没有到水到渠成那一步,他不会贸然动笔。他爱人说,他白天是不创作的,只有晚上才会创作。当然他花在观察大自然的时间要比创作的时间多得多,但也正因如此,他才创作出了那些惊世骇俗的天才之作。而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吧。

熊谷守一画作

艺术永远不可能完全被世俗理解,而内心住着孩子的艺术家注定是孤独的。

“印象派”画家高更为了艺术抛家弃子,他自己认为理所应当,但在别人看来那就是一种不负责和愚蠢。熊谷虽然因为艺术注定是孤独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不爱别人。相反他非常深爱自己的妻子,热爱大自然,爱每个可爱的友邻,爱这个美丽残缺的世界。

他的内心世界是难以被世人理解的,即便被看到也会被误解成疯狂。所以他和大自然成了朋友,无论是飞鸟小鱼,甲虫知了,还是花草树木,都是他的朋友,他也从大自然博大的怀抱里感到了安慰,仿佛回到了遥远的童年。

他把生命寄托在美丽的大自然里,而不是功名利禄的社会,所以他童心未泯,所以他的人生是无比充盈富足的。

当他问爱人这一辈子完了还想不想继续活下去,老婆婆说,“这辈子都很辛苦了,干嘛还要有下辈子?”老头却神秘地说,“这辈子还没活够,我想活好几辈子呢。”他这样孩子气的老头总嫌人生不够,而这正是因为他太热爱生命的缘故。

熊谷和爱人

在接近结尾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蒙太奇的幻想画面,熊谷老人看见了一个头上发光的白衣男人(导演没有交代他的身份),这个男人也许就是引领老人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个人,他笑着对熊谷说,“我们进入地底,一起开始探索宇宙的旅行吧?”老头回答,“我不离开这里,我走了我爱人会伤心的。”

片中包工头找熊谷帮忙鉴定自己儿子的画有没有天赋,老头评价“很糟糕”,之后感慨到,“有才华的人走不远,糟糕的艺术也是艺术。”但实际上,这句话应该反着理解——有才华的人走的远,糟糕的艺术不是艺术。这一点熊谷本人就是最好的证明。他活了97岁,而他的作品成为传世之作永远留存。而这或许就是上天对他始终坚持自己,努力当一个正常人的馈赠吧。

 2 ) 像熊谷守一这样生活,你做不到的

每一个的心中,都会有一个桃花源。 像熊谷守一这样,30年未走出过自己的宅院, 光这一点就不是普通人螚做到的。 世界本是多元。 要遵从自己的内心而活呀。 人生苦短,何不任性过活。 活成别人心目中的成功形象 累的是自己 更何况还不那么容易成功。 喜爱抱怨的人 无论在哪个地方 无论身处什么环境 始终都会怨天尤人 我们也不必活得像仙人 有自己的嗜好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就是最好的悠闲 对了 这部电影中 熊谷守一始终是一位胸怀宽广的老人 他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接纳!

光这一点很多人就做不到。

他最一个温暖的人! #电影推荐

 3 ) 一个足够真实的矛盾个体

影片开始的时候一直觉得守一的形象不够想象的极致脱俗,反而充满了矛盾,却也因此呈现了一个不极端却足够真实的形象。

他隐世,却又逃不出社会。虽然他是个埋入自然天地的人,似乎离社会很远,但依然使用者现代的耳机,用附属的衣物层层包裹自己,用草席隔开自己和大地,有一个接社会地气的老婆,点烟满足身体需求,接触各界社会人士和邻里的来访,他似乎并不是他人口中绝对的仙人。

他享受着名利,却也无需过多。他并没有拒绝所有来访的人们,没有排斥功利,没有厌烦世俗,他说他热爱现在的生活,家里时常接受采访记者和求字的人,但却也拒绝了国家的名誉勋章。

他的自我很小,却也很大。他小到没有偌大的世界,专注于花草虫石,当一大群人在家中的时候,他的神情不同于冷漠,但似乎只有自己。他的自我对他而言也很大,大到一花一世界,是短短几米到池塘却似乎走了很久的丰富,一亭一院三十年的不厌倦。

他说94岁的年纪代表了他,是从坐垫中拿起硬币又塞回去的无感,是可以在庭院挖坑多年的后知后觉。这个年纪的人可以放得下的东西,这样六十岁之后的状态平和安详,对我来说是心羡的。看看自己,二十多岁的着急和聒噪,再看看我的外公外婆,对生活并不是不再热忱,只是不再活的热闹。自然而然会明白时间总给人的状态蒙上了一种叫做自得的东西。

所以,我喜欢这个足够真实的形象,因为他像每一个人,一边叛逆逃离现实浮华躲进自我天地,一边碰触社会的名利和欲望。我们的反应可以如此相像,以至于当别人说他从不出门的时候,我立刻猜到他会出门去看,他面对真实社会的未知疾步回家,不同的反应却是我们同样焦虑和恐惧的感受。在安静的电影画面放映时,默默流泪于逃不过的命运——因为清醒地意识到你我都逃不过如此矛盾的命运。

 4 ) 熊谷守一 《生命的喜悦》

不知道为什么影评里总有一部分内容不显示,应大家要求单独传了相册,感兴趣的童鞋去这里看吧,其中有一副我特别喜欢的,这里怎么也发不出来。 【传送门👉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681200479/】


(以下图文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都是翻拍自我在画展中买的纪念画册,光线原因色差比较大,先生后期大量作品都是高饱和度的颜色,请大家自行脑补一下 T ___T )


很巧合的机会,在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看了熊谷守一逝世四十周年特展,之前对这位老先生一无所知,一场展看下来,简直喜欢到无以言表,想要继续了解,但所能查到的资料寥寥无几,回来居然就看到这部电影,据说是先于日本上映,哎呦喂,满足得#星星眼#

力所能及的就来介绍一下这场展吧,方便大家了解先生画作,再看电影就会新的体验啦。


《生命的喜悦》 熊谷守一

1904年,在东京美术学院毕业时的自画像。
早期作品
早期作品
先生一生画了许多幅向日葵,这幅是比较早期的。从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他对于艺术以及这个世界看法的变化
先生也画了大半生的裸妇,他说可以在女人的身体上看到江河山川,也可以在看江河山川时,看到女人的身体 ~
先生也画了大半生的裸妇,他说可以在女人的身体上看到江河山川,也可以在看江河山川时,看到女人的身体 ~
先生也画了大半生的裸妇,他说可以在女人的身体上看到江河山川,也可以在看江河山川时,看到女人的身体 ~
先生也画了大半生的裸妇,他说可以在女人的身体上看到江河山川,也可以在看江河山川时,看到女人的身体 ~
先生也画了大半生的裸妇,他说可以在女人的身体上看到江河山川,也可以在看江河山川时,看到女人的身体 ~
先生也画了大半生的裸妇,他说可以在女人的身体上看到江河山川,也可以在看江河山川时,看到女人的身体 ~
先生也画了大半生的裸妇,他说可以在女人的身体上看到江河山川,也可以在看江河山川时,看到女人的身体 ~
先生也画了大半生的裸妇,他说可以在女人的身体上看到江河山川,也可以在看江河山川时,看到女人的身体 ~

在一天回家的路上,年轻的熊谷目睹了铁道旁一个女人卧轨自杀的过程,这对他产生了很大触动,一生中他画了很多这个主题和结构的画面,并且也对后期的人物画及画风产生了影响。
手稿
从这幅开始,熊谷的画风产生了明显变化,画面中开始出现更明确的轮廓线,更简洁的构图(注意人物轮廓“细细的红线”)

“细细的红线”越来越明确
“细细的红线”越来越明确
风景也是由繁至简,个人风格越来越强烈
这一组富士山是写生作品,熊谷经常会反复描绘同样的主题。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是记者在采访时问到熊谷为什么很多作品都是上图这样一个尺寸,是有什么严谨的讲究吗~熊谷说:因为我随身携带的写生画箱刚好能放下这么大的画纸啊(笑哭😂,这个答案很熊谷守一了)

熊谷42岁结婚,一生育有五个子女:黄 阳 万 榧 茜。其中次男阳十几岁死于肺炎,那时候熊谷四十八岁(如果没记错的话),长女万也在四年后死于肺结核。电影中也提到,他们早早的就失去了孩子。下面这幅便是阳去世后,熊谷为儿子画的遗像。

随笔集《苍蝇》孩子生病了,心里特别难受,我也无法为了换些钱币而作画。有干劲时只是画画而已,没干劲了如何也画不成。小孩生病了,哪里还有心思作画呢?因为贫穷,第三个孩子阳也离世了。想到他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留下的,就想到要画下他可爱的小脸蛋。但是在过程中,发现自己是在画画,顿时充满
长女 万
画于万死后四年。“她的病容,又似要起身的样子,十分想让她再次活过来。”后来熊谷也画了大量与这张相似的构图,倾斜版的卧姿是他明显的风格。
手稿
《给万出殡归来的路上》抱着她的骨灰。和年轻时失去阳不同,一个67岁的老人,静默的悲伤更加让人难过。
《次女榧怀抱外孙》画面中榧的结构使用了大色块+直线+稳定的角度,新生儿则全部为圆润的弧形+圆形,色彩也更温暖、坚实。此时熊谷已接近人生终结时,几十年的变化,终于化成对生命的大喜悦,也用他自己的方式表现在画中。

以下作品就和电影里的时间线重叠啦~全部都是熊谷花园宇宙中的小星星~~

(其实熊谷76岁的时候有过一次脑中风,后期无法外出写生有很大一部分也是身体原因。于是他开始大量画身边的事物,包括一些微小的景物、动物、昆虫、花草甚至苍蝇。)

小亲蜓
小蜜芬
发福蝶
红亲蜓
乌鸦

!高萌预警!以下是各种猫!

这些猫基本都电影中那个小院子里的常客


尾声

以下几张,是他最后的几幅作品。

日与夜-日
日与夜-夜

随笔集

最后想讲一讲先生的这本随笔集《苍蝇》。第一次看到这幅书法我以为是自己看错了……后来怎么看,怎么都是“苍蝇”两个字,把苍蝇两个字郑重其事的写成一幅书法,这个原因太让人好奇了,后来辗转找到了这本随笔集中的一些段落:

【随笔集 《苍蝇》

――-展览会中没有被买走的“苍蝇”二字,其实写得蛮好。我觉得“苍蝇”的形体富有美感。然而,一般人并不这么想。生病时,苍蝇在地板四周“嗡嗡”地飞动,我就觉得特别有精神。这时,没有了它们,我就感到寂寞了。“苍蝇”二字,既可以写成精力充沛的,也可以写成无精打采的。因为苍蝇也有带劲和不带劲的时候。

――-和画画相比,我更乐意做其他事情。无欲、无计划、无梦、无厌烦,就这样活到永远。只要一块小石子儿放在身旁,能抚弄着过上好几天。 

――-归根结底,像我这样,只要有吃的,什么也不想干。狗也是如此。其实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


第二年,熊谷死于和儿子阳同样的疾病,肺炎。终年97岁

这可能是我写的时间最长的一篇影评了,希望能对大家了解熊谷守一有一点点帮助。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很喜欢:“年纪就是我的职业”。

共勉~

 5 ) 熊谷守一的关键字

1、赤子之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李煜,说他长于宫中妇人之手,年纪很大了还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是他作为诗人的长处。熊谷守一亦是如此,90多的高龄却像个小孩子,一天到晚在自己的院子里徜徉,看看花草,石头,爬在地上看蚂蚁,三十多年没有出门,飘飘有仙人之姿,全因他有一颗孩子般金子的心,不沾任何凡尘之世故。影片的开头,他的画给大佬过眼,那人说,这完全是小孩子画的呀。

2、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着不可无“痴”。熊谷守一的痴很难理解和描述,比如爬在地上看蚂蚁,不知不觉就是半天,一颗并不特别的小石头,他看得如僧入定。可能为我们所痴者都是些凡尘俗事,在老人心中所痴者,大抵是这个宇宙。

3、对生活的热爱。两老人聊天,熊谷守一说有下辈子,他还愿意再继续选择生活,虽然90多岁了,但他还是希望活下去,一点都不觉得生活会厌倦和漫长。热爱生活和生命是很多艺术家的共同点,包括梵高。

4、孩子般的任性和执拗。远道而来的客人求字,老人被他打动,但绝对还是只写自己愿意写的字。熊谷守一这个人可以说是完全不懂世故,完全活在自己宇宙里的人,这种人给他三生三世他也学不会媚俗和取巧,真正纯洁的人大抵就是这样吧。

5、古拙。熊谷守一下棋很臭,她老婆随便应付一下,他也下不过,但他每天都在坚持和老婆下棋。开发商老板的马仔给他看自己儿子的画,想问问自己的儿子有没有绘画的天赋,老人说他儿子的画很臭,没有天赋。但随即说出了秘诀,天赋高的人画画可能很快到达顶峰,但拙的人可以慢慢进步,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才是真正的秘诀。熊谷守一的字和画看起来都不怎么地,他也并未是个天赋奇高的人,但他的恒心和积累是别人达不到的高度。

6、豁达。熊谷守一是一个喜欢清静的人,不太喜欢被人打扰,但家里进进出出每天都有这么多人,老人家看得开,从未有过生气。即便开发商的老板约谈,他也只是躲在厕所里不出来,被撞见了还和人家说对不起。熊谷守一是一个脾气很好的老人家,没有其他人一般的戾气,你闹你的,我玩我自己的,即使高楼遮住了阳光,他也不会生气。在这个院子里总有一块不被遮挡阳光的自留地。

 6 ) "It's bad, but it's art."

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尊重”。

对生命的尊重:花园里生活着的蚂蚁,螳螂,蠕虫,鱼儿,猫儿,对于任何一种生活在身边的生命的尊重。

对于人的尊重:家里来的很多访客,都真诚的对待,即使是来者不善的建筑商,也以礼相待。

对艺术的尊重:对于小朋友的作品,说出“It's bad, but it's art.”

整部电影看完,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敬畏,对于他人可能也多了一分尊重。有自己的观点跟尊重别人的作品是可以不冲突的。我现在的态度跟秀子对于生命的态度很像:活一次就够了。虽然不算老,但是已经觉得很疲倦,熊谷这样可以不倦怠的每一天都享受着生活,并且希望可以继续下去,其实还是蛮羡慕的。不过既然还在生活,那就每一天,都尽量认真的对待吧。

树木希林奶奶今天有来现场,年纪很大了,但是一身黑衣真的很美, 讲话絮絮叨叨的感觉跟电影里一模一样。有个人问她演技的问题,她很俏皮的说:天生的才能,片约一部接一部我也没办法啊~

@Japan Cuts

 短评

你的世界大不大不在于范围,而在于你爱它的深度。

5分钟前
  • 南赫
  • 推荐

林不在大,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鱼则灵。斯是陋室,德艺双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远政经,往来皆白丁。可以观花草,卧中庭。闻虫鸟之悦耳,挥书画之充盈。本来无一物,何须求无垠。熊谷云:死宅行不行?(日影展)

10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上天宠爱任性的孩子,不,是宠溺。虽然也有为盛名所累的部分,但活着纯然就是为了玩儿,是为了好玩儿,并且做到这点丝毫不需要什么坚持和勇气,只需要脾气,实在是难得的“天然呆”,连上天都不忍为难,会成全他的玩心。是的,这才是我想看到的那种电影:不需要什么刻意安排的情节、故事,只有细节、动作、情绪、人物。导演调皮,爷爷奶奶可爱,看得心里温暖又发笑。冲田修一是我爱的那一卦。

1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有才华不一定走的远,再糟糕的作品也是艺术,宅的最高境界,实际守护着自己那并不大的精神世界却如同万千宇宙。山崎努和树木希林老俩一眸一笑如此可爱舒心,动植物微距特写,灵动配乐偶尔的日式小幽默。隐世但并不排斥和拒绝接触,也许坚持是最难的更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北影节天幕。

16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太逗了!!让一个我完全陌生和不感兴趣的人物,拍得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实在佩服。

1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两处妙笔:1拒绝国家文化勋章后,树木希林若无其事地回到饭桌前,打了一个日常的喷嚏掉下几只铁盆把瞠目结舌的客人击晕过去哈哈哈;2九十多分钟微观视角的洗脑让所有观众沉浸在熊谷守一的杰出与伟大里,但最后两分钟的宏观全景拉回“人类仍如此渺小啊”的现实反思里 @小西天

22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不是搞笑,而是因为有趣而让全场大笑的电影。把日子过得有趣,做一个有趣的人。最喜欢先生走出家门被小女孩吓回去的那一段哈哈哈

23分钟前
  • 吃西瓜的小金鱼
  • 力荐

【北京电影节展映】很日本的故事、人物。以温暖而轻快的轻喜剧形式展现日本美术史上著名画家熊谷守一晚年生活。对不了解背景的中国观众来说电影年代甚至都不清楚,却依旧能被喜剧元素逗笑,并逐渐了解老人的内心,感受到满满的温暖与感动。冲田修一很稳。山崎努和树木希林两位老戏骨实在是难得的绝配!

24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8thBJIFF# 冲田修一还真是稳健呢,喜剧调性很不错呀。方寸天地,艺术家生活,人和自然与建筑的关系,都写得很有意思。时间结构很巧妙。(这片北京节为啥没收个主竞赛……)宅男的至高境界莫过于此,当然前提是得有人惯着有人供养……

2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这么多年,终于有一部电影让我明白了《浮生六记》。一来更细致的理解: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二来更超前地体味到: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看那秋风金谷,夜月乌江,阿房宫冷,铜雀台荒,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机关参透,万虑皆忘,夸什么龙楼凤阁,说什么利锁名僵。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或说些善因果报,或论些今古兴亡;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复,世态炎凉,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树木希林,谢谢。

31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我最近发现一件事,蚂蚁走路的时候总是先迈出左边第二只脚。哈哈哈哈哈哈哈太妙了

36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冲田修一是最能将技巧藏于平淡里,像肥料一样,令电影慢慢生长。他的电影就像藤萝瀑布般,蜿蜿蜒蜒又具有冲击力,他不必选择故事结尾,人物没有终点可去,好好地活一次,就是电影本身。这部电影如同《去见瀑布》升级精华版,生活和戏剧兼具,经历过如此的人生,才是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37分钟前
  • Morning
  • 力荐

几乎冲田修一的每部电影都在讲,面对毫无意义的生活,避世带来的片刻安心及随之而来的无尽失落。

40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4.10 BIFF 过着“另外”的生活的普通人,家也如田野般开敞。隐匿人群,作适当的交流,不似拒绝的拒绝。池塘太远,外面太大,生命太短。席地而坐。进食如临大敌。拚尽力气亦技不如人。糟糕也是艺术。仅用一世作修行。惊讶与惊吓。参拜陨石。栖息地与保护区。活成人类。

44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日本版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厉害的是三十年如一日,这一方院子始终保持足够广阔。

48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如此青翠蓊郁的美妙庭院,外面喧嚣世界与我何干, 以天为被以地为席,万物静默如迷蕴藉万千奥义,细观一沙一世界,每个微渺生灵皆有其自在天地,与天地万灵共生共长。温暖幽默中携有小小的可爱古怪,活到心思清明澄澈,活到累得已觉人生太长,心中本无物何处惹尘埃,不管是艺术创作还是参透人生,以敞亮洒脱的姿态学会接纳无论多糟糕的自己。

5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4.5 冲田修一重回巅峰水平!无论是在方寸庭院中对“压缩时空”及其细节的一再把握,还是表演和剧作调性上喜剧感与现实感的磨合,都在持续不断地释放能量。其作为艺术家传记片的新颖之处,不仅在于将艺术家形象压缩进“以天为计时单位”之中进行塑造,更在于其切入口并非是作品与人的辩证,而是人与世界、与他人如何发生关系,一条有生命的锁链在现代与过往中游曳。我们能在这部作品里看到一个人是如何在现代达到通往过去又走向未来。如贡老所言,“实际没有艺术其物,只有男男女女。”

57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方寸间窥见天地,寸步里踏遍寰宇,一方院落就能观察万物,一居斗室足以过完此生。挥手唤来游鱼,以为在畅游大海;须内藏着蚂蚁,恍惚在探索密林。当新干线将天涯距离缩短,却有人将咫尺空间拉长。生命活得这么长,却要面临失独悲恸。门牌存续那么短,却能窃来换个好价钱。人生就是不问长短,不舍昼夜。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是「无一物」的电影。电视上守一的节目给他的定语是「超凡脱俗」,影片保持了高度统一的调性,全从日常取材,以各式访客到来为线索,捻出守一生活全貌。来者众多但杂而不乱,就像那场工人来喝酒的戏,镜头穿过喧嚷酒桌,对准的是与平时无二静处自若的守一。他本人和电影最难得的,都是对吵闹世事的不关心和对纯粹精神的专注——体现在守一,是独守一方天地,近百岁仍将画画这个令他功成名就的毕生追求称作「上学」的不变本心(也是为何他不觉得累还望活得更久的原因);体现在影片,它无意展现任何戏剧冲突或鸡汤煽情等同类传记片惯常的核心诉求,画得烂便烂,对最有戏剧性的盖楼事件的处理则是用一桌酒肉与一场灵性对话作土将之填平。楼建好后生活继续,并无二致。最动人是与加濑亮通过相机的对视,那是在彼此眼中看到了自己的灵魂。

1小时前
  • 神仙鱼
  • 力荐

说着年纪就是职业的九旬老头,时隔三十年后踏出家门以夺路而逃告终,比起探索无垠宇宙,还是想为眼前的花鸟鱼虫献上生命啊。(树木希林女士慢点老吧,可爱,想亲。)

1小时前
  • 内有恶犬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