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1998

动画片美国1998

主演:温明娜,艾迪·墨菲,黄荣亮,哈维·费斯特恩,米盖尔·弗尔,吴汉章

导演:巴里·库克,托尼·班克罗夫特

播放地址

 剧照

花木兰1998 剧照 NO.1花木兰1998 剧照 NO.2花木兰1998 剧照 NO.3花木兰1998 剧照 NO.4花木兰1998 剧照 NO.5花木兰1998 剧照 NO.6花木兰1998 剧照 NO.13花木兰1998 剧照 NO.14花木兰1998 剧照 NO.15花木兰1998 剧照 NO.16花木兰1998 剧照 NO.17花木兰1998 剧照 NO.18花木兰1998 剧照 NO.19花木兰199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2:59

详细剧情

花木兰是家中的长女,性格爽朗率真,父母极力想帮女儿找到一个好归宿,可是多次努力未果。此时却收到了北方匈奴侵略的消息,朝廷召集各家各户的壮丁。木兰父亲也在名单之内,木兰不忍年迈残疾的父亲征战沙场,决定割掉长发,偷走父亲的盔甲,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花家的祖先为了保护木兰,便派出了心地善良的木须从旁帮忙。从军的过程中,木兰凭着坚强意志,通过了一关又一关的艰苦训练,她的精神也感动了所有战友。就在战况告急的时候,她也被发现了女子的身份。她被遗留在雪地中,而最后也是她的及时出现,顺利协助大军击退了匈奴。

 长篇影评

 1 ) 动画木兰——重温童年记忆

今天和朋友去看了花木兰,回家顺带把动画片复习了一遍。当年非常喜欢这部动画,但因年纪小,很多细节其实似懂非懂,而且看的是中文配音,有些意思没有完全领会到,这次算是查缺补漏了。开头随着水墨勾勒长城,尘封已久的记忆也逐渐显形,变得清晰。当看到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在祠堂里割发,音乐一起,竟然感到眼眶有些湿润。说实话,音乐真的为这部动画加分不少,不仅旋律好听,每次响起也恰到好处地推动了剧情或渲染了情绪,影版少了音乐,实是巨大败笔。军营里的打闹依然那么搞笑,皇宫救驾依然热闹得像过年。花木兰她对象长得也帅,比电影里刘天仙的CP不知高到哪里去。

看过动画再与电影比较,更容易看出问题所在。诚然,作为外国人的东方想象,不会完全依照史实,动画的情节也有不合理乃至夸张之处,但你并不会有太强烈的违和感。因为动画毕竟是动画,不合理、夸张,本来就是动画的一部分。真正的木兰,怎么会带着家族守护神上战场呢。然而,观众潜意识里对电影的要求和期许,无论真实性、情节合理性,都与动画有一定差距。动画中的效果变成真人电影,就显得古怪许多。比如影版木兰的家族守护神,那只五彩斑斓的凤凰每次在她头顶盘旋,我都感觉特别出戏。而制造雪崩来消灭敌人,也显得不那么靠谱,虽然是依照动画里的设定。当然,对于影版里这些情节的纠结,也可能是年龄增长引发的无趣作祟,如果是那样,以上批评可以忽略。

重温动画木兰,最大的收获是从心理层面意识到了木兰的可贵。比如在“同萧关”,木兰带来的木须误射了一枚火炮,导致队伍踪迹暴露,火药发射到只剩最后一枚。如果是我的话,面对这样的局面,一定会陷入深深的自责。然而木兰不但没有自责,反而更加过分,抢过最后一枚火炮对准雪山射击。这一举动完全是在赌,且是拿整个队伍的身家性命赌。幸好,她赌赢了。若非拥有足够强大的自我,是万不能顶着巨大的压力做出此举的。而这种强大的自我,正是我梦寐以求的。

 2 ) 造人还是造神?——浅谈迪士尼对木兰形象的两次改编

“木兰” 形象最早可追溯至乐府民歌《木兰辞》。这篇三百多字的叙事诗分为离乡-出征-归乡三个部分,记叙了家中长女木兰替父从军,后衣锦还乡的故事。长诗以动作勾连场景,详叙了情节而略写了人物:木兰长什么样?出征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这些问题,原诗均未加以解释,从而为木兰这一形象提供了丰富的阐释空间。

1998年,迪士尼将这一故事搬上荧幕,使动画版木兰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女性形象。时隔二十余年,2020年9月,迪士尼改编的真人版《花木兰》于中国内地上映,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在《木兰辞》的基础上,迪士尼改编的两版花木兰加入了友情线、爱情线,以及幸运符、气、真我等要素,显示了鲜明的创作意图:打破附着在传统女性身上的刻板印象,将主人公花木兰塑造成具有当代精神和女性力量的人物形象。但就改编效果而言,两版却有所差别。

一、普通女孩,还是战斗英雄?

与早期作品中作为男性欲望化对象的公主不同,女性主义思潮的洗礼使迪士尼在后期女性人物的塑造方面更注重表现女性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力量。在此种情况下,作为反思男女不平等地位的优秀样本,《木兰辞》中“安能辨我是雄雌”、“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的花木兰则自然而然地被作为改编对象。

1998版和2020版《花木兰》均着重表现了木兰某种超出刻板印象的“异质性”:不优雅,不端庄,不顺从——这种女性的内在力量,在98版中被称为“WHO I AM INSIDE”,在20版则为“气”。两部电影均将这种力量与“真”挂钩,强调只有展露真实自我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女性力量。

但细究即可发现,两版花木兰在对“真”的理解方面存在差别,也正是这差别,使二者在叙事和人物塑造上分道扬镳:如果说2020版木兰之“真”是天才的显露,那么1998版之“真”则更接近完整意义上“人”的探寻。在叙事层面,前者的“求真”着意讲述木兰“有气放气”的过程,而后者则更倾向于木兰“无气找气”的过程。

“气遍及宇宙和所有的生物,我们与生俱来,但只有最真实的人才会与他的气有深刻的联系。”尽管2020版木兰强调了“气”的普遍性,但在木兰这一人物身上,无不体现出“气”的强大和特殊:童年的木兰能从房顶跳下又平稳落地;从军后的木兰能在与身手不凡的男性士兵洪辉的较量中轻松获胜——“气”,更像是木兰身上的光环,一种与生俱来而不被他人所共有的天分。在2020版《花木兰》中,“气”早已建成,而影片叙事的重点,则集中在其后如何从“被压抑”到“被发现”的过程。

当然,影片有意编排了训练过程以体现“气”的可修炼性,但对此的呈现却过于潦草,以至于看起来更像是一场象征性的表演:木兰提桶上山,滴水不漏,大气不喘——而在木兰的身后,其余男性士兵频频歇脚,气喘连连,有的甚至大哭着瘫在地上——这显然是不合现实逻辑的荒诞景象。“气”,作为加诸木兰的超能力,建立在男女对立甚至人神对立的基础之上。影片的价值判断也由此露出马脚:只有成为超越人性的绝对强者才算具有“女性力量”——不断强调男女之间的差异性而抹除两性同作为人的共性,以贬损甚至妖魔化男性的方式来凸显女性的至勇至善、至真至纯,未必不是对女权概念的另一种迎合?

如果将“气”理解为人的内在力量,那么与20版“气”的发掘相比,98版《花木兰》则着重表现“气”的建构。虽同有训练过程,但在此之前,98版集中刻画了木兰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当然,98版木兰也具备某种“异质性”,但此“异”非彼“异”——它不指某种凌驾于人性之上的超能力,而是指女性超出刻板印象的自身特质,譬如活泼,自由,不讲规矩等。电影细致描画了木兰身上的这些特质,且未加以价值判断。

进入军营后,曾在家中显得调皮可爱的这些特质变得不合时宜:作为与他者无甚区别的普通士兵,木兰甫一入伍就因假扮男性弄巧成拙,引发一场闹剧。在此基础上,训练于花木兰则显出必要性:98版木兰的训练过程,着重点在剔除人原本身上的“恶习”,发掘自身潜能。它并非要求被训对象成神,而是在自身的基础上成为更好的人。它不仅针对男性士兵,也同样针对作为女性的花木兰:“你们笨拙散漫又扭捏,但我会改变你们的前途,成为更好的自己。”——这种训练,本质上是如何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训练成一个独当一面的成人,与男女无关。

于是我们看到,在军官李翔的训练下,木兰由一开始调皮散漫的普通女孩变成了坚毅果敢的成年女性,而她在战争中的取胜,也并非通过使用刀剑的强力,而是灵活机智地使用了女性自身的力量。譬如,用女性衣物的缎带攀上宫殿高墙、用易碎的短扇撬走柔然的长刀——强者的世界里,永无休止的以暴制暴似乎才是正义的逻辑,但以柔克刚才显示了创作者对世界理解的广度与深度——女性,是否只有抹杀自己原有的性别特征才能在男权社会里获得一席之地?抛开强力,让女性回归女性自身并将自身特质发挥到极致,也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力量。

而98版的木兰的可爱之处也在于此:她冲出了传统女性温良淑德的框架又未远离人之本性,“你偷走你爹的盔甲,不告而别,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欺骗军营长官,让军人蒙羞,毁了朕的皇宫,但你救了我们大家。”影片并未为着展现所谓的“女性力量”,蒙上双眼为木兰歌功颂德,它看到了她的“错误”、她的“缺憾”——也正是她身上为常人所共有的小“瑕疵”,让她远离概念的容器而更接近一个圆形的、真实的人。

二、被动求证,还是主动寻真?

作为女性力量的别种呈现,2020版《花木兰》加入了另一个女性形象:女巫。木兰和女巫,一正一邪,一个衣锦还乡,一个惨死箭下,两人看似截然不同,却有着相同的本质:均有强大的“气”并因此被归为“异类”;均受到某种男性权力的施压,在女性身份和才能的冲突中挣扎;均试图通过某种方式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取一席立足之地。在木兰命运线的另一头,女巫的命运线齐驱并进,作为木兰命运的观照;偶有交叉处,女巫与木兰相遇,成为木兰命运的“助推剂”。纵观全片,木兰命运的几个关键节点,都有女巫参与。也正是在这几个节点上女巫的作为,彻底扭转了木兰的命运。

整部电影中,木兰与女巫有三次相遇。第一次是战斗途中,木兰居于下风。木兰来到一片秘境,在这里遇到了女巫。女巫说,你的欺骗削弱了你,它在毒害你的气。木兰仍坚持自己是华军,两人僵持中,女巫用飞镖杀死了木兰。此次相遇促成了华军向花木兰的转变——在凤凰的护佑下,木兰保住了一条命——此时画外音出现:华军死了,因为谎言只能活这么久,但木兰活了下来。

第二次与女巫相遇,木兰从其口中得知了伯里·汗的真实计划:调虎离山以击垮皇帝。此次相遇促成了木兰的“觉醒”:木兰以真实身份赢得了战斗胜利,但指挥官仍未原谅她对身份的隐瞒,将其驱逐出境。心灰意冷之时,女巫再次出现,劝木兰加入自己,共同为自己谋得地位。木兰说:我知道我该做什么。我的职责就是保卫皇帝,为王国而战,转而回到军队,说服军队回朝阻止伯里·汗。

第三次,回到皇宫的木兰在大殿里与女巫相遇。在这里产生了全片非常有意味的一段对话:

女巫说:一个女人领导男人的军队,这不可能。

木兰说:你是对的,我们是一样的。

女巫说:但有一点不同,他们会接受你,但永远不会接受我。

木兰说:你说我走的路是不可能的,但我还是站在这里,证明我们这样的人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女巫说:不,对我来说太晚了。

木兰说:你仍然可以选择走向崇高的道路,现在还不晚。

这段对话揭示了整篇影片的价值取向:第一,于女性而言,道路有崇高和低劣之分;第二,崇高与否,由“他们”说了算——“崇高”,意味着符合“他们”的要求。由此观之,20版木兰对自己的定位,始终是一个“帝国军队的士兵”,“真”服从于“忠”“勇”“孝”,无论是作为华军而战,还是作为花木兰而战,其本质还是一个服从于强权逻辑和男性话语权的女性,区别仅在于是否被承认。这与影片一开始想要推翻的价值倾向形成了悖反:它从未推翻定义女性的标准,只是用另一种标准,代替了前一种标准而已。

忽视人之差异性的以强证强本身就是另一种虚弱:它假定世上仅存在一种标准,标准之外的个体均被视为“异类”——电影原想以木兰这一形象展现女性力量,却以二元对立的善恶观将女性分为“女英雄”和“女巫”两种,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而掌握标准定义权的,仍然是高高在上的男性话语体系——言下之意是,一位女性的自我只有在“英雄”光环加持和被承认的前提下,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在这种设定下,20版木兰始终未表现出“寻真”的主动性。女巫促成了华军向木兰的转变,凤凰的护佑让木兰活了下来,当木兰以真实身份为战争赢得胜利却仍遭质疑时,是众人的呐喊为其重获信任……行动始终靠他者推动的木兰像一台沉睡的机器,需人一步步解锁才能重获能量——这让人怀疑,褪去了气的加持,凤的守护,女巫的助攻,木兰,是否经得起现实的打击?那个不作为士兵的华军,不作为女英雄的花木兰,与女巫的命运会否不同?

相较之下,98版《花木兰》对此保持了警惕,这种警惕体现在对“幸运”的依赖上:

花母在求亲时找不到木兰,于是说:早约好了,她又忘了。我早该求佛祖保佑的。

这时奶奶走过来,拿出一只蟋蟀说:他们能保佑什么?他们早就上西天了。我已经有了这个幸运符。

这只蟋蟀,就是陪木兰走完全程的伙伴之一。而另一个伙伴木须龙也同样平庸:众神目睹花家的困境,试图唤醒石像神龙保护木兰。一只平平无奇,屡被嘲笑,却始终有着一腔自信和热情的木须龙求众神之王给自己个机会,却被王泼了一头冷水:你只负责唤醒石像神龙。木须龙悻悻而去,谁曾想,只被木须龙的锣轻轻一敲,石像神龙就碎了满地。

也就是说,作为20版中护佑木兰全程的凤凰的对照物,98版的“幸运符”石像神龙早在一开始就死了。花木兰、木须龙和蟋蟀均以单纯的原始状态进入未知世界,他们自身的闪光点和瑕疵如影随形,给其生活带来麻烦、幸福以及各种酸甜苦辣的瞬间。也正是在这些瞬间的连缀中,人物的成长浮出水面。

这显示了98版导演对“崇高”的怀疑和对女性力量的理解——女性力量,并不由自身之外的其他任何事物说了算。

三、人物形象有其自身的逻辑

萨特在《什么是主体性》中这样解释“主体性”:“当一个内在性的系统,即存在与存在之间的中介,以‘要成为’的方式,将无论什么外部的改变内在化,并以外部特殊性的形式重新外在化时,就存在着主体性。”换言之,“主体性”表现为一种方向的转变:不是“真理”引导着行动,而是行动构建了“真理”。一个人是谁,并不由其说了什么,而由其做了什么而决定。

这一说法在电影改编中同样适用:人物存在有其自身的逻辑。人物形象呈现的关键在于让人物符合自身的情感及行为逻辑而非观念的堆砌,否则随之而来的结果便是失真。当电影以强硬的方式强调某种观念或力量时,在二元对立的夹缝中,人或成为概念的傀儡,或成为概念的牺牲品。20版《花木兰》的不足也正在于此:导演想让木兰这一形象既符合中国传统的家国期待,又在女性主义话语日益蓬勃的今天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将木兰“封神”,结果就是让木兰本身在两种观念的抗衡中失掉了“人性”,以及自身的主体性。人不该成为任何主义的奴隶——一个女性人物,如何在女性主义浪潮中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和成长性,或许才是真正的女性力量所在。

 3 ) 感叹中外文化巨大差异

    迪斯尼版花木兰拍得太好了,毫不犹豫五星。
   
  电影中无论是细节还是剧情均改编了不少,更像是一部电影,而不是生生把历史搬上荧屏,同时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大致形象也刻画出来了。

  生趣。不愧是迪斯尼的电影,台词到场景都极具童话色彩,木须和好运蚁也很可爱,相比之下增加的木兰相亲很好地映衬了木兰的性格。
 
  Open的文化渗透,最明显的是最后那场戏。在皇宫救了皇上,而且是一个女子的形象完全颠覆三从四德出现在那么多人面前,最终还拥抱了皇上,所有这些都是古代中国不敢想象的,也是中国的花木兰电影不可能出现的镜头。然而迪斯尼的这个版本有,也非常出乎我的意外,很惊喜,很符合西方敢想敢当的文化氛围。

  网络上流行一句话“你认真就输了”,从诙谐的人生态度来说,我非常欣赏这样的性格与作风,就像未企的ws文化,崇尚一种举重若轻的豁然与幽默。

 4 ) 木兰不是花木兰

本来题目想写花木兰的,但是因为去年年底屡出烂片不断的中国电影拍出了雷人大片,花木兰,所以这篇关于迪斯尼1998年拍摄的动画电影只能用原名:木兰。
作为迪斯尼2D动画的收官之作,(虽然99年又推出了一部泰山,不过两者都是同一时代产品,泰山的制作历时三年,仅仅是上映时间不同而已)花木兰已经是2D动画的巅峰了,匈奴骑兵雪地冲锋那段的气势后来只有在指环王中能感受到。影片的故事情节糅合了好莱坞因素,但是不觉得突兀,因为第二部的情节实在是太雷人了,所以这第一部就没啥了。
虽然以中国元素为主题,但是迪斯尼做得相当不错了,背景的绘制颇有水墨的意思,当然看起来还是美式卡通。而且故事情节,人物设置也完全是美国式的英雄故事,小人物经过不懈努力改变了大局。遗憾的地方也有,比如整个中国看起来好像只有一个小山村,征兵都征到老头和残疾人了,可是京城还有大批的壮劳力。匈奴虽然骑兵厉害,但是打仗其实完全没有战术可言。面对一小队残兵,用得着全军冲锋吗?而且就算冲过去又能如何,就算木兰不制造雪崩,难道让那几千骑兵直接骑马冲到悬崖下面?那段骑兵冲锋太有气势了,无论如何也不像能立马停住……另外看起来片中的中原太像广东或者香港了,不太像汉代的北方民族。不过这一点倒是无所谓了,既然中国导演都敢让战国时代的人超越人类历史2000年驾驭热气球升空了,我们还能埋怨迪斯尼弄不懂南狮和北狮吗?可笑的是,十年之后,美国人制作的《功夫熊猫》更加无懈可击,中国元素更加浓郁而正宗,十年后的中国电影却在雷人的道路上越走越欢

 5 ) 叽叽复叽叽,木兰当户织

古代文学课程刚好讲到南北朝乐府民歌。提到乐府,自然要提到乐府双璧,自然也要提到乐府双璧中的北朝民歌《木兰辞》。
所以,昨天晚上下了迪斯尼的花木兰回来。刚看完。很好看。

本想下到原声来看,不过第一部的原声版本没有搜到。看配音版本也不错吧。恩,是不错的。
表现最出色的配音演员应该还是陈佩斯先生,而且整部影片因为木须在变得轻松有趣,的确适合给孩子看,当然也适合给还没有长大的成年人看。

当然还是可以埋怨迪斯尼动画剧情有些老套,即使拿到了中国的乐府诗也还是没有跳出原本的叙事结构,用典型的好莱坞思维来塑造英雄,同时也不忘记找一个可爱的搭档,和他进行完美的配合。如此,虽然有英雄,但是并不显得影片是在宣扬某种理念,虽然有笑料,却也不显得影片流俗肤浅。反而是两者在中和一下之后,就诞生了如此好看的电影。
这让我想起昨天我们的料理鼠王小米把两种食物同时放到口中品尝之后所体会到的美妙味道——艺术总是有相通的地方。

第二部花木兰是原声版的。看了一下,是有些别扭,一群中国造型的动画形象说着英文,所以在考虑是不是要重新下一版国语配音的。
所谓的某种情节还是有的,而且有似乎也并非有什么不对。但是,还是要说一句,艺术没有国界,迪斯尼把花木兰做成这个样子的确也证明了这一点。不论心里是不是不舒服,我们首先要做的还是应该反思下,自己的资源为什么没有利用得这么充分,近水楼台为什么没有先看到月亮而是眼睁睁看着人家用我们的传统文化大赚我们的钱。

记得初中时候看动画电影宝莲灯,一样的是中国传统题材,很巧的是也有陈佩斯的配音,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并不如花木兰好看。故事情节、角色设置其实看看和迪斯尼还真的是很相似,就干脆说是模仿好了,好歹是开始模仿了。
可是之后呢?不见了动静。还是日本漫画和迪斯尼大行其道。我初中到高中看的基本都是日本动漫。柯南、多啦A梦、灌篮高手、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现在电脑里还存着蜡笔小新,指望着情绪不高的时候能靠着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孩给自己长点精神。

回头接着说花木兰。
剧情并不复杂,对原作进行了一些改动。当然一首诗改编成一个电影,增添情节、设置角色是必须的。
除却搞笑的剧情,电影中另一个亮点还是音乐的使用。不论是见媒婆那一段,还是军事操练的一段,音乐和剧情相得益彰,听觉视觉都是享受。

好了,电影就说到这里吧。虽说这个花木兰拿着美国护照,但到底还是说着华语。第二部我想是需要好好适应一下,因为下一个花木兰似乎已经准备长期在好莱坞发展,英语说得很是地道了。
当然,还是希望,她完成任务之后能够早点回来。毕竟,华夏的北方,才是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地方。纵是洛基山脉巍峨,也不能比得上阴山之上的朔风更能唤起北方少女的豪爽英气吧。

 6 ) 看完不敢相信是98年的电影

看完最大的感受是这是98年的电影???exm???真的拍的太好了吧。真的很喜欢迪斯尼当时拍的这个花木兰。首先是其中有很多的中国元素。开始的水墨画,木须龙等角色的设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木兰替父从军是体现的孝道,而在迪斯尼的翻拍中,我看到的是关于自我的思考。从一个小人物到一个影响胜利的英雄。木兰替父从军,演出了荣誉、勇气和女性的觉醒,东方的故事,世界的价值观。保家卫国,国民之职,令人边笑边落泪。荣誉感与勇气俱在的人,不管多远,一定会是被爱被尊重的。

ps~配角木须小火龙萌萌哒~

 短评

我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7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推荐

拍我们的素材还能让我们看得津津有味,我们有的努力呀!

12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推荐

李玟唱的主题曲我很喜欢

14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原版的艾迪·墨菲和国语版的陈佩斯都碉堡了

1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你的孙女居然是变装人士!”哈哈哈哈这句话承包我的笑点。太久没看2D动画了好怀念~~~

2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很经典啊这个故事…很多年前看的…也是为数不多我看的非真人影视作品…反正我觉得挺好看的…所以我还是有点期待真人版的哈哈哈哈哈哈…动画的总是…我还是有一点偏爱真人演出来的戏吧…尽管很多时候不尽如人意…但是还是会想给真正想演好一个角色的演员们一个机会…

24分钟前
  • EL_CR
  • 推荐

这是一个真正“人文主义”的中国,所以它一点也不像中国。但伟大的迪斯尼们又把所有关于中国最美好的意向编织在一起,所以它又是最中国的故事。想象一个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古典中华,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梦。我真希望我能看见这个中国梦实现。

25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虽然少了些创意,但这部电影的内核很强大,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不需要三从四德不需要贤妻良母也能为家族争光,迪士尼太会挑选主题了

26分钟前
  • 喜悦之地
  • 推荐

这是一个美国女兵,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巾帼英雄,效果和动画都很赞,但是get不到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她只是一个叫花木兰的人,并不是那个雌雄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花木兰。

30分钟前
  • 花落 思量错
  • 还行

除了对中国文化理解有些误差以外,本片的制作堪称上乘。

34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陈佩斯延续了他在《宝莲灯》中的高水准配音~~

37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唯一遗憾是没有细致刻画中国的大好河山,希望真人版可以好好弥补,人设简直教科书级的可爱

42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这是迪斯尼唯一一部完全的中国故事的动画电影。音乐很好听,里面那只苜蓿的小龙特别有趣。但是故事里的文化底蕴不完全是中国的,有点不中不洋的感觉,各位主创们对于这一点功课做的不够。听说要拍真人版了,希望能够改进。

44分钟前
  • 露咪亚
  • 还行

刻板印象太明显了,西方思维披上东方的外衣。没啥意思。

48分钟前
  • 海鲜高汤面
  • 还行

外国人YY下的中国古代社会

50分钟前
  • 暴富的女孩是我
  • 还行

喜欢这部片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木须龙实在是太招人喜欢了

52分钟前
  • 宇宙
  • 推荐

中国学外国 外国赚中国

57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为什么涉及中国题材的我都觉得老外实在不能理解我们的文化。。。。。

58分钟前
  • 老六
  • 还行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东西只有中国人才能拍出精髓,因为老外都是浮于表浅,但让人心痛的事,中国人自己根本不抓,抓不住自己的文化。

1小时前
  • ᥫ᭡້໌
  • 还行

故事很好莱坞,但不得不说人家来中国是做足功课的,首先开始的几个女人的服饰很符合南北朝时期的样子,高胸襦裙,还有那些发髻,相比我们一些古装片各种非主流造型人家至少用了心的了

1小时前
  • MIKI莉莉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