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路上

动画片中国台湾2017

主演:桂纶镁,魏德圣,陈博正,廖慧珍,黎家秀,吴以涵,吉娃斯·吉果

导演:宋欣颖

 剧照

幸福路上 剧照 NO.1幸福路上 剧照 NO.2幸福路上 剧照 NO.3幸福路上 剧照 NO.4幸福路上 剧照 NO.5幸福路上 剧照 NO.6幸福路上 剧照 NO.13幸福路上 剧照 NO.14幸福路上 剧照 NO.15幸福路上 剧照 NO.16幸福路上 剧照 NO.17幸福路上 剧照 NO.18幸福路上 剧照 NO.19幸福路上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4 00:29

详细剧情

小琪 (桂綸鎂 聲演) 生於蔣介石逝世當天,成長過程正是台灣社會經歷最劇烈轉變的時期。 小琪六歲那年舉家搬到新北市幸福路,為了滿足父母期望,她力爭上游,但也許幸福本來就沒有捷徑。 她一步步走上當初沒預期的路,到美國工作、結婚,走到人生的瓶頸,因外婆去世,重返老家,回首童年過程中,慢慢思索自己走過的路:「長大了,我有成為理想中的大人嗎?」

 长篇影评

 1 ) 6.2分

剧情:63分。演员颜值和演技:64分。画面:60分。服装道具:50分。音乐和音效:60分。综合评价:6.2分。剧情方面:从小就是乖乖女,习惯服从家长,虽然得到了看似不错的留洋生活,但文化的不同注定与美国老公走不到一起。从抗议游行到女主的一些政治和权益主张,从陈水扁到连战再到马英九。作品主动将政治带入作品,且未加入明显的“台独”主张,可以感受到作品的善意。情来,感人,接地气,但并不是很吸引人,剧情水准中等偏上一些。演员方面:人物外在形象很一般,面部表情还算细腻,动作比较自然,配音水准还是可以的。画面上:画面效果制作上很一般,只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左右的水准。对于景物的呈现也很一般。服装道具:就是一些常服,没什么可以说的。音乐与音效:音效比较逼真,ED还行。所以综上所述,本剧推荐指数:三星半,可以一看。

 2 ) 了解了不一样的台湾

这片,很难让人共鸣,但却有那么多人好评,看来我并不孤单.

小女孩长成大人,可以写自己的故事了,表扬加鼓励.

由于直叙,电影会表现很多很杂.相对的也会不深入,弱化主题.

父母在,不远游,这话是对的.

打拼?在努力挣脱父辈的阶层后会发现,虽付出了努力,到了另一种层次,但这个层次在现在的格局中却与父辈的格局中的阶层是一样的.这表面是人生的无常,其实是环境的决定作用.

摆脱过去的阴影,将过去好的升级让它长大.

勇敢的走此时此刻自己认为对的路.错了也不会后悔,因为错误是自己造成,与人无关,而对自己,又何必把自己逼上梁山.

梁山也是山,都一样.

但我不理解,为什么都要把孩子生出来,说坚强好听,看不到希望是真的吧.

人生,傻傻的,笨笨的,更容易幸福.

 3 ) 人生是自己的,用眼睛去看世界

湾湾地区的动漫虽然没有绚烂的色彩和特效,但是靠着简约的画风就能讲出动人平凡的故事,用动漫讲述家庭题材的故事没想到这么棒!

教育方面,大胆剖析了老师的偏心。zz方面也通过简笔画形式描述了。

小孩子眼里的世界,一切都那么好,受迫害的表哥在她眼里是个大英雄,幻想着公主世界、幻想着爱情,在上学的时候有了精神自由,但又被家里苦口婆心的压抑。

中国传统一些方面各地都一样,毕业就业失业,家里催促着要去赚钱,干着累死累活的工作,失去自我。

大地震率先倒塌的是高端的博士房子,太讽刺了。

以为去了美国就能实现自由,不过又是进入一个新的枷锁。

 4 ) 生命经验的再现

闻天祥老师曾经说过:“看电影有一种很幸福的经验,你坐在电影院里面,聚精会神看一部电影,然后你惊讶地察觉到,这个导演好像剽窃了你的生命一样,你突然有一种被理解的那种感觉,你在这里感到振奋或是救赎,有时候是一种淋漓尽致。对我来讲,好的电影是不断清洗我的脑袋跟心灵。”

对我来说,《幸福路上》就是这样的电影。

《幸福路上》剧中有段不到几秒钟画面:幼时女主角坐在火车踏板(不是座椅)吃便当。小时候和妈妈搭台铁自强号回高雄外婆家的记忆突然涌现。我甚至都忘记曾经做过这件事。《幸福路上》一个小细节却开启了我早已锈蚀的回忆。

其实不只踏板吃便当,我明明不是主角林淑琪,她的生命经验却莫名和我重叠。同样总是意识流幻想卡通情节出现在生活、跟同学说要当一辈子朋友长大却不再联络、父母期盼自己当医生强迫高中选念自然组、对父母争执彼此政治立场不同等等。

《幸福路上》的精采在于,它捕捉近代台湾人从小至大的生命经验。它不像某些电影搭建今日消失场景让角色在里面逛逛街,还原(其实是创造)你根本不存在的虚假意识青春。《幸福路上》仿佛像是90年代台湾新电影核心宗旨,追随写实电影潮流。

我没想扯国族意识或是复杂后殖民。你无法否认,台湾新电影离我们越来越远。银幕上映的电影即便高喊着台湾正港本土味,却都不是我们市井小民的故事。美型的人物、浮夸的笑点、故事的煽情、为符合三幕剧做出的高潮迭起等等,这真的是“台湾”吗?所谓的写实根本不写实。为何我带不进自己的生命?

《幸福路上》这样的动画电影却做到了。

随着林淑琪回想,我重新经历被遗忘的回忆。原来我不只没成为想成为的大人,更成为遗忘过去的大人。

谢谢你《幸福路上》,谢谢你让我回想自己,谢谢你剽窃我的生命经验。

 5 ) 你相信是什么,你的人生就会是什么

  在了解《幸福路上》之前,可能以为这部动画片偏低龄向,毕竟成年人不再屑于把幸福二字挂在嘴边。加上童真的画风、清新的配乐,以及开篇颇为魔幻风格的想象段落,都似乎使它显得过于可爱了一点。

  未曾想在可爱的外表之下,这部台湾动画其实涉及到不少历史政治事件,包括不仅限于解严、学运、蓝绿、移民等关键词,更串联了九二一大地震、九一一事件等时代节点。电影主题也在亲情之外,更多地讨论到民族、女性等身份认同。

  这是导演宋欣颖执导的第一部动画长片作品,它其实是由2013年导演的同名短片发展而来。长片于2017年亮相釜山电影节,2018年1月5日台湾上映。在第二十届台北电影奖上,一举获得百万首奖、最佳动画片和观众票选奖。桂纶镁为女主角林淑琪配音,《海角七号》导演魏德胜也献声参演了主角表哥一角。

  成长在幸福路,儿时的林淑琪充满想象力。她会把父亲工厂烟囱里冒出的浓烟想象成美味的草莓冰激凌,把阿美族外祖母想象成深山里吃人的老妖怪。嘴里嚼着混血同学赠送的美国巧克力,可以让她满足得驰骋天际。勇敢的表哥在她脑海中,成了禁书国度的叛逆王子。

  成年以后,林淑琪再度回到家乡的幸福路,回忆往事种种,却似物是人非。七大姑八大姨推搡着催她生儿育女,家人过着能吃上饭活着就算幸福的平凡人生。曾经为理想愤然弃医从文,背井离乡来到美国打拼,天台上许下“要成为很有用的大人改变社会”的少年志愿,如今想来好像什么也没有抓住。

  在幸福路,林淑琪又一次遇到儿时的伙伴庄贝蒂,听闻和诉说她们各自殊途的命运,勾连经年以来的变迁遭遇。遇到自己不曾见过的长辈的另一面,体会岁月的辛酸和生命的无常。也遇到她自己,追问自己究竟是谁,这些年来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什么,自己到底该在哪里,而哪里才有幸福。

  电影的主角小琪生于1975年,导演宋欣颖生于1974年。影片中,林淑琪选择文科专业,到报社打工赚钱,远渡重洋婚嫁,都与现实里宋欣颖导演的经历非常相似。导演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毕业后于芝加哥某影视后期公司工作。在那里她感到作为亚裔女性的被边缘化,并更坚定自己导演作品的决心。

  《幸福路上》自然是部具有自传性质的电影,它选取回忆视角,讲述个人成长,实则托出从主角记事起,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到新千年后的社会转变。由于事后追溯,影片整体叙事宏观而全知,令观众同创作者一道,对彼时当事人的诸多选择发出感慨唏嘘。

  这些选择和经历,离不开台湾本土的改变及其和美国的关系。年幼的小琪觉得美国一切都好,等自己真的拥有曾经迫切渴望的美国家庭,却发现其间无法弥合的文化障碍。支持工人权益,却不被工人父母所理解。毅然从文所学,只得变成打工赚钱的工具。电影把主角的生日设置为蒋介石去世之日,更加强了巧合宿命般的隐喻。

  这也倒不是说《幸福路上》有多么激进的政治观点,因为上述事件实际只是蜻蜓点水地溶在日常中,体现方式也十分生活化。喧闹的亲戚们羡慕混血宝宝,认为去美国可以赚大钱,他们自己却并不理解其中的艰难。电影想说的更像是,社会事件也许并不直接影响个人,但即使不关心政治的人们,也无时无刻被卷在社会的大潮中。就像艳羡的美国圣诞树上的饰品,其实就来自父母打工的加工厂。

  儿时伙伴庄贝蒂笃信威武的美国爸爸会来接她,想象自己不曾去过的远方。当梦想幻灭,金发碧眼的她竟要染上一头黑发,表演异域的舞蹈卖艺。再相见时,反而是林淑琪成了所谓的美国人,庄贝蒂洋人外貌的小孩却讲着一口流利国语。

  庄贝蒂与林淑琪二人分别的婚恋,加之她们各自母亲的境遇,还写出了女性在这族群混杂、身份交织且不断迁徙的环境里的不同命运。敏感亦不乏温柔地,体察到每个角色内心,让背后即使高屋建瓴的社会议题,也转译为个人诚恳的所见所感。差异与迁徙,就意味着别离。片中的几场别离戏,不管家人还是朋友,无论生离死别,都被刻画得尤其动人。

  个人角度重历历史,带来一种真实触感。而动画方式演绎现实,又把其中晦涩的成人隐喻,化为天真口吻。穿插在今时与往日之间的,还有天马行空的幻想。流畅灵动的转场,夸张典型的造型,亦发挥了真人电影难以呈现的从容。比如已故的外祖母数度跳出与主角心灵对话,放真人电影里怕是要成鬼片或者玄幻,在此处却舒展出淡淡的温馨与智慧:

  “你相信是什么,你的人生就会是什么。”

  “妹仔,幸福是没有永远的啦。”

  在地性、动画媒介、叙事立场等许多方面,《幸福路上》接近香港的《麦兜故事》风格,虽然它不及后者那样纯粹与跳脱。在动画产业并不繁荣的台湾,能够诞生这样一部切身讲述自己故事的动画长片,无论如何值得喜悦。

  幸福究竟在哪里?也许幸福只是在路上。

 6 ) 我相信我永远都不会辜负那些年为我牺牲掉的鸡

什么是幸福? 就是吃饱睡饱就很幸福,那个幸福啊

对,不然对不起这只鸡的牺牲!

可是从什么时候起,吃饱喝饱都不再让我们感到幸福了? 小琪每次迷茫的时候都会想到阿嬷,一个白发苍苍,皮肤黝黑却精神奕奕的老人,总是说你就是想太多啦,能吃饱睡饱就很幸福啦。 但是为什么小琪还是觉得自己不幸福,走在寸土寸金的美国,在异国他乡终于过上了父母心中期待的“幸福”生活,成为了乡里乡亲眼中金光闪闪的美国人。

我们是不是将幸福定义的太高啦!才总是成为不了自己想成为的那种大人。

我和小琪一样迷茫,幸福究竟是什么?阿姆会说,每天吃饱喝饱就很幸福啦,是啊,他们那一代的人,也许经历过战争、离别,也许体验过饥饿、寒冷,总之就是有一段每天都在考虑生存的生活深深的刻在了记忆里,于是在他们的眼中,幸福当然就是吃的饱喝的饱;爸妈会说,只要你过得好我们就很幸福啦,对啦,爸妈那一代的人也许因为家庭条件,也许因为教育环境的限制,没有办法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面对工业化浸染的工厂制,他们更多的是成为一颗社会的螺丝钉,一颗有用而无用的运作零件,整日奔走在生存与生活之间,于是他们自然而然的将自己的价值附在了儿女身上,为生活与工作安排一个意义,为日复一日的“碌碌无为”定下一个伟大的目标。

那么我们呢?我们是没办法只靠吃饱喝饱就获得幸福的,不是不认同,而是做不到,在我们之中越来越多的人甚至舍掉吃饱喝饱也要追求和满足自己所谓的“幸福”,也没办法像爸妈那样,生一个孩子然后将自己的期待放在他身上,那么对于我们而言,幸福究竟是什么? 电影的最后,小琪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生活被赋予一个新的目标,一家人快快乐乐期待和抚养着一个新的生命。

啊,爸妈永远都是最好的,可我还是想给爸妈靠。

可是在我看来,小琪最后不过是在逃避而已,她始终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喜欢数学物理化学,不喜欢做着枯燥无味的工作,不喜欢变得和父母一样。明白自己不喜欢什么真的很容易,放弃也真的很容易。

要看自己想要什么喽,对任何东西太过迷恋,最终都会成为它的工具。

所以有人说这部电影格局不大,它仅仅描述了一个小女孩的前半生跟着妈妈来到幸福路,拼搏努力送她去读书补习。唯一特别的是她出生在伟人逝世的那天,伴随着学生运动,她第一次生出反叛之心,不想要听从父母的安排学医,而是学文,然后顺顺利利的找不到工作。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工作后,四处奔波,莫名其妙支撑起这个家庭,但是她也是幸运,意外搭上表哥的好运,去往美国工作,然后结婚,过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不过最后还是绕回到了原点。 除了这些,这部电影本来就是导演献给自己家人以及生长的土地,所以关于幸福这个问题并没有给出一个答案,但是关于这个问题有人给出过答案,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的关于人类的需要层次理论。

阿姆是生存,爸爸妈妈是“自我实现”(这个自我实现其实是在他们的儿女身上),而小琪和我们一样,她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找不到自我价值,找不到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定位。

找到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最值得做

整部影片最让我感到快乐的事,爸爸妈妈带着小琪搬到幸福路,一家人为之打拼,憧憬着幸福的生活,朝气蓬勃努力生活的样子。

恶妻孽女,哈哈哈

后来小琪长大,父母也不再感觉自己被需要,她在异国他乡被排挤,工作也不过是成为美国的一颗金光闪闪的螺丝钉。

直到最后她决定回家,好像才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虽然很仓促,也很勉强,但最后还是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似乎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好吧,我也什么都不会

很难又很容易想到,幸福并不是成就自己,而是通过自己的存在成就他人,需要与被需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力量还要大。

 短评

節奏受不了,配音蛋疼(呈現出與桂綸鎂一致的XX),但概念與企圖,導演的六年級生自述,應成話題。鴿子隱喻,飛不遠,終究歸巢。超現實比例。集體記憶的召喚。楊德昌式知識份子內省,「以為可以重來」的幻覺。工人家庭子女,不走醫生改唸文組。小丸子畫風,卻反療癒、反海螺小姐時空。《夏日紀事》。

6分钟前
  • HurryShit
  • 较差

野心很大,企圖用一個小女孩的成長,描繪台灣大時代的變遷~觀影過程中,我數度淚流滿面,雖然<幸福路上>有很多缺點,動畫和劇本都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不過我的確感受到創作者的真誠情感~台灣動畫不容易,值得支持:)

11分钟前
  • chuchu
  • 还行

虽然将国族史大事件嵌套进普通人生命经历的做法已经堪称陈词滥调了,但情感部分又细腻和普世到足够打动观众(我本人)

13分钟前
  • zitsunari
  • 力荐

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描绘出台湾近40年的社会变迁,渗透着对家庭和身份的思考,承载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这是一部具有剧情片体量的动画长片,做成动画的形式,具有更多想象的空间。

17分钟前
  • Mr. Lei
  • 推荐

⒈「幸福是没有永远的。」→看到Kiki的短评第一句也用了阿嬷的台词,这巧合真让我惊喜;⒉作为动画,技术有欠缺,但故事挺真诚,不过多线索交叉叙事的剧情有些复杂,三种语言且没字幕辅助下,想必一起观影的外甥女和小董事长时不时会听得一头雾水(我呢?普通话>台语/闽南话>英语);⒊听到片尾曲才想起蔡依林的《幸福路上》原来是这部动画电影的主题曲呀!……

2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掏心之作。

22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你相信你的人生是什么,就会变成什么”

25分钟前
  • 力荐

8/10

30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岁月的童话。满是女生的幻想,过去与现在、思绪与眼见的幻变。小琪慢慢长大,父母和外婆也慢慢老去。路直路弯,她看见更多颜色,还有台湾和外面的大世界。比较吃惊的,是我居然能无缝对接1975年生的学校记忆,后来想,不是我有那么老,而是大陆社会经济的起步发展,正好晚了台湾十余年那样子。“骑上幸福牌自行车,踏上幸福之路”,这句半植入的脚踏车广告语。

33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五星不用解释,这个动画可以看出豆瓣现在已经不是以前纯粹的豆瓣了,很多脑残对片中表达的幸福有异议,很愚蠢,因为这个动画叫幸福路上,不叫幸福,依旧在寻找的路上

38分钟前
  • 藏情兜兜
  • 力荐

一个普通女孩的成长,见证台湾40年变迁,驻军、解严、选举、猪哥亮,以为身在大江大河立志改变社会,到头来还是困在柴米油盐生老病死。新一代的台湾梦,赚大钱、变大人、去美国终于都皈依到吃饱饭的怀里,不纠结身份,重新重视生存。

40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3.5 用心,但不是好动画。它输就输在企图心太大、太强,整体思路像是用《在伊朗长大》方式拍了个长线动画版《当爱来的时候》,社会性的标签贯彻全片。或者,也可以管它叫《生在蒋介石去世时》。人生家庭情感与家国政治双管齐下,简单的情节排列由此变得繁复,骨子里是台湾剧变的隐喻。画风转变也因此,前半多是治愈、怀旧外壳,后半则渐趋阴冷、伤感。

44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当每次太阳落下,依然往上爬~

45分钟前
  • Kerwin Hwang
  • 力荐

又来信仪威秀,看动画片,浓浓台湾腔调,浓浓政治味,on happiness road ~road to happiness ~

48分钟前
  • 雪梨cafe
  • 推荐

桂纶镁加一星,问题出在台湾人的小情怀,还是“平凡即美”的神话,这还是有些问题的,浪漫化的太厉害了。不过现实主义的题材还是更好的。

52分钟前
  • #Pekingcat#
  • 推荐

可以看到伦敦一家人、岁月的童话、白日梦想家、甚至春宵苦短少女前进等的影子,但仍然是优质的再创作而非拙劣的照搬抄袭,什么时候大陆的国产动画电影可以有这样的东西。

56分钟前
  • TM1001
  • 推荐

小琪生于1975,导演生于1974。成人隐喻在动画空间里变成了孩童想象,从回忆视角讲述自传式的个人成长,让历史事件和身份认同多些真诚。

60分钟前
  • 良卓月
  • 推荐

桂綸鎂配音唯一敗筆

1小时前
  • Run Girl Run
  • 推荐

戒嚴後期的台灣人生活,時間從戒嚴、解嚴後的獨台會抗議、台灣第一次DPP 執政到2014年的運動,還有以前流行的「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俗語在主角身上發生

1小时前
  • 我台灣來的
  • 推荐

特別的台式動畫風格,片尾也好聽,敗筆就是政治意識形態太明顯............還不只提到一兩次...不愛。

1小时前
  • 用心體會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