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二季

欧美剧英国2014

主演:安娜·麦克西维尔·马丁,蕾切尔·斯特灵,苏菲·兰朵,朱莉·格雷厄姆,哈蒂·莫拉汉

导演:杰米·佩恩

 剧照

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二季 剧照 NO.1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二季 剧照 NO.2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二季 剧照 NO.3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二季 剧照 NO.4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二季 剧照 NO.5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二季 剧照 NO.6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二季 剧照 NO.13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二季 剧照 NO.14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二季 剧照 NO.15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二季 剧照 NO.16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二季 剧照 NO.17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二季 剧照 NO.18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二季 剧照 NO.19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49

详细剧情

本季共4集,每两集一个案子。   Hattie Morahan饰演的Alice曾经也是布莱切利的一员,现在她面临谋杀的指控,马上要面临绞刑,Jean找回Susan、Millie和Lucy帮助Alice洗清罪名,却揭开了更深的内幕。   Susan离开英国前往印度,开始全新的生活,Millie却因为做黑市交易陷入了巨大的麻烦,甚至会有性命之忧……

 长篇影评

 1 ) 《布莱切利四人组》系列:女性故事主题、个人价值与群体力量

自2014年HeForShe话题的发起到2017年#Metoo运动成燎原之势以来,《使女的故事》《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大小谎言》等女性题材电视剧的制作明显增多。但在这一切之前,已经有一部英剧以刻画多个勇敢自主的女性角色来表达女性主义诉求了。我指的就是这部女性群戏的翘楚:《布莱切利四人组》。

《布莱切利四人组》分别于2012年、2014年播出第一、第二季,两季在豆瓣均保持8.4分,IMDB两季共8分。它讲述了几位曾在二战时期任职于英国情报部门的女性在战后重聚侦破案件的故事。借此剧我们可以思考:一部女性群戏如何通过群体中的个人成长讲述女性故事?这些女性角色又是如何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捍卫女性群体力量的呢?

女性故事的主题——女性英雄的旅程

我们在女性故事的主题上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从约瑟夫∙坎贝尔1949年出版的《千面英雄》里以男性为中心的英雄成长旅程原型,直到1990年莫琳ˑ默多克的《女性英雄的旅程》运用女性心理分析对坎贝尔原型进行重构,我们才有了相对成熟的专属于女性英雄的成长旅程原型,以适应日益增长的讲述现代女性故事的需求。

诚然,正如男性中心的故事关注的是男性主角的成长,女性故事的主题自然是女性成长的旅程,《布莱切利四人组》也不例外。这些女性角色在两季的破案历程中,基本每一位都经历了默多克原型中的一段成长旅程,达到了阶段性的心理完整:

作为全职母亲的Susan面临着事业与家庭“双头龙”的威胁。她的经历和才干使她本能地追寻案件真相,无法安于全职照顾家庭;但当她有机会运用才干破案时,却又发现自己无法兼顾家庭职责。这受到了丈夫的指责,破案对家人安危产生的威胁也让她开始犹豫。这一两难境地最终通过丈夫方面的态度转变解决:丈夫了解了她的过往和才华后予以体谅,肯定了她的价值和成就(“你们的妈妈是一位英雄”),并支持、帮助她重返职场。

年轻温柔的Lucy面临着婚姻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的压迫及重建对婚姻的信心的挑战。她首先需要打破“屠龙骑士拯救落难少女”的幻象:勇敢地走出依赖婚姻/男人获得幸福这个谎言,离开家暴丈夫取回自主权。当拥有工作来支撑自己的生活后,她遇到了新的感情对象。此时她需要对他的品性进行试炼,且再次确保自己不需要依赖他后,才能享受这段真正平等的感情关系。

独立要强的Millie需要重拾她的女性气质。她需要直面一名女性反派Marta——Millie自身的黑暗镜像,内心压抑着的“疯女人”形象:同样是独身、没有孩子、有着情报部门背景和对金钱的渴望,但Millie选择倒卖香水丝袜补贴生活,Marta却选择贩卖女性敛财。Millie最后以积极的女性气质克服了这一阴暗面:她捣破了Marta的阴谋,通过拯救被贩卖的少女找回了她性格中原本缺失的母性。

第二季加入的Alice和女儿Lizzie从陌生到和好经历了母女裂痕愈合的过程。由于Alice从未担负过母亲的责任,她需要弥补的不但是两人间的情感裂痕,还有Lizzie心理上的裂痕:一直得不到满足的对于强大、称职母亲的需求。Alice对于实现个人价值的坚持起到了示范作用(“你一定不能放弃你爱好和擅长的东西”),她鼓励女儿不要因为经济原因放弃自己的梦想,自己也最终找到了工作,并坚持运用自己的才能为破案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最年长的Jean曾经是团队其他成员的上级,是“祖母蜘蛛”般的存在:以其阅历引导、鼓励、帮助女性群体中陷入挣扎和低谷的成员。在整个故事里她相对其他女性角色而言缺乏成长旅程上的前进。这或许有待续集发展,但某种程度来说也反映了女性题材作品中对年长女性心理发展的塑造和关注依然有限。

虽然这些女性角色并没有完整经历默多克原型的女性英雄旅程,但在一部女性群戏里,让几位女性角色同步经历完整的成长旅程本就不符合戏剧性要求(也与系列剧留下续作空间的开放性传统相悖)。她们的相异性组成了一个多样的女性群体,并由她们之间的戏剧张力和共同目标来推动故事前进。这也就引出了《布莱切利四人组》这样的女性群戏的本质:它并不以单个女性角色作为主角,而是以女性群体作为故事主角(英雄)的女性众生相。

女性个人价值的实现——从个人到群体

自此,我们的视角从个人转为群体:《布莱切利四人组》以其女性角色不同阶段的个人成长,作为群体共同反映了1950年代——第二波女性主义浪潮前夕——女性的生存情况、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及其所面对的挑战和障碍。

故事的背景已经奠定了其着眼于女性群体的基调。几位女性角色一致的战时情报人员背景影射了女性长期作为社会“他者”的地位:国家权力机构——社会的父权——教导她们隐藏收敛自己的才能,甘心退居幕后,掩盖她们作出贡献的痕迹;而婚姻中的夫权作为“帮凶”则习惯性贬低、质疑女性的能力,享受女性的付出并对她们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不闻不问。

在这样一个女性群体受到多重压抑的背景里,首先生出的便是女性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和渴望。线索人物Susan是第一个表现出了这种需求和渴望的角色。根据对白,她当初也是以婚姻为名第一个离开这个姐妹团队的。实现个人价值的渴求驱使她回归女性群体,而女性群体的重新形成给予女性个体以力量,又使其他团队成员得到了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因此从一开始,这个故事里的女性个人和群体便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从个体角度来看,她们重拾自己的才能追寻案件的真相,是因为她们需要打破当下一成不变、也毫无自我的生活,为了在婚姻和单调工作以外实现个人价值——也就是解决对实现个人价值途径的迷茫和需求。但更为直接的理由,是她们对其他女性遭遇的同理心以及施以援手的紧迫感——也就是身为女性个体对于社会上全体女性的生存环境的关注和忧虑。

在第一季的案子里,多名女性以极其残忍的方式被杀,人心惶惶之时警察部门却只满足于找替罪羊完结案子。凶手的凶残狡猾及家庭压力使得她们在破案的过程中屡次退缩,但很快又决定继续走下去。这一模式在第二季并没有太大改变。她们帮助过去的同事Alice洗脱了谋杀罪名,而在Alice加入小组后,她们又帮助解救了一群被卖至异国他乡的年轻女性。她们对于女性境况的强烈自觉性贯穿了整个系列,时时可见她们对受害女性的的愧疚感和以及自己身为女性群体中一员的责任感。因此她们破案的目的实际上从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需求,更多的是捍卫整个女性群体的利益和力量。

第一季第一集

第一季第二集

第一季第三集

当女性力量得到增强,社会环境得以改善,受益的是全体女性并作用于女性个体。正如前文所说,《布莱切利四人组》的女性角色是女性在其年代背景中的历史缩影。她们在家庭与事业平衡上的作出思考和努力,她们面对家庭暴力、残害妇女生命与价值时所显示出来的勇气,正对应了不久后1960年代第二波女性主义浪潮的诉求。自此女性个人的努力聚合成群体的力量推动社会变革,从而提高全社会对女性人权及个体实现自我价值需求的尊重。

对我来说,这正是《布莱切利四人组》最为出色之处:它在一个男女地位不平等的时代背景下抛弃了女性争夺男性目光的俗套,正视了女性作为独立个体实现个人价值、达到心理完整的需求和渴望,并成功将女性个人成长、女性个人价值和女性群体力量交织在了一起。女性角色共同通过运用自己的才干破除案件实现个人价值,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个人成长旅程,而最终的目标和成果既是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满足感,也是女性群体权益和力量的增强与稳固。又可以说,她们对于实现个人价值的努力本就是增强女性群体权益和力量的方式,而她们个人也终将受益于自己对女性群体做出的贡献。

个人价值的实现=获得个人权力?

或许有人会觉得,《布莱切利四人组》几位女性角色在每件案子的结局总会回归生活、回归平淡,她们没有用自己的才干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又怎么叫成功呢?这其中暗含了“力量”“权益”与“权力”等意义的混淆。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女性成功或许就该像近年来国产荧幕上的“大女主剧”那样,伴随着权力、金钱和名声。然而这些“大女主剧”打着“女权”的旗号,实际上仍然是讲述女性个体如何在掌权男性的偏心帮助下一路开挂、登上女性权力巅峰的故事。它们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来为不择手段追求权力正名,本质仍然是与男女平权相悖的慕强思想。从《甄嬛传》《芈月传》到《武媚娘传奇》《延禧攻略》,无一不是这种“女权”糖衣包裹下的权力春药。即便以时代背景的局限性来反驳,那现代背景的《欢乐颂》《北京女子图鉴》同样以女性奋斗为主题,却为何是以一波三折纠缠不清的感情线来推进剧情,而女性角色的事业和个人价值实现依旧被放在了边缘地位呢?

我们可能需要思考一下:我们所追求的女性成功究竟是什么?实现女性个人价值是否只有通过登上权力巅峰,踩在别人(尤其是男性)头上才能实现呢?我们的艺术作品是否能够反映,女性个人价值的实现不需要他人俯首称臣,也不是一枝独秀的光芒万丈,她的成功在于完成自己的成长旅程达到心理上的完整,她的力量和伟大之处可以通过她对整个女性群体权益的关注、并为其奋斗而体现?或许等我们想清楚的那时,我们才能在创作女性题材作品上达到一个新的维度。

参考资料:

Indick, William. (2004) Psychology for Screenwriters: Building the Conflict in Your Script, Michael Wiese Productions through Labuan, Malaysia: Big Apple Agency, Inc.

Murdock, Maureen. (1990) The Heroine’s Journey, Colorado: Shambhala Publications, Inc.

 2 ) 用密码学知识推理案件,高智商的女人谁不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布莱切利是英国政府破译密码的地方。

四位在工作岗位上流光溢彩,破译德军密码扭转战局的女性情报员,却于战后囿于平淡的生活。

女主Susan,擅长模式分析和数学解密,能从大量数据中发现规律作出预测。战后成为家庭主妇,只能在填字游戏中发挥才华。家庭和睦,儿女双全,丈夫爱她,却并不理解她内心的追求。 Millie,精于心理分析,是四人中性格最热情的一位,战后在世界各地周游冒险,在一个小餐馆打工。 Jean,战时小组的大姐大,严厉不苟言笑,人脉广,善于抓住人性来获取消息来源。战争结束后,在图书馆做管理员。 Lucy,四人中最年轻的小妹,行走的数据库,有着过目不忘的超记忆能力。性格文静内敛,嫁给了一个家暴男。 一场连环凶杀案,还有束手无策的苏格兰场 。 Susan通过报纸和电台的公开信息,建立了犯罪现场的地理侧写,并且判断出另有一位被害者未被发现。

Susan通过丈夫的关系,找到苏格兰场督察,向他解释的自己的判断。但因为信息的缺失,导致变量选取失误,警方未能在Susan预测的地方找到尸体。 面对丈夫的质疑和苏格兰场的不信任,Susan想到了她的四人小组。战时期间合作默契的好朋友再次携手,和凶手展开一场智力角逐。

案件的破解过程一波三折,四人组的两次判断失误、Lucy把自己作为诱饵的那场火车戏、Susan和凶手面对面时眼神中流露的惊恐、还有结尾处握住手榴弹的一瞬间,让这部剧充满了张力和反转,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布莱切利四人组》这部剧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将破解密码的思路用于本格推理(四人组快速的推理思维总是让人更不上节奏),同时也在剧情的推进中,将四位女性各自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于此同时,凶手具有娴熟的反侦察能力,通过高智商犯罪手法,在每一个作案现场中植入假证据,诱导警方逮捕替罪羊。正邪双方的势均力敌,让剧情更具平衡感和咀嚼性。 这部剧被打上了女权主义的标签,而在我看来,不过是恰如其分地发挥了女性的聪慧和坚韧。 文能破译密码,武能深入虎穴。数学公式、模式分析、套取情报手到擒来,高智商的女性总是令人心生欢喜。

一如英剧的含蓄和克制,女权主义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一声口号,更不是将男性踩在脚下,而是用实际行动来捍卫自身应有的的权利。 所以当Millie面对餐厅老板的性骚扰,她会酷酷地说我不干了;Lucy的老公对她家暴后,没有难堪的歇斯底里,没有自怨自艾的矫情,而是在伙伴的帮助下搬出家开始新的生活;Susan面对警察和丈夫的质疑,没有过多的解释,保持微笑,通过智和找到了凶手。

剧 的开头有这么一段对话,“你若是乐于尝试,就不会平凡”。 战时的幕后女孩,在战后那个男权至上的年代,依旧可以坚定的用自己的方式来守护正义,同时还能兼顾家庭事务。 如此这般的女性,即使在平凡艰难的生活中,也能成为耀眼的光。

剧的开头有这么一段对话,“你若是乐于尝试,就不会平凡”。 战时的幕后女孩,在战后那个男权至上的年代,依旧可以坚定的用自己的方式来守护正义,同时还能兼顾家庭事务。 如此这般的女性,即使在平凡艰难的生活中,也能成为耀眼的光。

 3 ) 我们曾是战士

(也推荐第一季,四个姑娘演得非常好,尤其是女主苏珊,气质平和睿智,几乎有“卷福”他姐的风采,就是越看越有味道,不是以第一眼的外貌取胜,而是气质佳,演技精湛)

写下题目时还是觉得有些讽刺,第二季万完全诠释了个人是历史的人质这一说法。

曾是幕后破密码的精英团队,却因某些原因签下保密协议,不得公开自己在战时所做的工作,尽管幕后团队的姑娘们一直以此为荣,她们何尝不是和男人一样厮杀在战场,当苏珊问起曾是皇家炮兵的先生对于战争、个体、领导者的看法,他说他怀念的是纪律和忠诚,而对于所谓权威者的决定含糊其辞,他以德国人为例,是把个体的德军士兵看作魔鬼,还是说他们被魔鬼般的领导者驱使作战,真的很难说清。

第一个案子“血染双手”其实不乏反思,就如上一季里揭露了英军的心理战模式一样,这件案子也是以蛛丝马迹慢慢揭开整个案子的迷雾。只不过是以艾丽丝为引子,她谋杀旧情人,所有证据确凿。唯有简相信“她也在布莱切利呆过,我知道她。”那时她也如四人组的姑娘们,因德军发报员的懒惰、疏忽,得以破译密码,和她们一样具有观察力、行动力,但不等于说这种能力可以让她犯罪,而且毫无悬念的认罪伏法。

四人组的重聚察案,一方面是她们希望一展所长为昔日同袍扫除冤情,另一方面,实际上也不乏回望昨日,在个人和国家这样的命题里重新梳理自己的位置。现实其实是冰冷无情的,公开的战场上,见得了光的那些士兵们,如苏珊的丈夫,再差也可在交通部获得职务,甚至在好些外派出国。而苏珊和她的姐妹们,境况堪忧,苏珊是最好的,稳定的家庭,一对儿女,生活无忧;具有超强记忆力的露西,过目不忘几乎是电脑一般有储存、分类资料的能力,她最开始似乎没有工作,有一个愚鲁常殴打她的丈夫,到了二季则好些,在刑侦部门的相关单位做文员,打字、接听电话、分档存档;爱冒险胆子大的梅丽,心高气傲的她开始屈就于做餐厅招待,因为破案失去工作,因为有语言天赋,她开始给德国人做翻译,却因案子调查上了黑名单,从此只能在高级酒店内贩丝袜、香水,做黑市掮客;简好些,性子沉稳守口如瓶,所以在图书馆以书为伴。曾有的热情、雄心,被生活碾压,都是眼神疲惫的中年女子。

但有那么一瞬间,把姐妹们聚拢的,唯有罪案,揭示其背后的根源,何以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不幸,她们能在被害者身上找到一些相似点,利用自己的所长找到真凶,也在那么一刻,女性的情谊被点燃,是一种温暖的向心力,这个特殊的聚会使她们找到昔日的自己,并肩作战,为了追求公义。尤其是在和苏格兰场的警官们的周旋中,这种对峙是吃力的,他们不相信“家庭妇女们”的捕风捉影,直到案情渐渐水落石出,苏珊的推理手法又如此专业化,才使得其中的一位长官说出,相信她受过情报破译的专门训练,案子的推断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公开场合他们无法直接给与支持和认同,只能作为“热心市民”的意见参考。女性身份、社会地位所带来的尴尬,使得她们处处碰壁。但谁又能否认如果换作男性,在政府相关部门任职,她们的意见不会被认真考虑,当然此片若真的有女性主义的倾向,也来得温和而坚定,既揭示出她们的窘境:没有体面的工作、家庭事务的繁琐、被忽视、遭遇家暴或性骚扰。但也同时能在逆境中不忘高扬人性可贵的品质:坚韧、忠诚、面对罪恶的不屈服。

展示在戏剧中的一些小细节非常动人

梅丽为露西弄来漂亮的连衣裙、碰上香水,在心情好时以一瓶李子酒待客,欢迎回到旧日并肩作战的那种氛围,甚至会为遭到家暴的露西提供住宿;看似沉闷的简会因为姐妹不惜在路上拦住关键人员,甚至动用到她过往的历史来要求套取资料;露西羞怯内向,却肯为了找出凶手,乔装打扮来做饵,或者利用职业便利翻查机密文件,向上司巧妙地询问案件进程;而最强大脑的苏珊,在和凶手直接照面的片刻就能知悉对方,在那之后被惊骇得一路狂跑,几乎扭伤脚踝,但依旧能不露声色继续处理案子。是战争磨练她们的技能、意志、情感,在平静的战后,她们内心的英雄情结依旧被唤醒。

第一季里被连环凶手杀死的女性们,被抛置在荒凉的地方的女性激起她们对同性遭遇的怜悯同情,所以在面对凶手时,即便如苏珊这么瘦弱的女子也激发了极大的勇气和反击力。

而第二季,第一个案子就说到了,个体和国家的关系。历史都已成过去,个人却始终被绑架,女性所处的地位依旧尴尬,小则在战后资源欠缺的环境下缺衣少食、不能谋到体面的工作,大则是她们也在反思,个体被强调对国家、政府的忠贞、纪律、是否就合乎情理,比如自己战时所作工作不得提及。就如艾丽斯昔日恋人被调派去另一个部门作过神秘工作到最后被揭发,还是令人心悸。所以他才会自省,以剪报提醒,希望拼凑出真相,也是他最后洗脱双手鲜血的一个自我救赎的步骤。不留下只字片语,就永远无人知道。

德国研制出沙林毒气,英国也不能示弱,所以疯狂的生化专家,设计了一场车祸,意在用合理的理由制造实验品——那些押运者,都是没有家庭的单身(像四人组其他三人),没有家庭意味着,他就是单一的个体,即使死亡,也无从追究。他们如同试验场所的小白鼠,当苏珊利用昔日的关系进到医院,亲眼看到伤痕累累,无法痊愈的伤者,才能相信自己和姑娘们解读到的那个事实。很残酷。官方会用合适的理由来掩盖,如果可以的话,威胁永远存在,敌友只不过一瞬,“谁能想到现在我们和德国人成了朋友,俄国人变了敌人。”危机感永远存在,只能以毒攻毒,储备更厉害的生化武器并以活人来做实验,那位专家的疯狂甚至是可以理解的,他的冷酷在于觉得个体的生命微不足道,个体必须服从于国家利益,牺牲小我是不得不为之的一条路。案子的仓促收尾甚至可以理解为留白,化学家如果不被揭发,研究继续,他还会继续担任要职,他背后依靠的是强大的政府,但是当政据确凿案件浮出水面,为了舆论可能不得不让他做“被揭发”的策划人收监问审。艾丽斯虽然不必坐牢,但被牵涉进案子上了报纸,所有正规单位不得录用;和她一起涉案的梅丽也因此上黑名单丢掉翻译工作。足见此案水很深。

至于世界和平,其实很多人比不觉得和平的意义大于战争,都是说法罢了。

前两集也为苏珊的淡出作了铺垫,因为案情的深入她牵涉其中,被迫和前来的丈夫坦诚相对。当说出过往的历史,我仍能感到她骨子里的自豪、骄傲,眼神中的火光被点燃,睿智、自信的苏珊在回想年轻的自己时,仍会以无悔自诩,“我们改变了历史”——只能过先生的反应,难以置信,做饭、带小孩,最大的乐趣是玩填字谜,和朋友聚会的太太从事如此工作,几乎是同床异梦。夫妻间也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谈,苏珊和姐妹们在一起时才是知音。

 4 ) 高智商的女闺蜜在一起,能干点什么。

3月17号,历史上的今天主页上有一则故事:抢银行,通常被认为是男性从事的一项危险且非法的活动,但是,历史上偶尔也会出现“巾帼不让须眉”的犯罪行为。比如,1924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信托公司保险库内就出现了三个持枪女子,她们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抢银行。

追到第二季,故事从篇幅上进行了压缩,两集一个故事,虽然人物不变,又多了一位女主,但是情节依然是由我们智商过人的四位女王通过运算、逻辑推理、真枪实弹的一己之力来收集线索,最终和黑暗不可告人的秘密人物或组织较量并胜出,解救了另一些麻烦缠身的女性。

我很羡慕他们所处的年代,喜欢她们古着的呢子外套、牛津包、浓艳的口红,大波浪的头发,但我更羡慕她们这一群闺蜜。除了Susan有家庭其他皆是单身,她们光鲜亮丽,有着秘密的政治背景,虽然表面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却扮演者“超级英雄”的角色。除了工作和爱情的压力,还要和暗处的不明势力斗智斗勇,生活可谓紧张刺激也更丰富。

她们在一起没有讨论最近流行什么发式,没有谈论你家买了多大房子,我家去哪旅行,没有谈论你淘了外单包,老公送了名牌表。
她们在干着危险又有价值的事业,默契又不需要废话揣测,比较和嫉妒,这多么领人羡慕?简直中年美少女战士嘛。

我没有这样的闺蜜或者女同事,我的女同事们都在微信朋友圈晒孩子,晒老公生日送的##,男朋友送的##。
我也少有这样可以随时一起冒险的女伙伴,一起出门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伴。所以不时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不是男友和丈夫可以给予的。那是一种完全自我的感觉。完全由心,想干嘛干嘛,全世界唯我独尊的享受。
现在,我只能一边上班,一边期待不加班的周末,一边看我的电影电视剧,在光影世界里胡思乱想,找点自由行走江湖的赶脚。
如果,我有布莱切利里面的三个女闺蜜,别说,还真想干点惊天动地的事,抢银行不敢,见义勇为还行,哈哈。

 5 ) 大约没第三季

两集一个案子,果然就显得仓促了许多。

第一案,气氛的渲染重于案情本身。

一个女人身陷牢狱,几天之内就要绞刑。时间上给人一种紧迫感。

莫名其妙的跟踪,翻得乱七八糟的Lizzie的公寓,未遂的车祸。制造一种不知来自何处的恐怖气氛。

最后草草结束,军方无辜,科学家是邪恶的。

如果只是科学家自己的实验,那么他怎么会有手段把Millie的安全权限下调,以至于她不能再为政府做翻译工作。

第二个走私案,略好于第一个。不过最后也不知道局长Farrow是好是坏。一到破译密码的时候就觉得好神秘好性感。

印象深的几个地方:

第一集中说世界已经变了。说的是战时与德国是敌人,而战后却成了朋友。苏联方面则相反。这是冷战渐渐拉开帷幕。

第二集中走私的人口,用Millie的话说,是来自于“铁幕国家”。国际阵营显而易见。

Jean冒充买家与Magro家族交易,枪伤的腿让她真有某种老大的气质。

即使Alice无罪释放,也无法找到工作。最后只得化名。

Lucy和警察男友吃晚饭,为了套出情报,假装自己记不清Magro的名字,“Mag....or Maggo?"其实她是过目不忘的那个。这世间在男友面前装过傻的女人都懂。

Millie的语言天赋。正好这几天看了篇学外语的微博,很多语种之间确实有关联。Millie只懂些俄语,却也听懂些许捷克语,很多单词都相似。

 6 ) 你仍然只能依靠暴力机关的慈悲

仍然是很美的服装道具滤镜,典型的英剧范。但这部的逻辑还不如上一部。大概是那个时代女性行动力和关系网的有限性和编剧试图给对手设置更强大背景加起来导致了情节逻辑难以自洽——因为这么强大的组织怎么会是几个手无寸铁的女性对付得了的?所以四人组的胜利归根结底依靠的是国家暴力机关的正直……结果是前一个故事,犯蠢的只是疯狂科学家一个,军方得知此事非常震惊(可能吗?)。后一个故事,一看到走私证据总警督立刻变脸把先前合作的女Boss拷起来(这总警督也太配合了太乖了)。如果军方长官和警局的人都和反派沆瀣一气呢?四人组什么都改变不了,还会累及自身。和军方为敌啊!

当然我也并不是非要强求她们有多大能耐,时代背景和身份地位的局限,完全可以理解。只是为什么要设置这种四人组凭自身能力完全对付不了的Boss呢?马普尔小姐只解决单纯的谋杀案,这未尝不是一种自身价值的证明。阿加莎让特工汤米和塔彭丝对付反派组织,让波洛抓连环杀人犯,让马普尔小姐抓乡村谋杀案的犯人,她比现在的编剧明智得多。

 短评

横看竖看就是觉得比夏卷福的那个好看呀!

8分钟前
  • 毛豆子
  • 力荐

冰冰字幕组

11分钟前
  • 雲語荷棠樾
  • 推荐

Millie红唇西装裤走路都有风简直攻得一塌糊涂

12分钟前
  • 槍櫻
  • 推荐

剧情扯上政府/谍战肯定没好事,第一季那种小格局内别致考究的推理全都不见了,但好在姑娘们还是那么棒!Susan老公太可爱啦ep2实力懵逼脸www大型比心

17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是最近看过的最棒的一部电视!一口气看两季!剧情严谨,服装好漂亮好漂亮!第二季换了女主之后感觉更干脆了,也有数据分析外的人性化推理了。比卷福还好看!

22分钟前
  • a碳
  • 力荐

12.1 服装啊啊啊,太美了

24分钟前
  • arlmy
  • 推荐

相比第一季少了很多精雕细琢. 两集一个案子的节奏也稍快了点没有第一季那么过瘾了. 不过比起腐尔摩斯呵呵呵呵呵 甩出好几条街了

26分钟前
  • Muffin_C
  • 力荐

这货竟然出了第二季。Rachael姐姐简直攻气冲天,她和别的妹子说话我就觉得下一幕要吻上去了。。。好吧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们穿的大衣都好好看我好想塞进自己衣柜

27分钟前
  • _D
  • 推荐

大概是英剧老被说太慢于是作者们明显加快了节奏,虽然在剧情上不如第一季简直人脑版大数据分析,不过这季机智的女士们行侠仗义的冒险旅程依然好看,四人组人员组成还能变换的嗯好吧这很英剧,爱你妮娜里的菲伊与新加入的爱丽丝表现动人,神盾局小哥依然延续满脸写着好男人你要好好对我们美丽的露西噢

30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第三季快来!Alice我也喜欢,下季Susan回来5人组也好

33分钟前
  • Rach兔子
  • 力荐

幾個家庭主婦,甩福爾摩斯幾條街

35分钟前
  • 貓太野
  • 力荐

比起第一季惊心动魄的推理稍平淡些,但也不乏精彩之处,后两集让Alice顶替离开的Susan倒也不违和,且母女之情感人;几桩案件都无法绕开战争阴影,战争像毒瘤像细菌吞噬着灵魂,时代氛围浓厚,复古造型好看,视角颇为独特,可惜没有第三季了。

3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没有S1来的带感但水准不失

41分钟前
  • 大书桌
  • 推荐

第二季有两个案子,顺便BG路线换人了!lucy的Ben真的也是个小天使!而且是神盾里的Hunter啊!wwwwwwww案子还是挺好看的,不过许多地方看起来剪辑超紧迫……是急着完结么……

45分钟前
  • 黑貓十一
  • 推荐

女孩們,團結就是力量!http://hou26.org/zeta/b-crime-drama.htm

46分钟前
  • 侯二六
  • 力荐

求给南茜一个好女人「两季最惨 每季必失业」

47分钟前
  • Momo June
  • 还行

英国真不愧是侦探小说的故乡

51分钟前
  • 阿素喇
  • 力荐

又增加了新的布莱切利女人,总数一直维持为4人探案……

56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铺垫多多收场草草。

58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这季案子稍微简单了一些,尤其第一个,本可以更多展开的,怎么戛然而止了。

59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