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粮仓

大陆剧中国大陆2002

主演:王庆祥,王亚楠,杜雨露,聂远,王海燕,杜志国,李倩

导演:吴子牛

 剧照

天下粮仓 剧照 NO.1天下粮仓 剧照 NO.2天下粮仓 剧照 NO.3天下粮仓 剧照 NO.4天下粮仓 剧照 NO.5天下粮仓 剧照 NO.6天下粮仓 剧照 NO.13天下粮仓 剧照 NO.14天下粮仓 剧照 NO.15天下粮仓 剧照 NO.16天下粮仓 剧照 NO.17天下粮仓 剧照 NO.18天下粮仓 剧照 NO.19天下粮仓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6 16:27

详细剧情

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登基。围绕国仓粮食,接连出现“火龙烧仓”、“阴兵借粮”、“耕牛哭田”等惊世奇案,令25岁的乾隆(聂远 饰)认识到大清国生死存亡全在“国粮”之上。此时朝廷内权力纷争仍旧激烈,仓场侍郎米汝成(杜雨露 饰)仕途通达,其子米河(王亚楠 饰)却苦读之后决定只身行走江湖,阅尽民间苦难,立志做一方清官救民于水火。机缘巧合之下,米河受到刑部尚书刘统勋(王庆祥 饰)赏识,又和浙江巡抚卢焯(杜志国 饰)结为忘年,为巩固大清国粮仓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米河的奇志一步步实践的过程中,与他有过情愫的美丽女子柳含月(王海燕 饰)、卢蝉儿(伊春德 饰)、小梳子(李倩 饰)却相继离他而去……

 长篇影评

 1 ) 三女情债的根苗——重观《天下粮仓》

米河到底爱谁?记得十年前第一回收看,对着结尾的午夜长桥大蜡烛我产生了疑问。柳含月退出,卢蝉儿自伤双目,聪灵的小梳子呢?新婚当日背着一个本来很完满的结婚对象飘然而去。青年男女注孤生,仿佛是这部剧政治焦点的必要副产品。

过度追求传奇化,《天下粮仓》不惜把章回小说那套阴阳灵异悬念借来重弹,在处理感情戏方面节奏也太快,固然紧凑抓人,可欠了点润物无声的意境。看得热闹,却不至于投入。

倒也有例外,比如庞旺为柳含月点烛。起先庞旺似乎是一个纯粹制造阴森氛围的人格扭曲者,末了编剧倒是留情全了他一片痴。苦恋女神的纯男吊,从加西莫多到游坦之,赚足读者眼也能掬得作者伤心泪,谁知每个人自己在哪一段感情会扮演扑火飞蛾?

含月化烛,死得够悲壮,这番刺激还累得妹妹柳品月斩断尘缘,杯具了好男人白爷(白爷后娶小梳子,新婚当日逃婚,注孤生不解释)。庞旺的一只火种,在这个卑污的灵魂,竟潇洒而异常动人。这一段,没有睿智的言交锋,省去了跌宕翻覆,奴才庞旺,在旁观者的默然里,忘情走向那从来不能接近的女伴、女主人、爱人。生命最后的追寻,初次的圆满。意境在这静默中,观众和旁观人物一起想象和体会庞旺走向大蜡烛时的情感波涌。

安排这么一出戏,也是可怜柳含月的苦。一个庞旺算是告慰。柳含月的情海孽根是她的清高。低头就可以拾得庞旺的爱,她却宁愿苦等自家少爷。她的爱并不仅仅是奉命,在未见米河的前半生里,往来京师与家乡的灰鸽子,寄托着少女的情梦。晴雯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柳含月却是小姐沦为丫环,命更苦一层。当然,柳含月有骄傲的资本。深谙世故,军师奇谋,更贵在良臣择主而事,与人谋便忠心耿耿。在米家父子宦海谲波中,柳含月更相当于一个士。国士死忠,烈女死贞,到头来拼死效忠的米老爷是个巨贪,米河又不能领受她的情意,最孤傲最才高的女人,死是清高早寻下的出路。

第一次看,最不能理解卢蝉儿的下场。有点作。作瞎了眼睛,作掉了孩子。明明是郎情妾意的真爱,凄然放手为哪般?不是柳含月,柳含月在米河疑难之际,用死亡慷慨成全。卢蝉儿却从这份疑难中,看到了自己爱情的惨败。卢蝉儿的情债根苗,是这个人的世俗,爱情理想的世俗,即普通女人喜欢的结婚成家生孩子。

这有错吗?没错。错在选择了米河。比起许多狗血剧,米河实在不算无良男主。但他遇见正确的爱人是在错误的时间。卢蝉儿最后点醒他,你的真爱是那个小机灵鬼小梳子。

第一次观看,我就认为米河应该选小梳子。那时因为我觉得小梳子最好。

这次看我果断认为小梳子是真命。因为她和米河才是一类人。

米河在卢蝉儿和柳含月间无法选择,起初尚情有可原,越到后来越觉牵强。父命难为,可米河还是违了,婚礼上谢绝柳女之情。随后呢,他无限地延宕,拒绝马上给卢蝉儿一名分,哪怕卢蝉儿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局势紧张,尚需安抚柳含月,利用她的智谋。种种一拖再拖,等一切障碍彻底解除,米河提出迎娶,卢蝉儿已经打算不勉强他,“你现在娶我只是可怜我”。

之前的米河是感情骗子?

我的感受,他对卢蝉儿是真爱,不过他更爱一同携手江湖无忧无虑时代的卢蝉儿。而这个大着肚子赶着他成家的卢蝉儿,让他震惊,让他逃避。

从米河那种少年气未脱的个性看,这样的反应很正常,不涉及论理拷问。

就像一个小孩哭闹着求家长买下一款高档玩具,最初的兴奋过后,他宣布他不想玩了。

只是觉得没意思了。最诚实的反应。

孩子有错吗?

卢蝉儿就这样原谅并拒绝了米河。乘一条小船,撕碎他的画像,伤心离去。这件事之后,米河大概会真正的成长,进入官场,担当他父亲曾经的重任。可怜卢蝉儿遇见他太早,是以做了成长路上的铺路石。

所以在情感成熟度层面,米河和小梳子才是一类人。随心所欲,率真可爱,没有责任的压力和现实的烦恼,懵懂得让人无奈。可是就生物特征言,男性理想中的另一半形象,当然是卢蝉儿那种楚楚可怜的淑女,而不是性别特征都不明显的丫头片子小梳子。米河对待小梳子像玩伴。小梳子呢,也是情感上的幼儿。时时表现出莫名的醋意,却还是不断热心为米河和他的女人们牵线搭桥。她在情感上处处成全别人,叫人赞叹她是好姑娘。她的自我意识尚未觉醒,告诉孩子起来争取,到世界上争夺自己爱情的权益。

可如果那样,可爱的孩子就不存在了。

小梳子保持最可爱的样子离开米河。可是在新婚之日,女人成长为女人的关头,她落下了眼泪。

成长是她懂得了男女之爱,也懂得了曾经因为没搞懂而错过的感情。

小梳子的情债,和米河一样,该算是为成长交的学费。

最后她从新婚洞房跑了。许多人想,她怎么不去找米河呢?这样就圆满了。

两个人的相契,来自孩子都是相似的。随着成长孩子变得各有不同,那份珍贵的默契,也就只好分崩离析了。

 2 ) 另类经典《天下粮仓》

 
《天下粮仓》是不可多得的电视精品。2001年电视界即使只有一部《天下粮仓》,也可算是丰年。它的成功在于其拍摄得精致:在众多垃圾影像中能找出这样精雕细琢的画面是电视观众的幸运。该剧对于艺术的执着与严肃也给电视人以警醒:电视剧的粗糙也许不是电视剧本身的问题。
同样是反贪剧,《天下粮仓》不停留在经济犯罪的表象上,对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挖掘。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腐败。腐败决不仅仅是贪污受贿、生活堕落这么简单。田文镜从不受贿,但为斗倒刘统勋不择手段,为自己的势力壮大拉帮结派;米汝成一生清贫,可他为自己的儿子仕途坦荡,不惜收受巨额财产,亲手毁掉一世清名。这当然不能叫经济腐败,但我们可否叫它政治腐败?这种腐败对政权的危害同样严重,同样需要惩治。它与经济腐败外观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出于一己之私心。这就引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腐败。人皆自私,这是天性,在一定范围内自私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且没什么坏处。而掌权者的自私就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卢焯无疑是个为民鞠躬尽瘁的好官,可他更是一个深爱自己女儿的父亲,他的下马又能怪谁呢?
本剧对人物的塑造决不停留在一个侧面。难忘米河对李忠的评价:人品有望,官德无存。李忠被斩时,漫天飞舞的纸钱留给所有人无穷的疑问,人品、官德孰轻孰重?情理、法理何去何从?人往往会陷入矛盾,而编剧让李忠陷于一方百姓的安危与江山社稷的大义的矛盾取舍中,其悲剧的命运在所难免。同样,米汝成、田文镜、卢焯与以往塑造的贪官或清官皆有所不同,如前所述。
同样是历史剧,《天下粮仓》与枯燥无味无关,其丝丝入扣的情节设置让人欲罢不能,其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让人感慨万端。不过,这也使该剧“宫廷之外的戏有些虚”,有了些戏说的味道。这也许就是它没能摘得“飞天奖”的原因,可《神医喜来乐》的戏说又该作何解释?
剧本的文学性较强,很久没有听到这么有文采的对白了,现在的电视剧都比白话还白话。
可以看出导演对该剧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和感情,使该剧贯穿着饱满的激情和强烈的戏剧张力,几乎集集催人泪下。每集都有兴奋点和感人之处。每个镜头都不敷衍。有这样一个镜头,高斌决定杀李忠时,全城百姓纷纷跪下,镜头缓缓摇下,画面出现了高斌官帽上的红顶子,血红血红,与百姓的褴褛衣衫形成鲜明对照。如此富于艺术感染力的镜头怎能不令人刻骨铭心。
导演的功力还可见于对演员表演的驾驭上。他可以让演员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哪怕是从未显露出的潜力。他能让田成仁从憨厚的农民变成刁老头,让聂远从戏谑的闹剧中走出,成为心忧天下、年轻有为的一代明君。最值得称道的是他让王海燕从胡椒面变成了小神女,展示了扎实的演技。看过《天下粮仓》才知道,海燕对吴子牛强烈的感激之情乃是发自肺腑。当王海燕遇上吴子牛,是王海燕的幸运,也是观众的幸运。
当然对人物的准确把握主要应归功于演员。王庆祥从台词到形体功底都十分深厚,这点值得海燕学习。他现在所要做的是把自己变得可爱。米河的可爱之处在于他的率真,王亚楠很好的展示了这种率真,但他忘了表演不但要真,还要美;不但要放,还要收。于是《天下粮仓》一不小心成了他的“癫疯”之作。编剧让他处于三个女人的情感旋涡之中,虽说这是电视剧“戏不够,爱情凑”的惯用伎俩,但这样一部与众不同的作品有这样的老套实属败笔。许三金、小梳子或沿袭以往表演技法,或本色演出,起到了穿针引线、减缓压力的作用,可如果调味品放得太多,也会使整个作品变味。
柳含月是全剧写得最有光彩的人物。老爷去世前,她是足智多谋的小丫头;老爷去世后,她由花旦变为青衣,最喜欢她身披月色衣衫,如云中月若隐若现,“声如细丝却语惊四座”的样子。这个转折从演员的造型、表演都可看出,可见是有意为之。因此我收回原先的话,海燕开始的“放”是为了以后的“收”,先前的轻松不过是以后凝重的铺垫,先前的欢乐不过是以后悲剧的前奏。如此处理使人物命运更牵动人心,人物形象更丰满。
海燕几场没有台词的戏常为人称道,因为演好不容易。而我最欣赏的还是向米河吐露心绪的一场戏,演得张弛有度,怎一个“帅”字了得?(我一般用帅形容有魅力。)我认为“硬”其实是“稳”,不同的人物应有不同的处理。柳含月就应该语速放慢,步子放稳。古装戏的表演“舞台”一些很正常,这也正体现了海燕的表演才华,无论担任主角还是配角都能驾轻就熟,无论扮演喜剧人物还是悲情人物皆可收放自如。
2004-02-09

 3 ) 貌似历史片

今天回看的话,毛病真的是很多。情节不连贯,人物主线不明朗。主要人物刻画不立体之类的。但总的来说,限于当时的条件。都可以谅解。唯独到了今天,觉醒的人们回看这个电视剧。会产生很多不好的想法。如同姜文说的,人家观众提高了,回头想起你来。会说,这孙子你当初给我拍的什么烂电影啊。我想这种观念适用于所有的艺术形式。告诉我们,作品,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这个片子里在今天看来,显然只是一个大杂烩。打着历史片旗号的大杂烩。中国人意淫的几大要素一应俱全。清官,侠客以及红颜知己(而且不止一个)。充满了精英政治的论调。这些在今天看来都是不可取的。最最可悲的是,也不太符合史实。清朝的统治,几乎可以说是暴政。因为满族贵胄一直没把汉人的天下当做自己的天下。到了慈禧那时候,还能动不动就说出:不行就退回关外回吉林的金句。所以统治阶层几乎是不存在这种悲天悯人的。他们并不拿汉人当人来珍惜。

乾隆一朝所谓的康乾盛世也大都有自己杜撰的成分。乾隆晚年已经彻底放弃管理地方贪腐。因为鞭长莫及,甚至直接要求分一杯羹。所以底下的官员整体都是贪的常态。当时土地生产力和粮食的产量是固定的。一旦人口激增。必然导致饥荒。很多的政治层面的问题都没有拍到,也没有想要拍政治缺陷的意思。总结一句话,就是不够深刻。这样一部大张旗鼓要干一部历史片的感觉,最后竟然拍得这么浅,也是挺没劲的。

值得一说的是,几个老演员都挺好的,虽然表演充满了话剧感。但在这里并不违和。可以多给一勺。至于刻意安排的这么多爱情线,真的是,没有这个必要。对标别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整体都是弱的。

 4 ) 不行

前半部分大案奇案众多,人物个性鲜明,叙事格局庞大,十分精彩。 但是,如何从一个圈在阁楼里的书呆子,很快变为一个极能揣摩圣意的老油条,米河的成长过于出乎意料。 后半部分感情戏过多且突兀。很多情节没有铺垫,令人难以置信。且与前半部分情节脱离,实乃狗尾续貂,有凑数之嫌。试举三例。 柳含月怎么会喜欢米河?她是米汝成的智囊,怎么会对少爷米河产生感情?做为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她也应知道这样的感情不会幸福。 柳含月怎么会跳入熔炉、化为红烛?即使米汝成死后被揭露为巨贪使她理想破灭、米河对她极为冷淡,这样的做法也实在极端,以至于令人惊悚而非同情。 米汝成怎么会是巨贪?剧中“为了给米河一个大义灭亲、从而平步青云的机会”的说法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总的来说,后半部分人物的行为有太多的匪夷所思。前半部分(直到大案结束),可以打8分;后半部分太雷人,能有4分?

 5 ) 天下“量”仓

近些年眼观国产网剧、电视剧新鲜内容之多,涵盖题材范围之广,不觉感受到国剧当今魅力之大,热度之高。但以笔者本人的感受,当今的国剧却感觉缺少了一种张力,缺少了一种吸引力。观之剧集,也没有给人一种内心上的震撼,更没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何为其然也?依己之见,实为当今社会现象与利益至上思想所致,笔者在本文中暂且不做详细阐释。然而,纵观国剧宝库,前些年的众多电视剧可谓是百花齐放、群星闪耀。笔者以下便浅谈一部十八年前的国产佳剧——《天下粮仓》。

《天下粮仓》

身为一部"反腐历史剧",本剧的题材在当时,甚至是当下都不显得过时,毕竟如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也是2年前的又一部现代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天下粮仓》的时间点定于大清王朝乾隆元年。大致情节则为应对"天灾"——大旱天下,赤地千里清朝重臣刘统勋、米河等人对浙江等地实行的一系列治理措施。

情节概括虽通俗简洁,可本剧呈现给观众的却是贫民饥苦与官场荣华之对比,可谓是触目惊心,令人不忍直视。笔者也有幸看过冯小刚于2012年导演的《1942》,而本剧所展现的饥荒之景、饥民疯狂求生之景,则丝毫不落与十年后冯所展现的河南大饥荒之景。终究还是应了那句老话"鸟为财死,人为食亡",也正如浙江巡抚卢焯所说"人饿极了,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而观之当时大清官场,奢靡腐败之风盛行,虚报瞒报皇粮之数更达数万石之多!而这因粮而得的油水、这不顾万千人死活压榨而出的油水,则复入贪官之口!其与食人血馒头又有何异同!"贫民死于灾荒,昏臣富于灾荒"其言令人难以启齿却又字字在理。

《1942》中河南逃荒时狗食人肉

《天下粮仓》中甚至做起了“米肉”(人肉)生意

也便在这黑暗干涸之际,一丝光明与清泉才显得如此珍贵。也便在这万马齐喑,奢靡成性的时代,一帮敢作敢为、为生民立命的"百姓父母官"的出现,才令人无比动容。而《天下粮仓》的精妙之处,即在短短的31集中,就成功塑造了米河、刘统勋、卢焯等清官之形象,使其各个深入人心,为观众津津乐道。在此,笔者更愿意多花些笔墨来谈谈刑部侍郎刘统勋——一位将一生奉献给"天下粮仓"的良臣。

难忘其舍命献《千里饿殍图》之勇,难忘其挥泪斩李忠之情,难忘其智取王士俊之智,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则是与乾隆共写“糧”字之悟。为什么在天子要求满朝大臣尽写“糧”字以自省之时,刘统勋仅仅写了“糧”字的一半“米”?因为他自知仅仅“粮”一字,其重千斤,乃国之立命之本。未曾忘其曰“‘量’是丈量地积之法,也是计量仓储之措,故而庄子曰‘为之斗斛以量之’,一个‘量’字,可知天下粮仓之容,可知天下田亩之数。礼记王制中写道‘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力以为出,即是此意。然我朝田亩数虽多,粮仓之布虽广,却只是虚数而已,并无实数!”可谓字字诛心,字字鞭辟入里!而最终由乾隆执笔写下一个大大的“量”字以补全“糧”之缺,也体现出一代明君的励精图治,勇于彻查先祖之弊的决心。

乾隆补全“糧”字

刘统勋与众大臣手持“糧”字

于是乎,何为“天下‘量’仓”?总而言之也是一个字——“良”。身处低位,也要本着一颗良心,一颗诚实之心,尽到身为公民之义务,诚信缴粮,以充军用,以充国用;身处官位,则更应本着一颗良心,一颗尽职尽责抚恤人民之心,切实为民任劳任怨,切实为国鞠躬尽瘁!何为“天下‘量’仓”,其皆出于此乎。

尽管如今距离乾隆元年已过284年之久,距离本片的首映也已过去18年之久,但身处如今物质富足、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笔者在观剧之后内心仍产生极大震撼,感慨的不仅仅是18年前竟有刷新了我对中国影视剧的眼光的国产电视剧的出现,更是此种电视剧的题材,其“惩恶扬善,反腐倡廉”的精神内核,置之如今,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与学习意义……正如剧末旁白所言“乾隆元年就这么轰轰烈烈,悲悲壮壮地过去了,天下粮仓的故事却并没有因此而结束”。而当代的每个人心中,也应时刻悬着一杆“量”秤,进而做到如刘统勋所言的“当放则放,当敛则敛,于禁忌之处见风骨,于高天之外看春秋”之境界,以“良心”为灯,照亮平生为人处世之路。

刘统勋真正为国家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天下“量”仓,天下“良”仓。重若千斤,贵亦千金。

 6 ) 原著和电视剧的小梳子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小说里,小梳子嫁给白爷了,没有逃婚。开头两人初次见面,白爷教小梳子江湖规矩一狗不看二门,一女不嫁二夫。从庞旺这条守财狗自杀,对应小梳子和米少爷的缘分尽了。

另一个电视剧没有拍的剧情,就是米少爷逃出阁楼后,和小梳子住在破庙,米少爷说,小梳子等我办完大事就娶你吧,我25了可以娶亲了。小梳子说不行我做梦梦到个老头说我们不般配。米河说是月老吧,小梳子说不他拿着鞭子,然后接着说我16了是大姑娘了,可以做你的梳头丫头。米河说好以后你就是我的梳头丫头。说到最后,米河说,如果我成了二品京官你会怎么做?小梳子说会把碧玉梳子扔到运河,再也不给米少爷梳头。米河问为什么,小梳子说,京官应该都是用金梳子吧。然后就哭了。

对,不是银梳子,是碧玉梳子。

小梳子和蝉儿的几段对话也被删掉了。主要就是讲卢蝉儿看出小梳子也喜欢米少爷,但是小梳子选择退出成全蝉儿。小梳子说她是那种看到别人要杀米少爷她会去阻止那个人,而蝉儿会一声不吭替米少爷挡剑。就是这么一点点差距,她小梳子做不到。

所以米河回京城前,小梳子骑马追来,但是米河走后小梳子的独白被删了。蝉儿要小梳子告诉米河的那句话,是我不喜欢你,而不是小梳子告诉米河的是蝉儿很喜欢你。蝉儿想骗米河和小梳子,成全他俩,因为她试图用自己和孩子拴住米河的行为令她良心不安。所以两个女人都是在互相成全,所以最后也只有卢蝉儿看出米河爱的是小梳子。

小梳子和米河的感情线实在埋的太深了,以至于删掉这几段就完全get不到米河对她的感情。

剧中和书里,米河唯一一次对着众官员介绍小梳子,说的是“我内人”。被人拆穿小梳子自称本姑娘,用的理由是她不愿意行房事。这个和前文庙里的对白是对应的。人在最紧张的时候第一反应编出的谎言,一般就是潜意识里最真实的感情。不然的话为什么不说是我妹子?

柳含月爱米河,许是灰鸽传书中他的智慧(梯子)打动了她,她爱上她想象中那个她将辅佐的有才华的男人;卢蝉儿爱米河,是爱上那个说她不瞎的男人,希望他帮自己恢复光明。这两个人的爱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蝉儿直言画中是她梦中的男人。

唯有小梳子,救米河是因为他被困在阁楼快疯了,她一路就是帮米河完成他想做的大事,即使她发现米大人已经变了,她还是不离不弃。小梳子的爱没有任何自私的要求且十分清醒,不奢望米少爷娶她,但求做个梳头丫鬟陪伴左右,甚至当米少爷当上二品京官,就是她小梳子离开之日。我一直在想小梳子喜欢米河什么,因为他最初是个无人相信的疯子,只有小梳子相信他不疯;他纯真的以为偷三样证物上京呈给皇上,小梳子就帮他偷;小梳子帮他打探军情,小梳子陪他丈量荒地,小梳子帮他骗洪家开仓放粮……小梳子可能是喜欢他有文化有能力帮助百姓吧,因为这是她想做却做不到的。

小梳子爱米少爷但是没有失去自我,或是说她年纪小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自我,一直保持着一份懵懂。她不懂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知道这么做是对的。比如她从没把米河当作嫁人考虑的对象,或许因为她心里知道米少爷要做大事的人,小梳子不能跟到京城做金梳子。再有明灯法师让她找自己的归宿,她说嫁人,也就是选择离开米少爷,或许是因为米少爷在含月和蝉儿的事情上,伤了她的心。

而选择嫁白爷,她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可是白爷知道。我想了很久才明白,她心疼白爷,白爷人好,对柳品月一片真心,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她想补偿和报答白爷。白爷失去品月,是因为米少爷不能在蝉儿和含月之间取舍而害死了含月,而含月的死促成了品月出家。换言之,从佛教的因果角度,如果白爷一生不幸,那是米少爷造的孽,所以小梳子是去替米河还债的。

小梳子是一个佛性重的人,所以最后由她去扮观音大士。米少爷去救济天下,小梳子既然帮不上,她就去报答那些因为米少爷被伤害的人,这是她对米少爷最后的爱吧。

 短评

看了2/3。本质上是反腐剧,能看出编剧很想写成寓言、史诗,但实际效果刻意、生硬,剧情、台词都神神叨叨,甚至有猎奇之嫌。

5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推荐

哈哈哈,上海那个仓库。。。这剧可不是预言么?

8分钟前
  • 福喜女生
  • 还行

虎头蛇尾。我竟然也看完了!要是能沿着主题歌的路子一直走下去该多好,理想中,这个电视剧应该讲粮食和老百姓的关系,吃饱肚子和天下的关系。谁要看什么米河的爱情纠葛啊。煌煌天朝万千气象,江山坐在百姓身上。敬天敬地敬爹娘,敬的是一粥一饭一件好衣裳。

13分钟前
  • xun
  • 推荐

那时候的聂远啊也演乾小四。我还记得他第一个镜头是在紫禁城城楼上放炮仗,盛世之君初登大宝的意气下,是与满朝文武共同拉开的弘大格局。君君臣臣的横眉冷对之间念的是天下苍生,怒的是饿殍遍地。所有的争执不为了一己私欲,而关乎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的崇高理想,大到高位者的天下之忧乐,小到黎民百姓一粥一饭一件衣裳的朴素心愿。戏中的女子也尽是深明大义有才有识,真正是“作为树的形象站在一起”。现在的清宫剧啊,除了一屋子莺莺燕燕在情情爱爱腻腻歪歪磨磨唧唧汲汲营营之外还能干啥🙄

15分钟前
  • 大暑
  • 力荐

7月23日,国办发布《关于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的通知》,之后出现了全国多地粮库失火的传言,包括黑龙江林甸、河南焦作和江西贵溪的中央储备粮直属库。

19分钟前
  • 霏雪恋天
  • 还行

米河对国无忠,对父无孝,对爱他的女人无情,对救他的人无义。看似清官棺中藏银,看似大贪良犬相伴,皇帝杀良臣,管家人不如狗,才女成蜡烛,四无之人守粮仓。刘统勋太爱秀,演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还做什么官?做官做到连家都没有,何谈胸有王气?何谈百姓?黑的白的都踏马一样,无非看谁先翻谁后翻,先做个人吧。

20分钟前
  • 仁慈的父
  • 还行

我只是喜欢那个小梳子。

22分钟前
  • 明珠一颗孙小美
  • 还行

5月27日,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总公司;5月31日,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储量4.7万吨,损失近亿元。黑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称系配电箱短路引起,9名嫌犯已移送警方处理。

26分钟前
  • 宁十三
  • 力荐

煌煌天朝万千气象 江山坐在百姓心上 九州方圆四野苍茫 大江南北人丁兴旺 热天热地热太阳 热的是一粥一饭一件衣裳 敬天敬地敬爹娘 敬的是富国强民好主张 煌煌天朝万千气象 江山坐在百姓心上 热天热地热太阳 热的是一粥一饭 一粥一饭一件衣裳 九州方圆四野苍茫 大江南北人丁兴旺 敬天敬地

27分钟前
  • 该隐
  • 力荐

大气,美工和摄影,都有大片的感觉,情节虽然过于主旋律,但是不错。剧本也买来看了,基本忠实于原著。米爷爷和柳含月是最出彩的人物。

31分钟前
  • 巴黎之火
  • 力荐

浪漫主义官僚片,中国的老百姓永远在求天降好官,而好官们总在祈求天降好雨……结果就是“看老天爷的安排吧……”,死胡同。里面几个老头的角色极赞!首推田文镜米汝成和陈老头。主角就是用来吐槽的,屁都不懂。白爷可惜了,好男人啊……

32分钟前
  • LIAR
  • 力荐

结局是好奇特的反高潮啊,全程的好人都成了贪官,田文静最后也没和刘延清正式交上手,死得真冤。

33分钟前
  • 科学的京兆眉妩
  • 推荐

这两天粮仓烧了跑这里看看的

34分钟前
  • Bingo
  • 推荐

本剧说的是治贪腐,只怕意在彼时的朝政,老演员出彩,反转也有力……但男主这个美国英雄式的塑造,使之不安于线索人物地位,抢戏太过抢砸了……PS一定要吐槽男主未婚搞大卢小姐肚子的行为,私德如此的男人,将来未必不是第二个巨蠡……柳才女有那个智商却被他累死,再次说明男性视角文本的病态偏执。

39分钟前
  • 埃莉
  • 还行

每次我爹妈看见王海燕都会说,哎,就那个跳蜡烛缸的!

41分钟前
  • 濛濛
  • 推荐

此生看过最好的电视剧,没有之一。

4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我居然忘记标这个剧了…宫廷腹黑启蒙剧,剧情比后来的1566好看,但原著就不如后者耐嚼。最喜欢的角色死得最惨,当年看过那集哭了一夜,第二天醒来接着哭。今天翻出原著读到那儿,这么多年还是鼻酸

46分钟前
  • 玄辂Hyunlu
  • 力荐

一出很有神经气质的古装剧……

50分钟前
  • 。。。。。。
  • 还行

首先是对人吃人的鲜明印象,其次是对化烛的赞叹,最后是对片尾曲的热爱。

54分钟前
  • 冥王星的灯笼裤
  • 力荐

2016-06/07复习,前面挺好的,后面不知道为何没有一气呵成看完,好像哪里泄气了。——简单说,hold住的话会觉得挺好,古典传奇人物冲突,但是翻过来看台词好啰嗦和装逼,不好好说话,拿腔拿调和重复唬人

58分钟前
  • boks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