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的游戏

战争片法国1952

主演:乔吉斯·伯乔利,布丽吉特·佛西,阿梅代

导演:雷内·克莱芒

播放地址

 剧照

禁忌的游戏 剧照 NO.1禁忌的游戏 剧照 NO.2禁忌的游戏 剧照 NO.3禁忌的游戏 剧照 NO.4禁忌的游戏 剧照 NO.5禁忌的游戏 剧照 NO.6禁忌的游戏 剧照 NO.13禁忌的游戏 剧照 NO.14禁忌的游戏 剧照 NO.15禁忌的游戏 剧照 NO.16禁忌的游戏 剧照 NO.17禁忌的游戏 剧照 NO.18禁忌的游戏 剧照 NO.19禁忌的游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4:05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炮火摧毁了平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无奈之下,他们只得踏上了逃亡的旅程。在一次敌方轰炸中,五岁的女孩保莱(布丽吉特·佛西 Brigitte Fossey 饰)目睹了父母和爱犬被炸死的场面。在恐惧和震惊之中,保莱找到了小狗的尸体,正当她伤心欲绝的时候,名叫麦克(乔吉斯·伯乔利 Georges Poujouly 饰)的男孩出现在了她的眼前。  麦克被保莱悲惨的遭遇所感动了,他说服了自己的父母收养这个可怜的小姑娘,并且为她的小狗制作了一个坟墓。可是,麦克所作的一切都不能减轻保莱的痛苦,看着她悲伤的神情,麦克想到了一个法子。两个孩子收集了战争中死去的动物的尸体,并用偷来的十字架为它们树立了墓碑,然而让两个孩子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一善良的举动造成了他们最终的分离。

 长篇影评

 1 ) 是什么令我们疯狂

伴随着柔和舒畅的乐曲,在影片如流水般缓缓推进的镜头中,我们完全有理由被骗。而且也应当被骗。即便是原本悲惨的画面也被导演诗一般的电影语言一一美化,一切肮脏在故事中都被稀释,变的合情合理。平静,是的,镜头下那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异常惊人的平静。这种平静让我不由的想起《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生命线》,一样是纳粹铁骑摧残下的土地,以及带着战争伤口的人们,同样是安详和静谧,还有一样洁净神圣的孩子。只是,两种平静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一种骇人的平静,在这部电影中,蔓延开来。
     当我看见天使般的帕蒂时,我开始怀疑影片的译名。这本应该是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怎么会拥有一个如此可怖的名字——《禁忌的游戏》,那个年岁中还能有什么样的禁忌!
     我说过,我们完全有理由被骗,也应当被骗,被导演美妙的电影手法和如此柔美的音符欺骗。正如平静的海面下,往往涌动着暗流,暴风雨的前夜常常是宁静,导演将一个战争时期的惊人故事完美的掩藏在镜头之下。疯狂的故事,我只能这么说。(如果你是基督教徒,感触肯定比我深。)
     这是1940年的6月,纳粹的侵略脚步日益加快,巴黎城的居民迫于生计,开始向着远方逃去。他们只有一个目的,活下去。帕蒂的一家也在其中。可是战火已经波及整个法国,真正的安静平和已经无法触及。在德军的一次空袭中,父母为了就年幼的帕蒂在硝烟中永远的失去了保护她的能力。看着身旁死去的母亲,如同图画中一般安详,幼小的孩子,开始恐惧。她站起来,抱起压在身下的小狗,看着极端无助的前路,无所是从。父母死了,就连心爱的宠物也离她而去,没有什么比失去和自己一直为伴的朋友更让她伤心的了。她走着,然后看见一个男孩,他对她说如果她帮他追回跑失的牛,他将再送一只狗给她。于是她放下了小狗的尸体,开始融入这个乡村宁静的生活之中。
     我们的小天使很快就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上了她。她是那么的干净,那么的美丽,就像没有被尘世污染的婴儿。她用洁净的大眼睛,无辜的看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并努力来适应它。一天,牧师问她,你有没有为你的父母祷告?她说她不会祷告。然后牧师就教她:“天主,让我们都进入天国。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阿门。”聪慧的她记住了这些话,虽然也许她根本不理解这些经文的含义,但她努力的学着。她问米歇(遇见的男孩)她要怎么说那些经文,米歇就一遍遍的教她。他还告诉她,人死了要挖一个坑把他们埋葬,创造一个公墓,这样他们就不寂寞了。帕蒂问:那我的狗呢?它有坑吗?它会很寂寞的。于是,他们在磨坊中建立了属于他们的宠物公墓。
    帕蒂爱上了十字架,美好而神圣的东西。可是他们的动机却不是善良的。帕蒂对米歇说她要十字架,把他们放在公墓里,就想大人们做的一样。于是,米歇为了帕蒂去偷别人的十字架,甚至还有自己刚刚死去的哥哥的。那些十字架,都是从他人的坟墓上直接取下的。这种罪恶,上帝无法谅解。帕蒂要教堂里的十字架,米歇就许给她了。可是他偷不到,帕蒂就说你答应过的但你做不到。米歇说我试过了,还差点被抓,我还能怎么样!最后,他们的行为被大人发现,大人们威胁说如果他们不还回十字架,就把帕蒂送走,他们不养她了。米歇说不,只要不送走帕蒂他愿意帮他们找回十字架。每个人都在撒谎。大人们说好,他们不送走她。可当警察出现,他们义无返顾的把孩子交给了他们,就像他们从未答应过孩子们。米歇哭了,他说你答应过的,这样,你永远也别想找回那些十字架。在警察带走帕蒂的汽车声中,米歇将那些罪恶的十字架,愤怒的丢入了河中,面对人生,他只觉得无力。帕蒂走了,坐在拥挤的火车站中,被带上标牌的帕蒂无助的坐着,只是坐着。然后她听见有人叫:米歇。她的眼泪流下来,她看见一个女人和别人道别,她冲了上去,嘴里念着:妈妈。战争的伤害在这一瞬间表现的尤为悲惨,他们只是孩子。
    所谓禁忌的游戏,就是指帕蒂和米歇为了建立宠物公墓而从别人的墓地中偷出十字架,这对于教会应该是不能原谅的过错。影片中最可怕的一句台词来自天使般的小帕蒂,当她和米歇讨论要用死去的什么陪伴她的小狗时,她说到:还有人。这是一句足一让人疯狂的话,而它却出自一个孩子的口中,导演想表达的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呀。
    战争和人性的丑恶在影片流畅的叙述中,让我们绝望。我们只能听见悠扬,略带伤感的音乐在讲述着人类的爱与罪恶。导演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恐怖,却用异常惊人的平静告诉了我们一个疯狂的故事。战争只是尸体的创造着,除了制造创伤,它一无所用。就像米歇为了满足帕蒂的愿望,努力的创建他们的宠物公墓,甚至不惜杀死身边的小动物,战争也只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臆想而进行的杀人游戏。这个世界是肮脏的。大人们会去撒谎,会把拥有苍蝇的牛奶中的苍蝇用同样肮脏的手指挖出,然后,告诉孩子:现在可以喝了。只有帕蒂会说:脏。她会拒绝喝它。但明天呢?为了生活,我们一样要进食这些肮脏的东西。大人们可以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甚至可以为了琐碎的小事大打出手,而我们却不可以,我们只能坐着,然后说:天主,请让我们进入天国,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阿门。最后双手合十,祈祷上帝的原谅,不仅是宽恕我们,而是整个人类。
    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甚至不能拥有自己的墓碑,他们被埋葬,用埋葬狗一样的方式。他们死的时候没有牧师对他们说:现在你可以安息了,上帝会允许你进入天国,他宽恕了我们。甚至没有孩子为他们祈祷,让我们进入天国。战时的人命犹如草芥。
    导演用纯洁的孩子来反喻我们的世界,这种对我们生存状态的反诘,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悲哀的时代,是战争造就了伤害,还是人性的残暴造就了这一切,我们无法回答。
    我想在不足85分种的故事中,我们得到的思考应该更多。

 2 ) 把爱保存一百年

         又了了一桩心愿。知道《爱的罗曼斯》的人多,知道这部电影的人少。我一直想象着,这部电影是什么样子。原来不是老师跟我讲的“埋死人”,而是埋各种小动物的尸体而已。

      这是一个短暂的相遇了又离别的故事。蒙昧期的孩子,不懂得死也不懂得爱。他们眼里的死,是一个让自己可以有尸体可埋的必要过程。而他们眼里的爱,不过是小女孩想要男孩子的姓,而小男孩希望猫头鹰可以把小女孩的项链保存一百年罢了。

      小孩子之间单纯懵懂的喜爱,多么美好。怕黑的时候,有人提着灯上楼来陪你。你的小狗死了,他答应再送给你一条。没有贫贱,不分阶级,你们只是想要在一起。可一开始就出现并且反复出现的主题乐段注定了你们又美好又伤感。

      离别让人成长。在最后的最后,小女孩终于撕心裂肺地喊了,喊Michelle的名字,在人群里跑远。可是她永远找不到Michelle了。在另外一个遥远的破烂的谷仓里,猫头鹰瞪着沧桑的眼睛,在小男孩流着泪的面前,默默地低下头去。

 3 ) 把它保存一百年 禁忌的游戏



  法国人总是能够在孩童身上刻画出我们所不能想象的故事,但是这些却比我们所接触的其他都要真实。无论是关于叛逆的《四百击》还是关于孤独的《红气球》抑或残忍情色的《春之森林》,那些故事里的主人公,在荒凉繁华孤独寂寞残酷的世界里行走,他们偶尔也有微笑,更多的时候,是安静却伤痛的眼神呆呆的望着摄像机,我们咬着嘴唇不再怀念,被割破的岁月里面,只能通过这些国外陈旧的影片里面的破片来拼凑那些没有经历却体验过的伤口。2007年,11月的最后一天,我看着米歇尔在79分50秒,流着眼泪,把波莱特最后留下的项链,放在猫头鹰的身边,然后颤抖的说,把它保存一百年。

 

  而结尾,波莱特则在孤儿院的人群中,哭着重复喊着,米歇尔,米歇尔,米歇尔……

 

  当这些都由两个不会超过十岁的小孩来演绎时,那样纯粹的真实,把所有观看这一切的人都给打垮了,我们牵着手,看着世界在一点点坍塌,却无能为力。

 

  《禁忌的游戏》,二战,德国进攻法国,一条逃亡的道路,小女孩波莱特的父母为了救她都被德国的空军打死了,波莱特抱着死去的小狗,漫无目的的走着,来到一个村庄,小男孩米歇尔把她收留在了自己家。

 

  米歇尔的家里有着奶奶爸爸姐姐两个哥哥,生活很艰苦,但还是收留了波莱特。

 

  波莱特要把自己心爱的小狗埋葬,一个路过的神甫告诉她要做祷告,而米歇尔还告诉她要有一个十字架。于是波莱特就要米歇尔给她做十字架,但是又嫌弃他做的难看。这时,小男孩米歇尔已经对博莱特有好感了,他决定用一切办法来帮波莱特完成她的愿望,波莱特还说小狗太孤单了,于是米歇尔用老鼠、小鸡、蟑螂来为小狗陪葬……

 

  我知道很多影评都说这是在反喻战争对孩子们的影响,阴郁和死亡以及对生命的不负责任,也许这也是导演的想法,只是,为什么不更简单一点,米歇尔只是因为爱波莱特,他可以为她做一切。

 

  米歇尔在自己家做十字架,拆自己哥哥灵车上的十字架,偷教堂里的十字架到最后甚至发展到偷墓地的十字架,尤其是偷墓地里的十字架,尽管他是如此害怕,但是有上帝和对波莱特的爱照耀着他。

 

  他在教堂里向神甫赎罪的时候,神甫问他为什么,他说,为了一个礼物。

 

  这就是这个所谓禁忌的游戏的全部内容,他为了满足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的一个愿望,就可以不顾一切,哪怕违背自己内心关于上帝的教令。

 

  最后,尽管他准备好了14个十字架,可以为小狗造一个宏大的葬礼,可是早发觉他对波莱特感情的家人找来了民政部门和警察,把波莱特送到孤儿院去了。

 

  他痛苦的把十字架一个个扔进河里,他对于波莱特的离开做了最后的妥协,他对父亲说如果他告诉他这些十字架的下落,可不可以不要送波莱特走,可是,父亲欺骗了他。

 

  在水面漂浮的十字架,他拿着项链,说出了那句话。

 

  而波莱特也在不知在什么地方的孤儿院,一直哭喊着,米歇尔。

 

  影片结束。

 

  我只是想到第一天,米歇尔收留波莱特的晚上,波莱特睡不着,米歇尔说,你只要大声喊我的名字,我就会出现,陪你。

 

  好俗的话,可是现在想起,却浑身透凉。

 

  从哭泣的云端看你仰望的眼睛,请给我一点热量,My sunshine。

 

  和这部片子一同诞生的还有作为主题曲的吉他曲:《爱的罗曼史》。

 

  这首曲名比其他的话都能概述这部孩子的电影,他们的世界,我们发现如此的相似,让手再握紧些,慢慢看它毁灭下去。

 4 ) 生命也有轻重之分吗

看这部片子 其实内心是狠不舒服的

不是因为当时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痛苦

而是 当你看到两个小孩儿 居然为了造一个灵魂皈依的处所

将小动物 包括蟑螂 老鼠等等生命残害

并去偷坟地的十字架的行为 难道不可怕吗

所谓“禁忌” 我的理解就是生命 不管是人的也好 其他生物的也好

所谓“游戏” 那就是杀死小生物再埋起来的这一举动

当时的社会 大人们的世界充满着杀戮和死亡 孩子们也许不会理解

可他们小孩儿的世界 也同样充满着杀戮和死亡

谁能说 只有人失去生命才可惜 其他生物失去生命就活该呢

战争中的两个小孩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进行自己的屠杀

狠佩服导演的一点 就是他并不是直白地表现战争的残酷

而是通过这两个小孩的无知的行为来表现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以后也有可能走上大人们那种道路

所以 反战的主题从另外一种角度得到了狠成功的揭示

相比之下 中国通题材的电影中的小孩 往往是被拔高了的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通题材电影中的小孩政治色彩浓重

仿佛从小就失去了孩子的天真 仿佛从小就是觉悟狠高的神童

而《禁忌的游戏》中的小孩子 虽然天真无知

但是他们毕竟是孩子 孩子们就是要有孩子们的感觉

这样 才更真实 才能更扣紧主题

 5 ) 孩子有心,上帝无情

这是一部儿童片,这是一部反战片,这是一部反宗教片,这还是一部带有黑色幽默的电影。

出自法国导演雷内·克莱芒之手的《禁忌的游戏》虽只有短短86分钟,却让观者心生波澜,驻足流连。

流连之一在于小女孩那纯净无邪的脸庞,眼里闪着泪光,充满期待地凝望着你,渴盼着从你的神情里读出哪怕一丝的默许,虽然她并不懂何为孤苦无依,何为战争,何为死亡,她只是害怕黑夜。为了追回溜走的小狗乔克,波莱特不顾纳粹的飞机在头顶盘旋,父母双亡,她没有一丝悲伤,她只是抱着同样死去的乔克,在战争的血盆大口里流浪,乔克的尸体被扔进了河里,她追赶着河流,她只想有个伴,哪怕只是一具僵硬的尸体。

天真的波莱特遇到了同样天真的米歇尔,米歇尔决定帮她,这是善良的本能驱使,遇到波莱特这样可爱可怜像天使一样的小女孩,相信观者也会做出一样的选择,愿意为她付出,愿意用温暖去包裹她,让她免受战争的伤害。米歇尔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他是家里最小的那个,波莱特的出现,正好填补了他做一个大哥哥的愿望,他可以尽他所能去照顾波莱特,或者说,波莱特成为了他存在的一种意义,于是才有后来听命波莱特去偷十字架的忤逆举动,他知道那是错的,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

这是一部儿童片,是因为它以孩子的视角反映这个社会,但它绝不仅是儿童片,它让人流连的重心在于它是一部大胆的反宗教片。

宗教在西方是不容置疑的权威,当人们永久沉睡了,牧师会说,万能的上帝会送他们到天堂,以圣父、圣子、圣灵之名。而十字架,作为基督教的象征,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十字架原本是一种处死犯人的刑具,自从耶稣在上面被钉死之后,它被赋予了爱与救赎的圣洁含义,有人生病,他的床前要挂上十字架,有人死去,他的坟头要插上十字架。在本片里,米歇尔的哥哥乔治让战乱中失去理智的马踩了一脚,从此卧床不起,他卧病的床的上方便有十字架以及耶稣本人的护佑,当他大势已去的时候,米歇尔为他很卖力地祷告,可惜这些都无济于事,乔治归了天,就像那些在敌机驱赶下慌乱逃亡不幸中弹的无辜百姓一样,死得不知所以,而万能的上帝,只懂送人到天堂,不懂消除疾病、扼制死亡,此“万能”想必有假。

孩子是不懂这些的,祷告也只是流于形式,他们擅长的,是模仿。波莱特听说桥上死去的人,包括她的父母,被挖了个坑埋了,她便想为她的小狗也挖一个坑,她并不知道挖坑埋葬代表了什么,她只是觉得小狗也是生命,也应该跟人一样。米歇尔提到墓地,并解释墓地是把很多人埋在一起,这样才不会孤单,波莱特便想着为小狗寻找其它陪伴,于是周围多出了鼹鼠、蟑螂等七七八八的合葬者,比较有意思的是那只蟑螂出现的时候,米歇尔模仿敌机用铅笔戳死了它,说,只有杀了它们,才能埋葬它们。当波莱特得知乔治头顶上那个十字架代表万能的上帝时,她便发了疯似的对十字架产生了收集的欲望,就像一般的孩子喜欢收集弹珠、卡片之类的一样,只是她收集的对象扯上了宗教,变得非同小可。米歇尔为了讨好她,偷走了灵车上的十字架,并企图偷走祭坛上的十字架,最终用手推车盗走了墓地上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十字架,犯下了滔天大罪,他却浑然不觉,他只是觉得这是付出,波莱特一定会因此高兴的。

十字架被当成了玩具,它被赋予的神圣含义也便荡然无存。

而战争,让这个世界满布十字架,十字架,又成为了不幸的象征。

不论是人,还是大千生灵,都应该被珍视,插上十字架,写上牌子,立一个墓碑。

米歇尔完成了他的杰作,在废弃的屋子里,他用石头、死去的动物、花朵、摔坏的盘子、蜗牛壳,还有最重要的十字架,建了一座墓园,本该充满悲伤的墓园,看起来却有些美丽。

本该是一部讨论严肃主题的片子,却因为邻居之间的猜忌与纷争变得饶有趣味,杰尔一家认为是格尔一家偷走了十字架,于是两位当家人在墓地大打出手,滚入墓坑里照样打得不亦乐乎,两家的儿子也发生了口角,大人之间的不信任与诋毁一目了然,而米歇尔,他是忠于波莱特的,没有二心,父亲答应他若是讲出十字架所在便不送走波莱特成为了谎言之后,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出来。

幽默归幽默,波莱特还是被送走了,谁都知道红十字会、孤儿院这些名词代表了什么,就算米歇尔的家境提供不了波莱特在巴黎的生活,至少有米歇尔这样的哥哥和玩伴,她是开心的,而孩子的世界,开心是第一位的。

失去了波莱特的米歇尔毁掉了那些他精心插上的十字架,把它们扔进了河里,让它们随河水冲走,就像冲走无能的上帝一样。

影片最后,在人潮里等候的波莱特听到米歇尔这个名字时,内心一下子涌起了思念之情,她像是一下子知道了失去的滋味,她一边哭喊着米歇尔,一边跑入人群,她知道她可能再也见不到米歇尔了。

 6 ) Jeux interdits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炮火摧毁了平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无奈之下,他们只得踏上了逃亡的旅程。在一次敌方轰炸中,五岁的女孩保莱(布丽吉特·佛西 Brigitte Fossey 饰)目睹了父母和爱犬被炸死的场面。在恐惧和震惊之中,保莱找到了小狗的尸体,正当她伤心欲绝的时候,名叫麦克(乔吉斯·伯乔利 Georges Poujouly 饰)的男孩出现在了她的眼前。
麦克被保莱悲惨的遭遇所感动了,他说服了自己的父母收养这个可怜的小姑娘,并且为她的小狗制作了一个坟墓。可是,麦克所作的一切都不能减轻保莱的痛苦,看着她悲伤的神情,麦克想到了一个法子。两个孩子收集了战争中死去的动物的尸体,并用偷来的十字架为它们树立了墓碑,然而让两个孩子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一善良的举动造成了他们最终的分离。

 短评

鲍世利·克罗佘认为,“此片兼具了《大幻影》的讽刺和《鸳梦重温》的真实,堪称法国电影鼎盛时期代表作,一部展示悲剧性人类缺陷的优美而动人的情节剧,对生活的观察如此之率真,从未被滥情或教条所侵染。”

3分钟前
  • 赱馬觀♣
  • 力荐

不要乱跑了,好吗

4分钟前
  • blb
  • 推荐

【B-】没见过比女主角更傻逼的小孩,为了追小狗把爹妈害死不说,小狗死了大哭,老鼠死了大哭,就连看到蟑螂死了都哭,偏偏自己爹妈死了没有一点反应,这是人类?

6分钟前
  • 掉线
  • 较差

和蜂巢幽灵连看,所以各种特点都得到充分的放大。用儿童的故事拍战争片确实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最后结局尤其催泪,但同时也不小心就会落入用孩子展示成人视角的圈套。不过这个电影的两个主角实在是太有魅力了,尤其Fossey,不看演员表都不知道是她!真是从小到大都是实力派

1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我那一把老泪啊!

16分钟前
  • Vini_Kazma
  • 力荐

我觉得内个小姑娘简直有病..

21分钟前
  • mmm
  • 推荐

黑白片

26分钟前
  • 吃 硬
  • 推荐

“把它保存一百年”,那是爱情的期限吗?战火下,喜欢上十字架的小孩们,你们是悲伤的,却也是纯真无暇,你们为小动物建造起的小小陵园,那是你们为自己建立的美好天堂。波莱特最后还是没有看见完成后的“十字架陵园”,多么的令人遗憾。米歇尔的小英雄梦,终于无法得到实现。

3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在叙事的细节上,这片子太虐了。

3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死是一瞬间 伤害却是持久的 Michel Michel Michel

40分钟前
  • 豆腐脑敢死队
  • 推荐

爱,才是地上的天堂。

44分钟前
  • 空羽
  • 推荐

克莱芒是模拟大师范儿里的高手!

47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两小演员比那些大人们演的出彩,看过最好的儿童片之一!

48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为你去偷十字架

49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看到最后小女孩被送走,就像当年读到大观园被抄检,心都碎了。所有美好注定要被撕碎,大人们永远心如铁石。

50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7。女人从小是魔鬼,男人傻傻助魔鬼

54分钟前
  • Mannialanck
  • 推荐

至今觉得把小孩把控最到位的一部电影

58分钟前
  • 37°2
  • 力荐

孩子们把十字架来送给动物,“蟑螂死了才能给它下葬,送它十字架啊”,讽刺了战争。孩子们在十字架的世界里游戏,不畏惧死亡、不在乎道德,因为他们是纯真的无意识的;而成人世界信奉十字架有道德意识却互相掐架,真是鲜明的不得了,现在终于能看懂这种对比很含蓄的片子了。

1小时前
  • 徐达多
  • 力荐

1小时前
  • 啸如
  • 推荐

导演是否也有一个小女儿呢?对孩子的动作、神态、心理捕捉得如此传神。孩子是很难理解的谜,以一种既直接又难解的方式,反映出成人的世界镜像。很多评说偏于沉重,说是意在讽刺,我倒觉得片子相当轻盈,无需过度解读。刚读过《第三共和国的崩溃》,此片堪为注脚。唯一意见是稍有自怜感伤之态,五星减。

1小时前
  • novich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