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

喜剧片中国大陆2010

主演:姜文,葛优,周润发,刘嘉玲

导演:姜文

播放地址

 剧照

让子弹飞 剧照 NO.1让子弹飞 剧照 NO.2让子弹飞 剧照 NO.3让子弹飞 剧照 NO.4让子弹飞 剧照 NO.5让子弹飞 剧照 NO.6让子弹飞 剧照 NO.13让子弹飞 剧照 NO.14让子弹飞 剧照 NO.15让子弹飞 剧照 NO.16让子弹飞 剧照 NO.17让子弹飞 剧照 NO.18让子弹飞 剧照 NO.19让子弹飞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54

详细剧情

民国年间,花钱捐得县长的马邦德(葛优 饰)携妻(刘嘉玲 饰)及随从走马上任。途经南国某地,遭劫匪张麻子(姜文 饰)一伙伏击,随从尽死,只夫妻二人侥幸活命。马为保命,谎称自己是县长的汤 师爷。为汤师爷许下的财富所动,张麻子摇身一变化身县长,带着手下赶赴鹅城上任。有道是天高皇帝远,鹅城地处偏僻,一方霸主黄四郎(周润发 饰)只手遮天,全然不将这个新来的县长放在眼里。张麻子痛打了黄的武教头(姜武 饰),黄则设计害死张的义子小六(张默 饰)。原本只想赚钱的马邦德,怎么也想不到竟会被卷入这场土匪和恶霸的角力之中。鹅城上空愁云密布,血雨腥风在所难免…… 本片根据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章改编。©豆瓣

 长篇影评

 1 ) 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

1.居然重复使用了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邪门儿,久石让太贵了,所以买一次要用两回才够本吗?

2.和每一次一样,姜文的问题不是没有才华,也不是没有力道,而是用力过猛,该做到百分之百的,他总是做到百分之一百二(这一次很多场戏是百分之二百五);

3.葛优真是神人,即使跟最夸张的编剧导演合作,他的戏也不会过;

4.姜文老婆越来越好看了;

5.结尾那段戏其实很“反动”,完全是政治寓言,不知道为什么通过审查了,很好;

6.前面的特技还好,后面就很烂,越看越像拍着拍着没钱了,一亿多都花在三个演员身上了吧?

7.台词“站着也能挣钱”像是姜文的心声,他也确实很牛逼,就算有一天突然想挣钱了,也不用像陈和张那样跪着挣钱;

8.挑了很多毛病,其实还是很好看的,票房肯定巨好,推荐;

9.拍商业片,姜文还是不如宁浩(其实宁浩成名前拍文艺片也很牛),至少我觉得。希望姜文这次发大财,下次还拍更有追求的电影。

 2 ) 藏得越深,站得越直

三年以后,我们又等来了姜文。
上部《太阳照常升起》够出彩,但只有两种受众,要么绝对天真,要么绝对深刻。这回姜文修炼的更加聪明,他让各种水平的观众都能看到足够好的东西。
这一次姜文把自己的野心藏在了表面的喜剧包袱之下。《让子弹飞》是一部商业片,却比国内绝大多数艺术片更艺术。钱挣了,还站着。而且藏得深了,反而站得更直。


一、一些有趣的细节
才华横溢的导演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会有相当多很个人的喜好和知识领域,并会把它用在自己的电影里。本次姜文一如从前一样,在电影里融入了很多的个人志趣。

马拉火车
很多人看到片头马拉的火车可能觉得很奇怪。其实最早的铁路跑的都是这种车。铁轨最早是给马车设计的,特别是矿区有很多马拉的煤车在轨道上跑。后来才有了蒸汽机车。
当然在1920年的中国用马拉的火车还是比较奇怪的,这里一来是配合情节,二来营造一种奇异感,三来马在视觉上自由、奔放、有冲击力,也是姜文想给予本片的风格。
说点题外话,中国无论拍古装片还是现代片,用的马种基本都是国外的体育用马。中国马个头都比较矮小,皮毛也没有那么好,有时候看起来觉得很穿越。不过拍电影么,也是合理的。

铁血十八星旗
这面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本片中大量出现。其中红色与黑色代表血与铁,黄色代表炎黄子孙,九个角指禹贡九州,内外十八个圆点指当时汉族居住的内地十八省(当时东北和内蒙汉人还不算多)。它最早是武昌起义的旗帜。
后来袁世凯加入以后方针从“驱除鞑虏”变成“五族共和”,加之领土超出了原本18省建国的计划,这个旗就只作为陆军旗。
1920年这面旗除了陆军以外应该很少有用。大概姜文很偏爱这面很有民族主义风格的旗帜。

蔡锷和小凤仙
这个故事估计大家都知道,这里就贴两句二人的对话
小凤仙说:“现在举国萎靡,无可救药,天下滔滔,国将不国,贵在哪里?美在哪里?才在哪里?我所以独独看重你,是因为你有英雄气概。”   
蔡松坡故作不解地问:“何以见得?”
小凤仙道:“我仔细看你的样子,外似欢娱,内怀郁结。我虽女流之辈,倘蒙你不弃,或可为你解忧,休把我看成青楼贱物!”
姜文是很喜欢英雄人物,有英雄主义情怀的人,电影里人物说“追随松坡将军”,“变成小凤仙”,应该是在表达自己。

开平碉楼
片中的鹅城在广东江门开平取景。江门是著名侨乡,早年美国加州的铁路基本都是江门人修的。后来这帮人赚了钱回到家乡就修了这个中西合璧,防涝防匪的碉楼。

介错
日本切腹都会有介错人,自裁的人切腹后非常痛苦,就由自裁者熟悉而信任的剑道高手在身后将其斩首,以缩短其痛苦,这就叫介错。

艳阳楼
戏本,又名《拿高登》,高俅之子高登仗势欺人,作威作福,被水浒好汉子弟杀于其居所艳阳楼。

二、姜文一贯的几个主题的第三次表现

姜文到现在一共拍了四部电影,风格都各不相同。如果用文学流派来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意识流,《鬼子来了》是现实主义,《太阳照常升起》是魔幻现实主义,到了《让子弹飞》就比较荒诞派。但是扣去比较特殊的《鬼子来了》是为全体中国人拍的,其他三部其实都是在讲姜文自己(某种程度上这可以构成一个自传体三部曲,事实上看了子弹以后我从“太阳”中读出来了不少3年前没读出来的东西),因而有很多共同的主题。这里说说我感触比较深的几个。

英雄主义
在姜文的世界观里,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变社会,英雄创造历史。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英雄。
所以张麻子拿了钱还不够,他还要除掉黄四郎,给百姓一个公平,给鹅城一个太平。
姜文年少时向往英雄,成年后用英雄要求自己。在他的电影里,英雄能够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儿。英雄一定被浓墨重彩所渲染。但姜文宣扬英雄主义的时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义的弱点,所以夏雨在砸过人砖头以后,需要为大规模群架负责。六子剖腹取凉粉,要以生命为代价。
只有当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点时,你才可以说你真正爱它。爱一个女子时是,爱一个国家时也是。

雄性冲动
本质上来讲,英雄主义其实完全是一种雄性性冲动。但是这里要讲的是更直接的冲动。比如打架和性冲动。姜文没有宣扬这些东西,但你看的出他认为这些东西是肯定要有的,不然就没有了男人气概。
不过这次有所不同的是,姜文没有把这部分东西交给自己的角色(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的角色也是姜文自己的一个化身)去承担,而是很大程度上放在了廖凡所扮演的老三身上,原因后面讲到“克制”的时候会说。

对女性的迷恋
姜文影片中主角对女性的迷恋,一部分是基于性冲动的,一部分不是,是被一种纯粹的美和自己内心理想完美映射的吸引。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太阳照常升起》再到《让子弹飞》,前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少,后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多。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镜头会对准宁静丰满的胸,大腿和脚,从偷窥直到强暴。可是到了《让子弹飞》,张麻子对花姐(周韵饰)的迷恋,只剩下淡淡的一条线,含蓄得甚至让很多人到了结尾张麻子给花姐送枪时,会觉得突兀。镜头的焦点也相应地变成了脸,笑容,和眼睛。
全片有三处比较专注地描写了张麻子对花姐的迷恋,除了最后的分别,一处是在进城初见时,花姐在领头擂鼓,张麻子的眼神和望远镜的镜头的移动说明了问题(姜文是真的喜欢用望远镜来表现影像,它在他全部四部片子中都大量出现,这次尤其多);另一处是花姐双枪一枪指自己一枪指张麻子要当土匪,同样是姜文的眼神,还有虽然低缓却充满了感情的配乐。
在《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里面,周韵虽然戏份都不多,但是都做了最为用心的处理。姜文镜头下的周韵,不像人间应有的女子。她出现的时候,带着笑容,和说“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去发钱,听他们笑”的声音,就像你原本以为只存在于内心理想深处的人,突然真的就出现在你面前。她是那么的远,远到不可及,却又是那么的近,近到就在你心里。
一个男人得有多爱他的妻子,才会这样的去拍她。

浪漫主义
这里的浪漫主义指的是艺术流派。尽管几部片子叙事流派各不相同,但是除了《鬼子来了》以外,影像的表现都有很突出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体现在镜头上,就是在静态场景的构图(经常镜头上方恰恰少一块头皮)和动态场景的运镜上都非常随性。这造成一种非常浓烈的效果。

理想
在姜文的电影里,理想有时是一种很虚很模糊的东西。张麻子的理想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却又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是什么?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理想在内心最深处,在远处的青山和夕阳里。你知道它在那儿,却永远不知道如何去追寻它。可是当碉楼已破黄四郎已擒,你们抽着烟聊着天的时候,你就明白它依然在那儿等着你。


三、让子弹飞里的姜文

克制
张麻子开始是受师爷劝告没有当场杀掉胡万给六子报仇,后来是在碉楼主动让弟兄们撤,姜文在里面扮演的人物变得越来越克制。这其实也就是姜文在学着克制自己。也许可以理解为姜文在“太阳”失败以后的一种反思和内省。
可是成熟了以后,也就无法再那么快意恩仇。所以剿匪之后,姜文骑着马的背影,是怅然的。

政治隐喻
在葛优扮演的师爷死后,剧情突然离开了勉强算安分守己的商业片节奏,进入了一种癫狂之中,讲了一个有关革命的寓言。这里说说我读到的故事。
钱铺在街道上,却没有百姓敢拿,晚上偷偷拿了,白天黄四郎开马车出来收,又全部交还。张麻子再把枪弹铺在街道上,同样是晚上偷偷拿了,第二天黄四郎开马车来收被张麻子把马打死。可是当张麻子在街上振臂一呼号召大家去进攻黄四郎时,却没人响应,他们等着看谁能赢。直到张麻子抓了黄四郎回来,他们又一拥而上,跑到黄府抢东西,顺民转眼间变成了暴民。武举人平日里帮着黄四郎欺压百姓,这个时候他却冲的最猛。整治黄四郎,他也最狠。
有人批评姜文还在宣扬“打土豪分田地”这一套价值观,其实就算姜文跟张麻子一样,信奉结果公平,鼓动群众闹革命,他也把这个事件中各方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了。所以不同的人,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读到不同的观点。这是姜文谈政治的高明之处。
就像鬼子来了,很多人说是在批判国民劣根性,可是我看完的时候,却是几为我的民族落泪。

首尾的呼应和对比
本片的首尾几乎是完美的对应。翱翔的鹰,长亭外古道边的歌声,铁道,马拉火车,有节奏感而激动人心的音乐。
然而,开始的时候,是一群土匪要劫车,恣意江湖,斗志昂扬。结尾却是物是人非。仇虽然已经报了,但人死无法复生;目标虽然实现了,但是理想却依然遥不可及;弟兄们都走了,还带着自己深爱的人。张麻子一代豪杰,此刻却只剩铁轨,青山,夕阳,和背影。
本片表面来看是个喜剧,但其实却是悲剧。

姜文的日本情结
影片中多处表现出姜文的日本情结:送六子留洋,先说的是东洋;黄四郎要跟张麻子玩自裁;黛玉和晴雯本是红楼人物,却组成日本名。
其实作为一个具有民族主义思想,并很看重男性气概和尊严的人,会欣赏日本文化是正常的。我怀疑姜文参观靖国神社其实并不是因为对记者的那些冠冕堂皇的回答,而是出于姜文对于武士道精神的认同。

四、说说电影技法

关于表演
这次主要角色中有6个人出彩,葛优,廖凡,姜武,刘嘉玲,周韵,还有不知道演员名字的老五。
葛优至关重要,如果最终的票房能如我所料拿到4亿甚至更多的票房,起码有一半得归功于葛优。葛优一脸严肃地到位地完成了大部分的搞笑任务。而且没有葛优,周润发和姜文斗争的戏出不来。这次的念白和脸部表情造型实在是太绝了,很多腔调的拿捏令人拍案。
发哥现在一般都说是票房毒药,不过这个角色可能也非他莫属。发哥表演基本到位,就是念白还是太差,没听出来是本人的还是别人配的。
姜文基本就跟他演的大部分影片一样,在本色基础上略有针对性的倾向。
陈坤此次用力够大,略有点不自然。
姜武的演技我以为还在姜文之上,戏路很宽。武举人虽然只是个配角,但是角色对于前面提到的政治隐喻却至关重要。
刘嘉玲戏份很少,但是角色需要的勾画全出来了。
廖凡这次承担了表现雄性气质的重任,到位了,有些句子的语气很不惹眼的用了点北京腔调,效果很好。
周韵比太阳照常升起里水准更高,没那么出格,但是平凡处更见功力,特别是眼神。不知道是不是夫妻说戏尤其到位。
不知名的老五把那股憨劲儿刻画的入木三分。期待以后再在大银幕上看到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有很多群众演员的表演也很出彩,比如那个最后管张麻子拿椅子的富人胖子。两次看时我都特别观察了群众起义时中间各个人的表情,基本都到位了,前边的几个特别出色。群众表演没有看出假来,这很不容易。

摄影
仰拍很多。快速正反打很多。用了很多侧逆光的镜头来用光晕表现张麻子和他的弟兄的气概。
鸿门宴那场戏在饭桌外面布了一个圆环,等距放了3台摄像机,慢速的逆时针转动,结合正反打,效果极佳。类似的方法后面还用过一次。
山上打土匪一段堪为影史经典。

音乐
沿用了久石让给《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因为有足够的情节的缘故,效果比上次更好。有个规律,凡是姜文在很商业的说笑话或者发展必须的故事时,没有配乐;每到姜文玩段风格了,配乐就上来了

剪辑
从头到尾一路都很快,让观众一直都保持很high,但是也让一部分人来不及思考,注意不到细节,指责片子疯癫而肤浅。

五、一点个人感想

自己能看的进去的艺术片很少,喜欢的艺术片导演更是几乎仅此一个,所以也就指着姜文装个逼了。这几年来,自己逐渐被很多事情变得很实际。可是当我看到姜文的片子就会觉得,总有一些情怀,值得保留。

 3 ) 谁说没内涵了?内涵得很!

中量级剧透,未看慎入。 我只说我看出了什么 “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 浦东1958年才归属上海。片尾小弟们叫嚣的事情完全就是时代错置,为什么?因为姜文的野心当然在于说今天的事,鹅城与浦东是两极,一个封闭的仍旧被原始法则统治着的内陆小城和一个开放的多少向公民社会前进的沿海辖区。姜文最后签过马头,尾随火车,明白无疑地表达了自己的倾向,跟六子的留声机谈话也昭示了这一点。虽然他全片中多少像个土皇帝,弟兄们也纷纷表示跟他混不轻松,但他的行为无疑有干最后一票的性质,县城恶霸已除,人民有枪在手,权力结构初步打散。最后弟兄关系(人身依附)也瓦解,老三要了老大的女人,老大跟在车屁股后头,慢慢走向现代社会。 这部片子的结尾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是有重大转向的,一转,意味旨趣就出来了。 “让子弹飞一会儿” 这也是全片中心句之一。片头,姜文砰砰数枪,山下没有丝毫动静。小弟问:没打中?姜文笑曰:让子弹飞一会儿。是的,在命中或者没命中目标之前,让子弹先飞一会儿,这也是为何,姜文让小弟打一个惊叹号,自己却打了一个问号。 全片的节奏也是如此,前面迅猛无匹,到了最后反而放缓。姜文策马一遍一遍地策动人民走出自己的屋子,为了等待最后的群起,姜文更是埋伏竹林3日。 改革是需要等待的,允许犯错的,让子弹飞一会儿。步子太大了,容易扯着蛋。当然最后的结局是一个极其大胆而乐观的政治寓言。 另外,这过程中也不是没有反讽。中途的煽动性舞蹈多少有种拿起敌人的武器的感觉。 “站着,还挣到了钱” 姜文在影片中还不时流露出一点对电影本体的思考。 他叫喊着“我就不信站着,还挣不到钱了?”无疑是上部委屈的发泄和豪气千云的宣言。 片尾,他的弟兄们一个个走过,纷纷表达感言,老大跟你混“不轻松”。我相信这是姜文对于自己导演角色评价,对于自己过强英雄主义情怀的一种无奈或者无赖的审视。 我始终觉得真正有效(虽然有效不是最高评价)的电影应该是处于观众接受与不接受边缘的电影,完全不接受,鸡同鸭讲,完全接受,你不如吸毒。子弹就是有效的电影,让你在枪战,麻将,强戏剧和大荤腥中入梦,在满目清亮中醒来。 为了商业,人民多少还是脸谱化了,略显遗憾。

 4 ) 姜文王朝

(本人不是专业的,想法是个人的,砸砖是接受的,一篇观后感没想到被推到首页上,实在是受宠若惊。花60块钱买了首映倒数第二排票,看完电影热血写下这些字,观点难免有失偏颇。

小人物一个,不是枪手,也实在受不起打搅和谩骂。)





子弹飞过大光明,电影落幕,全场起立,鼓掌。


宁财神在围脖上说,他的王朝开始了。

这句话会引起多大的争议,可以想象。但是国产“大片”自2000年【英雄】开创动辄破亿成本的模式以来,有几部让我们鼓掌起立?我简直数不出来。

电影是如此偏激的需要个人审美去验证的事物,只有喜欢和不喜欢,没有无感的灰色地带。要么好,要么坏,不好不坏就是坏。

在看哈7的前场广告时,【让子弹飞】的预告片已经把【赵氏孤儿】比得毫无颜面。在一堆烂片扎堆的荧幕上,鹤立鸡群如此明显。我踏踏实实的想,【赵氏孤儿】的票买都不用买了——果不其然。

而我们等一个摆脱固有大片——甚至是畸形大片模式的大片,到底等多久了?!

信奉好的电影只有这几个标准:好故事、好演员、好拍摄。录音、音乐、字幕这些当然重要,但是主体故事必须说好,打下基础,才能有发挥。但是为什么往往最基本的事情没有做好,他们就把胶片拿出来发行了?


道德标准是附属物。07年底的【投名状】和【集结号】拼得你死我活,两部片旗鼓相当,但我看完【投名状】心里添堵得慌。故事不是不好,演员不是不好,都好的时候,就看你要输出怎样的价值观了。不是非要你高尚或者大团圆,但生活本来就够阴暗了,下班以后哪怕想轻松一下,从电影院里走出来还要带着纠结,何苦?


【唐山大地震】也是一样的道理。且不说故事在许多细节上设置得多么没有必要甚至价值观扭曲,单看人家毁人亡,也让人堵得慌。我们在走出电影院时,同事直截了当的说,幸亏没有带孩子来看。——在中国电影没有分级的制度下,你不知道走进电影院会看到多荒唐多晦暗的电影。哪怕我们独自在家中欣赏着昆汀的各种暴力暗暗鼓掌叫好,也无法坦然接受带着孩子就看到一片血腥。更何况不知为何,贺岁大片总是要走向人死的结局,难道不死你就拍不好吗?


我看【让子弹飞】,是一个很行云流水、明白它在说什么的故事,喜庆、欢快,让人看了舒坦。把幽默黑着说,说得又溜,弹不虚发,一弹中的。不知道剪刀手有没有剪,但是台词的尺度明显很大,简直是公然挑衅。相比【太阳照常升起】里还算含蓄压抑的性讽刺,这回姜大爷简直是赤裸裸的在战斗啊。导演要拍得爽,观众才能看得爽。


英雄主义的梦一直都有,我相信陈凯歌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不在英雄的舞台上。每一部电影都是各方面妥协的结果,为什么有的人妥协好了,有的人妥协不好,这就是驾驭各方面的功力。既不要一头跪在制片和赞助商面前,也不要一味沉溺自己的个人主义。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做法,为什么他能做好,你就做不好?我想娱记的毒辣手稿下,比的不是票房,而是这个。


恰好晚读朱天文的笔记,八十年代她去西安电影制片厂,连看好几部片,田壮壮的【盗马贼】最得她心,反而觉得陈凯歌的【孩子王】用力过猛。她有点类似预言的话,印证了陈凯歌现在的状态:他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像是要服侍电影一样。


如果说大学时候我从电影院【无极】里独自走出来,还不知所谓时——甚至真心觉得他有一些要表达的,只是观众不尊重的无法看懂。我宁愿相信,陈凯歌永远是【霸王别姬】那个陈凯歌,张艺谋永远是【活着】或者【大红灯笼高高挂】那个张艺谋。


可是我现在更相信,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由不得他们伤感复辟。我们曾经爱过他们,所以才有失望,宁愿票都不要买,看都不要看。美人迟暮,英雄无力。


2007年秋天,我在广州的电影院里,把【太阳照常升起】看了两三遍。评论褒贬不一,说他英雄主义的梦做得太大。而相比之下,其他人不是做得更大?我觉得自己看懂了,看明白了,也看得不亦乐乎,就会将之定义为一个好电影,实实在在的好电影,评价不容改变。


那一年,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色戒】。同样褒贬不一。但是它们符合我对好电影的标准,从中我们看得到导演独立的灵魂,即使在商业体制的协调下,也有这一份自持。因此我尊重它们,爱惜它们,无论故事的悲喜。


在看完【让子弹飞】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个欢快的故事,奇特的故事,演得过瘾,拍得酣畅淋漓。拍得好是【让子弹飞】,拍得不好,真是【让蛋飞】。如果说【太阳照常升起】的三段式还让普罗大众摸不着头脑,那么这部最简单叙述手法的电影,可以让姜文从英雄主义的阳春白雪里走下来,走到群众中去,迎接大家的欢呼。

回想一下历史,在大光明的一号大厅里,曾经上演过多少英雄大片,让观众们的掌声此起彼伏,在结束时鼓掌起立?

讨厌他的人还是会说这是冯氏幽默+【无耻混蛋】的拼凑。天下文章一大抄,好的电影是对更好的电影的致敬。可是以彼为由就完全放你的狗屁瞎了你的狗眼了,这和冯小刚和昆汀完全是两码事!


还需要做什么呢?别无可期待,剩下一个姜文,就把他捧上天去吧!

 5 ) 看好电影就像给美女脱衣服一样

今天终于看了今年我最期待的一部电影,姜文的《让子弹飞》,看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可能会有些失望的心理准备,但看完之后,当字幕打出的时候,在黑暗中,我默默地流下两行热泪,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在看完一部电影之后不是因为剧情而流泪,我想我之所以会哭只是因为我被姜文的才华、诚意以及情怀深深地打动了。
我一直都觉得,以姜文的才华,拍一部商业娱乐大片儿,是一种浪费,因为大片儿那玩意儿,从艺术的角度来说,用姜文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的话说就是,它的门槛其实很低,姜文还说有些大片儿导演“拿0.2%的精力把这事给你办了,然后他在旁边吃喝玩乐当大款,你在这傻逼似的看着,我觉得这不公平”。
前两天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想发大财,切记不要挑战大众审美,哪怕你也坚信大众审美是臭狗屎。因为据说在屎壳郎的国度,只有贩卖臭狗屎的人才能大获成功。”当时是因为某些人的小说而说了这段话,说完这段话,我又想到了中国的电影,中国某些所谓的大片儿导演其实同样也是在制造并且贩卖臭狗屎,他们也因此而大获成功。
记得几年前我在某公司工作,那家公司的总经理对我说的一句话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她对我说:“最重要的是渠道,只要有渠道,你就是把垃圾塞进渠道之中,也不愁卖不出去。”我想中国某些所谓的大片儿导演肯定也深谙这个道理。
还好中国还有姜文、陈可辛以及宁浩这样的导演,他们现在也有了足够的资本去拍所谓的大片儿,但他们没有加入制造并且贩卖臭狗屎或垃圾的的电影导演的行列。
蔡国强有句名言:“艺术可以乱搞”,他还说艺术首先是好玩的,可悲的是,中国的很多大片儿导演连乱搞都不会,让他们拍出一个好玩的电影更是比登天还难。而姜文显然极擅长“乱搞”,且懂得如何拍出一个好玩的电影,事实上,即使是在被认为是艺术电影的《鬼子来了》和《太阳照常升起》,其中也有超多好玩的情节,都有着极强的娱乐性。这次姜文拍《让子弹飞》,他在其中加入了很多很下流但却很好玩的情节,而奇妙的是,那些下流且好玩的情节似乎是可以雅俗共赏的。另外姜文将故事讲得丝丝入扣且不时有意外的惊喜,而这显然又是会让很多中国导演嫉妒得要死的一种才能。看姜文的这部电影,我想起了豆友谢科说的这样一段话:“有功力的电影看下去就要像给美女脱衣服一样,随着一分钟一分钟过去,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发展,丝丝入扣引人入胜,最后结局的时候再给你一个赤裸裸的惊喜……”
现在在我心目中,姜文就是中国最牛逼的电影导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拍了一部所谓的艺术电影《鬼子来了》,这部电影成了N多人心目中的中国史上最经典艺术电影,且没有之一;后来他又拍了一部商业娱乐大片儿《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同样又成了N多人心目中的中国史上最经典商业娱乐大片儿,同样没有之一。
另外姜文这厮不仅作为导演绝顶牛逼,作为《让子弹飞》的主演之一,他的气场以及他的个人魅力也完全压住了发哥和葛大爷。什么是天才?这就是天才啊。

 6 ) 讨论讨论,翻译翻译

从亿元俱乐部到年度票房过百亿,所有人关心的只是钱钱钱。至于电影质量的好与次,那似乎不用太认真。身在法国的朋友抱怨说,一年到头,几乎没一部中国电影能支撑起一场严肃的讨论。说这话时候,他没看过《让子弹飞》。估计等他看到后,关于子弹的讨论风暴已经席卷了整个中国。这是一部讲述乱世狂欢的电影,普通观众享受了大笑的欢乐,评论人士享受解读的快感,马拉火车,一同前进,并行不悖。

如果试图寻找解读电影的通道入口,那必然不存在于大量的幽默台词和出色的演员表演上。入口不是别的,而是那句点题的“让子弹飞一会”。子弹在火药急速燃烧的推动下,发射出去,飞往前方。《让子弹飞》固然讲道了“枪在手,跟我走”,然而在高潮部分,真正左右全局的并不是一发或几发子弹。《让子弹飞》没有西部片的决斗,没有气势恢宏的枪林弹雨,扭转整个进程只是因为花姐找回了黄四郎替身,几乎可以说是赌博性质的突发偶然。那子弹最终飞往哪里?其实结尾已经很清楚告诉了观众,上海浦东。子弹化身为行进的火车,冲破广场建筑,穿出了鹅城。过去就是现在,现在就是过去。

联系到辛亥革命第一枪以后的持续阵痛,可以说《让子弹飞》讲述了一种渐进式革命。没有平民的支持,张麻子一伙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种痛苦在影片里表现为三天三夜的苦等,如果明白这一点《让子弹飞》就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众人可以对号入座。而从广义上来说,鹅城也只是第一站,姜文所希望的局面是革命的火车开往上海,开往今时今日的浦东。这是电影领域的变革信号,也可以解读为另一种信号。

所以,《让子弹飞》确实可以叫做《革命往事》或者是《中国往事》。这并非有意拔高,光是北洋时期的背景,张麻子追随松坡将军(蔡锷)的身份,革命二字并没有太多遮掩。同是一座城,如果《十月围城》只是理想化的革命告白,那《让子弹飞》就是因地制宜,将革命付诸于实践行动。影片中不是没有请客吃饭,不是没有对抗合作,但在革命面前,它们只是零星点缀。在传统戏剧曲目里,铲除恶霸的故事并不少见,《让子弹飞》借了一个壳,说的是革命必须使用暴力,就好比张麻子毫不犹豫,一刀砍下了替身的头。

对正常人来说,砍头场面有些血腥,然而实在不比之前的一碗凉粉。胡万奸邪地说,太浅了,再拉开一点,看不清楚,姜文已经把CLUT味调料放进了电影当中。而在我看来,砍头一场戏还通往《鬼子来了》,姜文好似还魂了般。再好比挂树上的屁股是黑色幽默恶趣味,然而还有马小军挂在树上的自行车、上树的疯妈等等。姜文放大了胆识、荒诞还有不合理,这些在绝大多数中国电影里都是极为罕见。

在很大一部分时间里,《让子弹飞》的演员都像是在台上演出,凸显对白,依赖特写,鹅城化作了舞台背景,可能就是那摆设的桌椅扇尺。电影缺少了姜文以往的梦幻与诗意,几乎没有淡入淡出叠化的转场。据说电影甚至采用了抽掉几格胶片的做法,用以加快人物行动的物理速度,有这样精心密谋的设置,叙事节奏不快才怪。惟有到了后来的三天三夜,当万民伞几次在圆月面前倒下,许多人突然看不明白了。应该说,只有到了这一刻,《让子弹飞》才真的更像是一部电影了,有了无法靠台词对白来说清的东西,需要观众自行意会。去掉画面感不说,这一段也像是漫画插页上的场景描述,而整部电影的人物大头,夸张的肢体语言,好似也是脱胎自漫画小人书。

然而《让子弹飞》不是戏剧更不是漫画,它依然是一部电影。以劫火车和鸿门宴为例,这两段都涉及了精彩的场面调度。带着老婆坐火车,吃着火锅还唱着歌,在欢快热烈下面,危机旋即而来。这个开场具有先声夺人的气势,内外交叉,麻匪由静到动,完成了超酷的亮相。再到室内的鸿门宴,这一段戏主要突出人物关系的剑拔弩张,用运动镜头来表现紧张感,以示矛盾随时可能爆发。

如果说影片台词和表演很容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那姜文又一直在制造间离效果,而不是一味的爆笑,不加节制。马拉火车、火锅大餐,以身击鼓、剖腹明身到满地枪支白银,《让子弹飞》有太多不真实或者说超现实的东西,会令人产生不真实感——就好像真是在看一场演了上百出的节目。可是短暂抽离出故事情境后,观众又被迫迅速投入其中,这就造成了信息量太大,难以消化,以至于很多人觉得看完一遍没过瘾。

这部电影依然充斥了大量的姜文标签,像英雄主义的领袖崇拜,对枪支军装的过度迷恋,广场上的狂欢,麻将牌的数字符号,鹅鹰等动物。如果逐一分析这些,想必也是姜文所乐意看到的。又正如马小军和马大三所遭遇的命运困境,张麻子也在最后陷入了一种无奈。他一直期盼和追求的东西突然就落空了,什么都没有了,由此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心理反差与失落。可惜由于姜文站得太高,一般的普通观众反倒无法理解他的孤独。如果他们知道得更多一些,面对那些面孔迷糊的群众,他们也会看到自己的化身。

《让子弹飞》的遗憾有很多,比如姜文收敛了作者风格,然而我始终觉得最大要害来自配乐短板。这部电影直接搬用了久石让给《太阳照常升起》的音乐,影子犹在。不管是迫不得已还是刻意为之,给人感觉就是姜文终于把积压已久的怨气一吐而光。虽说先前《唐山大地震》也直接挪用了大岛满给《北之零年》的配乐(大岛满也配过《风声》),但类似做法始终还是偷懒了点。哪怕姜文去学昆汀去摘用一些老片音乐,也比现在的做法要好上许多。

时间回到1995年,早先《亡命天涯》、《真实的天涯》刚进入中国,开启了大片时代,然而《阳光灿烂的日子》硬是创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奇迹。2010年,面对《阿凡达》和《盗梦空间》,中国式大片依靠政策保护自欺欺人,这一回,《让子弹飞》再一次横空出世。因此,对于问《让子弹飞》究竟是好与不好,那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国际先驱导报】

 短评

拍个虎虎生风,拍个一日千里,拍个恍若隔世!

10分钟前
  • Touma
  • 力荐

“有人问中国最伟大的人是谁?人民说是他,他说是人民。正确答案是人民,但他若不曾出现,是不会有这个答案的。”

15分钟前
  • 花继续开
  • 力荐

并不是所说的那么出色,被过誉了。横向比很棒,纵向比是姜文几部作品中最差的

20分钟前
  • shawnj
  • 推荐

承认爆米花式的好看不行么?别分析政治隐喻了不如去分析下百年孤独更给力。这次是冯小刚式的姜文,不是国产大师不是救世主,他是凡客。。。

24分钟前
  • 原来是西门大嫂
  • 推荐

说姜文用力过猛的 那只能说明您受功不够 受用不起!

29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力荐

这个电影很好玩,重复看会发现很多隐藏线索,麻将面具也很有意思,最后还有惊喜,挺好看的

34分钟前
  • 欣欣向荣
  • 推荐

意图是宏大的,娱乐性十足;但影片的节奏与细节处理都十分毛躁,多处糙而欠缺章法,执行上眼高手低。3.5星。

39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男性色彩过于浓烈,女性全沦为扁平的符号。多处段落过于刻意,不加节制。舞台化气息太重,电影化手法较弱。所谓政治隐喻也欠缺力度。姜文由于[鬼子来了]输给[黑暗中的舞者]就对冯提尔怀恨在心,03戛纳利用评委身份公报私仇抵制[狗镇],斥其为"哗众取宠",结果自己后来拍的片质量比之差远了。(6.5/10)

4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还行

牛着逼!

45分钟前
  • 于少
  • 力荐

开篇大四喜,尾声单钓将;麻筒子连七对,汤混子全不靠,四万字无番和;大三元影帝,清一色男配,花牌周韵,自摸姜文。

5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仍然有浪漫的想象、癫狂的审美、极致的表演,然而姜文这次说,他要让所有人都看懂,于是他不放过对任何细枝末节的解释。当彪悍的人生开始解释,所以,情怀没了,诗意没了,理所当然。难道所有导演的审美都要假装去迎合观众而连带着水准一起拉低?好吧,那市场胜利了,这下子都能看懂,都能笑了。

51分钟前
  • 猪头小队长
  • 还行

谁赢他们帮谁,但是他们不明白,他们帮谁,谁就赢。人类不感谢罗辑,同样的,人民也不感激牧之。

52分钟前
  • Bravenough
  • 力荐

三四年前看的,只记得全班人一起笑得跟傻子一样,挺不错的电影

56分钟前
  • 接十分钟的吻
  • 推荐

行了,装逼一次,继段奕宏,姜文再一次满足了我对男人所有的幻想。操,嫉妒周韵。

59分钟前
  • 琦殿
  • 力荐

姜文这种黑色幽默式搞笑时不时会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这部尤甚。

60分钟前
  • 醉里挑灯看花
  • 力荐

姜文玩出来的电影,从头到尾都很放松,或者是太放松了,节奏总有点怪,有些情节也太儿戏。对白也不好,细节不如《鬼子来了》那么智慧,即便如此,这仍然是今年华语片最棒的。或者只能怪剩下那些太面货。请千万一定尽量降低期待。重看一遍,感觉这片舞台味真重啊。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20210315改五星,当年是真的没看懂,很隐晦,现在回看越来越觉得我不适合生活在现在这社会上了。哦对,为什么回看?因为发现现在很多社会事件拿里面的对白都可以解释。。。。

1小时前
  • 溴化雞
  • 力荐

要是姜文拍完这部电影就宣布退休,他会被封神。

1小时前
  • 朝暮雪
  • 力荐

“走路不要太快,会扯着蛋。”这是一部溢满荷尔蒙的火药桶,这是一部会带来核动力反应的影片,震撼所有人,并且持续许久。130分钟的影片满是高潮,全场观众从头沸腾到结尾,不断的笑声、不断的掌声。无论哪个演员都表现的十分出彩,台词幽默精致,结构紧凑、首尾呼应,唯独缺少一丝控制。★★★★☆

1小时前
  • Q。
  • 推荐

姜文说,我想站着把钱挣了。他做到了。结尾处的那句 没有你,对我很重要。怎么解读都不为过。

1小时前
  • 顾盼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