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剧情片其它2015

主演:罗夫·拉斯加德,巴哈·帕斯,托比亚斯·阿姆博瑞,菲利普·伯格,安娜-莱娜·布伦丁,博瑞·伦贝里,埃达·英格薇,弗雷德里克·埃弗斯,玛德琳·雅各布松,查特里娜·拉松,杰克尔·法尔斯特伦

导演:汉内斯·赫尔姆

 剧照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剧照 NO.1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剧照 NO.2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剧照 NO.3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剧照 NO.4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剧照 NO.5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剧照 NO.6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剧照 NO.13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剧照 NO.14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剧照 NO.15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剧照 NO.16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剧照 NO.17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剧照 NO.18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剧照 NO.19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16:27

详细剧情

  欧维(罗夫·拉斯加德 Rolf Lassgård 饰)是一个刻板而又固执的老头,他的妻子半年前死于疾病,留他一人生活在这个混乱不堪的世界之中。每天早晨,欧维都会定时在社区里进行巡视,确认所有的车辆都停在应停的位置,呵斥违反规定私自驶入社区的车辆,赶走四处乱转破坏环境的猫狗,在社区居民眼里,欧维是“来自地狱的恶邻”,可每个人都明白,这其实是欧维对于社区爱之深刻的表现。  某一日,欧维遭到了上司的解雇,离开了恪守了几十年的工作岗位,心灰意冷对现世了无牵挂的欧维决定自杀。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位名为帕维娜(巴哈·帕斯 Bahar Pars 饰)的女子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搬到了欧维的隔壁,成为了欧维自杀计划的绊脚石。

 长篇影评

 1 ) 如果你也喜欢,披上毛毯来看这部北欧电影

      看到银幕上的北欧,总会让我有种时间静止的感觉。
看完《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竟哭地有些刹不住车。有评论说这是鸡汤杂烩,不过我倒觉得全片没有什么说道的痕迹,只是把一个很生活式的故事戏剧化而已,简单而温暖,甚至能够击溃麻木与混沌吧。除了电影本身,还想说说寒冷刺骨或洋溢着温暖的北欧电影风情。
      瑞典电影享誉世界的大师似乎仅有伯格曼一个人,一直游离在小众的状态。前两年看了瑞典版的《龙纹身女孩》系列和《百岁老人跷家去》,也没琢磨出什么地域上的风格,倒是大卫•芬奇翻拍的《龙纹身的女孩》留下极深刻的印象。除了女主角本身的浓烈风格足够加分以外,大卫•芬奇似乎直接把一锅北欧风情直接端在观众面前,还把香料碾碎在我们鼻子里那般让人流连。
 


      没有轮廓明朗的光线,没有伴随蝉声肆鸣的热风,没有脸颊上亲吻过阳光的古铜粉。
长期处在冬季的光景,让人联想到壁炉、针织和长毛的猫。
      尽管十分怕冷,这两年却越发喜欢冬季,喜欢被厚重衣物包裹的感觉。据说这是内心开始变老,喜欢温暖的感觉罢。空气中的凌冽的风声呼啸着,夹杂有密密麻麻如银针般的雪片,地面铺满扎实厚重的雪层,房屋和树枝也似乎被积雪压得喘不过气来;本已经令人倍感寒意的画面再配上清奇的铃音和背景乐,让人按捺不住去倒一杯热拿铁再顺手捎上围巾。《龙纹身的女孩》和《狩猎》都给我这样的感觉。看完《狩猎》更是把心情降低到了冰点,甚至把气候的寒冷延伸到对人心的感觉。以前上美学课的时候听老师说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起源,很大的原因就是希腊气候怡人,阳光伴随着海风,于是希腊先民心情大好,有兴致开始研究戏剧、诗学、哲学,随之兴盛起来。当时听着还觉得有些奇异,难道气候对人文有这么强烈的影响。那这么说来,北欧人民似乎常年处于被寒冷压抑的感觉,怪不得北欧电影也能让人需要加条毛毯搂着猫一起看。(嗯,我看的时候旁边确实有猫陪着)
      但还有一种北欧的风格,在寒冷中却能收获生活的热情,平衡焦躁的情绪。
      看来这真是来结束夏天的一剂良药。
 


      主角欧维,我猜他不是金牛就是处女座,捍卫社区一切的安全与秩序,严禁车辆驶入,严禁随地大小便的狗出街,还有对法国车的鄙视。退休和妻子的死亡让他想直截了当地结束生命。表面看来,多么难相处的一个乖僻老头,甚至冷酷得不近人情,如北欧的气候一般的疏离感。
      实际上,邻居们读懂了他对周围人特殊的关怀。尽管常骂骂咧咧地呼斥着别人是白痴,但在帮助邻居的行动上没有丝毫含糊。逢人摆着臭脸,面对小孩却还能耐着性子用熊的声音讲故事。还有每天到妻子的坟前打卡,告诉她自己的自杀行动被莫名地推迟。
      即使是如寒冷气候一般的外表下,即使欧维已经丧失对生活的热情,躺在他内心的温暖与情感也能迸发出来传递给旁人,传递给观众。如此持有固执与偏见地,他爱着妻子索尼娅,爱着傻乎乎的邻居们,爱着这个世界。
      索尼娅怀孕后,欧维听到胎动似乎并没有高昂的情绪,而是跑到厕所才敢让眼泪流下。不幸在这时遭遇车祸,孩子不保,索尼娅幸地捡回一条命,却下身瘫痪。之后遭遇求职滑铁卢,很多学校不愿意聘用残疾教师,几经辗转后终于落定,学校却不愿为索尼娅修建残疾人专用通道。于是,欧维义愤填膺地立马在雨夜中冲向学校,连夜为索尼娅打造了木质的坡道。
 


      结尾一直自杀未遂的欧维,面对着邻居的新生儿,有些生涩又害怕地抱着婴儿;难得明朗的天气,窗外柔和的光束洒进来,似乎如我们所愿,欧维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重新拾回对生活的热情。他的眼神柔和了,把从前父亲说给他听的话说给邻居的女儿听。窗外似乎不太温暖的季节,隔天早晨还大雪飞扬,但隔着银幕传递出来的是温暖,是这个偏执的老头对身边人的爱,是时光静止般的惬意。

 
      但就在这个早晨,欧维去世了。
      死因是心脏过大。
      他的确没有再积极尝试不同的自杀办法了,可能在感知到死亡之前给邻居写了一份遗嘱简单交代。大意还是希望葬礼只有亲友寥寥几个参加,简单就好。还不忘嘱咐猫的饮食习惯和社区禁止车辆驶入。字里行间,没有太饱和的情绪,就像他很少表达一样。
      在每一次欧维尝试自杀却未遂的时候,过往生活的片段被逐渐凑齐,从童年和父亲的生活、初识索尼娅到直到欧维的葬礼结束后,终于遁入完整的新世界之中。
      欧维在初识索尼娅的火车上醒来,他坐起身,与索尼娅对望着。
      这一次,时间真的欧维和索尼娅的在花甲之年静止了。

 2 ) 萨博精神和瑞典文化

影片的故事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显而易见,有好多影评都已经说的很透彻了,这里我想说一下影片背后所昭示的瑞典精神和瑞典人的偏执。

说到瑞典,在欧洲是一个比德国还具备处女座属性的北欧小国(其实德国人没有那么严谨的,不骗你们哈哈哈),瑞典人就像亚洲的日本人,是细节控是偏执狂(再黑一次德国,德国人的精细程度也不如日本人,虽然我同样敬佩德国制造)。

然后看看欧维老头,每天巡查社区,检查门栏、电线杆、停车场、对不守规矩的社员和外来人大喊大叫,可见老头处女座属性爆发的无可救药了,对的这就是瑞典精神,坚持自己的传统和严谨到了某种一般人觉得病态的地步。

再看看萨博(SAAB)和沃尔沃(VOLVO)以及宝马(BMW)梗,在萨博被通用收购搞死之前,萨博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车,萨博的理念就是往死里把安全和操控做到极致,然后当然了就是亏钱,萨博甚至从不宣传自己造车的安全技术,原因是怕车主觉得车很安全而导致驾驶不专心,太感人了...,然后是沃尔沃,同样是瑞典品牌,安全性能很接近萨博,但是比萨博看起来“豪”一点,所以,在早一点的瑞典,开萨博的人让人觉得更务实,开沃尔沃的会觉得略有点爆发户,这就说明为毛处女座欧维鄙视开沃尔沃的鲁内了,更可气的是,鲁内居然买了宝马,在欧维眼里,宝马是个什么鬼东西,安全性烂的一逼(网上搜一下宝马和萨博安全测试对比就明白了),另外说到操控,萨博也不比宝马差,萨博还是涡轮增压和前驱的鼻祖(再赞一下萨博,一个长相一般但内涵报表的绅士,可惜死的太早,被美国人弄死的),欧维觉得开沃尔沃也就算了,你弄个宝马来,你还算瑞典人吗?!(再次庆幸一下沃尔沃从福特手里被李总收购到天朝,完全保留原技术和生产线,希望瑞典精神不要在天朝被和谐)。

最后,欧维死去了,看到邻居们继承了他的处女座属性,像欧维一样巡查和较真,这就是对瑞典精神的传承的一点希望,另外,欧维的老婆也是一个内心强大的妹纸,那种执着和永不言弃其实也在歌颂瑞典精神,我想影片是从个人感情的执着、包容、友善、向死而生出发,更深层次表达了对于一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的那种专注、坚持、毫不妥协的赞美!(一个沃尔沃粉真诚推荐此片,当然如果萨博还活着,搞不好我会买萨博,本人对BBA不感冒哈哈哈)

 3 )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让我想死

首先,吸引我的是片名,简直是任性!怎么可以用一句话来为一部电影命名,看看看我们的电影名字起得多文艺:《陆垚知马俐》、《恶棍天使》、《梦想合伙人》……《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简直可以与《和亲爱的去动物园散散心才是正经事》相媲美,哦对,后面那个是个自称“IP”的玩意儿。其次,再看看我们电影投资是多么的巨大,场面是多么的恢宏,卡司阵容是多么华丽:《富春山居图》,听说最近又出一个和他竞争相当激烈的《封神传奇》。
      对于这些国产巨制,迄今我还没贡献过一分的票房,着实惭愧。
      为什么想死?因为觉得无望。
      作为一个想以码字为生的人,我觉得,可能最近几年都很难见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电视或者荧幕上了。
      三个月前刚与国内某知名制片人经历过一场扒筋去骨的剧本创作,这次,我依然没有顶住,在第九集经历了九次颠覆性的修改后,我缴械投降了。
      制片人的话犹在耳畔:我希望我的作品是传播真善美的,我希望男主人公是儒雅的完美海龟,我希望我的作品里没有一个坏人,每个人都是抱着善和爱来对待周围……excuse me?你的作品?好吧,看着现在剧本中那个估计连小便都不会呲到马桶盖上的男主人公,——确实,是,你的作品!(益达范儿)
      一个星期前影视公司开会,领导们又在为今年业绩自吹自擂,多少个爆款,网络多少的点击率,市场份额占了多少,多少钱的票房,同时,购买了多少IP。哦不,现在影视圈谈IP已经out了好么,现在我们说的是SIP,——Super IP!你get得到么?
      Sorry,我真的get不到!我get不到《微微一笑很倾城》,我get不到《何以笙箫默》,我更加get不到《和亲爱的去动物园散散心才是正经事》,所以,领会不到领导要领的我只能默默的领着死工资,看着一个又一个的爆款项目在我身边此起彼伏的擦肩而过。
       我觉得我的心跟欧维一样心肿起来了,所以变得异常的敏感,看《卡蜜儿》哭成狗,看《遇见你之前》哭成狗,看《欧维》直接让我哭天抢地吓得身边的阿汪都叫出了声。
      没有宏大的故事,没有闪耀的卡司,没有华丽的场景,就是一个北欧的微型小区,几户人家,一栋房子里,一个老男人执意求死的故事。老头自私,偏执,没有朋友,即冷漠又好事。
      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不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弹幕里一堆观众。你看,感人并没有那么困难,一个好电影并不需要多么精妙的结构和技巧。
      想到了自己两年前和某导演的合作,据说在我之前已经换掉了十余个编剧,其中不乏稿费和名气皆很高的编剧,我是倒数第二个编剧,最后一个,是导演自己。其实说来汗颜,我的作用只是调整了人物关系和高潮,然后拉了一遍剧本。最后,我拿着极少的钱,再次缴械投降。前段时间,听说电影经历两次重拍后终于完成,导演信誓旦旦的告诉我,影片非常棒,内部试映时观者无一不落泪,而且会有我的署名!其实我想说,真的无所谓了,看了台词本之后我觉得,其实,不署名,真的也没有关系!
      想起大学毕业时满腔热情且信誓旦旦的自己,现在,我真的想去死……

 4 ) 我们选择死亡还是努力活着呢?

今天回家终于把这个瑞典温情小品看完了,故事非常简单,讲述了一个老头跌跌荡荡、有笑有泪的一生,整部影片的观感有些像《飞屋环游记》,而欧维就是真人版的卡尔。

「歐維的責任」


常言道「刀子嘴豆腐心」,形容的就是这个有些偏执狂的老人——欧维。影片一开始,你很难对这位老人产生好感,他性情乖戾,尖酸刻薄。欧维大清早第一件事情就是巡逻小区:检查街道整洁、检查违规停车、查看垃圾是否分类,并且随时会对他认为不守规矩的人产生不满然后恶语相向,他坚守自己的原则,抱怨与他原则所对立的一切。

但是影片最打动人的地方,也正是来自于欧维的刻薄。随着影片的发展,他的古板认真变的可爱起来,我们会发现,欧维才是那个最有责任感的人。

欧维总是嘴里骂骂咧咧,但实际上,他的刻薄却始终与他的善良成正比。

他无数次因为「无法忍受」而去帮助他认为「什么都不会干」的邻居们。脾气暴躁的他为了哄小朋友非常不情愿地装出熊的声音为她们讲故事,收留喵星人,收留因出柜被赶出家门的小哥……

甚至在冷漠的环境里,他永远都是第一个舍己救人。第一次救人是他年轻时,邻居家火灾没有一个人冲进去现场救出那个正在呼喊的孩子,他却毫不犹豫冲进去。第二次救人是欧维准备卧轨自杀的时候,有个男子晕倒了摔下轨道「糾正一下之前說的卧轨」,(这个桥段很值得吐槽的是有个女的拿出手机拍照or录像),欧维也是唯一一个下去把男子救上来的人。

「歐維的愛情」

每次欧维自杀(虽然总是自杀未遂)的时候都会出现走马灯,回忆他的一生。观众可见,这个执着的男人,大部分时候都很丧,命运总是在欧维最幸福的时候对他开玩笑。

当他拿到满意的成绩单时,他丧父了;当他才整修完房子,就遭遇火灾被强拆了;当他刚和索尼娅甜蜜旅游结束,就出车祸失去了肚子里的孩子。

这些经历看起来是那么悲惨,那么的黑暗,但黑暗中的光总是显得特别耀眼。欧维的光,是索尼娅。或许光是遇见索尼娅,得到了这份相濡以沫的爱情,就已经花去了欧维这一生一大半的运气


电影里欧维和索尼娅在一起的时候,是那么地像一部纯爱小说。


「我撒谎了,我没在服役。我打扫火车,我的房子还被烧毁了,而且我现在就要走了。」

当古板的欧维顿顿地说完这句话时,索尼娅直接吻了他。索尼娅认可了一无所有的欧维,给予了他爱与信任。命运也回报了善良的他们,欧维最终成了一名工程师。

欧维和索尼娅用尽一生编织了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100%信任地、如此赤诚的爱情。

「越多白痴声音议论她,我对她仅存的回忆就越少。」

索尼娅先一步离开了,代表着欧维原有的对生活的信念几乎全部消失。

而死亡是活着的人不可知的东西,生命与死亡之间有一道门,那道门走进去,人就死了。索尼娅在里面,而欧维依然在外面,他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一份「生」的孤独。

「歐維的孤獨」

巴尔扎克说「普通人都难以忍受孤独,处在逆境的人由于不信任任何人,对这种孤立更加敏感。」这句话放在欧维身上尤为合适。

自杀之前的欧维,几乎拒绝与所有人联系,他老无所依,独身生活在充满着索尼娅气息,却早已没有索尼娅的房子里。而他唯一倾诉的对象,是索尼娅不会给他任何回应的坟墓。

当他孑然一身,又从工作了四十三年的岗位「自愿」离职的时候,对世界生无可恋的他于是决定要去泉下与妻子索尼娅相见——他要去死,并且一定要死的体面(自杀前他整理好衣裳,喷上香水)。然而命运弄人,他的自杀总是会被他聒噪的新邻居——一位可爱的伊朗孕妇,用不同的方式打断,他想死,命运偏不让他死。

聒噪的伊朗邻居的出现,对欧维的孤独发起了挑战。欧维虽然表面冷冷地,骨子里却非常善良,难以拒绝他人,随着和热情的伊朗孕妇的相处,欧维与外人建立起了联系,并开始接受他人的帮助,与旧仇和解。渐渐地磨平了棱角,喜形于色。

如果一开始欧维的自杀成功了,等他见到索尼娅的时候索尼娅一定很难过吧,那时候的欧维是那样孤独和愤怒,所以善良的死神才不愿意带走他。

欧维死于「心真大」,带着爱而不是孤独,带着满足而不是愤怒。


「選擇如何去生活」



当命运持续对这对璧人射出利箭,索尼娅又因为残疾找不到工作,欧维为此气的辗转反侧。

索尼娅对他说「我们选择死亡还是努力活着呢?」欧维当晚就跑到学校门口为索尼娅建了一个滑道,让她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教师工作。

这句话也撑起了欧维生命中那独自生活的最后时光。

他是选择死亡还是努力活着呢?

当死神不愿意带走他的时候,他以他最好的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他离开的时候也带着最体面的样子离开。

当我们老去,在暮年之时失去曾经的依靠与信念时,我们应当选择如何去生活?影片给了我们一个不完美的完美答案。

影片的最后,邻居家小女孩跑着小碎步代替欧维关上小区的门,电影结束了。

回归全片,其实情节真的挺套路的,平凡的小人物平凡的一生,基本上都往你意料之中的方向发展。

你知道欧维的自杀不会成功,你知道世界上没有那么完美的爱情,你知道父亲会在铁路被撞死,你知道他每一次都会帮助别人,你也知道欧维最后会离开,可是你也同样的会祈祷世界能够对他好一点。当这些发生的时候,你依然会难过,依然会感动。(就跟当初我看《我的少女时代》的时候一样,每个情节都那么俗那么套路,可是隐隐地还是会打动我。)

片子也有很多可爱的笑点和槽点,比如欧维对萨博车的执念与对沃尔沃的愤怒之类的。

一个笑中带泪的故事,看完就跟喝了一杯热牛奶一般舒畅满足。:>

 5 ) 在不断重复的场景中,开启下一幕——奥斯卡提名外语片《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漫谈

这部电影,远在奥斯卡提名公布前就有了资源,作为一部小说改编的瑞典电影,他在剧本的故事和编排上,都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

该片令人想起2016年初的澳大利亚影片《裁缝》,同样是文学作品改编,故事围绕着小环境——偏远的小镇。凯特.温斯莱特饰演从巴黎归来的女主角,要同自己缺失的童年、隔阂的母亲,以及镇上的人们展开一场复仇行动。该片作为女导演作品,无论是视觉表现还是讲故事的方式,都非常用心,分量感十足,是令人看了还想再看的电影,温肥的演技,更是令人赏心悦目。

对比《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其实与该片有些共同点,比如故事同样发生在一个小环境里——瑞典的一处住宅小区。周边的人物也很简单,就是几户邻居。故事同样围绕着主人公:欧维年幼和年轻时期的回忆与遭遇。而不同点也很明显,《裁缝》中女主角的敌人们,分别是镇长的权利、老师的偏袒、商户的歧视和医生的吝啬等等典型的符号化反面人物。

而在《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中,男主角需要打交道的邻居们,分别是说着波斯语的孕妇移民、公开同志身份的小哥、一对需要帮助的年迈夫妇,以及肥胖的年轻人等等,他们都是现代社会里,遇到麻烦的普通人。

这样看来,《裁缝》是一部典型的可以跨越时间,被永恒理解的作品。而《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则是现实主义的,更容易被现代人解读的作品。多元的文化和话题讨论,正是这部电影包容与可爱的体现。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是小说作者刻意放进去制造冲突的元素。不过只要合情合理,恰当有趣,观众们还是喜闻乐见的。 (以下剧情分析有剧透) 而这部电影的改编,更加出众的是其剧本的编排。其中大量的运用了“重复”的场景下,通过镜头里人物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反应和举动,来不断推进电影的情节,从而将故事一步一步的推向高潮与结局。而这个不断重复的场景,就是欧维每天给自己过世的妻子“扫墓”。

“扫墓”的桥段在影片的一开始,就出现了,一直延续到剧情的高潮之前。影片用了短小精湛的前两分钟,来铺垫了一个小冲突,也就是人物的问题展现:欧维与现代社会的种种,是格格不入的。

而妻子的离去,让他倍感孤单。

影片的节奏之轻快,从前提的铺垫,与接下来通过欧维在社区里的“每日巡查”展现人物性格,都做到了用最短的时间,抓住观众好奇心和关注的效果。欧维捡烟头、记录停车超时的牌号、检查分类垃圾、关紧小区栅栏等等,都体现了他是个对事情有自己的标准和原则的人。

于是影片用五分钟交代了前提:固守以往原则的人,在现代社会里总被排斥,注定孤独的死去。所以格格不入的欧维,决定去死。接下来,两个小时的电影,将通过剧情的演变,来化解这个矛盾。看过电影的朋友都知道,欧维最后改变了去死的决定,而最终他也没有孤独的死去。

欧维最初碰到这只流浪猫,态度是很抵触的,不断的轰走他。其实我们都能看出来,它跟欧维一样孤单,需要别人的照顾。当欧维接受了这只流浪猫,并开始照顾它后,欧维也打开了内心,开始接受别人对他的帮助。

影片的第一幕:欧维三次试图上吊自杀未遂,期间回忆了他的童年成长时光。第一幕结束:欧维回到墓地与妻子说“这是第一次,需要你等我了。”

影片的第二幕:欧维已经开始发生了转变,面对同样的流浪猫,他开始给找吃食,帮助邻居维修暖气,之后还被迫送邻居和孩子去医院,收下了图画礼物。期间欧维企图在车里自杀,回忆了他年轻的爱恋故事。之后欧维又继续企图在地铁站自杀,结果却救了别人。

欧维总是再跟妻子抱怨,现在的人有多差劲,他同时也是在孤立自己。

第二幕结束:欧维只得再一次回到妻子的墓前,这一次他带着流浪猫一起。

影片的第三幕:欧维继续转变,他开始喂养流浪猫,教邻居开车,帮忙照顾孩子,帮助人修自行车。晚上孤独的欧维和流浪猫一起入睡。

期间回忆了他搬来社区与朋友的往事。而白衬衫的保险公司职员,让他回忆起了跟妻子痛苦的回忆。欧维的痛苦达到极致,让影片走向高潮,他企图再一次举枪自杀,却被同志男孩儿的求助打断。

之后他们一起巡查社区,欧维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身边的人。

影片的第四幕:欧维带着板凳回到妻子目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决定继续为了原则而战!

期间回忆了妻子遭遇车祸的往事, 他帮助邻居和保险公司对峙后,自己却倒下了。剧情再一次进入高潮。

尾声:欧维将自己的私藏多年的婴儿床给了邻居的新生儿,带着邻居的女儿出游,坐在车上,重复了自己父亲的话:我知道这感觉,就像我买了辆新车,这才是生活。而他完成了所有心愿后,最终也在流浪猫的陪伴下,平静的去见自己的妻子了。

结尾落幕,影片的场景,再一次重复了他与妻子的手势。

而他巡查社区,检查柱子和关紧铁栅栏门的习惯动作,都传承给了年轻人和小朋友。欧维虽然走了,但是他留下了坚持原则的精神。

影片在不断的场景重复中,开启新的章节序幕。让影片的故事节奏稳健有力,每一次的递进都丝毫不觉得突兀,让观众更加贴近地感受到欧维的内心变化。而很多重复细节的处理,欧维的小动作,妻子的手势,都是拉近观众与这些陌生角色的妙笔。

影片中,移民孕妇说出了编剧想要表达的核心主题:你以为别人不靠帮助也能活下去,但是没有人能独自承担一切。于是,固执的欧维讲出了自己的伤心往事,他学会了与人分担,不再孤独。这里解决了影片的前提:男主人公与现代社会之间相互排斥,与社会成员们相互孤立的矛盾。

欧维的遗书里,只提了两件事,一个流浪猫每天要吃两次金枪鱼,一个别让该死的汽车,开到社区里来。再一次表现了欧维离开人世的时候,有了牵挂不再孤单,并且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不曾妥协。而别人对他最好的尊重和认同,就是将他的原则坚持下去。

故事中,更为有趣的设定,是欧维年迈之后的病痛,不是心脏病,而是夸张的“心脏太大”,这样一个听起来令人觉得荒诞的病情。欧维早年丧母和父亲相依为命,为了坚持原则树敌不少,而父亲的意外,让他备受打击,之后失去了房子,却获得爱情;救回了妻子,却失去了孩子。

他一生,都在坚持自己的原则,树立社区规范,力求让妻子有着正常人的生活。他心理装的事情太多,承受的压力太大。所以当他年纪大了,因为“心脏太大”而让身体不堪重负,虽然夸张,但却不难理解。

在他倒下又重获生命之后,他没有再去妻子墓地,说自己要尽快去见她之类的蠢话,而是重新享受了一次,新生命和孩子给他带来的欢乐,弥补了他和妻子人生的缺失和遗憾。这个想尽办法决定去死的男人,终于在最后,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重新投入了人生的怀抱。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除了小女孩儿再一次重复了欧维的关紧铁栅栏的动作,也对呼应影片开篇,欧维独自巡查小区后,孤单的背影。

这一次,则是全体社区的人走在一起,不论年纪、国籍与性向,他们有共同的原则,他们相互帮助,他们都爱欧维。

今年的几部外语片里,除了《托尼.厄德曼》,小玄儿也很喜欢这一部瑞典影片。电影里很多精彩的回忆和自杀桥段,大家可以在观影的过程中尽情享受,这里就不多说了。 2017年2月27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

#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

#新老电影混剪系列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6 ) 老天总让无聊且善良的人伤心,好像我们不会反击一样。

奇怪的欧洲片子,色调严肃,行人走起来认真又刻板,内心却善良的不得了。
来加州生活两年,越发确认了一种观点,气候决定我们成为如何生活的人。加州全年无休的阳光让我只想跑步,遛狗,成为躺在沙滩上拿脚踢都不动的快乐鬼,即使我根本不知道如何游泳,怎么应对海洋。最南端的Key west燥热潮湿,穿着宽栏背心骑着自行车一遍一遍环岛,就突然想成为一个会调酒的作家,写出海捕鱼的冒险故事,午后念给儿孙听,得到了不起的赞叹与余生的富足。但多雨阴闷的英国岛屿,成就了很多酒鬼与诗人,伤春悲秋的拿手活,政客都无关紧要。燥热的盆地经常多出来很多有才华的食客与皮肤透亮却没脑子的傻帽。那瑞典呢,64%是森林,人口密度低却高度发达,他们过着所谓欧洲最优质的生活,环保,优越,福利,并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事情,所以每年自杀的人都很多。看到维基百科里轻描淡写的叙述了一句,关于瑞典的国民气质。1809年瑞典失去了芬兰,也不再具有强权地位。之后,瑞典没有再参与过战争。

真是说放弃就放弃了呢,也好。
对啊,并没有什么不好。
老天总让无聊且善良的人伤心,好像我们不会反击一样,夺走一个又一个我的宝贝,好玩吗,告诉你,我现在就去死。所以欧维决定去死了。

我一直痛恨轻生的人,放弃自己的生命的人就像一场世纪的核灾难,那些残留的痛苦把所有曾经爱他的人都折磨的不成人样,畸形,病态,消散不去。但在这里,我突然同情欧维,甚至想帮助他。电影倒叙,欧维的母亲去世后,父亲抱着他把他放回床上,旁白是,人们都说我的父亲太好了,是个好人。而什么是好呢,我看到欧维父亲轻轻抚了妻子的相框,那背影高大消瘦。

独自思念一个人的人是好人。
欧维和我一定都是这样想的。但这过程太痛苦了。
每个人都是一个宝箱,我们在痛苦绝望的时候,会压抑,愤怒,羞涩,敏感而紧闭。直到遇到那个让我们敞开心扉的人,我们就嘎的一声,沉默又尴尬的打开了。里面竟是些不起眼的小玩意,爸爸跟我讲的故事,关于车,你最好知道车是如何运作的,没你想的那么简单。还有我抬头望去的每一次星空,树枝,我的叹气,你猫一样的眼睛,一击即中的喜悦。我知道我有些无趣,不会像邻桌一样让你愉快的大笑,我撒谎,以为破坏了所有的美好氛围,你却给了我人生中第一个吻。

噢,欧维是个好人呢,蓝色的开衫他可以穿好多年,认真扮演一只会说话的熊,嘲笑30岁还没驾照的邻居,自大又善良的一个宝箱。人们就是这样,与爱人Sonja,与善良热情的陌生邻居Parvaneh,我们交换彼此宝箱的礼物,伸出一个手指的安全感,废弃的手打的婴儿床,孩子们的小画,美味的新一段人生的早餐,或许都没什么用,但足够让我们开心一阵子。我们最终都会和很像又完全不一样的人在一起,交换沉闷宝箱的孤独与秘密,没什么话说。We rule it.

微风吹上他的脸,露出笑容,他说这才叫生活。
他说葬礼只请一些认可他的人,你猜如何,教堂坐满了人,大家伤心又在心底里为你开心。

“我们选择死亡还是努力活着呢?”
“人们至少愿意为自己的原则作斗争。”

 短评

这部电影的前十分钟就是我们的未来,旁友们。独居,失业,没有另一半,被年轻人嫌弃,想死死不成。

6分钟前
  • 我对你的无语简直能沉默整个宇宙
  • 力荐

「可是我撞了一辆车」「有什么关系,那是沃尔沃」分享一个萨博控老丧比,一个被医生定性为「心真大」的铲屎官,一个未来的我

11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我想,世界上多一些偏执狂,那么共产主义没准真的能实现呢~

12分钟前
  • 怂囧小赫
  • 力荐

内心深处觉得这是宜家广告该有的样子

14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越多白痴的声音议论她,我对她仅存的回忆就越少。

17分钟前
  • BLUE
  • 力荐

一部“豆瓣”电影,细腻入微的刻画了丧又带上核心价值观友邻是福。剧本的核心是鸡汤,但导演的艺术手法缓解了鸡汤的油腻感,唯独最后打点在一个摇起来的大全景太可怕,破坏掉北欧性冷淡质感,像要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2分钟前
  • 老袁
  • 力荐

我们是选择死,还是努力活着?

26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在他的所有记忆中,她永远是年轻的模样。

30分钟前
  • 19
  • 力荐

年度最佳预定,北欧特有的冷漠脸治愈系。最后那句“还是那时候好啊,人们至少愿意为自己的原则作斗争”的和解真是哭死我了…………

33分钟前
  • 甜水园子温
  • 力荐

愛上一個人的感覺,就像突然有了軟肋也有了鎧甲。

37分钟前
  • 力荐

看完第一件事去查了下萨博这车,很屌很牛逼,几经周转,已经停产

42分钟前
  • 中野独人
  • 推荐

欧维对天堂的期待一定是:愿天堂没有沃尔沃

47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一个人在生命的街区里走走停停,孤独也没有归途。他没有故事可讲,只有在接近上帝的那一刻,才回忆得起母亲的葬礼、父亲的意外和火车上那一双红凉鞋。岁月未曾宽宏,诸事惹人生厌。他只有一只懒猫,和对萨博满腔的追慕。你若愿意便可靠近细细聆听,那颗孤寂灵魂里藏着的,与生活针锋相对的果敢与热忱。

5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剧情饱满充实,温馨耐看。既不是小萝莉改变固执老爷爷的故事,也不是猫咪驯化老头的故事,也不是娘娘腔改变顽固大叔的故事。林林总总,潜移默化,心终于打开,这才是人性。

54分钟前
  • 基努里维斯基
  • 力荐

和“单身男子”完全一个套路,都是求死不得终得死的故事;可惜鸡精放太多了,整块都在锅里没化掉。没有了伯格曼的瑞典电影全是宜家味道,连调色都一模一样...

5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我越是逃离,越是靠近你,我越是背过脸,却越是看见你。我是一座孤岛,处在相思之水中,四面八方,隔绝我通向你。一千零一面镜子,转映着你的容颜。我从你开始,我在你结束。----埃姆朗萨罗希《一千零一面镜子》

57分钟前
  • 快把土豆交出来
  • 推荐

剧情其实特别套路,每一个步骤都似曾相识。欧维就像飞屋环游记中的卡尔,怀念着完美的故人的同时偏执和固执被邻居一点一点的磨平最终变亲近。淡淡的音乐伴随着平凡又不平凡的小人物的一生。最后一幕真的无法不想到泰坦尼克吧。

59分钟前
  • III🌙
  • 推荐

巨人的花园,男主年轻时那副严谨又害羞的样子真是太迷人了。

60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家人,孩子,宠物,朋友,齐全了才能活下去。

1小时前
  • 朱老板
  • 力荐

笑了哭哭了笑。人老了真的很容易变得“讨人嫌”:我奶奶八十多岁有一次不小心滑倒骨折,之后她每天都在说,我为什么还不死,活着简直就在给大家添麻烦。那时候我回去看她,被她念得头疼。现在她九十好几,以为我还只有十五六岁,她好像记不太清年月,但有时候我又觉得,她其实什么都清楚。

1小时前
  • 饱肚师叔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