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超人

记录片美国2010

主演:Geoffrey Canada,George Reeves

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

 剧照

等待超人 剧照 NO.1等待超人 剧照 NO.2等待超人 剧照 NO.3等待超人 剧照 NO.4等待超人 剧照 NO.5等待超人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11-17 20:34

详细剧情

  曾几何时,美国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公立教育系统,但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虽然政客们不断强调要改善弊端丛生的教育系统,可是孩子们的教育情况始终没有任何改观,反而呈现令人担忧的前景。这些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多在阅读和数学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障碍,且平均水平大大低于地球上其他发达国家。甚至有的高中成为了臭名昭著的辍学工厂,无数少年过早进入社会,国家在一名囚徒身上的花费远远高于花在一名学生身上的经费。美国当前的公立教育系统,呈现着本末倒置的吊诡局面。是该积极行动起来,一扫这一领域中的弊端,还是呆呆坐在地上,等待超人的出现?  本片荣获2010年圣丹斯电影节观众奖最佳纪录片奖。

 长篇影评

 1 ) 对于一些人,公平永远是奢侈品

  这是一部讲述美国公立中学现状的纪录片,内在含义很深,从一个浅层观众的角度,我只想说这个最让我震撼的细节——有些孩子的命运是被抽签决定的。
  好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如果你没钱,你就只能上公立中学,而在美国,绝大多数公立中学的教育质量是很差的,所以会每每出现几个稍好一点的中学收到远远多于其规定录入学生数的申请数,于是为了公平,最后选择了这个不公平的结果——抽签决定你是否被录取。
  在老师当众念出被录取学生的名字或号码时,我可以清晰看到接受这部纪录片专摄的几对孩子和父母是如何反应的。他们那么紧张,眼前的那张小纸条或小球,已经不再是承载他们物质外形那么简单,那是决定自己未来命运的东西啊。能不能到稍好的中学接受好的教育进而拥有美好的未来,都要靠它来决定。
  所以当待选名额一个个减少,他们的脸上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焦躁和失望,或者是绝望?当尘埃落定,自己最终落选,他们默然了,此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忍不住落泪,而屏幕前的你,也因他们心中深深的绝望而忍不住哭泣。当其中一个孩子在事后被通知由于一些原因他最终还是被录取的后悔,他脸上突然盛开的笑容,让你也弯起了嘴角,那幸福是多么真挚多么强烈。

  从未想过自己能够接受好的教育也是一种幸福,从未如此真切的感到这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多的人为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奋力挣扎却往往无果而终。一直以来我是怎样荒废并抱怨这电影中的孩子们所一心企盼的这份权利啊。而现在我唯一能感受到的只有感恩和庆幸。
  谢谢我的父母,我现在知道,你们究竟给予了我什么。

 2 ) 展现了一些美国教育体制问题

摇号那段挺残酷的,我不喜欢看到想读书的人因为外界原因读不了书。

看的时候总是不自觉拿里面的教育体制和我国相比。

终身制老师我国也有,摆烂的老师我国也有,所以最近几年有些地区会实行淘汰制,对老师进行评估然后淘汰。编制的数量也在减少,竞争在变大。中心小学招聘的教师是研究生,至少本科。

国家逐年对九年义务教育的私立学校转化为公立,不再批准新的私立学校建立,就是防止好老师都被挖去私立学校了。

前一两年扩招了幼儿园教师编制,好的公立学校都要靠摇号进去,我妹妹摇号进公立幼儿园失败,其它幼儿园既然要9000一个学期,我当时震惊的问这是贵族学校吗?得到的回答是贵族幼儿园需要15000……

我们国家的政策是真的在为寒门谋利啊。甚感欣慰。

你说好的社区决定于好的学校,好的学校决定于好的老师……

我只能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及家校合作。如果家长不帮助教师树立权威,不配合教师的教育方法,在学校老师教的再好,一个暑假或者一个周末就可以让学生倒退了。

我们这种高时长的学习有用吗?是有用的,成绩有很大提高,但是在思想上教育的遗漏让我们为其他国家培育“人才”。或者是只会“做题”毫无创新的人。

我看到过有句话这么说:发达国家把钱都投入了大学,而基础教育他们却没有仔细搞,为什么?他们只需要吸引各国“人才”过去为他们所用,捡现成的,而同样资金投入到基础教育则收获的人才数量效果不会那么好。

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取消义务教育的主课的课外补习班,禁止公开排名,这对大多数的底层人民是好还是坏?如果没有题海战术的加持,还降低了试题难度,大多数人都会平平无奇吧,可能会有时间花在玩乐上。但从这个孩子的长远看,嗯……好像不管家庭条件好不好,如果孩子没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补不补习好像没多大影响。但……这要发展五边形战士……这可太难了,以综合分数比较。真就看学生自觉了。

看这个电影才意识到美国“单轨制”的一级级的淘汰——让少部分精英上大学,大多数人当工人。这造成很多人没有大学文凭,没有办法接受技能培训,这完全赶不上美国所需技术人员的庞大数量。教育的缺失造成无业、犯罪,不愧是发达国家,给犯罪的人福利待遇那么好,想进监狱摆烂很正常。

至于编制教师直接上课看报纸,水时间,好像我没遇到过这么差的,教学任务是强制性要完成的。老师不管被捧得多么高大上,它都是一份职业而已,在其位谋其职,完成工作任务是工作的基本要求。如果基本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学校可以进行辞退,这大概是为什么没出现教师不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吧。

这是2010年电影了,不知道美国教育体制有没有改变。看到里面显示美国的数学平均成绩排后面,但是对自己数学能力的自信排第一,我笑了。哈哈哈哈

还挺好看吧,就是有点长和累赘。

 3 ) 《等待超人》:差的地方是由差的学校造成的

古根海姆1999年有部关于美国公立学校老师的纪录片,当时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跟踪拍摄,对公立学校的老师,以及老师们关于公立学校一样好的承诺充满希望。十年之后,他要送自己的孩子上学了,几乎毫不犹豫地,他把孩子送进了私立学校。庆幸自己有能力选择的同时,他将目光投向更多没有选择能力的家庭,目光便再一次地落在了公立学校上。

20世纪以来,美国的公立学校产出过100多位诺贝奖获得者、10位总统和数不胜数的伟人。可这越来越成为曾经的辉煌,现在公立学校成为很多美国家长的最后选择。有能力的首选私立学校,没能力的挤破头想将孩子送进特许学校。《等待超人》就将焦点放在了五个孩子身上,其中四个属于城市贫民家庭,另一个虽然住在郊区,但在选择优质学校时面临同样的问题。四个城市贫民家的孩子,三个就读于教学质量不佳的公立学校,另一个虽然在教会学校,但孩子的母亲看起来是在倾其所有地勉力维持。五个孩子都向往好学校,聪慧好学的小姑娘Daisy的那句“好学校不会让你学不好”,真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孩子们要实现他们进入好学校的梦想非常难——必须通过抽签或者电脑摇号来决定,机率又是如此之小。比如哈莱姆成功学校,40个招生名额,却有792个家庭申请;KIPP预科学校,10个招生名额,却有135个家庭申请。五个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得偿所愿,还是调剂名单后以候选者身份幸运入选的。Anthony如果没有接到SEED学校打来的那个录取他的电话,他将直升Sousa初中——《华盛顿邮报》称其“污水池”。孩子们的未来,取决于他们手中的那粒乐透球或者那张号签。这是美国,我没法不意外。

2002年,民主党和共和党携手整治教育,提出“不落下一个孩子”——“一个都不能少”原来是个国际理想——至2014年,全美学生数学和阅读能力达标率100%。8年过去了,数据显示非常不容乐观。教育专家将那些40%以上学生都不能毕业的学校称为“辍学工厂”,而全美竟然有近2000所“辍学工厂”。比如洛杉矶的Looke高中,40年来一共有6万学生,竟然多达4万学生没能毕业;而Roosevelt高中,每年只有3%的学生可以达到申请大学的成绩,初中毕业率也只有25%。有数据说美国平均每一个上课日就失去7000名学生,每年加起来一共有120万学生辍学,大约只有70%的高一学生最后能毕业。几百万十五、六岁的辍学者成天在街头游荡,一代又一代。辍学者集中的区域也成为社会问题集中的区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Balfanz博士干脆说:“差的地方是由差的学校造成的。”比如宾夕法尼亚州的囚犯,68%都是辍学者。讽刺的是,政府每年需要为每个囚犯化费33000美元。若以4年改造周期计,总共需要132000美元。而私立学校的年平均费用是8300美元。若从幼儿园算起,至12年级高中毕业,一个孩子累计需要107900美元,比一个囚犯的四年改造经费要省24100美元。这看起来像是一个笑话,但类似的笑话满世界都是。

美国学生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投入和付出也超出我的想象。在医院做清洁工的Bianca的妈妈,看上去是个单亲妈妈,“不管我需要做多少份工作,她一定会去上大学,这是毫无疑问的。”她想尽办法供女儿上教会学校,最后仍因差学校一点钱,女儿可以毕业,但不能参加毕业典礼;Anthony的祖母说起孙子来,动容道:“没有什么是我不能为他做的。”Francisco的妈妈一次又一次让儿子带口信给老师,她想看儿子在学校的学习记录,但始终得不到答复。她带儿子去家附近的大学上补习班,她乘45分钟地铁去观摩哈莱姆成功学校的教学,她愿意每天陪儿子5点多起床,7:45时以前到达学校……

低素质教师和麻木不仁的学校官僚主义是使学生得不到良好教育的根本原因。这是影片的基本观点。古根海姆更将矛头直指教师工会,指责老师只顾保住饭碗,缺乏教学热忱,政府也没有监督机制来筛选淘汰不够格的老师。有一段flash动画反映单个老师对一批学生的影响,以一学年计,跟好老师的学生的学习量是跟差老师的学生的学习量的三倍。而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老师,他们自己知道自己不行,学生也知道,其他老师和学校负责人也都知道,他们也被推来推去,传来传去,“跳舞的柠檬”、“传递垃圾”、“火鸡快跑”……但从根本上谁也拿他们没办法,因为美国公立学校的老师享受的是终身制,门槛低到只需要两年教龄——哈!这可是我没想到的。端着铁饭碗,还靠着大树——教师联盟和国家教育协会。团结起来力量就是大,主席们演起说来,一呼百应,海啸一般。改革?教师联盟是最大的阻碍,他们爱护教师的权利如同爱护自己的眼珠子。影片还意味深长地介绍这两大联盟同时还是最大的竟争捐助者。20年间,教师联盟给民主党的捐款达5500万美元,是正而八经的捐款大户。“除非解决教师联盟的问题,否则什么也做不了。”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指向政治?

2009年,美国失业率10%,但高科技领域人才却不足。“让经济发展好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比尔·盖茨在片中说,他在国会陈述,“我们不能靠改革来支撑经济,除非我们有良好教育的公民,精通数学、科技、工程,如果我们做不到,我们就无法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有优势。”到2020年,美国有1.23亿个高技术、高薪岗位,但大约只有5千万的美国人可以胜任,其余的则需面向世界招聘。“20年后这个国家会有多强大,以及20年后这个国家会多公正合理,很大程度根据这个(教育)来决定。”盖茨说。

影片介绍了两位杰出教育改革者:杰佛里·卡纳达(Geoffrey Canada)和米歇尔·李洋姬(Michelle Rhee)。虽然前者贯穿全片,其在纽约创建的“哈莱姆儿童区”,为数以千计的贫民区的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但我对37岁的亚裔女性李洋姬印象更加深刻。李洋姬没有博士学位,2007年进入华盛顿公立学校之前,从未掌管过教育系统。走马上任后,其对所管辖的100多所公立学校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最厉害的就是打破了根深蒂固的“大锅饭”和论资排辈,关闭了管理欠佳的学校,开除了数百名不称职的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其中包括她女儿所在学校的校长。改革成效显而易见,原来在全美几乎倒数第一的华盛顿公立学校学生的成绩,获得相当的改进。2008年年底,她登上《时代》杂志封面,被该杂志评选为美国教育改革领袖。但就在《等待超人》上演的当月,即2010年10月,任期未满的她不得不黯然辞职,甚至支持她改革的市长艾德里安·芬蒂(Adrian Fenty)也在连任中败选。

公立教育问题的“罪魁祸首”教师工会,自然被《等待超人》惹恼。教师联盟主席兰迪·温加腾认为:“不要只让个别教师当替罪羊,或者强调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部分。”教育协会主席洛克尔远没如此含蓄,他发表声明抨击说,影片完全听不到教师的声音,一味将公立教育、教师工会和教师妖魔化,对改革缺少有建设性的讨论,“如果你想知道怎么让公立学校变好,要问老师,而不是问好莱坞。”哈!

但影片的好处恰恰就在此,它把问题摊开,自由评述,这比什么都重要!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曾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18年过去了仍未兑现。2008年是历史最高,但财政性教育经费也只占GDP的3.48%。反观咱们那些轨道交通、高铁什么的,动辄投资万亿的“慷慨”。咱们也拍部片子来讨论讨论?

(请勿转载)

 4 ) 相似的教育制度问题

    古根海姆长得有些像粗犷版的休格兰特,这也是我头一次近距离接触一个在美国享有声望的纪录片导演。他还是像上次那样,想摆事实讲道理地来给你展示美国的教育问题,再夹杂点小幽默。但从写论文的角度来说,他显然讲的是有些事实不清的,比如上次他在绝望真相里说,二氧化碳的含量在过去几年是如何增长的,然后他预测了一下,按照这个线性增长幅度,多少年后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如何如何,这显然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假设,假设幅度增长仍然满足现在的线性关系。这次也是一样,比如说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阅读成绩也不好,每个州给个比例,但他也没说明白,什么叫不好,C就是不好还是D就是不好?是不是给成绩的时候也是按比例来给好与坏。如果没有这个相对比较和绝对比较的清晰定义,就很难让我信服这个对教育“失败”的评价。

    然而古根海姆毕竟是个拍纪录片的,和他父亲干的活一样,他可能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大家,有这么个问题存在,至于问题是否严谨地说好了,他可能并没有那么在意。从手法上,是美国人喜闻乐见的纪录片形式,采访众多,取材真实,该煽情的地方绝对不心软,而古根海姆喜欢用的数据、图标、或者一些动画小场景,都是浅显易懂。话说回来,美国教育问题是否能一概归咎于师资力量,好像又有点偏激,总之从身边美国孩子的例子看,不见得是主因。

    但可以看到,教育制度的一些问题,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是相似的,比如摇号,比如公私立,比如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放眼过去,我们能从纪录片中看到问题,却不见得能看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5 ) 美国基础教育之痛

无论在世界各地哪里,教育和医学资源永远是最稀缺的。美国也是如此。

看完美国的关于教育的纪录片《等待超人》,心里五味杂陈。也许美国教育资源更不公平。几个孩子要摇号进学校,等待的时候简直太难熬了。

印象最深的i应该是纪录片的导演和小女孩聊天,小女孩说她有很多梦想,医生啊等等,所以以后要上医学大学,导演又说:“那你能进入你梦想中的这个高中吗?”小女孩说很想进。绝对没有想到的是,导演又问了一句:“你知道什么是lottory吗?”女孩愣住了,她不知道人生一部分是凭的运气。

美国还有不教学的学校,老师只是看报纸,所以引发了裁员的议案。还好工会保护了教师的权益。人多就肉少,岗位多就拿的钱少。但很多老师仍不同意把自己工资翻倍而面临着被解聘的风险。教育家肯定是有魔力的,正如导演所说,好的老师的课就如艺术一样,让孩子们沉醉其中。真的希望我能做成这样的老师!

 6 ) 纪录片结构分析

Davis Guggenheim。留意到他是因为他给Obama 2012竞选拍摄的宣传性纪录片,以及他的姓氏。

这个人的片子叙事结构很有特点,条理是清晰的,但也总会有一种激情贯穿,欲扬先抑做的非常好,看完之后总是觉得不仅是在看一篇论文,但同时也是在听一个充满激情的演讲(没有说是战斗檄文,因为我还没看到他太过于有针对性和带有攻击性观点的片子)。

为了能弄清楚他到底是怎么去讲一件事情的,所以在被片子结尾感动到热泪盈眶的时候,我又重新播放了一遍,并且把片子里所有的能记录下来的叙事点和分析点都记录下来,按照文章结构形式整理出来,以便学习他讲故事的方式。可能会有错漏或偏差,可以留言指正之。

Education Narration (daily life of families and normal thinking of kids)
• Statement Narration:
o Kid’s response to math question (Narrative)
o School day morning (Narrative)
o Choice between public school and private school (Narrative)
o Lottery for a school(Narrative)
• Student Sample Interview – dreams and school performance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 Get in a good school, because bad school ruins kids (Point of view: importance to grab a seat in good school, and it worth to struggle )


Reality and Analysis to system, school and teachers, from perspectives of nation, family and individual kid
• Education Reality (Nation)
o Education system – the education expense comparison
o Education system – Efforts from government
o Status of students’ performance (by national test to all students) under current system
• Education Reality (School)
o How the school environment influences the student individuals
• Education Reality (Family)
o What else factors have influenced the individual education level? (Question)
        Family environment (subjective) – parents did not receive well education (from sample). (Narrative)
        Family environment (objective) – parents all wish their kids to get well education (from sample). (Narrative)
• Realities Narr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Public Schools (Narrative)
o Most public schools assigned by bills are “dropout factories”.
o Result – Kids are forced to get in these bad schools thought they hoping for good educations like their families. (Indication: not fair)
o Person who brings change – Michelle Ree
• Realities Analysis of Basic Education: Public Schools
o Causes of realities of public schools – local regulations and resources assignment plan have refrain the school management and teacher’s mind from what it is supposed to be like simply accept the support from states then make school simply as a good place for kids to get good education.
o Reaction to reality
        Kids: Why kids hate schools? (Indication: Bad teachers.)
        Parents: Why should my kids suffer from a bad education? (Indication: Unfairness brought by education systems)
• Teachers and the reality of schools:
o What good teachers mean to education? What differs good teachers from bad teachers?
o Supposed solution: Why can’t we get rid of bad teachers? (Question)
o Solution obstacle:
        Tenure employment for teachers, even for the bads
        Rewards for teachers are all fixed for every teacher, no matter good ones or bad ones
        Teacher union are overprotecting and even have more rights to get involve in politics
• Admit the devotion by good teachers, and pointing to the regulation of teacher union
• How schools acting under current situation towards teachers?
o Lemon Dance – throw the garbage to other schools – result: several public school will have more bad teachers and make those school worse
o Rubber Room – isolate all the bad teachers, paying them for nothing but waiting for reassignment – result: cost loads of money 100 million dollars/year for NY
• Change to this situation:
o A new solution – Charter schools: public school + public money + independent running
o Reform to the public schools – MR has shut down bad public schools
        Teachers lose their jobs
        Bring a more furious competition to get in a good school
• Performance comparison between public school, private school and charter school : Charter school is the seemingly best choice for those low-income family but still wants to strive for good educations
• Public school development narration (Reality): What makes public school become a failure like this? Public schools are good till 70s, and have made top people in various fields
• Public school development analysis (Cause):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falling behind. Education in old days is not aiming to get everyone in to university, but as the global economy developing and talent needs, everyone has to get into university to survive.
• Answer to the Cause:
o Some charter schools does not track students give students equal opportunity to compete for university education.
•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status narration (Reality): The future of country economy comes from innovations.
•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status analysis (Cause): Education on Math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important.
• Answer to the Cause:
o School has different focus on nurturing kids’ interests, and there are charter schools focusing on education of math and science.
•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n US narration (Reality): Poor and rich seem to be set.
•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n US analysis with instance of “sound speed of flights” (Cause): the only way to get out from poor is to get well education.
• Person to answer the call:
o Ambitious educators establish the “baby college” program, and have proved that charter school works for changes in providing good education to low-income families.

Changes
• New hope arises, and kids are desperately hoping to get in those good schools.
• MR is making some positive changes:
o Good performance from survived public schools
o Better staff resources assignment: reassign the good staffs from bad schools.
o Reform on tenure that can also satisfy teacher union: the teacher accept renewed contract with standard of performance review will get double income
• US are making change on education system, and good school can’t go with good teachers.
• Reality with hope: School lottery (echoing the beginning of the film) and lottery result (indication: still have way to go, but change is coming)

我记录了电影结尾的quotes,跟John Legend的Shine放在一起,这些文字真的是足够煽情。

“We need good proves… leading people to say yes, we can do this” – Bill Gates
“We need to know… if there is fortitude to lead them from the situation (even that comes with big sacrifice) …” – Michelle Ree
Don’t give up.
“Our system is broken, and it feels impossible to fix. But we can’t wait.
Great school comes from great people.
In every city, people are doing it everyday, people like you.
There are steps you can takes to create great schools.
We know what works to create your schools, to create any school, to create every school: quality teachers, more classroom time, world class standards, high expectations, real accountability.
The problem is complex, but steps are simple.
It starts with teachers becoming the very best teachers, leaders removing the barriers to change, neighbors committed to their school.
Great school won’t come from winning the lottery.
They won’t come from superman.
They will come from you.”

回头再去看前面分析,其实还是觉得有一些分析是欠缺的,譬如教育对于贫富差距的改善等,但是Davis很好的用激励的事例去说服,毕竟这并不是一部要如何辩证证明的纪录片,它更大的作用是让人们去相信改变,并且不要放弃。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总能觉得他是在演讲而不是在辩论的原因。但能做到这样,对我来说也是非常厉害的了。

 短评

很到位,同时也有戏剧张力的纪录片。

9分钟前
  • SickDouban
  • 推荐

根据地域来划分学区有其好处,但是学生流通的不畅性是其最大的弊端,为何不向中国学习通过考试选拔呢,不过这又将变成一场考试大战,学生沦为考试的奴隶,在我们为美国唏嘘的同时,我们还是不要忘记,现在依然是美国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

11分钟前
  • 轩煜
  • 推荐

同样的问题中国也存在

16分钟前
  • yegle
  • 力荐

圣丹斯电影节观众奖最佳纪录片奖

17分钟前
  • KevinZii
  • 推荐

纪录片揭示了美国的公立教育现状,由于教师工会的存在,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师也跟中国的一样变得尸位素餐、坐吃等死,误人子弟,虽然有些教师努力改变现状,却有心无力。

22分钟前
  • 按下葫芦浮起瓢
  • 推荐

所以说教育难题举世瞩目,但话说回来,人家好歹还有个超人可以YY,我们捏?

27分钟前
  • Chicology
  • 推荐

美国也不全是天堂,穷人在哪里都是身处地狱。

28分钟前
  • 萬和生
  • 推荐

精英的成功建筑在多数人的失败上?

30分钟前
  • Bill
  • 推荐

他们在讨论教育公平,我们在追求马太效应。

32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等待被叫号的时候,真的连心都是被揪着的。

37分钟前
  • 一头鹿
  • 推荐

我们不能一起抱着滚进火坑里把自己埋起来一起窒息。哎~这叫吾国的教育情何以堪啊!

39分钟前
  • vivi
  • 推荐

他们说的解决方法怎么像应试教育唉

41分钟前
  • Icarus
  • 推荐

小结一下:被釆访的学生家庭中一个亚裔都没有;美国公立教育质量差,为什么说差,中国的也差呀?但是我们没花他们那么多钱、每个人头上

46分钟前
  • 话不糙理糙
  • 推荐

一直搞不懂这种论文体的纪录片到底算不算纪录片。

4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难得一见主流纪录片对工会开炮,可惜如今7年过去,教师工会依然是阻碍教育质量提高的罪魁祸首。Charter School好,学券制好,School Choice好

51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美国也不是那么的天堂啊,一心想着要去美国读书的我其实并不了解他们的教育体系。

53分钟前
  • 臭臭
  • 推荐

立意很好,内容无聊,论点有误

55分钟前
  • 庄常飞
  • 还行

无话可说。。。。真是需要多少幸运,我们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59分钟前
  • forfaen
  • 推荐

国家在一名囚徒身上的花费远远高于花在一名学生身上的经费。看到了一个国家在教育体制改革上的无奈~~

1小时前
  • 顾小默
  • 推荐

美国公立中小学教改(有钱人都去上私立了哟):教师工会成教改阻碍(废除终身教职失败,只奖不罚亦失败)、摇号录取法(当是买车牌啊?中国教育虽然糟糕但我上学时跨区择校是靠考分)、提高分数似乎还是得加长学时?盖茨说数学、科学、工程人才是发展经济的命脉——耳熟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1小时前
  • ζωήιδ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