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港正传

喜剧片大陆2007

主演:黄秋生,郑中基,毛舜筠,莫文蔚,岑建勋,鲍起静,连凯,许愿

导演:赵良骏

播放地址

 剧照

老港正传 剧照 NO.1老港正传 剧照 NO.2老港正传 剧照 NO.3老港正传 剧照 NO.4老港正传 剧照 NO.5老港正传 剧照 NO.6老港正传 剧照 NO.13老港正传 剧照 NO.14老港正传 剧照 NO.15老港正传 剧照 NO.16老港正传 剧照 NO.17老港正传 剧照 NO.18老港正传 剧照 NO.19老港正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2:31

详细剧情

  老左(黄秋生 饰)是香港老一代彻头彻尾的左派,他哼唱《歌唱祖国》、《智取老虎山》,高举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旗帜。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到北京天安门去看看。  老左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全没有把心放到自己的小家上,令儿子左忠(郑中基 饰)心生不满。左忠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友陆敏(莫文蔚 饰),陆敏高中毕业后去了国外留学,左忠不想一辈子和老左一样背着“左”的包袱,利用内地改革开放的机会,展开了内地冒险式淘金之旅。  左忠和陆敏在1997年回归后最终满身伤痕回到香港,老左的一生最终将如何落幕?

 长篇影评

 1 ) Superficial portrait of a leftist

The movie tried to portrait the life of a simple, kind and helpful Hong Kong leftist, Ah Kong ("Kong" used the same Chinese character in Hong Kong), who worked in a cinema throughout his life, time frame spanning from the liberation of China in 1949 to the anti-British riot in 1967, stock market crash in 1973, China reform during the 1990s, handover of Hong Kong in 1997, outbreak of SARS of 2003 and even the Olympics in 2008.

The ambition was strong, but the character Ah Kong was so unreal and superficial that it was difficult to find any resonance in the audience, the patriotism shown by Ah Kong was so manipulated that it was simply unreal. While it's easy to find some nice people around in Hong Kong, the selflessness of Ah Kong was definitely fallacious to a point that it was easy to imagine it existed in the imagination of the director only.

The director also downplayed or just ignored some other very important events for Hong Kong leftists in the last century, namely the notorious Cultural Revolution from 1966-1976 and the Tiananmen Massacre in 1989. Both events were absolutely important and shaped many leftists' hearts and psychology, no leftists' stories can be told without mentioning these two events.

This story is unfortunately amateurish when compared to the movies directed by Fruit Chan in terms of Hong Kong historical background.

 2 ) 远去的理想主义

这部电影讲的故事,很多人无法理解。因为理想主义,在这里已经没有了生存空间。爱国,革命,XX主义,更多的成为了人们的标签。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恐怕只有自己清楚。所以,看到左向港这样一个人,大概不少人都会说他傻,就象如今拾金不昧也会被嘲笑一样。他就是当年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他就是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用自己的一生来实现这个理想。这样的理想主义,大概也只有我的同年或是长辈才能体会,因为这一切在我们的记忆空间之中。而对于那些没有此类记忆的观众而言,看这出戏简直就是在看笑片。是的,远去了,理想主义和那个时代的好多东西。大概只有我这种过时的人,才会在看这电影时,还会暗自红了眼眶。
http://www.mtime.com/my/1452290/blog/1664312/

 3 ) 谁在逆光处,撑起一片阳光灿烂

     米兰昆德拉说过:“我们每个人都生存在自我与现实的对立中。我们都需要在现实环境中实现自我。”我们又不切实际的梦想,有脱离生活的信仰,又想要达到的高度,想要成为的人,想要去的地方。对于老港是北京,对于阿忠是闯出自己的一份天地。
   站得太高,看的太远,我们对脚下的一切不屑一顾,却忘了,这才是我们的生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忘了低下头看看是谁一直在我们身后,在无处不在的地方,鸡毛蒜皮的生活着,伺候着我们的起居饮食,让我们的追求能能够缓解与现实的对立,凌驾于现实之上,肆无忌惮。老港和阿忠,有一个共同的支撑——秀英。
   老港年轻时是一个有激情的爱国青年,梦想去北京,信仰社会主义,坚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信条•••他的善心和爱国心里边透露出一种执着的傻气。秀英因为这个,嫁给了他,谁年轻时没有过梦想。只是后来老港开始做电影放映员,整天和电影这种本来就虚幻的造梦工程呆在一起,爱国电影强化了老港的爱国心,也使本来只应放在心里的爱国情绪成为了他生活中根深蒂固的主流,正如幼年阿忠所说:我爸爸的工作是开会。这种沉浸在电影中,沉浸在理想世界中的状态,使老港从未认真去关心过家庭,生活。而秀英没有抱怨,她无奈于老港的偏执,自己独立承担着家的大小事事物,在偶尔老港从电影学来的浪漫中高兴,她会为老港的脱离现实的自私开脱:“他只是人好。”需要补充的是,老港那些电影中的浪漫也只是从侧面反映了他的不切实际:不关心屋里已经简陋的漏水,而去制造叮叮当当的响声;不关心生活缺钱的窘境,只用变魔术的把戏安慰秀英,然后把难题丢给她,他只需要爱国,开会,按时回家,就会有三菜一汤;他给秀英唱情歌,却甚至没有煲过一次汤,没有修好洗衣机。秀英收获着不切实际的浪漫,却不得不更加费力的节衣缩食,照顾好家庭。
   儿子阿忠,代表着80年代经济飞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成功,金钱,有着极大的渴望,同一屋檐下,与父亲传统保守的价值观,不同的追求必然发生冲撞,不过,幸运的是,他们之间还有秀英,秀英以她的包容务实,把一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如一个化解矛盾的温泉,可以说,秀英以及她为中心建立的家为父子各自的追求提供了一个现实基础,阿忠和老港的矛盾就只是停留在嘴皮子上的意见和不满。从这个意义上讲,秀英才是家里的顶梁柱维系家庭和睦的链接。
   秀英去世了,在老港想着“走路去北京”,阿忠在内地挖第一桶金的时候。家里的顶梁柱断了,核心不再了,阿忠的愤怒,激化了他与老港的矛盾,这个家就这样支离破碎土崩瓦解了。而老港后来的生活,从他披着雨衣在镜头前的憔悴和疲惫的模样,我们可以窥见,他一个人生活的孤单和落寞,想必他已体会到真实生活的艰辛,想必他已在无数次的后悔自己一门心思偏执的幼稚,秀英已经不在,儿子已经远离,这些是否来得太晚?
  老港,爱国是放在心里的,不是说在嘴里的。老港,梦想在远方,生活在脚下。
  老港老了,当年谈梦想谈人生的朋友都依次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香港回归了,但似乎与老港执着的热爱无关,而有关的,去天安门广场,拍照留恋,更似一种情结,一个愿望,也没能实现。阿忠带着香港人标签的拼搏精神,前往内地掘金,碰得头破血流,现实向他展现满脸凶相,灰头土脸回到香港。老港和阿忠,已经很久未见。
    时过境迁,岁月的力量抚平了父子的矛盾,萦绕在心中的是一直存在的感情。另一方面,秀英留下的一封信,另老港老泪纵横,阿忠痛哭流涕。因为秀英的逝去而分开的父子又因为秀英的信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
   真正伟大的,不是心怀崇高理想的老港,不是在外拼搏的阿忠,而是毫无怨言,默默支持,成为他们强大精神动力的秀英。她是那个人,为我们处理好了现实中纷繁复杂的过场,缓冲其与我们追求的矛盾,张罗着我们忽略却赖以生存的柴米油盐,。她可能是母亲,是妻子,是老师,是朋友,可以是任何人。我们习惯于在他们为我们屏蔽起来的现实生活中非现 实的活着,可是习惯不应该等于忽略,她才是我们生命中真正的英雄。
   向着太阳奔跑的人们,翘首以待戈多的梦想着,停下你们赶路的匆匆脚步,回过头看看,你是否在错过些什么?回头看看,在灿烂梦想的逆光处,谁站在那里,撑起我们前方的一片阳光灿烂。

 4 ) 能让人掉泪的电影是好电影吗

不知道是不是好电影,但是如果你想哭,就看看吧。
里面的老港像极了父亲,不可理喻的理想主义把一生都交给不知道的对错,当然这是我看来。
他自己,可能甘之如饴。
现在这样的人,我们觉得不多了,但是社会那么大,你怎么可以妄下断言呢。
说不定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有着一个黄秋生,他在大家的眼里,没有什么本事,一生碌碌无为。老婆劳累一生,溘然长逝。儿子其貌不扬,读书不行,工作让人忧心。
你怎么知道这些人不是大多数?
感谢黄秋生,这比立春里的怀才不遇的女教师更接近事实。

 5 ) 与老港的一场私密交流

越来越觉得看一场电影就是与片中人物进行一次私密的交流,甘苦好坏自在我心。影评人的观点,大众的观点,朋友的观点,通通都是BULLSHIT。对于我个人来说,评价一部电影的优劣与否,标准在于它是否打动了我/刺激了我/娱乐了我。如果不符合这个标准,再众口铄金的经典我也只觉寡然无味,而如果达到了其中任何一条,再积毁销骨的烂片我也自能咂摸出它的妙处。

在我所看到的评论里,很多人似乎对《老港正传》这部所谓的回归十年应景之作并不感冒,甚至诸多苛责。有人说它谄媚,有人说它做作,有人说它题材太大有心无力。然而,这些并不能影响到我对这部电影的判断。的确,《老港正传》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它没有我所激赏的丝丝入扣的故事情节,圆熟自如的叙事手法,结构有点松散,拼接有点生硬,一看就感觉不是大手笔。不过,它却有着实打动我的闪光点,而正因这些闪光点,我不吝于给它四颗星。

这些闪光来自对人物及细节的刻画。故事的主人公左向港,无疑是片中最具个性的一个人物。在刚开始进入故事的时候,作为观众,其实对这个人物更多的是一种不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谁会成天将社会主义好挂在嘴边,把去北京天安门当作朝圣般的梦想呢?更何况,这个人物的生存背景是在回归前的香港。然而,随着情节的推进,老港的生活一幕幕展开,忽然觉得,抛开那层政治信仰的外衣,老港已经在黄秋生的演绎下越来越可亲可感。固执、大男子主义、乐于助人却偏偏看不到家人和自己……这样的人我甚至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原型!所以说看电影就是一种私密的体验,只有自己的经历与片中的情节发生化学作用,才能感觉入味三分。

而电影里的其他人物,我同样可以在他们身上捕捉到似曾相识的影子。为生活劳碌的父辈,一生不曾发家致富,但却勤勤恳恳乐天知命。这仿佛就是我的父母亲辈的写照。为理想奔忙的年轻人,有的出国远走,有的闷头打拼,有梦,有挫败,有坚持。这又似乎能为我们这一代人自己感同身受,输入斗志。而贯穿其间的那些浓郁的亲情,年少的爱情,十几甚至几十年的友情,更让人不由动容。可以说,虽然那些对政治情结的表达方式不一定真实,将人物的个人史与宏大的历史背景的联系也许牵强,但是,这些细微处的小情感却是真实的,可以被体会的。似乎每一场欢乐与哀愁都能找到生活中的映射,而每一个笑容,每一声叹息,都自有你生命中的掌故可循。

想到这里,话说回来,子非鱼,你又不是老港,你甚至不是老港那一代的香港人,你又怎么知道老港的爱国激情不是真实的呢?你又怎么能妄下判定说将个人置于历史背景之下就是矫揉造作呢?更何况,一百万人有一百万种活法,老港也自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必然与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电影,反映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及其与时代的联系,怎么就谄媚了呢?

前两天看《TIME》,报道了中国的ME generation,也就是我们这一代。文章大意是说,ME generation在一个远离政治动乱的环境下成长,因此,相比于他们的父辈,他们对政治更多的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由此文章得出结论,要推进中国的民主进程,靠这一代人是没有希望的。老美自喜欢拿他们所谓的民主眼光打量我们,因此结论未免偏颇,这暂且不表,不过我窃以为文章说的ME generation对政治表现冷漠是确有其事,现代人对诉诸政治、和政治联系比较密切的东西,有一种冷感甚至反感的倾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很多人不喜欢《老港正传》的原因。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真应该对自己观影态度的客观性作个反思了。

 6 ) 历史价值大于艺术价值——《老港正传》

文/Jeff

1997年的我,刚入高中。但已有些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的我,已经清醒地知道那一年是中国当代史没有办法绕过的一年。因为那一年有个关键词——香港。

依然无法忘记,1997年的暑假,在酷热的日头下,我挤在人群中排队等候购买香港回归纪念邮票的情景,虽然当时也无法搞清楚香港的回归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但是我依然清楚的记得当时我内心带着的激动和兴奋。

10年过去了,这10年并不是平淡的,对于你,对于我,更对于香港。回归后的香港,同内地;回归后的香港人民,同内地的我们,在这10年里面一起经历了很多很多。金融危机、非典、禽流感,很艰难,香港却没有倒下。在这一切里面,在经历了这一切的10年里面,我相信,香港人民一次次的被来自内地同胞的关心所温暖,而身处内地的你我却也一次次的被香港同胞的努力和执着所感动。

于是,在这个10年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东西去纪念这个10年,我们需要一些东西去回味这十年,为要不要忘却这10年中曾经历过的温暖,为要不要丢失这10年中曾拥有过的感动。《老港正传》(下称《老港》)的出现,恰是时候。

毫无疑问,电影导演赵良骏是个热爱香港的人,也是一个真正沉下心来思考香港精神实质的人,为此,我们才能在《老港》中体会到,香港是依靠什么才换来这百年的繁华,香港是依靠什么才最终得以骄傲的走过这回归十年。这一点,在赵以前的《金鸡》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说实话,《老港》算不得是一部上佳的电影作品,即使在赵的作品中,它的水准也是一般。与曾经在金像奖上大放过异彩的非典励志片——《金鸡》相比,其创作水准更是差了一个档次。通篇歌颂社会主义的描写太过痕迹化、人物设置过于脸谱化、说教意味太过明显,这一切的缺点都跃然于全片之中,以致于我一开始甚至怀疑这是曾经拍出《金鸡》的导演拍出的片子么。还好,整部影片到郑中基和莫文蔚出现后,即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曾经在《金鸡》中也见到的闪光,比如郑中基与莫文蔚两人彼此各自的努力如同《金鸡》中的吴君如再现,比如郑中基与莫文蔚之间淡淡溢出的爱情,比如影片最后通过郑和莫的相机来展现的香港在十年磨炼后各个细节处焕发出的新的活力都让观者不由心动(由此可以看出,郑和莫的表现比之黄和毛更加出彩)。

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香港的平民史诗,我倒是觉得在这方面《老港》尚不如《甜蜜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香港十年的这个特殊的时候;在香港经历了各样的危难后如凤凰涅磐般重生,并焕发出比十年更为华丽的光彩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部影像可以去纪录这一切;我们需要有一个故事去讲述那曾经的一切;并且我们需要有一群人为我们带来,或许是新的奇迹却又仿佛是意料之中的未来。

《老港》在2007年,在香港回归10年,这个恰当的时间,为我们做了以上的一切。

 短评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于那个叫郑中基的男人总觉得怜悯,他总是那样,无辜但是又有点可恨的谋杀着我的同情心

6分钟前
  • 隔岸之雨
  • 还行

感觉有点演过了,不过还是挺感动的

8分钟前
  • adele885
  • 还行

老套,但朴实

13分钟前
  • WAKEUPSTUPID
  • 还行

香港回归前后一代港人的经历与情怀。个人感觉,对于大陆主旋律思想的强调有些过度,显得不太真实…但电影对于时代背景变迁和主要人物的经历故事刻画很细致,小细节动人。。。于是最后我又飙泪了。。。ps:电影中的电影《顽主》、《红高粱》…三星半

17分钟前
  • 放开那个浪味仙
  • 推荐

政治.信仰.人生.

20分钟前
  • 幸运卢克
  • 还行

浓缩就是精华,只是这次有点糊;片子开始情节有些混乱,中后篇开始好转,只是人物形象的设计让人疑惑

22分钟前
  • 坐在海底支着下巴的鱼
  • 还行

存在这么老一辈人,10·1看这个真凑巧

25分钟前
  • Rainelf
  • 还行

令人觉得酸涩的。。。。香港主旋律电影。

29分钟前
  • 老六
  • 还行

政治味道太浓了

31分钟前
  • 海蓝心蓝
  • 还行

不比每当变换时强多少。但是演员好。

34分钟前
  • 飞天PP猪
  • 还行

香港电影中对大陆的新的眺望

35分钟前
  • 糊涂羊倌
  • 还行

几乎没看明白。

38分钟前
  • JKL
  • 还行

抱歉没看完

41分钟前
  • vitamine R
  • 推荐

不痛不痒!好多历史史实未能起到点睛的作用!

42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套路戏,样板戏,猜得到每一段的结果。

43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郑中基 ! 还可以啦

47分钟前
  • 刘文二
  • 还行

其實是「回歸十週年」紀念。拍左翼不拍右翼,那是人在屋簷下。

51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有历史感 还是不好看

54分钟前
  • 周鱼
  • 推荐

12.5

55分钟前
  • 石中剑
  • 推荐

皺紋就是特權! 問我——黃霑!

56分钟前
  • Chapelle L.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