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日记

剧情片大陆2005

主演:吴放,周悦,陈小帅

导演:刘观伟

 剧照

失恋日记 剧照 NO.1失恋日记 剧照 NO.2失恋日记 剧照 NO.3失恋日记 剧照 NO.4失恋日记 剧照 NO.5失恋日记 剧照 NO.6失恋日记 剧照 NO.13失恋日记 剧照 NO.14失恋日记 剧照 NO.15失恋日记 剧照 NO.16失恋日记 剧照 NO.17失恋日记 剧照 NO.18失恋日记 剧照 NO.19失恋日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11

详细剧情

  某大学地质系的萱儿在新生见面会上爱上了白马王子苏可,想向他表白,却没有勇气。她想到一个可以接近苏可的办法:每天早晨打电话叫他起床上课。四年来从不间断。苏可被这个电话女孩的执着深深感动,想在毕业前知道她的姓名。萱儿的室友萌萌和苏可的死党许晨交往许久,这使得萱儿常有机会接近苏可,她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秘密不被苏可发现。萌萌帮萱儿洗衣服时发现了萱儿的日记,知道了萱儿暗恋苏可的心事。萱儿正巧回来看到,她伤心地跑到雨中痛哭。萌萌深感抱歉,答应替她永远保守这个秘密。

 长篇影评

 1 ) 「我的爱人他在 23 年前就过世了,我本来以为永远无法释怀,最后终究会走出来的,这是一段没有捷径的旅程。」杰克(Jack)

《中年失恋日记》跟《欲望城市》和《艾蜜莉在巴黎》的感觉很相近,不外乎经济状况不差的主角们,穿着一套又一套华服,告诉观众他们的感情生活或事业有多凄惨,但观看影集的观众们会忍不住想翻白眼,这些人的生活跟「惨」字相差十万八千里远:以事业来说,他们都是业界的佼佼者,经济不到顶级,但都过得去(而且过得很舒适)、以感情面来说,虽然走得跌跌撞撞 ,但... 嘿,真的就是路上随便撞到一个人都是帅哥美女,双方会很快看对眼,很快发生关系,但也很快说拜拜、以寂寞孤单的程度来说,不管是《欲望城市》、《艾蜜莉在巴黎》或《中年失恋日记》,主角们都有一票超级好朋友陪在身旁扶持彼此,不离不弃。

我们来拆解《中年失恋日记》的四个主要角色定位:原本只在乎自身感受,不太聆听他人心声的麦可,在经历情伤后,检视自我在一段关系里犯下的错误,麦可即是《欲望城市》的作家凯莉化身,擅于分析,并做出应对、麦可的工作伙伴苏珊(Suzanne),是个坚强独立的单亲母亲,职场上冲劲十足,作为朋友也是两肋插刀讲义气,苏珊就像《欲望城市》的米兰达, 事业表现亮眼,但私人感情生活却不见起色、帅气的比利(Billy)是万人迷,身边的伴侣一个换过一个,随时随地都在追求新鲜感的比利,会在夜深人静时,突然感到寂寞,并怀疑自己的生活是否太肤浅? 比利的人设跟处处留情的莎曼珊有些相似,但还欠缺了点莎曼珊独有的自信。 至于艺廊经纪人史丹利(Stanley),猜猜看他会对应到《欲望城市》的哪个角色? 当然是同样任职于艺廊的夏洛特啊,是属于有点保守又贴心的好友类型。

《中年失恋日记》无论是抛出的各种爱情习题,或是四个主角间紧密动人的情谊等,都跟《欲望城市》如出一彻(甚至连配乐都有那么点像),中年焦虑以及世代差异的主题,则会让人想起《欲望城市:华丽下半场》,都是关于平稳的生活突然投出一记变化球,逼迫迈入(或逼近)五十大关的主角们,不得不想办法重新适应新的人生,并在偌大的不安焦虑感中, 找到与新的自己(生活)相处的方式。

是的,《中年失恋日记》各方面来说都太像《欲望城市》,但影集还是在老套且可预测的剧情走向中,触动了我的心房。《中年失恋日记》之于我最成功的设定是第一季并未清楚解释柯林的分手决定(一种模糊的感觉,驱动柯林走向另一条路),观众得以将自己代入麦可的心情中,陪著麦可一起摸索,从一开始的错愕与不解,到猜忌与怀疑(找寻「罪证」来解释柯林的行径,藉此让自己好过些),到尝试与不同人交往的挫败(麦可想要从与他人交往的新鲜感中,转移情伤的注意力,但每一段新恋曲反而让他更加意识到自己对柯林的依赖,诉说想要走出情伤,终究得要学会接受与放下),影集最后以一场重逢戏,让麦可得以鼓起勇气面对他的「心魔」(柯林),走出分手伤痛的阴影中。

麦可的成长曲线有打动我,其他角色因剧情多半集中在麦可身上而略嫌平板,幸好人物设定够讨喜,部分段落还是能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除了麦可等四个主角外,我特别喜欢刚被丈夫分手的贵妇克莱儿(Claire)一角,总是精心打扮,与人应对维持一副高高在上的冷漠姿态,但只要攻破克莱儿的心防,便会发现克莱儿只是用阶级与身份来保护她脆弱的自尊心。饰演克莱儿的是我非常欣赏的女演员 Marcia Gay Harden ,拥有奥斯卡金奖实力的她(曾以《画家波拉克 Pollock》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殊荣),每次出场都是气场强大,瞬间抢走所有人的风采!

整体来说,《中年失恋日记》前四集有些平淡,后四集有拉高我的喜爱度,是一部带有都会言情小说风,轻松幽默,无需花太多脑力,适合吃饭时间配个一两集来看的小品之作,第一季的结局收得不错,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让观众看到每个角色即将面对的新挑战(人生就是不断在解决问题):稳定的感情或游戏人间的选择题、人到中年就会面对的各种疾病困扰、 神秘旧情人的现身,以及麦可与柯林复合的可能性等。

 2 ) 戏如人生

无意在微博看到朋友转发这部戏的简介,一看就很应我的景,于是特意找来看了。

同样是中年遭遇无疾而终的夫夫生活,同样是四十多岁又要开始再投身于寻找伴侣的历程。他们17年,我们14年,我只能说戏如人生。

一直很喜欢couple这个词,但没想到uncoupled也是一个词,而且是如此的割裂。不过相对于中年失恋日记,我更喜欢突然单身这个译名。

突然单身是一种很特别的感受,或许只有局中人才能体悟,所以对于戏里的很多细节我自然是感同身受。而关于未来的寻找,我们一样惘然。

夫夫生活本就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身边有人分开,也有人坚持,更有人算是坚持到了开花结果,共同抚育了孩子长大。只是期间的苦乐,只有自己才知道。

这出戏对于同志的世界描写,很写实也很尖锐。不免让我想到了我年轻时曾经大火的同志剧 Queer As Folk 《同志亦凡人》,我相信或许也是很多人的启蒙同志作品。

没想到中国和世界接轨得如此一致,交友app更方便了,也更直接了,相对于当年的多大多高多重的数据,现实的人更相信一根阳具的力量。

我们或许与时代脱节了,正如我这些年所用的ID:oldnavy,老得无法融入。

整季剧只有8集,一集30分钟左右,所以两三天就追完了,应该算是一类迷你剧。

最终的结尾是一场同志婚礼,也是很多人梦想中的浪漫。促成这场婚礼的却是别人的分手,或许对于夫夫来说,总还需要加上一些现实的约束才可以抵抗中岁月的消磨。

每个人对于爱情、对于生活有不同的选择,结局时大家都有不同的迷惘,感觉是应该有第二季的。但如果还是uncoupled,复合的戏码是不会上演的,我们只能勇敢的走下去,等待时间去告诉一切。

 3 ) 无论中不中年、失恋永远都是一样心碎

前段时间刷完这个剧之后开始陷入焦虑,反复看到作为一个在北美的都市丽人到了40岁在dating market上的心酸。想到自己和很多女性朋友都是一样,其实对于身边的人并不相信可能走到最后,但是想想回到dating market重新经历那些事情又太烦,分手也太痛苦,于是只好满足现状地忍着,然后又不可避免地“只能”就和这个人结婚了。

这部剧里有所有的我恐惧的点:中年被分手的基佬,中年被离婚的富婆,还有做单身母亲但是孩子亲爹找上门来,好像每一个角色都是有不同的烦恼。无论你是选择一直恋爱不结婚,结婚,还是做单身妈妈。总是有那么多的狗血。因为狗血才觉得真实,生活就是这样狼狈啊。

关于这部剧最写实也是最喜欢的部分,在于对失恋的描述,写实但是却没那么低沉,好笑中又感觉到真实的可怕。看到主角失恋—> 拒绝接受事实—>和朋友痛骂渣男 —> stalk渣男社交媒体账号 —> 和人约会 —> 因为约会中的drama崩溃 —> 再次崩溃 —> 如此反复—> 接受现实—> 见到前任的时候可以心平气和的讲话—> 彻底move on. 这些失恋恢复的过程无论我是18岁、23岁、25岁,还是以后我觉得可能都会重新经历。想起我今年二月失恋在reddit上的breakups小组看到一个人在名为最糟糕的分手下回复:

“I am 30+ seniorish management type of guy in a corner office of the 55th floor. I am legitimately crying. You said everything I need to hear. Doesn’t matter if you are 17, 35, 65, or whatever. Our hearts hurt the same. Heartbreak is heartbreak..” “我是一个30多岁在55层楼有自己一个角落的办公室的管理层高层男性。我真的哭了。你说的一切都是我需要听到的。无论你是17,35,65,还是多少岁。我们的心都是一样的受伤。因为心碎就是心碎。”

你看无论多少岁,社会地位是怎样,分手失恋都是一样的痛苦。

想起之前听过的一个standup,一个哈佛毕业的印度裔小哥说,“school is easy, life is hard, 三角函数有公式可以套,但emotional distance 却没有解。自己把心掏出来却被拒绝的感受,说心碎才是drug,因为它让你开始欣赏艺术”。

让我拿一盒冰淇淋再此看看这部好笑又心酸的中年失恋剧吧。

 4 ) 为什么分手后再次进入约会循环会觉得愤怒?

和皮肤科大J医生床戏未遂后Michael忽然情绪失控,边穿裤子边控诉,为什么他会沦落到这一步,需要再次进入和不同的陌生人约会寻找潜在对象的不断循环中。

这一段的控诉有被共鸣到。像这种优质男性再次碰到合适的另一半都尚且如此困难。但是为什么将我自己代入进去,我的第一反应也是感到愤怒。

一段维持了17年的关系,要说不爱硬熬了17年也说不过去,肯定是彼此都在用心爱着对方。这一段关系可能也是经过一段段去见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约会之后才碰到可以相处17年的那一个人。当分手后,恍惚间,仿佛又把17年前的经历又再重复一遍,而这一次至少在年纪上完全没有了优势,并且和不同的人见面就意味着你有可能会和不同的人重复地提同一件事情。你明明想和同一个人讲述每天发生的不同事情,可现在沦落到需要和不同的人讲同一件事情,是挺让人懊恼的。

另一方面,当身体和思维已经和另一个人同频共振了17年,却要开始寻找新的可以产生持久化学反应的那个人,光是摒掉习惯就已经不容易了。

最后一集貌似两人会和好,我觉得如果没有什么大矛盾,都17年了能在一起还是不要轻易分开的好。但是和好了,这下一季又要怎么讲呢?感觉编剧不会轻易让他们和好。毕竟这剧的题目摆在那儿呢:uncoupled!

 5 ) 他们都很好,但都不是你

原本以为是个烂俗的中年失恋故事,但一路看下来还是觉得趣味满满,很有意思。可能是带了点纽约的背景,以及很喜欢主演尼尔,让我充满了滤镜。

无论什么取向,相伴这么多年后的被突然分手,真是令人大痛啊。什么安慰的话都是bullshit,他就是又哭又闹就是走不出来啊!即使鼓起勇气去奔向新的森林,但总是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因为大家都不是那个他……

前期很好奇于高富帅男友如此突然离开的真正原因,到最后发现倒也简单,无非是岁数上去之后的生存危机再加上中年危机。难道要一直这样到老吗?难道就此一成不变吗?可无论如何,这个分手姿态真是大错特错。

没想到结尾会是重归于好,本以为一切都会move on。可是毕竟是当事人的人生,自己快乐,比什么都重要不是么。什么都能原谅,只要还能在一起。

BTW,此剧打动我的另一个重大因素绝对就是女搭档!!又酷又飒,关键时的绝对好战友,能够给与温柔关切也能够毫不犹豫地甩巴掌让你清醒。有勇气自己当单亲妈妈做个好母亲,但又不会放弃自己的生活无论是事业或感情。好期待她在孩子他爹所在的餐厅门口到底看见了谁,期待能有下一季啊!

 6 ) 失恋总是让人心碎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当中“恋爱”好像是年轻人的专属,因为恋爱似乎就是两个灵魂之间肆意洒脱、挥霍青春、热烈而勇敢的总称,而中年、老年、失能者等等被天然地排斥在外。

豆瓣上的简介是爱情事业两得意的麦可完全是人生胜利组,身边有家人的强力支持,也不缺知心好友陪伴。生活中的一切原本都很完美,麦可原以为会和交往17年的男友柯林厮守终身,结果对方却选择在他50岁前夕突然结束这段关系,感到不知所措的麦可,必须以中年单身男同志的身份继续在纽约市走跳,并试着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重心,而他也将呈现中年失恋如何经历心碎到疗伤的过程。

麦克在和朋友一起计划着给男朋友50岁的生日派对,兴高采烈地分享着自己精心筹备的惊喜的时候被分手了。男朋友柯林拿走了自己的一些私人物品后告诉麦克,想要结束这一段17年的恋爱关系。柯林和大多数被分手的人一样经理了失恋的五个阶段——先是否认,继而愤怒,然后迷茫,随之抑郁,最后无奈接受。

否认

麦克不相信前一秒还在和自己酣畅淋漓进行性爱的对象,后一秒就这样不告而别了,于是他疯狂地联系柯林,通过各种方式想要找到柯林的新住所,问身边的朋友、借送暖房礼之由、妈妈生病等。但是每一次联系上之后都是否认双方已经分手的事实,假装分手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其实自己心里明镜似的,已经分手了,只不过自己不愿意承受失恋带来的痛苦,否认事情没有发生过。

愤怒

麦克一直被情绪带着走,想要弄明白为什么被分手了?是有第三者插足?是在一起久了爱情没有新鲜感?还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每每早晨醒来午夜梦回的时候都回十分愤怒,为什么自己被分手,每次在共同居住的房子看到双方共用的物品,甜蜜的回忆,麦克总是想快速地逃离,想把东西砸烂。甚至通过朋友知道柯林的新住所后去那里堵着他,去限制自己的朋友跟柯林有往来发泄自己的愤怒。

迷茫

17年的感情为什么顷刻之前为虚妄为乌有?麦克陷入了自己的怪圈,在工作,在社交都提不起兴趣,对生活的也没有幻想。于是,跟柯林一起约了心理医生咨询双方的关系,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一直以来麦克都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了,甚至分手也是,觉得自己没有错,没有什么不好的,不应该被分手,一直扮演着对方喜欢的样子......他也试着重新开始,重新使用社交软件,认识新的人。但好像这样让他更迷茫,遇见了不同的几个人,但似乎他的很多思维模式、生活方式、生活体验都还停留在与柯林在一起的时候,照搬着这样的相处方式与新的人认识。结果往往都是不欢而散。

抑郁

在失恋的痛苦之下,他看到街边上的年轻情侣你侬我侬会站在旁边看着别人之后自己默默地流泪,上班从不迟到的他开始迟到,经常做柯林跟别人在一起的噩梦然后惊醒,一向温顺的他开始怒怼同事。虽然也在开始新的社交,但是好像每次到关键时刻就会把别人推开,会扫兴,尝试跟不同的人约会都以同样的方式草草结束。人生好像进入了没有阳光的阶段,一切都那么黑暗。好吧,麦克真的抑郁了。

接受

在抑郁的这段时间里,麦克慢慢学会了接受,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这好像就是人生的常态,在朋友和加人的帮助之下,他开始参加不同的社交活动,认识新的朋友,慢慢体会重新拥有爱人的能力。在朋友的婚礼上再次与柯林相见,两个人能够静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喝起了酒接受了朋友父母的调侃:“感谢麦克和柯林的分手,否则她没有意识到爱情是那么脆弱,17年的感情没有婚姻的维持也可以在顷刻之间分崩离析,所以她同意让孩子和男朋友结婚”。接受了分开,相信爱上别人的可能,50岁的麦克决定再试试。

失恋总是让人心碎

 短评

只能说是流水账般的爆米花同志喜剧,尺度不大,笑点不多,配角的作用也若等于0,更没探讨什么同志议题,而且作为轻松喜剧竟然只拍了8集自从流媒体兴盛之后,美剧已经逐渐变成了像日剧那种短篇篇幅,但又想保留自己年更的特色。像这种轻松喜剧以前起码也得拍个18集才有点看头,搞成这样,就像一个超长预告片。有时候真不知道是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还是真的新不如旧,怀念以前那种一季20集起跳的美剧时代

6分钟前
  • 鼓轰浪
  • 还行

NPH somehow managed to look like a gay guy playing a straight guy playing a gay guy…看了两集就猜到结尾系列。

10分钟前
  • 颓唐
  • 还行

中老年白男 upper middle-class 的故事也太难共情了.

15分钟前
  • YuRAY
  • 还行

这部剧最感触我的是他们的工作看起来好轻松,40多岁不用担心房贷和各种生活成本。。。

19分钟前
  • Leave me alone
  • 力荐

巴尼叔叔我来啦!!!

23分钟前
  • 人之初性本性
  • 力荐

You lucky American gays!!!!

25分钟前
  • tsunami
  • 还行

如果年过半百的时候惨遭伴侣分手 重回单身市场后依然能吃香得出去买个菜玩个溜冰迪斯科一不当心就捡个美男回家 那虽然阵痛期不可避免 但还是有大把甜辣辣的love life和sex life在眼前的 (巴尼叔叔: Have you met Michael?)

27分钟前
  • 水包酱
  • 推荐

究竟谁能教会我们应该如何失恋?随时做好另一半离开自己的准备似乎是件悲伤的事情,但也只能说,还好,还有朋友。NPH的状态keep的也太好了……私心给NY一个五星。

31分钟前
  • 荆棘
  • 力荐

希望多拍几季,可以从《欲望都市》变成《同妻俱乐部》?

3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都是中年回到独身 都是纽约 相隔就差一年 不得不说just like that里的纽约和纽约人依旧时髦且(心态)年轻,而这剧里故事老套 视觉土豪但萧条老气 还不如我真实看到的纽约有气质

37分钟前
  • 胡克
  • 还行

第二季!给我第二季!!!!

41分钟前
  • 张摸鱼🌈
  • 力荐

不太喜欢豆瓣这个译名,《忽然单身》挺不错的。今天睡不着随手下了个美剧app就发现nph拍了新剧,一口气刷完8集酣畅淋漓,演技没话说,michael好几次又愤怒又委屈又很想念Colin的镜头让我眼泪都要掉出来了,从第一集开始就一直觉得17年啊,爱情也变成亲情了,哪里是那么容易割舍的,又没有出轨也没有绝症,一时想不通真不至于一拍两散了,还好结局的伏笔给第二季开了个好头,已经开始期待了。

42分钟前
  • Xavier
  • 力荐

boring。基佬千辛万苦争取到权利之后,就为了可以心安理得扮演一个被老公甩掉的绝望中产白女,喝点儿逼酒,放放adele或者其他美国梁静茹,身边有几个小精灵一样的闺蜜出出主意,送你上战场但你又不情不愿觉得上面都是slut,工作里遇到的奇奇怪怪的人会忽然给你点儿什么灵感or点醒你的人生……20年前的主妇剧选题换个白人老twink再滚一遍,能懂,这不就是情感里弱势保守呆板系的俗气甜梦吗?但是不好看。

46分钟前
  • 中段儿尿
  • 较差

“Barney”是他此前留下最多印记的角色,但终究没有足够地展示自己;《欲望都市》是他最出彩的剧集,但作为主创也鲜少能有完全对准自己群体的机会。Neil和Darren两人一次拥抱“真我”的作品,最终的成品却有些偷懒;对房屋/房仲的引入、作为过渡配搭的小调,还有基于城中不同地理区域的辩论,最多只是把两个人的代表作稍稍结合了下,并置换为同志背景。配角们其实有不少潜力(但如若有更好的“闺蜜团”Jesse-Matt-耳朵-昆图etc. 加持能更多火花),但更大的空间只留给主角一人完成探索。话虽如此,皮肤不再饱满,身体不再强壮,行进至中年的状态与种种心态外加迪克图、老公露脸、DanAmboyer卖肉的“加场放送”也算足够;在周末有这样轻松的陪伴足够喜爱,Darren永远也知道追捧他的观众在爱什么。

47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看的蛮爽的,本来以为是限定剧,没想到结尾既然搞了个下季再续。我是觉得蛮好看的,台词够mean够好笑,同志剧就非要有深刻议题且苦大仇深吗?对不起真的看太多了,不想总是这么苦哈,看中年男同性恋的单身生活依旧精彩真的蛮爽的哈。

50分钟前
  • 想见什么吃什么
  • 力荐

轻松看 下饭 话说在后面打肉毒杆菌这个玩法还是第一次见识到 孤陋寡闻了😅

53分钟前
  • raku
  • 推荐

50岁的分手故事 伤心 愤怒 喝挂 乱搞 也甚至有一两个还可以的date 但最后真正放过自己 放下这段感情后的那个拥抱 太好哭了 为什么一定要强迫自己有新生活 我只想要原来的那个他啊

54分钟前
  • 方舟同学
  • 力荐

看了2集,觉得亲密关系出问题的病理关系模式是相同的,无论是两个同性还是异性。就像要卖房子的女富婆/男主角,男人的逃离是如此的相似—预谋已久/突然离开/需要空间等等。在男主去做伴侣咨询时,滔滔不绝把咨询师都说瘫在座位上的那一幕,就知道其伴侣为何要弃他而去。一大堆的情绪焦虑,以及视而不见对方的需要—觉得自己想的就是对方想要的,目前看到两点,后续看了再补充。PS:有一点写的很真实,被分手时,宁可觉得被劈腿,也会比单纯的分手,会让人好受点。分手时最大的打击是,只是因为你而分手,而不是因为小三之类的其他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小三遭人痛恨的原因—因为可以用来逃避自身的责任。8月5日,看完了,爆米花剧集。我以为会是男性中年危机式亲密关系,结果是一群青春期少年的闹剧。和《欲望都市》没有可比性,无论角色还是剧情。

59分钟前
  • Mindhunter
  • 较差

😚Miss Communication is SLAY!

60分钟前
  • 生椰
  • 还行

我擦好写实 中产老gay如我吓得攥紧了俺独立的银行卡和房产证. 有人说觉得不与时俱进还是老调重弹,我觉得反而这剧紧跟潮流又是prep又是grindr的,喜欢的人自然喜欢,无他。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