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孤城

战争片大陆2010

主演:吕良伟,安以轩,袁文康,杨紫,谢孟伟,范雷,刘奕君

导演:沈东

 剧照

喋血孤城 剧照 NO.1喋血孤城 剧照 NO.2喋血孤城 剧照 NO.3喋血孤城 剧照 NO.4喋血孤城 剧照 NO.5喋血孤城 剧照 NO.6喋血孤城 剧照 NO.13喋血孤城 剧照 NO.14喋血孤城 剧照 NO.15喋血孤城 剧照 NO.16喋血孤城 剧照 NO.17喋血孤城 剧照 NO.18喋血孤城 剧照 NO.19喋血孤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04 20:29

详细剧情

  1943年,侵华日军为了挽救必然失败的命运,挥军进犯湘西北军事重镇常德。驻守当地的国军第74军57师临危受命,八千代号虎贲的将士在师长余程万(吕良伟 饰)带领下,准备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决一死战。  战云密布的前夜,连长冯宝华(袁文康 饰)推迟了与未婚妻婉清(安以轩 饰)的婚事以全力备战,同日军有国仇家恨的当地苗族青年黄二虎(谢孟伟 饰)踊跃参军,敌兵未至,常德军民斗志已燃!然而在日军的优势火力迫压下,德山与河伏先后失守,常德成为一座孤城。余程万下令全师与城共存亡,虎贲将士在毒气与炮火中与日军展开一寸寸土地的争夺。最终57师用覆亡的代价谱写下抗战史中不朽的一页。

 长篇影评

 1 ) 他比烟火还寂寞[转]


这真是一部寂寞的影片,不管是片中人,还是院线里,好像萤火在黑暗中,倏忽寂灭。
90分钟,干净利落的节奏,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却还是勾人,因为真实。
彼时的常德,孤城一座,彼时的中国,已经退无可退。
没有人能跟我解释,偌大的影院,为何是这么小的一个厅放映,而且一天只有一场。而那些喜剧片、那些敢死队,别人的故事就那么热闹,场次那么多,颇有夜夜笙歌的味道。
听说全国都如此。那就没什么可抱怨的了。
那么多事情解释不了,就像我们无法明白彼时常德四周的援军为何迟迟不至。就像片里的余成万将军说“友军观望,援军不至”。
他比烟花还寂寞,8000子弟兵剩下不到300,奋力突围之后还被判处死刑,幸有六万常德民众为其签名求情,幸有张恨水的《虎贲万岁》,解放后,悄无声息地去了香港,死在了几个小毛贼枪下。
片里的那个清俊的小连长,可以无牵无挂地死去,不用背负太多地黑暗,不用想太多,只是自觉为民族尽忠,死后还有佳人陪伴。
而真实的版本是,参加过常德保卫战的一个军官,解放后被判反革命罪,大半生的牢狱,家破人亡,出狱后遁入空门,常去当年战友的墓地流连,喃喃自语,无人可解
他比烟花还寂寞。
今年,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人是十六万,比去年多了一万,不少是青壮年。
今年,悼念南京大屠杀的人是三百人,其中还有一百是从日本飞来的反战人士。
无语,他比烟火还寂寞。
而我们呢,浑浑噩噩,犹是春闺梦里人。


原文地址:http://i.mtime.com/3672263/blog/4832790/

 2 ) 失落的世界

(一) 我想先用罗嗦的语调记下一个故事,尽管这个故事已经模糊到没有情节,没有细节,只剩下一点片段。 这个故事是我曾祖母的亲身经历。当年,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年了,她抱着女儿回娘家,亦或是回婆家,她女儿就是我的姑奶奶啦,她走到半路上,遇到了日本兵,我记不住曾祖母的娘家具体在哪儿,反正她的整个路线都在湖南常德之内啦,所以我们知道这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事情了。她就近找了个地道躲起来,地道里躲满了人。不是所有的地道都像电影中那般神奇的,日本兵找到了他们,然后开始大开杀戒,至于日本兵为什么乱杀无辜,故事里没有说,或许是说了,而我没有记住。日本兵要找一个可以架枪扫射的地方,这个地方竟然是我曾祖母的肩膀,你可以想象一下枪架在你肩头扫射周围人的场景。故事的结局当然是我曾祖母死里逃生,不然这个故事连片段也没有了。 曾祖母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情绪在话语之中了,在我有记忆以来,她就是一个慈祥而对生活充满热情的老人,她说,一定是日本人忘记了她这个枪架,才捡回一条命。日本人真恶(凶恶的意思),她最后会加上一句。这个故事她一定是给子女讲过,给孙辈讲过,然后又讲给曾孙辈。可能我们没有一个人曾经全心全意的去听这个故事,只是当做聊起日本人时的一个谈资,父亲会说,奶奶你给那谁谁谁讲一下遇到日本鬼子的故事吧。这个故事是聊到日本人时的保留节目,但有我这种不孝的听众,终究还是模糊了。 曾祖母活到近九十岁,见到了自己的玄孙,不知道她有没有把这个故事讲给还不省事的我的小侄子听。但她还是驾鹤西去了,真的是驾鹤西去,我父亲做了这样的梦。我没有做任何梦。她过世的之前几年,一直和我父母生活在一起,有一天回到家吃饭,只有我和父母亲三个,我竟然没发现,母亲半生气半感慨的说,人老了就真的会被人慢慢遗忘。后来她过世后的某一天,又是我和父母亲三个吃饭,我突然想问曾祖母为什么不来吃饭?但立刻又把这句话硬生生的咽了回去,这时我终于体会到眼泪往肚子里流是什么感觉。 日本人曾经在中国肆意横行了十四年,然而我以前所知的不过是小兵张嘎和游击战而已。后来泡论坛,看到有人说在抗日战争期间,死掉的日本兵近一半死在了湖南,我想他一定是个湖南人而刻意夸张,想表达杨度笔下“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豪气。我们都记住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近代湖南革命者,却很少有人了解湖南这片大地当年发生过什么。这使我记起曾祖母讲给我听的那个故事,我想再去详细了解我和那段历史唯一的血脉联系,然而已经太迟了。有些东西失去了就不会再回来,这不是一句矫情的话。 (二) 每个父母几乎都会面对小孩子一个刨根问底的尴尬问题:我是从哪儿来的?直到孩子知道受精卵的故事才终得解脱。受精卵真的就是最终的答案吗?我想不是,这不过是一切必然与偶然的阶段性结果。你的父母如何相识,他们生活在怎样的时代?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何相识,他们又生活在怎样的时代?这是家族史。你吃的食物,说的话语,过的节日,无一不是几千年历史的产物。你所处社会的人际交往形式,集体组织形式,也无一不是历史的产物。你可以毫无好奇心的活下去,但也不能否认历史沉淀在你的一举一动中。 《一九八四》中说:“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这是一句值得仔细体会的话。或许我们曾试图抛弃沉重的历史轻装上阵,但现实的一切都沿着历史的轨道狂奔,想要理解现实,不得不理解历史。 高中的时候,我从农村来到常德市区,过了很久才知道有个常德会战纪念碑。记不清那天跑到文化宫附近是打桌球还是打电动,发现了在周围一片娱乐景象中静静矗立的碑石和牌坊,凑过去看才知道是国军第74军57师官兵墓地,一阵荒凉陌生的感觉袭来,仿佛真实的世界是割裂的。这种感觉没有持续多久我就开心的去玩了。这不是我需要关心的历史,因为这是不考试的历史。 后来我们学校参加了声援常德细菌战受害者起诉日本政府的活动,签上自己名字的时候,才意识到这片土地曾经遭受怎样的蹂躏,无数的生命绞死在历史中,轻如鸿毛。我们被种下对日本人的模糊的恨,但批评日本人不正视历史的我们,却也没有正视过历史。历史于我们,不过是作了详略艺术处理的考题。列宁的名言“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时常响在耳边,而我们记住的不过是“先前我们很阔,最近一百年很屈辱,后来得救了。”中国人即使渐渐富起来,但受害者心态却一成不变,以至于竟会有人热衷于编造并不存在的韩国教授来侮辱自己的国家。 说起来从清末一直到今天,我们的近现代史是伤痕累累,但一张狗皮膏药贴过去,万事大吉,仿佛那些绞死在历史中的人都不曾存在过,仿佛某些年月日不曾存在过。捂着伤口不见空气只有溃烂,然后让后人感叹一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不正视历史,就没有强大的心理建设,“强国梦”永远都只是一个梦。死于外人之手犹难言说,死于自己人之手更无从言说。以为掩埋掉的不会消失掉,那是幼稚的想法。 崔永元谈及做纪录片《我的抗战》缘起,说了去日本NHK电视台的一个故事。 “零一年我去了日本,我去那里看,一个小姐在那里操作。她就问你要看什么?看中国啊,上面密密麻麻的。问看中国什么?我说看东北。问东北什么,我说看张学良,张学良调出来了,最早的是9月21日,就看这个。他给我打开了视频,三十分钟,张学良的演讲。我记得很清楚,里面说了一句,委员长说,两年之内,不把日本人赶出满洲,他就辞职。这是张学良演讲里说的,我当时很受刺激。” 中国的这些参与历史的人很多已经死去,有的正在老去,正在失去记忆。 “不能再等了”, 崔永元说。 (三) 后来我高中毕业基本算离开了常德,在外面难免谈及自己的家乡,说到这个“常德”这个地名大部分人会感到茫然,我绞尽脑汁找一些特色来讲:“就是三国时期的武陵啦,玩三国志有这个地方的。……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就在我们那里,但据说有其他地方也争。……芙蓉王香烟……”这种时候,我会感到自己对于家乡的陌生。吃饭睡觉读书,生活在哪个地方都一样,我知道很多地名,但它们都只是一个词,而没有形象。 再次关注到常德的历史,是今年八月初,偶然翻到一条安以轩的娱乐新闻,谈及电影《喋血孤城》,常德会战几个字赫然在目。在一个烂片防不胜防的年份里,我只凭题材就决定去影院支持这部电影。原来还有人记得,并且想让大家记得。 安以轩在访谈中说如果票房过亿就自掏腰包捐款十万给甘肃舟曲灾区。虽然是作秀,但这个秀比“票房过亿就裸泳“之类的要有意义许多。在这个无数骗钱电影都能诳到一亿票房的好时节,或许她和我一样,以为这十万必定是能捐出去的。从预告片来看,这部电影的基本品质是有保证的,只需要合理的宣传和档期而已。 然而在详细了解了这部电影的背景和网络关注度后,我不得不断定它必然悲剧的票房乃至可能悲剧的影响力。《喋血孤城》原名《常德大血战》,投资约5000万,全部来自湖南的民间资本,号称“暑期唯一战争巨制”,但这种有旋律却脱离主旋律的题材得不到官方支持,自生自灭。在卖力宣传这部电影的,似乎只有安以轩的粉丝了。 有记者问安以轩:“拍这部电影之前你了解过这段历史么?”她这样回答:“其实很多年轻人都和我一样是不知道这段历史的,所以在拍摄当中我才会知道原来有常德大血战这件事情。因为喜欢以轩的很多是年轻人,所以也希望通过以轩这一次的参与,可以让这些年轻人知道曾经有一段快要被遗忘的历史,那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一个生活也是这些人这么努力为我们留下来的。”作为一个曾经的偶像剧演员,她的回答很是真诚,尽管也有很多人认为她在电影中的角色完全是多余的。 有网友说,这是一部想看的人一定会去看的电影,但也是一部不能轻易看到的电影。我的观影经历毫不留情的论证了他的说法。第一家影院第一次去,最小的厅,中午,一场,六七个观众,上映时间过去五分钟后,经理跑进来说设备故障,“换《敢死队》看不看?”我和朋友无奈离席,因为并不是闲到大中午的非得看一场电影。隔了两天是周末,第一家影院第二次去,发现错过时间,说是调整了,但网上信息没更新。无奈之下,却产生非看不可的心理。第二家影院,豪华气派,公示牌上扫了两遍,未见场次,“上座率太低,让给《唐山大地震》了”。第三家影院,下车之后一路小跑,赶上了时间,终于修成正果,饿着肚子看完。朋友无奈的说:“要不是你推荐,我才不会遭这份罪。”回来之后,为电影打五星:“影片品质3星半左右,作为常德人私心加1星,为各种憋屈加半星。” 1985年,中国大陆第一部反映抗日战争国军正面战场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上映,但我孤陋寡闻且被孤陋寡闻,2009年才知道这部电影。时隔25年,2010年8月19日《喋血孤城》上映,似乎是第二部反映正面战场的电影。在《唐山大地震》的余震中,在《龙凤店》和《敢死队》的包围下,《喋血孤城》的海报撇在角落里,场次出现在垃圾时间里,仅一天就被某电影网站撤下“正在上映”的首页,就这样轻轻地来轻轻的走了。 有网友说,我以为我包场看来着,没想到进来一个安以轩的粉丝带着她男朋友,语气颇为无奈。而我只想向安以轩的粉丝致敬,也许她们才是“中流砥柱”。 (四) “1943年11月2日日本帝国陆军占领常德。11月18日,国民革命军74军第57师的9,000余名士兵夺回这座城市。日军三万多主力部队反击并包围此地区,57师坚守该城16天至12月3日,12月2日晚,57师坚守在已成火海的常德城师部指挥所“仅300米左右”的弹丸之地,士兵剩下300多人。师长余程万向第6战区上将司令孙连仲发出“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主任等固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第七四军万岁,蒋委员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的最后一电。余师长口述电文完毕,准备举佩枪自裁,卫士见状立即夺下枪支,并苦苦劝阻。最后,余带领104人突围,突围中3名团长战死,3日,常德大西门失守,全城沦陷。12月9日国军重新夺回该城。双方的援军抵达及战斗一直持续日军最后在12月20日撤退。在战役中,日军广泛利用生物和化学武器,在超过36公里半径的城市传播鼠疫。” 以上是维基百科上关于常德会战的简述,不过几百字而已。这场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战役就发生在我的家乡,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却只知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而现在,我不知道自己是庆幸还是悲哀。 余程万战斗到几近绝望之中时发报:“弹尽人亡,城已破,友军观望不前!此刻大街小巷混战成一团,职率副师长参谋长死守中央银行直至最后一刻,74军万岁!蒋委员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职余成万谨叩!”这个友军,是第27集团军司令李玉堂中将所属方先觉少将第10军部队。历史的相似来得太快,之后1944年的衡阳会战中,方军长很快就尝到了当年余师长的滋味,这次见死不救的人换成了两次粤北大捷的功臣粤军精锐黄涛62军。第10军苦守衡阳47天,待援不得,最后黯然投降。国军后来的败退由此可窥一二。 据说后来57师的臂章上多了“常德”两个字,这个番号后经过多次整编替补,在内战中先后覆灭于1947年6月的孟良崮战役,1948年9月的济南会战,1949年6月的丽水。 余程万力邀作家张恨水记下常德会战这段历史,后与其成为好友,张恨水著有《虎贲万岁》一书。此书出版后,余程万与57师扬名中华,余还因此得到一个二太太。然而余程万没有死守常德,突围行为令蒋介石大为光火,一度要判他死刑。后虽得脱死罪,但一直郁郁不得志。1949年后,余程万没有留在大陆,也没有去台湾,而是旅居在香港。 1955年的8月27日晚上,余程万年青美貌的妻子被香港黑社会绑架,将军刚从外面赶回家,单枪营救,他的家人悄悄的从后门跑到二里外的警署报警,警察到来后与劫匪发生了枪战,余程万被劫匪在黑暗中被当作盾牌被打死。事后,警方公布说,余程万是被盗匪打死的。究竟被盗匪打死还是被警察打死,无人敢去追究。但是,当时在香港由于余程万在与黄埔老友闲聊论及老蒋时常多有怨气,所以,也有人认为他是被台湾特工所害。 英雄末路如此,竟不如当日战死疆场,求得身后名。在我想要结束这篇文章之时,看到一段文字,照录如下: “余程万是个什么人?他怎么突然变成全国今年暑期大片的主角和党营主流媒体吹捧的“抗日英雄”和“铁血将军”。历史的真实在主流标准的收编下,几乎所剩无几。 其实,在中共党史军史和解放军前辈心目中,余程万是手上沾满解放军将士、民主人士和劳苦大众鲜血的国民党战犯和手下败将。“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沈某,他的脑子是否灌水了?替共军手下败将张目,连国内明星都不愿出演余程万这个“英雄”,沈某只有拉香港人吕良伟出山撑角。正义是非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一再为汪精卫、蒋介石等翻案,已成为国人深层忧虑。为何不断有人制造电影灾难,反派抢戏,这种视觉污染更为严重。难怪人们看到余程万一夜成为英雄,不禁摇头叹息,情何以堪! ” 摇头叹息,情何以堪! permalink

 3 ) 有一种爱叫忠诚

    电影《喋血孤城》里的一幕:师长余程万探视伤兵,和士兵们一一握手致意,当他走到一名士兵面前,习惯性地伸出右手,这名士兵也伸出右臂,被白色绷带缠绕的右臂,手已经没了,这时,将军脱下自己左手上的手套,然后伸向士兵的左手方向,士兵微微伸出左臂,同样是白色绷带缠绕的手臂,他失去了双手,这时,将军把自己的右手抬高到太阳穴的位置,行军礼,没有一句对白。

    这一刻,我热泪盈眶,为电影里的热血男儿,他们是这个民族曾经最坚强的脊梁。

    影片里剧情的发生地---常德,是我美丽的故乡。我要推荐这部影片的理由,不仅仅只是因为这一点,更为重要的理由是这是难得一见的反映国民党正面抗战的电影。在这样一个意识形态十分严重的国家,政治是一切的中心,所以,艺术只能被阉割,成为他们的宣传工具,历史和虚构的故事一样,可以被他们肆意更改,只要他们乐意。想一想你学过的历史教科书吧,关于国民党正面抗战的部分,基本都是这样: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沦陷,轻松一笔的带过我们的先辈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想一想你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吧,《地道战》、《地雷战》和《小兵张嘎》等等电影里,敌人张牙舞爪,只差没把坏人二字写在脸上了,而我们的游击队员聪明勇敢,把当时世界上军事一流的日本皇军耍的团团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最终战胜了敌人。这几年,情况有一些好转,像《太行山上》之类的电影里,我们终于能看到国军战士敢于充当八路的配角了。我不知道拍这些电影的人是不是在怀疑咱老百姓的智商,反正我今天是在怀疑他们的智商和人格。当然,他们可以说这是时代所需。他们骂民国政府的软弱无能,嘲讽法西斯日本皇军的低能弱智,无非想证明他们的*党多么英明伟大,是中国的救世主,所以,他们还可以厚颜无耻的不断重复他们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你不要觉得奇怪,这个国家的不幸,正是因为有人不敢正视我们的历史。

    《喋血孤城》的剧情以1943底的常德会战为背景,以战事的发展为线索将剧情一一展开,当时守护这一地区的国军第74军第57师9000余名士兵(电影说是只有8000多名士兵),被日军三万多主力部队包围,在失去了德山和涂家湖两个战略要地后,退回到常德城内,在敌众我寡、援军被阻和补给不足的情况,依然坚守城池,日军在攻城之战中久攻不下的情况下,使用了毒气战,才进入了城内,之后,日军又遇到了顽强的巷战。日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战争的场面越来越惨烈。最后,在绝境中,电影塑造出了一个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影片里的战争场面比较多,做到了尽最大可能的反映战争的残酷无情的一面。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正是过多的战争场面弱化了对重要人物的刻画,这应该是电影的最大的败笔。吕良伟饰演的师长余程万,将一位中国将军的风骨和气概演绎得淋漓尽致,影片一开始就在敌军的台词里为这位人物设计了文武双全的形象,之后,却很少用细致的手笔去刻画这位我认为本片中最重要人物,从影片的开始到结束,影片从未从大局上清晰地去反映将军对不同战事时期的应对对策,更不要说将这些对策串联在一起,来反映在敌我悬殊之大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决策者对战事的运筹与指挥的心路历程。

    战争片里,如果只是一味叙说战争的话,只会让人感受到战争之中生命之脆弱,从而失去希望。战争中的爱情,虽然同样美好,但大多却是十分的伤感。在本片里,安以轩和袁文康的表演给影片本身增色不少,他们饰演的一对战地情人的爱情故事,给无情的战争带来了一份美丽的憧憬。新郎肩负着一名军人的使命,在关键的时刻,依然选择了抛下了刚刚新婚的新娘,舍身取义,与敌人同归于尽。当新娘拒绝帮助,只身将已经死去的新郎拖上阁楼的二楼,然后平静的躺在新郎的身边。这是这场爱情戏里最动人的时刻,也是最伤感的时刻。

    电影可能永远也无法还原战争最真实最残酷一面,但是电影能够浓缩一场战争中最为精华的部分,这些精华的部分是人性的和富有意义的,这可能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或者更多。

    我读过的一本书《父亲的战场》,书的封面上,是滇西反攻战役中一群士兵,他们伸出大拇指,示意“顶好”,正中间,一个略显稚嫩的娃娃兵,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仿佛他们并不是身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书中,作者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个男人,千万别轻易说爱。一旦说了,就要有为爱而死的勇气。无论爱的是你的祖国,还是女人。”。没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就难以表达这种爱,即使说了,也不会有这种爱的意义。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并不是一种主义,不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情感,那些有过亲身经历的先辈们,他们中许许多多的人,都来自于社会的最底层,憨厚朴实,可能从来都没有想到过他们敢于拿出生命去保卫国土,比起用言语去表达这种爱、比起心中流淌着这样的情感更为真实实际,正是他们的奋不顾身,为了不要做亡国奴,为了不要给后辈们留下做亡国奴的耻辱,他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撒下过热血,我想这就是忠诚之爱吧!

 4 ) 胆守孤城,展英烈之气

常德会战,抗日战争时期最惨烈的战争之一,这部电影,就是如实地叙述这场战役,很燃,很硬,虽然拍摄的画面,较今天而言可能稍显陈旧, 不过故事绝对是个好故事,而且情节非常紧凑,国军将士在常德浴血奋战十日,八万多人的部队,最后仅剩83人,虽最终未能守住常德,却极大地牵制住了日军,为国军最后反攻常德,取得了时机。 胆守孤城,展英豪之气,日军将领横山勇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斗策略,明里虽攻打另外几处,实际上主要目标却是常德,常德守将余程万,带领着虎贲军,镇守常德,他一开始并未反应过来,再加上上面没有摸清楚日军的主要战略意图,等到余程万接到赵营长的电话时,德山大营基本已经防不住了,邓营长带部队逃跑,更是让赵营长的防守战打得极为困难,随着炸弹一声轰鸣地巨响,跟余程万通电话的赵营长壮烈牺牲,赵营长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给虎贲丢脸吧。” 德山已经失守,河洑山是常德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的守将是冯葆华营长,11月23日,河洑山阵地战役打响,冯营长才刚刚新婚不久,他夫人是常德一位在戏班唱小曲的,故事一开始就是余程万在听冯夫人的小曲 ,然后冯营长赶了过来,余承万表示,你结婚了,我都还没给你庆祝呢,冯营长表示,现在战事吃紧,哪还有时间管这个呢,余程万表示不可,转身将夫人给自己用来防身的虎贲玉佩送给了冯营长,表示算是二人的新婚礼物 ,冯营长虽然不收,却也拗不过余承万的好意,最后只好收下,大战一触即发,日本军官横山勇采取声东击西之策,表面上是攻击另外三处,实际上是直取常德,德山防线已失,冯营长坚守河洑山阵地,张挺林营长和邓鸿均营长,也均已战死沙场。 影片不仅着力于对余程万等上层军官的形象刻画,还将一些无名英雄也描写得栩栩如生,在冯营长的阵线,一位叫二虎的苗族少年前来投军,少年有个姐姐,在帮地主看房子,以此来赚嫁妆,二虎因为父母都被日本人的毒气害死,所以想要去报仇,他自制了"虎贲”的标签,前往冯营长的阵地,冯营长很是欣赏这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问了他虎贲的含义和考验了他射击的技术以后,就要下了他这个兵,河洑山阵地,冯营长的军队打得非常惨烈,“营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班长上。”这种拼到最后一个人、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精神,让人深觉震撼。 然而最后河洑山阵地还是没有守住,冯营长仅带着少量手下退入常德城中,冯夫人进入医院帮忙治疗受伤的战士,见到受伤的战士,就问有没有看到冯营长,那些受伤的战士都表示冯营长状态还算好的,余程万收到蒋委员长的命 令,当时的蒋委员长正在开罗和美、英、俄几方进行会谈,确定共同抗战计划,蒋委员长命令余程万务必死守常德,等候援军的到来,救援的许国璋部,全军覆没,许国璋将军本人战死,张灵甫将军受到日本阻击,无法突破,余程万带领士兵誓死守城,守卫军官伤亡惨重,但是日军也同样损失惨重,甚至让一位喜欢写生的军官带领敢死队,不过这位军官也是战死了沙场,他那些写生作品随着一把大火跟着他之尸一起被烧了,士兵们打仗打得干渴无比,二虎早就没有水了,找冯营长要水喝,冯营长把水壶给他,二虎喝了两口感觉不对,冯营长说“是尿,水早就没有了。”又表示“人要是没吃没喝还能扛,可是枪要是没吃没喝,就成拔火棍了。”守城士兵们甚至还在一位军官的带领下,晚上悄悄潜出城去,从城下日军的尸体上搜索一些可以使用的武器弹药,就这样拼命死撑着。 最后,横山勇迫于压力,再加上天皇下诏书命令两日之内夺取常德,实在是无可奈何,只好使用毒气,以一位军官为首的无数守城士兵,在毒气的攻击下,全部壮烈牺牲,日军攻入常德,那些受伤的士兵,包括治疗他们的医生宁死不屈,在日军召开记者会举行进城仪式的时候,全部壮烈牺牲,余承万并没有就此屈服,他带领士兵展开巷战,冯营长最后也壮烈牺牲 ,二虎的姐姐后来也进入医院和冯夫人一起治疗受伤战士,却在城破之后,因为挂念帮人家看守的房子去看了一下,被一个日军打死 ,二虎一个人,大声呼喊着还有人吗,结果却一个人都没有了,他就说“那就我自己上吧。”国军第十军,将在第26日到达德山,这是他们坚守以来最好的消息了。 这个时候横山勇才意识到,余程万的守卫,给了国军包围自己的机会,此时日本人已经成了瓮中之鳖,他表示余程万可以不投降,但必须撤出城去,余程万执意死战,虽然最后仍然撤了,但是为大部队在最快的时间内可以快速重新夺回常德提供了充分的战绩,胆守孤城,展英豪之气,这就是英雄的气概。 完。

 5 ) 国为重,英名共

        我死国生,从容去,国殇民恸。回首处,家山还远,高堂难奉!一缕忠魂行去缓,十万百姓沿江送。谁堪比,荣辱一肩担,国为重。

     芦沟血,宛平痛。肥水烈,临沂勇!凭军魂赤胆,阻敌狂纵。身后几回燃战火,碑前数度梅花冷。看今日,有大好河山,英名共!

            —— 源自网络诗人“秋江月影”《满江红.张自忠》

 

    六点四十分的电影,下班时还被工作耽搁了小会儿。不顾身体不适、一阵狂奔,终于赶在影片刚刚开始时坐到了位子上。中信新南国影城,好歹在美国大片《敢死队》放的如火如荼之际,给此片分出了一杯羹。尽管诺大的放映厅,只有寥寥十几位观众,但至少还有人,至少,还有我。我不认为自己是文青,更不太会写影评。就电影本身而言,我是个外行。对我来说,题材好,演的到位,就是好电影。在我的眼里,这部片拍的不比《集结号》差,可主体不同,就如此区别。宣传甚少,很多人,或许压根儿就不知道有这部电影的存在,而我是偶然在深圳卫视的《直播港澳台》中获取的信息。没想到,才刚上映,甚至很多影院压根儿就没放映过,就要下片了。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主任等固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 1943年常德会战最惨烈的时候,常德城区已成一片焦土,日机不分日夜狂投烧夷弹,城内大火蔽天。时任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师长的余程万仍率残部死据城西南一角,拉锯搏斗。余师长此时已知援军不可能如期抵达,决意全师战死常德。这是他给司令长官孙连仲的电文,孙当即泪如雨下。影片即以此为背景讲述这段常德保卫战的血泪和悲壮。

    在漆黑的影院,热泪盈眶,却没有流下来,不住的忧思在心中荡漾。在回家的路上,一边给朋友们发短信,一边继续怅惘着:我们这个民族,总归是有些令人痛心疾首的“劣根性”吧?

    南岳衡山忠烈祠,是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国民政府在大陆建造的惟一一处纪念抗战烈士的大型陵园。南岳风景天下闻名,一年四季,观光游客熙攘不绝,但和其他大小庙宇络绎不绝的香火相比,忠烈祠无疑是寂寞的,绝大多数游客根本不知道“忠烈祠”在衡山的存在。据说,今天的南岳忠烈祠周围,有郑作民、孙明瑾、彭士量等将军个人墓葬12座,74军、60师(曾葬2128人)、140师(曾葬916人)等公墓7座。1966年那一场浩劫,所有将士的坟墓都被掘开……

    身为一个湖南人、衡阳人,我很惭愧,我也是在杨锦麟先生最近的一次讲座上才知道这座忠烈祠在家乡的存在。但,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什么?

    南京大屠杀,人类或许没有任何一次惨案能比它更残暴血腥了。那是一只野兽之师,他们的牙缝里塞满了三十万无辜中国百姓的血骨碎肉。令人尤为悲愤的是,至今,仍没有哪一届日本政府为此做过正式的忏悔和道歉。

    而这些日子,我总是在想:我们啊,往往一方面对日本的不承认历史、他们的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愤懑不已,另一方面却始终不正视我们自己的历史,或者有选择性的遗忘了我们这个民族自己该有的“靖国神社”。当党派纷争、“阶级”斗争凌驾于民族利益之上时,我们这个曾经挨过打的民族又怎么有足够的底气去怨恨那个狠狠扇过我们的敌人呢?而如若被打的人都已经忘记了挨打,打人的还会记得打过人吗?

    每每思及此处,便总觉哀从中来,无法断绝。我亦知,纷纭众生,心神各异,我无法也不能掌控他人思想。但我总希望能有多一些、再多一些人记住或者愿意记住那些曾经为我们这个民族的不亡和复兴献出过生命的有名的无名的忠烈们,不管他们是属于哪些派别,抑或没有派别。为他们燃一柱心香,也为自己的灵魂留一丝庄严。这样的人不绝,我就觉得这个民族总还有向上的希望。

    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2003年12月8日。“常德会战60周年公祭”在常德抗日烈士公墓举行。祭文念到一半,风雪突至。近80岁的顾华江从贵州赶来,一下火车,就直奔公墓,扑地大哭。当周围的常德市民知道他是参加“常德保卫战”的57师抗战老兵,纷纷抓住他的手不放。后来,顾在公祭大会上颤声问:“常德人民,你们好吗?”台下两千多个声音齐答:“你好!”据说,当时台上坐着的一大排政府官员,在这样惊天动地的问答声中,全都哭了……

    在回家的车上,收到家乡在常德的表姐夫发来的短信:……这一段历史值得纪念,这些英烈值得怀念!有空要去瞻仰瞻仰!

    是啊,我寻思着,有空回衡,就再也不能错过南岳那一趟拜祭。或许,去南岳大庙求财求缘求富贵的香火永远都将旺过前往忠烈祠拜祭瞻仰的人迹,但我仍然愿意相信:青山有幸埋忠骨,英灵永垂铸民魂。以及,那个源自网络便始终回荡在心底的句子,振聋发聩、经久不衰:

    谁堪比,荣辱一肩担,国为重;看今日,有大好河山,英名共……

    听,青山共鸣、有士齐呜:国为重,国为重……英名共,英名共……

 6 ) 《喋血孤城》:被遗忘的抗日往事

    对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我上中学时的历史课本上大体是这样评价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抵抗,但是却一溃千里,兵败如山倒,致使大片国土沦陷,亿万万同胞沦为亡国奴”,课本还将国军兵败如山倒的原因进一步归结为老蒋骨子里的消极抗战心理,比如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单单依靠正规军抵抗、将大量精锐部队屯在大西南按兵不动等,由此,课本最终得出了一个光明正大的结论——GCD及其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八年抗战的中流砥柱。10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的中学课本是否还是这样解读抗日战争,但影视界似乎已悄然刮起了一股为“国军抗战”正名的热潮,《中国兄弟连》、《我的团长我的团》先后热播荧屏,如今一部以常德会战为题材的战争电影《喋血孤城》也即将公映,它讲述的是八千国军浴血奋战、坚守常德城的抗日往事。

    文艺创作中有一个“陌生化”原则,指得是将受众原本熟悉的事物变个花样表现出来,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变体”来吸引受众的兴趣,就好比二十多年的老夫老妻,妻子突然换个新潮发型就很可能引起丈夫的新鲜感。对于“几个地雷、几条地道、几个老百姓、几个小屁孩、几个游击队就能打得日军落花流水、哭爹喊娘”这一类的抗战电影来说,展现国军英勇抗日的《喋血孤城》就是“陌生化”的变体:片子里没有人民游击队也没有觉悟很高的老百姓,只有清一色的正规军;没有党()中央毛主()席指示,只有蒋委员长电令;没有“为了新中国”“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只有“为了校长”“为了黄埔精神”,总之《喋血孤城》全片完全没有我党的痕迹存在,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国军抗战电影,比它的前辈们诸如《血战台儿庄》、《大捷》等片还要来得彻底。

    经过多年来的学习与摸索,对于现代战争场面的拍摄调度,国内的制作团队可以说已经轻车熟路。去年《南京南京》开片部分的巷战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这段国人自制的伏击坦克战,无论是对战斗现场感的营造,还是对战斗节奏的把握,都都处理的有板有眼,将整个战斗过程交代的一清二楚,品质绝对超越了棒子团队为《集结号》打造的那场“稀里糊涂”的巷战。相比《集结号》和《南京南京》,《喋血孤城》的战斗场面更加密集,更加残酷,有炸弹飞舞、炮声隆隆的战壕阵地战,有枪声四起、危机四伏的巷战,也有血肉横飞的刺刀白刃战以及惨绝人寰的毒气战,在残酷性上绝对对得上片名中的“喋血”二字。为了营造战斗现场的真实感,《喋血孤城》也像其他战争电影一样,大量运用手持摄影,多用特写镜头,在这种极具压迫感的晃动特写镜头中,诸如子弹击中脑门、胳膊瞬间炸飞之类的细节,逼真感就会格外强烈,而战斗的残酷性也会在这种血腥细节中得到极大的强化。可以说,在对战斗细节的把握上,《喋血孤城》已经初具好莱坞大片范儿,国产战争电影在特效方面接下去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完美展现大规模的战争场面或者说现代战争大剂量的破坏性,当然这也意味着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当然,抛开国军抗战的题材以及战斗场面的逼真表现,《喋血孤城》在叙事上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比如袁文康饰演的冯连长与安以轩饰演的护士之间的感情戏就处理的很生硬。“爱在战火中蔓延“这一情节设置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看如何加以表现,影片非要在战斗最残酷的时刻加入两人的结婚场面以及床戏,并且用非常诗意非常含蓄非常舒缓的拍摄手法来表现,这就与全片的“纯爷们”热血气质非常不搭。其实,爱人要去赴国难,送一块护身用的信物,讲几句“我等你”“你一定要活着回来”之类的情话,就已足够了,搞一段华丽丽的结婚甚至是床戏,完全画蛇添足。写到这,不禁想起《兵临城下》里的床戏,男主和女主在满是睡觉士兵的帐篷里偷偷“野合”,这种原生态的野性感觉与战火纷飞的残酷背景相得益彰,令人印象深刻。

   《喋血孤城》在叙事上的另一个问题是结尾收得过于匆忙。影片在最后阶段不惜笔墨的刻画了男主角余程万师长在最艰难的时刻不抛弃,不放弃,“誓与常德共存亡”的英勇气概,但当余程万一身戎装的率残部冲出去与日军拼个你死我活之时,影片却戛然而止,以字幕交代了随后的战斗进程。对常德会战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常德城守到最后的战斗非常具有传奇性,突围战人选上的纠结(谁留守战死,谁突围出去与援军会合),50多位壮士最后的死守,美国空军的参战,日军遭围歼,常德城的失而复得,这些跌宕起伏的段落能给观众带去非常强烈的情感冲击,而影片却统统用字幕一笔带过,实在是可惜。这样匆匆收尾的后果是,观众刚刚看到余程万以壮士断腕的赴死心态率残部与日军做最后一搏,悲壮的情绪刚刚酝酿好,却突然看到了黑屏,而且还在字幕中看到余程万原来没有战死,而是突围了出去,激昂悲愤的情绪一下子就减了大半。这就好比男欢女爱之中,双方都已做足前戏,什么内服的外敷的各种药物能用的也都用上了,正当开干之时,却突然被一个外力打断,比如婴儿车里的孩子哭了,实是扫兴。

    不过,即便是在叙事结构上存在一些遗憾之处,但《喋血孤城》作为一部国产战争电影来说,已做得十分出色,在人物刻画与战斗场面的表现上,堪称一部“纯爷们”的热血电影。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以一个“国军英勇抗日”的故事,向观众描绘了一幅不同于历史教科书的抗日战争画面,再现了一段经常被国人遗忘的抗日往事,这或许是影片最大的价值所在。

 短评

友军观望不前,援军迟迟未来

2分钟前
  • 北木
  • 还行

象我一样泪点低的同学就表看《喋血孤城》了。。急需中外近现代战争史补课呀。。

5分钟前
  • 小满
  • 推荐

杀日本人儿

7分钟前
  • 纳什维尔的猫
  • 推荐

五十七师的兄弟们万岁,抗日英烈们万岁!

12分钟前
  • 韧勉
  • 力荐

“友军观望不前”

14分钟前
  • 猪头小队长
  • 还行

CCTV6晚餐时间质量还不错的抗战片,稍微打破一点点刻板印象

16分钟前
  • 若小木
  • 推荐

广电局的领导放水了

20分钟前
  • 魏晓波
  • 力荐

有点形式化,无法和同类的血战台儿庄相比~

23分钟前
  • 黑樱桃摩卡
  • 还行

比《南京!南京!》强,虽然突突得我头疼,至少人家不晃啊。

26分钟前
  • 开树的花
  • 还行

镜头语言非常成熟,对演员的控制也极好,战斗场面也在水准。最难得的是,故事节奏的轻重缓急把握得极好!这是一部给自己人看不担心弱智,拿到外面不丢人的战争片。三星半。

29分钟前
  • 少言
  • 推荐

实在不好评分.

34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这片拍得真糟糕,战争的场面、攻防的组织、战斗的细节,一点都不符合军事常识,国产战争片的功力根本没法跟美帝相比,导演几乎是没任何军事知识功底;可是,这片还是特别感人,因为拍的是国军!

36分钟前
  • 打盹的拉布拉多
  • 还行

我是80后常德人,品尝过桃源的米酒,陬市的糖。但是对于常德会战,却是知之甚少。只是儿时听过祖辈讲过小日本扫荡,他们躲进深山的故事。当年的战场河洑山,如今绿树葱蓉,成了国家森林公园。鲜有人再关注这段过往的历史,感谢这部电影,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39分钟前
  • 麥田飛魚
  • 推荐

‘友軍觀望不前’ - 非關黨派,為國戰死都應被牢記。請記住歷史本來的樣子。

43分钟前
  • Journal Z
  • 推荐

绝唱。。。。。。。。友军观望不前

45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推荐

情绪和场面都不错,可惜看不到导演对战争的态度

46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哇塞,看大家都打这么高的分,真给面子啊。我这场观众也较少,应该打满分来鼓励一下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不过说实话,片子剧情单薄了点,整体较一般化。

47分钟前
  • 19:30之微光
  • 力荐

嗯~人家不许你提死字。。。

50分钟前
  • 星月日
  • 推荐

一寸山河一寸血!

53分钟前
  • 还行

还不错

57分钟前
  • 麦子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