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游戏大电影

记录片加拿大2012

主演:乔纳森·布洛,菲尔·费斯,埃德蒙·麦克米伦,汤米·里弗内斯

导演:丽萨尼·帕若,詹姆斯·史威斯基

播放地址

 剧照

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1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2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3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4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5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6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13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14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15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16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17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18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19独立游戏大电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8 20:33

详细剧情

  Indie Game: The Movie 独立游戏大电影 是一部关于独立游戏的纪录片,讲述独立游戏过往的精彩故事。  关于该电影: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新的一类独立艺术家诞生了:独立游戏开发者。他们有独立的构思,特别的设计以及个性鲜明的游戏。当然,他们也希望获得成功。  影片中,设计师 Edmund McMillen 和程序员 Tommy Refenes 经过两年的努力,等待着他们第一款XBOX的游戏 Super Meat Boy “超级肉食男孩” 的发布。游戏讲述的是一个绷带男孩寻找女友的故事。  而在一个名为 PAX 的视频游戏展中,开发者 Phil Fish 则推出了众人翘首以盼的画了四年制作的游戏 FEZ “费兹”。  Jonathan Blow 则在考虑继 Braid “时空幻境” 之后的新游戏。而时空幻境曾一度是历史上平均最高的游戏之一。  Lisanne Pajot 和 James Swirsky 第一次共同制作了这部电影,他们精心捕捉独立游戏艺术家们奋斗历程的点点滴滴,以及其艺术表现过程中的情感历程。  四个开发者,三款游戏,一个终极目标 —— 通过这部纪录片共同表达了出来。

 长篇影评

 1 ) 比艰辛更艰辛,比执着更执着

  看到这个关于独立游戏的纪录片时,我正在玩肉哥(super meat boy),一直以为这样的游戏应该是由一个搞怪无厘头的制作组研发出来的。结果,我猜测的都对,只是没有想到制作组只有两个人,和为这部游戏的良多艰辛。
  独立游戏,正如它的名字一样,独立,独立制作,什么都是独立的,构图、故事、建模,还有跨越困难,忍受寂寞。纪录电影并没有太多的艺术手法,只是以时间为线,以事实为笔,以心酸为墨,最后,得到的以欢呼为句号的结局。
  无论时空幻境,Fez,还是肉肉哥,这些游戏做的是那么用心,用心到心痛,心痛到心酸,心酸到无法承受。如果这三部游戏没有预想的成功结果,作者多半会选择自杀,可是,失败的人又会有多少呢?当一个改了又改的游戏,最终只能封箱作为一个年轻时的笑话,那又是怎样的结局?
  其他我不过多评论,如果一个独立游戏给你带来快乐,或者给你的朋友带来快乐,不妨想想你面前的这款游戏,可能就是像你像我像他一样的人,赌上全部家当和执着做出来的。如果是我,我会推荐玩过独立游戏的人看这个电影。

 2 ) 短评写不下

纯五星。 中国大多数写创业文章的只敢跪舔已经得了诺贝尔奖或者大投资的研究和技术。 谁来讲讲那些尚在黑暗中探索的人呢? for this thing, they sacrifice their social life and almost adult time. and still, not sure for the response from the world. or in another way, does it really matter that much. but also, the echoes from the world, especially those player who really got their inner spirit through the game playing seem the most beautiful miracle ever happens.

 3 ) 向所有的创作者致敬



有一些人,他们也希望赚钱,但他们更多的是凭着理想工作。我们这个社会叫他们理想主义者。
他们希望作品能被人认可、被人接受、被人喜欢,但不是这样也没关系,他们会按照自己的理念创作,不会因此改变一分一毫。
他们脱离社会,离群索居,只是一心一意沉浸在自己做出的世界中。
他们是玩着超级玛丽长大的一代,当年那个8位低像素的简单美好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种子,FEZ就是发出的芽,super meat boy就是开出的花,Braid就是结出的果实。
现在的游戏的趋势只是更大,大到想把现实装进去;主流方向只是更真实,虚拟和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小。每个玩家都在游戏中寻找想要的、得不到的,却渐渐忘了他们需要的

以前听朴树说过一句话,叫“任何创作,在遇到观众和读者前,都只完成了一半。”
影片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产生了深深的怀疑。Edmund讲了一个小故事,把我感动的一塌糊涂。
他曾做过一个叫“Aether”的小游戏,其灵感来源是他的小侄女,一个不喜欢和其他孩子玩儿而老是一个人做东西的小loli。游戏本身也很简单:“一个小孩爬到了怪物背上,怪物在太空中游荡,借此发现了不同的星球。它没办法同地球上的任何人交流,只能出外需找朋友,但这些星球上居住着奇怪、悲伤或者神经质的生物。他试着去解决他们的问题,也成功了,但它们没有变得快乐,然后它继续在这些星球中游走。每次他解决了问题,地球都会变小一点。当他回来时,地球已经小到他一碰就碎了。于是他就迷失在太空中。”
在他讲出每个隐喻代表什么前,没人能理解这个东西。因为重点在于,这游戏就是做个她侄女的,她能懂就够了。
最纯粹的创作也许是不需要欣赏者的,它们只是自由得表达,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目的和意义,跟其他事物都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样的作品会让人全身心放松,感受随之而来的快乐,它们连封面上都会写着:“Fxxk that.Just enjoy it.”
而我们作为欣赏者,身体被每天的各种目的意义塞满,在接触的那一刻自己试图建立一种联系,最后无论是理解、自以为的理解还是误解对作者都是没有任何区别,因为他们就不是做给我们看的。

游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大的特点在于互动性。你可以更全面、更具体、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表达,但这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美术工作还是编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ICO,几百人制作,5年
荒野大镖客,上千人,5年
GTA4,上千人,5年
phil的抱怨无疑代表所有的独立游戏制作人的心声:“我们这里只有2个人,(还被抱怨)做太久了,去他妈的”
我们都能想象deadline压在头上时那种压力,让人喘不过气;而人手的短缺带来的只能是更长的工作时间和随之而来的作息紊乱,就像一把悬着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片中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处在崩溃边缘,除了完成工作和过劳死,没有其他的解决途径。

抛开所有的困难,只看他们做的东西,能够感受到的只有惊人的创造力:各种搞怪的小游戏,所有看到的人都会在某个时刻会心一笑(特别是那个控制小jj的游戏,太邪恶了)。影片没有提高游戏作者们服用致瘾物的情况,如果要为创造力给出一个解释,那就是专注了:没有钱、没有购物、没有社交、没有问题,只剩下创作和推倒后再创作。

跟这样的人交流总是困难地,有的时候会难得让人发指。Geek或者nerd可能在很多人眼里都是“蠢呆萌”的代言人,但那只是烂片儿(对,就是烂片儿)TBBT给人造成的无解。大部分时候他们都无趣、不擅长表达并且难以与人相处,这也就是影片的牛逼之处——如果没有少数时候的主动发问,我都不能觉察记者的存在,而主角们的大段流畅叙述反而让人觉得理所应当,这样的感觉让我想起“科特•柯本:关于一个孩子”。
感谢这部影片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

同样要感谢的是Steam、Xbox live Arcade、playstation network、wiiware等数字发行商,合理的分账制度让好的作品能够卖钱,从而给创作者更好的外部环境,不过不知道它们在田朝能不能被访问。

 4 ) 少壮不努力,长大做独立游戏

第二次看完这部电影,尽管还是很激动,但总觉得还有点别的什么该说说。

不知道有没有谁做过这么一个调查,统计游戏玩家的自杀率与人口平均自杀率进行比较。我个人臆测玩家自杀率会低些,因为游戏中充满了失败挫折死亡,玩家通过失败熟悉游戏系统,有的游戏甚至需要死亡才能进行下去(说的就是你,无名氏)。也许玩家更能应付现实中的不如意,毕竟在游戏中我们已经演练了无数遍,没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重新来过就是了。

片中面对《Super Meat Boy》发售前媒体的好评,Tommy还是没法开心起来,担心销售情况会不如人意。也许这只是Tommy的偏执,但现实中这是常常发生的事,某款游戏评论界一致好评,结果销量惨淡,最后只能以工作室关闭,人去楼空收场。这种事不仅仅发生在独立游戏团队身上,3A级公司也同样逃不过,写这段文字的同时THQ还在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怀揣梦想加入独立游戏开发行业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无法圆梦,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年轻人前赴后继地加入进来呢?

是金钱的诱惑?的确,成功的独立游戏开发者可以收获惊人的财富,比如Notch,《Minecraft》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溢。但那只是少数佼佼者,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能够赚到自己的一日三餐不用露宿街头已经算经济成功了。

名气?没有骨肉皮;不会有八卦周刊派狗仔跟拍;Nerd即使被邀请去了奥斯卡晚宴也还是改不了他的Nerd气质(嗯,这是说的Linus);不会有电影来表现你的创业经历(好吧,还是有的,比如这一部),因为你的生活毫无卖点,人们要的是戏剧性。有谁知道Tarn Adams或者知道他的游戏《Dwarf Fortress》,这个游戏在Google搜索有2090000个条目?有谁知道Francisco Téllez de Meneses,他在两年里的空闲时间开发了《Unepic》,这款游戏被翻译成了8种文字,包括简体中文?又有谁能第一时间说出《World of Goo》《Limbo》这些独立游戏佼佼者主创的名字?我们可以说出斯皮尔伯格的经典作品,我们期待马丁大神快点把冰火写完,但我们很少能记住某款让我们倾倒的游戏作者是谁。不,绝不是名气,因为游戏而出成为名人的时代还没有来到。

并不是说独立开发者们不为名利所动,谁不喜欢这些东西呢,特别是在这么一个出名就可以拥有一切的时代。但如果只是为了追逐名利,又何苦来做独立游戏呢,别的领域也许成功几率更高些。我不敢妄加揣测别人进入独立游戏行业的目的,虽然我能感觉到他们的目的不是单纯的名利,但更详细的也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清楚。

正如片子里描述的那样,独立游戏开发过程中最痛苦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你不知道还有多久才能开发完成,你想快点完成它,但你却不能允许自己在明显知道不足之处的时候去发布它,学到了新的技巧后你发现能做得比以往更好,但代价就是你得推迟发布日期,这是一种煎熬,个中滋味只有做过的人知道。

作为中国的独立开发者,还有一大堆国外开发者不会遇到的破事等着你去解决,不过就像Zen Pencils的漫画《Air and light and time and space》讲的那样,没有什么能阻止你去创造。工作很忙,没问题,掐掉闭路电视,把娱乐时间用来创造就行了;没有钱,没问题,少买点东西,利用手头有的资源做就是;不会,没问题,学英语上网查资料就行了;链接被重置,没问题,翻墙就是了;要弄成天朝局域网,没问题,去东南亚国家旅居就是了,比如泰国,物价也便宜。

也许要过许多年,游戏才能获得电影在当今社会的地位,而你现在做的所有一切都是那么地微不足道。但那又怎么样呢?我们做了自己想做的,并乐在其中,不是吗?

 5 ) 游戏也是人生

作为某个游戏的资深玩家,深深体会到“游戏包治百病”的真谛。
用心做得游戏,就像一个朋友,你可以和他一起消磨很多时间,把你的烦恼,伤心统统抛之脑后,只享受在那个世界里的逻辑。

所以,那些创造了这些伟大游戏的人,通过他们创造的游戏,和我们做了一把朋友。

电影里有3队独立游戏开发人马:
独立游戏的神级人物:braid开发者
独立游戏新王者:meat boy开发二人组
独立游戏恨铁不成钢代表:fez开发者

3种境界,3种境遇,但都是对自己世界的痴迷,并且想通过游戏,让更多人理解参与享受他们想象出的世界。

这些人甚至都有些伟大,你觉得呢。

刚看到评论,fez最后在12年还是上市了。欣慰。另外,前段时间惊叹的纪念碑谷,完全就是抄袭fez的创意啊。

创造是幸福的。

 6 ) 慎以独立游戏制为职业目标

我想,我这个标题是会被喷的。在看完这个影片后,我很感动,感动于他们的坚持。但我依然想说,“慎以独立游戏制作为职业目标”。

独立游戏更接近艺术。

商业游戏虽然其中也包含丰富的艺术元素。但当这些艺术元素经过上百人的努力融合到游戏中后,他更像是一个工业作品。而独立游戏,更注重自己的表达,所以我说独立游戏制作更接近于艺术创作。

音乐、文学、美术这些艺术形式相比,游戏更接近于电影,他是综合的艺术,音乐、文学、美术都包含在内,而且游戏比电影更加多出了一项内容,那就是互动。不要求开发者能掌握音乐、文学、美术的创作能力,仅仅是拥有很好的鉴别力和想象力,对于游戏开发的人来说,都是很难的。对于这一代的中国人来说尤其如此,我们知道我们所受的教育在艺术方面是多么的欠缺。

更可怕的是,成为独立游戏制作者的一个先决条件,必须精通游戏编程,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时间修炼的过程。精通编程的同时又了解艺术,这太难了。

如果你已经具备了编程,音乐,文字,美术的素质,不从事独立游戏制作,那的确是暴殄天物。可是如果不具备这些素质,切莫强求,否则所制作的游戏只能是残次的模仿品,或只是“游戏”之作。

此外,你要输得起。你是否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或积蓄来支撑你从事独立游戏制作?

最后,你还得放得下。我这里所说的独立游戏是指有“独立人格的游戏”,而非所有小团队的游戏都可称为独立游戏。独立游戏的首要目标是自我的表达,盈利是次要的目标。金钱对于每个人都有强大的诱惑,当你以盈利为首要目的时,就难免迎合玩家,不再注重自我表达。

就像中国很难产生好的电影一样,中国也很难产生好的独立游戏。

 短评

这群宅男真不容易,为了梦想信念去专注于一件事情确实让人佩服,这电影最大的教育意义在于千万不要想着越狱去下载免费的游戏了~

4分钟前
  • 隐遁
  • 推荐

其实这比在facebook、twitter这种公司创业更加艰难,独立游戏开发者一旦失败就真的玩完了。Phil说:如果失败了,我会自杀。成功最困难的部分是去找到一个可以分享你成功喜悦的人。他们没有钱,可能即便成功也赚的不会太多,但他们心怀梦想值得被尊敬。

8分钟前
  • 赵龙
  • 力荐

种草了十年前的优质游戏!Fez的创作者情绪问题很严重,但却觉得他的游戏最有趣。

12分钟前
  • ibelieve
  • 推荐

幸好Braid和FEZ都买了正版,不然看完这片得不好意思到死。

17分钟前
  • rse43
  • 力荐

该纪录片靠KickStarter筹款拍摄,跟踪一群孤僻、自恋的程序员和设计师走过人生悲喜。富有洞见,热血励志,向资深玩家和从业者推荐。建议译名《爱支撑我们走下去:独立开发者的人格缺陷大全及其压力测试临床表现》。

18分钟前
  • 消极
  • 力荐

纪录片拍得像故事片一样起承转合。那些在燃烧生命做游戏的人令人肃然起敬,把青春“浪费”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好想玩FEZ!

22分钟前
  • 感情丰富的毛巾
  • 推荐

成为神明就是要孤独地创造世界

25分钟前
  • Mwolf
  • 力荐

独立游戏都是何其的不容易啊!

27分钟前
  • 大發
  • 推荐

这部片子试图去了解独立游戏制作人更深的动机,他们其实在小时候因游戏而触动时便已经定格在那里,这个片子所呈现出的是一个成人世界和儿童心灵的碰撞,同时还有追梦者因一个小小愿望的偏执和勤奋。不适合所有人,但技术宅和梦想家们应当被这部片子感动。

32分钟前
  • 任原
  • 还行

Phil蛮帅的额……我关注的点好奇怪。除了粘粘世界好像都没玩过……act真的很难啊……不过fez看起来确实很有趣。外国人留胡子的好多。

37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感动哭了,玩过大部分电影里出现的游戏。独立游戏和音乐电影一样可以自私得热泪盈眶,很多人对游戏有误解,许多游戏不是打发时间的,它同每一位独立创作人一样,和世界分享自己的热爱和生命。

40分钟前
  • 薾苨
  • 力荐

Celebrate the identity as a code farmer! Yes your life sucks but make yourself enjoy it! Independent game designers, another group of wild dreamer, express the voice of all idealists through their games. 但从纪录片的角度来看,电影中规中矩。

42分钟前
  • Sophieven
  • 推荐

各类型独立文化的最大广告点大体相同:屌丝变身高帅富的Underdog故事

44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一些想要从游戏里找到自己和同类的孤独的人

46分钟前
  • judeuniverse
  • 推荐

做游戏和做电影一样疯狂,只是更加孤独⋯⋯

50分钟前
  • 孙先生
  • 力荐

其实最触动我的还是中间微软高管说的那番话。作为人类文明历史上第一个可以让观众参与到生成主题的仪式中来的主流艺术形式,未来游戏的艺术表现力怎么强大也不会让我感到惊讶。如果这个艺术形式一直停留在玩物的等级,我才会感到惊讶呢。为了十年后才能实现的理想而赌上今天的全部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

54分钟前
  • Karuto
  • 力荐

http://inpla.net/show-18.html inpla上的观看版本~

55分钟前
  • Freelancer
  • 力荐

要看哭了操,都一样需要个 孤高又偏执的狱魂!

60分钟前
  • B超
  • 力荐

游戏的本质在于创设一个情境与相关的机制,让玩家在情境中利用所设计的机制得到感官与思维上的刺激,并或多或少地获得愉悦感。从这一层面上来讲,独立游戏与商业化游戏是完全平等的,并且往往略胜一筹。真该让那帮在正式公司里却不断制作垃圾游戏的人来看看这部电影,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电子游戏之魂。

1小时前
  • 流星飞绊
  • 推荐

无论是技术宅、电影宅或是其他什么宅,这种电影总你找到些心理对应。很多时候获得认同比金钱更让人激动,这也是影片会从励志角度打动我的原因。一群沉迷自我世界的、童心未泯的人的逐梦之路。就像那个游戏FEZ一样,影片先是展示他们大众常见的一面,然后是亲情、童年、脆弱的其他面,整个人就立体了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