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一夜

剧情片其它2014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法布里齐奥·隆吉奥内,奥利维埃·古尔梅,卡特琳·萨雷,巴蒂斯特·索尔尼恩,皮利·格劳恩,西蒙·科德里

导演: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

 剧照

两天一夜 剧照 NO.1两天一夜 剧照 NO.2两天一夜 剧照 NO.3两天一夜 剧照 NO.4两天一夜 剧照 NO.5两天一夜 剧照 NO.6两天一夜 剧照 NO.13两天一夜 剧照 NO.14两天一夜 剧照 NO.15两天一夜 剧照 NO.16两天一夜 剧照 NO.17两天一夜 剧照 NO.18两天一夜 剧照 NO.19两天一夜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13

详细剧情

  女主角桑德拉是一个刚走出忧郁症的女工、两个孩子的妈妈,却马上面临工厂裁员和失业。在丈夫坚定的支持和陪伴下,她要在一个周末的时间,去说服同事工友们为她重新投票,以保住至关重要的工作。然而,选择支持她的工友需要是以失去1000欧元的奖金为代价。

 长篇影评

 1 ) 有点失望

尽管之前获得影评人的一路好评。我觉得导演这回有点取巧的意思。首先是女主角的问题,跟他们之前崇尚的非职业演员风格大相径庭,我并非在抱怨Marion Cotillard的影后级表演,她现在这种演法也没太大问题,只不过跟我印象中的普通女工始终有距离,这也许就是职业演员难以逾越的鸿沟,尤其是一位明星。其次,问题出在故事本身,这种预设立场的情节从一开始便注定埋下了很多戏剧化的因素。走马灯般不断走访说服工友的行为即便不是有意的政治隐喻,也肯定跟现实生活拉开了一段细微的差距。而囊括各种肤色各个阶层的设计再度印证了这种取巧的意味。不过,在走访过程中引出的人生百态,语言和心理描写显得相当真实,也是令我深有感触的部分。

故事结尾的处理有点让我意外,电影中没有给出最完美的答案,而主人公却依然获得胜利般的信心,继续面对生活的挑战。对此,我感到无比释怀,失业问题并不能剥夺人的尊严和道德,面对当今欧洲经济衰退下的社会环境,人文关怀始终是导演关注的核心部分。

 2 ) “心理公路片”——《两天一夜》的心理转变

        作为经典类型的公路片(roadmovie)大家并不陌生,从影史上经典的《邦尼与克莱德》(阿瑟·佩恩,1967)、《逍遥骑士》(丹尼斯·霍珀,1969)、《德州巴黎》(维姆·文德斯,1984)、《末路狂花》(雷德利·斯科特,1991)等,到日本的清新电影《菊次郎的夏天》(北野武,1999),再到中国的《落叶归根》(张扬,2007)、《人再囧途之泰囧》(徐峥,2012)、《心花路放》(宁浩,2014)、《后会无期》(韩寒,2014)等等。公路片像一个会变通的容器,将变化莫测的故事、丰富多样的人物囊括其中,从而展现了一个个不同的人生。然而有些电影,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将其归类为“心理公路片”,强调主人公心理转变的历程而非实际的地理转变。那么新近提名奥斯卡的热片《两天一夜》(让-皮埃尔·达内 / 吕克·达内,2014),则非常适合划分其中,按照女主人公桑德拉(Marion Cotillard 饰)的心理建构来着手分析这部影片。
        编导达内兄弟在这部影片中并没有任何炫技的成分,大段的手持摄影,生活细节的真实再现,只在广播中才流淌出的音乐。整部影片非常难得地表现出了克制和节制,没有奇观化的大场面,没有填充的笑料,没有着力的煽情,有的只是尽量客观的呈现,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和评判。
非常贴合传统戏剧的“三一律”原则,让整部电影的结构和叙事看起来异常简单。一个因为患有抑郁症而被投票开除的女人,需要在两天一夜的限定时间内,说服工友们再次投票让自己保住工作,前提是牺牲自己的1000欧奖金。影片的所有冲突都集中在这个悖论上,即桑德拉为了家庭必须保住工作而让工友为自己投票,可其他工友却会因此损失支撑家庭的1000欧奖金。女主角面临着维系家庭和让其他人得到损失的两难处境,而工友们也面临道德要求和生存要求的两难选择。影片通过桑德拉走访这16位工友的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刚刚康复的抑郁症患者,从依赖丈夫躲藏问题,到勇敢承担责任,重新面对生活的“心理公路”历程。
        演员玛丽昂·歌迪亚出色的演技让这个女性主角的心理转变成为可能,而非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影片前段,桑德拉情绪十分不稳定,随时哭泣并通过镇静药物维持自己。这个角色的心理建构之所以成立并出色,是因为她在每一次毁灭的基础上进行重生。如果给整部影片桑德拉的情感起伏画一幅走势图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它是呈现波浪状的。情节有意设置在一次游说成功后,有一次或两次的失败,观众在女主角的情感起伏中体会到了人生的复杂感情,成功时是身边人的温暖,失败时是这个社会的残酷。女主角的信心和自我意识也随着这种波浪有所起伏,然而总体却有着上升的趋势,最终才会在结局的时候真正找到自我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部“心理公路片”中,其实并没有正面的和负面的形象差别,因为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合情合理的,这也是女主角为难并数次想要放弃的原因之一。但是显然角色仍然有区分成为推动主角完成心理历程和阻碍主角完成心理历程两种。在推动中最重要的就是桑德拉的丈夫(Fabrizio Rongione 饰)。面对患有抑郁症的妻子,丈夫自然承担起了照顾妻子和两个孩子的任务,并且在游说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次又一次地给桑德拉鼓励和拥抱。当桑德拉对丈夫说:“你同情我,但你不爱我了。我们四个月都没做爱了,你一点都不介意么?”丈夫回答:“介意,但我知道我们会重新做的。”通过这段对话朴实的对话,即使不需要甜言蜜语,我们也能体会到丈夫对桑德拉的爱是多么深沉和真诚。最重要的是,这一心理历程中丈夫一直在鼓励桑德拉自己去面对并完成,而并非代替她去做,这表现了丈夫的尊重,也为桑德拉自身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和可能。在阻碍桑德拉心理历程的角色中,有拒绝和她见面说话的好友,还有动手打人的工友。虽然他们的出现在感情和心理上都给桑德拉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若没有这些负面力量,之前的正面力量积攒就不会夯实,也无法在最后面对自己获得工作而其他工友失业或自己离开的时候,做出正确并有责任感的选择了。
        我们没有生活在经济危机发生的外国,无法切身体会到“经济危机时期”和“后经济危机时期”究竟是怎样的滋味,一份工作和一笔奖金对这些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但就像台词里说的那样,丢掉奖金既不是桑德拉的决定也不是那些工友的决定,而是这个特殊时期下政府和社会的无奈选择。导演将镜头聚焦在这一底层群体中,通过桑德拉内心的历程与转变,表现了所谓民主的无力和虚伪,“民主”在影片中才是桑德拉最大的敌人。同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影片中提到过的“亚洲光伏企业”也成为了导致欧美工人失业的原因之一。
        或许桑德拉最后的喜悦是导演的一种人文性关怀,他们还是相信,这个女人的心理转变就是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要经历的转变。而有关这个女人的“心理公路片”,也就给这个社会带来了勇敢和希望。

 3 ) 色彩真美

说起来,我和达内兄弟的电影还是挺有缘分的。
几年前我在电影学院考试时看过一段影片,那是我当时所看的为数不多的法语片,看完老师让按照自己的感受给电影起名字,当时瞬间浮现在我脑海的名字便是《他人之子》 。我之前并不知道达内兄弟,更没看过他们的电影,只是那段影片的情节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后来慢慢对故事的细节也记忆模糊了,但色调和氛围一直停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直到看完《两天一夜》 ,我总是觉得肯定在哪看过同一导演的作品,结果竟然就在达内兄弟的履历表里查到了《Le Fils 》(他人之子) ,2002年的片子,正是我的考试题目,而且还找到了另一部彻底忘记是在哪看过的电影——2005年的《孩子》 。
这种潜意识的联想挺有趣,很多时候看电影也并不是单纯为了知晓情节,一段影像对情绪造成的影响可能才是挥之不去的。我当然喜欢看情节更富冲击力的东西,但对于此类电影我将它视为拥有一种接近于文学作品的魅力,同样也为导演的个人风格能够对观众产生如此的影响表示敬意。
另一方面,我很感谢我的女神歌迪亚,再次与达内兄弟相遇完全是因为Deux Jours, une nuit的女主角是她,而且由她塑造桑德拉这个人物简直再合适不过了,她的表演与影片是浑然天成的。
我想我应该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对这样一个故事看得目不转睛,所以我试着分析了一下。
《两天一夜》的焦点很明确,清楚简单地交代了女工桑德拉面临下岗困境急需得到同事的投票支持,结局只有两种可能:留下或者走人。这样的结构非常棒,它使得女主角争取选票的进展过程张力十足,并没有刻意制造戏剧性和悬念,却能令观者感受到自己与片中人物的命运息息相连,发自内心去渴望她获得最终的胜利。我认为欣赏这类现实主义的作品最大的快感便在于此,即压力不是来自导演,而是来自观者个人的愿望。
虽然我这几年看过的法文电影少得可怜,不过每一部倒都是精品,每一部都独具西欧国家的特色,它们给我留下了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印象。
或许《两天一夜》这种不急不火的姿态在达内兄弟的作品中是一种常态,不过在我看来真是妙不可言,我喜欢它每一个镜头,还有它场景里的每一处细节,总是会惊叹导演捕捉美的功力。所以这个故事拍出来丝毫没有乏味压抑之感,反而处处充满了清新和生机。
歌迪亚在片中并没有为女工的身份特别改变形象,她质朴憔悴但依旧利落整洁,事实上她蓝牛仔裤和糖果色背心的样子非常动人,却又极具说服力。我觉得每个看到她的人,就算没接触过她以前主演的各类角色,看到她的桑德拉造型也会很喜欢,贵在贴切真实。这种效果当然也和电影的整体色调分不开,它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干净,轻松活泼的明亮色块,纯净的空气和透亮的阳光,尽显自然环境之美,也衬托起人物所面临的困境。
电影的结尾某种意义上算是以悲剧收场,不过这种对美的准确捕捉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哀伤的情绪,给观者心灵的慰藉,将故事的温度掌握得恰到好处。
就是这样一个发生在两天一夜封闭空间中的小故事,完成度却是比较高的,除了细腻流畅的画面,还有对不同人物的精准诠释,以及对现实的敏锐感知和理性剖析,一切都做得尽善尽美。
《两天一夜》又一次为我展示了欧洲导演品格高尚的一面,他们真正将电影当成一门艺术,或是一篇社会论文,创作得严肃又用心。

 4 ) 21世纪职场版《十二怒汉》

作者:彼得·布拉德肖 发表日期:2014年8月21日 译者:维吉留斯 评分:★★★★★(五星为满分)

在这部令人心碎的电影中,达内兄弟可能已经超越了自己;它被设定为一部典型的工作生活剧情片,一部典型的职业工会剧情片——尽管在这部剧情片中,工会因其缺席而引人注目。玛丽昂·歌迪亚微妙而出色的表演撑起了一切;她是达内兄弟选择的第一位一线明星,但却从不像一个被贬低到严峻的社会现实主义环境中的外国名人。歌迪亚看起来很真实,听起来也很真实。这位极其聪明的表演者已经找到了与题材的完全真实的关系。这是部激情澎湃、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电影——21世纪职场版《十二怒汉》。

歌迪亚饰演桑德拉,一位有孩子的已婚妇女,在精神崩溃后回到一家太阳能电池板工厂工作,却发现由于官僚的极度懦弱,管理层实际上让她成为了牺牲品。她是提供给其他员工的《苏菲无抉择》(注:原名为《苏菲的抉择》)的主角。

在她离开期间,他们意识到没有她也能完成工作,所以现在他们提议解雇桑德拉,让其他人都更努力工作,每人有一次1000欧元的奖金作为甜头——用工资降低后的储蓄金来支付。绝望的桑德拉迫使奸诈的员工代表让-马克进行投票。他们是想要他们的奖金,还是拯救他们的朋友和同事桑德拉?投票在周一早上进行,所以桑德拉必须在周末四处奔波,挨家挨户地拉票。她必须忍受乞求同事让她回去工作的痛苦折磨,这些人迫切需要这笔“奖金”来维持生计。如果桑德拉能从16票中获得9票,她就能摆脱困境——也就是说,她又回到了最初导致这场噩梦的、引起分歧的、令人疏远的工作岗位。除了绝望,她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给她的朋友和邻居。随着焦虑的增加,她的抑郁症也变得严重:过度换气、喉咙收缩以及令人担忧的阿普唑仑(注:治疗抑郁症的药)上瘾。这比她的工作更危险。

其重要性都在其片名《周末》(注:即《两天一夜》)之中。这是每个人宝贵的休息时间,这是他们花时间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或装修家的时间,或处理必要家务的时间,或指导少年足球队的时间。这就是他们在一周的其他时间里工作的原因;这是他们的生活。而桑德拉正在闯入他们的生活——正如她意识到的那样,这让她的肠道绞痛不已。她拜访的每个家庭都很难过和不安。她请求他们同情她,他们也请求她同情他们,这种阴险的选择导致了分歧和沮丧。一位同事在纯粹的自责中泪流满面,说他没有早点站出来支持她;其他人则不高兴,模棱两可。桑德拉常常会失败,留下争吵或婚姻破裂,或一场互殴。然而,她必须这样做才能够生存:她必须坚持下去,以建立一个共识,推动舆论越过临界点。她必须失去的是尊严和冷静——这正是工作应该保护的东西。

达内兄弟拍了一部精彩的社会现实主义剧情片,具有真实的叙事张力,这在他们的作品中是新颖的。这让人想起肯·洛奇的《面包与玫瑰》,在那部电影中艾德里安·布洛迪饰演一位工会运动者,他四处拜访大楼,劝说惊恐的清洁工加入工会:他(至少一开始)是个令人深感不安的存在。至于这家太阳能电池板公司,它似乎有个工会,因为已经强制进行了投票,所以管理层会遵守,但这是一个管理和规范他们上级的决定的工会,他们当然没有强大或团结到足以断然拒绝阴险的奖金/桑德拉抉择。但团结是电影的主题:事实上是工会。这就是桑德拉在她崩溃的情感状态中,试图通过民主选举中的多数票来实现的目标。

这是歌迪亚的又一次伟大表演。她克制且庄严,她似乎和她饰演伊迪丝·琵雅芙(注:《玫瑰人生》)时一样渺小而脆弱;然而,即使在最绝望的情况下,她也散发出决心和力量。歌迪亚再次展示了她是一个多么出色的技术型演员:她脸上的每个细微差别和细节都清晰可见。她令人信服且感动,这部电影也是如此。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电影的审慎魅力

 5 ) 尊严的碎片和自我的重生

    作为达内兄弟的新作品,这部《两天一夜》在质量上是不用担心的,当然,在风格上也基本是可以想见的。他们仍然用最朴素的叙述手法白描了一个女人为了自己的工作权利进行游说的过程。和他们之前的作品一样,这部电影也有着平淡中见力道的功力。达内兄弟把之前拍摄纪录片的手法和思路毫无痕迹地搬运到故事片当中,全片手持摄影,跟踪视角,完全无配乐,就如同把观众真的扔到了那个生活现场。
    某种程度上说,这部影片有关游说、权利、民主和投票,但它无关政治,只演绎了一个女人为了自己不被解雇而拼命游说同事的故事,但这又绝不是全部,它还超越了民主和投票的形式,抵达了对人的尊严与道德的拷问。这种拷问不是鞭挞式的,而是轻轻掠过,却同样留下瘢痕,甚至,反而这种感受比鞭挞要来得更强烈得多,因为这种境况更切近实际。
    故事很简单,桑德拉刚走出抑郁症的阴影,准备回到工厂工作,却得知因为经济不景气,老板让其他16位员工投票,或者选桑德拉留下,或者选解雇她用省下的钱给每人发放一千欧元的奖金。桑德拉有两个孩子,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开始一个个游说同事,让他们放弃奖金,选择让自己有一份工作。但是同事们也各有各的难处,有的需要为孩子付学费,有的急需这笔钱维修自己的房屋。他们在奖金和桑德拉的恳求之下开始了一场自我拷问和挣扎。
桑达拉一个个进行游说是一个拉票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说,她在为自己的工作权而战,却也在做道德绑架。她必须贩卖苦难,利用他人的同情心以换取收获。她用面对面的方式逼人表态,这个设定很有意味,它杜绝了一切回避和躲闪的可能。在她进行游说的两天一夜里,那些同事扮演了上帝,他们在决定着一个女人的命运。从这个角度上看,《两天一夜》是“生活流”版本的《十二怒汉》。面对这个女人,除了个别硬心肠的年轻人,其他大多数同事都在犹豫。在切实的利益和人道主义之间,人们很难在面对面的时刻做出判断。有意思的是,这些底层工人都很诚实,所有人都表达了自己的为难,诉说了自己对于奖金的需要,却没有一个人用暂时的谎言去打发和敷衍这个女人。他们哪怕要面对窘迫,也不愿意选择说谎。他们仍然相信投票的公平。这个游说的过程,是一个尊严逐步破碎的过程,同时却也是一个人认清自己,重拾信心的过程。
《两天一夜》的女主角是出演过《漂亮东西》《两小无猜》以及《锈与骨》的玛丽昂•歌迪亚。这一次她用黑眼圈和永远不替换的衣服演绎了一个为生活挣扎的真实的女性角色。对于这种角色的关注是达内兄弟长久以来的兴趣。1999年,他们就曾凭借关注底层女性的《罗塞塔》让女主角艾米莉•德奎恩夺得戛纳影后,又让那部片子问鼎金棕榈。达内兄弟不以叙述苦难和底层为乐趣,没有故意旁观的冷傲也没有故意批判的介入性,“零度”就是他们的态度。对于这一群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导演只负责呈现。但像大多数这一类优秀影片一样,在很多细节上也都饱含悲悯。游说过程中,伴随着失去尊严的痛苦,桑德拉和丈夫偶尔吃个冰激凌,偶尔在车上随着音乐哼唱,那些微笑的点滴也都有温暖的色调。
在经历着一次次退缩,一次次重整旗鼓,以及自杀未遂之后,桑德拉度过了灰色的两天一夜。最终,选择奖金和选择留下她的同事各占一半。老板为了不让员工产生负面情绪,选择让她留下,也发放奖金,但是过一段要解雇一名员工。这是个有力的反转,伤害被转移了,此时的桑德拉成为了上帝。她决定着另一个人的命运。但这一次,她选择了离开,去寻找新的工作。这种逼到死角之后的重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光明的结尾。

 6 ) 36


一个词反复从桑德拉口中脱出——“可怜”——她是一个可怜的人,需要得到别人的怜悯,但同时她又是一个有自尊心的人,两者交互决定了她处境的艰难。

从一开始,这种处境就以打破睡眠的一个电话降临。她有点猝不及防,无论是在女友陪同下去与老板交涉(木然呆滞),还是为游说工友下最后的决心(在丈夫鼓励和安排下),她都有点不知所措。但摆在面前的生存问题让她不得不选择迎难而上。这两条线在影片中不断交织,构成了表层叙述下的潜在层面,直至先前强势的一方被另一方击败。

表层叙述的机械(一次次的寻访,说服)恰与潜在心理层面的丰富形成对照:从开始电话里的犹豫到面对面的交涉,桑德拉如此一步步走出自我意识的阴影同时又被失败所笼罩,不会是一帆风顺,这是自然的。她不断意识到这是一种哀求的行为,并且认为即便得到了工作,工友也将对她另眼相看,反思的后果就是在一次游说失败后企图吞下药品自杀以解脱加在自己身上的“命运”。但那位女工友的意外来访又推倒了绝望,或者部分也出自是对死亡的恐惧。

面死而生,抗击外界的强力不断升级。最关键一笔是桑德拉从那位女友口中得知为了她支持自己而与丈夫分居,这是我们将在结尾看到的反转中所铺设的最重要的一处伏笔,夜晚在车上伴着摇滚乐欢歌即是证明,这说明了之后的寻访已经不再是为了得到工作,而仅仅是显示自己生命尊严的行动。

当桑德拉在投票结束后看到她游说成功的人中没有一个背叛她,同时最末出现的黑人虽然当时未曾同意但最后还是站在她这一片,她知道她胜利了,得不得到工作已经无所谓了。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桑德拉最后放弃工作是为了那位黑人,但不是的,之前她已经收拾好了衣物,这也是剧本编写上很妙的一处。

在观影过程中,我曾设想的一个结尾是桑德拉虽然赢得了多数人的赞同,但最后选票还是输了,这样的结尾是批判性的,把生活的艰辛归之于资本社会的虚伪,但达内兄弟却是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他们更看中的是困境中的人如何依凭自己的力量脱离出来。如果他们电影的主调是批判的,那么我们会看到更广阔的现实,但没有。

达内兄弟的电影里,没有坏人,我们感觉到的“坏”无不是人物在困境下做出的艰难抉择:此外他没得选择。用这部电影里的一位角色的话:如果大家都支持你,对我来说是个灾难,但我还是希望他们站在你这边。人道主义光环闪耀,可以作为达内兄弟的创作倾向。

 短评

摄影机记录下了马良每一个表情细节。达内兄弟又给了一个让女演员发光发热的角色,可惜马良已不需要证明,如果是别的女演员估计又要风光无限了吧。每个人都有生活的困境,不要放弃,去战斗吧。

5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时间空间台词都简洁到极致。曾患抑郁症的女主痊愈后又面对失去工作的打击,从绝望到重拾信心,期间哆哆嗦嗦跌跌撞撞,Marion Cotillard驼背气紧一字两颤,演绎得非常到位。这不是一曲怨妇的颂歌,而是一个人如何爬出泥潭的过程。极具力量的作品。

8分钟前
  • 龟去来西
  • 力荐

1.年轻人,请珍惜你现在的工作,要知道有人那么努力的去争取一份工作,要知道有那么多人为了一份奖金放弃了自己的人情味;2.女主表现一般,最后的转变还是给了我一丝的突兀感,严格来说就是剧情稍薄弱,没办法给片中的人物更具立体感;3.“换位思考”就是一个自私、虚伪的坑。

1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同志们,这才是锥体式漩涡结构啊!离开少年故事,达内兄弟继续朴实无法地展现众生相。看似平面,实则暗涌无数。纵然少了那么点刺辣心动,但这个卷筒冰淇淋做得真好。电影结束,叫人感觉如沐冬日阳光。

14分钟前
  • 仁直
  • 推荐

达内兄弟,你们太棒了。你们把对人的关系的所有见识和理解不动声色地融入其中,从一开始设定了一个目的,于是让人在失望和欢欣之中一次又一次体会到生存的艰难和意义;但令人震惊的是,它最后竟然超越了自身。罗塞塔还是那个罗塞塔;罗塞塔已不再是那个罗塞塔。

17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由于见不惯一切怨妇,我实在想把歌迪亚这个法国梅婷,从银幕中拖出来揍。从另一方面却证明着她的表演出色,以及达内兄弟掌控这种题材的高超技巧。但没辙,戛纳期间,以个体第一感官为准。

20分钟前
  • seamouse
  • 较差

这个蓝领阶层的民主故事,比《12怒汉》更适合搬到中国来改编,奖金1000元人民币就成,肯定是16个人投票,结果1:15,根本弄不清楚哪些人玩了你。

24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比以往的有故事性,马大姐演得真好。

26分钟前
  • É
  • 推荐

达内兄弟不会让你失望,他们总能在最大程度还原生活本身同时提炼出了故事本身的吸引力,关键是你需要看得够仔细,每一个细节都不是无用的.

29分钟前
  • 文西
  • 推荐

坚强女性系列。没有哭诉没有乞怜没有悲情,只有一遍遍复述请别开除我的理由,却看得人内心惨然,我们的社会对女性真的很残忍。可惜结尾光明得不象达内兄弟了...

3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意外的好看!越来越不露痕迹的手持,越来越赏心悦目的光线和构图,越来越得心应手的长镜,对表情的捕捉,对真实细节的着墨,对戏剧性情节的掌控;观之如置身生活流,工友的不同反应体现编剧高超,在貌似重复单调的场景里暗暗推进女主变化,并带至周围,完成叙事的同时达到情感交融。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出乎意料地喜欢,可能跟身边好友@禅婵 还有我自己最近的某些经历非常类似。走出抑郁需要:把自己想对谁说的话给说出来,把自己应该做的决定做出来。

39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达内兄弟还俗.....如果不是法国梅婷的表演,这个女主应该会被我嫌弃死....

40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讲女工怎样在一次次重复的拒绝里厚脸皮活下去。手法还是剔除一切,不过尾部也加入一些戏剧性。法国梅婷演的不错,总体算正常发挥吧,无惊喜

4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导演只是平淡地展示了一个无解的困境,有些地方简直美好得有些诡异。看的时候一直在想这个故事的天朝版会是什么模样。或许更多申诉、苦情、怨气甚至仇恨;或许有更丰富的嘴脸和人性样本;或许会发展成一场狗血淋淋的悲剧,更或许压根什么都不会发生,因为主人公已顺从认命,觉得任何努力抗争都属徒劳。

42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达内的故事主人公从社会最底层逐渐变为蓝领中产阶级,于是他们的困境更变得令人感同身受:失业、房贷、家庭,甚至抑郁症。有时候一个人眼前的选择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多,只有挣扎过才会自己看到光——还好,近两部都有很暖心的角色。歌迪亚真是太棒了,她鼓起勇气说出的话,声音都在颤抖

43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镜头对准蓝领让人难以用对与错去衡量工人的选择,生活并不该世态炎凉,但为了生计却不得不做一些抉择,好在电影还有它暖人暖心的地方,最后玛丽昂·歌迪亚打着电话走出工厂那一幕简直大爱:失去工作,得到希望。我就觉得歌迪亚还是适合演这朴实的角色才能衬托出她的演技和她的美。年度十佳候选。

44分钟前
  • Ron Chan
  • 力荐

1. 真实、现实、与时代紧密相关——虎头;2. 毫不做作的精彩表演;3. 人物多却不杂乱,立场和个性的涵盖面深度广度兼具;4. 出场顺序和情景的细节安排自然而精心,可反复咀嚼;5. 结尾尽管有所折中,但人物的个性发展反而在折中里脱颖而出——豹尾。

46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感觉达内兄弟有望提名奥斯卡了,不仅仅是影后马良的关系,但她的表演确实会让人把心提到嗓子眼,很少会真心佩服什么人的表演。蓝领阶层的生活很容易引发共鸣,虽然是部独立电影,却有着钻石切工版精准的剧本,戏剧张力更多的也是来自演员的表演,达内兄弟这次虽没有惊喜,但足够优秀。★★★★

4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看似小题大做的出发点却不动声色带出社会中各种人生存的酸甜苦辣,剧力表达和主角演技都很惊人,感觉就像2014的《一次别离》。

51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