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剧情片法国1969

主演:伊夫·蒙当,艾琳·帕帕斯,让-路易·特兰蒂尼昂,弗朗索瓦·佩里埃,雅克·贝汉,查尔斯·登纳,皮埃尔·迪克斯,乔治·热雷,贝尔纳·弗雷松,马塞尔·博祖菲,朱利安·吉约马尔,玛加莉·诺埃尔,雷纳托·萨尔瓦托雷,Habib Reda,克洛蒂尔德·若阿诺,莫里斯·巴奎特,热拉尔·达里厄,让·布伊兹,让-皮埃尔·米盖尔,范都德,让·达斯特,居伊·迈雷斯,安德丽·坦茜,弗朗索瓦·肖梅特,José Artur,拉乌尔·库塔尔,Gabriel Jabbour,乔治·鲁基耶

导演:科斯塔-加夫拉斯

 剧照

焦点新闻 剧照 NO.1焦点新闻 剧照 NO.2焦点新闻 剧照 NO.3焦点新闻 剧照 NO.4焦点新闻 剧照 NO.5焦点新闻 剧照 NO.6焦点新闻 剧照 NO.13焦点新闻 剧照 NO.14焦点新闻 剧照 NO.15焦点新闻 剧照 NO.16焦点新闻 剧照 NO.17焦点新闻 剧照 NO.18焦点新闻 剧照 NO.19焦点新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06

详细剧情

  本片讲述在军事政权创独裁体制的南欧某国(影射希腊),反对政府的在野党领袖Z先生在一次演讲中遭人暗杀,政府当局公布是意外车祸而死,对这理由不能置信的人们强烈要求查明真相。从Z先生的同事那儿打听到种种迹象的检察官决定抵抗政治压力追查到底,终于发现这是一宗有计划的政治谋杀,并牵扯出许多政界的大人物。可是后来牵涉这件命案的人不是被流放就是被处以徒刑或是被杀。加斯华凭借此片一举成名,并开启了政治黑幕片的新风暴。

 长篇影评

 1 ) 意识形态的疾病就像病毒,也要采取预防性措施

1960s冷战时期,右派军人和警察控制下的国家(暗指希腊),为打击左派参议员在国内的演讲煽动民众,派打手暗杀参议员。之后又百般掩盖真相,毁灭证据、杀害证人,事情败露之后,尽管被有良知的法官控告,军警高官却只受到象征性的行政警告,不了了之。 正如影片开头,警察局长说的:“意识形态的疾病就像病菌,也要采取预防性措施。我要告诉你们这些高级政府官员,我们一定要保卫我们的国家健康的躯体,治好这些有病的,我们必须扫荡一切疾病”。

 2 )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焦点新闻,看完了。 看完女性瘾者发现已经标了499部,第500看什么?很纠结,当时也有些片荒,准备看的都看完了,所以打了两天游戏,彻底放了假,还好今天,片荒听荒,都算是解决了,又划了好几部准备看,突然想起这部,那第五百部,就它吧。 但找到这片子,可是够费劲的…要么就是没汉化,要么就是有汉化结果音轨不是这片子的…我是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音轨有问题的电影…上次遇到这种事还是找斯大林之死才这么费劲… 右派这个词,被污名化的严重,请记住一点,右派最拥护的,是自由,一个反对自由的人,不可能是右派,如果你还有疑问,抱歉,你对右派的定义就有问题。 这是1969年的电影,但它甚至超过当今的政治电影。 剧情,结构,虽然稍显戏剧,但也很精巧。 无论从国情,还是剧本,都有些像近年的1987,但,我更喜欢这部,而且这部,远早于1987。 要承认的是,有缺点,与1987一样,人物动机不足,角色设计太二元对立,太单一。 战狼社会众生相。 电影呈现了四点:一,革命不是最重要的力量,他只是一个极权社会会引发的结果,和极权社会被推倒的诱因。二,群众的愚昧无知,群众不是无辜的,他们是极权者的武器。三,宗教的遗毒,宗教的煽动性与疯狂,宗教即极权,甚至最极权,因为极权尚且需要一个看得见的老大哥,宗教里,看不见上帝,也一样疯狂。四,政权的改变需要权力与合法性,倘若不具备权力,政变无法发生,政变成功的可能性只有两种,第一种,有权力者颠覆另一个权力者,第二种,权力者迫于压力放弃政权。 无论是1987,还是亲爱的同志,还是斯大林之死,呈现的哲思,呈现的事实,都不如这一部。 但影片还没结束。 这部电影极其丰富,关于革命的一切,说透了,但不止革命,电影在最后的新闻前,镜头给了z的老婆,哪怕革命成功了,z也死了,倘若z知道他会死,他还会成为革命领袖吗?这是革命的哀乐,这是个人主义的悲歌。 但影片还没结束。 就像现实一样残忍。 当你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你以为你能决定历史,却等来了车祸。他们说是车祸。 6.5分。

 3 ) Z的心还在跳动

能在大屏幕上观看这部政治电影的开山之作是种幸运,能看到85岁的导演加夫拉斯老爷子亲临电影资料馆更是荣幸。 政治电影看得不多,不过如此赤裸裸还原政治事件的电影真心震撼! 全片开始这句“此片故事如与任何真人真事相似,决非巧合,而是有意为之。”给力! 影片是以1963年希腊统一民主左翼党议员戈里奥斯·兰布拉基斯被右翼军人势力杀害的真实事件为原型的,最后军事独裁政府上台。 其中两段情节给了我相当大的撼动。 一个是左派议员主持的集会被各种阻挠,军方指使流氓无赖冲击会场,袭击反对派领袖这段表现的十分写实,没有遮遮掩掩,没有象征隐喻,军方、警察的视若无睹,流氓下作残忍的手段,尤其是左派议员被打后在房间颓废的背影,让我无比的压抑并被迫感受着那种恐惧,如身临其境。 另一个是年轻法官在排除万难给军方定罪的片段。每一位军方人物的审判过程和拍摄表现方式都是一样的,人物走过记者围绕的外屋,给人物勋章特写,人物进入内屋坐下,法官告诉他被判决一级谋杀,人物羞愤的离开。四段程式一样的拍摄带给人的不是重复的感觉,而是解气!十分的解气!直到那时,我一直被压抑的情绪才彻底发泄了出来,有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 这部片子看完心里沉甸甸的,当然结局仍旧不美好,这才是政治的真实面貌,但是我能感觉到,Z的心还在跳动! 向老爷子致敬!

 4 ) 焦点新闻

这真的一部政治题材的经典电影,往往一件小事就改变了国家的未来走向,这部片子《万历十五年》那本书,看上去无关联的小事却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左派还是右派还是皇室,没有军队的支持都是空中楼阁,有可能一时的胜利也只是暂时的,再一次验证了毛主席说的那样枪杆子出政权,还有里面的小人物都是政治家的工具,有好多的身不由己,都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还有论宣传鼓动的重要性,尤其是青年还有产业工人最容易被煽动。

 5 ) Z

本片讲述在军事政权创独裁体制的南欧某国(影射希腊),反对政府的在野党领袖Z先生在一次演讲中遭人暗杀,政府当局公布是意外车祸而死,对这理由不能置信的人们强烈要求查明真相。从Z先生的同事那儿打听到种种迹象的检察官决定抵抗政治压力追查到底,终于发现这是一宗有计划的政治谋杀,并牵扯出许多政界的大人物。可是后来牵涉这件命案的人不是被流放就是被处以徒刑或是被杀。加斯华凭借此片一举成名,并开启了政治黑幕片的新风暴。

 6 ) 卑微而倔犟的活着

他是一头倔驴,心里盘算着一定要帮“警%察”把那些谋杀犯指认出来,说他不怕惹上麻烦,他姐则骂骂咧咧,怒气冲冲地奔进医院,劝阻,威胁,说你这是引火烧身,是在破坏整个家庭。男人躺在病床上,头上被人用棍棒敲打过,还敷着水头箍,脸上写满了较真,最后说出,“要是他们不打我,我可能还不去作证”。

类似的场景在贵妇失踪案中也有展现,火车上一位中年妇女莫名其妙地消失,所有她遇到的人,做过的事都被一下子抹杀,唯一一名对她的存在深信不疑的女人被诊断得了幻想症。两个在餐车上见过她的英国人为了不耽误回去看棒球比赛,撒谎从未见过什么中年妇女。一等座里谈情说爱的男女为了不至于被调查曝光,最终双双缄口。说到底是因为自己未必就那么干净,怕麻烦,怕被牵连,再或许是担心遭到报复。这种担心无可指责,一个生活得乐悠悠的人,若是因为爆出某件不得见人的内幕,甚至可能招致妻儿不测。老家邻村有户人家,去年冬天的某个凌晨睡得真酣,听见屋外枪声,她披衣出门一看,发现自家的狗躺在血泊中,然后路边出现两个彪形大汉,要将狗拖上车,她俯下身摸着狗,与其理论,说这狗是我家的。俩男人掏出猎枪,说你要是敢动它,下一个躺着的就是你。她只好眼睁睁看着狗被抬上面包车,喷着黑色的尾气,一溜烟地没了踪影。更可恨的是,第二天夜里她家喂牛的草垛子被人“故意”点着了,之所以是故意,是因为后来没烧,她便拾了点柴火,砍了些蒿草,堆在原来的草垛痕迹上,却再次难逃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冒起浓烟的命运。

年初在家里,我看着家里的两条大狗,跟家人叮嘱,要是听到类似的枪声或者自己即使看见狗被人抓了,也装作没看见,不要出门了。我知道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有人会鄙视我,动物保护的人会说这是对狗不负责任。我爱它们,可没办法时刻保护它们,这是我和我家人的无能,是狗找到这样的主人的悲哀。

我以前认为,人要不是逼不得已,大抵是不会做出伤天害理之事的,可我最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依然有那些通过不择手段,挖到第一桶金的人,衣食无忧了,生活富足了,还要继续不择手段?此时的逼不得已早已烟消云散了啊。又是什么在驾驭着肚皮日益隆起的人们,从贫穷中挣脱又骑到贫穷之人的头上?如《吉普赛之歌》里的青年,从小为人指使,在大街乞讨行骗,后来自己跳出来,便又成了缺胳膊少腿等人的雇主,继续着乞讨行骗的买卖。

前几天看了个帖子,里面说她的朋友有一天在超市里顺手拿了件价值十块钱左右的东西,被监控记录,带到保安室,保安对她朋友进行巨额罚款,他明明知道超市保安无权罚款,还是东挪西借,认栽认罚了。保安威胁,不认罚就带到公司,送到派出所,之后可能发生的事可想而知,工作没了,再被雇佣的可能性也没了,周围的人另眼相看了。于是花钱买教训,花钱解决麻烦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上佳选择。只是不得不让人遐想,事情难道只能这样吗?诚然牵羊不对在先,何以出现后面更为不义的“勒索”?何时人才敢在受到勒索时,直播110,而不至于遭到通知家人,朋友,弄得路人皆知,颜面尽失的厄运?对这种一时贪恋的惩罚是不是太重,而对那些动辄挪用上亿,建造形象工程的项目却拍手称好?后来我还听说,有些超市专门将一些东西摆放在显眼的位置,故意“愿者上钩”地叫人拿走,然后某些人勇猛地冒出,将作案现场逮个现行。不禁让人怀疑,在触手可及的桃李之下,又有多少人可以抵抗那种香味,而不伸手摘一两个的诱惑。

讽刺的是,上面那个声称要配合警×察抓到凶犯的人,根本没曾想到,幕后的凶犯正是他要配合的那帮人,这是1969年电影《焦点新闻》里的一个片段。像超市的防盗系统,一切都是精心设计,预谋良久的,监控的功能从预防,悄然一变,成了诱人耳目的直勾子。好比监狱的作用恰好是教坏一个好人如何犯罪一样。

但总有一些彪悍,值得当代后世敬仰之人,他们不为名利所诱,不为威胁所迫,敢于不计后果,勇往直前,好像电影中的法官,他不计前途,细细追查,一直查出将军那只黑手。可是,正义似乎昙花一现,美好也只是海市蜃楼,过不了多久,那些曾经的阴暗会再次袭来,而那些自以为伸张正义的人则在一场场“意外”中销声匿迹。人们对这些人的记忆,便只残留着诸如颠覆,煽动,等莫须有的滔天罪犯形象,然后不乏对他们的嘲笑,鄙视,甚至唾骂。就好比,老家人谈起邻村那家狗被偷事件的时候,说得最多的是,那户人家真傻,何必拿鸡蛋碰石头。

我自然不相信世人都愿意做缩头乌龟,只是人在挺起胸膛时无从知晓会面临何种被挤压的不测。这大概才是他们屏气收声,装聋作哑的原因。在一个因言获罪的体系下,少数人建造的庞大城堡面前,又有几人可以直言不讳,看得见围墙下的内里乾坤,行走得了堡里的陡峭石梯?如果说他们是始作俑者,是在利用你我的胆小怕事,对平凡安逸的追求,那么你我看似无辜的草民,却也难逃是有责的缩头乌龟。

双旗镇刀客里有这么一幕,少不更事的男孩无意中杀了强盗兄弟,村人害怕惹祸上身,一致要将男孩扭送给强盗大哥,所谓冤有头债有主,祸不因我高高挂起。而在男孩最终战战兢兢手起刀落,要了强盗头目的性命后,又有村人对男孩投谄献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面前,道德,法律,正义,等,大概也是如此,脆弱得只是犹如墙头那根基浅薄的小草吧。

 短评

那销魂的变焦镜头和大场面呀。加夫拉斯的政治电影有情节剧化的成分,尤其煽情上面很有功力。不过影片显然处在所谓新左的立场上,但是检察官这个人物的超越立场很有趣(后来他成了希腊总统…)。结尾有悲情政治之嫌。此片最好的是剪辑。大奖:奥外(代表DZ|FR是侯麦的穆德),剪辑/戛纳评审团奖+影帝

4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资料馆180426# 新浪潮前后的法国电影无疑是世界影史中里程碑式的存在。Z打开了政治电影的眼界,以独特诙谐的基调让观众全然沉浸其中。配乐和剪辑十分带感,插叙丝毫不拖泥带水。前面那段集会群戏够激烈,结局的政治真相也是大快人心。导演说演员都是无薪出演,年轻的路易爷爷也那么美好啊…

8分钟前
  • 少年悖论
  • 推荐

抛却导演处理群戏和场面调度的变态级能力不谈,这片真正不朽的是它几乎百分百说出真相的勇气。故多加一分,致勇气。

12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节奏和音乐都很抓人,最后的悲壮结尾有点刻意了,但整体还是相当出色的剧情片,左派和平主义者与“基督教保皇党”的冲突有跨越时代的意义。检察官“污蔑”凶手是社会主义者的计谋,凶手的同性恋倾向,发布新闻与冲进病房质问的无缝剪辑,都很有味道。街头大乱斗拍得有真实感。Z大概表示Zoe吧?

16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政治电影开端,兼有纪实感和幽默感。但跟想象中还是有差距,感觉把调查过程拍得有点絮叨,锋利的影像表达只是昙花一现。加夫拉斯似乎偏爱闪回手法,但罗生门式的演绎不算新鲜。即便看不出对真实历史的影射,也能看到对真相的探寻,对正义的坚持,以及结尾众官员脱罪的黑暗现实,但感染力实在有所欠缺。

18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科斯塔·加夫拉斯成名作,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剪辑、戛纳评审团奖与影帝。1.开创政治电影之先河,直接改编自希腊政治事件,批判1967年政变上台的军事独裁政权。2.融合纪实与虚构,将侦探片、警匪片与政论、律政片共冶一炉,全程张力十足,激动人心。3.飞扬的变焦推镜与精妙的剪辑,假反打偷换时空与快速闪回后为[美国往事]等片借鉴。4.结尾的新闻播报层峦叠嶂,凸显出权力集团的隐天蔽日,黑暗而残酷,无人可幸免,是为历史的逻辑。5.本片如有雷同,纯属故意为之。6.伊夫·蒙当、让-路易·特兰蒂尼昂和雅克·贝汉等法国影星齐聚,演得精彩。7.导演原是希腊人,与安哲罗普洛斯一样饱经政治沧桑,而本片亦似乎预示了安哲最初的几部政治历史性极强的作品。(9.0/10)

2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峰峦叠嶂、层层推进的政治惊悚片,却裹以侦探悬疑的类型模式,大量密集信息输出+精妙灵活的调度和剪辑(闪回的快速剪辑,主观视角的紧张,变焦镜头的独到运用),简直无法喘息,在刻意戏谑式的欢闹映衬下(其节奏与叙事节奏相当吻合,且极具讽喻性),一场精心酝酿的惊天阴谋在暗处扬起变天风暴。以彼时希腊政局为错综复杂的背景,以真实暗杀事件打底,一众小人物与高层被串在同一艘渐沉的船上,黑幕的利益诉求总是相似的,良心的光亮程度却各有不同——总有蚍蜉撼树的少数孤胆者;结尾极为震撼,以文字蒙太奇的方式印证着希腊语“Z”的含义——他的生命仍在继续,理想的光不灭,即使消失的名单在继续(播报者的接力暗示着传承)。

2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叙事形式可资一谈,导演掌控结构调度什么的也还算严谨,但浅显的情节作为政治电影的内容来说太儿戏了一些

29分钟前
  • 东遇西
  • 还行

本片讲述在军事政权创独裁体制的南欧某国(影射希腊),反对政府的在野党领袖Z先生在一次演讲中遭人暗杀,政府当局公布是意外车祸而死,对这理由不能置信的人们强烈要求查明真相。

34分钟前
  • Vini_Kazma
  • 较差

拍政治电影,政治地拍电影。完全聚焦在事件上而非人物,更能突显出政治性的特点,强叙事戏剧化也是为了政治表达服务,并未陷入煽情之中。剪辑等技术层面是亮点,并不太认同这能和纪录片有什么值得对比的,尤其形式。

39分钟前
  • 本位
  • 推荐

“如有雷同,纯属故意”,1967年加夫拉斯在回希腊途中读到左翼议员兰布拉基斯暗杀始末的小说,旋即搬上银幕。以侦探片手法和半藏半露的叙述技巧还原历史事件,并对这部政治惊悚片做了喜剧改造(如记者采集嫌疑人、军事高官轮流被问询),又在大快人心的戏谑高潮后急转而下,揭露政治最无情黑暗的本质。

42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A+】好到失语。毫无疑问的影史最佳政治片,又是一个开始即巅峰的类型。除了结尾过快,几乎一切都是完美无缺的:导演的掌控力简直可怕,视听语言炉火纯青,多次由特写变全景的复杂镜头调度可见一斑。以极快的剪辑节奏与欢快配乐包装一个政治故事,找到极佳平衡点完成融合;多次巧妙的剪辑点设计高效的压缩时空,使全片一直保持一种快节奏爽感,对于政治片几乎是一反常态,却仍然达到了严肃讽刺效果。人物群像也是相当成功的,在一窝黑的情况下没有过于注重“性格”的塑造,而是多次利用闪回完成一种情绪的传递,使得人物立体。高级的有点过于超前了,实在难以想象。而且内容现在也很应景了,这应该就是现在某处的常态吧。

46分钟前
  • 法式曌影
  • 力荐

结局其实还能更好,可以上升为秩序与真相的冲突,但鉴于影片拍摄的时代背景,这种讽刺寓言式的处理方式也能够理解。摄影剪辑和几场大场面戏份都很精彩,告诉观众50%真相之后再来揭晓另外50%的叙事方式也挺有趣。

4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8/10。加拉科夫将大量移动跟拍、主观镜头和心理蒙太奇的技巧相互渗透,以侦探片的模式突出了整个政治丑闻的悲哀。片中Z先生穿过反对派群众的时候,心跳声的放大和主观视点增加了危险气氛,先生遇刺后Z夫人由于渴望逃避现实,只愿意回忆往事的心理闪回穿插,精妙地把纪实风格和内心客体化的手法融为一体。对人物争论和政治运动的连续移动拍摄,带领观众体验着窥视正发生的一切的真实感,例如Z先生遇害后他的朋友在医院房间里持续争执,还有记者和Z夫人观望窗外的事件,即一车军警如何镇压要求捉拿真凶的示威者群众,迎合了观众的欣赏趣味。结构上设置了围绕车祸展开的罗生门叙事,大法官不断调查走访,再现了一幕幕口述的情景,将线索慢慢深化,结尾军人集团通过策划谋杀、干预法庭甚至政变来推翻原有判决和大选结果的血淋淋现实,敲响了民主危机的警钟。

53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看到有人好奇《罗马》怎么同时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外语片?他们可能不知道1969年《焦点新闻》、1997年《美丽人生》、2001年《卧虎藏龙》、2012年《爱》也是同时提名,最后都只拿了最佳外语片!还有一部1971年的《大移民》在第44届奥斯卡提名最佳外语片,第45届奥斯卡提名最佳影片,但可惜最后都没拿奖!(Netflix被接纳,好莱坞“七大”诞生,加盟美国电影协会,奥斯卡提名创历史→http://news.mtime.com/2019/01/23/1588420.html:自己在朋友圈表态后,看到时光网这篇稿子里也提到了此事,不过编辑没提到《大移民》。)

5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像是一个流亡希腊人的班底制作,反映国内军事政变,音乐来自提奥多拉基斯,印象却不深。有理想化色彩,特别是看到后来一个文弱检察官让一帮警界大佬走投无路的桥段,不过,这就是宪法才能赋予的力量。结局是先扬后抑,流露出家国沦陷的愤懑。亮点是对群氓和黑手们的喜剧化处理。总体有冲击力,很直露。

1小时前
  • novich
  • 推荐

一桩事先张扬的政治谋杀案,难得的是没有开启全知视角,而是以半掩的方式带领观众一道还原真相。除了开政治惊悚片之先河外,最有意思的还是片尾字幕:新政府禁止人民展示字母Z。谁能想到如此荒诞的寓言半个世纪后居然应验了?再看片头的“如有雷同、纯属故意”堪称神来之笔啊…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以前看过的政治电影通常都会用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去遮遮掩掩,装模作样;唯有Z是如此地坦蛋蛋,如此地赤果果;当然,看在TC子民的眼里,顶多是笑而不语了

1小时前
  • 彩虹几度
  • 推荐

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外语片,政治黑幕片发端,影射希腊独裁政府。渐入佳境高潮迭起,女人接过最后一句“因泄露官方文件判刑三年”震慑人心。变焦,闪回,配乐剪辑亦赞,兼具侦探、惊险、闹剧之风。雅克贝汉担任制片人

1小时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比这部政治惊悚片更酷的是听科斯塔加夫拉斯云淡风轻地讲五月风暴,讲和新浪潮那帮子人的故事,讲当年怎么和戛纳分庭抗礼,讲如何面对美国邀约的诱惑,讲他自己对电影的态度和看法。这大概是我听过最有意思的映后谈了,向老爷子致敬。

1小时前
  • 深邃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