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

剧情片大陆2021

主演:张子枫,肖央,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金遥源,王圣迪,孙嘉灵,陈永胜,朴松日

导演:殷若昕

 剧照

我的姐姐 剧照 NO.1我的姐姐 剧照 NO.2我的姐姐 剧照 NO.3我的姐姐 剧照 NO.4我的姐姐 剧照 NO.5我的姐姐 剧照 NO.6我的姐姐 剧照 NO.13我的姐姐 剧照 NO.14我的姐姐 剧照 NO.15我的姐姐 剧照 NO.16我的姐姐 剧照 NO.17我的姐姐 剧照 NO.18我的姐姐 剧照 NO.19我的姐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7 08:27

详细剧情

  影片围绕失去父母的姐姐在面对追求个人独立生活还是抚养弟弟的问题上展开了一段细腻感人的亲情故事。

 长篇影评

 1 ) 学朋友写观后感之第一篇

这并不是一部站在女性立场讲话的电影。

以第一场戏为例,安然爸妈手机里没有安然的照片,这本来就是个视觉信息,但是被处理成交警的台词,一句带过了,让本来就有“姐姐”经验的观众去想象这种感情,没有“姐姐”经验的人得到父母双亡这个信息就够了。这两个信息在这场戏的主次是拍反了的。是不是有意为之,我还不确定,毕竟第一场戏。

安然的困境,家庭和社会让她养弟弟,但是她不想养弟弟。几个层次,一是从情绪出发,不想养,没好好拍(第一场本来应该完成这个任务,闪回也在完成这个任务);二是实际情况,不能养,几乎没拍——为什么不能养?因为挣钱难,结婚难,这个弟弟要不要花钱,耽不耽误她挣钱学习?没拍,安然男朋友的家人对弟弟恶作剧的反应,没拍(现在安然非要读研的心理被处理成赌气我也是服了,男朋友分手也处理成他妈的性格问题,这些都可以间接的理解成“不能养”,但是非常间接,同样需要观众有“姐姐”经验)。

直接的,用戏、用影像拍了啥?弟弟的可爱,弟弟的牺牲懂事,反向抛弃自己成全姐姐。

我就说这个故事可能在文字上成立,电影化根本不成立,姐姐没法和弟弟“打”,牛逼的张子枫没法和这个天才小演员打。弟弟无辜,且是弱势群体,不战而胜。但是编剧导演,到底想说什么呢?当弟弟牺牲自己还被姐姐打哭了之后,你们留给姐姐什么选择空间了吗?

姐姐只能跟姑妈打,另一个姐姐。我妈在我大一跟我说,想要个孩子,但是怕她跟我爸出事了我相当于多个儿子,负担不起。我妈还没为我舅牺牲过什么梦想,这是一个母亲会考虑的事情。这里面的姑妈,有文化背景有理想,被环境压垮了,反过来压迫姐姐,这应该是这个故事的开始(事实上,这也确实是这个故事的开始,只不过被截胡了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不会写剧本吧。)

片子里面的女性群像,都很匆匆,堆在一起,没有前因后果,我就说鸡贼吧,我自己也这么干过。

我打个一星吧。

 2 ) 记一次气鼓鼓得离开电影院

这电影看得我气鼓鼓!电影院在6楼,从影片结束到坐手扶电梯到一楼,我都没能把气给消完!

打两星,完全是冲着演员们的演技去的。 有些台词有些矫揉造作,其实我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编剧们有想说出来的金句,也是情有可原。 长辈们的老观念,远近亲戚的反应等等,也很生动真实。 但是!弟弟怎么就突然乖巧了?!为了推动姐姐对弟弟的感情,一个幼儿园小朋友就会这么乖巧?! 回到现实吧!看看身边那些上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从小被爹妈视作珍宝的,爸爸都舍不得打一下的,有几个可以每天早上痛痛快快起床、穿衣服、吃早饭?!且不说每天放学后的吃饭,玩耍需要陪伴的时间。而这些,对于备战考研的姐姐是多大的挑战!即便有姑妈的帮衬,但是一个小朋友所带来的生活的琐碎绝不是不会用筷子,早餐挑食想吃包子就能一笔带过的。不然,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助爸爸妈妈扶养一个孩子的情况了。省略了生活的所有的琐碎,过于淡化姐姐对于突然起来的抚养工作的不适应、时间上的冲突、期间的精疲力尽,只为突显弟弟对姐姐的需要,来证明“弟弟很好带,很乖”,是不可以的!没有了长姐如母的艰辛,会让姐姐的弃养显得铁石心肠。

好,即便说电影不是纪实片,可以有侧重。 那么,在电影的最后,编剧是不是太坏了!这是我最气愤的地方!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怎么就不愿意给两秒的镜头,来交代姐姐的出路?为什么电影的结尾停留在踢足球的草坪,依旧停留在亲情的需要,责任上面?俄罗斯套娃,不是没有找到另一半吗?姑妈不是赞成姐姐过自己的人生吗?思想上不舒服了,画面变成暖色调了,可是命运的归宿还是成为奉献的姐姐?!

为什么不可以给姐姐一条出路,一线希望?比如姐弟俩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我甚至粗略得算了一下,一套房子卖了100W,姐姐即便现在一分积蓄都没有,在北京租房子,让弟弟上小学,请阿姨帮忙接送和做饭,这样的生活过5年,姐弟俩50W怎么也够了吧。

电影名称是“我的姐姐”,现在来看,越发感觉讲的是姐姐的牺牲奉献,和父母、和童年、和亲戚的和解,并认了宿命,走回上一辈的路。

现在的结尾,让影片里那些关于个人感受的台词,“我的人生不只是你”,被完全推翻了。 可是,不可以啊!自我意识是需要被保留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有实现自我的需要和权利,当我们作出牺牲的时候,永远都不是理所应当,也不应该被当作理所应当!

所以,这个结局让我生气。它无视了姐姐为自己人生的所有的奋斗,并让旁观者可以轻易地说出一句:“是的,谁叫你是姐姐呢,没办法的。”

 3 ) 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评价两极分化,我觉得各有各的道理。

电影的优点在于,它展现了姐姐们在成长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困境和不为人知的辛酸。电影拍得非常朴实,许多细节看似轻描淡写,却真实动人。几位主演的表现非常到位。

重男轻女的议题一直都存在。

上一代各种叫“招娣”的女性,独生子女一代各种不惜交罚款也要生儿子的父母,以及开放二胎、三胎后越来越悬殊的二孩、三孩男女性别比,无不昭示着社会普遍存在的对新生婴儿性别的偏袒。

电影中,那位生了两个女儿的高龄产妇一家,不惜冒着产妇的生命危险“拼”一个儿子,便是重男轻女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由于女性是实际怀孕和生育的人,所以,“生不出儿子”的罪名,总是被强加到女性身上,使得许多女性自责、内疚、不惜拿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但新生婴儿的性别,实际上取决于男性的精子。女性根本不该背负这些苛责,更不该不断为“生儿子”这个饱含性别歧视的目标承担健康和生命风险。

这种偏袒,不仅表现为生育前人为的性别筛选,也会贯穿在部分女性的成长过程中。

在父母不断表达生儿子的意愿、对女儿的嫌弃以及对儿子明目张胆的偏爱时,身为女孩,经常会自责:“为什么爸妈更偏爱弟弟?是我的错吗?是我做得不够好吗?”

这种困境,并不会随着长大而烟消云散,而是大概率会贯穿人的一生。有的女性不断督促自己变强、赚更多钱、为人处世更周到,并不是完全出于个人理想和个人意志,而只是为了解决童年时的困境——为了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这样一个广泛存在却一直不被讨论和关注的话题,如今可以出现在大荧幕,我认为是好事。它让姐姐们被看到,让姐姐们的困境被关注到。

这种困境最令人痛苦的地方在于,姐姐们所面临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敌人。电影里,没有一个绝对的恶人,每个人看起来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和困境,也都有温柔和善良的一面。但砸在姐姐们身上的铁拳,却是真实存在的。她们无法把自己人生的悲剧归咎于某个具体的人,也正因如此,她们无处使力、无从逃离,只能在父权制的天罗地网中苦苦挣扎。

但电影的缺点也很明显。

电影的叙事有点杂乱,节奏较慢,对几个重要情节没有充分展开,比如安然的父母为什么把她寄养在姑妈家,安然成长过程中还遭遇什么性别歧视等等。这几个情节对观众共情安然至关重要。

作为女性观众,几个蜻蜓点水的细节就足以让我共情到安然,理解她的刚烈、决绝和矛盾。但电影还有大量享受着性别红利却浑然不知的男性观众,轻描淡写的背景交代很可能让观众难以对安然产生共情。

而电影最为人诟病的,是结局,这导致许多观众愤而给出差评。

虽然结尾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开放式的,并没有给出安然最终的选择,但她放下签字笔、带着弟弟离开领养家庭,看上去像极了接受“姐姐”的身份、并与这个身份和解。这显然与她之前大量的抗争背道而驰,也让许多观众对电影传达的三观极度失望——无论父母如何对待姐姐,无论姐姐对弟弟多么没有感情,她最终都会承担起“扶弟魔”的责任。

老实说,我对结尾也是失望的,哪怕是戴着镣铐跳舞,电影也可以结束在姐姐纠结要不要签字的刹那,留一个彻底的开放式结尾。

虽说姐姐最终与“姐姐”的身份和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性别歧视、情感绑架、道德绑架三座大山下,人很难凭借一己之力挣脱天罗地网。

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道德绑架和情感绑架实在太多了,即使电影本身是复杂的,掺杂了复杂的情感和无奈,但复杂的东西一经广泛传播,很容易被理解得极为简单粗暴,进而成了进一步绑架姐姐们的筹码。所以,我完全理解部分观众对结尾的愤怒,尤其是有弟弟并且从小生活在重男轻女环境中的女性的愤怒。

但我并不想因为结局而彻底否定这部电影。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珍贵之处在于,对于广大独生子女和广大男性来说,这不失为一个了解姐姐困境、了解重男轻女现象对女性造成的伤害的途径。在当下这个越来越割裂的社会里,我们尤其需要渠道去理解彼此、共情彼此。

要知道,一个人做出的选择,未必出自个人意志。显然,安然哪怕最终决定抚养弟弟,也违背了她最初的个人意志。姑妈虽然一再为弟弟牺牲自己,但不代表那就是她的个人意志。高龄产妇虽然自己说愿意冒险“拼”儿子,但这背后,又有多少双手正掐着她的脖子呢?又有多少社会的PUA强加于她呢?

我们要看到的是这些选择背后的无奈和困境,而不是用一句“这是她们自己做出的选择”来简化问题,无视强加在她们身上的性别歧视、道德绑架和情感绑架。

通过这部电影,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到姐姐们的困境,不要再参与到绑架姐姐们的队伍里。也希望姐姐们不要为自己的性别而自责、内疚。如果你不想为家庭做出牺牲,不想被弟弟吸血,想要追求自己的人生,那么,你完全可以站出来说“不”,因为出生不是你能决定的、弟弟的出生也不是你能决定的,应该为弟弟负责的是决定生育他的父母,而不是你。你没有义务为别人的决定做出牺牲。你首先是你自己。

每当面临人生选择,女性一定要多问自己几句:“我快乐吗?这是我自己想要的,还是别人强加给我的?”

 4 ) 又是为了“她”

《我的姐姐》热映,女性议题毫无悬念地再次成为焦点。

为此,网友们爆发了激烈争论,内容围绕影片对姐姐形象的刻画,对其在男权社会中困境的描写,以及她在片中的最终选择。

这篇文章我想从这一争论入手,谈谈我的看法。一部分是为这部电影“辩护”,一部分是给它挑刺。

我们先从争论聊起。

01

看过《我的姐姐》的结局,我就知道,这片儿少不了要挨骂。翻看评论,果不其然,很多网友异常愤怒,撂下各种狠话。

首先,我非常理解他们的感受。特别是作为女性观众,看到姐姐安然最终拒绝在合同上签字,领走了弟弟,似乎前面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她最终还是乖乖听话,为守护家族的唯一男根牺牲了自己。这是哪门子独立女性?难道更合理的做法,不该是果断签字,潇洒离开吗?

这个想法很在理,姐姐应该甩掉弟弟——这一“重男轻女”观念的产物,去追求自己的生活,才算是实现了一个受压迫的女性向独立女性的转变。好,那我们沿着这个逻辑,试想另一个场景:如果姐姐签字时,看到弟弟的脸上有明显的伤痕,她还应该签字吗?

你一定觉得我在强词夺理。明明没有的事儿,为什么要假设?

其实我这么问只是想提醒大家,在所有的“女性议题”之下,始终都潜伏着一个更底层也更具决定性的命题,叫作“朴素的人性”。我们在思考任何问题时,都不该绕过“人性”去直接追求更高的东西。

当然,我不是说“把弟弟送去领养”是没有人性的做法,我绝无此意。我只是想说,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想姐姐的处境。她面临着一份合同,签字以后,她将和自己的亲弟弟——世界上血缘关系最近的人——永别。而她和弟弟的关系起初很陌生,她甚至很厌恶这个弟弟,但父母死后,经过短暂的相处,弟弟对她表现出一定的依赖,而她虽然谈不上喜欢,至少也已经接受这个弟弟了。这时,当她面临这样一份诀别的合同时,她还能毫不犹豫地签字吗?

如果导演要她摆出一个独立女性的姿态,大笔一挥,潇洒转身,这非常容易,也非常讨好;但我想了想,如果我是她的话,我很可能也会犹豫,下不了笔。因为这时,比起女性意识,更能影响她的是“人之常情”。换句话说,面对这个具体选择时,姐姐脑子里想的不会是“性别对立”,更不会是对“男尊女卑观念”的彻骨仇恨,她只会想,如果签了这个字,自己就再也见不到弟弟了。她能坦然接受这个失去吗?很显然,她不能。

基于这一点,她拒绝了签字。我觉得这个选择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

当然,你还是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并觉得我在胡扯,我完全尊重。我只是对于仅以这个结局为由就否定整部电影的看法,感到有些遗憾。

02

《我的姐姐》这部电影尽管不够尖锐,不够深刻,但它想要完成的关于“女性追求独立”的表述,还是基本完成了的。

说到底,什么是独立?

其实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主决定未来。而整部影片的故事,其实就是在讲述安然如何卸掉身上的一个个包袱,最后给自己争取到一个“自主决定”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里,她面临着三重障碍。

第一,妥善安排好弟弟;第二,家中长辈的责难;第三,与男友的情感纠葛。

关于第一点,刚才已经说过,安然最终找到了一个理想的领养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夫妻二人也和睦,所以这个障碍基本不存在了。

第二点,长辈的责难,这份责难主要来自于姑姑。姑姑和安然刚好形成了两代“姐姐”形象,前者完全是一个牺牲者,为了家庭、为了弟弟可以付出一切;而安然则是一个因为受到父母不公的性别待遇而极具叛逆色彩、独立意识的女性,父母去世后,为了弟弟的抚养问题,她公然顶撞的第一个人,就是这个父系家族的大家长——“大伯”。而最终,姑姑也理解了安然,不再干预她的选择。

第三点,和男友的情感问题。安然的男友是一典型的妈宝,没什么主见。他一面答应和安然去北京闯荡,一面又不敢把这个决定告诉父母。由于原生家庭问题,安然在情感关系中一直都缺乏安全感,因为连父母的爱对她来说都不是确定无疑的,更何况是他人之爱。因此,安然一直期待有人能无比坚定地爱她,但很显然,她的男友无法做到这点。于是,安然果断与他分手,自这份情感中解脱。

至此,摆在安然面前的三重障碍都已消除,她终于可以纯粹地替自己做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最终就落在了那份合同上。但我想说的是,这份合同签与不签,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安然在做这个决定时,是否自愿,是否不受胁迫。

因为,当我们在说女性权利或说任何人的权利时,不是规定Ta一定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算是维护了自己的权利,而是看Ta是否自愿做出选择并承担后果。而后者才是Ta真正的权利,也才可视为Ta真正掌握了自己的人生。

那么很显然,此时弟弟已经有了好的归宿(虽然并非弟弟本人所愿),姑姑也不再阻挠,男友也不再构成去北京的牵绊,安然的决定可以完全发自本心。那么到这里,无论她怎样选择,她的女性独立之路其实都已经完成了。

当然,我这么说,你可能觉得我在狡辩。但实际上所有电影都是如此,最终结局不重要,重要是结局之前,主人公是否完成了自己的弧光。

随便说几个例子,比如漫威电影,钢铁侠最终死或不死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死之前由一个吃喝嫖赌的花花公子,成长为一个救世界的英雄,当那句“I am iron man”说出之后,他的身份确认就完成了,结局是什么无关宏旨。

再比如《我不是药神》,片中的程勇最终是被释放、被判刑、或者出逃他国,重要吗?也不重要。重要是,他从一个唯利是图的小商贩,成长为一个散药救人的平民英雄,当这个弧光达成后,这个人物就已经立住了。

回到《我的姐姐》,当安然身上的一个个包袱被卸掉,当她重新拥有决定未来的权利时,她就已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女性了。怎么选,其实无所谓。

当然,你仍然可以说,她的选择让人感到不舒服。我部分同意,但我也能部分理解安然的决定。除了上述的关于“人之常情”的原因,还有两点变化可以参考。

一是她当初要去北京的决定,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考研、自我追求,还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她要逃离绝望的此地,但随着故事发展,当父母离世、姑姑转变、男友离开、与弟弟的关系缓和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变化后,北京还是非去不可的选择吗?

其二,安然内心其实一直都在期待一种无须怀疑和戒备的亲密关系的建立。这点上,父母不能提供,男友无法胜任,姑姑和舅舅也无法替代,那么当她和弟弟之间存在这种可能时,是否也影响了她的选择呢?

我觉得这些都是主创们留下的一些合理线索。

当然还是那句话,你可以完全当我在胡扯。但我只是觉得,这部电影在它有限的表达上,还是尽可能地将其合理化了,这点不该被忽视。

03

最后来说说问题。

在我看来,《我的姐姐》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它已经完成的部分,而在于它没能完成、甚至不敢触碰的部分。

这部电影看似展示了当今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种种痛苦,但其实它给自己加足了各种保险,淡化甚至回避了更深的痛楚。

首先,我们看全片的“反派”,也就是安然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找来找去,发现几乎没有。在她的家族中,最适合出演“反派”的其实是大伯,他作为整个家族的大家长——男权象征,秉持着传统的传宗接代的观念,最可能对安然的自由构成威胁。可是,这个大伯只在影片开始露了一面就彻底消失了。反而是姑姑——另一位女性,成了家族中最大的阻挠力量。这其实已经把矛盾悄悄转移,甚至淡化了。

再来,片中的弟弟是一个过分“宜人”的存在。他只在有限的时间里,表现出一个被父母宠坏的“小皇帝”的形象,但更多时候,他像一个听话的、识趣的、令姐姐难以割舍的“情感工具人”。这无疑严重削弱了姐姐面临的困境,也使得最终的“团圆”结局显得轻易而廉价。

再看安然周围的那些男性角色,舅舅、男友、肇事司机……他们都有各自的性格弱点,但这些弱点其实都是小骂大帮忙,相反对于女性,他们都是极其友好的存在。至于曾经伤害过安然的姑父、表哥,前者已瘫痪在床,彻底失语;后者则直接沦为隐形人,毫无作用……

而以上所有因素加起来,就使得这部电影在女性议题上根本无法走得更远,因为它在各方面都小心翼翼、步步谨慎,不去触碰更深、更血粼粼的伤疤。

终究,主创们还是不够大胆,他们只有心闯入一个时髦的话题,却无力为这个话题提供新鲜的观点。到头来,这部电影又成了诸多“女性故事”里一个毫无新意的案例,难以留下任何印记。

也许从片名中,我们早该意识到这点。

“我的姐姐”中的“我”,到底是谁?为什么在一部以女性为绝对主角的电影中,“姐姐”再次成为了“他者”?

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

但可怕之处或许就在于,我们对答案的缺席早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子戈说电影

只写不一样的深度影评。

 5 ) 这电影不假也不矛盾,想为它说几句话。

身为一个比自己弟弟大17岁的姐姐,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因为这电影没有迎合任何群体的喜好或者对它抱有的期待,它拍的只是真实的人性(的多重可能之一)。

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我很小就跟家里人说,你们生可以,但不要想着以后靠我养他,我不会因为任何人而牺牲自己的人生。但这并不代表我不爱我弟弟,因为被生下来不是他的错。

本来想表达很多,但还是附一段和死党的聊天记录,她特别明白我的意思(有这样的朋友我真的感觉非常幸运),表达的也比我清晰有条理。

并不需要赞同,我只是想为这个电影发声。

 6 ) 这部电影太压抑了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太压抑了 真的太压抑了

看电影全程我一直处于一种想哭又哭不出来的怅然若失中 安然和弟弟都太懂事了

我爸妈在我高三的时候生了个弟弟 但幸好与安然不同的是我爸妈在生弟弟前和生弟弟后都很爱我对我很好

我很爱我的爸妈 也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喜欢弟弟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 要是我爸妈突然走了 就剩我和弟弟了 我会不会养他呢

应该会吧 我甚至不会反抗 因为安然没有和弟弟有太多接触 但是我不同虽然弟弟还小话都不会说几句 但是小孩子的爱有时候真的能感受到 并且因为我爸妈我会照顾好他

好像很卑微 但又觉得自己好幸运 从小在爱的家庭中长大

高三妈妈的意外怀孕问了我意见(或者是政策出台了妈妈早就想生二胎了 我反抗过但是也不忍心让妈妈打掉他

很担心我妈但到医院都不愿意上去看他 我真的好崩溃或者说我好自私我从来不愿意把爸妈的爱与别人分享

那个时候我爸每天陪我聊天 整个高三我通校了 他每天都接送我 我逃课崩溃抑郁 高三压力也大 幸好我也挺过来了 虽然我闹但是只跟我爸闹 我妈怀孕的时候我也没对她发过火

后来我就妥协了 反正除了我全家都很高兴 其实我真的不理解有啥好高兴的 从他生下来那一刻起除了月嫂给他请保姆一个月四五千 疫情期间工资减少了甚至觉得我爸妈生活拮据了 给他上的幼儿园一年几万块钱 还要每天接送他 真的感觉爸妈压力很大 妈妈生了他以后身体越来越差 爸爸也经常睡不醒

我真的不能理解 可能我生来就更爱自己罢了 但是他们乐在其中

我知道我爸妈生二胎并不是不爱我 可能真的是意外罢了 我妈在产房的时候我在外地他们说我不必回去 我爸站在产房门外的时候 我崩溃的给他打电话 我说我接受不了

我妈刚出产房的时候给我打了一个电话 第一句话是爸妈最爱你 第二句话是我真的很痛

所有都冰释前嫌了 我好像突然就释然了 现在想到这个都想哭

现在大二 我感觉他很乖 哦对了 他睁开眼第一个看到的人是我

大人说小孩子记性不好 但是我每次放假回家他都记得我

还感觉很幸运的是 现在也觉得和爸妈关系越来越好了 好像有弟弟和没他没啥区别 虽然我偶尔跟他争风吃醋 我爸分草莓的时候会把大的给我吃哈哈哈

他们也不会跟我说大的让小的 也挺好

还有就是好遗憾安然和他男朋友分手了 我也有男朋友 我们一个学校的 但是我们家离得好远 我浙江他内蒙的 我想回家他可能也想吧 反正我们还没商量好 可能一起去个大城市 反正我不愿意远嫁

要是我像安然一样 我们大概也会分手吧

“他喜欢吃麻辣烫 我想去海边冲浪”

害 她比我优秀多了 我花钱大手大脚大概存不了钱 爸妈走了自己都没法养活自己

照顾弟弟是姐姐的宿命吗 大概我爸妈在的时候不是我的宿命 我跟我妈说好我绝不照顾他 我爸妈也同意 我妈现在让我帮忙照看一下都会付费哈哈哈

但是要是我像安然一样面对这些事 那真的会变成我的宿命 虽然我平时是个只爱自己的自私人

呜呜呜呜我在说什么 想到什么写什么了 害

这个电影对我来说真的挺好看的 幸运就是我从小在爱的环境中长大 有一说一我舅舅和电影里的舅舅也挺像的哈哈哈哈

还有就是我们家生弟弟 不是我爸想是我妈妈想哈哈哈 笑死我了我妈怀孕的时候我奶奶还很难过 说我妈干嘛怀孕哈哈哈哈

坐在路边瞎写的 不算影评 突然想到的一些东西 走啦 一个人在外上大学真的好想爸妈

 短评

我其实不喜欢这个结局,如果在签字的地方就留白,可能会更好吧。这个故事没有解决实际性的问题,人物也不能算跟自己和解了,很难受,让我想起地久天长的那种难受

3分钟前
  • 杨骁艾
  • 推荐

垃圾结尾。结局是这样,这部电影的意义又是什么。为什么现在的电影都喜欢讲四川话。

4分钟前
  • XM7–局外人
  • 还行

全片最震惊的一句话“从小被表哥当沙包,被姑父看洗澡”。

6分钟前
  • 滋养丰富风味绝
  • 推荐

最后安然带着安子恒跑出领养家庭的时候,忘了把银行卡带上,这个事儿让我很挂心。

8分钟前
  • 查无此人
  • 推荐

《感动中国》好歹还能做到——主题明确、态度明朗;本片,并不。从独立到奴隶,这是不敢动。

10分钟前
  • [未注销]
  • 还行

坚持了47分钟,一边剧烈精神呕吐一边出来了。我以为我受得了这种题材,算了,放过我自己。没看完,不打分,不是受众,及时止损……(听说结局了,还好提前出来了,不然我可能会徒手拆了电影院)

11分钟前
  • Virgil
  • 还行

原剧本叫踢皮球一语三关,编剧设计了三组姐弟关系用女主产科护士的身份设定勾连起几代女性的困境,困境中细密编织了无数议题,扎实严肃,尽管琐碎但克制沉稳。人物之丰满,几乎每个角色都在最后翻转出来立住,被迫放弃念书的姑妈,不得已放弃孕妇的产科女医生。第二幕结尾连续两场震撼人心的和解与独立的大戏,对孕妇家属怒吼发问“你都有两个女儿了,为什么还要生儿子?”它讲的不是一位当姐姐的女性的个体遭遇,是强制引产上环计生政策到二胎政策放开被迫生子之下所有无法摆脱命运的女性,生育困境的背景笼罩于全片。最巧妙的是开放式结局,当所有人跟随导演的细微视角去体会她溺水般挣扎的困境,选择似乎不再重要,因为这是一个拍给所有人看的“知晓我命运”的故事。无论是社会意义,还是行业意义(有话语权的女编剧把女导演带了出来),都是典范。

12分钟前
  • 冷水浴缸
  • 推荐

从强制一孩到开放二胎,历史的组合拳就这样无差别地打在姐姐们的身上。而当姐姐们转身想为自己的生活奋力回击时,却只绝望地发觉无处下手——因为往往并没有什么十恶不赦的大坏人,让她们窒息的正是这充盈各处的厌女空气,以重男轻女之手,穿梭于日新月异的时空,如出一辙、驾轻就熟地扼住一代又一代女性的咽喉。(姑妈送走安然后喃喃自语俄语单词的那一刻泪崩了😭

15分钟前
  • 狗不见🌈
  • 力荐

其实可以不要那么多刻意煽情,有些话从小朋友口中说出来就假了。好的是关注到了中国姐姐这个身份带来的苦难以及长久以来做出的牺牲,但结果是新时代追求个人价值的姐姐仍有可能选择老一辈的“苦难”,从被逼迫到自愿,这弧光不值得鼓励,无法展开的某些原因和结尾的亲情绑架让人叹气。张子枫的演技还是顶得住怼脸特写的。

20分钟前
  • 理易封
  • 还行

我能理解喜欢这片的人,但我是很不喜欢的,甚至看不下去。因为几乎每个情节都在意料之中,大多数地方的拍法也全都提前猜到。哪里什么情绪,哪里该发火哪里该哭,观众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很有规划,但换句话说就是极其套路。所以,哪怕背后是非常好的真情实感,哪怕张子枫、肖央、朱媛媛都很精彩,也被套路给损耗了。这对新导演或者院线片来说也许算好事。但我只能刷手机了,尤其是这个弟弟,太假,那些台词都不是小孩说的,而且句句精准到位,编剧实在让我受不了。而且对主题和人物的表现方面,编剧也不用废笔,场场为他的目的服务,实在太刻意了,缺乏生活中真人的感觉。

21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较差

摄影很好很有设计感哦。女性电影,隐隐担心并非女权电影,我也分不清楚。跟《82年生》相比代入小男孩视角柔化了冲突,弟弟表演过于小大人了,台词写的也有点糟糕,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女性视角。一二幕搭建的特别好,第三幕有点拉胯了,每一场戏都煽情等于没一场煽情。仔细想想拍的太MV了,咔咔怼特写上音乐,何必呢。结尾很喜欢,好的电影应该带给观众思考而不是瞎给答案。今年是张子枫年。如果迷雾剧场能上就是肖大宝年。

23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推荐

姑妈那条线 就是两代人的悲哀

26分钟前
  • WRONGCOLOR
  • 推荐

看到结尾我就知道,这片儿肯定要挨骂。很多人肯定觉得它不够女权,甚至是打着女权反女权,不然最后姐姐怎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我觉得吧,电影好坏先放一边,姐姐做任何选择都是可接受的,只要影片给足了理由和铺垫,以及只要这个选择是她自愿做出的就可以。我们说女权或说任何人的权利的时候,不是规定Ta一定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算是维护了自己的权利,而是看Ta是否自愿做出选择并承担后果。后者才是Ta真正的权利,才是Ta真正掌握了自己的人生。

29分钟前
  • 子戈
  • 还行

21世纪的女性回归自我了吗 没有

31分钟前
  • 废物仙子罢了
  • 还行

看完最大感触:只有成为真正冷血无情的人,才有可能摆脱痛苦,这是儒家的诅咒,能破除的中国人寥寥无几。情节看似由急风骤雨般的冲突构成,实际上全是如履薄冰的斡旋。剪辑是加分的,几乎抹除了所有令人“生疑”的空隙,让这场风暴尽量逼真。

3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可能还不够好,但它值得被看到。它所涉及的东西在过去的大部分时间,都探讨得太少,而在这个时代也尤其需要,即使只是被提起。演员们真好,坚强的张子枫格外可爱;朱媛媛的角色让我想到很多身边的人,她像妈妈、像姑姑、像她们那个年代过来的很多女性的集合,你可以轻松地质问很多“你为什么不……”但最后她就是选了最难的一条路,出于本能、规训或者爱,但她本身终归是伟大的,但也不该被伟大绑架;肖央彻底改变我心里的印象,很有戏的人,层次全出来了。影片的节奏有问题,情感有多次的断点,转折强硬,太突出戏剧性了。很多生活化的段落太过“工整”,少了闲笔,流露出太强目的性;尤其是弟弟的台词,句句“一针见血”,没了孩子本性的天真,只有大人“睿智”的设计,就会让看的人识别出来,再难融入,好在小朋友太可爱了,所以依然抓人,哭了好几次

34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姐姐天生就是没有底座的套娃,是没有残障的瘸子,是挖掉了西瓜瓤的瓜皮,是装进了保温杯的咖啡。生育证明像与生俱来的一纸符咒,经文是女孩要被迫独立和牺牲。天生沾染了长女如母的气味,却跟弟弟拥有不同的爸爸。可尽管他是肉包子里的花椒,仍是姐姐要捐出的功德。她说从此经文她来诵,而功德都赠我。

3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三星给演员们,结局让人太恶心了。典型的男权社会下的“政治正确”,女人就要牺牲,被亲情捆绑。就算不从情感角度出发,那大家理性思考一下,姐姐现在只是小姑娘,如何养育好一个娃,送出去给富裕的家庭养对两个人都好,弟弟还小不懂事,姐姐也不懂事吗?还要媚男到什么时候?

40分钟前
  • Whatever
  • 还行

它本可以是《何以为家》,但它选择了《以家人之名》。

45分钟前
  • 關於藤井樹.
  • 还行

作为有两个姐姐享受社会红利的弟弟,我一直对我的姐姐们抱有亏欠感,即使如此我也无法完全了解她们作为女性所遭受的困境。而《我的姐姐》则真实地将这种困境展现出来,女性就像套娃,一代代被装进重男轻女的男权社会套子中,压抑感和无力感充满我的胸膛,眼泪不争气地在眼眶里打转。除此之外,我还蛮喜欢这个结尾的,因为它展示了女性最强大的情感力量:爱与善良,影片通过姑妈鼓励年轻女性“套娃不必非得装在同一个套子里,自己的路自己走”,同时用这样的结尾告诉她们不要放弃爱与善良,因为女性独立和爱与善良从来都不是二选一。作为男性和弟弟,我们能为姐姐们做点什么?或许就从尊重她们的意志、了解她们的困境、支持她们的发声开始吧!男人要有内自省性。P.S.张子枫拿影后吧!PP.S小时候的安然是王圣迪(普普)演的,她未来也会拿影后的!

49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