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便制

剧情片韩国1993

主演:金明坤,吴侦孩,金圭铁

导演:林权泽

播放地址

 剧照

西便制 剧照 NO.1西便制 剧照 NO.2西便制 剧照 NO.3西便制 剧照 NO.4西便制 剧照 NO.5西便制 剧照 NO.6西便制 剧照 NO.13西便制 剧照 NO.14西便制 剧照 NO.15西便制 剧照 NO.16西便制 剧照 NO.17西便制 剧照 NO.18西便制 剧照 NO.19西便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01

详细剧情

  Pansori(朝鲜清唱)西便制歌者俞本(金明坤 饰)带着养女松华(Oh Jung-hae 吴贞海 饰)流浪荒野山村,与一寡母坠入爱河。为避他人口舌,俞本带着爱人、松华以及爱人的儿子东浩(Kim Kyu-chul 金古初 饰)远走他乡。  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寡母过早离开人世,俞本则将一腔心血投在一双儿女身上,立志将他们培养成出色的清唱歌手。受外来文化冲击,清唱这门艺术逐渐被世人所轻视。东浩无法忍受穷苦漂泊的生活,某日不辞而别。俞本则将养女的双眼毒瞎,渴望她专心技艺。  多年后俞本去世,松华漂泊他乡,东浩则遵循姐姐的足迹,寻找生命中业已失去的快乐与幸福……

 长篇影评

 1 ) 因恨而歌

“1993年的《悲歌一曲》,是林权泽风格最为圆熟和完备的一部作品。为了不让传统艺术“潘索拉”失传,父亲将美丽的女儿双眼弄瞎,将她永远地留在了“潘索拉”的世界,也留在了悲惨的未来中。影片犹如一曲沉重凄美的民族艺术挽歌,螳臂当车的无奈被碾碎在现代进程的车轮下。”

她被父亲毒瞎双目,在心中刻下深深的仇恨,成为生命的歌者,唱给失散多年的没有相认的弟弟。悲怆。凄然。古老艺术不得避免的失传以及对艺术痴迷造成的悲苦人生。
“比起导演最富盛名的《醉画仙》,这部电影更加注重了对艺术与人性的探讨,而《醉画仙》则把很多笔墨加之于历史这较沉重的一面,不免让人想到中国的《霸王别姬》。《悲歌一曲》这部影片,历史总会免不去几分混乱与浮躁,只有真实的艺术本身才能赋予电影画面以流动和永恒的美感,其实也并不是说其中没有牵涉到历史抑或是现实政治的问题,只是它基本上以父女两人之于和歌艺术为主线进行构造的,电影的时空在主人公之一……同和的追溯下转换,但我们明显看出全片几乎都是同样的色调——温和或高调。而到了《醉画仙》,导演就运用了丰富的环境与气象画面去烘托画家不同时期与不同遭遇下的心理。
松发忧伤的和歌再也无法消失于脑海,她提嗓吟唱的是春香还是沉清的故事,它犹如史诗一般,有无言而悲怆的力量,更何况发自一个在哀伤中成长的弱女子的心怀。每一个镜头都有唯美的色彩,但也深深隐含着他们曲折无尽的命运,春夏秋冬,他们行走着,想想看,艺术不就是这样的吗,追求者只有不断地向着自己的方向前行,其实是连方向都无法得知,你需要的就是付出一生,永远也没有得知的可能,天堂在不知者与求索者的理念之中,然而上帝是不会给他指路的。
也许就像卡夫卡所说耐心是应付任何情况的巧妙办法。人们必须和一切事物一起共振,热衷于一切事物,同时又必须平静耐心。不能弯曲,不能折裂。只能克服,始于自我克服的克服。人不能逃避这一点。逃离这一点就是崩溃。人们必须耐心地吸收一切,耐心的成长。胆怯的自我界限只有用爱才能突破。人们必须在我们周围沙沙作响的枯萎死亡的树叶背后看见嫩绿鲜亮的春绿,耐心等待。耐心是实现一切梦想的唯一的、真正的基础。”


她说,“有人这么说,再怎么寂寞,哪有夺走女儿眼睛的父亲啊。为了成为出色的和歌手,要在心中刻下深深的仇恨。但是,这太难以置信了。”
姐弟俩看着台上《春香传》里棒打春香的表演,表情坚毅,满脸泪痕。

几天后看的影片的后半部分,父亲说,“再一次进入和歌的世界,就不能再想金钱和名誉了”。
记得弟弟离开时,姐姐站在一棵古树下的情景。他走后,姐姐茶饭不思,连和歌也不唱了,总是坐在那棵古树下等。弟弟得知,她一生都没有嫁人,因为没有人会娶一个瞎子。
弟弟说,“那时候,讨厌贫穷,恨父亲恨到想杀了他,随着岁月的流转,却怀念的不行。寻找几年,只是知道父亲已经死了,姐姐也没有音讯。”
姐姐的眼睛再也看不见了,她双手趴在屋外的栏杆上,印着落日的余辉,问父亲太阳下山了吗,能看见夕阳吗,父亲说还没,天空都被染红了。她说风在吹,父亲说冷风吹,她说马上就要出月亮了吧,父亲说是啊,她问星星也出来了吗,她自己回答是啊,她说天空,星星,月亮,都看不见了,“我,什么都看不见了吗”。她说她想唱和歌,想唱沉清歌。
她随着父亲,走过春夏秋冬,走过一年又一年。父亲悲怆地唱道:“世间万物都是寂寞的,直到昨天,过了青春年华,今日已是满头白发”。白发苍苍的父亲对女儿说,“西便制的声音,就像用刀挖人的心,充满了恨。你尽管美丽,但没有恨。所谓人的恨,充满了一生,心中淤积的不融洽的感情,生活就是恨的淤积,恨的淤积就是生活。你,不仅失去了亲人,也失去了光芒,肯定比别人积聚了更多的恨,为什么不出声。”她对着万丈深渊下的苍翠树林悲怆的高唱着和歌,“把我当做牺牲品供奉出去,干涸的地面上的虾”。她哭了。父亲说,“哭能怎样”。她一遍一遍的练着,“干涸的地面上跳跃的虾”。
父亲偷了村子里的鸡炖给她吃,却被打,他却对女儿说那是沉清的父亲生气时的声音。她终于唱到了一个高度,父亲却咳嗽着病入膏肓了。悲哀的音乐下,她跪着,听父亲说,“终于,把恨,融入了和歌中。松发,我,你的眼睛,看不见,知道吗。那,原谅我好吗。你恨我,这种想法融入了你的和歌中,在你的声音中,没有这种痕迹。从这个开始,感情不融洽,情念被埋起来,超越这种感情,把声音发出来。东便制有重音,和歌的连接很明确,西便制充满了悲哀和爱憎。但是如果能超越感情,就没有什么东便制西便制,只有和歌”。
她说,他所追求的是排除杂念的声音。她对父亲的老友画师说,看到心底。画师写了她的名字“松发”。他说,“松树的松字,松树上有两只仙鹤,鹤能活千年,像鹤一样长寿,而且,有个光明的未来,明天再画,花朵的花字,花上落着蝴蝶,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有伴侣和孩子相伴的人生,画只蝴蝶”。她听到这些话的时候,眼神木然。而我的心里是那么难过,千年鹤,又孤独终老,这是何等的寂寞的人生,如她一般。她是孤独的无法成双成对的拥有平凡人的幸福的,但是她的境界又有几人可以达到呢?
弟弟终于找到姐姐,听她悲伤的唱了一夜,他们没有相认,却都明白的。他们哭了。房主说,“他,就是一直等着你的弟弟啊”,她其实早已知道。弟弟不辞而别,是不想再提过去了,她说,“我们昨天超越了恨”。他说,“你的声音与太鼓的拍子相和的时候,不要碰到身体,和对方,有的时候拥抱,做男女之戏”。她说来这三年,和她的性情不合,这的人心肠好,该搬到别处了。
在苍老的女声和歌中,一个少女为黑暗中的她带路,走向了远方。充满了隐喻。

我总在想,一个看不见光芒的人,一生都在寻找失散的亲人,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恨。正是这种恨,融进了她的灵魂和和歌艺术中,情念被埋起来,而最终,她又超越了恨,虽然孤独一生,却达到了一种人生的至高境界。
这是艺术的过程,也是人生的过程。

悠远,苍凉,悲怆,潸然泪下。

                                      

2009年5月15日深夜 随笔

 2 ) A sad song!

一、人物
影片的主要人物有三个,主角是松华,清唱家裕凤的养女,最终传承了养父的艺术衣钵。松华的性格是柔弱孝顺的,对于父亲的教授认真练习,加上本身的悟性,很快就达到了较高的清唱水平,但是时代的变迁使清唱这种艺术逐渐没落和不被接受,父亲又有酗酒的嗜好,一家三口的日子日渐艰难。在弟弟出走后,松华十分难过,不再唱歌;父亲将她的眼睛毒瞎后,松华的清唱成为了她唯一能够表达心境的方式,她对清唱的学习也从被动变成了人生的自觉,躯体的毁坏带来了艺术成就的登峰造极。父亲死后,松华流落各地,生活困苦,但仍然在等待弟弟的出现。
父亲裕凤相对其他两个角色而言本身并没有太大变化,是一个展现型的人物。通过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裕凤逐渐从一个一般的民间清唱者变成了承担清唱艺术的大家,同时他自身固执的性格也慢慢显现出来,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这种人物设置让我想起了《飞行家》,往往性格上的缺憾更能够成就一个丰满的人物,特别是当这个人物还拥有很高的精神追求的时候。裕凤在松华失明后的表现更加丰富了人物的内心,死前的忏悔和不悔的混合让这个人物的塑造达到圆满。
弟弟东户是影片的线索人物,影片的外在结构就是由弟弟寻找失散的姐姐这个最基本的动机慢慢推进的。东户从学清唱的开始就是一个“坏学生”,除了少数时间外,他一直对清唱和养父充满了怀疑,也代表了被时代的冲击影响的一批人。然而,中年成家后的他开始怀念姐姐和父亲,并踏上了寻找之路;影片的最后,他敲起手鼓与失明的姐姐一起合作《狱中歌》,暗示了他对清唱这门艺术的重新认同。弟弟是在大千世界中慢慢感受到艺术魅力的人,与姐姐的自觉的表达不同,但终究是殊途同归。
二、叙事
影片《西便制》的叙事结构如同《阿甘正传》一样,采取的是现实框架中的倒叙这种手段。两部影片恰好也都是描写个体在变迁的社会历史中的挣扎与选择,不同的是前者更具有悲剧色彩,而后者是一个正剧和励志类型的影片。
影片从东户的视角出发,第一个段落是在清唱旅馆中与松华徒弟的交流。这个段落中东户回忆出了裕凤和姐弟这三人之家的建立过程,以及松华与东户和裕凤学习清唱的开始。另外,影片还用全知的视角交代了裕凤的师门状况,暗示了裕凤被埋没在民间的高超技艺。这个段落的结尾,利用旅店老板的对白交代了松华失明的悲惨命运,这也成为了东户寻找松华之外的另一个悬念。
接下来的段落在东户继续寻找的途中讲述了从姐弟开始演唱一直到东户离开父亲和姐姐独自生活为止。这个段落是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慢慢显露出了一家人的艰辛生活,时代的变迁,以及父亲的性格。整体叙事张弛有度,令人难忘的父亲与姐弟在一望无际的田地中开心歌唱的长镜头是这个段落的一个出彩之处。在这个段落中,还透露出姐姐对弟弟的思念。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东户遇到了以前与父亲相识的卖画老人,从他的口中得知了自己离开父亲、姐姐之后他们的经历。父亲通过毒瞎姐姐眼睛的极端方式使姐姐主动学习清唱,二人躲在深山中,饥寒交迫反衬出艺术的成就。父亲最终被毒打致死,死前向姐姐忏悔,并告知从有恨到无恨的清唱最高境界,这也是父亲一生的总结。接下来稍微描写了姐姐之后的流落各地的经历。
影片的结尾,东户终于到找了松华,二人并未相认,却在合奏《狱中歌》中达到了心灵的沟通。最终弟弟终于离开,姐姐也继续她那漂泊的生活。影片就在这种淡淡的哀愁中结束。
《西便制》影片的巨大张力来源于艺术追求与生活压力、个人与时代、以及亲情之间的矛盾。其成功之处正在于使用了朝鲜民族特色的清唱艺术,形式本身既具有民族性,而反映出个人在历史社会变迁过程中的挣扎的更具有跨民族、跨文化的关怀和感染力,这也是整个韩国电影的基本策略之一:形式上模仿好莱坞,内容上带有本国、本土性的深刻反思。

 3 ) 朝鲜文化里唱的“恨”到底是什么?

关于歌声,电影前期中期都在展现父亲的严苛的训练松发的发声技巧。而到故事的后期,松发终于熟练了民谣的歌唱技巧后,白发苍苍父亲才把西便制的心法传授她,即:西便制的歌声要充满恨,声音要像用刀捥心一样震撼。

而这种“恨”到底是什么呢?父亲的解释是:是人绵延了一生的情绪,淤积于心底永不消散的一种情绪。恨的绵延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绵延的恨。

其实这个“恨”只是借用了恨这个情绪,但并不完全是同样的意思。这种情绪并不是谁恨谁的那种具象的仇恨”,而是一种感觉,一种超越了具体个人的情绪,是歌谣表现时作为核心支撑的一种情感。中文中对应的概念可能是“苦”,众生皆苦的那个苦,是沉重,悲哀,浓郁的感触。但是因为歌唱表现的需要,它往往以撕心裂肺的痛苦示人,于是歌谣里会唱恨,但这种恨其实是控诉,恨山为什么那么高阻挡你的身影,恨海为什么那么广阔隔绝我们在不同的陆地上,恨太阳日落西山就像你舍我而去一般……

虽名曰“恨”,但其实是一种深层的情绪感触。与日本的“哀”中国的“愁”相近似而些许不同。比如近似日本的物哀,既可以“哀”花瓣的凋谢,也可以“哀”花朵的绽放,既慨叹生命逝去的萧瑟,也慨叹生命诞生后的不自由。而二者又与中国的“愁”文化近似,大似“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的惆怅。是一种必须由经历与岁月发酵,获得感与失去感皆有的灵魂悸动。

是一种抽象的,人要用尽一生要去压制,深埋在灵魂深最处,表面上不声不响的一种情绪。是人将一生中一切的经历,一切的情绪,一切的喜悦幸福,痛苦愤怒,欢喜哀愁全部收藏于心底,压置在心底,埋藏于灵魂中,不去触碰不去回想,但它随着时间越来越浓郁饱满,直到只要轻轻一触碰就立刻能引发电击般洪流的一种情绪。父亲要求松发感知这种情绪,将之融入声音中,所以才说:“西便制的歌声要充满恨,充满爱憎”。因为只有用这种“恨”,歌声才有穿透力,才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才具有让观众无法置身事外的触动。也就是让观众共情。这种恨是空恨,并非仇恨。

而当松发的歌声具备这种恨之后,父亲又指出,光有“恨”还不够:“要超越它,把声音发出来”

父亲认为能唱出恨的是高手,但不是完美。西便制最高的境界是超越东西便制,单纯用歌声就让观众排除杂念忘记一切的声音。能唱出“恨”的歌声会吸引观众共情,但能穿过恨超越恨的歌声才能让人终生不忘。

可能做到吗?这便是父亲要松发一生进行的修行,即累积着磅礴的“恨”,但越过它,放空它,再歌唱它。

 4 ) 《悲歌一曲》——让人震撼的悲怆人生

韩国百年电影展中一部特别的好片。

姐弟俩从小就在养父严格的教授下,学唱潘索里。原片名《西便制》,是潘索里的一种流派。初听潘索里,感觉像中国的秦腔,或者西部的原始的某种粗犷的劳动号子,少声线的变化,女声唱来也是粗犷低沉,感觉不是那么好听。电影里,潘索里是贯穿全片的魂,一段段的演唱和鼓声,随着剧情的发展,听得人心情也悲怆起来。

养父为了让女儿松花能传承潘索里的精髓,让性格温顺的松花,能体会人生的悲与恨,把这种恨意融入歌声中,不惜毒瞎了女儿的眼睛。临终前,还将真相告诉了松花。我起先很难理解养父的变态和残忍。但越看到后来,越被感动,越能体会父女俩对潘索里的依恋的宿命。

影片中,并没看到松花知道自己眼睛被父亲毒瞎后,有激动痛苦的表现。但她的那份悲怆的爱与恨,都深深地融入了潘索里的歌声中。观众悲怆的情绪也在松花的一次次演唱中积聚,直到最后,观众跟随一路寻找姐姐的弟弟东浩,找到了姐姐,姐弟俩最后的一次击鼓而唱,如同伯牙知遇子期,一切的悲欢离合,爱恨离愁,穷困潦倒,颠沛流离,都不必倾诉,甚至都不必相认,弟弟的鼓声已传心声,彼此的默契已如歌声鼓声,滔滔江水,激扬深沉,哀怨铿锵,听得人悲从中来。这时,才觉得,也只有这样难听的潘索里,才能给以人如此动人心魄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直到两周后,落笔写下这些文字的此刻,依然强烈。给四星,是因为这种悲怆的感受过于强烈,强烈到让人不适。而这份不适,才是电影感人至深的优秀所在,因为感动,不给五星,而给四星,或许这也是个悲剧的悖论。

这部电影让我对朝鲜的印象也有所改观,这也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内在情感的古老民族。有着这样的歌声的民族,也是一个有着硬朗的悲剧气质的民族。不由产生几分敬意。

 5 ) 第83名:韩国影片《悲歌一曲》——影史100部爱情典藏完全解读

人性的悼曲

 

《悲歌一曲》Sopyonje 年代:1992年 / 导演:林全泽 /主演:金明坤 吴真孩 崔宗元

《看电影》的一句话评价:朦胧的姐弟恋情。

 

       这部电影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199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林全泽导演携本片惊艳亮相,成为最早留给中国观众的韩国电影记忆。通过这部电影,也让中国人了解了韩国的一门传统艺术:潘索里。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从事这些传统艺术的流浪艺人的艰苦生活,从它这里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卖花姑娘》一般感人至深的情怀。

 

艺术的悲歌

       我觉得潘索里应该像中国的传统戏曲一样,是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的传统艺术。而在现代观念充斥的今天,这些古老的艺术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不复过去的光彩。从电影中可以看出,演唱潘索里的大都是贫苦的底层人,他们居无定所,过着流浪的艰难生活。汤凡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来到一个村子表演潘索里,他的表演获得了村民们的一致欢迎。这其中还包括一个默默无闻在田间劳作的妇女。这个妇女有一个儿子,那天晚上她的儿子亲眼目睹了汤凡和自己的妈妈做爱的情景。幼小的他或许还不能理解面前的两个人在做什么,但是至少这对于这对男女来说这是一个很尴尬的结合。果然,村里对他们的不正当男女关系有了风言风语,为了避免有麻烦,汤凡就带着自己的女儿松发、妇女及其儿子东户一同私奔了。可是好景不长,东户的母亲难产,死了。这令幼小的东户从此与汤凡父女两人相依为命,并且开始了这对小孩子的坎坷从艺道路。

       唱潘索里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曲调千转百折,演唱者要有足够的运气技巧才能演唱得好。汤凡是一个严格的父亲,更是一位在演唱方面精益求精的人,在向子女传授潘索里的时候尤其严苛。由于过早的丧妻,使得他的脾气越来越坏,性格也十分古怪。学习这种艺术是十分枯燥的,再加上父亲的坏脾气,东户开始动摇了。

      每到一个地方表演,他们都只能看着主人的眼色行事。流浪艺人的地位很低,一般只能赚到很少的钱,所以他们住的地方都是临时找到的。冬天的时候,他们住在徒有四壁的破败房子里,连吃一只鸡都得偷别人家的,最后还得挨别人一顿揍。即使是挨打,汤凡还不忘告诉自己的女儿这就是潘索里中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要她深刻领会。看来汤凡真的是不疯魔,不成活。他的潘索里演唱功夫可谓一流,可是,在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里,谁又会请他来唱潘索里呢?在他心目中艺术远远高于生命,他紧衣缩食也不肯放弃潘索里,在最困苦的时候也是高唱着,用歌声来驱走寂寞。这一点令人敬畏。非常敬畏。

       有一天,东户忍不住这种非人的生活了,逃了出来。汤凡为了不让松发也逃走,竟然给女儿喝了一种汤药,从此松发双目失明了!天下哪有这样的父亲,汤凡的疯魔愈显癫狂,连起码的人性都泯灭了。失明后的松发像一朵逐渐凋零的花朵,性格越来越内向,不肯与人交流,只能将心里话对着大山用歌声唱出来。就这样,松发陪着年迈的父亲度过了不为人所知的那些年……

     几年后,东户回到了故乡。他决心要去找自己的姐姐。在四处打听之后,他终于见到了松发。如今的松发苍老了许多,世事的磨练让她过早的衰老。东户让她唱一曲潘索里,在松发激昂的歌声中他眼中满含的泪水再也无法控制了……然而,第二天,他还是悄悄的离开了,这对姐弟也并没有相认。松发说,其实从一开始,她就觉察出来他是东户了,可是命运依旧在折磨着她,没有尽头……

      汤凡对子女的爱是另一种形式的爱,他的最高理想不是将生活条件改善,而是如何把潘索里传承发扬下去。他是舍小为大的榜样。为了艺术,他不惜牺牲女儿的双眼,这种不择手段的做法令人难以理解,却恰恰说明了他内心对艺术的极度追求。东户是现实主义者的代表,你可以说他目光短浅,或者是过于势力,但是以常人的眼光来看,他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只是,面对着从前甘苦与共的姐姐,他选择放弃相认,这就有些不解情的意味了。说到这里,还要再反过来审视我们文章的主题,那就是“爱情”。松发和东户之间有朦胧的姐弟恋情吗?为什么我没发现?松发和东户只是普普通通的姐弟情深,这其中怎么还会掺杂爱情的成分呢?小编们看来是想多了。至少,我没看出他们之间哪个举动是爱情的象征。

 

古老的艺术重焕光彩

      林全泽在韩国影坛的地位相当于黑泽明在日本的地位,这话一点都不假。这位从60年代就从事电影事业的导演,电影风格一直是唯美至上的。2002年他最著名的作品《醉画仙》甚至堪称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画,就连性爱场面都处理的极具美感。当一位以烘托意境擅长的导演遇到潘索里这种同样很有意境的传统艺术的时候,《悲歌一曲》就被打造成了这门古老艺术的教科书。

        全片大概有一半的时间都充满了潘索里的歌声。不论是白雪皑皑的山地,还是秋天收获的麦田间,都洋溢着这种听上去有些纠结的曲调。为了弘扬潘索里,导演还专门用了5分钟的长镜头拍摄了汤凡、松发和东户一起喜气洋洋演唱潘索里的场景,三人在乡间小路上由远及近,歌声始终没有断过,由此令人深刻体会专门戏曲形式的魅力。可以说,《悲歌一曲》在发扬传统艺术的作用上功不可没。

      给人直观的感觉是,这部电影不太具有可看性。情节起伏不大,而且穿插其中的演唱段落往往打破了故事的连贯性,略显沉闷。

 

来电指数:

谁和谁?请告诉我


接吻镜头:

1处


爱情箴言:

没有


 6 ) (转载) 亚洲影展竟藏着一部超级大师之作

作者:依子

2019年5月19日 来源:幕味儿

//mp.weixin.qq.com/s/RzQbTmrMBg43_Ryekt4JRg


为纪念韩国电影诞生百年,第4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与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KOFIC)携手呈献「韩国电影一百年」,在这个由《杀人回忆》《薄荷糖》《燃烧》等10部影片组成的特辑中,林权泽导演的《曼陀罗》赫然在列。

不久之前,韩国《东亚体育报》(Sports Donga)邀请100名韩国电影从业人员评选韩国电影之最,林权泽(IM Kwon-taek)当选为韩国电影人心目中的最佳导演。

作为韩国电影教父林权泽的第93部作品,《西便制》(又译《悲歌一曲》《天涯歌女》)发行于1993年。电影上映数月之前,金泳三就任韩国总统,结束了韩国长达三十年的军政时期。他提出“世界化”(segyehwa)政策,打出了“越是韩国的越是世界的”这样国人也倍感亲切的口号,大力振兴韩国文化。

《西便制》的故事就围绕着一个演唱朝鲜传统音乐潘索里(pansori)的流浪艺人家庭展开,横跨韩国多个历史时期,记叙了一段百转千回的人生传奇。

有评论称《西便制》是最有韩国味道的韩国电影。但复兴韩国民间音乐绝不是林权泽的主要创作意图。相反,戏里戏外我们都见证了潘索里的式微。影片借由板索里表演和流浪艺人的跌宕命运为隐喻,其力量需要在回顾二十世纪朝鲜民族悲剧性的历史中才能得以释放。

韩国映像资料院在2017年完成《西便制》的4K修复并发行了蓝光DVD。在DVD的纪念手册中,韩国电影学者金景铉(KIM Kyung-hyun)撰文指出,多次担任大岛渚电影配乐的武满彻和为张艺谋电影谱写音乐的赵季平都在不断从两国传统音乐中汲取灵感,使经典获得新生。

而林权泽的御用音乐人金秀哲(KIM Soo-chul)(亦是《西便制》的作曲)的创作则未能在韩国以外获得广泛的认可。这使得影片诞生年代的“世界化”口号略显苍白。

《西便制》的首映已经过去了二十五年,流行音乐仍然是韩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艺术代表之一。影片中的潘索里作为曾经的民族想象(minjok imaginary)载体,虽然没能将艺术生命延续进新的世纪,但林权泽在其中注入的对韩国六十余年历史的深刻反思、与父辈的隔阂与谅解以及对未来的怀疑与希望,使得影片成为不折不扣的韩国民族志。

2019亚洲影展在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的协助之下,将修复版《西便制》带到北京。我们将影片详实的修复手记翻译给各位。正是这些幕后的事无巨细的修复工作使得今天的中国观众得以一睹影片最近接林权泽导演创作初衷的状态。

2019亚洲影展将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小西天艺术影院排映5场《西便制》(4K修复DCP),具体放映时间与格式请关注官方排片信息。

希望《西便制》的诗意和隽永能够通过国内的大银幕首秀,打动今天的观众。

在胶片色彩修复与数码提升之间走钢丝

《西便制》修复记录

韩国映像资料院修复中心

《西便制》是一部关于朝鲜传统音乐形式潘索里(pansori)的影片。在1993年公映时,仅在首尔的一家影院放映。无法想象,影片吸引了一百万观众。这个数字在今天或许并不稀奇,但影片在票房上的成功在当时是不折不扣的社会文化事件。

当时的影院仅准备了为数不多的放映拷贝,而独此一家的放映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也就意味着影片的每一份胶片拷贝都被使用了无数次。当修复中心的工作人员看到影片的时候,过于频繁的放映给胶片造成的损坏相当严重,胶片的情况令人担忧。

幸运的是,韩国映像资料院在1994年收集到的影片原始底片状态相对不错。得益于此,我们才能够顺利地对影片进行4K高分辨率扫描、色彩修正和数字修复。

影片底片经历过多次冲印,用于制作带字幕的拷贝送往国际电影节。因此需要用数字修复来擦除胶片上呈现的多处划痕和灰尘粒。每个连接处的画面抖动问题也需要人工逐一调整。有些场景的焦点和清晰度都比较模糊,这是因为在重制一整套底片之前,工作人员都需要反复对原有的底片进行光学冲印。这是原始胶片的致命问题,至今我们都为无法通过数字手段对这一点进行弥补而感到遗憾。

光学冲印作为一种传统技法,被用来制作溶解、淡入淡出等特殊效果以及低速转制,会对胶片造成无可避免的损伤。《西便制》中的以下几个场景因为这些原因在画面质量上差强人意:松花站在树下目送东浩离开;与松花团聚后,东浩在公交站候车;片尾失明的松花在小女孩的引导下上路。

目前还没有方法可以完美地去除光学冲印在影片段落中留下的痕迹,但我们尝试在清晰画面和有痕迹的画面之间通过调节清晰度来尽可能地缓解差异,力求一致。以此同时,我们手工修复了低速转制在多个画帧的同一位置留下的污点。

色彩校正是令人三思的难题。故名思议,色彩校正意味着首先恢复胶片褪色变色之前的状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胶片的原始色彩对应到适用于数字放映的色彩空间。当下的电影制作可以利用数字调色技术对拍摄画面实现轻而易举的上色,从而获得符合导演意图的色彩状态。

把一部经典胶片电影作为文化遗产进行转化和重新调色与使用色彩校正技术在如今的电影产业中生产新的电影,二者无论是从创作意图、工业标准还是可操作范畴来讲,意义都截然不同。

假设我们面对的是一部1998年出品的保存状况良好的电影,二者间的界限或许会变得相对模糊。一方面因为会被这样的影片唤起记忆的观众先后经历过胶片和数码时代。另一方面,这个时代的胶片影片所呈现的状态是可以与数码时代作品并存甚至媲美的。这样的影片往往让人不禁想象:或许只要加上一些色彩校正,就能让影片看起来与刚刚发行的新作别无二致。

《西便制》是一部关于对往日时光的美好期许的艺术电影。影片中,绚丽明媚的风景一度蕴藏着激情与梦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退成为暗淡凄凉的景象。作为修复人员,我们在“原始色彩修复”与“数码提升”之间小心翼翼地走钢丝,力求能够清晰地还原导演最初的意图。

我们针对影片的每一个段落进行了色彩校正,让故事中的每一个季节都在色彩上独具一格。一些场景的阴暗色调是当时的拍摄环境和胶片感光速度的局限所致,我们对此做了提亮处理,把画面提升至理想状态。人物的肤色也进行了必要的修正。我们的调整可能与作品的原始模样有些许出入,但我们竭尽所能用温和的处理方式去接近导演的创作初衷。

作为修复人员,我们必须时刻警觉,避免修复工作使老电影失去年代感,还要提防新技术的强大,防止其盲目弥补以至于完全覆盖掉昔日电影技术上的不足留下的痕迹,这一切可能会削弱一部电影的历史感。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如果我们依靠现有的技术将一部电影决断地封存成当下的模样,对今天以及未来的观众都是不公平的。毕竟,在技术之外,人们与这部作品之间还存在着情感的归属与联结。对《西便制》的色彩处理,就是在如此矛盾的状态之中完成的。

《西便制》以电影中的音乐而闻名,但从声音角度来说不甚理想。影片的声音指导采用了杜比立体声,但效果比较差。因此,影片只能提供很有限的空间沉浸感,而歌曲的音量、对话、背景声以及其他声音效果都十分粗粝,无法均衡。

事实上,同一时期采用杜比立体声的韩国影片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九十年代初期是一个从单声道过渡到杜比立体声的过渡时期,电影声音的制作与影院放映在这一时期有日趋复杂的发展趋势。《西便制》的摄制组需要同时进行单声道录制与杜比混音。

令人遗憾的是,一旦杜比混音已经完成,从技术角度无法就单独的声音元素或者某一条声轨的音调进行修改。因此,我们所能够做的是降噪以及修正声音的长度,使之与画面和场景的时长严格匹配。

我们为影片中演唱潘索里的(演)唱(chang)部分制作了歌词。林权泽导演在当年的放映中也刻意加上了这些文字,目的就是避免潘索里中的方言和口音给观众造成障碍。而这些唱词,在导演看来对理解影片至关重要。由于影片的原始底片上并没有字幕,我们为此参考了影片的放映拷贝。

林权泽与金弘凖两位导演对整个修复工作过程进行了严格监督。我们向林导演对韩国映像资料院工作标准和原则上的理解表示深深的谢意。

韩国电影史研究者周健蔚与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修复工程师焦翔对本文多有帮助,特此致谢。

 短评

撕心裂肺的歌声诉尽人生末路,唱磬艺术悲苦,泣心泣血的漫漫路途;姐姐坐在树下苦等弟弟的场景真让人心酸。

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你的声音与他太鼓拍子相合的时候,不用触碰身体互相也可以融入对方,有的时候像是在互相拥抱,有的时候仿佛进入了男欢女爱的高潮...”时代变换身世浮萍中可贵的坚持谱写了一曲沉重凄美的民族艺术挽歌。43分钟时的长镜头用得极好。

9分钟前
  • 叔是
  • 推荐

她唱的时候好美啊,刚开始还觉得和歌很难听,看到最后一曲的时候,忍不住反复播放了~

11分钟前
  • 喜上眉梢邪王子
  • 推荐

当《春香传》的歌声在寂寥地寻找观众的时候,大众跟着西洋音乐演奏队一哄而起,这是韩国民间音乐和西洋音乐,传统声乐与现代声乐的一次竞争。吴天明的《百鸟朝凤》(2013)有类似的情节。不过把它比作陈凯歌的《黄土地》也许在时间和文化背景上更接近一点。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观众不如人就自叹技不如人。其实西洋音乐同样经历了自身的传统与现代的更替。一种现代的音乐意味着它有几个方面的要素:展演性,即它不仅适合听,而且在视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风格化,比如合唱队的特定服饰;适应现代生活的通俗性,这种通俗不再是下里巴人的通俗,而是指它适合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之间传播,我们可以借鉴电影中的定义,称之为“白话性”。歌曲同样有自己的白话现代主义的方面。第三,它要不回避性幻想的方面。资本主要主义的文化是以性的展示和满足为其基本特

16分钟前
  • 彼得潘耶夫斯基
  • 推荐

人有殊途,我是你一无仅有引路的瞎女。人生和歌这一泥泞路,应有春色几许和片绿,与我悲歌一曲。

19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推荐

林权泽是个好导演,不过我不是一个好知音。

24分钟前
  • 非了
  • 还行

时隔多年回到西便制,才意识到《千年鹤》里,为让这门曲高和寡的濒危艺术能被更多人了解、欣赏,林权泽所作出的改变和抉择,此时的他更为现实主义风格,更纯粹,更“狠”,更孤傲决绝,板索里唱腔哽咽,撕心裂肺,是用“恨”来滋养的艺术情感,流浪艺人颠沛流离,无处安身亦不能安身,飘摇动荡一生,千磨百折,若说两者不可兼得,也许从另一种角度理解,艺人们的苦难是世人狭隘价值判断,他们拥有只有他们才能懂得的爱与丰盛的给养;一曲《沈清传》,盲人松花仅凭击鼓手法便听出是东浩,两人久别重逢,一言不发却诉尽衷肠,也正是在这个夜晚,松花接受了板索里的命运,也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超越了恨,真正实现了养父所期望的艺术高度;养父对松花的残酷、姐弟二人羁绊、人生选择、对板索里的艺术认识,在他们的板索里世界之中,爱与恨接近于同义词

28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

固定长镜头里,蓝天下,荒野间,父、子、女三人歌舞,是片中唯一愉悦的一段,也是儿子唯一有笑容的场景。

32分钟前
  • 殊不方
  • 还行

艺术的孤苦之路。最后一场姐弟合唱的戏让人触动。电影色调灰蒙悲凉,很多固定机位的长镜头,与电影要表现的艺术歌者的人生很贴合,很多乡间的场景很美,构图简单又丰富。印象深刻的三个画面:1父姐弟三人乡间小路合唱的长镜头,2弟弟独自离开的画面,3最后一个小姑娘牵着姐姐穿过芦苇、走在田间。

35分钟前
  • 小金鱼
  • 推荐

又见流浪艺人,相比之下醉画仙飘逸风流像李白,悲歌一曲似杜甫要沉郁得多,基调节奏和人物形象是相衬的。一半的魅力在歌声。

37分钟前
  • bloom
  • 推荐

与同年诞生的《霸王别姬》相比,本片似乎更加集中于凸显出传统文化的变迁和遭遇,而非刻画人们之间的情感

40分钟前
  • 王富贵
  • 还行

传统技艺逐渐被抛弃消亡的过程,与情感飘零孤独人生的交织。这孤独来自,你不懂我的爱(对潘索里也对人),他不懂我的恨。多年后林权泽又拍了姊妹篇《千年鹤》,把本片中隐匿的非亲姐弟间超越亲情的情愫放大,演绎了另一曲潘索里的离别追寻悲歌。《西便制》好在,导演用完美的节奏描述人物一生的同时,也用高超电影语言完成了从爱恨交织到超越爱恨的情绪营造,整体浑然天成。所以至和解之时,尽管歌声中肝肠寸断,但以历尽千帆之姿诉出,无任何煽情,我却很久以来第一次抑制不住大哭,跟着松花把内心郁积的什么排解了出来。几场印象非常深的戏:田野中三人幸福合唱由远及近直至出画的长镜头、失明松花面对晚霞的追问与收下五彩革笔画绘出的自己的名字、东浩偶遇大叔后饭馆窗户上映出的长河波光。几处大远景意境极美,配乐特别好。结尾虽有点拖但无大碍。

43分钟前
  • 神仙鱼
  • 力荐

最终还是超越了恨,三个并无血缘关系的人都选择了为生命而歌。林权泽的构图着实漂亮,强烈弥漫的民族情愫和不紧不慢的古典气质正是西便制那种婉转哀怨的一击一字的悲怆歌声。

45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其实这个电影和加列夫的作品何尝不可以做一番比较呢,它不是韩国电影浪潮中的票房玩物,而且关注着自己的命运..

50分钟前
  • hitlike
  • 推荐

At the end of the film Dong-Ho and Song-Hwa went separate ways, without ever mentioning the fact that they had found each other. It is as if telling, that there are certain things need not be said and should not be said, even though carrying these unspoke

52分钟前
  • 【守破離】
  • 推荐

被字幕坑了,好在剧情不是很难理解——为什么清唱会有那么哀婉的曲调,似乎是受日本演歌曲调的影响,但清唱艺人的命运从来便是如此凄凉,爱恨都在歌声里,也是一种江湖。

55分钟前
  • 安短
  • 推荐

悲情人物史诗,历史环境下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妻子难产而死,传统技艺难以传承只能传给养子养女。养女苦不自知,同样醉心艺术,难言好坏,外人看来却更悲凉。养子现实却平庸,与家人再难重续,同样可怜。姐姐大树下等弟弟回家的画面真的难忘。好的音乐电影是把旋律和节奏刻进骨子里,而不是装饰在表面上

57分钟前
  • 干煸鸡丁
  • 力荐

虽然对朝鲜清唱一无所知,虽然极度厌恶韩语的发音,但从歌声里传出的情感是无法无视的。

58分钟前
  • Roentgen
  • 推荐

【亚洲影展展映】韩国电影资料馆4K修复版。60年代韩国父子女三个盘索里说唱艺人的故事。贯穿全片的盘索里说唱极为动人,听着宛转悠扬的《春香歌》,尤其是《狱中歌》唱段,脑海里一直回想着古文中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片尾一曲《沈清歌》更是高亢悲怆,肝肠寸断,感人肺腑。20出头的女主角竟能演出盲女久经沧桑的淡然,令人赞叹!四星半

1小时前
  • 汪金卫
  • 力荐

7.8/10。带着养女A的盘索里歌者男主B与带着儿子C的寡妇D相爱,但因怕舆论指点四人选择颠沛流离,D路途中不幸去世,A对B和C很严厉想将他们训练成盘索里歌者,但因外来文化冲击导致盘索里被轻视赚不了钱,忍受不了贫穷的C不辞而别,而B为提升A的盘索里水准将她双目毒瞎。多年后B已死,A与C再次相遇,感动而又万分感慨。整个故事启发自现实政治:B启自独裁政权,A和C分别启自北韩与南韩人民。影片有着灰蒙压抑、表意有力的高水平摄影美术,并大量运用朝鲜族民歌渲染悲怅的气氛,但作为传统故事片(剪辑、表演方式等可看出)本片叙事太拖(虽然这种拖也意外符合影片压抑的氛围),扣1分

1小时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