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机长

剧情片美国2016

主演:汤姆·汉克斯,艾伦·艾克哈特,劳拉·琳妮,杰瑞·费拉拉,安娜·冈,奥图姆·瑞瑟,霍特·麦克卡兰尼,克里斯·鲍尔,杰米·谢尔丹,安·库萨克,莫莉·哈根,马克斯·阿德勒,萨姆·亨廷顿,韦恩·巴斯楚普,维勒莉·玛哈菲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剧照

萨利机长 剧照 NO.1萨利机长 剧照 NO.2萨利机长 剧照 NO.3萨利机长 剧照 NO.4萨利机长 剧照 NO.5萨利机长 剧照 NO.6萨利机长 剧照 NO.13萨利机长 剧照 NO.14萨利机长 剧照 NO.15萨利机长 剧照 NO.16萨利机长 剧照 NO.17萨利机长 剧照 NO.18萨利机长 剧照 NO.19萨利机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02

详细剧情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2009年1月15日,萨利(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饰)在全美航空1549号班担任机长,飞机起飞两分钟后遭到飞鸟攻击,两架发动机全部熄火,萨利决定在哈德逊河上迫降,155人全数生还。但之后的调查显示他做了错误的抉择,认为大可选择返回拉瓜地亚机场。机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长篇影评

 1 ) 《Sully》,及航空史奇迹与喋血

2009年1月15日,一群加拿大鹅出现在了纽约上空,撞上了刚刚起飞三分半钟的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导致它的两个引擎失去动力,被迫降落在哈德逊河河面上,曼哈顿旁。

从起飞到迫降,不过短短六分钟;机长Sully(Sullenberger)凭借自己的经验、技术和精准的判断,拯救了机上155人的性命。这次航空史上奇迹般的水上迫降,被改编成了电影《Sully》(《萨利机长》),由汤姆·汉克斯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

近年来,汤姆·汉克斯的脸庞一直朝着发福的方向一去不复返,自带憨厚正直可靠,饱受美国群众喜爱,演起专家+英雄类角色毫无压力。他除了刚刚登陆影院的《Sully》,马上还有根据丹·布朗的畅销小说《地狱》(Inferno)改编的新片上映。

伊斯特伍德老爷子今年86岁,已是“老”导演了,也玩电影配乐,早年演戏以牛仔和硬汉的形象深入人心——我就随口说说,我这么年轻,都没看过。以前CCTV6放过一部他自导自演的《太空牛仔》(Space Cowboys,2000年),讲四个老顽童一样的前宇航员,跑上太空去修一颗眼看就要坠毁在美国的苏联卫星的故事。典型的英雄救美国的套路,加点夕阳红的可爱,比如其中一个老爷爷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设计过山车,一把年纪了还一边吃着香蕉一边坐在过山车上测试它够不够爽。

《Sully》俨然汉克斯的独角戏,处处都是他的沉稳,倒不见什么伊斯特伍德的风格。一切皆可预料,英雄受到热烈欢迎——突如其来的吻、拥抱、以Sully命名的酒,乘客满心感激,结局皆大欢喜(除了保险公司和航空公司)。事故调查过程有些曲折,不过无非是些为了制造冲突而制造冲突的刻意。本片弥漫着浓烈的美式消费主义,媒体消费英雄,也引导民众消费英雄,哎,还是推荐大家去看加拿大拍的《空中浩劫》(Air Crash Investigation)系列纪录片中的“Hudson Splash Flight 1549”那集吧。
 
实际上像全美航空1549号这样的零死亡航空事故,加拿大干过两次。
 
1983年7月23日,加拿大航空143号班机在从渥太华飞往埃德蒙顿的中途,居然没油了,引擎很快失去动力,完全飞不到附近的温尼伯机场……幸好机长以前在皇家空军当过飞行员,想起来附近有一个废弃的军用机场,又幸好他以前开过滑翔机,是个高手……然而,废弃机场已经被改为赛车场,当天正在举行比赛……再幸好,滑翔降落时飞机的前起落架无法锁住,触地后收进了舱门里,导致机头直接触地,增大了摩擦,最终使得飞机没有撞向地面人群。

事后调查发现,刚刚开始服役的这架767采用的是公制单位(kg)而非加航传统的英制(lb),而在计算油量的时候,机组人员在缺少足够培训的情况下,错误地只加了一半的油,而机长在起飞前也未能察觉。万幸,机长临危不惧,采用了滑翔机式的降落方式,顺便创下了民航客机无动力滑翔最长距离的纪录。
 
十八年后,加拿大越洋航空(Air Transat)236号班机的机长打破了这个纪录……

在多伦多飞往里斯本的途中,由于之前地面维修人员把液压系统的一个零部件装错了,飞机漏油,随后发出了两侧油箱燃料不平衡的警告,然而飞行员误判为系统错误,打开了连通两侧油箱的阀门,导致油漏没了,最后在葡萄牙的亚速尔群岛迫降。Again!机长是一名滑翔机高手,迫降成功。
 
零死亡的航空事故,有太多奇迹和运气。航空史上写下的每一条规定,背后的代价是如此惨痛。在1956年美国大峡谷空难之前,飞机是没有固定飞行航线的。许多机长在驾驶飞机飞过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上空时,都会带着乘客看看风景,而就在两架飞机不知即将会与对方相撞的情况下,惨剧发生了,无人生还。从此以后,飞机只能沿着固定航线飞。再比如,1987年美国太平洋西南航空1771号班机空难发生之前,机组人员无须通过安检。一名航空公司前员工因对前主管不满,拿着还未被收回的工作证和一把枪上了飞机,射杀了他。最后飞机以超音速的速度坠毁,所有人承受了约5000倍的重力加速度。什么概念?碎骨肉泥,尸身难辨。
 
大概没有什么行业是像航空这样,步步喋血了。不知有生之年,飞机是否能完全实现自动驾驶;只是从目前看来,危急关头,只有人能拯救人。

点击查看原文

作者:白莺

 2 ) 哈德逊河奇迹:论一个靠谱机长和他的神队友们

作为ACI的粉Sully是我今年最期待的剧情片之一。看的时候有种看加长版ACI的错觉,毕竟驾驶舱里面的对话几乎一模一样,但就是这样一个“知根知底”的故事导演依旧通过优秀的剪辑和恰到好处的节奏吸引我的注意力。结尾拒绝煽情,丝毫不拖泥带水,淡化个人英雄色彩而突出每一个人在事件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机长本人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但如他所说这个是他的工作,或者说职责。看看空管和飞行员的对话吧,简直是危机关头教科书一样的对话,冷静,简明扼要,空管不断地为飞行员提供可能的方案。再看看机长副机长的合作,鸟击过后机长拿回飞机驾驶权(My aircraft),副机长开始go through checklist, 一切按照程序要求来。但是checklist是死的,人是活的。当他们意识到没有时间时(那个checklist实际上是为在巡航高度双发的飞机准备的,但很明显他们高度远远不够),立刻放弃checklist,把注意力集中在迫降(prepare the aircraft for an emergency ditching)上。灾难来临,机长最先,几乎如同本能的反应之一就是打开APU(俗称小风扇,auxiliary power unit,为飞机关键系统提供基本的电力,防止失速),这个关键决定是后来成功迫降的前提。也正如副驾在片中吐槽的,打开APU是checklist里的第15项。。真等到那个时候飞机说不定早失速了(又是checklist差点坑空勤的例子。。)还有就是在扭腰一月的寒风里24分钟的救援,ACI里面提到的安全门边的乘客在迫降前喊"We are ready at the door"影片并没有表现,但是90分钟的容量,表达的东西已经足够多。

NTSB虽然总是在空难发生后上线,但这的确是他们的工作,让同样的事件不再次发生。虽然如调查员所说"Nobody wants to sully Sully.",但他们的职责之一就是为他的表现挑刺。他们也的确做到了。不过模拟毕竟只是模拟,灾难面前,需要时间分析做决定,你当是游戏可以一键返回,这个锅机长不背。影片在调查这一块上表现的并不全面,不过毕竟片子叫Sully不叫Air Crash Investigation,侧重点自然也就不一样。

Hudson River Miracle, Gimli Glider, Qantas Flight 32, British Airways Flight 9, Air Transat Flight 236 (民航滑翔记录就是这架,所谓加航专注滑翔的梗就是这里来的), 03年在巴格达上空失去所有液压最后成功迫降的DHL货机, 这些都是我看ACI“杯具”看多了需要“治愈”一下就会回去看的几集。当机器failed,人真的是最后一道防线。这些HE的”空中浩劫“有运气的成分(机长碰巧是滑翔机爱好者,面前正好有条河神马的),但更多的是经验,是合作,是高超的飞行技术。是临危不乱的冷静,和命悬一线时做的几个关键决定。

看了ACI这么些年,其实不知道为什么喜欢看。除了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我对飞行这一“未知”的恐惧外,我一直觉得看这个很减压。Perhaps, witnessing how pilots react under tremendous amount of pressure, really lends perspective for me in facing problems in life.

哦对了,我没有看过机长爷爷的自传,不过私以为以他的心理素质PTSD不至于有影片表现的这么严重吧。。。老汤比爷爷本人胖,但颜值不够演技凑,妥妥地。。

 3 ) 《中国机长》高配版

本篇原影评是写给《中国机长》的,不意竟被豆瓣折叠,原文参见下附链接。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庭槐(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535818 关注公众号:“庭槐看电影”, 为你从不一样的角度解读电影 既生瑜,何生亮! 关于机长,前面有真实事件改编的《萨利机长》立了一个标杆,同为真实事件改编的《中国机长》从筹备开拍就注定了要被放上PK台跟他比较。 拍了《廊桥遗梦》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注定是挡在中国导演面前的一座高山,如今他拍了《萨利机长》,放眼全球,应是再也没人敢拍第二部相同题材的片了,除非是他自己。 只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己,在相同题材上重复拍片突破过自己,他用《父辈的旗帜》交相辉映过自己所拍的同一题材《硫磺岛来信》,相同的素材,相同的事件,相同的导演,但是不同的角度,完全不重复自己,他做到了。 想拍《中国机长》的导演,开机就自个捏了一把汗,生怕自取其辱,据说开拍前还专门去看过《萨利机长》拍摄现场。 这不,不看还好,一看就洗不掉了浑身的模仿痕迹,糟心的是仿得来其形,却仿不得其神。 既然注定两片要同台竞技,那本文就索性将两片情节仔细放大了摆一处比比。 1。 开篇 萨利机长:一架飞机双引擎遭受鸟击同时失去动力,机长向塔台求救,然后撞向了大楼,萨利机长从噩梦中惊醒从床上坐了起来,片名《萨利机长》出现。 制作公司和片名间隙性地穿插在特情处理过程中,观众和萨利机长一样,一直沉浸在紧张刺激的幻象中。事实是萨利机长成功在哈得逊河面迫降了一架A320飞机,拯救了包括机组成员在内的所有155人。 仅耗时两分钟,以上片头就让我决定要把这部电影仔仔细细撸一遍。 中国机长:一些莫名其妙的拼格出现在屏幕上,总是显示不完的一长串名字一个接一个冒出来,出品人,领衔主演,联合主演,主演名单,终于看清楚背影图象是一架飞机的内舱了,出现了片头《中国机长》。镜头切换给张涵予,真的,我只是觉得他是张涵予,没觉得那是一个机长。他花了四分零九秒赤身露体的在花洒下淋浴,嗯,肌肉男!但我不是来看他卖肉的啊。 观众都在伸懒腰了,主角终于从花洒下走出来,换装,在熟睡的女儿身边说,等我回来给你过生日。 这时候我看了一下手机,大概十分钟了。 我的G点虽然比较浅,但仍然还未被触碰到。 但是我知道这个电影有G点的,而且很燃,因为我们都知道电影是从真实故事改编的。 川航那个著名的机长,在驾驶舱玻璃碎裂飞机仪板吹掀起来后,靠水平仪从32000英尺高度,零下40度气温条件下将飞机安全返航。 有这个故事打底,记录片也留得住观众坐两小时啊。 2。 故事递进 萨利机长:被全社会称为英雄的萨利机长却被美国运输安委会调查了,在政府眼里,萨利并不是英雄,他有可能是一个操作失误的机长。为此,他们成立了一个囊括飞机系统小组,结构小组,紧急机动小组,性能小组,航管单位和野生动物及幸存因素飞安专家和紧急应变小组成员的调查委员会调查这起坠机事件的操作和人为因素是否有不当之处。 但是萨利机长不接受他们将此事件称为坠机事件,指出这是水面迫降,不是坠机,副机长声称,正是因为萨利机长的原因,才避免了真正地坠机事故发生。 这让萨利机长和他的同僚相当困扰,九死一生地将155人从死神手里救回来,而且自己也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等待他们的,不是嘉奖,却是调查。 宝宝心里苦啊。 但是正如调查委员会所说,我们不是针对你,我们只是尽我们的职责调查清楚真相。 这让英雄机长倍受帝煎熬,既然结果是好的,他们还要调查个毛啊?而且所有的民间声音都是将自己当做英雄来称赞的。 这里就要介绍一下西方的政府了,政府做为民众授权的代理人,是理智成熟不受情绪干扰的,他们有职责公平公正公道的还原事故真相,而不能象大多数民众一样,因为事件的结果是好的,就情绪化把解决难题的人理所当然地当成了英雄。 勒庞在《乌合之众》就说过,群体的智商只有12岁,但政府必须成熟,要象成人一样思考和行为。否则咱们怎么敢把权力委托于你呢? 中国机长:机长和他的副驾驶机师以及乘务组人员相继在餐厅亮相,聚在一起吃个早餐相互熟络一下建立起一根感情线先,埋一个桃色的线头。 大人物相继出场,BABY是杜江的老婆,欧豪要泡张天爱。 中国的八卦行业,卓伟都不能算祖师,导演才算,不管什么电影,没个爱情线就拍不成了。 然后乘客登机,乘务组机组登机,各种飞前检查,拖泥带水地搞了二十分钟,终于把119人凑齐了在机上。 继十分钟后的第二次尿遁机会。 且莫急,尿遁时机多得狠。 絮絮叨叨半天,早就知道的事故在接近四十分钟时才来临。 这时要坐稳了,要开始展示机长的高超驾机技术了,马上进入高潮部分。 要是后面没展示到机长的牛逼,只能是在这就早泄了。 起码玻璃碎裂那一下是震撼的,唰唰两声就碎了,一点都不带吊人胃口的。 3。高潮部分 萨利机长:机长面临的调查结论可能是他错误判断导致了更大的损失,他将被迫立即退休,还会丢掉退休金。 面对调查委员会通过计算机拟真数据得出的模拟结果,萨利机长凭经验和直觉就发现了错漏的地方。 他仔细回忆了事故发生时的全部处理过程,再次坚定自己当时的应急处理措施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计算机模拟仿真,没有考虑人的因素,人在突发情况下,应急反应的迟滞时间没有算上去。 果然,加上35秒的迟滞反应时间后,计算机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萨利机长,通过与委员会的交锋展现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经验。 同时他的两段回忆,青年时跟着父亲驾驶农用飞机练飞行的经历和在军方驾驶战机操作故障机成功迫降的往事也佐证了他的丰富经历和技术能力。 中国机长:飞机在高空遇险,副机师半截身子被吸出了机舱,机长一手拉着他的皮带,一手操作飞机操纵杆,镜头一直打给他和同僚被狂风吹得立不住的摇摇晃晃以及克服大风的坚持。 而更多的镜头都给了机舱里的乘务组,个个梨花带泪我见犹怜的漂亮面孔,让人沉思中国民航怎么总喜欢找美女做空姐而美国却都是老太太。 机舱还出了意外,有乘客发疯,在机舱闹起事来。 印象中的中国人,一般在这种极端灾难下,都是一声不吭的。 导演真的是来黑中国乘客的,虽然中国乘客素质不好在全球也算是有了口碑,但遇上灾难事件时,咱中国人是最明哲保身的,哪会在万里高空飞机颠成浪里小舟时还敢闹事?! 太高估低素质的乘客了。 总之,体现机长高超技术的镜头不足,东扯西拉凑吃瓜的情节太多。 5。结尾 萨利机长:通过加入考虑人的因素增加了35秒应急时间后的电脑模拟结果证实萨利机长当时的处理是最佳选择,同时回放的机上录音又带着观众把萨利机长和副机师的应急处理过程重现了一遍,毫无疑问,萨利机长凭借他42年的驾驶经验和优秀技术,还有经验直觉,在当时采取了最为妥当的处置方式,从而拯救了155个人的生命。 调查委员会通过一丝不苟的调查,把应该属于萨利的荣誉正式赋予了他,真金不怕火烧,经过吹毛求疵的验证,现在的萨利机长才是当之无愧的真正英雄。 中国机长:在双机长和副机师的三双手通力合作下,飞机终于在超重超速情况下成功迫降了,看来人多力量大,一个人扳不动操作杆就两个人,两个人扳不动就三个人,然后,吱,刹住了,停下来了。 所有乘客下机后都不愿离去,要亲自向机长说声谢谢。 嗯,这个是真实的,川航那班乘客当时就是这样子要求的。 机组人员终于能够吃着火锅唱着歌了,毛阿敏的《我爱祖国的蓝天》。 电影结束时,开始象《萨利机长》一样回放真实的纪录片断。 思考: 东西方思维还真是不一样,对于西方人,发生了灾难性事故,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调查清楚事故原因,排除有没有人为的因素。 而东方人,再大的事故,只要没造成损失,都好说。川航这事故,调查报告还真就烂了尾,没了下文。 但民航局的嘉奖,在事故第二天就传了出来,肯定机组处置得当,我现在也相信机组处置得当,但真的一天就可以下结论了吗?你们怎么调查的,数据怎么来的?模拟了吗?有专家参与了吗? 不知大家有没听说一个关于品质总监的困境: 一家公司,最苦逼的人就是品质总监,你要防患于未然,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把APQP, PPAP,MSA,FMEA, DMAIC, DOE啥的整得齐齐整整,整个公司的生产按部就班,一点品质事故都没有,老板认为你这个职位没啥贡献,可有可无,随时想踢你走人。 反倒是等事故一大堆,这时候你站出来把问题解决了,大家都觉得你牛逼,对你青眼相加。 象不象咱们的机关。 我上面不是说《中国机长》有许多地方仿了《萨利机长》么,不具体指出几处来,肯定有人说我没证据: 1。 萨利机长在酒店心绪纷乱蒸桑拿VS中国机长在花洒下无厘头淋浴四分钟,情节是否似曾相识? 2。坠机时萨利机长中给予目击者的镜头VS中国机长跑来那一堆莫名其妙的山顶上摆着相机的记者和专门跑去的那几个不知干什么的小屁孩(类似于飞行爱好组织成员?),这里有几个漏洞,国内新闻没那么快,飞机还在天上遇险时,地下就全部知道了,踩单车的车手都在拿手机刷进展,你想笑死我咩。34分钟的险情,我们差不多都是几个小时后才在手机新闻推送中看到消息。 3。乘务组在飞机着陆时的低头弯腰抱胸台词。说起乘务组来,中国机长的乘务长安抚乘客时竟然摘下氧气罩五分钟之久,而这当头因为舱内失压,所有人都是要说话时才摘下来又立马戴回去,那个晕倒在地上的乘务员也是躺在地上半天没氧气罩啥事都没? 4。片尾纪录片形式播放事件原型机组成员。 5。萨利机长乘客帮助抱小孩VS中国机长乘务员协助抱小孩。 都不知道这些细节去模仿人家干嘛,对情节又没啥卵用,还惹一身臊。 最后,片名叫《中国机长》实在是与电影不太相符,明明是中国机组,或川U8633号航班。 给机长的镜头,还没乘务长多,给乘务长的镜头,和乘务员差不多,给乘务员的镜头,和乘客差不多。 想拍英雄片,就请聚焦在英雄身上吧。 电影叫中国机长,着实就应该突出机长的精湛驾驶技术,和过硬心理素质,可惜这些,影片都缺乏交待。把一个真真实实的英雄,拍成了一个误打误撞拯救了一架客机的普通机长,而因为这样的偶发事件,就成为了英雄。 对事故不做反思,就把机长捧上了神坛,还到处巡回做报告,重金奖赏,其后果是更多机长琢磨我乍没遇上这样的偶发事件呢,一朝出名天下知啊,但却没有人会去想好机长是如何炼成的。 那架飞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驾驶舱玻璃碎裂呢? 维修不当,检查错漏,外来撞击,飞机设计不当,材质问题? 给个说法呗!

 4 ) I did my job

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萨利和杰夫听完飞机驾驶舱的录音走出听证会现场,相视而笑,俩人先后说了一句we did our job。

为什么我特别喜欢看美国这类型的主旋律电影,因为每一个人都在勤勤恳恳的做着自己的工作。

机长萨利凭借42年的驾驶经验,以一己的判断力拒绝了塔台调度,成功迫降于哈迪逊河,机上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奇迹般的生还。

副机长杰夫遭遇突发事件后严格按照安全手册进行逐一检查,在机长接管飞机以后完全信赖机长的判断。

空乘人员沉着冷静的安抚机上乘客,最后时刻依然整齐大声的提醒乘客做好防冲击姿势,并在迫降后有条不紊的疏散乘客。

塔台小哥在收到飞机的事故信号立刻按照规定作出三种紧急迫降方案,在误以为飞机坠毁的时候难过的流下了眼泪。

飞机上的每一个乘客都正确使用安全带,逃生的时候不携带行李。

救援人员反应迅速,只花了24分钟就把所有人员营救出来。

甚至看起来很讨厌的调查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他们也只是在做自己的工作而已。尽管看起来有一些缺乏人情味,可是有些职业本身就是需要铁面无私的。不因为你是英雄就对你纵容,也不因为你身份卑微就给予不公正待遇。

我们的社会,正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做好了自己的工作,才能正常的运转。尤其是医生、警察这类能帮助到别人的工作,更是我们平安活下去的保障。

希望每一个人在回忆自己的一生时,都能跟萨利一样,自信的说一句 I did my job。

ps. 我认为空乘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紧急状况下帮助乘客逃生,其次是提供送水送餐这类的服务。所以我不需要她们貌美如花,我希望在飞机发生颠簸的时候她们能像电影里的阿姨一样微笑的安慰我说没关系不要害怕。

微信公众号: S霜小姐的精神角落

 5 ) 学院手术大师的创伤缝合杰作

我知道86岁的东木大爷几乎不失手,但是没想到《萨利机长》那么的对我的胃口,这是今年少数几部让我有冲动看两遍的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是因为视觉特效的细节丰富让我二进电影院,而作为半个影视从业者,《萨利机长》吸引我的是它的每一个精心设计的人物细节动作、布景、场景切换和运镜,我舍不得眨眼错过它的每一个镜头,一向很喜欢克制的电影,而86岁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冷静精准的像拿着手术刀的学院派大师。

   《萨利机长》所传递出的价值内核确实有起到抚慰后911美国创伤情绪的作用,毕竟是在发生在纽约哈德逊河上的真实坠机事件,飞机、事故、纽约,几乎是美国人心灵创伤的关键词。虽然电影中并没有明确的对话谈及到911,但是所有人心里都潜在的将其视为了巨大的阴影,包括政府、民众和萨利机长本身。

    看到有人说《萨利机长》是歌颂美式个人英雄主义,我有些不以为然,某些时候我非常厌恶“个人英雄主义”这个带着潜在意识形态审美的词汇,事实上任何能够守护好自己职责的人都能配得上“英雄”这个称号,在普世价值中,拿“个人”和“集体”作为对抗是愚蠢的。对于影片中的萨利机长而已,他只是最大程度的尽到他机长的职责而已,最好的社会体系便是由千千万万个萨利机长这样的人组成的,其实影片内核中我甚至还可以看到“集体价值”的影子,真实事件中,哈德逊河迫降救援事件中包括机组人员、救援船队、纽约警方等在内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所以才让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这不就是一个伟大城市和民众应该有的面貌吗?《萨利机长》看似描写的是萨利机长个人,其实赞誉的是集体职责的到位,甚至包括犯错的审查委员会本身,都是程序正义一丝不苟的样本。

   真实故事是极其简单的,就是机长凭借直觉拯救了上百个乘客的故事,但作为戏剧而言,设置矛盾和冲突是难以回避的,影片的主要冲突非常凝练精准的浓缩在了两个方面:首先是萨利机长与事件调查委员会的矛盾,萨利机长觉得自己根据直觉的迫降选择是对的,他是从乘客生命安全考虑做出的选择,而作为事件调查的委员们获得的数学统计数据显示萨利机长并没有在纽约闹市区边哈德逊河迫降的必要,他本可以安稳迫降在机场,而哈德逊河迫降造给城市带来巨大的骚动,而且损失了价值高昂的飞机,利益不同的两端围绕萨利机长的判断正误进行了数次交锋。

   其次是萨利机长自身的内心冲突,冲突的一面是萨利机长认为自己的直觉是准确的,而另外一面委员会出具的数字模拟证明萨利机长的直觉是错误的在进攻萨利的自信,甚至在一度时间中,萨利机长和其妻子的通话中显示出了动摇的姿态,事关上百条生命,他也对自己做出了心灵上的拷问。这条冲突线让萨利机长这个人物更加的立体和具有层次。

    而后“机长临危反应时间”这个变量的考证和测试最终为萨利机长推翻了审查委员会的异议,在短短的208秒里,萨利机长冷静而专业的判断拯救了155位乘客的生命,事件突如其来,而这208秒是留给萨利接受和反应的唯一时间,155条生命的生死抉择在此一瞬,计算机和数学统计固然可以完美的计算出逃生的最佳选择,因为计算可以一次一次的重来而找到合适的方式,但是留给萨利决定的机会只有一次。人其实才是事件中其中最大的、不确定的变量,而迷信数学统计的委员会从一开始竟然忽略了这一点,愚蠢的把萨利机长定义成为了一个没有情绪的恒定量。在加入临危时间之后的数次数字模拟中,飞机一次一次坠落在纽约闹市区,阴影中的委员们才最终恍然醒悟,站在他们面前的两位飞行员做出了不可重来的准确选择,而对于萨利和副机长而言,他们只是互相安慰了一句:我们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两条冲突线的凝练精准让故事充满张力,叙事上的高度冷静和克制让结尾的听证会高潮迭起,人物细节与层次刻画上深度让内核价值传递的更加到位,86岁高龄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为我们献上了大师级别的作品,这是电影名匠数十年沉淀之后的才能修炼而来的内敛和关怀。

   最后为东木大爷的长寿祈祷!任何能够守护好自己职责的人都能配得上“英雄”这个称号,86岁还在坚守精神职责的东木大爷、精准呈现出萨利的汉克斯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6 ) 155名乘客的水上迫降——北美新片《萨利机长》漫谈

去年,老汤姆·汉克斯出演了老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间谍之桥》。今年,他又出现在了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萨利机长》中,同样的真实人物故事,同样的重量级别,虽然两个事件不适合横向对比,但是这样时势造英雄的角色,非汤姆·汉克斯出马不可。你很难想象,还有谁比他更加的合适。就连多伦多电影节期间,短暂来加的冯小刚导演都在采访中提到,想去电影院看这部名为《萨利机长》的新片。

这次为了贴近真人形象,汤姆·汉克斯把头发全部染白,连胡子也是雪白的,根真人相比,除了身材略微壮实之外,整体的感觉还是很贴近的。而老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继前年最后关头杀入奥斯卡的《美国狙击手》之后,又一次贡献了一部可以冲进颁奖季的大电影。

回望今年老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吹梦巨人》、老奥利佛·斯通的《斯诺登》,还有这部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萨利机长》,1930年生人的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年纪上更胜一筹,其他两位1946年生人的导演,还要管他叫一声前辈了。如今传记片不好拍,真实事件也不容剧本中规中矩的按照时间顺序发生。而老导演们面对宏大的主题、伟大的人物、不朽的事件,他们要如何处理,如何在恰当的地方,给予人物和事件一个定性,最后再让观众和主人公们一起,大获全胜的皆大欢喜,成为了每个真实故事改编电影的难题。 以事件调查为主线展开 影片以萨利机长的噩梦为开场,让观众一上来就情绪紧张,眼看着飞机双引擎失控后,坠落在纽约市区。跟着萨利从梦中惊醒后,观众们跟随萨利在纽约街头慢跑,看着清晨有序又繁忙的纽约城,仿佛惊魂未定。影片对萨利机长的内心戏刻画,可谓是贯穿始末,加上汤姆·汉克斯沉稳的演技,你会一点一点,从萨利的沉默、紧张、焦虑、再到最后的笃定,从而了解到这起重大事故的背后,这个被人们追捧为英雄的老机长,在他的心中,这不是一起空难,而是一次水上迫降,他也不认为自己是英雄,他只是在完成他的工作——让155名乘客安全落地。

随着事故调查小组的介入,萨利和副机长两人一直在复述和回忆当天事情发生的经过,而观众也随着一次次的细节探究,而对整起事件逐渐有了全貌的了解。在剧情到达高潮的听审会之前,观众看到的都是萨利机长的片段回忆,真实的展现了一个人经历重大事件后的反应,萨利不断的质问自己,是不是做了正确的选择,还有他如果失败了,后果会怎么样。

这是每个人在经历大事件后的自然反应,通常只会在意自己表现不好的地方,不断的假设,如果做了其他选择,结果会不会更好。而影片在萨利恍惚的一小时里,加入了她妻子的感情线。后知后觉的妻子没有赶来纽约陪伴萨利,而是一直难以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她并没有给到萨利太大的心理安慰,至少一开始是这样。而萨利对妻子说的最多的,是我稍后再打给你,我要去静一静。

这样的处理,在遵循事实的基础上,让影片没有变得滥情。而萨利和副机长的搭档关系,也是颇为默契,虽然看得出萨利始终是主导地位,而副机长对他的敬佩也是由衷的。正如空管人员对萨利机长的第一印象,他说对方的声音太冷静了,让他不能相信,对方嘴里说出的是,1549号航班刚刚失去了双引擎动力。影片借助萨利的慢跑,特意交代了他曾经在空军服役的背景,冷静和快速的判断,是一个飞行员最可贵的本质。 迟来的真实事件还原 影片伴着外界对萨利和萨利对自己的怀疑,走过了大半,直到最后的听审会上,众人一起回听当天发生故事时的录音,影像才跟随声音,重现了当日起飞后的完整过程。相信这也是萨利自己在事后,第一次如同时间倒回一般,重新去审视当天发生了什么,而自己又都做了什么。换谁再经历一次过去,却又不能改变什么,这样的面对和过程,都是令人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

好在萨利的一切反应和动作都完成的太完美,当副机长脱下耳机的时候,再一次赞叹萨利的沉着冷静,而萨利只是对他说了句:“We did it.”。整部影片没有戏剧性的夸张空难的过程,相互支援的空管基地和哈德逊河附近赶来的船只,也没有被烘托为伟大的救援队。事故突然间发生,一切紧张有序的进行,每个镜头里的乘客们,也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去逃生。萨利说这次的155位乘客全员的安全着陆,是每一个人一起完成的,其中还包括两个襁褓中的婴儿。

整部影片如海报的色调一样,是沉着而收拢的,灰暗的色调,一如纽约上空的阴云,以及整起事件给人的压迫感,令人随时回想起来,都会觉的惊险万分。让人们再一次记住了,2009年1月15日,这架空客A320-214,在爬升过程中遭加拿大雁撞击,导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后,前美国空军飞行员切斯利·萨伦伯格,确认无法到达任何附近机场后,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令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的,成为了空难史上,最振奋人心的一次水上迫降。

影片的尾声里,展示了这架小型飞机被打捞后,至今仍存放在仓库里被展览,当年的每一位乘客,依次说出了自己的座位号码,最后赢来了他们敬畏的机场:切斯利·萨伦伯格,萨利真人更是带着睿智的面容,亲切跟每个人打招呼,他的妻子也在身边陪伴着他,为他感到骄傲。老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一次,没有刻意去拍摄一部煽情大片。在这部电影的台前幕后,我们可以分明的看到:一些认真做事情的人,在认真的做事情,仅此而已。整部 电影的严肃、重量和诚意,毋庸置疑。

这几位西装男真的是帅翻

本文为[三克电影空间]公众号特约撰写 2016年9月23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

#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

#新老电影混剪系列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短评

他做出了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行为,人们却想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大概明白为什么东木要拍这片了,完全就是人对抗命运的古希腊史诗题材啊。灵活多变的剪辑,沉稳大气的叙事,东木的状态一直在线。嫌太学院?自己回家吞炭。

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萨利拯救了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成为了大英雄。然而NTS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却表示: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飞机可以成功返回拉瓜迪亚机场,所以萨拉迫降哈德逊河是错误的。萨利不是救了大家,而是做了一个危及所有人性命的决定。NTSB对萨利的质疑,以及萨利证实自己的清白都是原型事件中没有的,是电影原创的剧情。但是观众并没有因为导演加入了原本并不存在的剧情而打差评,反而觉得影片将制度和人性的冲突探讨得入木三分。导演并不是刻意加入一个反派来和萨利唱反调,NTSB只是在做分内工作。规矩不能坏,哪怕是救了人也不能坏了规矩,一个特例不能代表制度不对,不可能因为一个特立而改变整个制度。如果不遵循规章制度,这一次救了人,下一次就可能害人。思想有正反,观点无对错。萨利有他的道理,NTSB也有他的道理,拍得很有深度。

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一天内看完<但丁密码><萨利机长>,想说Tom Hanks跟翡冷翠威尼斯一样,特么也是人类瑰宝啊!这样一张刻着“演什么像什么,演什么是什么”的熟人脸,想再看个至少30年。还有东木老爷子,也看一部少一部,咱们就且看且珍惜吧。能把一个“空中浩劫”的题材不往煽情商业大片方向拍,始终压着讲,也是难得。

10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有人来表扬你这辈子最惨的一天?!机长和副机长却拍肩膀跟对方说,我们很棒。按设想,电影似乎会把迫降当做高潮场面处理,但片子却把听证会处理成了高潮,借助闪回,力度惊人。很多人不满的地方,不像灾难片啊不够高大全啊不惊险啊,正好是这部电影最特殊的。真实就是那么淡定从容,人家就是上班而已

13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片尾机长本人的气质风度让Tom Hanks都黯然失色。

14分钟前
  • 三七
  • 推荐

看到结尾想鼓掌那种,你们需要英雄,我就打造一个英雄。东木头的叙事很出色,有悬念有挣扎,然后还很热血。主旋律拍成这样也是厉害,一个成功的美国英雄,看完真是肃然起敬。主角分明是东木头自己,一个人老不服输的孤独牛仔。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名词解释。Captain:队长,船长,机长。简而言之,汤姆汉克斯。

23分钟前
  • 科科 BLM
  • 推荐

“所有事情都与时机有关,你可能做出任何选择” 机长下机前,最后瞅几眼自己的驾驶舱,他不知道这对于他以后意味着什么,但可能就是永别的最后一眼。克林特用最冷静克制的拍摄手法,清晰简单的还原事故和争议,那种真实的力量和人性直击人心。任何选择都值得尊敬。86岁的老东木,看一部少一部。

2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86岁的Eastwood老师又一次教导大家,拍热门事件真实人物,首先拒绝流水账,拒绝人格美图秀秀,去尽可能的挖掘人物矛盾和剧力冲突,再顺便再加点幽默俏皮话。

29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我仿佛触摸到了东木头的灵魂!英雄主义是一种极致的浪漫,再冷静理智也甩不掉的那种浪漫。然而推脱谦虚自我反思则是纯粹的矫情。换我肯定大把大把往里垫交响乐,东木老头真的很自持了。瞧不起这种浪漫的人真叫人鄙视。

31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推荐

能冲进最好的“后911电影”TOP5,叹为观止。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的高效精准。欢乐合唱团KURT的爸爸和基友都在里面也是缘分。

3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汤姆汉克斯总能逮到机会跑两步

38分钟前
  • Merov Mugatu!
  • 还行

男主老婆就那么寥寥几个电话的情节居然都能显得那么讨厌!

42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比想象中好,尤其结尾干脆不拖泥带水,掷地有声,没有陷入英雄主义和美国好大全的俗套。通篇都保持了紧张感,叙事赞。东木收敛了,没有拍成孤胆英雄一人对抗全世界,这样就很好。

4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坐在昨天影院相同的位置,昨晚梅尔·吉布森救了75人,今夜东木救了155人。我选的位置不错。

46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汉克斯下一部要开高铁了吗

51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推荐

格局虽小,但意外地一点都不闷,因为节奏和结构确实都很好。全片情感都很克制,甚至于说因为收尾这么好,都让我觉得这个英雄主义的故事还有拔更高的可能……不过片尾字幕还是主旋律得太刻意了,真可惜。纽约的夜晚真的很美,但这城市让人疲倦,Sully大概只属于冬天的河。

56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上了班之后越来越觉得,这个时代最难得也是最迷人的是professionalism, discipline, order, focus 和solution-driven这些在学生时代被认为是最不酷的乖学生才有的特质。

1小时前
  • Iberian
  • 推荐

剧情扎实有力 没有刻意营造机长的英雄形象 只是不停地用事实说话 他在最危急的时刻做出了最艰难的决定 由此带来非难和名誉却是很难招架得住的 片尾花絮中机长本人出现 讲真 真的好帅

1小时前
  • faɕjɑŋ
  • 推荐

虽然好像事故调查给机长带来的压力山大,但是这样一个无人死亡的空难事故如此尽职尽责的调查听证,简直是把那些数百人死伤却连事发原因都还不清楚的天灾人祸比到无地自容了吧。

1小时前
  • M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