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列颠 第一季

欧美剧英国2003

主演:马特·卢卡斯,大卫·威廉姆斯,汤姆·贝克,保罗·普特纳,安东尼·海德,史蒂夫·弗斯特,鲁思·琼斯,Stirling Gallacher,史蒂芬·安特里,萨莉·罗杰斯,大卫·福克斯,迪·波特切尔,门娜·特拉斯勒,乔治·格伦,Ruth Madoc,艾美达·斯丹顿,罗伯·布莱顿,杰拉丁妮·詹姆斯,莎莉·霍金斯,‎杰弗里·利斯利‎,因迪拉·瓦玛,Siobhan Hayes,山姆·比兹利,Charu Bala Chokshi,Leelo Ross,Steve Benham,Yuki Kushida,Joann Co

导演:史蒂夫·班德莱克,德克兰·罗内

播放地址

 剧照

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1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2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3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4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5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6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13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14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15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16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17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18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19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1:39

详细剧情

  原本是一出很成功的广播电台节目,后由BBC搬上荧屏。开始在BBC3台播出,大受欢迎,后改由最多观众的BBC1台播出。2004年在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电视奖颁奖仪式上,该剧获得了最佳喜剧表演奖和最佳喜剧连续剧奖2个项目的大奖。  马特·卢卡斯Matt Lucas和大卫·威廉姆斯David Walliams身兼双职,既是该剧的创作者又是剧中主演。两人俱是学院出身,向往演出严肃的角色,后两人结识并开始合作编写和演出喜剧。在Little Britian里,两人以精湛演技,夸张地演绎各种英国人等,首相助理,同性恋者,异装癖,苏格兰人,减肥者,残疾人,假残疾人,教师,学生,精神病人……极尽搞笑之能事,使该剧大获成功。  该剧的形式为每集由多个单元小品组成,内容极之无聊,却担保一定可以让你合不拢嘴:  ~ 声称自己是“村里唯一的同性恋”的Daffyd  ~ 说话急速语焉不详的女太保Vicky  ~ 活雷锋Lou和假残疾Andy  ~ 肉酸人妖扮淑女"I am a lady!"  ~ 变态男迷恋皱皮阿婆  ~ 首相的发姣助理Sebastian

 长篇影评

 1 ) 这是一次大张旗鼓的推销

英国的演员真是让人喜欢的紧,即便表现的那么放荡淫荡变态。这就是魅力。Matt Lucas和David Walliams这俩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天才。他们的多重角色扮演,在表现“正常”之际,同时也在淫荡着——说不定他们创作Little Britain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格分裂,舒坦舒坦大条神经。

Little Britain毫无疑问很贱,但哪有东西贱得那么漂亮的?

如果你已经对所有的剧集都审美疲劳的话,Little Britain绝对不会是其中之一。至少在你偷偷摸摸一个人看完一遍后,再和任何人一齐再看一遍(特别是跟任何谁只要不影单影只这个前提,最好是正襟危坐的友人),你仍然会(也许是加倍地)感觉到雷,囧,难堪,尴尬...等等的乐子——总之,即便是浪费时间也得选择自己喜欢的浪费方式。

any way,到最后干什么不是消磨时间?干什么不代表你就真的喜欢,只不过是不排斥而已,那不过是你没找到喜欢的东西之前的替代品——而且这些替代品也不烂,至少会有喜欢它们的人把它们奉为上品。

比如说没有NCIS,Burn Notice,Dexter的时候,我会看看CSI LV NY Miami,Criminal Minds,图新鲜看看看Eleventh Hour,The Mentalist,或一两集Without a Trace,Bones,Numb3rs调剂;Lie to Me的调调同样让人舒适,而Damages就完全是消磨时间了——这东西好歹获了几个奖,并不是一无是处。

这大概是被每个人性格契合或想补完的一面所引导,比如除了以上,另一方面我也相当钟意Life on Mars(UK版),Spooks(MI5),Breaking Bad,Cold Case。

我不太分得清这两方面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也许后者比前者稍微严肃点。(不严肃到极致到失去形态的我可能就放荡的像Black Book或是Little Britain——英伦人真的是个相当奇特的民族,既有Spooks,Skins又有Little Britain,The Black Adder这样两头的极端,极度现实又极度放荡,比游戏人生还要游戏——这样的生活态度大概就是终极的艺术,人生的艺术。)

NCIS,Burn Notice,Lie to Me,Dexter;Life on Mars,Spooks,Breaking Bad,Cold Case。——这些犯罪剧大概是以前自己对推理小说爱好的延续,或者仅仅是因为动物谋杀本能的潜意识动力;另一部分的科幻剧神秘剧爱好则是为求知欲所驱使。当然这么说其实都不能表明重点。

严肃不严肃的这half half,其实都是被nature驱使的情调收集欲。

——这跟因为Firefly,BTVS而期待Dollhouse;因为Cowboy Bebop, Samurai Champloo而期待道子与哈金的音乐;因为Six Feet Under而成为True Blood的观众是同一个道理。

——这跟喜欢Battlestar Galactica,Doctor Who,Firefly,Stargate SG1,LOST,而对Heroes,4400,X-file并不是兴趣很大(所以这甚至不关故事收集欲求知欲什么事,不然我会喜欢X-file喜欢的不得了——我痛恨阴谋论,痛恨假又不假到极致的政治——因此我又特钟意反乌托邦题材的作品;The Big Bang Theory看到有点审美疲劳我就不太清楚是为什么了,也许是因为宅的太不自然了——虽然这种喜剧要的就是这效果)也是同一个道理。

——觉得the 13th Floor,Avalon更酷一点,而Matrix做作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以及其它等等等等。

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比起气氛来说,内容完全不重要。就算气氛是臭的——这只能怪内容去蹲坑了啊。

对Little Britain独自一人在这大声鼓掌并带着推销的心情可能并不能使之流行起来——加之中国人与英国人的构造实在是大不相同——不过我倒完全不在意,少点观众,作品永远是一层纱,永远带着神秘色彩,我最怕那些带着“研究”眼光的神秘主义破坏者了。

因为大家都接触而去了解一些自然不会觉得有害处,但因为想变得宅或追浪头而去深入地了解自己并非认同的东西、情绪则简直无异于上吊自杀,有害身心的紧。

流行的嘛,杀时间,看一个丢一个;也许你要创造什么,从别人的东西里找自己的影子这又无疑是最容易的——不过这当然不是说收集资料——从流行中找自己骨子里正流行的——(wat's ur character?)——是寻找Character。

大获流行自然不过说明这是个消费型的社会生态,生产者都隐性基因达尔文休眠去了。流行吧,说穿了就是盲流。不管是偶然还是努力从了流行又不能说你高人一等。想了半天,这种培养煽动个别生产者以及消费者的虚荣心的社会到最后无疑只剩下这四个字:玩物丧志,娱乐致死。然后所有人都操练葵花宝典娱乐去了。

总之,看那么多东西干什么呢,一直都做读者做观众做陪练是不可能的吧,总会有蠢蠢欲动的时候——不管是不是激动的最后去做了扫大街的,这都是影响,这都是决定,鲁迅先生说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奶——所以做奶牛还是做喝奶的人,是个问题。

对于回避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我一向是BS的,对玩乐心太重的人我也是BS的。有时我就非常BS自己。

人生认真起来真无聊啊,不认真又像没存在过一样。操他娘。

 2 ) 我们都要做有人性的流氓。

说好了,这个是纯粹的观影文,为了迎合毕先生的freakin理论。

 

——————————————————————————————————————传说中的分界线。

 

    当然是在得知至少要到2012年的春天我才能看到sherlock2和white chapel3的时候,我对bbc的速度已经逆来顺受了。随着台词的人性化,速度越来越神性化了。

   好吧,Fart is rough。英剧来说我看的数量不多,但是基本都是走极端的。和美剧的快捷奏不同(不排除我听力x的原因),英剧对人的耐性和和多愁善感是个极大的考验。看美剧的时候我甚至需要不时回放一下以便自己能听清楚刚才那部分的台词是煞有其事的说明还是编剧串场用的,相对来说,爱情戏在英剧里只能算的上是感情的地道战,充满了埋伏感。而美剧就总是给我一种“I’m Inspirational ,I'll dare you soon.”的感觉⋯⋯虽然不排除little britain那种充斥着黄色笑话的剧情,但是习惯真刀实枪的童鞋,到此为止了。

   如果是单纯的笑点诡异,Black books ,Yes Minister(其实英国佬们从1980年开始就是这个德行了)都是纯正的英式冷笑话。如果不能接收“你别碰冰箱,会吓到里面的海豚”或者“我有戴夫综合症”之类的神经质,至少小不列颠是很爆点的。这可能会让你有了:是不是英国人都这么重口味。的疑问⋯⋯

 

   回到主题,毫无疑问这些英剧取胜的色彩很重要的程度是小人物的传奇日子。虽然毕先生推荐了唐顿庄园,说到底我对高贵的古装剧还是一般。我喜欢看那些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稀奇古怪的琐碎日子。哪怕是“ I'm the only gay in the village."演技除外,每个人的天然喜感都来自那些最小的生活。我们每天都吃着junk food,每天都懊恼着今天为什么没减肥而明天依然懒惰下去。你永远觉得生活过于平淡无聊,然后在潜移默化之间我们接收了很多事情。小不列颠里的gay数不胜数,而daffyd却总让我觉得那么可爱。他总是穿着裹着脂肪的皮衣,飞机头,一次比一次劲爆的内裤,但是就是那个骄傲的虚伪的小胖子那么的招人喜欢。

     lau离不开andy,so does andy。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归属,默默的,或者是威尔士的小村庄,或者是很流行的祖母。不论你出入哪一所房子,最终你会回到自己的家。

   尽管我们都不起眼儿的活着,但是我们有权利过的比任何人都快乐。

   “知道不,坦白讲,你完蛋了,你和所有害羞的人都完蛋了,物竞天择原则偏爱嗓门大、有闯劲的,我不是故意说得难听,但从遗传学上讲,到你这就断了。”

     亲爱的Bernard和manny,每个不起眼儿的家伙都有着自己的怪脾气和不能触碰的嗜好,然而这并不影响坚决而固执的生活。如果身边的人予以你打击,那不过是One or two little hiccups with the parents,不值得任何的回忆,你只需要抽烟,拉着一张死人的脸,喝酒或者忘记。即使天塌下来,那也不过是银河系偶尔的一屁而已。如果现在已经没有美满,就守着过去开心的日子过着现在的生活。谁也没有规定一成不变的人注定孤老终生,如果你无法向前看,那就回头看,如果你无法回头,那就继续磨磨蹭蹭的往前走吧。

 

    “想想如果什么人死了你该怎么办?Jeffrey Dahmer就是这么走上绝路的。你的生活停滞不前,到处都是装炸鸡的盒子,然后一个朋友说‘我要离开了’,然后……就亮出了把电锯。”

 

   不列颠的群岛虽然小,却依旧闷骚。love actually 里休的形容和小不列颠的开头音乐过于契合:你总是感觉那句britain!britain!britain!后面要紧随一段不靠谱儿的演讲,“We maybe a small country but we're a great one,too.The country of Shakespeare,Churchill,The beatles,..Sean Connery(007),Harry Potter....David Beckham's right foot!..David Beckham's left foot, come that."不论多少扎堆儿的笑料摊在那里,你始终记得那群流氓中间流动着的脉脉温情。andy和lau也没有那么的基情。那不过是借男人的嘴说女人的话,我爱你,所以我喜欢无理取闹,我知道你会迁就,所以我乐于折磨你。

 3 ) 如果你喜欢小不列颠的话,也看看这个吧!~

有一段时间很羡慕英国人能这样恶搞自己的国家。
我们国家基本不会允许这样的恶搞
忽然有一天发现了“六里庄”
如果你喜欢小不列颠的话,你不会失望的,虽然只是音频
http://liyougui.koook.com/mymusic/1.html

 4 ) 花椒变态

Friends的余波似乎永远都不会淡去。那种对于友谊地久天长,爱情天长地久,朋友爱人相互扶助的歌颂,肯定是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习惯了美国的情景喜剧,无论是,总之会变美的丑女,还是常常飞跃狐狸河的michael,似乎都如同那樽举着火炬抱着宪法的女人像一般盲目乐观。

直到有一天,我决定看一集Little Britain,呃,一堆变态……

然后我看了第二集,我靠,这帮变态怎么这么恶心……

第三集,真他妈可爱

第四集,开始拍大腿的同时高喊牛逼!……

这就是小小英国人,让我心甘情愿的天天沉浸在各种变态,s/m中,而且乐此不疲。对于我这种生命极度需要快乐的人,20分钟没有一点欢笑,如何忍受。而一下子给我这么多欢笑,我始料不及。

异状僻,同性恋,女流氓,喜欢老太太的……本来,看第一集的时候我也觉得他们就是一帮变态而已,然后我发现这帮变态可不只是变态那么简单

女流氓Pollard一身白肉圆滚滚的,满嘴yeah but no but yeah but no but yeah,不知原因的生了无数了女孩,都跟他一样,挂个丧样,穿件粉色的外衣

异装僻Emily整个一超级无敌大萝莉,整天带一大花,穿一堆大绦子边,扭来扭去扭来扭去,呵呵呵呵呵的,突然有人找他修车,他又变成一个精通机械的大老爷们儿,过会儿又撑割破伞扭着走了

当然不能不提我最喜欢的only gay, Daffyd。我简直就不知道怎么表达我有多喜欢这个only gay in the village, 圆滚滚的穿着各种各样的皮衣,红的,蓝的,水手服,渔网服,一个比一个火爆,一个比一个色情,可是你看着他,每天跟裸体一样走来走去,怎么就不觉得他恶心呢,怎么反而觉得整个村子里就他最可爱呢

至于装瘫子的Andy Pinpkin和傻实在得LAU,我简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的情感。Andy虽然总是出尔反尔,总是折腾LAU。不过,你要说,小小英国人是有讽刺精神的,我也只能在他们两个人中感觉出来。用两个男人的友谊来讽刺男女之爱。其实事情就是这样,女的就喜欢折腾折腾这男的,就跟Andy一样。当男的喜欢你的时候,你装瘫痪他也可以完全看不出来,你明摆着要整他,他也义无反顾的照你说的作。幸好这个片子还没拍Andy失宠的时候,只拍了一集LAU离开。就那一集,Andy就要死要活的

还有PRIME MINISTER的秘书,还有好多变态,我一一说给你远没有你自己去看好玩。有一种窥探特殊人群隐私的快感。只是窥探结束之后,我总是感叹自己的萎缩和龌龊。谁没有个怪僻呢,还有我这样的就爱看书的时候先翻个黄色段落,这算什么啊,一点个性都没有!真庸俗

每当小小英国人的音乐响起,就让我想起那些可爱的小变们,穿不穿衣服无所谓,喜不喜欢异性无所谓,他们让我觉得米字旗颜色依然鲜艳,英国的群众们连闷骚都带着中世纪的奢华遗风,岂是简简单单的同性恋了得!

今天去家乐福的时候看到一台子的四川花椒。突然间想起,我第一次使用变态这个词的时候,是用来形容花椒的味道,说辣不辣,说咸不咸的,麻不啦叽,有一种想搔搔痒都无处下手的别扭感。小时候,我这样形容花椒。长大了,很多千奇百怪的香料也都试过了,大大小小的场面也见了不少,开始懂得如何去品味各种味道。Anson老师曾经教导我说,摇滚乐的味道是浓烈的,而民谣的味道却是细微的,要仔细去品尝。我永远不会忘记他说的话。因为我发现我开始学会体会并理解那些我曾经忽略的味道,就如同花椒一般,曾经看起来格格不入的东西,现在闻起来也有与众不同的香味。

我并非极左极右今天觉得变态,明天就一见如故。只是我发现我正在一个过程中,这个过程,让我开始习惯那些曾经陌生的东西,别人的性取向也好,别人和我不同的爱好也好,别人的种种,和社会相符也好,不相符也好,都是一样的选择。回到小小英国人上……看小小英国人剧场版的时候,我又感动的像郭敬明一样泪流满面。说时迟,那时快,看着一帮变态,我怎么就哭了呢!如果你仔细看看那场面,听听那歌词,诺大的舞台,穿着红蓝皮衣的Daffyd骄傲的高喊:I AM GAY! GET OVER WITH IT! I AM GAY! GET USED TO IT! 这就是由礼拜发展而来的英国戏剧,现在却把舞台给了这样一个骄傲的胖子,他的忧伤你无法排解,因为他总是认为他是村里唯一的同性恋,他的心病你无法治愈,因为他不肯和任何一个男同性恋发生性关系,纵然如此,他依然自我,跑去医院检查艾滋病,站在舞台上高唱!I AM GAY! GET OVER WITH IT! I AM GAY! GET USED TO IT! 这些小小英国人,确是大大的英国人,像是我儿时记忆中的花椒,有些不一样,现在闻起来却很香

传统发展到今天,得到的应该是宽容。

http://hmilypty.blogbus.com/logs/30285267.html

 5 ) typical speechs in the show

"Champagne, Champagne for everyone."
"nu ba, ya ba, nu ba, ya ba.... Oh my God, I so can't believe you just said that."
"I'm the only gay in the village."
"Ya, I know.... I want that one"
"Computer says na..."
"Looking in my eyes, looking in my eyes, the eyes, the eyes, don't look around the eyes, not around the eyes, looking in my eyes!"
"Oh, he is gorgeous!"

Can you recognize those? Andy in the wheelchair is my favorite.

I hope a better remake of the show will come out in HBO, can't wait to see it.

 6 ) 07年随手记下的对小不列颠的大大的爱

偶然撞见《小不列颠》(Little Britain),首相和助手间开着俗里俗气的优雅的玩笑,不知不觉间便看了下去。不知不觉就一季两季看了个痛快,加上舞台版。BBC真是聪明,一个剧控制在三十分钟,唬住了我这样没有耐心的观众。

    由于事先不知道主要演员只有两个,花了好长时间,才让自己相信那么多角色始终是那两个人神奇的变装。A饰演的包括演出公司经理、商铺老板、异装癖者C、年轻人E、智障者G、种族主义者J太太的朋友I太太,叛逆少女K,减肥班督导M太太、孤独的同性恋男孩P、超级肥胖又爱裸奔的泡泡夫人……B饰演的包括迷你艺人、奇怪的顾客、异装癖者D、年轻人E的朋友F、照顾智障者G的好心人H、种族主义者J太太,××失禁的L太太,某苏格兰城堡旅馆老板N,首相的助手……我一下子能回忆起来的就有这么多。

    演技绝对大拇指,加上化妆道具,个个人物神气活现,夸张又真实。不知人物设计的背后,有多少智囊。众多角色的重任担在两人肩上,角色彼此独立,丝毫不会串味,真是不容易。艾特金森的黑爵士出场时,至少还叫人时不时想起憨豆。到了“小不列颠”,一个个小人物跑上台来,好似永不停歇的走马灯,以为千军万马跑过,其实就是那两匹马。

    种族主义者J太太,但凡吃到有色人种的食品,都会大大呕吐一场。编剧也真够恶心,每集里都有超级夸张的呕吐场面,呕吐物消防龙头般喷洒在演员身上。也就是将种族主义者的形象画大了一圈,虽然可以说是讽刺,但多数观众的笑声(短剧播出前录好的笑声)仍是对J太太滑稽行为的包容。观众是为了放松,为了笑来看剧的,不会多事地站出来批评里头的主义。

减肥班督导M太太也是种族主义者,只不过这不是她这个角色的主要亮点。她很爱让班上唯一的印度学员回答问题,又不失时机地挖苦她。某次,印度学员中得彩票大奖,M太太温柔地碎碎叨叨好一阵,目的是想从印度学员那分点钱来,得不逞后,又叽叽歪歪好一阵,念叨自己这个活了几十年的积极买彩票的英国公民一个仔没中,上帝却眷顾了印度人。这里让我想到This is England,2006年的电影。电影中充斥着80年代光头党高亢的排外的令人悲哀的爱国情绪,如果那可以被称作爱国情绪的话。我还记得光头党“领袖”的一句词:We are not racist, we are nationalist. 可惜,这样的爱国是排他的,自私的,不宽容也不博爱。须知,他们挂在窗口的旗帜英格兰旗,红十字旗,圣乔治的红十字——并非国旗。

又想起Katie Melua唱道:If a black man is racist, is it OK? If it’s the white man's racism that made him that way.

 短评

挖哈哈!!重口味!!!!1

5分钟前
  • sideshowbob
  • 力荐

在变态中搁屁,无敌贱贱二人组(3季)

9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无敌演技 无敌贱

13分钟前
  • Ragdoll™
  • 力荐

去看亚洲杯的路上看了一集,很不错,,

17分钟前
  • WAKEUPSTUPID
  • 推荐

总拿同性恋和肥胖说事。。。

18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Sebastian和首相有爱~~~

20分钟前
  • いいね
  • 力荐

真是太逗了

22分钟前
  • 暗淡整个宇宙
  • 推荐

典型的英国喜剧,高级幽默与低级恶搞之结合

24分钟前
  • Wristcutter
  • 力荐

很特殊

28分钟前
  • 明明
  • 推荐

1、英国各地口音、方言、俚语全角度扫盲 2、搞笑二人组的多角色天才cosplay 3、重口味英式幽默,乐到我快死. btw,David Walliams同学正常情况下绝对是质量上佳英伦范儿帅哥一枚

31分钟前
  • 弥呀
  • 力荐

笑得俺脚趾头直抽抽

35分钟前
  • 星之继承者
  • 力荐

s1 over.看了live,倒了胃口,装疯卖傻的英伦版二人转嘛,罢了

38分钟前
  • boks
  • 还行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41分钟前
  • 甲马不是马
  • 力荐

我也好爱Prime Minister啊~(Sebastian:Bitch!

46分钟前
  • 三七
  • 推荐

从来没看过这么崩溃的片……出离猥琐到达猥亵了都……到底有多少人为了秘书和首相坚持着……

50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推荐

两个人嘲讽了整个国家。。

54分钟前
  • kindsos
  • 力荐

各种恶搞各种囧 尤其喜欢首相+助理组合 但这剧绝对用力过猛了

58分钟前
  • 人可
  • 推荐

Look into my eyes, look into my eyes, the eyes, the eyes, not around the eyes, don't look around my eyes, look into my eyes, you're under.

1小时前
  • 大飞
  • 力荐

神作!相当符合我的恶趣味!这才是在飚演技啊!

1小时前
  • 大坏蛋先生
  • 力荐

看见熟人嘹~~~

1小时前
  • 花都满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