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

综艺大陆2018

主演:万茜

导演:吴海鹰

播放地址

 剧照

生命里 剧照 NO.1
更新时间:2023-08-20 01:38

详细剧情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临终关怀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而在我国,临终关怀服务尚处在起步的探索阶段,任重而道远。纪录片《生命里》用镜头记录下了在这条路的起点上,人们尝试探索的点点滴滴。没有仅以痛苦反映死亡,而是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人性关怀,描述了病人们最后时光中的豁达、平和、深邃,也展现了家庭、医护人员、志愿者们的关爱之于生命尊严的重量,是一部极具震撼力、感人力量和思考性的纪录片。

 长篇影评

 1 ) 谁都躲不过的生命旅程

最近在看心理类书籍,一直在思考人的内心跟生命的关系,突然又想看一遍《生命里》,让我对生命又有了新的认识。

在生命最后的旅程里,本人和亲人该如何度过,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

千百种人,有千百种的感受,最难过的,莫过于看着亲人走向终点,却无法同行的人。

但人生是一场单向旅行,无论是谁,旅行的目的地就只有一个,只是或早或晚,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地陪伴他们最后一程。

 2 ) 生命里,生命里!

这是一部豆瓣评分高达9.3分的纪录片。同时,这是一个关于四十多位临终病人生命消逝的故事。再或者,这是未加修饰,赤裸裸的,展现死亡的影片。 生,是希望,含着殷殷期盼;死,是绝望,和着留恋不舍。大多数的临终病人,总是怀着无助,愤恨,拼尽全力,试图将自己从此种深渊里扯出,可是徒劳。于是放弃挣扎,等待命运的安排。他们住进临终关爱病房,安宁病房,一个看似名字充满宁静祥和的地方,却是通往死亡的最后一站温暖的停留。 人们敬畏生命,亦害怕死亡。所以安宁病房正对的小区住户,家家户户窗上挂着一面亮晃晃的镜子,是在排除,是在躲避,是在将所有他们认为的晦气,全部,全部都再次反弹回病房。 病房里住的病人,没有我们想象的悲观。病房装饰的温暖,没有病人撕心裂肺的喊叫,没有想不开活不下去嚷嚷着要跳楼的某某,亦没有大哭大闹之人。相反,他们很坦然,而这种无声的接受,更让人心疼。那个李家老奶奶向病友讲述自己年轻时在新疆插队的经历,哈密瓜很甜,吃的时候,像开火车一样,呜呜呜的就吃完一块,讲到这,她笑的很好看;文工团退休的爷爷向来看望他的学生,吹起葫芦丝,声音婉转悠扬,学生们鼓掌称赞,他很知足;二号的奶奶在家人的张罗下,在病床上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她看起来好幸福。一切都这么美好,如果有人不提到必到死亡。 然而,冰冷的数字从不会因为人炽热的感情而改变,根据统计,这所医院,每年都会送走几百名病人,平均每两天,就会有一个生命消逝。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做吴留生的82岁的老人,她身患癌症,在入院生命质量测评时分数并不高,这意味着生命于她来说并不长,在生命的最后,这位说着软糯上海话的老人,思念的不是其他,而是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因为身体原因,她无法亲自去到江苏海岩,五十多岁的儿子舟车劳顿,为母亲拍下了老屋的点滴,一湖一舟,一房一瓦,拍下来将照片带回病房,老母亲忍不住留下了泪水。这是此生无憾的圆满,我泪目。 医院护士说到:“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这段时间,让患者能减轻他们的痛苦,让他们比较有尊严,安详地走过最后一段人生。”尊严,这个词,我觉得它的力量是举足轻重的,什么是有尊严的死去?是生命弥留之际,全身插满管子痛苦的离开?是生命最后,孤独的逝去?还是在家人儿女的苦苦挽留下,在医生的无意义的抢救下,留一口给家人看的呼吸?我不清楚,但我认为,有尊严的离开是一定要建立在患者的意愿下,让其安详地,尽量无痛苦的走。 也并不是没有例子,片中,一位重病的老人,生前是某大学的英语教授,而在他生命的最后,被送到病房时,满身都是污垢和褥疮,这对一个老人来说,无疑是痛苦的。著名小说家琼瑶,为了让丈夫体面的有尊严的离开,而决定为其进行安乐死,却被继子一把拦下。并非个例,现实生活远比此更残酷。并且,这周舒缓疗护病房在全国都很少,有多少人是在生命的最后,潦草死去,痛苦且悲哀。 李银河曾说:“生命从宏观角度看,是不可能有意义的;但是从微观视角,可以自赋意义。”那么,消失之前的存在,便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我想,在我们的当前教育中,还应该出现一门“死亡教育”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珍惜生命,正视死亡。 如此只愿,生命里的你我,在任何时候,都能体面而有尊严。

 3 ) 生命的意义

我是被朋友强烈推荐才看的,趁着周末的时间,连看三集哈,好久没有看过这样吸引人的剧了,洗的衣服都忘记晒了,哈哈,真心点赞👍🏻👍🏻👍🏻不得不说,看过以后,你会不自觉的叩问自己,生命的意义何在?如今,娱乐至上的影视剧资源到处都是,但是像这种灵魂叩问的题材太少了,希望以后能多一些这类东东

 4 ) 摄像机拍下了死亡的全过程

(本文首发于电影 第十放映室 此为原文)

有这么一个病房,人们叫它“死亡病房”,因为在那里住院的所有病人过不了多久就去世了。

附近的人觉得那里晦气,纷纷在窗户上挂上大大小小的镜子。

他们说,晦气可以被镜子反射回去

今天的这部片,讲述的就是这个病房的故事,它的名字叫——

《生命里》

这个病房位于上海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它装修的非常漂亮,看起来很温馨,同时它也有一个温馨的名字——安宁病房。

这个所在,如果我们讳莫如深的说,应该是“从人间到天堂的驿站”。

但是说的再直白一点: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地方。

死,是一个我们不愿提及的字眼,它伴随着疾病,或者衰老;它代表着生命的消失。

但又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正视的字眼,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至亲至爱,殊途同归的只有这一条路。

安宁病房,是一个临终关怀病房,这一类机构在国内暂时非常少见,是医院或社区专门为一些无法救治的病患设置的特殊病房。

病房里居住的患者,基本都是癌症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积极治疗除了给患者增添更多的痛苦,已经失去了其他意义。

医护人员的责任是耐心的护理患者,让患者建立身心灵的安全感,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安稳舒适的走向生命的终点

护理工作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病人家属不懂得科学的护理方法,他们需要亲自为病人做全身清洁。

不能翻身的重病患者,医护人员需要两小时给他翻身一次,否则会生褥疮,有生蛆的可能性。

有的患者,可能会大小便失禁,便在裤子里。

安宁病房秉持的理念是:人不仅要“优生”也要“优死”

舒适安稳的结束生命,应该是一个人必须享受的基本权利。那么,就需要专业人士,去把因为疾病带来的疼痛、恐惧、自我厌恶与不体面剥离掉。

临终关怀这门医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就是专门为“优死”而设立的。它的出现,不仅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和自由意志的终极体现。

住在这里的病人,都知道自己大限已到。

生命的倒计时,可能是几周、一个月、或者俩月。

他们是普通人,甚至是普通人中最不幸的那一部分。但你依然不能否认,他们过了精彩的一生,尝遍了喜怒哀乐,爱恨嗔痴。

只是面对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死亡,终究还是来了。

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走不动了,手也抬不起来了,眼睛半眯半张,想说些什么,却没力气开口,沉沉地闭上眼睛,呼吸变得微弱,生命体征开始消失……

最后,成为一捧灰烬,长埋地底。

死,似乎轻而易举的抹杀了一切,令人唏嘘。

既然如此,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最近网上有一段关于李银河与王小波的视频,李银河隔空喊话,用文字与逝去的王小波就这一命题做了深度讨论。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生命从宏观视角看,是不可能有意义的;但是从微观视角,可以自赋意义。你生前,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你当时写道:“我会老,也会死,可是我不怕。在什么事物消失之前,我们先要让它存在啊!”

消失之前的存在,便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这部片在试图解释这个意义。

它分为上中下三集,单元标题分别是:记得、陪伴、心愿。

六个字,简短深刻,因为跟死亡有直接关系,所以显得万分沉重。可是回头想想,人,终其一生,难道为的不就是这六个字吗?

「一丶生命里,我记得什么」

安宁病房的医护人员,除了护理病人,还有一项看似不起眼却非常重要的职责,那就是陪病人聊天。

这里的每一个病人,都有着自己弥足珍贵的回忆。生命的终点,视若珍宝的曾经是他们最后的憧憬,他们经常在讲述中回到过去,一遍遍重温。

可能是照片背后的一个故事。

可能是一个思念许久的亲人。

可能是一段懵懂的恋爱故事。

鲁胜兰讲起那些回忆时眼眶总是湿热。年轻时候的背井离乡,离开老娘时对着车窗外呼啸而过的黑夜泪流不止。

她的上海话,说的软软糯糯,她说:“我每天妈妈、妈妈的叫,我当时一想起来就难受,到南京的时候,我已经哭到不行。”

她想起新疆,瓜甜果美,一口啃下去,是呜呜呜吹口琴一样吹过去,那种情形再也没有了。

医护人员的倾听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临近生命终点,病人内心有着被人世驱赶的恐慌。

他们觉得自己不吉,对自身的厌恶,让他们开始躁郁以及自我放弃。

聊天会使他们绷紧的神经缓慢放松下来,是消除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这个过程让病人打开心扉,卸下负担。

「二丶生命里,什么陪伴了我」

遥望生命的征程,至亲至爱的陪伴,是对生命最大的鼓舞。镜头下的相聚,是亲人痉挛的阵痛,他们每一分钟都在完成离别。

这一眼,可能是一眼万年。

那就要去深情看,将它记在心里。

罹患肿瘤晚期的陈晓军,入院时气色还算不错,只是肿瘤压迫脊椎神经,他早已无法行走。

他的亲人一直寸步不离的照顾在病床前,唯恐他吃不上最好的,穿不上最暖的。

女儿每隔一两天给他剃一次胡须,他的胡须长的很快。他说,女儿非常孝顺,都30岁的人了,为了他的病连自己的人生大事都不顾。

一天,两天,三天……短短十五天时间,陈晓军整个人都像泄了气,他意识涣散,已到弥留之际。

在亲人的温暖地包围下,他合上了自己的眼睛。

王学文,肿瘤晚期,他的肿瘤压迫了他的左眼。

医护人员说他是一个医疗奇迹,在安宁病房平均生存时间不足三个月的患者当中,他在这里迎来了第二个生日。

他的乐观和对生命的热情打动了很多人,这次的生日非常热闹,所有的志愿者都来了。

他们一起细数年轻时候的旧时光,仿佛依然鲜活。健康的王学文坐在照片的中央,一双有神的眼睛洞察着人世。

他们拍下了很多照片,有跟家人的全家福,还有跟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合影。

陪伴他的,还有一只小乌龟。他戏称,这只乌龟跟他一样是个独眼龙。

他亲切的称呼它为:龟兄。

我想,是这些陪伴唤醒了他对生命的热情。

「三丶生命里,我的心愿」

安宁病房的患者,都有或大或小的愿望,有的人了却了,安心走了;有的人未了却,带着遗憾离开了。

82岁的吴留生,魂牵梦萦的是她并不遥远的故乡,但她已没有力气长途跋涉。

他的儿子回到母亲的故乡老家江苏海盐,用相机拍下了那里的一草一木。

王明昌从入院伊始就把自己的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他清楚也接受自己的病情,提前把后事交代得明明白白。

他的心愿是:不想最后的日子过得没有生存质量。

他喜欢音乐,有志愿者或者医护人员在的时候,他就拿出心爱的葫芦丝,为大家独奏一曲。

阳光正好的午后,他也爱合着手机里的曲子,浅浅的哼唱。

在这里他安静地走过了生命最后的时光,一切如他所愿:体面、安详地离开

沈和敏像大多数患者一样,癌症晚期。她想捐献自己的眼角膜,希望可以帮助这个世上不幸的人,并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

她跟亲人和医护人员就此讨论过多次。

但是一方面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法律政策的一些缺失,器官移植,在我国目前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没能如愿捐献眼角膜,她带着遗憾走了。

《生命里》一直试图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但要使这份意义完整,就需要破除对死亡的忌讳和恐惧,临终关怀这一课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可或缺。

只有三集的纪录片,或许还没有办法将这个话题讨论的更深刻。

但是这部片已经让我们深入了解了,那些走到生命终点的人——

他们依然在努力、在要求、在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意愿。

 5 ) 《生命里》剧评

《生命里》这是一部有关临终关怀的记录片,每个人最终都会面临死亡,但我们对死亡却充满了恐惧,如果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能够得到亲人,朋友,医生等在身体以及心理的安抚,让临终的人感受到关怀,依然能体验生命的美好 ,没有遗憾,安宁的离开人世。 临终关怀这个题材很新颖,也是第一次听说,让人活着有尊严,临终的时候也要有尊严地离去,给人感觉很温暖,对生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值得一看。

 6 ) 去了。。。

2018.10.08

超他妈的,我爸肺部鳞状细胞癌晚期,正住医院里。。。

七十多了,老了特别固执,开始不去看病,自己看中医的书,还煎中药,化疗也不搞,嫌弃医生年纪轻。。。

他武汉大学毕业的,中国第一代高级工程师,获得国家地区科技一等奖。。。书都读到屁眼里去了。。。

另一个亲戚肺癌,没啥文化,查出来后直接化疗,现在都三年了。。。他这才半年,就只能在床上等死了,你他妈又不是学医的,看了一大堆老掉牙的中医书,还要跟医生讨论处方,要自己增减药材。。。靠。。。连西医的医院医生都看着他烦了。。。

“书读得越多越反动”,我现在深刻体会到了这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过去老一辈的知识分子,那他妈的个个都是倔驴,不撞南墙誓不回,撞了他也要撞死在墙上。。。


2018.10.25,星期四,刚回来,洗完澡休息下。

今天上午7点左右,我才从医院回来,几个人轮流在医院守护,回去就躺床上睡觉,10点多我妈打电话来,我爸走了。

昨天晚上抢救过一次,说是翻白眼,后来发现是痰卡住了,肺癌就是这样,会不停的产生痰,没完没了的,要不停地替他擦掉。。。

前段时间肾功能又衰竭了,去 ICU 做了几次透析,他大吵大闹,还打了一个护士一嘴巴,说他们绑住他的手脚,又不给水他喝,虐待他,跟我们说,护士骂他,说他是臭知识份子,臭老九,要去国际法庭告她们。。。

我根本不相信他的话,他脑子糊涂了,乱说,二十几岁的小妹子,有几个会知道什么臭老九啥。。。护士医生绑住他,因为他老是去拔管子,身上各种管子,不能乱拔的,他老是去动,去拔。。。不给他喝水是因为他有输液的,他的肾脏都衰竭了不能多喝水,医生解释他口渴只是一种心理上缺少,因为没从嘴巴里进水,实际上并不缺。

他死活又要从 ICU 里出来,医生要我们签同意书,他两个妹妹都回来了,一直和我们一起照顾他,大姑姑只比他小两三岁,七十多岁了,这次也从加拿大回来了,我们一起合计了下,同意了。

大姑姑也有点老糊涂了,还说我们不应该说她哥哥的坏话,肯定会好起来,好几次她都要和医生护士吵架了。。。她们根本不肯正视现实,农村长大,四兄妹,我爸是老大。人都是好人,又出钱又出力的,连医院里的护士护工都说从来没看过这么好的妹妹。。。但和我爸一样,老实人都特别倔强。。。

病危通知都下过好多次了,经常三更半夜往医院跑,几个人轮流守的。医生都说他算是能坚持的了。

昨天我又是守夜,一点多拉了一次尿,二点多拉了一次屎尿,三点多又拉了一次屎。。。

大半年的,我妈都瘦了一二十斤,她自己心肌梗塞过。我这辈子没得过青春痘,现在满脸的疙瘩。。。

在医院的这段时间,我一个男人,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蛋蛋,一个病房三张床,全是老头子,个个都是呼吸科的问题,不是半夜大叫大闹,就是全拉屎在床,被请的护理脱光了,在那里擦蛋蛋和JJ,因为失禁,然后被压在护理垫上,大腿之间之后,全是。。。

一号床的那个老人,据说在医院里呆了三五年了,没出过院,哮喘啥的,也是半夜三更的大叫,前一天也说是要病危了,呼啦啦的来了一大堆人,整个屋里都没地方下脚了。。。他就一个老婆一个儿子,轮流照顾,他老婆一直在医院,前几天也进去过 ICU,我爸现在的床位就是他们的,我出他进。。。

太平间来抬人的时候,俩个姑姑都痛哭流涕,刚拽住一个,另一个又拖住担架倒在了地上,我拉都拉不动。。。搞担架的人有人说了一句,你不要这样呀,就吵了起来。。。

医院太平间都被人承包了,转了好几条小巷子才到,还下着雨,烧了黄纸,选了骨灰盒,什么双龙,双凤,富贵无双,等等,我都没要,选了个“一生清白”,这个最配我爸了,清清白白来,清清白白去,这辈子做人做事,都老实过头了,真真正正的清清白白。国有企业仪器仪表厂,搞了一辈子技术工作,后来九十年代国企大破产,到外地去打工。从来没对不起任何人,一生老老实实,清清白白。

(我爸偶尔骂人,基本不打人,打人骂人的是我妈,那是极其强势的女强人,泼辣之极。)

这两年,亲戚啦,朋友啦,认识的人,十几个癌症,都死了,大部分都是肺癌,年轻的才四十多。以前有个亲戚,也是肺癌,前年还在一个表妹的婚宴上坐一桌吃饭,十几万的化疗费包干,后来他自己从高架桥上跳了下去,因为肺癌很痛苦,又加上化疗啥的。。。他是自己故意在周末出去的,说是去买报纸,然后就不见人了,到处找都找不到,后来家人听说有人跳桥了。。。

洗澡后发热,等时间睡觉,打了这么多,明天还要准备一些事,后天早上出殡。

心中感觉有一肚子话要说,一肚子情绪要发泄,话到心头,千头万绪,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那些在网上要当“孝子贤孙”的,我衷心祝愿你的父母也得肺癌,让你好好的表现一下你自己的孝心!


2018.10.28,星期日,亲戚来来往往,都走了。

昨天去医院的时候,碰到一号床的那个老头的老婆,才知道住院五年的老头,我爸走的第二天也走了。。。我爸走的前一天晚上,一个糖尿病的也没救过来。。。

凌晨拖了下地,洗了个澡。上午去了殡仪馆“开会”,那里的人都那么说。

殡仪馆人山人海的,地方挺大,到处都是来“开会”的,还看到一大群警察来“开会”。以前有个亲戚的两兄弟,都是省公安厅的,高级别,才四十多岁,就因为心脏病发去了,有遗传的原因,也有工作压力的原因。别以为现在网上骂警察的人多,但好人还是很多的,压力也特大,我们以前有两朋友是巡警的,一个去查人的时候,直接被一大妈一耳光抽晕了,一个搞了一段巡警后强烈要求转后勤,否则自己要死了。。。

我以前就和楼上的邻居因为老拉狗屎到我们门口的事情发生了肢体冲突,没打架,说的时候老头子拿凳子要砸我,我抢了他的凳子还没打他,他妈来劝架被我推开了。。。他第二天还报警说我打了他妈,巡警来了,他还说不是他家的狗拉的,全楼就他一家养狗,不是他是谁,他居然说是外面的狗,把我们当白痴吧,外面的狗还会次次跑到二楼来拉屎?!

两个巡警,一个中年一个青年,中年警察感觉好冷静,他自己也说个人不赞成城市养狗,我估计他处理了好多类似的事。。。让我和小警察去跟他妈道了个歉,我根本没打人,为了息事宁人就和他妈道歉了。。。后来他老婆来了,让我们不和她老公计较,说他是个蛮子。。。整栋楼的人都讨厌他,有人还骂他是畜生。。。

社会浮躁了,也暴躁了,生起气来,有的人连警察都砸,都砍,难怪现在好多年轻的,吃不了当巡警的苦了。。。

扯远了,生死有命,死的人老老少少的都有,那次去医院,还看到一个年轻人躺在病床上进电梯的。。。去了医院和殡仪馆,才发现生的可贵,健康的重要。。。

殡仪馆有大厅有小厅,有平地上摆的,有大房子分好多小厅的,我们选了个小厅。昨天开始去的时候,有个外面摆的厅,居然有人放的哀歌是“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还有“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往前走,莫回呀头”,声音特别大,我实在忍不住,居然有点想笑的感觉。。。以前在网上看到,有人放相声的,因为死者生前要求。。。社会真的比过去宽容多了,而且也从容多了。。。

我妈和我弟讨论要买墓地,问我的意见,我说毛主席生前说吃鱼多了,死后自己说要把骨灰撒到海里。我个人觉得这个意见好,要不就在奶奶的坟地挖个洞埋了,然后种颗树。他们说以前奶奶的坟地都是说了好久才搞定的,毕竟他们离开了过去的村,到了县城里(现在看简直是赔本买卖),村里是不会随便让人埋的,而且爸爸都离开那里几十年了。他们有点不同意,我说了我们三人三票,你们自己想几天,投票决定。。。


2018.10.29,星期一,一大早就被李咏去世的消息刷屏了。。。

10月29日,央视主持人李咏妻子、央视导演哈文发微博称:“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据悉,李咏在美因病去世。

我爸也是25号,早上十点多。去看病发现癌症的时候是1月。

不知道中美时间差是多少。也不知道他是得什么癌症。以前看喜剧总动员的时候,李咏还和于谦说了相声,看上去还很不错的。

那时候我想,我要是有了啥痛苦的病,癌症啥的,我自己去买瓶“百草枯”吃,我宁死不会躺床上大小便失禁动弹不得好几个月甚至几年。。死后就把我骨灰撒河里。。。就从长沙橘子洲头毛主席雕像那里的河边撒下去。。。

百川流去须归海,万籁喧来有定时。

生亦何欢,死亦何哀。

 短评

临终关怀这个题材的纪录片真的不多。

3分钟前
  • 弦知
  • 推荐

经济发达决定了你有选择死得有尊严的权利,而中国乃至很世界绝大多数地方人没有这样的选择,关注死亡是一大进步,但现阶段也仅仅是发达地区文青的自我感伤,中国的临终关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分钟前
  • 庆丰十五年
  • 推荐

医院的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祷告,所有人在这里都变成了生命的忠实信徒。敬畏生命——在任何时候。

9分钟前
  • 游园惊梦
  • 力荐

可以建个“删除配乐旁白出佳作”的纪录片豆列。

13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1:九分左右:武汉的黑子叔。第5200部标记看过

18分钟前
  • 2006-03-19加入
  • 还行

我们都在关注出生,其实死亡也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

19分钟前
  • 花开有声
  • 推荐

临终关怀题材好,但和近年同类纪录片的出色和深刻比,这部就显得平庸了。万茜的旁白听不下去。

20分钟前
  • 地球最後的雨
  • 还行

不如《人间世》,剪辑比较乱,没有能很好表现主题。但是这种题材每一次看都感叹:最后有尊严的走就行

25分钟前
  • ななღ.
  • 还行

虽然煽情过度,但是由于题材,还是从头到尾泣不成声。但是我知道,中国不允许安乐死,很多人也没有成熟面对死亡的素养,,他们往往尊严扫地痛苦不堪地死去。

30分钟前
  • 人间至味是热水
  • 还行

死亡,哪有那么容易,遗憾的种种还没来得及啊,但这就是人生啊!

33分钟前
  • 非人类shang
  • 推荐

临终关怀,看着心疼。

37分钟前
  • 老泰瑞
  • 还行

题材极好,但实在可以有更深刻感人的表达。

39分钟前
  • FEI
  • 还行

医院的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祷告,机场见证到比婚礼上更多真挚的亲吻。

44分钟前
  • 王大虾
  • 推荐

我爸肺部鳞状细胞癌晚期,七十多了,老了特别固执,开始不去看病,自己看中医的书,还煎中药,化疗也不搞,嫌弃医生年纪轻。他武汉大学毕业的,中国第一代高级工程师,获得国家地区科技一等奖。书都读到屁眼里去了。另一个亲戚肺癌,没啥文化,查出来后直接化疗,现在都三年了。他这才半年,就只能在床上等死了,你他妈又不是学医的,看了一大堆中医书,还要跟医生讨论处方,要自己增减药材。。。靠。。。西医的医院医生都看着他烦了。。。

48分钟前
  • Lonely
  • 力荐

《生门》讲述的是起点,本片记录的则是终点。人世间,除了生与死,其它都是小事。

53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推荐

死生亦大矣。万茜的旁白是治愈的,是一丝暖意。

58分钟前
  • 哆啦咪不听音乐
  • 力荐

题材加分。中国版“入殓师”。护理临死之人,让他们有尊严地、祥和地离开这个世界,既帮助他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也给生活着的人带来了抚慰,并促使人树立更加理性而温情的生死观。

1小时前
  • 居无间
  • 推荐

这个选题不错。不过这只是上海,多少人得不到这些关怀照顾尊严。印象深刻的是那个和母亲断绝关系10多年的女儿,母亲临死也没能找到她,带着遗憾离世。母亲嘴里说“很宝贝的”,除了小时候放外婆家也不知道自己还做错了什么导致这样,猜还是儿子女儿不平等对待吧,要不女儿也不会如此绝情。

1小时前
  • 𓆡𓆝𓆟𓆜𓆞𓆝𓆟
  • 推荐

中国文化自古忌讳死亡,我们一直回避相关的话题。前段时间看《最好的告别》,深感于国外临终关怀已达到深入研究和讨论的阶段,我们在这方面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人,需要有尊严的活着,更要有尊严的死去。

1小时前
  • 小宇宙
  • 推荐

题材很好,但拍得太不克制了,不喜欢,没有《人间世》临终关怀那集好。不过还是希望大家可以多关注医疗思考死亡。18年的春节我正是在医院度过了。手术前后,把死亡这件事翻来覆去地想了千万次,到现在终于可以不畏惧它了。现在方知老人言之正确“老了幸福才算幸福,年轻幸福不算幸福”,特别是看到教授屎尿拉了一身真的很心疼,丧失了作为人的尊严。真希望同龄人们都能明白,不要随意糟践自己的身体的福气,不然迟早会深刻地体会这些道理,哎。

1小时前
  • 蛀牙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