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魂掠影

记录片其它2021

主演:恩尼奥·莫里康内,昆汀·塔伦蒂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约翰·威廉姆斯,汉斯·季默,奥利佛·斯通,王家卫,巴瑞·莱文森,达里奥·阿基多,贝纳尔多·贝托鲁奇,里娜·韦特缪勒,昆西·琼斯,朱塞佩·托纳多雷,詹姆斯·海特菲尔德,布鲁斯·斯普林斯汀,麦克·帕顿,罗兰·约菲,马可·贝洛基奥,卡洛·维尔多内,菲尔·乔安诺,麦切尔·丹纳,恩佐·卡斯特拉里,莉莉安娜·卡瓦尼,詹尼·莫兰迪,琼·贝兹,戴维·普特南,尼古拉·皮奥瓦尼,劳拉·普西妮,罗贝托·费恩察,吉奥里亚诺·蒙塔尔多,维托里奥·塔维亚尼,马里奥·卡亚诺,保罗·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剧照

音魂掠影 剧照 NO.1音魂掠影 剧照 NO.2音魂掠影 剧照 NO.3音魂掠影 剧照 NO.4音魂掠影 剧照 NO.5音魂掠影 剧照 NO.6音魂掠影 剧照 NO.13音魂掠影 剧照 NO.14音魂掠影 剧照 NO.15音魂掠影 剧照 NO.16音魂掠影 剧照 NO.17音魂掠影 剧照 NO.18音魂掠影 剧照 NO.19音魂掠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6:26

详细剧情

  由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编剧并执导,吉亚尼·罗素、王家卫等人任监制,聚焦意大利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的传记电影#50年一瞬间的魔幻时刻#正在进行后期制作,计划2020年公映。  影片历时5年,横跨欧美进行拍摄,将以叙事手法呈现世界级音乐大师莫里康内70多年职业生涯中鲜为人知的一面,探寻他在世界领域内与著名好友、同事之间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还好

由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编剧并执导,吉亚尼·罗素、王家卫等人任监制,聚焦意大利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的传记电影。影片历时5年,横跨欧美进行拍摄,将以叙事手法呈现世界级音乐大师莫里康内70多年职业生涯 中鲜为人知的一面,探寻他在世界领域内与著名好友、同事之间的故事。他起初想当医生,他爸爸让他学吹小号。后来靠小号谋生艰难,让他感到羞辱,他改学作曲。他的理想是当一个现代的作曲家,创作先锋音乐,但是却开始为电影配乐。他跟夫人说,我做十年电影配乐就不干了。然后是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后来一辈子都在为电影配乐。他总想放弃传统旋律,但最后他谱写的旋律传遍世界。他精力旺盛,很多人说他像个运动员一样,激情澎湃。他外表谦逊,但他并非看上去的那样。汉斯季默说,你只需听一两个音符就知道那是他!整部纪录片就像是一次漫长的采访,他口述自己的历史,职业生涯。看这纪录片太激动了!听他的音乐,人就不会因为孤独而感到难过了。Ennio绝对称得上是当代伟大且极具天赋的作曲家!真的就像莫扎特作曲一样,把脑子里的天籁旋律誊写到乐谱这么简单。果敢,自由,深情,悲悯……他创造的音乐世界无法被定义。

 2 ) 当你听到莫里康内的音乐时,你就再也不会忘记它

如果说到西部片,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著名的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和他创作的「镖客三部曲」,这三部电影创新了西部片的风格并迅速引起一股「意大利通心粉」式西部片的制作热潮。然而,「镖客三部曲」的广泛流传离不开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配乐,甚至,片中音乐能够独立成为主角,带领观众进入粗旷自由的西部荒漠。而在这些音乐的背后,便是著名的意大利籍电影配乐大师恩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功成名就的大师已于2020年离我们而去。

恩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数梦DDDream

2021年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另一位著名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 Tornatore)执导的电影《音魂掠影》(Ennio: The Maestro, 2021)在大师逝世一周年后举办首映会。《音魂掠影》是一部关于莫里康内的音乐题材纪录片,本片导演托纳多雷导演曾与莫里康内相互成就,他们一起合作了多部著名影片,例如《海上钢琴师》(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1998)、《天堂电影院》(Nuovo Cinema Paradiso, 1988)、《西西里的美丽传说》(Malèna, 2000),由老朋友托纳多雷来执导本片最适合不过。

同时,《音魂掠影》中还有多位重磅导演、音乐人、制片人和其他电影人的参与,他们一同讲述莫里康内的故事、回忆创作的点滴,这其中又充满了夸奖与惊叹。可以说,不管是莫里康内的乐迷还是那些电影的影迷,必然不可错过这场电影音乐的盛宴,在本片中发现这些经典作品背后的音乐故事。

01 出生于音乐家庭:从小号手走向电影配乐创作

影片《音魂掠影》的开头部分,通过莫里康内儿童和少年时期大量的黑白纪录影像和历史素材,娓娓道来,试图还原莫里康内的音乐成长路径,带观众了解莫里康内的背景,并讲述他是如何走上电影作曲之路并逐渐成为作曲大师的。

恩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 ©数梦DDDream

莫里康内出身于一个音乐家庭,曾立志做一名医生,或想在国际象棋领域做一名棋手。但是,作为小号手的父亲想要让莫里康内继承自己的衣钵,便把莫里康内送进了音乐学院学习小号。是父亲的选择,助推莫里康内步入音乐创作领域,他随后跟随著名音乐家戈弗雷多·佩特拉西(Goffredo Petrassi)在音乐领域深造,学习作曲与古典乐。莫里康内曾说,「不管选择哪一种,我都想成为那个领域的精英。」莫里康内有着坚定的职业精神和巨大的工作热情,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在事业中。对于莫里康内来说,或许因为机缘巧合,世界上少了一位名医或棋手,多了一位改变电影音乐的音乐家。

莫里康内是那种勤奋型的创作者,他的一生曾为超过500部电影配乐,即使有的观众不知其名或无法准确念出全名,也能哼出部分的旋律。莫里康内丰沛的创作力以及他作为作曲家投身电影这一带有商业、娱乐属性的行业,也毫不影响他作品的艺术价值被认可。

02 音乐双面人:实验性和商业性的融合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投身电影配乐领域之前,莫里康内一直从事管弦乐指挥和室内乐创作,那时,他已经为一些交响乐做简单的编曲,这样的经历也让他尝试了各类的风格,这对他后来从事电影配乐起到很大的帮助。作为一个学院派的音乐人,他受到约翰·凯奇(John Cage)的影响,和朋友一同参与了新和声即兴乐团(Nuova Consonaza),当时他们就把打字机、罐头敲击声加入到音乐当中。

新和声即兴乐团合影,拍摄于1976年。左起至右:乔瓦尼·皮亚扎、安东内洛·内里、佛朗哥·埃万利斯蒂、恩尼奥·莫里康内、埃吉斯托·马基和贾恩卡洛·斯基亚菲尼。©数梦DDDream

他还曾为著名唱片公司RCA的歌手写歌,创作了多首商业流行编曲,成功地拯救了即将破产的音乐公司。有了严肃音乐和实验音乐的创作经历,他的配乐从乐器到风格的使用上都是信手拈来,非常灵活。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已为一些舞台剧和电影的配乐充当「枪手」。1961年,莫里康内真正的电影配乐处女作《法西斯分子》(Il federale, 1961)问世,署上了他的名字。

1963年底,莫里康内接到一位导演的电话,这通电话成就了电影史上的经典。原来赛尔乔·莱昂内很喜欢他的配乐,希望邀请和他一起合作。他们惊讶的发现,彼此正是20多年前的小学同学。莱昂内带他去看了黑泽明(Akira Kurosawa)的《用心棒》(Yojimbo, 1961)后,两人一同合作完成了这部著名的意大利式西部片《荒野大镖客》(Per un pugno di dollari, 1964)。在这部电影中,莫里康内对声音的运用神乎其神——俏皮的口哨声、皮鞭声、自然声等,塑造了旷世孤独的神枪手男主形象,突破了传统配乐的元素。用莫里康内自己的话说,他只是将这种未来主义派所运用的自然声及原理,运用到了电影配乐当中。

经典的「西部三部曲」中的配乐是莫里康内的早期作品,同样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莫里康内晚年时期,他仍认为自己的第一批电影配乐很不错,回忆起来,对那个时代来说是一种冲击,其中灵感多来自于他对实验音乐的实践。与莱昂内导演合作的数十年间,他们还共同创作了《西部往事》(C'era una volta il West, 1968)、《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等。在这些电影中,音乐随画面自然地流淌出来,电影和音乐彼此成就,创造了一部部传世杰作。

除此之外,他还凭借自身深厚的古典音乐积淀,引入多元化的音乐元素,实现了古典音乐、爵士音乐、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的融合。例如,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莫里康内就在片中运用了大量的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音乐来体现影片的年代背景,包含了爵士乐、拉格泰姆音乐等。

正是由于他的实验性思维和实践,颠覆了管弦乐式的传统电影配乐,开拓了电影的配乐领域,同时在编曲上有了新的突破,启迪了一代代的音乐制作人,如电影配乐作曲家汉斯·季默(Hans Zimmer)、美国摇滚乐队Pixies、英国摇滚乐队Muse、重金属乐队Metallica等都受到他的影响。在《音魂掠影》中,就有艺术家评论他「同时是一位电影音乐家和实验音乐家」

03 为电影配乐「正名」:它也可以是严肃的音乐艺术

在莫里康内进入电影音乐界之前,配乐只是一种伴奏。而在他的作品中,声音可以创造角色,音符就如建筑的砖,纵然所有的砖一样,但创造出的建筑却截然不同。在那个年代,电影配乐不被学院派所认可,他的导师认为这是「反艺术」的,学院派一直都不承认他的才华,直到《美国往事》。莱昂内导演本人也坦白说,他的电影依赖于莫里康内的音乐。在片场,导演甚至放着莫里康内创作的音乐作为背景,帮助演员更好地进入角色。

实际上,莫里康内重新定义了电影配乐,他变革了电影的创作方式,让电影配乐不只处于后期制作的一环。如前所述,他参与配乐的电影,有时并非剪辑完再配乐,而是将配乐在更前期介入去指导拍摄或表演。更重要的是,莫里康内创作的一些电影配乐不再只是配角,不再是标签,而可以成为电影画面的「复调」,电影的伏笔,抑或是电影的对白。

在60年代,莫里康内就已是导演和制片人的保障。他总是能够与导演形成很好的合作关系,有着让很多导演佩服的能力——这种能力用纪录片《音魂掠影》中王家卫导演的话来说就是,「莫里康内就是一个词典」。他严格自律的勤奋、专业性和天赋,使得他具备百科全书式的创作能力,才能让如此多的大导演信服并将电影配乐大胆地交给莫里康内。

《音魂掠影》海报 ©数梦DDDream

更重要的是,莫里康内的音乐又具备独特的强大感染力,能够组合出极其美妙的旋律,让人沉浸其中,汉斯·季默就评论道,听到第一个音符就能辨别出是莫里康内的音乐。

莫里康内一生获奖无数,他在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之前就曾五次提名奥斯卡,最后在2016年,由他的忠实粉丝——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执导的电影《八恶人》(The Hateful Eight, 2015)帮他捧回了梦寐以求的奖杯——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音魂掠影》中,除了让过去那段辉煌的时光重新变为鲜活的回忆留存下来外,也谈到了他一生的遗憾——错过了《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 1971)的配乐。

他说他不喜欢旋律,可是他又是一个如此精通旋律的人。在一开始,他也只是将电影配乐作为谋生的手段,并坦言,「再过十年,我就离开电影配乐领域」。可就这样,十年一轮回,他将自己的一辈子都专注在电影音乐上。有人问他,希望后世如何描述他,他希望是「作曲家」。而如果通过这部纪录片回顾他的一生,便会发现,他完全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音乐「艺术家」。

恩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 ©数梦DDDream

参考文献:

1. 大师丨埃尼奥·莫里康内 他用音乐创造了电影的灵魂. //www.nfpeople.com/article/10155. 最后访问时间:2023年6月25日.

2.埃尼奥·莫里康内,亚历山德罗·德罗萨. 追逐那声音[M]. 邵思宁,译.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1.

3.孔娟.埃尼奥·莫里康内电影配乐的创作理念与美学价值[J].电影评介,2020(18):101-104.DOI:10.16583/j.cnki.52-1014/j.2020.18.024.

4.刘牧洋,黄欣宁.电影配乐大师莫里康内:好音乐不能拯救烂电影[J].音乐生活,2009(10):34-36.


作者:长颈鹿

©《音魂掠影》(Ennio: The Maestro, 2021)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版权方

 3 ) 致敬永远的大师,Morricone!

如果用一组词来形容Morricone,恐怕就是伟大,天才、经典、大师、不朽了。他的音乐总能直抵人心,触动你内心最深处的感受。

恐怕一个人一辈子能写出其中一首便能吹牛逼一辈子,但谁能想到他的作品几乎每首都能成为经典。因此把他与莫扎特、贝多芬放在一起并不算夸张。即便6次奥斯卡提名,5次失之交臂,也并不能掩盖住他的光芒。最终补上了一份终身成就奖。

自己有幸在本科毕业音乐会中改编演奏过他为cinema paradiso创作的主题曲。当时邀请了林志炫的御用伴奏与我一起合作,本没抱太大希望,但当他听到那首曲子的时候,一口答应。我相信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Morricone。

研究生毕业音乐会上,我再次选择了他海上钢琴师中的那首playing love作为返场,致敬这位永恒的大师!

2020年7月。91岁的ennio Morricone故去。但他留下的作品将永存。在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同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活在同一时代感到荣幸。

我相信再过一百年二百年后,人们依旧会如现在讨论贝多芬、莫扎特一样去谈论Morricone,去欣赏他的作品,因为,这是真正的大师。

相比曾经的大音乐家,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在世的时候就被大众认可。他如同海上钢琴师中的钢琴家一般,一辈子为了音乐而活,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他不会为了这个世界放弃他的音乐之船。

 4 ) 为音乐注入灵魂

当我们谈论起莫里康内,我们是在谈论莫扎特,我们是在谈论贝多芬。你我有幸与他经历这一时代可以称的上是幸运 记得高一还是高二,语文课要求课前每个人讲一个人当作文素材,当时莫里康内刚离开,我便选了他,那时确实确实年少无知,只看过他的啥啥三部曲,和他跟莱昂内合作的几部出名的通心粉。上台就嘎嘎乱叫,说啥配乐不是电影的灵魂,如果配乐是,那剧本算啥,服化道算啥,摄影算啥,表演算啥。。。。现在回想当初的瞎逼逼,真想抽那个傻X一耳屎。 也许配乐不是电影的灵魂,但莫里康内的肯定是。我们如今想起西部片,一个随着文明到来慢慢消亡的片种,会毫不犹豫想到莱昂内,这便证明了一切。灵魂是啥,灵魂是在死去后依然值得被世人铭记的一切,我想,莫里康内的黛博拉之歌,童年回忆,配的上作美国往事的灵魂。 他拒绝旋律,却作出最动人的乐章,他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却成了帕索里尼的好搭档,他被主流音乐圈放逐,同时也曾看不上电影配乐。他是矛盾,碰撞出音乐与电影的可能。

如今我们仰望莫里康内,我们仰望那一张张乐谱,我们仰望那一部部经典,我们仰望同时期的明星。同时,我们也在仰望莫里康内,那个严肃的,庄重的,可爱的,时而望向不远处,眼神无助,时而并不浮夸地摆动双臂,在家里,独自奏响心中的乐章。他是音乐本身。

说回电影本身,讲述了莫里康内的生平以及他创作理念的几次转换。虽然并未探索更多,但作为传记电影,从起源讲到功成身就再讲到影响,工整,但精致。完成纪佳。

我不为莫里康内的离世而为他感到惋惜,他在活着的时候受到世人认可,这便是大部分艺术家办不到的了。我因他的离开而对自己感到惋惜,一想到这样的伟人不再与我活在一个世界,就感到失落。

这是献给恩里克莫里康内最好的礼物。

 5 ) 转M君:Undying Melodies

Ennio (8/10 stars)

Undying Melodies

Paraphrasing the words of director Quentin Tarantino, Ennio Morricone was never a film composer, but a true musician whose merit and contribution amount to those of Mozart and Beethoven. His oeuvre of 500 movies undoubtedly reflects the legend’s extensive juvenile training, godlike spring of creativity, and sophisticated, musing thoughts. Though the world owes Morricone more recognition than what’s already awarded, his influence infiltrates the artery of contemporary music, constantly rewriting our industry with mesmerizing melodies.

The documentary itself is spotless: punctilious editing, ravishing score, recollection of various sources, figurines, and Ennio himself, topped by director Tornatore’s personalized affection. However, I have to admit, the work is heavily fan-based, and you wouldn’t likely enjoy watching without knowing the myth of Morricone, or having an interest in early film production.

 6 ) 音魂的世界

由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编剧并执导,吉亚尼·罗素、王家卫等人任监制,聚焦意大利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的传记电影。影片历时5年,横跨欧美进行拍摄,将以叙事手法呈现世界级音乐大师莫里康内70多年职业生涯 中鲜为人知的一面,探寻他在世界领域内与著名好友、同事之间的故事由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编剧并执导,吉亚尼·罗素、王家卫等人任监制,聚焦意大利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的传记电影。影片历时5年,横跨欧美进行拍摄,将以叙事手法呈现世界级音乐大师莫里康内70多年职业生涯 中鲜为人知的一面,探寻他在世界领域内与著名好友、同事之间的故事。

 短评

得古典音樂家傳,並出身聖塞西莉亞學院的音樂教育的莫里康內,儘管日後已成長為精品迭出、譽滿業內和全球影迷圈的電影配樂大師,但仍始終處於能否得到“學院派”承認的焦慮和糾葛中。莫里康內將電影音樂理解為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音樂,那麼他海量的創作和既往時代古典樂作曲家的作品,在水準和性質上能否等量齊觀?換句話說,莫里康內是否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貝多芬、莫札特和舒伯特?影片言道,這個問題至少還需要200年才能由歷史給出答案,只是既然電影音樂已經成為當代器樂創作中最為大眾的文類,如果莫里康內不是,誰又是呢?2022年9月3日18:30於廣州(同《美國往事》連映)。

9分钟前
  • Bork
  • 推荐

没有莫里康内,就没有天堂电影院

10分钟前
  • Damon
  • 力荐

片中提到的由他制作的电影配音的片单: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1544365/ 方面查阅。

12分钟前
  • 水水
  • 力荐

音符回响,永不终结!

14分钟前
  • William H D Lee
  • 力荐

大厂联合出品和大牌导演监制受访果然出手非凡 涉及的影片片段基本都用上了最新修复素材 借由莫里康内本人讲述作为一次相对完整的创作回顾 大师也曾化名Dan Savio开启西部片配乐创作 才知道六七十年代还有那么多不太知名但是配乐出彩的片子

19分钟前
  • 超人叔叔
  • 推荐

这可能是最好听的纪录片。来自大师的怨念:毕业时和老师抱头痛哭,老师承诺给他找工作,然而并没有;莱昂内电话里诓了库布里克,以致他没能合作成《发条橙》;以及奥斯卡……

21分钟前
  • SleepyPino
  • 力荐

致敬大师

26分钟前
  • 沉默的导航
  • 推荐

太多、太多、太多熟悉的旋律了,会忍不住跟着哼唱,甚至有些感动。对于莫里康内配乐的电影,真的分不清谁更重要了,是互相成就,是缺一不可。

3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迷弟导演给心中的神谱写的一曲颂歌。莫里康内的创作史几乎是半部电影史,从莱昂内、帕索里尼到托纳多雷、塔伦蒂诺,随便一个名字都是一座高山,而一部部代表作背后都有他的神来之笔。看着片中那些电影片段,我完全无法想象当老牛仔拔枪时,当四兄弟经过曼哈顿大桥时,当托托静静看着那些删减片段时,当1900在楼梯上驻足时,在无数经典时刻没有莫里康内那回味无穷的配乐我们是否还会如此珍爱这些作品。相比好莱坞同行们动辄用千篇一律的交响乐刺激观众的耳膜,我心中的史诗感永远是莫里康内那悠扬的哨声或颂吟的旋律。

34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力荐

威尼斯非竞赛单元全球首映,音乐大师莫里康内的纪录片。影片结束,全体起立,向托纳多雷致谢,向莫里康内致敬,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36分钟前
  • 花花
  • 力荐

和Tornatore一起看Morricone的纪录片时空交错,勾起所有关于电影和观影的感动。

40分钟前
  • 雪白明月乔♀
  • 推荐

音乐背后是漫长的岁月

41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7.5/10

43分钟前
  • Valuska
  • 推荐

Ennio绝对称得上是当代伟大且极具天赋的作曲家!真的就像莫扎特作曲一样,把脑子里的天籁旋律誊写到乐谱这么简单。果敢,自由,深情,悲悯……他创造的音乐世界无法被定义。

47分钟前
  • _wish_
  • 力荐

#bfi 致敬传奇。大银幕看到“I slipped”真的瞬间落泪

48分钟前
  • Ziggy
  • 推荐

和Tornatore一起看Morricone的纪录片时空交错,勾起所有关于电影和观影的感动。灯亮的一刻所有人围住Tornatore鼓掌十分钟,所有路过Maria的意大利人都在跟她说Grazie,还有此起彼伏的抽泣声。真好啊,你们都是人类群星。#Venezia78#

53分钟前
  • 力荐

1.上周看到《隐入尘烟》豆瓣评分已经上升至8.4分,还以为会登顶豆瓣电影一周口碑榜,没想到上周五排第一的却是《音魂掠影》,好奇地点进去一看,这部几百人评价9.2分的纪录片竟然是朱塞佩·托纳多雷自编自导的关于意大利音乐大师恩尼奥·莫里康内的传记电影,果断纳入观影片单,这周五总算观看了(《隐入尘烟》倒是成为这周的口碑电影榜第一名);2.Ennio Morricone:……就在那一天,他(Sergio Leone)带我去看了一部日本电影(黑泽明导演1961年《用心棒》),他向我解释,《荒野大镖客》从中获得了一些灵感。……(《发条橙》)这是唯一一部留下了遗憾,我没能参与的电影。3.初看的版本,影片画面的内嵌字幕都没有翻译,制作者都不检查的吗?而后观看的「弯弯字幕组」版本,下面翻译台词、上方添加注释、中间也有备注,显得用心给力太多了。……

5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他起初想当医生,他爸爸让他学吹小号。后来靠小号谋生艰难,让他感到羞辱,他改学作曲。他的理想是当一个现代的作曲家,创作先锋音乐,但是却开始为电影配乐。他跟夫人说,我做十年电影配乐就不干了。然后是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后来一辈子都在为电影配乐。他总想放弃传统旋律,但最后他谱写的旋律传遍世界。他精力旺盛,很多人说他像个运动员一样,激情澎湃。他外表谦逊,但他并非看上去的那样。汉斯季默说,你只需听一两个音符就知道那是他!整部纪录片就像是一次漫长的采访,他口述自己的历史,职业生涯。看这纪录片太激动了!听他的音乐,人就不会因为孤独而感到难过了。

58分钟前
  • 门房大爷
  • 力荐

看完极其感动和震撼,感动的是莫里康内对音乐的热爱,震撼的是他对音乐的造诣如此之高。看之前不会想到他是如此喜欢探索实验音乐的人,且对古典音乐,新古典音乐也有着极强的掌握,风格多样,很多歌都蕴含着巧思和细节,而且写这些歌和写信一样的简单,速度极快,以至于有一年给十几二十部电影配乐。毫无疑问,他是影响了整个配乐届的大师,甚至影响了一代人,大部分人都可能听过他的配乐,从年轻人开始用他的音乐融入到自己的新歌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后世的影响。他的音乐甚至双向成就了很多电影,我感觉如果《海上钢琴师》没有大师的配乐,肯定效果大打折扣。多次奥斯卡提名没中感觉又有点心酸又有点好笑(有一次被坂本龙一拿了)。可惜关于王家卫电影的部分提及不多,明明作为监制,而且《一代宗师》里最喜欢的配乐就是莫里康内的,没看到花絮有点可惜。

59分钟前
  • HatcherZ
  • 推荐

如此海量的素材,把旧影像与新采访进行了合理的梳理和混剪,是个浩瀚的大工程。托纳托雷是莫里康内后期合作最多、最有默契的导演,他对莫里康内的音乐创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都能从片中看得出来。他在大师离世前采访了他,留下了如此珍贵的访谈,你能知道都有哪些因素造就了莫里康内。采访对象有新有旧,看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已经离开了……其中一位讲述莫里康内写音乐如此之快的惊人程度,就像在写一封信。即使在他的工作室,也没有一架钢琴,因为他的灵魂可以听到每一个音符。王家卫是本片的监制,前面有“上海繁花里”的片头,他也在片中用中文也讲了两句。看到最后产生的思考,莫里康内为电影创作的音乐真的和伟大的古典作曲家的音乐水平一样吗?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