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生活第二季

欧美剧英国2019

主演:菲比·沃勒-布里奇,安德鲁·斯科特,奥利维娅·科尔曼,茜安·克利福德,比尔·帕特森,布伦特·吉尔曼,珍妮·莱恩斯福德,休·斯金纳,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费奥纳·肖,克里斯蒂安·希尔伯格

导演:哈利·布拉德比尔

 剧照

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2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3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4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5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6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3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4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5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6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7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8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9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16:27

详细剧情

  Fleabag(菲比·沃勒-布里奇 Phoebe Waller-Bridge 饰)的父亲(比尔·帕特森 Bill Paterson 饰)终于决定和女友(奥莉薇娅·柯尔曼 Olivia Colman 饰)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他们请来了神父(安德鲁·斯科特 Andrew Scott 饰)主持婚礼,让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禁欲的神父和Fleabag之间竟然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  克莱尔(茜安·克利福德 Sian Clifford 饰)继续着和马丁(布伦特·吉尔曼 Brett Gelman 饰)之间的婚姻,即便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混蛋,不仅如此,两人还积极的备孕,打算要个孩子。神父的出现让Fleabag终于开始正视生活里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在一段注定不可能有结果的感情面前,Fleabag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长篇影评

 1 ) 珍重 不再见

最后,他说:“I love you, too.”他流泪了;她制止了紧跟上去的“我们”,独自前行,不忘与我们道别。

牧师:我爱你。但,我也只能做到我爱你这一步了。我的一颗赤诚之心曾经献给过所爱的人,但却因此伤痕累累,以至于我绝无可能再用这颗破烂之心来爱你,我所能给予你的所剩无几。现在我的心都是上帝的,他给予我希望,慰藉我,并与我同在。也真心希望你能够遇到能给予你希望的那个人。

菲比:你曾经给予过我希望,虽然短暂,但足矣支撑我走过那即将断裂的独木桥。现在,我体会到了家族之爱,也不再需要“你们”的关注,我可以独自上路了,关爱自己,好好生活。

 2 ) 打破“打破第四面墙”

从技巧方面评价,《Fleabag》最让我惊喜的无疑是第二季正中间,主角和神父的几个场景。

Fleabag的戏剧冲突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主角可以和观众交流并和剧中所处的情景反差这一基础上展开的。我本有预感,创作者会在此动些脑筋,在这几个关键场景中,神父注意到了主角和观众交流,彻底打破了这个基础,立刻丰富了整个故事层次,是让人拍手的妙笔。

打破第四面墙本身不是一个多新颖的手法,远有莎士比亚的《理查三世》,近有新浪潮和美漫,有时只是一个笑点,有时用多了适得其反,还会让观众在关键无法投入,就是出戏。如果再深入一下讨论怎样处理打破第四面墙,比如理查三世在下半场越来越失去开始和观众的联系,可以被当作被权力吞噬的隐喻。在这个技巧有所突破,让建立和打破的过程如此完美地服务于故事的,或许是我孤陋寡闻,但的确是第一次见到。

Insider几天前正巧出了一个视频说为什么不会有第三季,其实是从技术的角度(剪辑,配乐,机位等)更好地解释了我想说的打破“打破第四面墙”(油管链接):

  1. 之前提到,和观众交流是主角的特技,但是在与神父的这几个场景中,这个特技被剥夺反而更强大。此前几乎每一个对话都会被主角和观众的交流打断,有时只需一个眼神。然后我们逐渐发现,主角和“我们”交流是因为与自己生活中的人的距离无法产生真正的联系。与“我们”交流是她的防御机制。然后她和观众的这层关系被神父打破,误把本该和观众说的台词和对神父说的话搞错了。至此,她的防御机制被瓦解了。
  2. 拍摄和剪辑方式的对比。在此之前,Fleabag和他人的对话机位繁多,有时还会打破说明人物和空间关系的180度原则,场景转换时的剪辑也是故意突兀的。但是Fleabag和神父在家里对话的场景,是常规的正反打,也没有突兀的剪辑,说明Fleabag找到了情感的联结。
  3. 配乐。第二季中打出标题配得主题音乐是希腊圣歌的合唱(kyrie eleison),这个配乐也代表主角对神父打破宗教禁忌的想法。唯独Fleabag和神父谈话的第四集,打出标题的配乐是接近Rom-Com风格的吉他配乐。

有人注意到,Boo死后Fleabag需要“朋友”,于是观众代替了Boo,成了Fleabag的倾诉对象。但她开始关注神父,而不是娱乐她的观众的时候,角色成长了,不再需要“我们”,所以结尾,主角对摄像机摇摇头,示意不要再跟着她,我们和她的关系也结束了。

 3 ) Hair is everything

建议大家在剪发之前都让Tony先阅览这张图片。

今天恰好看到一条新闻,在英国脱欧闹的沸沸扬扬的这段时间,英国女性剪发比例大幅上升。“英国发型历史学家蕾切尔·吉布森表示:当生活中出现重大事件时,你会剪短头发再次控制自己。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人剪短发,我认为,拥有一头简洁的短发让人感觉非常强大。”

这种感觉太对了,我联想自己这几年疯狂换发型的经历:剪短,再剪短,留长再剪短,紫色,奶奶灰,棕色,灰绿,烫卷…其实都是内心挣扎的外化。我想,并且一直想,跟腐朽的过去告别。

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不光光是我们的心理影响我们的行动,反过来,我们的行动也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如果你不开心但还是一直哈哈大笑,你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开心。

回到剧情本身,爱死第二部了。果然感情戏需要一个帅而不秃的男主才能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这颗糖,我先吃为敬。

 4 ) 爱是勇敢者的选择,我选择懦弱

看了Fleabag最后一集,为了截图把最后几分钟又看了一遍。才明白,“It’s God isn’t it.” 是什么意思。“你选择了上帝,不是吗?”

男主的信仰,是他在经历了很多是非之后选择的路。这条路上,必须要有全心全意的对上帝的奉献。而他对女主的爱,让他放纵、堕落,“做出他平时根本不敢或不会的事。”

于是,在自己生活的平和,和女主强烈的爱冲突时,他选择了前者。我们大概一直不会知道,最初将他引向上帝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只要知道,这是他的选择,即可。

我反复地听结尾“the feeling”这首歌,尝试通过理解歌词,去理解男主的选择,和女主的心情。这首歌似乎在说:我好不容易,在独自一人中获得了平静,找到了自在与快乐。请你不要夺走它。 这份心情,是在深深的品味过孤独后的平静与释然。请你不要夺走它,(因为你掀起的滔天巨浪足以把我的生活全部摧毁)。我要离开你。但是我放不下你,所以请你离开吧,请你离开吧。

会好的,会好的,会好的。

我不想好起来,除非你亲口告诉我(虽然我已经猜到了)。可是你已经告诉我了,我却还不愿意接受现实。啊,这个心存侥幸,充满希望的,浪漫主义者呀。

 5 ) Fleabag伦敦生活:就算是Andrew Scott,love will pass

如果不是出于对Andrew Scott的感情分,我大概会在看完Fleabag(中文译名:《伦敦生活》)第二季之后,“pia”的一声关上电脑,暴躁地拍打着桌子,从牙缝里恶狠狠地挤出一句“我X!”

但是我也深知,就算我骂天骂地骂编剧(同时也是主演),人家就喜欢这么拍,我爱看不看。

而且我也实在想不到比这个结尾更棒的收场了。

01

虽然我不太喜欢嚼别人嚼过的馍,但是对于这部目前豆瓣评分9.5的神剧(第一季也是8.7的高分),除了网友们众口一词总结的“丧”,词穷的我也说不出什么新鲜玩意儿。

拾人牙慧固然不值一提,不过发现好剧总令人欣喜。这部充满负能量的英剧丧得一比,Andrew Scott饰演的神父却是草莓味儿的。

当Andrew将Prof.Moriarty(莫里亚蒂教授,别称莫娘)的神经质和神父的圣洁相融合,我惊喜地发现这世界又多了一位Mr.Sexy。

我很难详述他给人的感觉,简而言之就是混合了邪性和天真的那种既cute又hot的特别气质。

脱去阴险伪装,换上得体法袍,从藏污纳垢的犯罪窝点闯入神圣肃穆的教堂,睁着水汪汪的眼睛的Andrew Scott,像是改吃素的汉尼拔·莱克特医生,悲悯而满怀期待地凝视着他将要拯救的迷途羔羊。

这种散发着禁欲气息的诱惑,我打赌没几个妹子能hold住。难怪在第四集里面对忏悔室里情绪失落的fleabag,神父一句不带感情的“kneel”让无数姑娘直接达到XX。

我很佩服该剧的选角导演,让Andrew来饰演引导女主角走出人生困境的导师,绝对是ta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02

对于从第一季就奠定黑色幽默喜剧基调,并且一直在“丧”的漩涡里打转转的Fleabag,就算想塑造一个解丧的拯救者形象,很显然也不会找汤姆·汉克斯这种一看就是靠谱老好人的人来演绎,亦正亦邪的Andrew Scott无疑是更贴合角色的人选。

他所饰演的神父,慷慨无私,心地善良,尽管他的出场与他人并无差异,但是father的定位让他从头到脚都闪着能够亮瞎人眼的圣光。

他孜孜不倦地开导迷茫的女主角,用他的博爱让她一点点走出困境,继而与世界和解。

更重要的是,他能感知女主角“神游”时与观众们的对话,看得出他与她是生活在同一维度、灵魂间可以产生共鸣的人。

作为father,他有着百合一般的纯洁,可若是这个角色如此单薄,那么第二季也不会成为超神之作。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神性,神父还有着凡俗的一面:他爱饮酒,爱爆粗口,还要时刻用道德感约束蠢蠢欲动的欲念。

没错,他也是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也是想向纯粹的神不断靠拢的人。

与破罐子破摔的女主角相比,他深知自己人性上的瑕疵与缺憾,并且持之以恒地用理智去净化去完善它们:“遇到喜欢的女孩,我就请她们喝酒聊天,送她们一本《圣经》,希望她们能放过我。”

他克制,他压抑,他拒绝,情绪当然会有触底反弹的那一天,于是最终在两人之间爆发了一场值得反复观看的激情戏。

这场戏的画面很美,光线与构图皆堪称上乘,更值得细品的还是明灭不定背景下,两人产生奇妙化学反应的瞬间,有爱的对视能让我喊一百遍“awsl”。

令观众和女主角都没料到的是,激情过后的神父怂了。他像是偷尝禁果的少女般毫无必要也毫无意义地躲避着她,对于这种怂他心知肚明,但他觉得没毛病。

他在主持婚礼时发表了一番关于爱情的教科书级别演说,爽快地承认自己就是怂,而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

看得出来,他并非不懂得如何去爱一个女人,而他厌恶爱上女人之后逐渐被感性操控的自己,所以他更希望在信仰的道路继续独自前行。

于是在季终出现了令我心碎的一幕,女主角泪光闪烁地告诉神父,“I love you.”神父却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It’ll pass.(会淡的。)”

我并不认为神父是拔X无情的渣男,他注视女主角的深情眼神不会说谎,可是他更爱上帝或者说那个心无旁骛信奉上帝的自己。

他曾经歌颂过爱的伟大,但是在面对爱情时他宁愿软弱地选择回避与退让。

在“It’ll pass.”之后添加的那句“I love you,too.”几乎可以看作是他代表上帝对女主角进行的救赎,早已没了男女情爱的缠绵悱恻。

此时此刻,他不是亚当,他是上帝本人。

03

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女主角本人是和上帝谈了一场短暂的恋爱?

当然可以。当我看到第二季的海报时我还在想女主角何时成了耶稣的某位门徒。

不过我并不倾向于这是一场恋爱,因为恋爱必须是有头有尾的故事,神父却选择了云淡风轻的戛然而止,而且从剧情上来看女主角的情敌是上帝,尽管这并不丢脸,但是输了就是输了。

我更喜欢将它称之为crush,惊鸿一瞥,无需铺垫,也不留回味的余地。

女主角疯狂迷恋过神父,神父也爱过她,结局虽说很伤感但在结束之后她确实成长了不少。

生活依然很丧,可是至少她不再需要通过和屏幕外的我们吐槽来缓和痛苦,她已经足够坚强。

以后,她终于得以摆脱观众们的目光,勇敢走下去,即使孑然一身。

Love will pass,but God will stay with me.

 6 ) 脆弱的人更需要上帝 —FLEABAG神父人物观察

先一句话概括全文:虽然女主的生活有种种问题,但实际上神父或许更加脆弱。神父最后选择了上帝,其实是选择了能救赎自己、给自己指引的所在。

接着写点具体的观察和分析:

一、关于神父的家庭背景

在EP1聚会聊天中,我们知道神父的父母是律师,都酗酒,母亲曾是女同性恋者(女主继母提到),神父还有个开货车的哥哥,但两人很少说话(神父称自己的哥哥是恋童癖,不过这有可能是被问烦了想堵女主继母的嘴)。能看出他对自己的父母并不认可,家庭关系也不亲近,而且在父母都是律师的情况下,孩子一个当了神父,一个当了司机,这也不常见。我们初步意识到神父来自一个有问题的家庭。

EP4中,神父和女主在咖啡馆的对话也证明了这一点。两个人互有好感,但都不愿回答私人问题--女主不愿回答和好朋友Boo有关的问题,神父则不愿回答和家人有关的问题。对话中,涉及家人的问题神父都匆匆带过,甚至当女主问起他为什么和妈妈不亲近时,神父直接忽略并抛出了另一个问题。就像Boo是女主心中的隐痛,家庭是神父不愿直面的话题。

EP4中女主问起神父的家庭情况

二、关于神父的“酗酒”问题

“酗酒”这个词可能严重了,但神父确实对酒精有依赖,剧里对此有很多明示和暗示。

EP1很多镜头展示了这一点。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场六个人中,神父在镜头里喝酒的次数远远多于别人,即使在不喝酒只聊天的时候,神父也总是用手握住面前的酒杯。在许多不以神父为中心的镜头里,导演也不忘拍到他握着酒杯的手,如下图:

EP1中大量神父手握酒杯的镜头

此外,当殷勤的服务生询问是否要点酒和帮忙倒酒时,神父两次都痛快地答应下来。当姐姐Claire和丈夫提到他们正在戒酒时,神父表示不解。

EP2,神父和女主在教堂里独处,神父假装不经意地问到现在几点了,没等女主回答便邀请她一起喝G&T,还给自己找了个可爱的借口“你喝我就喝”。当时的时间应该不会超过中午,而在英国人一般观念里,喝酒一般是晚上至少是下午的事,大早上喝酒算是酒鬼行为了。

EP3,神父和女主聊天吵到了楼上的同事Pam,两人准备溜出去,这时神父不光拿上了自己手里的G&T,还把女主带来的没开封的两瓶酒一起拿出去了。(他不光是想和妹子聊天,他是真的想喝酒啊)

EP3中神父拿起更多的酒准备出门

高能kneel集EP4,当女主顺着音乐找到神父时,他正试着跳起来去拿柜子高层的酒(看样子已经有点醉醺醺了)。后来在告解室的意乱情迷,除了有对女主真诚的动情和怜惜外,恐怕也有酒精作祟的原因。

EP5,神父深夜主动来找女主,女主问他要不要喝点水,当时神父下意识地以为女主在问自己要不要喝点酒,匆忙说出“不,谢了,我想要保持清醒”。

观察下来可以发现,神父确实有些依赖酒精。酒精依赖又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它常和依赖者本人的负面情绪和心理状态相关。虽然我们不知道神父具体的生活经历,但可以肯定,他以往的生活绝不是全然幸福阳光的,选择神职后的生活也不是无忧无虑。正如女主用性来麻醉自己,神父可能是用酒精来抵抗一些情绪和心理问题。

三、关于上帝和爱情间的抉择

至此,我们对神父这个人物有了初步了解:他来自一个感情疏远的家庭,父母可能事业有成但私下却是酒鬼,本人在选择神职前曾茫然甚至堕落,比如会用性来填补内心的缺失(根据EP3结尾和女主的对话),选择神职后仍有某种程度的酒精依赖,也会不时对自己的信仰产生疑问。

可以说,和女主一样,神父也有许多人生困扰,而且这些困扰由来已久。家庭给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通过神父的只言片语能感受到他成长历程的黯淡。反观女主,经历了母亲的去世、父亲的再婚、Boo的意外离世,这无疑都是巨大的打击,但与神父的过去相比,这些事件更具有突发性。在这之前,女主的生活应该还算得上幸福,而在这之后,也尚有一个姐姐可以说说话,父亲虽懦弱笨拙,也会用为她预约乳腺检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爱意。家庭给女主带来烦恼,但偶尔也会带来慰藉,相比之下,神父在阴霾里度过的日子更多。如果说女主是因一连串的事件而陷入溺水状态,需要的是救命稻草,那么神父已经溺水太久,需要一个更为强大的呼吸设备来拯救自己。

因此不难理解神父为什么最后会选择上帝。他迷茫太久了,生活失控太久了,需要一个坚定的声音来告诉自己该怎样生活,需要一个强大的道德准则来指引自己。在EP3女主对上帝先创造了光再创造太阳这件事表示怀疑时,神父说到圣经不是事实,而是一种道德准则,为的是帮助我们理解上帝对每个人的安排。这是宗教让神父感到安心之处:上帝对他有所安排,让他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帮助他远离浑浑噩噩的生活。

EP3中神父回答女主对圣经的质疑

这一点在EP5中体现更明显。神父和女主发生争论,他爆发似的说道“我觉得你根本不需要别人告诉你该做什么,你太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了,如果你真的想要有人指挥你的生活,你就会来当神父了”。说话时神父情绪激烈,应该是非常直接的想法表达。这透露出他选择这个职业的初衷——希望被指引。换言之,他不知道怎样过自己的人生。

EP5中神父情绪爆发

由此可见,信仰对神父来说有救赎意义。皈依上帝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选择,也不是没有缘由的虔诚,这意味着选择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遵循一个明确的指引,在各种处境下都有一个强有力的存在可以依靠。对于久经迷茫和痛苦的人来说,这是一次人生的重建。

再看神父和女主的关系。神父对女主的感情很真诚,这点毋庸置疑。但爱情不同于信仰,它给人带来激情和快乐,却不能带来平静。而平静,是神父一直以来追寻的东西。EP4神父和女主共同举杯时就说到“这杯敬平静,也敬打破我们平静的人(原话:Here’s to peace, and those who get in the way of it)”。

EP4中女主告解前两人的对话

神父的潜台词是,女主的出现打破了上帝带来的平静,甚至让他动摇。不过真要二选一的时候,他还是无法将二者放在平等的地位进行比较—爱情非常美好,但更像是突发的、独立的事件,而信仰则是生活方方面面的总和,是能支撑起人生的框架。所以我倾向于认为神父在进行选择时,潜意识里还是把信仰当作自己的正途,而把女主当作一个美好的诱惑,一次巨大的考验。在这种心境下,选择上帝也就是可以预料的了。

题外话、关于女主的态度

女主在感情上比神父更坦诚一些。神父有很多示好的举动,但总有试探和顾虑的意味,而女主很早就对自己、心理医生和姐姐坦言“我喜欢上了一个神父”。Kneel那场戏使二人关系有了重大进展,虽然事情始于神父的撺掇,但真正促成这种进展的是女主方面非常私密、真诚的告解—是她首先暴露了自己的脆弱,从而使两个人产生了深层次的感情共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体验—当你向一个人袒露秘密时,很容易会随之产生信任和爱的感觉。在两个人之中,女主是迈出关键一步的那个,私密的告解激发了神父的共情和拯救欲,也就有了混杂着神性人性、爱欲情欲的kneel一幕。说起来,剧情中神父还没有像女主这样暴露过自己的过去和弱点,他虽然犹疑不定,但还是一个拯救者的形象,一种希望的象征。我想,如果在某种情况下,神父能反过来向女主暴露自己的脆弱,那二人的关系会更加平等,他在上帝和爱情之间做选择时,也会更加艰难吧。

 短评

遇到真爱,却输给了上帝

2分钟前
  • mark
  • 推荐

把邋遢大王翻译成伦敦生活的那个人,肯定是个人才

4分钟前
  • 空语因明
  • 推荐

Kristin Scott Thomas来串剧很惊艳了/神父一句"kneel"大家都湿了。酱。比第一季好太多

5分钟前
  • Nin
  • 推荐

电视剧女主角真好啊,遇到什么事都可以侧过头来向观众眨眨眼,我也尝试了一下,但是始终不确定镜头在哪边。

7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我他妈哭的好大声

8分钟前
  • Disenchanted
  • 力荐

watching people falling in love is more frightening than watching horror movies. I'm so afraid of it turning real and ugly.

13分钟前
  • tentwosix
  • 还行

对于这种让Andrew Scott对着镜头肆意卖弄性感的行为,我只想说请不要停。

18分钟前
  • Rosan
  • 力荐

第四集绝了!!莫娘可太适合演这种sweet but psycho神父了!!都给我kneel!!

19分钟前
  • 横滨刘星
  • 力荐

我靠第四集 神父让跪下那段我直接高潮了 不好意思各位

24分钟前
  • 小阿秋
  • 力荐

我就服这个集编剧,主演,制片与一身的女主角!

27分钟前
  • 四道风
  • 力荐

生活就是这样,像一顿拘谨又不自在的晚餐,周遭充斥着:令人讨厌的假笑继母、猥琐肮脏的秃头姐夫、本应依靠却怯懦无能的父亲、给你希望又令你失望的亲生姐姐、以及一个奇怪又性感的教父。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转向并不存在的观众,邪魅又无奈地一笑。

28分钟前
  • NUMBER2046
  • 力荐

第六集最后一分钟,她对着镜头笑一笑,摇头示意作为观众的我们不要再跟随她。走远一点儿,转过身来微微招手告别。停在这里就很好,不用再有下一季。

33分钟前
  • 王小能
  • 力荐

快和莫娘搞起来!不搞不是英国人!

35分钟前
  • 牙牙科维奇
  • 力荐

很开心这一季终于有剧里的其他人发现我们的存在。

39分钟前
  • 连 山
  • 推荐

“我爱你”,“那会过去的”,眼泪打转抬起头,发现车还停运了。总有更坏的事,也不确信自己是不是就是最好的归宿,但暂时先这样了吧。Phoebe Waller-Bridge表演之外,笑起来着实迷人

41分钟前
  • SundanceKid🌈
  • 推荐

第一季女主好像是最丧最惨最不正常的,没想到这一季她确实一堆假惺惺中最正常的那个了。

44分钟前
  • 阿CC
  • 力荐

神父发现她神游的踪迹,在这人世间有人懂你简直就要哭出来了

47分钟前
  • Everest
  • 力荐

女主一拳打到姐夫脸上的时候太爽了

49分钟前
  • 阿拉小半
  • 力荐

把画全部都钉死了不行嘛????!!!

52分钟前
  • 盛浅予
  • 力荐

我要在三集之内看到女主上hot神父。

53分钟前
  • 本能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