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乐之城

综艺大陆2018

主演:王菲,何炅,黄渤,易烊千玺,任素汐,雷佳,黄晓明,郑钧,大张伟,马思纯,贾乃亮,韩雪,张亚东,萧敬腾,周笔畅,尹正,王雷,容祖儿,宋茜,佟大为,窦靖童,俞灏明,娄艺潇,迪玛希·库达依别列根,袁姗姗,张智霖,陈翔,郑伊健,郭采洁,周一围,张天爱,岳云鹏,古巨基,杜淳,李沁

导演:安德胜,梁翘柏

 剧照

幻乐之城 剧照 NO.1幻乐之城 剧照 NO.2幻乐之城 剧照 NO.3幻乐之城 剧照 NO.4幻乐之城 剧照 NO.5幻乐之城 剧照 NO.6幻乐之城 剧照 NO.13幻乐之城 剧照 NO.14幻乐之城 剧照 NO.15幻乐之城 剧照 NO.16幻乐之城 剧照 NO.17幻乐之城 剧照 NO.18幻乐之城 剧照 NO.19幻乐之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7 04:27

详细剧情

  《幻乐之城》是湖南卫视和酷博特文化联合打造的全新原创综艺。  主持人是何炅,王菲为节目全季常驻嘉宾,节目制作团队由安德胜、梁翘柏主导,洪涛担任监制。  节目打造了沉浸式观演舞台,以戏剧、音乐表演作为主要形式,嘉宾提供灵感,专业人员集成创作。并且嘉宾将分别在观众现场舞台表演歌剧音乐剧进行投票比分。也会分别剪辑成不同的短片再进行比拼。  节目共12期,每 期5位嘉宾,有知名歌手或者演员等。

 长篇影评

 1 ) 四谈《丑》:拉康、镜像理论和《丑》

在前三篇分析里,我从故事情节、故事结构和人物成长曲线简要分析了《丑》。但这部简短却不简单的短剧,绝非三言两语可道尽。近来一些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深了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故再次提笔,记录拙劣的学习心得。

1 拉康和镜像理论

拉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在此不对此人生平做过多介绍,有兴趣可戳拉康_百度百科镜像

理论是拉康提出的重要理论,其主要点如引用。

拉康认为,意识的确立发生在婴儿的前语言期的一个神秘瞬间,此即为“镜像阶段”,之后才进入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阶段。儿童的自我和他完整的自我意识由此开始出现。其对镜像阶段的思考基本上是建立在生理事实上的。当一个6-18个月的婴儿在镜中认出自己的影像时,婴儿尚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还需要旁人的关照与扶持。然而,它却能够认出自己在镜中的影像,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完整性。其具体过程是,刚开始,婴儿认为镜子里的是他人,后来才认识到镜子里的就是自己,在这个阶段,婴儿首次充分认识到自我。 而在此之前,婴儿还没有确立一个“自我”意识。从镜像阶段开始,婴儿就确立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对立。换句话说,婴儿只有通过镜子认识到了“他人是谁”,才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谁”。“他人”的目光也是婴儿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他人”不断地向“自我”发出约束信号。在他人的目光中,婴儿将镜像内化成为“自我”。 拉康的镜像阶段从婴儿照镜子出发,将一切混淆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都称为镜像体验。

简单总结:拉康认为意识的形成是一个辨别“镜像”的过程,包括认知、识别和自我意识形成三个阶段(前镜像阶段、镜像阶段和后镜像阶段)不仅限于心理学,在文艺作品分析和批评的领域,拉康的镜像理论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接下来的部分,将从镜像理论切入,分析丑的成长过程。

以上涉及理论知识部分都是瞎瘠薄扯淡,如果对理论有兴趣建议阅读书籍文献,千万别信我信口胡说。

2 再讨论丑的人物线

我在“三谈丑”中简析过《丑》的人物线,因为探讨重点和切入视角不同,不作深度引用。在这偏文章中,我将从镜像理论入手,重新整理丑的人物线。 作为《丑》的主角,身上同时承担了叙事任务和塑造人物。本文只谈塑造任务。

在前期的人物塑造过程中,丑遵循着压迫-觉醒-反抗的模板。故事的开始,丑以一个“边缘者”的形象出现在作品之中,作为剧院中可有可无的一员,他一方面对舞台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抢戏、第一次谢幕,Fig2.1-2.3),另一方面又因行尸走肉的生活而麻木(藏钱Fig2.4、买醉Fig2.5)。

Fig2.1 向往

Fig2.2 抢戏

Fig2.3 谢幕

Fig2.4 藏钱

Fig2.5 买醉,其间夹杂着他和不同人的互动,很有意思

人物成长的契机是女孩的出现。

女孩带来了玫瑰花,在填补了丑空虚的精神世界,并满足了他的精神需求(玫瑰花作为表演的“馈赠”,代表了一种符合丑内在价值观的肯定和精神支撑)。

丑在和女孩增进感情的过程中,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装满玻璃瓶的玫瑰花代表的是丑的精神世界的丰收。而外界的压力(剧院老板)则打破了平静的生活。

Fig2.6 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交接

作为真正唤醒丑自我认知的契机,殴打女孩的老板和受伤的女孩,唤醒了丑压抑已久的精神世界。他开始反抗,开始将精神需求投射到物质世界中,开始向现实宣战(维护女孩)。

人物线最终以丑的释然、成长和超脱告终,丑用钢琴回馈女孩的陪伴,并致敬重塑的自己,彻底完成了人物的成长。故事之后的部分,则不完全涉及人物成长,过多的是叙事和主旨升华,故不在此讨论。

3 丑的镜像以及丑和镜像

在剖析丑的人物线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丑的成长过程完美兼容镜像理论。丑的成长过程,是对镜中的自己从识别到认知最后到同化的完整过程。本节重点分析这个。

3.1 前镜像阶段、发现和投射

婴儿自我意识的形成的开端,是开始注意和认识“镜中人”。丑亦然。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镜像,是他在酒馆之外[Fig2.1]。

女孩一闪而逝的身影让他想起了谢幕后收获的玫瑰花和掌声。这是他第一次跳出冗杂沉重又苟且的现实,审视镜中的“人影”。女孩和玫瑰花共同触发了丑的审视。这一阶段里,丑识别到“人影”,并对其产生了好奇和向往。

与其说吸引丑的是女孩和玫瑰花,不如说是丑在生活压力下逐渐丢弃的自己。作为一个契机,女孩的出现,使得丑注意到了这个“镜像”。

FIg3.1 镜像的隐喻 a发现 b好奇 c吸引

作为意象,女孩和玫瑰花是丑精神需求的具体体现,是丑内心的投射——而这个阶段的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3.2镜像阶段:认知和移情

识别阶段的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镜像是自己。潜意识驱使他接近和认知镜像。丑在和女孩接触的过程里实现了自我价值,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这一反他麻木的初始状态。他开始为此踏出安全区,开始反抗,以及享受反抗[Fig2.2]。

Fig3.2 反抗和反抗的满足

丑是一个向往舞台而又无缘舞台的演员,他与舞台唯一的交集在短暂的收钱过程里。女孩的出现唤醒了他的精神需求,他开始审视镜像,也开始审视自己。镜像的出现让他真正开启了自我认知的过程。——他需要观众,他需要玫瑰花。

Fig3.3 精神财富的填充

他真正认知和认同这个镜像的契机,则是外界的压力。环境的急剧改变。老板这个意象代表的是毫不留情的现实,面对如此倾轧,丑终于认识到,镜子中那个需要“表演”,需要“认同”,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身影,其实就是自己。所以,当追求遭到侵犯的时候,他拿起了武器。

Fig3.4 理想与现实的交界

丑不是没有犹豫,但几相撕扯中,愤怒终于战胜了恐惧[Fig2.5]。

他触摸到了镜子中的人,这一次他坚信,那就是自己。他凝视的,他向往的,始终是他忽视的自己。

Fig3.5 a-c:犹豫、思考和决断

所以,他出手了。

3.3 后镜像阶段:同化和成长

从镜像的发现到识别,故事进入了人物线的小高潮,丑也完成了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这一次,他凝视着女孩,或者说他凝视着自己,则不再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

Fig3.6 他向镜像伸出手

Fig3.7 这张图,或许也可以理解为丑和镜像?

当丑开始认同镜像,或者说镜子中的丑自己时,他就完成了镜像的同化和自我的认知,他实现了角色的破而后立,他完善了人格,完成了成长[Fig3.8-3.9]。

Fig 3.8 独白是成长的宣告

Fig3.9 褪去妆容,成长完成

4 一个小问题:女孩和镜像的关系

在丑的成长过程里,女孩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那么女孩和镜像的关系是什么呢?

女孩是镜像,她是“镜像”在现实中的投射。她和丑关系的推进,象征着丑发现镜像、认知镜像和同化镜像的过程。

但女孩又不是镜像,她还承担着镜像之外的任务。她肩负着丑价值和意义,她也是给予丑指引和慰藉的独立角色。很多人认为,女孩是“丑”自己,女孩和丑的相遇,是梦境中跨越时间的会面。我倒认为这点合理与否无需探究,女孩本就同时担负着丑“自己”和“自己”之外的任务,角色的二重性将观众引向不同的解读角度和结论,这是非常正常的[Fig.4.1]。

Fig4.1 消失的伤痕,抽象和具体之间

5 小结

作为文艺作品分析方法的一种,镜像理论给出了一种《丑》的解读方式,也解释了很多其他方法无法解释的内容。“镜像”是丑自我认知过程的象征,也是丑完成人格成长的重要元素。

《丑》这个作品本身带有非常多的隐喻,同时掺杂了现实和抽象成分,具有解读的多样性,这正是这部作品的意义所在。

6 致谢

特别感谢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饼老师和朱一龙学研究委员会对本文的大力支持。鞠躬!

---

2019-5-13 08:12:06

 2 ) 《丑》——再渺小的生命,也值得被认真呵护

节目播出后,昨天一整天都在想着小丑,像被吸进了剧场的世界一样,小丑的每一个表情和眼神一遍遍不停地在我脑海里回放。

“他的状态让我无比惊喜”

直到今天,我强迫自己跳出这个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中,才发现小丑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夸张的妆容遮掉了原有的脸庞后,你就会忘记演员过去的技巧和生活中的特色,仅仅专注在他夸张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同时惊喜地发现,即使脸上的痕迹被遮盖,心情的转换依然能从眼神里看出来,冷漠的、讨好的,亦或是开心的、惊喜的,乃至后来报复的、愤恨的。这个角色,脸上虽是画着狰狞妆容的小丑,心里却保留着细嗅蔷薇的温柔。鲜活立体的人物让你无法把视线从小丑身上转移开。 再说说小女孩,同样出色的“眼技”:和小丑的互动、对小丑的崇拜(“我有人照”),自然的情感流露让她和小丑一样,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丑》就像是一场久旱逢甘雨的演出,转合自然的故事发展、两个渺小灵魂靠近和互相温暖的剧本设计、结尾带给观众的惊喜和感动,每一处都让我大饱眼福,睁大了眼睛仔细欣赏,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如果说《丑》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想昨天待在梦境里不舍得出来的我会告诉你答案:再渺小的生命,也值得被细心呵护。

# 专注自己热爱事业的人,会发光。 ——这是这期节目,我所看到的朱一龙。

 3 ) 三谈丑:从《丑》的人物线分析与观众关系

这篇我从《丑》的人物线入手,谈一谈身为演员的朱一龙,在这部作品里传达的、对“演员和观众”的想法吧。

以下仅是个人yy,写也好、读也好,时刻牢记不胡乱揣测、不艹人设。

1 前置结论

《丑》这部作品,是朱一龙先生送给粉丝的一件礼物。它在戏内戏外,对小笼包们的意义都是无可替代的。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把自己视角中看到的、朱一龙的创作状态拿出来分享,因此不愿涉及太多戏外的内容。朱一龙虽然把它作为一个回馈,但他于戏纯粹又执拗,不会把戏外的纷杂带到戏里面去。因此这篇文章只立足于作品,不牵扯场外因素

我决定从“表演者和观众”这个画风清奇的角度切入,谈论朱一龙在《丑》中的创作时,其实没什么底气。因为朱一龙的格局真的没这么小。《丑》真正想表达的核心思想是我的一个结论:“做自己的保护神”。我当前解读的内容,只是作品精神思想里很小的一部分,它不是主旨。我在此也仅仅提供一个解读的新角度。

在开始之前,我先将几个关于《丑》的前置结论列举如下,论证不作展开,有兴趣可戳《丑》的结构《丑》的思想内容

  1. 《丑》的主旨(个人观点)是“做自己的保护神”,寻求世界与自我之间的平衡关系。
  2. 《丑》可以分离出人物线和叙事线,人物线完成“丑”形象的塑造和成长过程的塑造,叙事线包含冲突的出现、解决,情感升华(本文专注人物线)。前文只对人物线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这一篇文章会针对人物线的内容展开探讨。
  3. 朱一龙擅长在角色和剧本规定之外进行再创作,往往会添加自己的创作想法。相对于表现形式,他更注重表达内容。
  4. 《丑》的人物线是被朱一龙抓在手里的。情节线上遵循剧本,人物线上则增添了很多数于他的设计。包括细节,包括隐喻,包括叙事节奏和情感走向。

2 人物线的故事模型

2.1 独特的成长型角色

如果我们将人物类型简单粗暴地划分为“成长型角色”和“非成长型角色”,毫无疑问丑是前者。这截然不同于朱一龙的大多数作品。

zyl48中,大部分角色的成长曲线都不够清晰。也就是说,大部分角色更偏向于“非成长型角色”,有一套属于角色本身、不会被轻易动摇的价值体系。哪怕对于冯豆子、连城璧这种成长/堕落较明显的角色,也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价值观内核。

而丑这个角色却不是这样。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角色的成长弧相辅相成,使得丑成为zyl48中非常独特的人物。

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出场自带的是软红十丈中随波逐流的麻木气质,是在后来的事件触发之下才完成了角色的成长(或者可以理解为“重塑”)。

2.2 人物线故事模型简单分析

我们去看丑这个角色,可以把他的成长曲线独立割裂出来。

刻画人物线一个较大助力是《让我留在你身边》,从结构上分离人物线,可以以此为参照。

丑的角色形象从开场到成长结束(钢琴段前后),遵循的其实是“压迫-觉醒-反抗”的传统模板。不过《丑》这部作品的亮点不在人物线上,所以不作标新立异是稳健的走法。

丑在剧团的境遇和生活状态,以及压抑逼仄的舞台效果,都为“压迫”提供刻画助力。“觉醒”则是以玫瑰花瓣为线索。女孩和女孩带来的欣赏、陪伴,是唤醒丑的重要因素。而“反抗”则体现在人物线大高潮:女孩遭受暴力之后,丑激愤难抑、怒而反抗;在此之后则是人物线的落幕(于情节线则是小高潮回落的叙事节奏调整)。

(这四个段落很工整,可以完美对应小说技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影视技法对应的术语是不是这样、有没有这些讲究,我就不清楚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3 “演艺生涯”的映射

我曾经提出人物线部分具备较大的创作空间,“玩得很嗨”。对于丑这个角色,从构思、成型到最终呈现,朱一龙拥有者绝对的话语权。因此我认为,可以借这个角色窥探朱一龙想表达的情感和感悟。朱一龙在这个老套模板里注入的灵魂,恰恰印合他这十年的人生经历和思考方向

(不要妄加揣测,不要把戏内的元素往戏外事件上对号入座,这里只说职业生涯中抽象的感悟,不讨论戏外演员实际情况。离他的生活远一点。)

3.1 丑是一个演员

丑是一个演员。“从来不说话”,怕“没有人回答”的心理状态,反映的是一个演员曲高和寡的孤独。站在舞台上的他,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丑——甚至没有上台表演的机会。没有人看到他的表演,没有人为他喝彩,没有人深入地欣赏他、了解他。表演,是借助表情、肢体、语言,展现演员的内心想法,本质是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交流,只不过交流门槛更高、难度阈值更大。

回到丑。

丑爱表演吗?当然爱。这是他的艺术追求:他在落幕之际抓紧机会、哪怕丑态百出也要表演;他感谢舞台、感谢他的“假想观众”(在发现女孩之前的谢幕,是对“假想观众”做出的。离开剧团的谢幕同样);他敬畏舞台、敬畏表演

但是。他没有观众

他不敢展现自己对表演热情和表演欲望,他害怕,怕他认真表演,却没有观众来欣赏。

他怕自说自话,他怕“没有人回答”,所以他“不说话”。

而女孩的鲜花和掌声,是打破他卑微怯懦的一缕亮光。

3.2 女孩是一个观众

我不愿从“温情”、“陪伴”的角度去理解《丑》,原因就在于此。

女孩和丑的关系,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互帮互助、互相依靠。我认为他们映射的是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之谊,是艺术层面的共鸣

丑的表演值得女孩的掌声,值得女孩的鲜花。

花瓣低廉、情义无价。花瓣代表的,是创作者和欣赏者的灵魂共振。这种共振无比珍贵——它越过物质,直击灵魂。这是超脱物质财富(麦穗)的精神财富。

3.3 演员和观众的交会

丑和女孩的关系,是以“演员”和“观众”的身份建立起来的。在“觉醒”段落的推进过程中,两人的关系虽然逐渐亲密,却始终维持着“花瓣”和“表演”的交换关系。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保持着演员和观众恰到好处的距离。

然而他们的身份,又不仅仅是演员和观众。

他们有各自的生活——丑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演员,而女孩,则是衣不蔽体的流浪儿。

在人物线中,丑和女孩的互动始终在“舞台”这个情境下完成,两个人都恪守演员和观众的本分。但事实上,两个人各自要面对的依旧是昏暗的生活。

矛盾冲突即在于此。

演员和观众,是不循常规的“朋友”之间的交流,而两个角色唯一的一次打破界限,就是在人物线的高潮。即“爆发”。这是唯一的一次交汇。

冲突的来源是“演员与观众”关系的打破。“演员”和“观众”精神上的契合遭遇了外界的阻碍,给两人的表演交流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丑看到遍体鳞伤的女孩,他又惊诧转为愤怒,最后爆发。

3.4 角色的重塑

生活的压力是沉重的,维系情谊的玫瑰花是鲜明的。

玫瑰花出现之前,他麻木、苟且(藏钱)、妥协(低三下四地认错),他向生活低头、违背了自己的本心(端酒向路人女媚笑,女人离开之后一秒变脸),当玫瑰花出现,当有人为他的表演喝彩,他忽然有了存在的意义。

从妥协转变为反抗的过程里,“演员”打破了生活的节奏、也打破了自我的认知。他为了这份高山流水的欣赏,在命运的压迫面前昂起了头颅。

在这截然相反的衬托之中,丑的角色完成了从“觉醒”到“爆发”的人物,完成了角色的重构。偃旗息鼓、一切回归平静,他坐在钢琴前,为观众弹奏心声。他也许“落空”、也许“普通”,也许在“庸庸碌碌的黑白世界”之中“不懂”,可是出现在他生命中不是尽头,而是路口,他会一直在她身边,陪她度过。她也一样。

丑依旧热爱演戏,但他在成长弧中,明白了演戏真正的意义——是抬头挺胸地向世界表达,是不执著于外在形式的呐喊,是遵循本心的自由抒发。

他离开了他眷恋的舞台,却明白了生活是他更应该珍惜的舞台。他向空无一人的观众席谢幕——与开头带有自嘲的谢幕不同,他这次是由衷地、发自内心地感谢台下的“观众”。

在他的心里,台下已经坐满了观众。

舞台是现实的、具体的舞台,还是抽象的、以生活为基的舞台,已经不重要了。

丑在面带小丑妆、执着于小丑所代表的“演员”的身份表象时(屡次用填补唇妆来强调对“身份”的重视),他的视线是隐藏在刘海之后的。他不敢与生活对视,他掩饰起自己的目光,自欺欺人地避开生活的审视。但当他完成成长,决定离开表象的舞台,回归生活的舞台时,他梳起了头发、露出了眼睛。

他多次将头发捋至而后,他决定露出双眼,直视生活了。

4 回到题目

从这条人物线里,我们看到的是丑作为一个“演员”、在生活与梦想的冲突面前,突破自我的成长曲线。丑的成长历程包含了朱一龙对生活和演员之路的质疑、诘问、探索和开悟,以及渴望观众、收获观众,到与观众并肩前行的心路历程。

那么回到题目。

丑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反映了朱一龙怎样的创作无意识呢?

除去显而易见的互相欣赏、互相陪伴、互相珍惜、在生活压力前共同承担(舞台后躲避老板段)之外,他又用一个细节,维持了“演员”和“观众”的距离。

我很喜欢的《丑》的一点,是它用“看似缺憾”的意料之外去拓展观众的思考空间。丑和女孩“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一般的遇见,和“相忘于江湖”的离别,从头至尾都有一道无形的边界隔绝着两人、保护着两人的关系。丑面对鼻青脸肿的女孩,悲愤之时仍不愿越过这道边界(鼻头前的悬而未触),恰恰印证了他对“演员、观众”这段关系的珍惜。

他不愿、也不能越界。

这是我们欣赏朱一龙的一点。这个情节的设计体现在创作者身上,并具现化到生活中来的,就是他对观众(粉丝)的“分寸感”。这一点老生常谈,我也不多做解释。他小心翼翼地、像丑一样抑制着打破边界的冲动。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则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了这分尊重,并小心翼翼地维护起这个“界限”来。

或许我们就是那个狼狈不堪的女孩,小心地摘下一枚玫瑰花瓣,作为对他表演的馈赠。我们在台下鼓掌,我们为他喝彩,却最终要回到我们自己的轨道去。

他不是我们的保护神,我们的保护神,始终都是我们自己。

5 做自己的保护神

在这条人物线里,我们看到了朱一龙对演员的思考和诘问,我们看到丑与生活和解、与舞台和解,我们甚至看到了自己——胖老板、新小丑、兔女郎、各位路人、玫瑰花、窗帘,这一切元素甚至都能精巧地与三次元一一对应。

但是,《丑》的主旨绝不是表达一个演员的怀才不遇和无病呻吟,它更高大、更宏伟、更形而上,它冲破了情节和角色的束缚,化作一道光亮,照进每一个观众的生命里。

朱一龙把《丑》作为一个回馈的礼物,他对他的观众说,“做自己的保护神”。

我很喜欢丑和女孩短暂的相遇,这场相遇文不对题地让我想起一首诗。 你我相遇在这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6 所以

感谢这场遇见。女孩和丑的,我们和朱一龙的,遇见。

最后修改 2018-11-23 13:08:43

 4 ) 好,但可以更好

因为参加了本场录制,很特别的心境来补充第四期的剧评。

7月24日,无锡,有生以来第一次听窦靖童唱歌,整个作品的创意高级感以及她开口唱的那一刻只能跪了,Live演唱像录音室出品,炸得体无完肤,不得不感慨她强大的基因和天赋,童童这组是唯一一个现场比电视强的作品,超级稳定强大的唱功,配上现场的交响乐队,试听一级享受,但电视上经过视频传输被降维了,电视机前的观众可能很难感受到在现场的那种震撼感,她的作品完全是碾压级别,掌声久不停歇。电视和现场的区别我现在可以总结一下:电视整体把水平拉平均了,唱功好的没法完全表现出来, 但差的通过修音弥补得起码气息稳定了。

衍生一点别的东西:

其实这本是第五期,提前播出我猜是节目收视率太差需要一个爆点,于是播出后特地去搜索了一下热搜上相关的,当天是:幻乐之城 侯明昊(小鲜肉的狂欢,据说是买的),第二天是:幻乐之城 娄艺潇(粉丝怒撕镜头太少),顺便看了一下热搜的排名榜单,全都是各种流量,各种撕逼,越看内心真的越觉得绝望,知乎上有知友评价:虽然很不想这么说,但这届观众不行。认同。

我们已经越来越不想深刻,因为思考是痛苦的,现实是无奈的,轻松爽快大笑多好多容易,电视节目在收视率至上的指导思想下几乎被无脑、轻松、搞笑、撕逼剧情霸屏,种恶因得恶果,观众审美越来越简单粗暴,劣币驱逐良币,现在从业人员也在反思反省,好不容易推出一档原创有思想的节目,虽然它与完美确实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观众已然完全不买账,甚至直接吝于关注。以前我们还嘲笑文艺青年、小资青年、愤怒青年等等,忽然意识到现在已经很少听到这些名词了,已经是迷恋小鲜肉小流量的年代,谁之殇?


有幸被选中参与了第五期的录制,只想说两点:

1、全程一遍过,湖南卫视的节目制作流程把控能力无敌了,现场没有任何需要重来的地方,整个录制大概3小时,表白何老师,最优秀的主持人没有之一。

2、童童的作品超级优秀,麦子导演超级优秀,所有中国玩艺术的都应该看看她们,菲姐无比激动,不是因为是女儿而是一种艺术上的共鸣和骄傲。这是麦子送给童童的一个礼物,我觉得是送给所有观众的一次思考和礼物,屏幕上出现“完”的时候,第一个闪过的念头:什么时候播这期,我要把这个作品重看5遍!!!

因为这个作品我把评分调成了五星,一个节目能促使这样一个不管从创意、思想、唱演、观赏、技术都突破时代的作品面世,已经成功了,真正的如梦似幻,幻乐之城。

备注:因为看过童童的作品,硬生生拔高了审美,第二期继续4场煽情,居然连大老师都不能免俗,不喜欢。第二期只能打6分,大张伟碰上文青女导演失去自我,马思纯故事薄弱全程煽情,贾乃亮相对来说不错但没啥亮点,韩雪就是活在18岁的玛丽苏女主本主。这期看得我很憋屈,想向苍天一声吼:好编剧都去哪儿了?讲个8分钟除了哭以外的好故事就这么难吗?


早上又看了一遍,第一期节目整体我给7分吧,能看出节目组和各导演团队的全力以赴,是一档近年和各大卫视相比有重大突破的综艺节目。可能期待太高,看完第一期后挥之不去的有点落差感,王菲一出场的时候情绪瞬间达到了高点,严格意义上我并不是菲迷,但就像何老师说的有生之年,她一出现的时候瞬间感觉穿越回了十几年前属于她的那个时代,她还是印象中的那个样子,虽然活泼了很多,但王菲就是王菲,永远的传奇。

最优秀的一个作品是任素汐的时光机,再看一遍还是感动得不能自已,看之前就估计到她的会不错,看完了只能说太棒了;最有惊喜感的是易烊千玺,居然演技和歌喉都还不错,少年人追梦与反思的故事也很符合他的年纪和气质;雷佳可惜的是唱的部分比重过大,主线偏弱,脸谱化的演技剧情有割裂感;黄晓明不知如何评价,始终有一种没进去的感觉,节目看了两遍播到他作品的时候我都不自觉地跑神了,不过这次他能挑战自己,也算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值得鼓励,看他对自己定位吧。

节目中几点觉得可以加强的地方:

1、主旨不明确,没有找准自己的受众定位,节目到底是给观众看的,还是给业内人士看的呢?像节目内容中大篇幅渲染每个作品的实现难度,但观众其实更关心这是否是一台足够精彩的节目?是否是一场值得一看的表演?看完后能不能产生心灵共鸣?或者再简单点,是不是有趣好玩?在谈难度前请先保证这是一个好作品。

2、四个作品主题都是走悲情路线,现在的节目感觉只有“让观众哭”这一种套路,华语乐坛也是一片悲春伤秋,拜托,就算悲剧再能打动人心,都煽情十几年了,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下吗?

3、除作品外其他部分剪辑得很普通,台前幕后采访较为无趣,逻辑和连贯性不足,看完后观众一样不明白难度在哪,甚至关于作品立意方面也没有发散更多想法;

4、广告不仅多而且有点尴尬,向网综学学如何花样植入吧。

期待看到下一集更好。

 5 ) 创意五星,但整体看下来二星..

节目创意五星,但整体看下来二星..有点懵,因偶像菲我本满怀期待。。从开场看到何炅主持到梦中人音乐响起我菲掀开报纸的一瞬间,我还激情未变,但直到菲出来慢慢跑跑跳跳听她唱歌..第一感觉就是假唱吧😂 (听过她最近那场上海演唱会的人都知道,现在菲姐的气息唱功确实倒退不少。。)后面黄晓明啊雷佳啊。。观众一个个都哭啊。。就连我们“不食人间烟火”的菲姐都哭了!?!what??为什么?我不知道为什么都哭??这个节目想表达什么,完全没有get到,没有震感,没有感动,没有视觉冲击。。并且全程菲姐就像打酱油一样😭。。真的本来以为这个节目是我们菲姐的主场才来看的。。

哎 总之形式>内容 ,有点失望咯

 6 ) 再谈《丑》:从结构剖析朱一龙创作成分

鉴于《幻乐之城.丑》播出已久,话题热度回落、观众回归冷静,我觉得我们可以好好探讨探讨这部作品的客观部分了。

我在此不主观评价演员此次的表现,而是从创作的角度分析。以下正文。

1.朱一龙的表演特点

对于朱一龙这人,我其实更愿意用“创作者”来定义。在他近年的几部作品中,他在艺术层面的表达往往超脱于表演形式。不论是琢磨他如何处理和角色的关系、还是思考他借角色表达的感想,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他强烈的表达欲望。

我在考古期间,得到过一些关于他表演的阶段性结论,现列举如下:

1.作为创作者(演员),朱一龙和作品(角色)始终保持着相互尊重的关系。他对待角色,没有半点表演者自上而下的骄矜,他不把“替角色发声”作为一种施舍。他平视角色,倾听角色的声音,给予最大的同理心,然后把它们如实地反映出来。所以他才能在镜头前“删掉朱一龙”。

2.相比表现形式,表达内容更能体现朱一龙的表演天赋。我们很容易看出朱一龙对世界和对自我的认知及感悟。朱一龙最擅长的就是平衡表演素材(语言、动作、表情)的成分,物尽其用地为角色和作品服务。

2 《丑》的创作

2.1 自由的创作空间

比起朱一龙的其他作品,《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这个特殊无关形式、无关情节,我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他的众多角色身上,“朱一龙创造”和“非朱一龙创造”元素往往清晰可辨,而在“丑”身上,或者整部《丑》当中,朱一龙的创作元素是很模糊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朱一龙掌握着作品的主动权,这个主动权远远高过他在以往任何作品中的掌控能力。这是由《幻乐之城》的创作形式决定的。从花絮和访谈里我们也能看出,这部作品的核心元素均由朱一龙和危笑导演讨论得出。所以朱一龙在这部作品中所掌握的,其实并非只有“丑”这一个角色。

其二是朱一龙掌握着表演的主动权。在《丑》这部作品中,他的对手演员只有小九月一人,其余时候他都是“对着空气在演戏”。默剧的艺术形式、小九月几乎一张白纸的纯净、朱一龙和小九月彼此信任的亲密关系,决定了朱一龙可以掌握绝对的表演走向。eg.花絮提到的“保护她(小九月)的情绪”,我想很多时候小九月出色的表演是在笑导、朱一龙、其他成员的引导下给出的。

这部作品给予了朱一龙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又因为叙事紧紧围绕“丑”展开,导致朱一龙借丑之口几乎“说”出了全部想要表达的内容。在这部作品里,他的创作天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2.2 《丑》的精神内核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pc莎翁的意思,快看我的求生欲。狗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丑。我无法保证我解读思路的精准,但这部作品我毕竟观看了几十次,逻辑链也基本理顺,还是能提供一个解读思路的。

首先我认为,在表达内容上,笑导和朱一龙的观点可能不那么一致(另一部作品的结尾与本作并不合拍),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讨论。在此我声明一点,这篇文章中讨论的精神内核,仅从演员的角度出发。暂时不考虑导演的创作意图

我认为朱一龙在这部作品里探讨的是“谁保护谁”的问题。从故事结构而言,这部作品有三个递进的叙事层级:1) 女孩保护(欣赏)丑; 2)丑保护女孩;3)女孩和丑各自保护自己。

关于这个作品的主旨,我更愿意相信朱一龙本人的理解。他不爱解释自己的表演,对于这部作品的解读,他只说过一句话,就是“做自己的保护神”。

我提出的这个叙事层次与“做自己的保护神”相印证、逻辑自洽,因此觍颜妄称自己读懂了朱一龙。

简而言之就是:在生活压力的面前,世界上的两个人可以彼此靠近、相互取暖,但真正在世间立足,我们需要的还是强大的内心和对世界的热忱。能做保护神的,只有自己。关于整部作品的解读我不在这里展开,有兴趣可戳这是关于《丑》故事情节的解读

其实关于精神内核我还有一个更深层次、更个人、也更大胆的假设,但目前不甚成熟,因此暂时不在这篇文章里提出。

3. 《丑》的叙事结构

3.1 明暗两条叙事线

《丑》是一部闭合结构的作品,笑导和朱一龙两个玩梗狂魔,用隐喻和呼应填充了整部作品。作为线索的玫瑰花多次出现,唇妆的修饰、擦抹到最后素面朝天,开场时滑稽的表演、和女孩一起时真诚的表演、以及最后在舞台上的谢幕和流恋,在这部作品里,放大和解析任何一个小闭环,都能品味出别样的味道。

我们去剖析这部作品的情节结构,能够得出的结论是,这部作品有两条叙事逻辑

一条是人物逻辑,丑从卑微麻木、到觉醒抗争,到温情陪伴,伴随着《让我留在你身边》,是卑微渺小的角色挣脱枷锁、重新直视世界的、完整的人物弧。

这条叙事链,是以暴打老板为高潮、在钢琴段之后结束的,叙事重点放在丑的人物形象塑造上。

而另一条则是情节逻辑,它的核心是丑和女孩关系的刻画,它在那句“我有人照顾了”通过转折进入高潮,完成作品思想的抒发和升华。

3.2 人物线的刻画

在钢琴段结束之前,《丑》完成的工作是人物线的刻画,塑造“丑”的形象和成长曲线。在条叙事线里,这部作品借用了两个手法。

一是默剧的形式,二是《让我留在你身边》。

朱一龙在塑造这个角色的过程中选择了做减法,禁锢了表情和语言的他,更多的是用肢体的动作配合歌曲完成角色塑造。这里的“肢体动作”的侧重点不在于动作的幅度,而在于动作的逻辑性。

一方面,一个沉默不言的小丑,只能通过肢体动作和夸张的面部表情向外界表达情绪,此时他的动作和表情往往是带有伪装性夸张(和罗浮生的伪装性夸张有异曲同工之处),而真正传达内心的心理状态时,他又选择使用“静”的状态来诠释。动静之间的强烈对比,实际上反映的是丑内心与外界格格不入的落差感

而另一方面,以“我从来不说话”开场的歌曲,则是通过“心声”的形式向观众呈现角色的心理活动。歌曲每一次插入的时机都恰到好处,既能有效推进情节的发展,又能完美地贴合角色的心理状态。在曲调的层层递进中,人物的心理状态也随着情节的推动逐渐由累积走向爆发,再由爆发回归释然和平静,契合整首歌曲的节奏和故事的走向。

在这部分叙事任务中,整个舞台元素是给朱一龙让步的。他是整个舞台的主角,牢牢掌控着舞台的节奏,一切灯光布景运镜都是他表演的辅助。

而从表演角度而言,在这一部分中,朱一龙展现出了与以往作品中截然不同的“攻击性”,在这部分表演任务中他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内敛式表演,而是借助“遮面”而夸张化的表演将角色的行为逻辑完完全全地剖白给观众看。同时他的表演又带有丰富的内涵和隐喻,持续不断地给以观众启发和刺激,不断地用这些元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将观众的思路引导到预期的方向。

这部分的出演,是“自由”的,堪称“为所欲为”

3.3 情节线的刻画

与人物塑造紧密耦合、齐头并进的是情节线的刻画。人物线的刻画伴随着《让我留在你身边》,于钢琴段告终,而情节线则从开头持续到结尾。

这个占比分配也证明了《丑》这部作品的叙事核心并不单纯在“丑”这个角色上,而是立足于丑和女孩的关系。作为人物线大高潮的“殴打老板”段,在情节线中只是一个小高潮。情节线以“我有人照顾了”的转折进入大高潮,并选择了引人深思的方式,不作过多补充和解释,直接在高潮中结局。(这个结构再一次佐证了我提出的“做自己的保护神”的解读。)

在这一条叙事线中,朱一龙选择了让步

我在第二节里提到了这个故事的三个叙事层次,即1) 女孩保护(欣赏)丑(开头到街头微笑段); 2)丑保护女孩(剧场中多次表演、殴打老板、弹琴陪伴);3)女孩和丑各自保护自己。

前两个层次中,丑和女孩的关系是“互相保护”。丑给女孩的是取悦和陪伴,而女孩给予丑的是欣赏和感激。这是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理想关系,是两个人在一个昏暗无光的(舞台效果)、恶的(各种龙套)世界中,以鲜艳玫瑰花维系的真挚情谊。

这个过程里,朱一龙的表演是给情节让步的。相比单人的自白镜头(人物刻画部分),在和小九月共同刻画这段关系的过程里,他删去了很多细碎的隐喻,只保留了少数核心(鼻头前的悬而未触)。他更多地使用一种自然而非晦涩的手法,将叙述空间留给舞台、留给九月、留给情节,作为一个演出的配合者而非主导者。

至于第三个层次,则大都是伏笔的回收,充满了水到渠成和情理之中,更不需要太多情绪的辅助了。

《丑》的整场戏,一直以一种“不抱怨”的状态克制情感的表达,真正情绪引爆的桥段少之又少,细细数来,也就只有九月含泪的那一个回眸。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逼仄和压抑的。“女孩”这个意象往往代表着纯净和天真,将这份纯净天真毁灭,才能反衬逼仄压抑的故事背景。笑导是个奇人,这个节点的时间和对象选取得十分巧妙,而朱一龙则聪明地与剧本共鸣,找到了最合适的“情感爆发”的方式。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九月。

在故事的前半段,丑树立起的,是一个“无知无识”的麻木形象,他的这分麻木,成为女孩情绪爆发的绝妙反衬。

在这段关系的刻画里,朱一龙努力地减少隐喻细节,降低“丑”的存在感,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情节和女孩的身上来,从节奏的掌控者变成了叙事的辅助者。

4 结论

《丑》是在导演和演员共同掌控之下,多方部门工作人员倾力合作完成的优秀作品。

这篇文章我从演员的表演方式切入,主要分析了演员在这部作品中的创作元素。

最后修改 2018-11-18 14:36:40 ====

哦对了,加一句。我看很多评价说,这部作品的结尾气氛有些格格不入(有针对结尾对白的,有针对结尾整个情节的)。

从结构角度考量,应该是人物塑造完成,人物线从叙事任务中抽离、只剩情节线,从而打破了先前的平衡感。

是不是遗憾就见仁见智吧。窃以为这部作品的人物线和情节线是不可能同时结束的,目前呈现的效果无伤大雅。

最后修改 2018-11-20 16:17:20

 短评

我觉得找个ktv架个摄影机,让王菲高兴了唱两句,不想唱了喝喝啤酒吃吃果盘唠唠嗑会比这个视觉垃圾好看一万倍

6分钟前
  • 琏二
  • 很差

任素汐牛逼了,8分钟情绪递进爆发收敛,层次感十足,演技爆炸。但不知道第二期会不会有这样的惊艳的人,卖点吸引力不强,坚持下来要看内容了。

9分钟前
  • 醉里挑灯看花
  • 推荐

节目创意算是不错,但是执行比较平庸,完成度不太高,除了导演与歌手的拍摄过程,其他环节的节奏、剪辑都成问题,扣人心弦的氛围没出来,加之王菲又不是综艺咖,有时略尴尬和冷淡,陆陆续续看了几期,比起《我是歌手》前几季,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节目没有爆款,艺人也没有出现热门话题。

1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那些嫌弃综艺感不够的麻烦你去看跑男👌

14分钟前
  • 北欧第一盒子精
  • 力荐

全场最没用的就是王菲,但是没有王菲这个节目更没啥用了。

17分钟前
  • 哪吒男
  • 较差

吹爆王菲女士!

20分钟前
  • 天造地设般难得
  • 力荐

1,请制作方不要再滥用沉浸式这个词了,最起码观众需要成为戏剧的元素之一才可称之为沉浸。2,这种一刀不剪一镜到底的模式比较像外国大型奖项的开场舞,老外用这个调动观众好奇心,开场有用不假,但场场都用是导演缺心眼吗。3,戏剧和追镜单镜头本就是相悖的,叠加只会不伦不类。4,剧本负分。

25分钟前
  • lulika3744
  • 还行

任素汐一段虽然有很多瑕疵但是感动到了。其实不用堆砌太多建筑,故事讲通了,转接做得好,歌手有情绪哪怕有些瑕疵也是能接受的。期待黄渤。

30分钟前
  • 冒号减一
  • 推荐

万万没想到请了王菲居然只是来占沙发的,噱头挺足可惜我没控制住快进的手

35分钟前
  • 吃瓜少年
  • 还行

非常无聊

38分钟前
  • tlmgt
  • 很差

国内综艺的开创者,纯原创支持。何老师真的精力充沛,而且你王菲真的还是你王菲。作品非常棒诶*罒▽罒* ,期待接下来的幻乐之作。

39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这档节目可以理解为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情势之下,传统媒介(电视、电影和音乐)的抱团取暖,然而结果是,这种四不像的融合不但没有凸显把它们融合在一起的必要,反倒泯然了各自媒介的特性。直播的mv,或直播的音乐剧表演,其兴奋点只是创作者的自嗨,对观众而言,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看你的内容。很不幸的是,你的内容还是陈旧的煽情。真人秀走到极端就这样,把幕后的自我感动搬到镜头前来演,或者说是一种过度自恋的媒介反身(reflexivity),还没亮出真本事来就吹嘘自己多不容易,观众有什么义务为你的努力买单?

41分钟前
  • 小田切梨
  • 较差

只有直接直播了,这节目才能硬气起来,否则就是说一套做一套。

43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王菲,让我激动的直拍大腿!第一首就是梦中人,化身为《重庆森林》里蹦蹦跳跳的阿菲,第一次在屏幕里见着。有生之年系列。菲粉的胜利✌耶!7.27,也为思纯着迷。「戒指一直帮你保留着,快来娶我吧。」当她哽咽地唱“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像我这样为爱痴狂”时,眼泪早已为她流下。

44分钟前
  • 咏妖
  • 推荐

这不就是现场直憋mv拍摄吗?而且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种。还有,你能想象请王菲来的音乐节目竟然让她一整集坐在沙发上当个观众吗?这个节目只能说勇气可嘉,暴殄天物!

46分钟前
  • kee
  • 较差

王菲完全是美丽灵动有趣少女啊!!!你菲才是梦中人本人吧!

47分钟前
  • 蓝色的椰子
  • 力荐

就是演一遍mv呗。

49分钟前
  • momo
  • 还行

我是歌手糊掉之后,芒果台砸重金堆卡司做的音乐真人秀,现场演音乐剧确实挺高级,但娱乐效果就差一点,不知道广大观众能否get到这么西方的艺术形式,王菲不知道是个啥作用,大概是节目代言人加吉祥物。另外第一期最佳:王菲老师,我是你女儿的粉丝

53分钟前
  • 张腾森
  • 推荐

原来就是《爱乐之城》,对新形式和创意挑战点赞。王菲一如既往的可爱呆萌,有生之年,她出现已经很满足了。

5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就算只坐沙发王菲也比其他人亮眼。

1小时前
  • 慕詩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