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时光派

综艺大陆2019

主演:窦文涛,蒋方舟,马家辉,陈晓卿

导演:苏雷

播放地址

 剧照

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2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3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4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5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6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3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4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5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6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7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3-08-20 01:24

详细剧情

  《圆桌时光派》是《圆桌派》第三季的番外节目,延续了窦式主持风格,邀请陈晓卿、马家辉、蒋方舟与"时光"约个会,共话初老,探讨时光的意义。

 长篇影评

 1 ) 时光,不败

看《圆桌时光派》,马家辉谈到他和太太约定到30岁一起自杀那段,我简直是大笑起来拍腿附和。

我中学里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活到23、24岁就算足够了,漂亮地在一个生机勃勃的年龄消失,不用给自己任何走下坡路、面对惨淡人生的机会。现在是觉得那是完全被困在社会认同里的无意义反抗了,潜台词好像就是在对到了一定年龄的女孩设置各种刻板印象。

当然是要好好活下去啦,我永远生机勃勃。

 2 ) 算计

好节目不用说,从锵锵三人行开始就是,但是自己并没有一集不落的追,这点也是人性的问题了,你知道这是好东西,但它没有前后连贯性,没有悬疑,没有捉住好奇心,它是每集独立的,看了能引发思考,不看也不会有错失的感觉,甚至可以看着标题只选自己看上去有兴趣的一集来看。怎么说,这就是段位高吧,我不用这样来算计你。这样的节目能够高分实在太好了,能证明我偶尔太悲观了真好,我以为真的太多人的口味跟我不一样了,尤其现在所谓的网络主力消费群体,就像嘉宾说的,我真的不懂,不能理解。有次我想,可能当时父母也是这样不理解为什么我喜欢周杰伦的吧。

时光和着急,这两集太贴近生活了,没法忍住不记录心情。啊,这两集让人看得掏心了。

我和蒋方舟一样,89年生人,我还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xx后还是新说法,而社会舆论提及“90后”的时候,不多不少带有一点“轻视”,别怀疑,就是,就是觉得是小屁孩不懂事,做事不靠谱幼稚,稍稍有那么一点隐含意思。我当时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就是表达人不应该按年代来区分,又不是红酒,算什么年份。而10年后的现在,xx后已经是非常普遍的说法,没有人觉得有任何奇怪,每个人都在用。我还记得,10年前我会庆幸,太好了,差一年就分到90后了,好险。现在我会偶尔想,太遗憾了,差一年我就分到90后了,显老了。这就很有意思了,人还是这个人,思想的变化很微妙。其实这种按年代分,恰恰是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的速度很快很快,后面已经按5年为界限来分了,真的很快,但我也相信,快到一定程度慢慢自然就会稳定了。没有偶然的热词,都是真实的反映和写照,只是我们缺少了思考之间的联系。

12年大学毕业,一直是在单位里上班,17年离职,在此之前,因为单位流动性很低,所以我一直是“年轻人”,离职之后,当换了职场环境,公司里都是95左右生人,自己就突然觉得自己老了,这不是因为我真就觉得我大几岁就老了,而是,因为我转行了,我在现在的环境里跟大家没有任何的优越感。也就是节目里说的,所谓的觉得老了,是你对自己有个期许没有达到,是你觉得自己以后也没什么改变了,你就觉得自己老了。这是我刚离职的时候的感觉。这种感觉大概一直持续到2018年下半年,我重新入职一家公司,确认了职业方向,我看到我跟身边人的差距,但我知道这差距并不大,我凭着我略微丰富的人生阅历、工作经验、聪明才智,即使是我这个外行人转行跟ta们这些本职人一起干,也能稍稍努力就追上,说实话,我现在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老,我甚至经常觉得,因为我稍长几岁比人家在某些方面会做得更好。只是偶尔在大家谈起此类话题的时候,心中会有点不认同有点不适而已,比如92的孩子说自己老,嗯。同样是我,一年之后,反而不觉得自己老了,这也很有意思。

这期节目,对我感触最大的第二点就是算计,虽然之前一直都知道,但是我的表达会是“人家就是特意这样做的”,我还并没有想到算计这个词。尤其是当蒋方舟举例那群创业者的讨论过程的时候,我背脊骨都凉了。人性还有什么弱点没有被他们利用?人性还有什么可被算计的?这期节目让我最为喜欢的是,大家都是很坦白地承认自己如何被吸睛的标题所误导,如何沉迷刷微博朋友圈,人性本就如此。没有谁能例外。而意识到,就是个好开始。新时代的鸦片战争,这个比喻不能再好,来,战友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好,为什么要干?

被利用就利用了,也没什么,怎么就反感了,爽就够了,就吸鸦片没什么不好啊。我想是因为这种利用,多数是要你做一些没有什么用处的事情,所谓没有用处,大抵就是后来再看没意思的事情。打了一个很快就过时的游戏,看了一篇毫无内容的推文,刷了一堆过后根本没影响的短视频,看了一堆无关紧要的朋友圈。当时很爽不能自拔,过后就觉得自己傻逼一个。我还记得,我13年的时候在单位里内部面试的时候,就已经提出过及时反馈的效力,用的是游戏的例子,马上看到结果,而且用十分具体明确的数字,这就让人很有动力,应该往这改进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啊,说起来,我也曾想算计别人啊,谁没有呢,想想多的是,只是一般不用这个词而已。(当然这个只是面试来表现自己想法而已,单位不可能用的。)其实这也就涉及延时满足了,以前我们用目光短浅来形容,现在出现了延时满足的这个词,我也想问一句,为什么愿意延时满足的人是被大家觉得是好的?我认为,是这样的事情,是有意思的事情,有意义。比如我在准备考证,我可能要花几年时间才能考下来,很多人不愿意做,不愿意投入,不愿意做那么久才看到结果的事情。那我就是要做,因为我觉得,不做,这些时间也是吃喝玩乐而已,做了,几年后我就有了水平提升和升职加薪的资本了。所以,别说是就是,要自己想想是不是。谁都是人,都有一样的人性弱点,现在爽才是真的爽,谁不知道,这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和战争。

没有人活得容易,大家都是跑龙套,以前别人一条不合意的评论我可能会很在意甚至生气,现在第一反应还是一样,第二反应就是,随他吧。很久没用豆瓣了,好想把之前的记录删掉,第二反应就是,随他吧,谁在意呢,不就你自己在纠结而已,以前的你也是你啊。最近看日剧,对自己的想法也有一点变化了。文涛说几分钟一个爆点的时候,我不觉得奇怪,但陈老师说其实自己也在研究这个语言,这个单位时间信息量,等等的时候,作为受众的我真的理解了成功没有偶然,大神尚且如此,自己偷个啥懒,爽啥爽呢,给自己加个油吧。

觉得自己脑子里有好多好多话想说,词不达意啊,看完节目,我终于下定决定,下单买了这想看了好久但是一直没能坚持看下去的一套书(三体),在浩瀚宇宙里当个虫子吧,手机看书还是不行,让我闻闻纸张的味道吧。

 3 ) 新年flag,嫁人就嫁窦文涛

曾经还写过一篇《 24岁+的我们,应该听听这几位老男人吹牛皮》//movie.douban.com/review/8765903/

农历新年到来前,《圆桌时光派》归来。窦陈马蒋,四人探寻初老与着急,略现实又忧伤的两个话题。听他们叨逼叨了一个多小时,获知一惊天大秘密,原来鹿晗都不属于小鲜肉这一代了。Word妈,太可怕。时光苍绿,我们都在老去;流年似水,可惜我还没找到爱矣,又怎么能老去。

我们曾常常歌颂年少的单纯、青春的活力,鲜有直言老去这件事有多恐怖。但近段时间谈老去、怀念过往似乎成了时下热议的话题。《圆桌时光派》里,马家辉说,他第一次觉得老了,就是当某一天发现妻子成为大妈、女儿成为小大妈时;陈晓卿说,第一次感觉老了,是感觉可以跃过一条河,可却一跤摔在地上;窦文涛说,主持凤凰选美直播,心率过快以至于必须带药物主持……

色眯眯的文涛倒是一如既往地瘦

或许是我们的一种戏谑,对每个人生阶段所必须承担的责任的无力戏谑,所以我们自我吐槽与自嘲,不过苦中作乐。也或许是我们的一种逃避,对现实生活境遇的所必须面对的浮躁的一种逃避,所以我们不断回忆过去,也间接反映了时代的悲凉底色吧。

蹉跎的岁月,伪装的老城,小时候,渴望长大了拥有一栋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长大以后才发现,别说买面朝小河的江景房,就是攒够首付的钱,都要奋斗很多很多年。曾经都是家里呵护的独生子女,现在出门都被人喊成大哥大姐甚至老师傅。没办法,每天工作忙得也没时间锻炼保养,只能看着自己的皮肤越来越暗沉、发际线一点点后移、肚腩一天天变大。成年人的世界,竟都是争相忙着变老。

年轻时的小马哥也是小鲜肉一枚啊

方舟见陈老师的第一句话,是陈老师老了。陈老师解释,整个一年都在忙着带团队,忙着纪录片,像他这样级别的人,绝大部分事情也要亲力亲为,拍片的大半年时间在北京仅仅待了19天。的确老了,是累的,被时光裹挟的。小马哥2018年生了一场病,病愈后如此感慨:你感觉自己老了,你不是老,你是恐惧老,恐惧你能力不足够,你有焦虑。

这种变老的压力,明星主持人都无法逃遁,又何况荧屏之外的普通的我们。绝大多数务工者、创业者,同样也是过着加班熬夜、不能按时吃饭、没有时间陪家人、工作环境艰辛等等的生活。没办法,这是现实,除了埋头前行,吐槽一下现实浮躁之外,该努力还是得努力,内心的奴性始终驱使着我们要干活、要干活,不干活就是被淘汰的命运。与其说是工作压力太大让我们的发际线退后了,让我们的肚腩大了,让我们精神紧绷了,还不如说,是生活让我们无法退后。或许,间接反映了时代的悲凉底色吧。

陈老师年轻时也是颜值担当啊

当然,生活不易,但也要活出暖意。同意窦文涛在节目中的观点:5岁的小孩子,度过一年,在他整个生命里,是五分之一比例;40岁,你再过一年,是四十分之一,所以咵一下就过去了。所以实际上不是绝对的时间,是相对的时间。把时间公式分子的分母看小,时间自然长了。长出来的这部分时间,用来做更多对自己有兴趣的事。

1、去几个自己曾经想去但又未曾抵达的地方;2、手头的工作不论大小,当机立断;3、向挚友倾诉内心的酸甜苦辣;4、用笔记录下想要留下的东西;5、对年少时喜欢过的有缘人表白吧;6、身体真是革命的本钱啊,得好好管理着;7、坚持理想与顺其自然安必须结合起来;8、既要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更要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因为在未来的日子里,主观的比重将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小,最后连吃喝拉撒都要由人客观地来摆布了。

隔壁桌的大眼妹

以上。希望我们都能怀着奔向远方的心意,好好生活着。

 4 ) 接受自己

开篇两集就直指两个抓住人心的话题,害怕“变老”、“着急”,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的“焦虑”的一种体现,这种焦虑是因为我们在不断推着自己往前变好,这样反过来想,就是我们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储备更多人生智慧。

节目里面说的那些想法和例子,我们生活中好多人都有过,既然很多人都有,那就是正常的,你可以去接受这些,大胆的包容到自己的心里,这样焦虑就转化成动力。

“老”“着急”“焦虑”“时间”等等这些,当我们意识到它们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时,我们会很吃惊,慌乱,但是接下来就会接受它们,让它们融入到生活中,成为一部分,而不是被我们厌恶和讨厌的外在,否则,我们会在原地一动不动。

 5 ) 圆桌时光派我觉得值得留存的语录

责任让人变老,你别看你就是一80后,你20岁,明天让你当个省长,你试试马上他就老了,幼稚的人因为你没承担。——窦文涛

一个游戏论坛上一个80后发了个告别贴,因为有一天他女儿发烧了,带去医院检查是白血病,不是恶性的就是你要投入钱和时间就可以治好的那种,但是他还是决定他知道那一刻就把这个游戏删了,不是因为觉得花时间花钱,是因为他发现他没有办法在游戏当中逃避自己了,现实太现实以至于他必须回到现实当中,去承担责任,就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吧,你会觉得你可以逃进很多东西,你可以逃进叛逆,你可以逃进审美,逃进艺术,逃进游戏,逃进虚无,但是在承担责任那一刻,你发现现实当中不仅自己很无力,还有比你更无力的人需要去依赖你,就那一刻你没有资格年轻了。———蒋方舟

我们如何定义老,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搞不清楚老跟成熟,比方说到30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手上有资源有权利,人家要仰望你依靠你,你可以感觉自己老,也可以感觉自己成熟,差别在哪里呢:假如你感觉自己老了,你不是老,你是恐惧老,恐惧你能力不足够,你有焦虑,可是假如你那个时候有自信心的话,那你就不会感觉老的,我成熟啊——马家辉

比如说小孩子课间休息10分钟就觉得好长,我们一转眼时光飞逝如电,为什么呢,因为比如5岁的小孩子他度过一年,在他的整个生命里是五分之一这个比例,你呢40岁你再过一年,你是四十分之一,所以咵一下就过去了,所以实际上不是绝对的时间是相对的时间。——窦文涛

你其实到五六十岁再遇到感情,你想的是,我在这个倒计时当中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过,这个感觉是有一种衰老带来的浪漫的——蒋方舟

当年轻人察觉到你老并且示弱的时候,他就会毫不留情地嘲笑你,就是当我爸开始跟我说网络语言的时候,我内心其实是嘲笑的,这是年轻人一种特有的残酷,他会发现当你讨好他的时候,他不会因此觉得我被讨好了,而是觉得那我就可以去嘲笑你了———蒋方舟

这个是代代人都有这个问题,比如胡适老先生就说过,不要谄媚年轻人,他是一种态度,我现在从晓卿这里学习的还是和而不同,咱们是不一样的嘛,但是我们要互相沟通,我了解你就行了嘛,我要变成你,那我的价值就没有了,甚至我就变成可笑的了,变成娱乐人物了。——窦文涛

她说:我们老想年轻,老怕老,实际上是老把自己当成一个性的对象,被欣赏的对象,就是说我们原来老觉得要好看是男的或者回头率,你看在这个时候你对你的认知是,我是一个花我是一个被欣赏的,她说今天晚上我觉得,其实啊 就像你们男的这样,我做一个欣赏者我也很舒服,我欣赏欣赏男的有多帅,或者欣赏欣赏同龄的女孩,她能这么漂亮,因为我现在事业有成,我也有我的自信,我也有我的知识,我为什么到了40岁了,我还老把自己想往那个让你们欣赏的那个方向去扮呢?——窦文涛

“时间就是金钱”其实背后一个很残忍的逻辑,就是每个人时间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就是有人时间的价值便宜一些,就是有人时间的价值贵一些,比如说真的有人愿意花两个小时去排队等喜茶,三小时排队买一杯奶茶,是因为这个时间他其实也创造不了什么别的价值,只能说他时间的价值就是被稀释掉的,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他跟你吃顿饭他恨不得都要损失了几万块钱。——蒋方舟

我不太喜欢特别着急的事,我觉得着急的事肯定都是不重要的事。你因为冲动吃过亏,你可能就不会再去冒这个风险,哪怕你占理的情况下,你也有可能吃亏,你就会不断地警告自己,这个可能是不对的。——陈晓卿

看朋友圈对我来说效果刚刚相反,当我看到那么多人有不同的生活状态,我不会着急啊,刚好提醒我,我干嘛要为自己眼前这种小事情来烦恼呢?原来晓卿先生在北京吃这么好的,还过这种日子,我又觉得我可以把我自己从眼前的事情放开来,拉出来拔出来了,我不需要焦急,没有朋友圈我反而会焦急,好像眼前的一切就是我的一切了,我只能拥有这个,原来朋友圈告诉我说,有这么多不同的生命的处理的方式,享受美食也好,谈文化艺术也好,做什么事情都好,反而应该是把我们的圈子扩大。——马家辉

我会通过经验去找值得看的东西,刷屏的不看,就是大家都说的同一个话题我没兴趣看,我关心的是那些被忽略的东西,它也许能够给我带来能量。是不是因为我们走得太快,就可以忽略我们打碎的东西,那我关注的恰好是那些打碎的东西,即将消失的游牧生活,游牧现在不允许了,即将消失的台湾的镖旗鱼,已经没几个人会了,包括采笋子现在都风景旅游区,都弄人在那儿唱民歌组织各种经济唱戏文化搭台的事情,我们原来的生活多样化样本在一点一点的消失,我们都在用某一个品牌的外卖,在点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吃的是一样的,那为什么这个片子(风味人间)会被大家喜欢,我想可能大家心里对过去的那种:大家生活可能不一样的有一种怀念。我要做的不是它好与坏,它是我们祖先的生活,希望用一种美味的方式,让它呈现给你看一下。——陈晓卿

农耕民族他的组织性更强,他有等待分配任务的DNA在他体内,因为我们要修水利,那你要选一个头他可能是组长,可能是这个祠堂里面辈分最高威望最高或者最聪明的人,他来主持大家的事情,他有把自己交给别人的这个安全感,游牧民族没有。我们下一个片子就是讲谷物的,和BBC合作的,实际上它更深层次的是讲社会组织,那你发现东方民族或者是吃谷物的民族,包括南美、南美土著人,你会发现他们在性格上会有很多相同相似的地方,他能等,游牧民族倾向于不太能等。——陈晓卿 这就是一般说的亚细亚生产形态,能够等,然后服从。——马家辉

我有个日本老师研究全世界镜头平均长度,20年前镜头最短的是新加坡3秒多一个镜头,它信息量相对的就要丰富一些,日本是例外很慢,然后你会看到韩国美国欧洲中国等等,它跟整个社会接收信息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关系,现在再做这个研究我相信中国是很靠前的,我去阿姆斯特丹电影节,我就会很感叹,一个300万的城市能在一个月里变成600万的城市,另外300万全部是来看电影的,而且那电影都非常的长非常慢,也没有故事,更多的就像监控录像一样,大家津津有味地在这儿看,它这个社会非常非常的固化,很稳定,这就是欧洲。——陈晓卿

我们现在单位时间的信息量是有量化标准的,你如果走神了,这边,你可能会遗落了东西,那我会用音乐、旁白或者画面来提醒你,能让你不走神。——陈晓卿

现在的注意力经济,你要知道这是钱这是盈利这是流量,它用一切的方法研究你的人性,感官,欲望,而你一定会上套因为你是动物你是人。——窦文涛

 6 ) 圆桌派语录

责任让人变老,你别看你就是一80后,你20岁,明天让你当个省长,你试试马上他就老了,幼稚的人因为你没承担。——窦文涛

一个游戏论坛上一个80后发了个告别贴,因为有一天他女儿发烧了,带去医院检查是白血病,不是恶性的就是你要投入钱和时间就可以治好的那种,但是他还是决定他知道那一刻就把这个游戏删了,不是因为觉得花时间花钱,是因为他发现他没有办法在游戏当中逃避自己了,现实太现实以至于他必须回到现实当中,去承担责任,就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吧,你会觉得你可以逃进很多东西,你可以逃进叛逆,你可以逃进审美,逃进艺术,逃进游戏,逃进虚无,但是在承担责任那一刻,你发现现实当中不仅自己很无力,还有比你更无力的人需要去依赖你,就那一刻你没有资格年轻了。———蒋方舟

我们如何定义老,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搞不清楚老跟成熟,比方说到30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手上有资源有权利,人家要仰望你依靠你,你可以感觉自己老,也可以感觉自己成熟,差别在哪里呢:假如你感觉自己老了,你不是老,你是恐惧老,恐惧你能力不足够,你有焦虑,可是假如你那个时候有自信心的话,那你就不会感觉老的,我成熟啊——马家辉

比如说小孩子课间休息10分钟就觉得好长,我们一转眼时光飞逝如电,为什么呢,因为比如5岁的小孩子他度过一年,在他的整个生命里是五分之一这个比例,你呢40岁你再过一年,你是四十分之一,所以咵一下就过去了,所以实际上不是绝对的时间是相对的时间。——窦文涛

你其实到五六十岁再遇到感情,你想的是,我在这个倒计时当中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过,这个感觉是有一种衰老带来的浪漫的——蒋方舟

当年轻人察觉到你老并且示弱的时候,他就会毫不留情地嘲笑你,就是当我爸开始跟我说网络语言的时候,我内心其实是嘲笑的,这是年轻人一种特有的残酷,他会发现当你讨好他的时候,他不会因此觉得我被讨好了,而是觉得那我就可以去嘲笑你了———蒋方舟

这个是代代人都有这个问题,比如胡适老先生就说过,不要谄媚年轻人,他是一种态度,我现在从晓卿这里学习的还是和而不同,咱们是不一样的嘛,但是我们要互相沟通,我了解你就行了嘛,我要变成你,那我的价值就没有了,甚至我就变成可笑的了,变成娱乐人物了。——窦文涛

她说:我们老想年轻,老怕老,实际上是老把自己当成一个性的对象,被欣赏的对象,就是说我们原来老觉得要好看是男的或者回头率,你看在这个时候你对你的认知是,我是一个花我是一个被欣赏的,她说今天晚上我觉得,其实啊 就像你们男的这样,我做一个欣赏者我也很舒服,我欣赏欣赏男的有多帅,或者欣赏欣赏同龄的女孩,她能这么漂亮,因为我现在事业有成,我也有我的自信,我也有我的知识,我为什么到了40岁了,我还老把自己想往那个让你们欣赏的那个方向去扮呢?——窦文涛

看朋友圈对我来说效果刚刚相反,当我看到那么多人有不同的生活状态,我不会着急啊,刚好提醒我,我干嘛要为自己眼前这种小事情来烦恼呢?原来晓卿先生在北京吃这么好的,还过这种日子,我又觉得我可以把我自己从眼前的事情放开来,拉出来拔出来了,我不需要焦急,没有朋友圈我反而会焦急,好像眼前的一切就是我的一切了,我只能拥有这个,原来朋友圈告诉我说,有这么多不同的生命的处理的方式,享受美食也好,谈文化艺术也好,做什么事情都好,反而应该是把我们的圈子扩大。——马家辉

 短评

发现心算能力消失,发现看过的书撂爪就忘,骤然觉得老了。好在有Excel,好在记不住的未必值得记。

4分钟前
  • funny_vee
  • 推荐

我成了陈晓卿老师的迷妹,又渊博又幽默,慢悠悠的来一句神来之语太可爱了。

6分钟前
  • 阿凡思蜜达
  • 力荐

还没看够就结束了。这集最喜欢的还是马家辉的观点:“我不懂这个无所谓,我甚至自豪我不懂。因为倒过来说,我所懂的你也是远远不懂的。重点就在于你有没有其他的,属于自己的东西,假如你有,你可以说我知道我不懂,可是没有关系,我不需要。可是万一你又不懂其他的东西,新一代的语言文化一上来,你就什么都没有了。你没有新的东西,也没有累积的时候,当然要焦虑了,这个时候就感觉到是苍老,我觉得这也是能力的问题。”

11分钟前
  • 壹零貳二
  • 力荐

80后初老,60后濒死……开着弹幕看,一到蒋方舟说话就有人骂,还嘲笑人家的长相,天啊国人的戾气怎么这么重啊!尤其是对年轻女性…

13分钟前
  • 小风一吹
  • 推荐

晓卿老师让人如沐春风。

18分钟前
  • 書衣偵探華斯比
  • 推荐

挺喜欢这两期《圆桌时光派》,分别聊了“初老”和“着急”两个当下的年轻人最困扰的话题,嘉宾也好,马家辉、窦文涛和陈晓卿都很健谈,而且聊得内容也不空泛。但个人反倒是觉得这两集最出彩的是蒋方舟,毕竟是相对年轻人的话题,蒋方舟总能用准确直接的大白话提炼要点而且一针见血,全程只想拍大腿啊!以及,第四季何时才能回归啊!!!

20分钟前
  • 搬砖侠
  • 力荐

2019年第一阵惊喜:又有圆桌可以看了,虽然才两集!2019年第一阵惊吓:怎么一上来就聊这么沉重这么丧的话题?让我们初老的90后怎么办!

21分钟前
  • 当叔叔的年龄
  • 力荐

欣赏不来蒋小姐

25分钟前
  • she's
  • 推荐

和蒋方舟心有戚戚焉,也是从二十七开始担心变老,现在的状态是看年轻男子时的目光总是透着慈祥,并且能以正确心态欣赏好看的女孩子。

30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每一句都想拍大腿and点头不停

32分钟前
  • Swear
  • 推荐

必须五星!精神世界的汲养地!窦妈依然水平在线!超喜欢看这些大老爷们唠嗑,有思想深度和涵养的男人真是迷死个人呐!方舟的存在也恰到好处,不高调不谄媚不做作仅真诚的输出观点,同时又能随时接住其他中年男人的话,这很难得好吗?

35分钟前
  • sarah稻穗
  • 力荐

老是两集两集挤牙膏啊……改日播吧!

40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这个时代越来越迎合年轻人,衰老的年龄越来越年轻,现在崇拜的偶像,已经都比我小了

44分钟前
  • 张兮兮
  • 力荐

不是老,是成熟

45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推荐

无聊的时候,翻翻他们的聊天,也是一种放松。细想,他们的聊天看似随意,其实极富技术性。

47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看完锵锵行天下马上接着看这个,这个石家庄人越活越通透了。另外这么多年从不喜欢家辉老师到渴望任何事听听他的角度。我很荣幸地说我也老了。晓卿老师也不必赘言,一句“用年轻人的语言这是在冒犯人家”直接解开了我的困惑。

52分钟前
  • suelence
  • 力荐

做一个人畜无害的空巢老人

56分钟前
  • Daniela
  • 力荐

觉得安慰的是,你的痛苦并不是个例。同时悲哀的是,别人走过你的来路,他也没能开出良方。总有一些人能够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更多的我们只能同时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折磨,然后继续浑浑噩噩失去活力。

59分钟前
  • 𝓜𝓪𝓷𝓰𝓸𝓲𝓵𝓪
  • 力荐

这回请的人不是很适合,谈得不够深,而且跑题严重。除了窦文涛和马家辉之外,我觉得如果请梁文道、许子东、马未都、俞飞鸿他们的话应该会更有意思。蒋方舟的问题在于她的视角一直在年轻人和前辈之间摇摆,关注的点主要还是自己,缺乏抽身而出看问题的高度。

1小时前
  • 灰色堡垒
  • 还行

我可能真的老了。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时,我才刚上小学,转眼间《告台湾同胞书》都已经发表40周年了,台湾在那头,大陆还是在这头。岁月真的不饶人,可是我们也不要饶过岁月。

1小时前
  • 蔡黄米苏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