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弹子

战争片法国2017

主演:多里安·勒·克利奇,巴蒂斯特·弗勒里埃尔,帕特里克·布鲁尔,艾尔莎·泽贝斯坦,贝尔纳·康庞,凯文·亚当斯,克里斯蒂昂·克拉维埃,凯撒·东布瓦,伊连·贝加拉,埃米尔·贝宁,乔斯琳·德斯维彻尔,科琳·莱克勒,伊什尼·齐科特,霍尔格·达姆根,皮尔·基维特,约瑟夫·玛勒巴,文森特·内梅斯,罗曼·保罗,卢卡斯·普莱瑟

导演:克里斯丁·杜瓦

 剧照

一袋弹子 剧照 NO.1一袋弹子 剧照 NO.2一袋弹子 剧照 NO.3一袋弹子 剧照 NO.4一袋弹子 剧照 NO.5一袋弹子 剧照 NO.6一袋弹子 剧照 NO.13一袋弹子 剧照 NO.14一袋弹子 剧照 NO.15一袋弹子 剧照 NO.16一袋弹子 剧照 NO.17一袋弹子 剧照 NO.18一袋弹子 剧照 NO.19一袋弹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6:24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被德军占领,纳粹主义在当地横行。莫里斯(巴蒂斯特·弗勒里埃尔 Batyste Fleurial 饰)和乔(多里安·勒·克利奇 Dorian Le Clech 饰)是一对生活在法国的犹太人兄弟,父亲靠经营一家理发店养活孩子们,虽然生活得很 辛苦,但是一家人之间的感情非常的亲密。  德军要求每一个犹太人在外衣上缝上黄色的六角星,与此同时,社会对犹太人的忍耐度也在急剧下降,兄弟两人因为他们的血统在学校遭到了同学们的排挤。眼看着势头不对,父亲决定让莫里斯和乔两人先行逃往自由区避难,自己随后就跟上,一家人在尼斯汇合。就这样,两个孩子踏上了逃往的旅途。

 长篇影评

 1 ) 一袋弹子

处于战争期的人们,很难不苦难。对童孩而言,他们原本可以嬉闹玩耍的生活被彻底打碎,他们上一秒或许还在天真烂漫地撒欢玩乐,下一秒就猝不及防地跌进了或颠沛流离或生离死别的境地,有的甚至对战争究竟是什么还懵懵懂懂之时,就失去了生命。 面对苦难,约瑟夫·若福的创作态度似乎是相对积极的,他在《弹子袋》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的话——“这本书不是历史学家的著作。它是我对十岁那年的童年的回忆,讲述我在法国被占领期间的历险生活。三十年过去了(作家生于1931年),记忆和忘却一样能够改变一些故事细节,但主要的东西是记忆犹新的:它的真实性、它的亲切感、它的诙谐和惊慌所在,无一处不历历在目。”

 2 ) 一袋弹子

整部电影节奏张弛有度,从第一次逃亡中幸而生存只是战争开端给予人们的一个“桃”的剧情急转直下,让观众为两个男孩一直捏着把汗。得幸与父母亲对男孩的教导有方,两人团结有计划,顺利躲过德国长官的重重怀疑。在整个逃亡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帮助他们的好心人也有很多与他们一样身份的人遭遇不测。 用一个犹太星与同学交换的一袋子弹在两兄弟逃亡之前被留在了原来巴黎的家中,面对突然离开父母哭泣的弟弟,莫里斯展现了哥哥对弟弟的爱,并承诺顺利躲过一切会重新给弟弟买一袋子弹。虽以玩笑口吻允诺,但这却成为两人对生的希望。 巴黎解放后街头上聚集了众多民众庆祝胜利,亲德派书店老板一家也被人重重打击,当乔站在桌上反复大喊“我是犹太人”时,所有人都震惊了。此时仿佛积压许久的情绪终于得到宣泄。 不得不夸奖两位扮演莫里斯和乔的小演员演技之好,眼神中流露的情感足以打动每位观众。每每泪水已充盈整个眼眶,却又被突然袭击的德国士兵给吓了回去,额头便多了一把汗水

 3 ) 《一袋弹子》:少年的战时历程

(芷宁写于2017年7月10日)

         2017年的影片《一袋弹子(Un sac de billes)》,大约是法国著名作家约瑟夫·若福的自传小说《弹子袋》第二次被搬上银幕。第一次改编版本于1975年公映,早先的这部还有一个译名,叫做《苦难的童年》,似乎有将原著气质带偏的嫌疑。
        处于战争期的人们,很难不苦难。对童孩而言,他们原本可以嬉闹玩耍的生活被彻底打碎,他们上一秒或许还在天真烂漫地撒欢玩乐,下一秒就猝不及防地跌进了或颠沛流离或生离死别的境地,有的甚至对战争究竟是什么还懵懵懂懂之时,就失去了生命。
        面对苦难,约瑟夫·若福的创作态度似乎是相对积极的,他在《弹子袋》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的话——“这本书不是历史学家的著作。它是我对十岁那年的童年的回忆,讲述我在法国被占领期间的历险生活。三十年过去了(作家生于1931年),记忆和忘却一样能够改变一些故事细节,但主要的东西是记忆犹新的:它的真实性、它的亲切感、它的诙谐和惊慌所在,无一处不历历在目。”
       看罢最新影版《一袋弹子》,观众似乎可以感受到这一版较忠实于原著,既有真实性,又有亲切感,诙谐和惊慌不时出现于影片各处,并充分而细致地再现了主要故事情节和脉络——在德占期的法国,生长于巴黎的两个年轻犹太兄弟莫里斯和乔,为躲避纳粹抓捕,和父母、哥哥们分开行动,穿越法国至尼斯会和,然而好景不长,短暂甜蜜的团聚被德国人侵占的步伐扼杀,兄弟两人再次独立生活,遭遇种种艰险和磨难,等待着回巴黎一家人团聚的不凡经历……
       在逃亡的过程中,兄弟俩经历了诸多惊险考验,也渐渐表现出了机智敏感的一面,和家人重聚的美好愿望,令他们内心充满勇气。当然,若没有沿途陌生的好心人的挺身相助,哥俩怕是早就遭遇不测。在这部分,小说和影片均展现了在极端的境况下,人性的高贵之处,如替兄弟俩检查身体的医生,替他们保守了秘密,写下了有利于他们的检查结论,而医生自己却因犹太人的身份被送往集中营,临行前,他还在照顾生病的乔,将生的机会留给了年轻人……再如,火车上保护了兄弟俩的神父,拿着假出生证明冒险去纳粹军官处去“捞”兄弟俩的尼斯某区神父……在有些情形下,人类还是可以期许陌生人的善意的。
       可以说,这部影片拍得较踏实,用足实的细节表述,以孩子的视角看二战时的法国及彼时的各色人等,保留了童孩的内心活动和真情实感。也和小说一样,影片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法国战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内心世界。如亲德派的所作所为,再如抵抗组织的行动。片中对亲德派的着墨不算多,但十分点睛,当乔终于喊出自己是犹太人时,他打工店的店主,那位亲德分子的面部表情堪称精彩,想必内心也是奔溃的,而片中饰演乔的小演员巴蒂斯特·弗勒里埃尔表现也不错。
        影片的有些段落多少有些平铺直叙的嫌疑,但不时突发的状况起到了调节节奏的效果,某些节奏还带得不错,既有情绪的释放,也远没到煽情的地步,最终的团聚,也带着不小的遗憾。
        片尾,现实中年事已高的老兄弟俩的出镜,令观众不胜唏嘘——回忆过去,当人们在反思战争时,还需要反思些什么?
(杂志约稿)

 4 ) 一袋弹珠,支撑了一个童年

没想到法国儿童,同样是是玩弹珠,而且支撑了一个苦难的童年!

二战题材电影,刚刚看过“波斯语者”,又看了这部“一袋弹珠”,同样是儿童、青年人的视角,同样是真实故事改编,同样令人回味反思。

一家人为了躲避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分批逃离巴黎,最小的哥俩一起,经历各种磨难最终回到巴黎,一家团圆(爸爸不在了)。遇到很多好人,也最后回馈了帮助他们的人。

为什么选弹珠这个象征,一个是童心折射,另一个是代表星星,当一个人离去天上就回出现一个星星。最终爸爸的离去,就好像那个弹珠,留在屏幕上,留在天上和儿子心中!

 5 ) 《一袋弹子》好看的战争片!

这个战争片没有激烈的炮火,没有宏大的场面,但是成千上万犹太人家庭的幸福美满瞬间就会被击碎……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原本玩弹珠年纪的男孩和哥哥为活命被父亲安排离家,历经磨难,他们勇敢机智,当然也遇到无数好人的帮助……躲过多场劫难,终于等到巴黎解放回家的真实故事。

看后感觉小小年纪没被纳粹恐吓吓倒,特别父亲用打耳光模拟纳粹的淫威!让人感到阵阵寒意!他们每一次逃脱魔掌都让我舒一口气!

影片也有温情的片段比如一家人嬉笑打闹在床上,在海边,小男孩打工给妈妈买小提琴🎻做生日礼物,妈妈拉曲子要爸爸诗朗诵,他和心爱的女孩聊天,他辛勤卖报纸……可是美妙的时刻总被纳粹的怀疑盘问打断,对比他们,今天的我们无论遇到什么都要战胜,都要像他们学习,坚强隐忍……等待黎明来临!

影片最后,当压抑很久的人们要用同样方式殴打折磨房东时,他站在桌子上,勇敢说出他是犹太人,宽容地帮助房东一家。

回到巴黎后,久别重逢的喜悦很快被爸爸的失踪冲散,那个挚爱的爸爸教会他们如何闯过难关,如何生存下来……

 6 ) 一袋弹子

看的第一部历史片 自己特别也喜欢历史。我看的时候一直觉得男主在动荡不安的年代被迫长大。男主与哥哥在父母的安排下提前坐了火车的路上看到纳粹用残忍的手段杀害犹太人 。在逃跑的过程中纳粹无处不在,好在男主有着机智的头脑 还有强大的勇气,逃过一劫。在战争结束后男主也平平安安的回到家,与家人团聚吃一顿战争后的第一餐,但唯一遗憾的是爸爸不在了...

 短评

这部电影真该放给所有德国的新纳粹主义者看。

9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第14届法国电影展西安站看的影片,意外非常优秀。叙事流畅、景色优美、镜头灵巧、细节足料、感情细腻。虽然剧情是简单的犹太家族坎坷逃难,配合战争创伤二战背景,纳粹的暴虐与刁难,与一路上热心的人物,形成强烈的对比,结尾“我是犹太人”一幕呼应全文,很能打动人心。

10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力荐

即使是二战犹太人逃亡的故事,法国人都能拍出一种自然清淡的克制感,不狗血,不胡乱煽情,不煽动民族主义。

12分钟前
  • Pearciac
  • 推荐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以小儿子Jo的视角讲述一家犹太人二战逃难的故事,节奏把握很好,煽情点到为止,小演员演技可。片末Jo站在桌子上大呼“我是犹太人”是全片的一次大爆发。PS,算Happy Ending,Jo和妈妈、3个哥哥巴黎大团聚,但核心人物爸爸死于集中营。旁边的人都看哭了。

17分钟前
  • 千寻|Scorpio
  • 推荐

门外阴影,抵抗枪决;车中苹果神父,林里追捕引路;一袋弹子换掉了六角星,一头名为希特勒的猪;为拯救被清算的一家,高呼丢失的身份。挺不错的,就是煽情有点过

19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3.5 就像坐在电影院里看了一丝不苟三集成套的法国迷你剧,平实温吞水。即便暗藏了几个以往没看到过的二战表述,基本还是包围在主旋律的框架里。视角开得小,很容易就做到言之有物,也没往苦大仇深的路子上走。

22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从孩童的视角,讲述从美好明媚艳阳天到黑云压城城欲摧,一路逃亡的公路片,着重于温情,叙事有些平缓。

25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类型片里算小清新了,没有用苦难换取眼泪,更多是温暖的情感和人性的思考。但所达到的动人效果确实一样的。#2017BJIFF#

29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确实如同很多人说的,毕竟涉及了三年左右的时光,对于十来岁的孩子而已正是巨变的年纪,从头演到尾让我有点出戏的感觉。片子是改编真人真事,并且有一个七十年代的版本,对于我来说,这部17年的电影是自己第一次接触这个故事。

30分钟前
  • 春垓
  • 推荐

为了保命而必须说谎的时代,纳粹恐怖统治下的善与恶。

34分钟前
  • 瑶瑶
  • 还行

怀念意大利占领nice的时候融洽的一起打牌。

37分钟前
  • 飞碟熊二
  • 力荐

清算法奸的部分过于真实

38分钟前
  • 愚者
  • 推荐

我们是阿尔及利亚人,所以我们有割包皮,不管你是不是犹太人,你该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事。

40分钟前
  • 颍原真吾
  • 推荐

3.7 开年法语片领头羊,制作走心,连特效也很质优。没看过原小说,没看过老版片子,故事本身感染力很高,全厅哭成一片。主角全家高颜值,哦不,所有演员颜值都不差,妈的连来理发的德国士兵都是帅的,而且全片为渲染感情时不时来个卡头大特写光晕效果慢镜头,快赶上dolan了,微反感

45分钟前
  • Ludovic 刘
  • 推荐

看完听见后排小孩问妈妈:“Maman, pourquoi tu pleures?”"Qu‘’est-ce qu'il y a?"看见巴黎解放的消息传遍小城还是感动。

49分钟前
  • quentin
  • 推荐

犹太人一直命运不好,所以这个民族危机意识很强。索罗斯(那个金融大鳄)的父亲提前预知了危险,早早就带着家族跑了。而他传递给孩子的也是生存意识、风险意识。或许这也为什么犹太人多为富人,我相信他们有些根植在民族性里的特点正在帮助他们。其中一点就是对风险的敏感。

51分钟前
  • 废土行者
  • 力荐

从青少年的视角切入战争,是一种弹塑性更大的类型,更像鸡蛋和墙的二元对立。可以残酷如《自己去看》,可以涅槃如《明天会更好》,可以灰暗如《感化院》,也可以乖张如《小兵张嘎》。无论如何,请战争远离孩子,请别把成人的失败传导。

5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大部分太平淡。结尾男孩为了救心上人的家人,跳上桌子为对方作证,高呼“我是犹太人,他们藏了一个犹太人”,那段戏还挺强烈,但这对父子的确是德国人的附庸(译为附敌分子而非叛徒),儿子还枪杀过抵抗运动成员。战争胜利后是彻底清算叛徒还是宽容处理呢?

59分钟前
  • babynana
  • 还行

法国MAS-38式9毫米冲锋枪,美军P-38“闪电”式战斗机,一个二战故事背景的非军事题材电影,却在小众的道具上如此认真,足以让你国各种抗日神剧汗颜到渣!

60分钟前
  • Matrix
  • 推荐

前面用力太猛... 导致后面变得相对平淡舒缓,少了点冲突。 影片三观很正,仿佛是在营销法国政府的论调。很多的符号暗示,潜移默化的灌输... 4星

1小时前
  • bugz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