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

剧情片其它2016

主演:拉斯·米克尔森,苏菲·格拉宝,哈拉尔德·凯泽·赫尔曼,艾伯特·鲁德贝克·林哈特,劳里斯·斯科夫高·安德森,拉斯·兰特,索伦·希特-拉森,大卫·丹席克,松佳·里奇特,索比亚格·侯菲尔德,雅各布·B·恩格曼

导演:杰斯珀·W·尼尔森

 剧照

总有一天 剧照 NO.1总有一天 剧照 NO.2总有一天 剧照 NO.3总有一天 剧照 NO.4总有一天 剧照 NO.5总有一天 剧照 NO.6总有一天 剧照 NO.13总有一天 剧照 NO.14总有一天 剧照 NO.15总有一天 剧照 NO.16总有一天 剧照 NO.17总有一天 剧照 NO.18总有一天 剧照 NO.19总有一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10

详细剧情

  母亲(松佳·里奇特 Sonja Richter 饰)病重,艾尔玛(Harald Kaiser Hermann 饰)和艾瑞克(Albert Rudbeck Lindhardt 饰)兄弟两人无人照顾,只能被送往由校长赫克(拉斯·米科尔森 Lars Mikkelsen 饰)所开办的寄宿学校之中。赫克是一个信奉暴力的男人,他坚信,唯有通过武力才能够令学校中的孩子们真正信服,才能够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兄弟两人在这座名为学校实为监狱的牢笼之中受尽折磨,圣诞节妈妈会来接他们回家的承诺成为了他们生存下去的唯一动力,然而,两人等啊等啊,等来的却是妈妈的死讯。莉莉安(苏菲·格拉宝 Sofie Gråbøl 饰)是学校里新上任的文学教师,她敏锐的察觉到了这所学校里正在发生的惨无人道的暴行,却对这一切无能为力。

 长篇影评

 1 ) 希望是种酷刑

这是群生活在边缘里的孩子,无止境的工作,苛责,抽打,时不时的性侵,他们没有了家人,却在道貌岸然的教育者下等待未知的出路。

同化,是个太可怕的词,当elmer尿床,被性侵的孩子从床上爬起来,参与到起哄的人群里,作为孩子的良善已经消失不见。

总有一天,是一个带有太多希望的词。在elmer和eric心里,第一次希望是圣诞节,他们满心以为熬到了头,却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在餐厅里泣不成声。第二次是叔叔的到来,他们以为可以离开,却又一次被放弃。第三次当elmer满心的宇航员梦想,在电视里看见1969的阿波罗登陆,另一头的哥哥却因为十五岁不能离开,陷入了绝望。希望是种酷刑。这种失落背后的内心苦涩是不言而喻的。

电影中有两处情节令人动容。一是小小的elmer为小伙伴们读信,他编造着谎言,将可能原本绝望的家书变成了一场童话。为这些苦难中的孩子编织着梦。这是个不合年龄的成熟。却是一个孩子善良的光。

另一处是elmer为了能让病危的哥哥被送进医院,滑稽地裹着锡纸,用尽力气砸校长的车,从高处跳下,导演给了他飞进月亮的镜头,现实是躺在了病床上。然而这处月光,仿佛预示着那些长期在黑暗中的人找到出口的光。

两个孩子终于离开,其他孩子终于愿意相信新的检察官,举起了怯懦的手。在每次发声都要挨巴掌的年岁里,这小小的手指负重的是他们所有的勇敢。

很遗憾,影片最后介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 ) 世间的黑,只因在沉默。

至于标题【受虐 钓鱼执法】这篇影评,我看过后就只是笑笑,认真看电影别瞎逼逼,自己傻逼还怪电影了?秀智商么。原谅我如此直白,但是对于傻逼言论,我就是想喷。

单亲家庭,妈妈有病但是为了孩子拼了命的工作,因为负担重赚的钱远远不够补贴家用,肯定不会给孩子零花钱有时间去管教孩子。两兄弟年龄小肯定有所需求想要玩具零食那只能去偷了,这里可以理解,有处桥段充分说明哥哥因为母亲没给零花钱的不满。弟弟喜爱航空对月球充满好奇有着宇航员的梦想,在家里那些戏是为弟弟的性格做铺垫。俗话说长兄如父,哥哥充当着父亲的角色爱护着弟弟, 母亲病重不得已送他们去了收养院。

刚进收养院,电影中的叙述者就说了“在这里要像鬼魂一样” 也就是说在这里要逆来顺受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要沉默着,当自己是众多鬼魂中的一员。兄弟俩刚来肯定无法理解,也没见识到这里的可怕,被一群孩子欺负就逃跑,谁知道又被送回来,校长几句话就煽动所有孩子们痛恨他们,让孩子们打他们,其实这里最残忍,残忍的不是施虐手段而是这个收养院对孩子们的影响改变有多么巨大。我不敢去想如果一直如此孩子们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长大后所剩下的只有恶了吧。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长期如此被潜移默化失去感情如同机器,有的只是一具危害社会的腐肉。

第一天经历了这些,哥哥选择了沉默做鬼魂,但是弟弟始终一如既往。弟弟一直尿床,哥哥收集烟头给那群大小孩,还有老师惩戒尿床的方法这里就不多说了, 再下来男老师长期性侵男童,性侵弟弟,弟弟从始至终没哭过像是没发生过一样,面对这些,八九岁的孩子有多少能做到如此?弟弟的心理已经相当成熟。 哥哥为了报复,让老师的手被割伤,刚好检察员来巡查发生了这事校长气炸了而且心知肚明这件事的原委,所以在吃饭的时候,当哥哥听到母亲死讯哭的时候,校长才爆发,爆打哥哥。 接下来因为兄弟两准备逃跑,女老师无奈告知校长, 让兄弟对女老师仇恨,觉得唯一的依靠也和学校的所有老师一般。所以弟弟才会对女老师说出没孩子活该不配有孩子,戳中女老师痛处失控打了弟弟,然后女老师忍受不了校长的行为第二天就走了,她觉得时间久了她有可能也会变成那样。

哥哥马上成年就可以离开,校长一直怀恨在心说不可能离开,让留在学校,哥哥彻底愤怒了就划了车被校长快打死,然后弟弟躲在床下听到校长和医生对话,为了救哥哥准备找检察长骗校长要去博物馆。偶遇到了女老师,她说了一句话“我现在教要成为老师的人,这样才能改变”是啊,这样才是治本。然后去了类似于教育局吧 等了六七个小时找秘书也是在推脱不想帮忙,毕竟这种事和自己又没关系干嘛要帮,这就是秘书的想法。弟弟因为这事绝望了,想着用自己的方法救哥哥,他穿上宇航服放了“查拉图如是说” 【女老师当时放这曲时有一瞬间画面是2001太空漫游的海报】放这个曲不仅是致敬2001太空漫游 而且契合男孩的梦想更是为了表示新生【曲子应该是叫日出】,男孩砸了车开始了反抗,最后上了塔顶准备跳下,他知道这样才会引起重视从而推翻校长的统治【这里弟弟是抱着以死救哥哥的决心】弟弟从塔顶约下这一段相当完美,或许在那一瞬间弟弟已经实现梦想飞向月球。

其实在这里结尾也挺不错的,观影中到了弟弟向校长退学时我感觉这电影这样有点蠢了,但是直到最后检查员询问的孩子们有要举报的么,孩子们慢慢的都举起了手,这一刻我瞬间理解了,难道还有比这更好更完美的结尾了? 对了提一句校长,他太偏激感情缺失脑子里全是事业,极度自我,在他的思想里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还真是可悲。 结尾是温情美好的,但是发生过的是难以磨灭的。会有人说不够冷峻,电影中多点温情多点希望不好么?现实中难道一片黑暗没有一丝光明?

忘了说女老师 还有检察长,开头说的那篇影评说电影扯现实中哪有这样的人是吧,我真想问你你是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还有你如何对待别人?现实中就没有善良的心么,做这种事必须要有利益动机?他们是孩子,而他们一个是老师一个是检察长他们有责任,就算他们是普通人他们看到孩子如此也会去帮助。你特么脑子进屎了,原谅我再次爆粗。

好了陈述完剧情现在谈我的感受。

这是部很优秀的电影,其内核远胜于熔炉。这里没有踩低熔炉的意思,熔炉在讽刺上相当完美,是部很棒的电影。

如果你认为这电影只有人性的恶和社会的黑暗那你只是看到了表面,表面之下隐藏着是沉默的我们,是被同化的我们。

世界上不只有光明,光明之下尽是黑暗。至于人性的恶和制度存在的问题不用说太多,电影中展现的只是凤毛麟角,现实中比这残忍的太多太多。

收养院可以看做是微型社会,绝大多数人在沉默如同鬼魂没有思想,又有几个如同弟弟坚守自我不惧嘲讽敢于挑战规则? 你在这个社会中刚开始也许会不惧一切但是时间久了沉默者太多你因为规则或者出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妥协沉默,这是不可避免的,毕竟你这种人力量太过渺小你绝望你成了一具空壳成为了鬼魂,你被同化成了沉默者,然后周而复始沉默者越来越多,直到所有人都成为沉默者。但是总有极个别的人一直不肯沉默,唤醒沉默者失去以久的心,力量再过渺小反抗后才有可能强大。

那么你要做沉默者还是呐喊者?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登月哪怕这是天方夜谭,毕竟我们一直坚持,我们不再渺小,把天方夜谭变成梦想成真。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不再是沉默者。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全都是呐喊者。

我相信,我相信的会实现。

好了,以上纯属装逼

下面打个广告个人公众号☞独呓者 欢迎关注。

 3 ) 总有一天,杨永信们会有报应?

杨永信这个名字,大概互联网一代都不会陌生,他是“电击疗法”第一人,用电击方式治疗网瘾,他的网戒中心被称为新时代的“集中营”。杨永信的网戒中心2006年成立,已经过去了10年,在这10年里,无数“网瘾少年”从这里走出去,留下了一生的噩梦,因为网戒中心里面的极端治疗手段,他们甚至患上了精神疾病,好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正常生活。

为什么会突然提起杨永信?因为我在看《总有一天》时一直联想起杨永信事件,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和《熔炉》一样的题材,在一所寄宿学校里面,无良变态老师虐待学生、性侵学生,这些学生基本上是被社会遗忘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许太忙、也许是去世了,总之,未成年、没有监护人,于是就被送到这所寄宿学校里。

这所寄宿学校里的老师没有一个是正常人,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暴力倾向,虐打学生是家常便饭,还美其名曰“这是为了他们好,这是一种教育方式”。他们还狼狈为奸,老师打了学生,送到校医那里去,校医在保证学生不会死掉的前提下帮学生处理伤口,处理完伤口没两天,又是一顿打。

比虐打学生更残忍的是,有一个恋童癖男老师,每到值班的夜晚,就到学生寝室里巡逻一番,像皇帝选妃一样挑一个看得顺眼的学生叫到自己房间,对学生进行性侵,不顺从的学生会被他一顿虐打之后再进行性侵。

比无良老师的罪恶更可怕的是,这些学生对虐待、性侵的习以为常和淡漠,新来的孩子会被旧的孩子教育道:“在这里,你必须像个幽灵一样才能活下去。”学生在无良老师的高压统治下,变得麻木、冷淡,对生活漠不关心,他们甚至会互相欺凌,强壮的孩子欺负弱小的孩子,小男生去翻垃圾捡烟头,向大男生上交烟头和三明治,不听话就会挨揍。面对无良老师非人的虐待,学生们没有共同反抗老师,而是去欺负比自己更弱的群体。

即便有检察官来学校视察情况,学生们也不敢对检察官说出真相。这就是杨永信们对世界的危害,他们把学校变成炼狱,把孩子当成自己发泄私欲的工具,经过他们日复一日的身心虐待,这些孩子成了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长大后根本没有办法在社会上正常生活。

这样的寄宿学校,在社会上还存在不少。除了大家熟知的杨永信,我还见过一些条件很差的社会福利院。高中的时候,我们班组织志愿者到儿童福利院去做义工,这所福利院里面都是些被父母遗弃的孩子,他们大部分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身体残疾,而且年纪都很小,最小的刚出生,最大的也不过十岁左右。当时是冬天,福利院的孩子衣着单薄,他们住的房间光线阴暗,除了几张破旧的椅子、几张小木床以外,再没有其他家具。

在一条走廊上最里面的房间,摆放了十来张婴儿小铁床,床上的幼儿,最大的年龄不超过三岁,这些幼儿,大部分都被铁链拴着脚锁在铁床上,由于无法大幅度活动,他们只能依靠声音来找存在感,所以孩子们有的在哭、有的在大声叫嚷或者咿咿呀呀。

我靠近一张婴儿床,看着眼前被铁链拴着的这个小男孩,他脸上污迹斑驳、人中挂着鼻涕、嘴角流着口水、眼神空洞地望着我。这对当时没见过世面的我来说是完全不敢想象的情景,我质问身边福利院的老师:“为什么把他们拴着,为什么不让他们自由活动?”福利院老师答得理所当然:“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低能儿,父母不要他们,我们收养了,但是我们人手不够,只能把他们拴着不让他们乱跑。”听到这样的答案,我当时只有一种巨大的无力感,再看看婴儿床上被拴着的孩子,他们似乎对自身处境也毫无意识,随后我低着头离开了这个房间。

直到现在,我再想起这所福利院,首先涌上来的也仍是无力感。社会上存在无良寄宿学校和福利院、变态教师、杨永信之流,却也存在很多不负责任的父母,他们共同组成了一条罪恶链,把无辜的孩子变成这条罪恶链的受害者。在《总有一天》里面,虐待孩子的老师固然该死,可是,那些把孩子生下来却不管不顾的父母也很可恶。电影里有一个清俊少年,他在学校里最开心的事是接到爸爸的信,可是爸爸的信里每次只有寥寥几句话,爸爸总说自己忙、没有空来见他、总有一天会接他回家,而这一天却遥遥无期。少年已经对回家不抱希望,只求爸爸在信里说说妹妹的情况。

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些父母,他们配不上“父母”这个称呼,孩子对他们来说或许是意外的产物,他们没有养育孩子的自觉,听之任之,天生天养。甚至是像我在福利院见到的那样,他们发生关系不做安全措施、产前不做好充分准备,生下来的孩子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就随手丢弃,像扔掉一件物品一样轻松,于是社会上的弃儿越来越多。我一直觉得,即便生育权是天赋人权,父母这个职业是不是该建立准入门槛,至少保证父母双方心智健全、有责任感。

既然无良学校、杨永信们和不负责任的父母组成了一条罪恶链,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条罪恶链一环一环地击碎?在《总有一天》和《熔炉》里面,保护受害学生、对抗无良学校的都是良心发现的老师,而如果没有这些善良老师的存在,受害学生是不是只能继续在炼狱里不见天日?我们的社会监督机构可不可以对这些学校更加严苛一点?比如像电影里的新检察官一样,不打招呼进行突击检查,比如时不时传召一个学生进行秘密访谈,比如安插监督人员在学校系统里?明明可以有各种方法更好地保护孩子,为什么不早早防患于未然,明明知道人性存在各种阴暗面,为什么任由这些阴暗面扩大了才去解决它?

《总有一天》的结局要比《熔炉》的更有希望,至少受害者没有付出生命作为自由的代价,而《熔炉》里的受害者,只能碰个鱼死网破,到死了也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这两个结局,都是真实的,也许无良教师在最后会被调查、会进监狱,也许他们平安无事继续祸害儿童,不知道现实中还有多少杨永信在逍遥法外。恶人之所以为恶人,就是因为他们把作恶合理化,他们内心没有对受害者的愧疚,就像杨永信一直认为自己是拯救网瘾少年的天神,而《总有一天》里面的无良校长直到罪行被揭发的一刻都在对小男孩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4 ) 当生活并不如意,我幻想自己到了月球

完全不同意某条热评的看法。在影视作品中,我想大多数人并不会习惯“美好的粉饰”,甚至偏爱人性的失败与毁灭的悲剧。显然这片和《熔炉》都是相当好的作品,但偏爱这部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其“希望”的内核。熔炉是一部大是大非的讨论,孩子单纯善良得令人绝望,老师正义得令人可怜,校长死一万次都不够。但《总有一天》里,两个孩子最开始偷东西,不体谅他们的妈妈;善良的女老师在盛怒之下和校长一样删了弟弟的巴掌;想要照顾兄弟俩的叔叔半路放弃了他们……甚至就像评论里说的,有人的天平虽然倾向于同情孩子,但仍认为他们缺乏管教,而体罚和严格的纪律是不可或缺的方式。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杨永信这种人还能够活着了。单纯的恶是恶,但愚蠢更是一种恶,并且这种恶还广泛存在于这个社会,比单纯的恶普遍得多。熔炉的校长就算真的法律无法惩戒,自有天理道义能做个论断,但或许真正可怕的,是还有人做不出明确论断的问题。

另外,我真喜欢这部片的名字。总有一天,总有一天弟弟的梦想实现,有人等上月球,总有一天抗争会找到出路,尽管已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同时,“总有一天”这四个字包含了一些软弱的哀伤。“我总有一天会变得很厉害,我总有一天会发大财”,人类的希望有时显得可怜。这部看似一个好结局的片子给我的感觉仍是一种深远空旷的悲伤,就像《边城》的最后一句,“也许他永远不会来,也许他明天就来”。对悲伤的降格处理可能更符合我的审美情趣,“在一种激情的过程中,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朝更远的地方去看,想象就捆住了翅膀⋯⋯”反而是冲淡之后,更显源远流长。

PPS,最近我竟看到三次悲情浪漫臆想,一次是《飞驰人生》里张弛开车冲入悬崖感觉自己飞起来了,一次是《末路狂花》路易斯和艾尔莎冲入峡谷看到的更广阔的人生,还有这里弟弟从建筑物上跳下来却感觉自己飞入了太空。明明都是最好的结局,怎么还叫人唏嘘呢?

 5 ) 关注孤儿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Blurviewer(来自豆瓣)
来源://movie.douban.com/review/8289607/


纵观整部电影从开头至结尾,心中的评价从还行渐渐过渡到力荐。也许看了许多电影的缘故,总是在各个方面对影片比较挑剔,除了演员也总想着要故事情节,镜头角度,移位打光,色彩搭配等等都至善至美。这部电影的开头采用第三视角的叙述比较抓眼球,一开始就奠定了比较阴沉的基调。紧跟着节奏变得稍微温馨但夹杂着挥之不去的悲痛和隐忍。这个基调贯穿了大半部影片,组串出来的一个个事件,一次次反抗的失败,就像一堵越砌越高的墙。但是部分事件以及剧情走向都比较频繁在诸多影视剧作品中出现过,所以故事冲突感比较弱,难免会出现一些单调乏味感。

然而这个时候放弃这部电影无疑是错误的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都在后半部和结尾,两个小高潮以及与之前故事无暇的衔接让观众的感情突然迸发。最后每一个主人公的举动,都是建立在之前发生的剧情之上所做出的合理选择。电影里每一个人物性格都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剧情的每个推进特别是结局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部作品的完整度非常之高,在现在许许多多光陆怪离的影视剧中很突出,这种罕见性让这部影片至少能到推荐的评分。

电影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无疑是两个小主人公的演技。前半部主要是哥哥而后半部观众的注意力便会全数被之前毫不起眼沉默寡言的弟弟吸引。许许多多的微表情以及眼神里透出来的戏份,让这一对并不十分帅气的兄弟成为当之无愧的Eric和Elma。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这部电影对当今社会慈善事业的影响以及对孤儿群体的关注。一如校长直到结局都贯彻如一的伪善,教职人员的冷酷以及结尾处的惊慌,随处可见的人性弱点,可以充斥在世界上各个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最大的原因,是这个社会对其缺乏关注。慈善机构里的权威,在一个偏远之地,就如一个小王国,而弱势的孩子们便是他们能为所欲为的奴隶。电影的结局虽然不差,但两兄弟的解脱并不代表学校所有的孩子都将被善待,而这个世界上又有千千万万个如是的机构,或是真心援助,或是借此驰骋心中的欲望。当今的社会问题繁多复杂,从生态至人权,而例如人权里又分女权,穷人等等。孤儿的生活环境只是慈善所能针对的一个小小分支,但这部电影所带来看似微弱却至关重要的启发和关注度值得感激。每一个群体,个人都应得到公平正视,希望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孩子能被阳光温暖照耀。

 6 ) 世事艰辛,唯信仰不可破

《总有一天》是一部丹麦冷门电影,在豆瓣上享有8.8分的高分评价,主要讲述在苦难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坚持自己的梦想,坚持拥有自己的灵魂,永远不屈服于成为鬼魂的故事。Elmer和Eric是被单亲养大的孩子。在母亲那里他们相互打闹争抢玩具,不学无术甚至抢劫,Elmer梦想成为宇航员飞向月球,脚部有残疾的他认为到了月球上,自己的残疾就不会是问题,而母亲的病在月球上也会自然而然的变好。他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梦想自己可以是那个可以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即使不是自己也没关系,在这个世界上哪怕任何一个人可以登上月球,对他而言就是莫大的鼓励支持。

母亲重病之后,兄弟两个被送往称为“最好的学校”的地方进行教育,那是一所怎么样的学校呢?处处充满了压抑,孩子都没有了灵魂,只是行尸走肉。这里的校长道貌岸然,用体罚学生的方式遮挡自己教育能力的不足,在Elmer和Eric见到他的第一面,校长便因为两人的顶嘴扇了他们耳光。这里的老师禽兽不如,体罚、辱骂、甚至性侵!在性侵之事暴露之后,他又把所有事情都推给无辜的学生,得知Elmer尿床之后告知全班同学以耻笑辱骂。这里的校医毫无人道毫无医德,将尿床的错误归结于没有吃药,认为Elmer残疾的脚伤只是小问题,每天监督他吃药让他不敢在晚上再睡觉。这里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丧失了善良的本性,他们活着,却像死去,他们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在高压的管制和对变态老师的恐惧中日日生活着,完全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光明,看不到未来,于是他们变成坏人的样子,欺善怕恶,妄自菲薄,没有父母亲人的关心爱护,失去了乐观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些在Elmer到来之后慢慢消除了,Elmer在为同学们读来自家庭的信时永远加入这些孩子对家庭的幻想,加入他自己对月球的幻想,使得原来处于生活在校园最底层的Elmer,Eric和好友由为他人找烟头变成别人为自己奉献烟头。然而这些孩子是真的不明白Elmer说的都是假的吗?我想不是,他们比谁都清楚,Elmer为他们讲述的那些让人温暖让人对未来憧憬的话语都是假的,但是又有谁会主动抗拒他人主动送来的温暖的关怀呢?生活就是这样起起伏伏,在一切都似乎向好的地方发展的时候,在学校里唯一能够帮助孩子们的语文老师辞职了,因她无法抵抗那强有力的学校领导,因她无法为遭受性侵的Elmer发言,因她无法阻挡厄运的到来。于是Elmer和Eric重新做回鬼魂,不被人看到,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生活才不会如此困难。故事就这样继续着,哥哥Eric被校长打成重伤,Elmer偶然知道校长想要把哥哥抛弃杀死的事情,在向多人求救都没有得到回音的时候,Elmer终于用自己的方式,让他和哥哥得到自由,让心肠狠毒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电影用外视角的口吻来写,以学校里Elmer和Eric的一位同学的口吻讲述这样一个充满悲伤,让人无力,让人抓狂,让人想要帮助他们,却又知晓自己无能为力的故事,但这个故事里又有点温情有点柔软,Elmer永远坚持认为人类总有一天可以登上月球,他用自己的小小善良一点一点地温暖着在这所学校中遭受了巨大的内心苦难的孩子们。在永无阳光永远黑暗、在生活看似永远都不会变好的时候、在孩子们的内心都无比荒凉的时候,他把自己对月球的美好的幻想讲述给这些对未来不再有憧憬的孩子们,让每个人都拥有这份美好。就像莫言笔下黑孩心中那根永远存在的透明的红萝卜,它隐形,它无声无息,但是它永久地存在。它支撑着他们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勇敢坚强的活下去。让我们坚信总有一天,总有一天。总有一天Elmer会登上月球,总有一天Elmer和Eric会离开那所充满无望的学校,总有一天他们哥俩会逃离那段艰苦的岁月。

电影的镜头处理和细节处理十分优秀。首先,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和最后一个镜头都是两兄弟坐在车子里,走在学校前面的路上,第一个镜头里的两个孩子充满迷茫充满对未来的担忧;最后一个镜头里的两人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离开地狱一样学校的欣喜;其次,在Elmer为了救被校长打伤的哥哥,自愿伤害自己,从看似像是火箭的学校唯一高处一跃而下,他看着高处天空黑暗中唯一明亮的月亮,眼睛中没有一丝恐惧,只是平静,甚至带有一丝期待,像是他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宇航员。这或许是Elmer最靠近月球的一次。他想,他务必要认真看一眼月球的样子。最后,电影演员的演技十分值得称赞,不论演员大小,所有人的演技都十分到位,恰到好处。

电影的最后,黑幕上是这样一段话: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这所学校生活过的人,他们永远生活在恐惧和压抑之前,依靠药物维持生命。

经历过这件事情的孩子慢慢长大,或许有些已经死去,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往事痛苦不可回想,往事艰辛不可磨灭,往事深埋于心不可忘,这段经历将会是他们心中永远的刺,一触就痛,不可拔除。或许电影终究改变了这件历史存在的意义,电影让我们看到信仰的伟大,正是在这种信仰的存在,才让Elmer在地狱一般无望中生存下去,让围绕着Emler、Eric的一群孩子重新找到支撑他们在地狱中活下去的信仰。这大概就是电影想告诉我们这样一种信念吧。

不知道究竟怎样的结尾才能表白我内心复杂的情感,只是想说,感激这个世界中永存的美好和温暖,哪怕只是一点点,也有无限大的力量抵御无尽的黑暗。

 短评

尽管有珠玉在前的熔炉,但是这一部电影绝对又是再一次发自内心人性的嘶吼!原来我神奇的大豆瓣都没有把所有的好片子一网打尽呀,若不是鱼叔的话,甚至连评分都没有!

3分钟前
  • 坏孩子
  • 力荐

鱼叔推荐的。在这部片子面前熔炉黯然失色了。

4分钟前
  • 以圭为瑞。
  • 力荐

世界上不只有光明,光明之下尽是黑暗。至于人性的恶和制度存在的问题不用说太多,电影中展现的只是凤毛麟角,在这里我想谈的是同化,你可以把收养院看做是微型社会,我们总是沉默如同鬼魂有多少像弟弟这样的人,有自我思想坚守自我敢于挑战规则的?又有多少是沉默的?沉默的太多以至于同化另类。

8分钟前
  • 独呓
  • 力荐

熔炉?

10分钟前
  • 我的天呐
  • 还行

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还发生着同样的故事,你也不知道总有一天到底是在哪一天。

14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推荐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很好的反应了社会现实 看过熔炉来看的 比较喜欢这部 虽然没有给人以希望

17分钟前
  • 新街口的
  • 推荐

两小孩试图逃跑的时候,校长首先不是个人施暴,而是煽动集体,煽动集体暴力。群体性失言、群体惰性、旁观者效应、沉默的大多数最是容易造成群体极化,这才是最可怕的,毕竟WG过去才没多久。所以个性、独立思考和自由思想才显得弥足珍贵!今年唯二的两部高分同题材,还有一部《感化院》在前。(感化院短评已被删,且珍惜)8.5

19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黑暗中也有耀眼的光芒

20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看过「感化院」以后对同题材自带免疫,况且这部各种美化处理,感受上并没有那么强烈,宇航员的梗从小孩子嘴里说出来真的各种尴尬症发作,第一叙述者角度也是鸡肋到不行,人物塑造好糟糕。

24分钟前
  • Ecane
  • 还行

莉莉安(苏菲·格拉宝 Sofie Gråbøl 饰)是学校里新上任的文学教师,她敏锐的察觉到了这所学校里正在发生的惨无人道的暴行,却对这一切无能为力

27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并没觉得有吹嘘的那么好看。小正太演技没得说。宇航员之梦让人联想到《岁月神偷》

29分钟前
  • 温柔的小坏
  • 还行

原谅我是个内心黑暗的人,这部电影和《熔炉》比,痛苦小太多了,或许是拍摄角度的问题,总是显得不够残忍。

32分钟前
  • 申由己
  • 推荐

85/100 虽然由真实事件改编,但却进行了浪漫主义化的处理,像是寄宿学校版的肖申克的救赎或者飞越疯人院。腿脚不便的人希望登上月球,是因为那里的重力可以让他像健康的人一样自由的奔跑,但是总有一天我们不用去那么遥远的地方,也可以活得像个健康的人。

36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杨永信笑了

41分钟前
  • 因为月光很蓝
  • 推荐

学校里好恐怖

46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推荐

很震撼,剧情类似之前看的一部感化院,真人真事改编,没想到到处都发生过类似的惨剧

51分钟前
  • 不羁的天空
  • 力荐

本该是净土的学校确实人间炼狱

54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相信还有比电影中更残忍的事情………

55分钟前
  • 炎麒儿
  • 力荐

B站上看到很可怕的一条弹幕:Elmer兄弟俩知道母亲的去世后在饭桌前号啕大哭被摁在饭盘里,弹幕说 “不过他们之前偷东西确实不好,被惩罚也是该”。这世界上真的有像校长这样的思想的人存在,最可怕的是他们觉得自己是对的,这也是把孩子送到杨永信那儿父母的想法吧。

60分钟前
  • 白露
  • 力荐

结尾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让人痛心,这个世上,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着你我不曾知晓的痛苦

1小时前
  • 善人二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