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爱上他的

爱情片台湾2018

主演:邱泽,谢盈萱,陈如山,黄圣球,周洺甫,梁正群,杨丽音,安哲,高隽雅,吴定谦,刘黛莹,钟欣凌,万芳,高爱伦

导演:徐誉庭,许智彦

播放地址

 剧照

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1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2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3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4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5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6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13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14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15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16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17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18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19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1 16:27

详细剧情

宋正远(陈如山 饰)因为癌症去世了,留下了老婆刘三莲(谢盈萱 饰)独自拉扯着儿子宋呈希(黄圣球 饰)。让刘三莲无法原谅的是,宋正远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是和一个名叫高裕杰(邱泽 饰)的男人一起度过的。高裕杰是宋正远从前的恋人,只不过最终宋正远选择了结婚生子去过正常人的生活,而高裕杰则对他一直恋恋不忘。  更让刘三莲无法忍受的是,宋正远竟然将自己的保险金全部留给了高裕杰,不仅如此,自己叛逆的儿子竟然也选择了抛弃自己,赖在高裕杰的家里不肯走,这个男人到底是有什么魔力?!在宋呈希的眼中,高裕杰是一个吊儿郎当的男人,他沉默着凝视着这个男人,仿佛想要从他的身上看到另一个熟悉的身影。

 长篇影评

 1 ) 扁平人物,表象故事

“万事皆是表象”,这个故事也就讲了个表象。

三个主角,加上一个死去的人(不断出现在闪回中),都是EM福斯特所说的扁平人物,一句话就能概括。

妈妈:我命苦,我受到不公,我要拿回保险金。

“小王”:我爱他,他死了我能怎样,把他的戏排好,祭奠他。

儿子:你们这帮大人都是坏人,成天发脾气,搞不懂。

死去的爸爸:我是同性恋,但我压力大,我要一个正常的家庭……我要死啦,我还是个同性恋。

这几个人放在一起,所能发生的故事……你都能想到。这部电影也就讲了你所能想到的那些东西。

出于一种“类型自觉”,故事必然走向和解……和解得生硬无比:“小王”排了爸爸生前的戏,在他的忌日那天,然后妈妈和儿子去看了,感动了一下,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对了,还安排了“小王”的妈妈,知道了儿子是同性恋,在谢幕以后给儿子献了花。

总之,以一种大家能想象的方式,走向了大家都能想到的结局。


新奇的人物关系,并不代表着能写出新奇的故事。

有时候,老旧的人物关系,挖掘出新意,会远比“新关系老故事”要好。比如《45周年》。

同样作为”同妻闹剧”,李安的《喜宴》比这个电影高级多了。至少除了归亚蕾演的妈妈,每个人物都不那么扁平,观众也很难想象结局的走向。爸爸在机场双手举起的结局,也大大满足了观众——爱、同情,都在里面了,这么简单。

这样一比,《谁先爱上他的》里的那出话剧,是真正的闹剧。再次证明:只靠情绪推动的故事,大多速朽。

 2 ) 骗婚,家暴,艾滋,守活寡…1600万刘三莲正在被谋杀·女孩别怕

大家好,我是田静。

前段时间,朋友圈被一部同性电影刷了屏:《谁先爱上他的》。我便也凑热闹看了看。

形婚多年的丈夫患癌去世,妻子才发现丈夫保险的受益人,是他的同性情人。这笔钱,是丈夫唯一的遗产。原本是儿子将来出国留学,出人头地的希望。现在却不属于儿子。

这部电影在去年的金马奖上大放异彩,也将「同妻」这个话题,再次提到大家眼前。

作为一部同志电影,能勇敢的将同妻这个话题抛出来,并站在一个平等的视角讨论,非常值得称赞。

电影《谁先爱上他的》

据同性恋研究学者张北川2012年的调查,中国当时就有1600万左右的同妻。在任何一个同妻群呆一天,你都能清晰了解她们的遭遇。

2012年,成都某外国语学院的教师、博士罗洪玲,婚后遭到同性恋丈夫的出轨和冷暴力,因此抑郁,选择从13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

另一个女孩小秦,在与丈夫结婚12年后,才发现自己被感染了艾滋,生命已进入倒计时,而自己11岁的儿子,也同样被感染艾滋。

为了掩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为了传宗接代,给家人一个交代,很多同志会选择骗婚。

而代价,却是女性的一辈子。

在张北川的调查中,有位已婚老人,直到60岁竟还是处女。为了家庭声誉,她守了一辈子活寡。

作为被骗婚的群体,「同妻」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列入艾滋病易感人群。

骗婚,家暴,无性,无爱,出轨,抑郁,艾滋,自杀……

在这个充满谎言的骗局中,同妻的遭遇你无法想象。

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作为女性,如何防止被骗婚?以及被骗婚了怎么办?

为了避免更多女孩陷入这场骗局,我和我的团队采访了一些同妻,也跟一些警察律师聊了聊,总结了这份「防骗婚指南」。

结婚的请自检,未婚的请提高警惕。

不是每个骑白马的,都是你命中的王子,他还可能是个gay。

在我和23名同妻聊过之后,发现男同志的骗婚套路其实说来很简单,一句话:「女生要的他都有,除了性和爱。」

怎么理解?来,我们替你捋一捋。

1.「女生要的他都有」

这包括了两部分,「外在」和「心理」。

1.外在

很多女生嫌弃直男脏乱差、没品味、永远胡子拉渣、小便沾在马桶上……相对的,女生对于「懂生活情趣,注重外表,讲究品味」的男同志就毫无抵抗力。

电影《喜宴》

一位同妻这么回忆:

「我们通过朋友介绍认识。我当时觉得他人不错,干干净净的,看起来特别斯文。身上还有好闻的香水味,我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他的家里收拾得很整洁,地上一根头发丝都没有。在他的房间里有一个大大的梳妆台,上面摆满了各种牌子的香水、面膜和护肤品,很多连我都没见过,可他却如数家珍。说真的,作为一个女人,在他面前我都有点惭愧。」

2.心理

男同志通常心思细腻,所以他们很懂女性想什么。很多女生也很乐意找他们作「男闺密」,为自己分忧。男闺蜜作男友,其实也是一步之遥的事,再努努劲也能水到渠成变成老公。

更重要的是,由于男同志很懂女性心态,所以他们知道自己要找什么「目标猎物」:

想结婚的大龄女性,特别是「性经验少或保守」的。

一方面她们急着结婚,戒心就小,性经验少的女性很可能连「男同志」是什么都不知道。即便是有认知,也不好意思问。

美剧《同妻俱乐部》

「有双性恋倾向的女性」,也是他们的首选,因为这样的女生可能比较容易接受对方也是「双性恋」。

在静姐前面提到的「罗洪玲事件」里,她的老公程建生追求她的方式就是:

找到了31岁且有轻度双性恋倾向的罗,在交往中透露自己也是双性恋,所以对男生也有兴趣,但是仍然爱女性。罗没有怀疑,答应了婚事。没想到,婚后程某只是她「法律意义上的老公」。

2.「除了性和爱」

想骗婚的男同志可能会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应付「性和爱」的问题——

1.说词

通常用以下几种说法应付性爱问题。

例如「我对性很忠实,只想给我的老婆」一切拖到婚后再说;

「我有阳痿」如果实在被逼的没有办法,他们会吃壮阳药敷衍了事;

「我是双性恋,所以对男生会有点兴趣,但我还是很爱你的」同样,也用吃壮阳药的方式来「点缀一下」女方的需求。

还有用羞辱人的方式来搪塞的:「只有荡妇才会主动寻欢。」很多保守的女性就什么都不敢争取了。

电影《喜宴》

2.和家人的配合

事实上,很多gay选择骗婚,就是因为家里的逼婚。

社会学家李银河认为,现在之所以有大量的同妻,主要就是由于「传宗接代」「男大当婚」等传统习俗的压力。

也就是说,成家和要小孩,比「个人幸福」重要得多。所以,有些男同志的家人会配合着一起骗女方。

「同妻吧」网友发出的截图

当然,以上都是同志主动骗婚的套路, 但还有一些同志,因为性认知的缺少,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同志,只是认为「自己肯定是心理的问题,结了婚碰了女人」就好了。

但是,婚后却发现无论如何「改不过来」,因此害苦了无辜的女性。所以,女性在婚前辨别对方是不是同志,真的非常重要。

如何辨别男同志骗婚?

在「同妻吧」上,有近半的网友在问「怎么分辨他是不是在骗婚」?光文字总结也有几十万字,我特地花了一周的时间整理出来。如果有几类情况符合,请考虑和他分手。

1.如果他非常轻易爱上你

有多轻易呢?仅仅是跟女性见了一两面,他们就流露出好感,表示满意,甚至谈婚论嫁。更怪的是,他们的条件明显优于女方,例如比你有钱,比你年轻,比你学历好。

之所以会这样,因为他们只是把女人当成生育工具。他们不会选「结婚门槛高」的女性,而是单纯善良保守的女生,容易上钩的。

2.如果他不会也不想哄你

吵完架只会把你晾在那,即使哄也很敷衍。如果你出门找朋友,甚至生病,他也不会管你,更不会关心你在想什么,你会有一种自生自灭的感觉。

另外,如果你撒娇,他们不会觉得你很可爱。同志朋友很直接地告诉我:「我非常受不了女生对我像情人一样的撒娇,很作,很讨人厌。」

3.如果他对你没有性冲动

正常情况下,一个正常男人无论再怎么君子,如果爱你,肯定会对你有性反应。

但同志基本是没有的。相反的,他会非重视女性的生育价值,比如月经期、屁股大小。

但是,只要他的计算机里有男同志黄片,基本上就可以肯定是同志了。直男是不会去看的,会觉得特别恶心。

「同妻吧」网友发出的照片:丈夫手机里发现的男同A片

4.如果有同志约炮软件

如果有这些软件的任何一款,基本上就可以确认是同志了。

你还可以下载一个blued,定位到他住的小区附近,看看他到底有没有约。

我问过我的男同志好友,男同志一定会约炮吗?他很明确的告诉我:「至少75%的男同志都会约炮。」

男同志和男人一样,都是肉欲极强的,太太无法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势必会去找其他的同志约炮。

对此,一个同妻补充:「是的,我老公连我的弟弟都想约。」

所以,如果他的手机里找到男同的约炮痕迹,那就坐实了证据。

如何避免得艾滋?

不管对方有没有可能是同志,你本来就该做「婚前健康检查」。如果你有疑心,那更是得做。

目前婚前健检不是强制规定,而是自愿的。并且是免费的。其中「艾滋检查」属于必查项目。

如果查出来男方是阳性,那你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是阴性,也不代表安全。因为男同志属于高危人群,他婚后很有可能持续约炮,只要有一次约炮,就有得病风险。他就得每三个月做一次HIV检查。

一个HIV阳性的男同志朋友告诉我:「我平均一周约2.5个,从第一次到现在11年了,人数都达四位数了。」

他补充,像他这样高频约炮的,在同志圈很常见,加上后入和无保护措施,都是男同志容易感染艾滋的主要原因。

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2004年gay群体中HIV的感染率是1.3%,可2015年却猛增至8%,目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翻新。

如果你的老公是同志,那么你们如果不戴套行房,你的感染率是0.1%~0.2%。

如果是孕妇提早检查出来感染艾滋,要到传染病医院进行有效的母婴阻断。阻断率可达98%以上。但还有很多后续的工作要做,才能确保宝宝不会感染。

而如果孩子被感染,一般来说五岁以前就会死亡。通常医生是建议已感染的女性不要怀孕,万一怀上,建议做流产。

「被同妻」了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确认一个问题:「同志能否被掰直」?

有相当一部分同妻,对「性取向」缺乏认知,以为「爱他就可以掰直他」。有些甚至在婚前就被老公告知自己是同志,还会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到底能不能「掰直」?很可惜,答案是很难。

同性恋的成因极其复杂。遗传、精神、心理学等领域的学者,都做过深入研究,至今未得到确切的答案。

已经确认的是,同性恋不是病,是和异性恋、双性恋一样的性取向,并没有所谓的「治疗方法」,也就不存在「掰直」的事。

电影《断背山》

那么,该不该离婚?

在生理上,你要冒着让自己和子女感染艾滋病的高风险,忍受长久的少性甚至无性生活;在心理上,你长期缺乏关爱,形同活寡,老公频频出去约炮,你很可能会患上严重的抑郁;在生活上,你仍然要照顾一家老小,并且极大的可能你无法继承遗产……

答案很清楚:没有人受得了和不爱自己、欺骗自己的人在一起一辈子——你应该离婚。

那么,怎么离婚呢?

我访问了几个律师:由于同性恋不违反我国任何法律,无法可管,所以「老公是同志」并没有达成可离婚的条件。

唯一的方式,是依据《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第五项「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判决离婚。

说人话就是:「举证对方性取向是男同志,有利于认定感情破裂」。

如何举证呢?我们分成主要证据和辅助证据来说。

1.主要证据

包括他的手机短信或者上网记录,特别是和某男约炮之类的聊天记录或者开房记录,证明他是男同志。

2.辅助证据

举例来说,如果找能让老公放下心防的人,让老公对他说「我和太太多久没有行房」同时录音,坐实「夫妻感情破裂」,而且老公说话的语气并不像在开玩笑或说气话,那么法官很可能会作为证据采纳,进而获准离婚。

总之,能多一点证据,就有更多的胜算。

要注意的是,当女生获知老公是同志,通常情绪会比较大,直接找老公质问的话,会导致对方把所有的证据都清除。所以请一定要冷静。

电影《喜宴》

律师朋友告诉我,法官有自由裁量权。意思是,同样的材料,A法官可以批准离婚,B法官就不一定能批推。这很难有标准。

但是,即便是第一次起诉被驳回,半年之后仍可二次起诉,这代表你离婚的意愿非常坚决,通常法官还是会判离的。

离婚之后,就可以要求依法分割婚后共同财产。

关于抚养权问题:

如果你的小孩不到2周岁,那你不用担心,一般法律都会判随母方生活。超过2周岁,只要你能证明男方是同志,在一般情况下,法院判给母亲的可能非常大。

而且孩子抚养方可获得对方给付抚养费,一般是对方工资的二到三成。关于这些细节,你可以迳直找当地的律师询问。

最后,关于赔偿问题:

法律明文规定的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况,共有四种。遗憾的是,和同志老公离婚并不符合任何一种,所以答案是赔偿困难

但是,不要悲观,仍然有成功的例子。2016年9月,在中国台湾,吴姓男同志因为「隐瞒性取向」,法官判「侵害女方婚姻决定权」,判赔15万台币(人民币约3万元)。

金额虽小,但起码让很多同妻看到了可能性。

田静后记:

台湾同性恋合法草案已经在2月21日通过,并将于5月24日开始实施。

我从不反对或歧视任何同性恋,我也尊重他们追求爱和自由的权利。

但当这份自由,是建立在别人的眼泪上时,却令人不齿。

很多选择结婚的同志,都有一种无奈:我们也是弱势群体,是被这个社会逼的,为了应付来自父母长辈的压力,为了后代,所以不得不结婚。

这种软弱,也让他们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当然,这里的加害者,不只是同志。社会上妖魔化的观念,对同性恋的压迫、歧视,都是帮凶。

这进而加剧双方的对立,也让大众对同性恋群体有更多偏见。

今天这篇文章看完,我不希望大家对这个群体抱有什么歧视或偏见,更不愿意听到所谓国外同性立法多么完善,国内多么落后的论调。

因为毫无意义。

刘瑜在《观念的水位》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分享给大家:

不要让「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八十分不完美,六十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八十分不是一百分而否认从六十分进步到八十分的意义。

我们必须承认,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包容度在提升。

正视客观现实的存在,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应有的责任,这才有价值。

【女孩别怕】是女性安全话题研究室

大多基于真实案例分析女性安全问题

为女孩自我保护提供解决方案

关注『女孩别怕』公众号,(ID:nvhaibiepa)看更多文章:

参考文献:

[1]河南商报:男同性恋者娶妻超千万 60多岁老人还是处女

[2]张北川:中国“同妻”生存调查报告

[3]网易新闻:女博士因丈夫是同性恋跳楼 法院称不构成骗婚

 3 ) 爱是最难康复的一种病

同志和同妻题材、flop了的偶像剧演员翻红、台湾本土金马奖最大希望、台北电影节三大奖项得主……这一连串的话题,让「谁先爱上他的」在大规模上映之前就已先赚足了眼球。不过鉴于这只是导演徐誉庭的长片处女作,再加上她的偶像剧编剧导演出身,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对于这部影片的预期也会停留在:料足,好看,但本身的质量或许就是电视电影的水平。

但事实证明,我们都错了。

「谁先爱上他的」,从电影的名字来看,似乎走的会是“以爱之名”的温情路数,而故事的展开却是一场由保险金争夺而引发的闹剧。这种从一开始就给观众造成巨大的心理反差,也正是片中两位主演邱泽和谢盈萱给人的第一印象——一个放荡不羁只为爱而生,一个则是泼辣势利又嗜财如命,他们仅有的共同点就是爱上了同一个男人,而因为这个男人死去后保险金的归属问题,现在他们的命运又被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故事便由此展开。这样两个性格甚至世界观都完全相左的人,在前半段的嬉笑怒骂让人忍俊不禁,而正是因为这种啼笑皆非的轻喜剧效果,才让后半段的冲突与和解都来得更为汹涌,给人造成的情感冲击也更为猛烈。这当然要归功于演员的出色演绎,其中谢盈萱作为一位功力深厚的舞台剧演员,转战大银幕后的表现同样是让人刮目相看。

不过相比之下,更令人喜出望外的还是邱泽,此前大家对他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偶像剧小生上,而且还是那种已经flop多年的过气偶像,可这一次他却用生命演绎了这个“阿杰”的角色,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这并非是说他演得多么用力,相反,从头到尾都丝毫没有表演痕迹,和阿杰这个角色完全融为了一体。

在金马映后交流时邱泽透露,为了让这个角色更为自然,导演打破常规经常临时修改剧本,甚至临时换道具、换场景,为的就是让他完全变成阿杰,而忘记表演本身。而他们也真的做到了。无论是开篇不修边幅的放荡不羁,还是中段爱人怀中的含情脉脉,还是结尾夙愿达成后的泪中带笑,都让我们相信此刻的邱泽就是阿杰本人,他已经和这个角色合二为一。

邱泽的几个高光时刻,第一个是在和另一位男主演的第一场对手戏,这是一场从现实到回忆的蒙太奇,邱泽的眼神从桀骜不驯到温情脉脉,只用了一秒钟的转换,就融化和俘虏了全世界。还有一幕是在结尾,当他克服万难终于完成了献给爱人的这场表演时,得知儿子同志身份的母亲也到场送上了拥抱,阿杰那种幸福、遗憾、怀念与释然的复杂情绪,都让邱泽用微笑、泪水和眼神的交汇刻在了脸上。如果这部电影将来可以在华语LGBT电影史上留下光辉一笔,邱泽对阿杰角色的完美塑造功不可没。

2018最难忘的银幕之吻

除了表演之外,剪辑也是本片一大看点,也是让人彻底打消所谓“电视电影”偏见的重要因素。本片的剪辑师雷震卿功力深厚,曾担任过蔡明亮「郊游」的剪辑,但这次她用了完全不同的剪辑手法,蒙太奇的出色运用是影片成功的关键要素。

这部影片还有一点独特的地方,则要完全归功于导演徐誉庭,那就是她开创性地在一部同志电影中引入了一个儿童的视角,正是这个选择让故事的讲述方式更加新颖,也更能让大多数观众接受。对于这个做法,导演徐誉庭说每个人都想做李安,但我们都不是李安,所以要找到另一种和观众沟通的方式,于是他们在这部片中,创造了黄圣球饰演的宋呈希这个角色。

作为死去那个人的儿子,宋呈希亲眼目睹着妈妈和爸爸的前男友“争夺”保险金的过程,而这个真相抽丝剥茧般揭开的过程,也是他整个世界观重建的过程,是他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而这整部电影,也正是通过这个孩子的眼睛去窥探成人的世界, 原本在孩子们眼中,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他们也会因为一件事去判定一个人的“好坏”,而有一天,当他们真的看清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时,也才开始逐渐了解到成人世界的不易,那或许才是真正长大的开始。

但遗憾的是,一个孩子尚可以通过一件事来完善自己的认知,可我们成年人很多时候却会被根深蒂固的偏见所劫持,永远无法完成真正的蜕变与成长。而这也正是导演选择这个儿童视角的良苦用心所在——除了要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展示了当下重要的社会议题之外,更是想让观众可以学着“返璞归真”,试着像片中的儿子一样,放下固有的成见与批判,用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看待别人,为每一个人找到一个被爱的理由,让每一个看起来面目可憎的人也都找到了出口。

为了做到这一点,导演在片中没有预设任何道德立场,而只是把人物的动机和当下的真实情感都展示了出来。你会发现片中每一个人都很自私,但又自私得真实,自私得可爱,就连那个“为爱而生”的阿杰,也会说出“你以为我是为了你吗,我是为了我自己,把你留在我身边,一直留一直留”这样“自私”的话。

而这对于那些看电影总是要强调“三观”,甚至是“政治正确”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赤裸裸的挑衅——尤其是对亡夫这个角色,最常见的一种批评会是:这么一个深柜同性恋,先是抛下同志恋人跑去骗婚;生下小孩后,又在家庭里冷暴力妻子;得了癌症后,又跑回去找同志恋人,说是想在最后的时光里做自己?这样对妻子不忠,对男友不义的渣男,又怎么配得到爱?

所以在这些人眼中,对于这个角色的处理的方式,就应该是彻底的批判,让他得癌症死掉也是死有余辜,而不应该得到片中两位主角执迷不悟的爱。其实对于持有这样的观点的人,他们尽管身处成年人的世界,却远远低估了,甚至是不愿意承认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他们的身体看似已经成熟了,但是心理却始终停留在儿童那个非黑即白的“好与坏”的世界当中不能自拔。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用“渣男”的扮演者陈如山的一段话最为合适:“到了一定年龄怎么都是错。年轻时候你做什么都是对,错也是对;年龄大了做什么都是错,对也是错。” 在责任与自我之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永远有这样一条模糊的线,虽然看不清也摸不到,却一直让我们作茧自缚。于是有了片中动人的一幕:陈如山的角色在弥留之际,让邱泽骑着摩托带他去学校偷看一眼儿子,邱泽问道:你怎么不去和他说说话呢?陈如山回答道:恨比较容易康复。

是啊,恨就只是恨,但是爱呢?一旦沾染,就终身难愈。于是那个看起来只是为了亡夫保险金的谢盈萱,最动情的一刻也还是问出了那一句:“全部都是假的吗,没有一点爱吗?”看吧,还不是因为爱,爱是人生的症结,爱是痛苦的元凶,但爱也是唯一的出口,这就是为什么在前夫死后,她非要保险金的原因不可,这不只是关乎送儿子去国外读书,更是她眼中爱过的唯一证据。同样,当她得知这笔钱最终的用途,也只是为了填补那个爱过的人留下的缺口时,一切也就变得释然了。

所以,虽然涉及了同志和同妻的话题,又恰逢台湾平权公投前夕上映,让这部电影会盲目被归于“为同志发声”的行列,但实际上它在处理平权议题上是相当温和的,它更多的是一个关于爱,关于理解与和解的故事,更是一部让我们学会用温柔的目光去看待别人,看待世界的教科书。与其说是“为同志发声”,不如说是“为爱发声”,如果你用心感受,用力拥抱,爱或许真的可以发电。

(注:本文首发于「看电影看到死」公众号)

 4 ) 關於「誰先愛上他的」的19個彩蛋

1. 阿傑給宋呈希戴的那頂白頭盔,和他載宋正遠的時候宋戴的是同一頂。

2. 宋正遠不吸煙,但是隨身帶著打火機,給阿傑點煙。後來婚禮上找不到打火機點鞭炮的時候,也是他掏出了身上的打火機。

3. 阿傑家進門右手邊的桌子下擺了一排酒瓶,和PUB門前醉酒那場戲呼應,暗示宋正遠回來之前阿傑一直過的是醉生夢死的生活。

4. 電影阿傑手機每一次來電屏幕上顯示的都是「未顯示號碼」,推測都是地下錢莊打來的。

5. 宋呈希在翻阿傑的東西的時候翻到過一張借據,寫著債主、號碼和筆數。

6. 阿傑的手機鎖屏是假期愉快,機車前座上也綁著一沓假期愉快的傳單

7. 开头阿杰惊醒跑买了小笼包去医院是他忘记宋正远已经走了。

8. 宋正遠看到一半的書是「人間失格」

9. 阿傑給劉三蓮打電話的背景音是宋正遠的心跳逐漸停止最後心電圖變成直線的“滴——”聲。(感謝@阿靜的追星日記 的補充)

10. 宋呈希看到阿傑還沒起床的時候,阿傑懷裡抱著的一件外套。外套是他載宋正遠去看宋呈希的時候宋正遠身上穿的那件,也是阿傑打電話叫劉三蓮來醫院見宋正遠最後一面時手裡抱的那件。說明他每晚都抱著宋正遠的外套睡覺。(感謝@JuneJunC 的補充)

11. 燈光師在綵排前cue燈光3.1的時候,阿傑眼神放空坐在地上倚靠在一個矮桌邊。那是回憶殺里他和宋正遠對視的位置。

12. 電影里宋正遠的信後來在官方ins上公佈了

13. 原聲帶的創作者李英宏把阿傑和媽媽擁抱時的bgm擴充成了一首完整的後搖,叫昨晚睡得好嗎

14. 阿傑家的墻壁上貼著很多十七年前「假期愉快」的劇照。(還有很多合照)

15. 這部電影對外宣稱剪了4版,其實40版都不止。因為很多表演精彩的鏡頭畫面有瑕疵,導演這才靈機一動想出用塗鴉遮蓋的方法,最後還拿到了金馬獎最佳剪輯提名。(參見徐導專訪://movie.douban.com/review/9741161/)

16. 因為邱澤演電視劇出身,總是本能地注意鏡頭,去配合每一個人,徐導經常臨時改台詞改劇本,讓他全身心投入到當下那個氛圍里。(參見邱澤專訪: http://www.xinchaoss.com/mingxing/8149.html

17. 官方ins放的預告里有一些片段都被刪掉了。(鏈接://www.instagram.com/p/BpV4NJ7nu4k/?utm_source=ig.share_sheet&igshid=1bjijs1knhe4t)

18. 阿傑家門前的樓梯位於南機場附近的國宅,是場景經理話了一個月才找到的讓導演們滿意的「梯」

19. 阿傑開頭和結尾穿的藍色外套是造型師純手工打造,全球僅此一件。也是邱澤的最愛。後來阿傑的好幾件戲服都在電影宣傳期被拿去義賣了。

未完待續

歡迎在評論區補充~

 5 ) 痛点背后的悲剧根源

终于可以来说说《谁先爱上他的》,一部让我期待已久的台湾同性题材电影。前天看完,没有失望。可以说,这是一部拓宽了华语同志片表达格局,切中这个领域真正痛点的电影。

甚至,它让我想到了《我不是药神》。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借了喜剧化的外壳,来讲一个无比沉重的故事,而且这故事触及到了某项严肃的社会问题。《我不是药神》关于高价药品,而《谁先爱上他的》讲了同妻困境。

巧的是,去年金马奖,这两部电影分别拿到了影帝影后大奖。看过电影你就会知道,谢盈萱的表演绝对实至名归。最近一整年,华语电影里再没有哪个女性角色能像她演的同妻刘三莲这样,如此真实,如此饱满。

为什么我要把一部同志片拔高到社会问题片的高度呢?

之前的华语同志片,基本上都是在讲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比如《蓝宇》、《春光乍泄》、《美少年之恋》等等,和整个社会大环境没什么关系。

极少数电影,比如李安的《喜宴》,触及到了中国同性恋者所面对的独特文化传统:我们讲究“孝顺”和“传宗接代”的家族亲缘伦理机制。可《喜宴》里里外外都是轻喜剧的拍法,对于问题只是轻轻地抬起,轻轻地放下,最后又给了个非常理想化的结局——父母无奈接受了孩子的性取向。于是所有可能会沉重的内容,全部都跳过去了,甚至都没有出现同妻的形象,因为和男主结婚的女人一开始就知道他的性取向。

可事实是,中国现在至少有一千多万同妻。她们和丈夫结婚时,并不知道对方是同性恋。

再加上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同妻,那就更多了,根本无法计数。

如此大面积的婚姻悲剧,当然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它所波及的范围之广,也许不亚于高价药品问题。一千万同妻身后,是一千万个家庭,是几千万人的生活状况。他们生活在日复一日的欺骗和压抑之中,找不到幸福的出口。

《谁先爱上他的》应该是第一部正面表现同妻处境,而且受到广泛关注的华语电影。前面讲过,虽然题材沉重,但这部电影有一层喜剧的外壳,它讲了一个很容易吸引眼球的故事,概括起来就是:小三和小王之间的撕逼大战。

一边是同妻,叫刘三莲;一边是同妻丈夫的男性情人,叫高裕杰。在他们俩看来,对方都是抢走自己爱人的第三者。只不过高裕杰是男的所以要多出一根,于是就从“小三”变成了“小王”。

而这场风暴的始作俑者宋正远,在故事的一开始就得癌症死去了,这时他的妻子发现保险金的受益人竟然不是自家母子俩,而是另一个男人,当然就气急败坏地去找那个男人讨说法,誓要夺回保险金。

小三和小王,可都不是什么好惹的人物。一个是嗓门高脾气暴得理不饶人的泼妇,一个是讲话刻薄犀利脸还很臭的基佬,几场吵架戏都精彩极了。这种不太体面的出场方式当然只是个障眼法,剧情通过不断闪回交待,慢慢就会让你知道,他们俩都是多么可怜可叹的人。

小王,高裕杰,爱上宋正远后没多久就被对方抛弃,因为他要回去做一个所谓的“正常人”,也就是娶妻生子。于是高裕杰只能眼睁睁在街边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和另一个女人举行婚礼,从此陷入漫长的思念和煎熬。

十几年后,宋正远得了癌症,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又想做回自己了,于是又去找高裕杰。高裕杰痴情不减,无怨无悔照顾他,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小三,刘三莲,和宋正远结婚后就把整副身心都奉献给家庭,结果却接连遭遇晴天霹雳:丈夫坦白自己是个同性恋——丈夫要搬出去和情人住到一起——丈夫得癌症死了——丈夫保险金的受益人是另一个男人。

哪个女人受得了这些?

刘三莲完全崩溃,要去找心理医生开解,她最执着于要弄清的一个问题就是:丈夫到底爱过自己没有。

这段戏是女主角谢盈萱的演技高光时刻,值得逐帧欣赏。就凭这场戏,金马奖就跑不掉了。

从以上介绍就可以清楚,为什么两个人都会认为对方才是那个第三者。因为他们都是受害者,都在受着命运的无情捉弄啊。

可是这桩悲剧的源头,暴风中心眼,也就是宋正远,他的心态和处境又是怎样的?很可惜,被电影模糊化处理了。因为一开始他就死了嘛,之后也只是出现在一些闪回镜头中,只有几段只言片语。

他为什么要离开高裕杰?他怎么追求的刘三莲?他婚后生活怎样?怎么对待妻子?怎么对待儿子?后来怎么决定向刘三莲坦白?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明确交代,只能靠观众各自脑补。

这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一个遗憾。因为如果要把问题讲清楚,告诉一般观众悲剧究竟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宋正远就必须得到正面表现。

我也理解导演和编剧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剧情,因为宋正远是有明显道德污点的人,而电影的出发点是要让更多人接纳同性恋,怎么能让一个做错事的同性恋当主角呢?

但这个问题又是无可回避的,任何一个看过电影的观众,都绝不会忽略宋正远的存在。于是我看到大量网友依然作出类似这样的评价:宋正远是骗婚渣男,死不足惜,让他得癌症死去都是便宜他了。

这样的理解,也不能说有什么错,但还是太浅了。如果你看完电影依然仅仅只是谴责骗婚渣男让他们去死,那这个电影就很难说推动了什么社会进步。

就好像,如果你看完《我不是药神》,仅仅只是谴责药商谋求暴利抬高价格,那也是太浅了。

说到底,药商赚钱,是出于贪婪;同性恋骗婚,是出于懦弱。贪婪和懦弱,都是人性中很难根除的弱点。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个社会的大环境,是在催逼助长这个弱点,还是化解压制这个弱点。

人性经不起太严峻的考验。都是普通人。是普通人,在高压之下就难免犯错。正确的做法是,先承认这个错误,再去探讨如何去解除那个高压。

所以我觉得不必太过顾及政治正确。同志片里的主要角色也可以犯错,重点是说清楚,他为什么会犯错。

中国男同性恋的困境就在于:要么找个女人结婚向父母行孝背负“骗婚渣男”的罪名,要么顶着压力做自己背负“不孝孽子”的罪名,反正不管怎么做都有错。虽然除此之外还有第三条道路:男同和女同之间的“形式婚姻”,但那也是超高难度的操作,而且还要面对生孩子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孩子成长,于是第三项罪名“对孩子不负责任”又要戴到头上。

看起来就是无解的人生死结。

绝大多数同性恋最后都选了隐瞒性向结婚生子,这是否说明同性恋都是毫无道德底线的大骗子呢?可实际上,同性恋和异性恋的整体道德水准并没有区别,勇敢做自己的人在任何一个群体都是极少数。结婚生子的同性恋,压力在于时刻要伪装演戏;而做自己的同性恋,却要背负周围整个社会的异样眼光。演戏只要不出差错,还可以苟且偷生安安稳稳活下去,而对于大多数在乎外界眼光的中国人来说,周围只要有一个歧视的眼神,就会让他瞬间失去活下去的动力。

如果是你,你怎么选?

我的选择当然是做自己,我也挺瞧不起那些结婚生子的深柜同志的,每次遇到这种,我都忍不住想骂一骂他。可是要我说出“你该死”这种重话,我又说不出口。因为我知道他只是懦弱,他罪不至死啊。

就像电影里的宋正远,他是施害者,同时也是受害者,他一辈子都在压抑自己。骗妻子,也在骗自己。他对妻子是深怀愧疚的,虽然保险金受益人是高裕杰,但遗产还是留给了妻儿。

电影里有一处细节:宋正远生前看了一半的书,高裕杰一直按原样放在桌面上。那是一本什么书呢?仔细看镜头:

《人间失格》,作者是日本的太宰治。这是一本对人生极其悲观的书,书名的意思是“丧失生而为人的资格”。那句我们经常看到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就是从这本书延伸而出。太宰治最后自杀身亡。

电影还提到宋正远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但具体内容并没有透露,后来片方把这封信放上了FB:

这些本来可以丰富人物的内容,在电影中都被抹去了或者只是一带而过。

就我所知道的,那些以深柜状态进入婚姻的同志,确实有很多因为愧疚对老婆很好,在外努力赚钱养家,回家后还会承包所有家务。

也有些是自我认同不坚定,甚至有自我憎恨情绪,想要改变自己,天真地觉得只要和女人结婚,时间长了自己就会变正常,可后来发现根本改变不了。

还有的是自己条件比较好,要么长得帅,要么有才华,要么性格温柔,天然地容易吸引女性,被女性追求然后稀里糊涂进入婚姻。

我看过的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是,同性恋丈夫主动向妻子摊牌要求离婚后,妻子坚决反对,要死守这个婚姻,并承诺可以接受丈夫带男性情人回家,过三人生活,可后来还是战胜不了嫉妒的本性,反反复复在泥潭里无法自拔,痛苦万分。

电影里的故事也有点像最后一种,宋正远长得一表人才,又是大学老师,而刘三莲是身处社会底层的平凡女人,后来即便知道他是同性恋,还是不忍放手,想表现得更好一点留住他的心。

其实仔细想想,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这是一个同性恋问题,又不止是一个同性恋问题。即便夫妻双方都是异性恋,又有多少人的婚姻从一开始是因为爱而结合的?有多少异性恋也是迫于社会和父母的压力,或是只看桌面上的条件不看内心的感情,胡乱找一个人草草结婚,内心再无波澜?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都太看重婚姻的价值,又太看轻“爱”在婚姻中的份量。这才是悲剧的根源吧。

 6 ) 比同志群体更惨的 是被骗婚骗爱的女人

ps:文章刚发出来就无奈被删

最近发生了太多事情 我们都来不及去思考

想说很多事情你看的都只是表面 很少人会想花时间去真的了解一件事情

现代人都是浅尝辄止 猎奇贪婪的

一条转发 一个热搜 都可以让全体人澎湃 似乎只要及时掌握热搜关键字 我们就参与到了这个时代的每一件事情中 每个人都成了所谓 有深度 有想法 的人

可是真的如此吗。。

 7 ) 比被爱更重要的事

  “我有一个中学同学,她非常漂亮,是我们的班花,领导能力也强,担任我们的班长,是我少年景仰的对象。毕业多年以后,有一天重逢,她坚持晚上住我家,她要告诉我一件事情:她亲眼看到她的老公偷情,而偷情的对象是一个男的。   我觉得这个故事本身已经够惊人了。可是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她在跟我叙说这个故事的时候的状态。   她格外地、用力地澄清她自己:我一点都不难过,这根本就是一个笑话。她那么激动,拒绝承认自己的哀伤。   这个状态烙印在我的心里。所以一有机会,我就很想成就这么一个角色,一个看不出伤痕的悲剧角色。”   ——《谁先爱上他的》导演、编剧徐誉庭自述

  台湾同性婚姻合法的时候,我听到一种说法:政策出台后,最为之困扰的并不是恐同者,而恰恰是某些同性恋者本人。

  因为同性婚姻合法之后,他们再也没办法给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来逃避伴侣的逼婚了。

  须知同性之间的爱情只是无数种爱情当中的一种,他们也要面对所有相爱的人都会面对的课题:性格的冲突、相处的龃龉、家庭观念的不和、现实责任的考验。现在有很多场合,都喜欢把LGBTQ人群架到一个真空隔离层里,像是观察大熊猫一样探讨他们的喜怒哀乐。就像十几年前“离婚”和“非婚生子”会饱受社会非议一样,只要同性恋者一日还在纠结“是否可以出柜”,这就说明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还远远不够。

  现在网上有很多异性恋情感吐槽帖,或是男方控诉女方,或是女方指责男方,底下总有评论说:“你这是换了性别就不会做题啊!如果性别反转一下,你再看看挨骂的是谁?”

  所以其实判断一部所谓LGBTQ题材的电影拍得好不好,我的标准也非常简单:试着把主角转换成异性恋,看看这个故事还是不是同样打动人。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口碑非常好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Call Me by Your Name)》,电影的画面确实非常美好,把盛夏的炎热、荷尔蒙的躁动拍得美轮美奂。但是这个故事的内核其实非常单薄,如果把主角换成异性恋,就成了一个非常俗套的小清新故事:英俊的男子去乡下做课题,和教授的女儿发生了一段短暂的恋情,后来假期结束两人告别,再后来男人娶了门当户对的妻子,那个小女孩也在失恋后学会了长大。

  如果换成异性恋作主角的话,基于导演的画面气氛调度能力,这应该也还是一部佳作,但其打动人心的力量却会大大减弱。试想,电影的镜头只是在着力刻画男主角的性感、女主角的懵懂,两情相悦后唯一的梗也不过是用自己的名字去称呼对方——这样一部影片,除了赏心悦目之外,在纯粹情感上深刻动人的点实在是太少了。

  可是《谁先爱上他的》不是这样。

  这个故事里打动人心的很多点,即使剔除掉“同性恋”这个元素,也还是那样深刻动人。而“同性恋”的议题又使所有的矛盾更尖锐、情感更激烈,故事也因此多了诙谐和张力。

  例如宋正远结婚的时候,阿杰坐在摩托车上远远看着那边的热闹。他随手掏出一根烟,却摸遍了全身也找不到打火机。前方不远处正在举办婚礼,有人要点鞭炮却没有打火机,最后是新郎宋正远自然地掏出了身上的打火机。

  阿杰爱抽烟,可向来随身带着打火机为他点烟的都是宋正远。这一天宋正远成了别人的新郎,阿杰就只能寂寞地远观他的热闹,甚至连一根烟都没法燃起来了。这里根本不需要渲染分手后的撕心裂肺,仅仅是这样微末的细节便让人看到,他们和对方分手,是真的在割断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鞭炮红烛、言笑晏晏之下,藏的是不忍卒睹的血肉模糊。

  再例如宋正远死后,阿杰仍然让凌乱如垃圾场的房间一切如旧:宋正远留下来的吊瓶、喝过的饮料、看到一半的书,全部都摆在原处。他仍然每晚抱着他的衣服入睡,仍然会在猛然惊醒的时候,冲出去买一袋他爱吃的小笼包,然后飞奔到医院里他的病床边,才猛然意识到他已经不在了。

  心灵的痛楚与身体的痛楚是一样的,痛到极处都会产生麻痹作用。阿杰太不能接受宋正远死去这件事了,所以他极力装作没事发生,逃避似的不愿去处理他留下的所有痕迹。

  这些见骨见血的细节,本身就足够令人叹惋。

  “同性恋”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卖点和噱头。它是一个容器,承载的仍然是真实的血肉、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歇斯底里和真实的无能为力。

  第一遍看的时候我从头笑到尾,一面赞叹结构精巧,一面连连骂宋正远这个渣男。

  第二遍看的时候我从头到尾泪流满面,这才意识到,它讲的是人类感情里最本质又最纯净的东西,它讲的是在每个人身上发生的“和解”。

  阿杰终于学会和死去的爱人告别,刘三莲终于谅解了阿杰的爱情,宋呈希也终于学会和妈妈好好相处了。

  而最大的一场和解,发生在阿杰和他妈妈的身上。

  影片中有一段,阿杰对男朋友宋正远说,他妈妈问起他们两人的关系,他想跟妈妈“说实话”。宋正远制止了他:“实话会让你妈伤心的。她只剩你这个儿子了。让他们不难过、不担心,就是我们的责任。”阿杰说:“我不懂为什么我爱你她会难过。

  阿杰的母亲,和宋正远从未出场的亲人们,其实可以算是互文的关系。宋正远因为担心别人认为他是“邪恶的、不正当的、恶心的”,担心父母受不了“独生子是同性恋”这个打击,所以试也没试就放弃了自己和阿杰的爱情,去找了一个女人结婚生子,做回公众眼里的“正常人”。直到查出癌症时他又不甘心了,想要在仅剩的日子里做回自己,于是厚着脸皮再去打扰阿杰的生活,由是造就了两边的痛苦。

  他真的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渣男,但这真的就只是他一个人的错么?推波助澜的社会舆论、指指点点的旁观者,就能够清白无罪地置身事外么?

  宋正远又怎么知道,他的父母不会像阿杰的母亲一样,接受并且拥抱最真实的他呢?

  他应该是不敢赌吧。

  许多父母在儿女出柜后,即使表示接受,仍然忍不住在人后默默叹气垂泪。在这个社会还没有跨出这一步的时候,他当然没有勇气先跨出这一步,更加舍不得以父母的健康做赌注。

  所以到了结尾,当阿杰的妈妈坦然接受了儿子的身份,那一场泪流满面的无声的拥抱,才终于打开所有人的心结。

  没有那么难的,对不对?

  他只是不喜欢异性,但他是个开朗、善良、热爱生活的好人,他甚至并不是大家以为的“第三者”。他并没有做错任何事啊。

  这部电影里的邱泽是真的迷人。他扮演的少年阿杰对宋正远老师心动的眼神,那种小奶狗的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好看的还是他剪头发的那场戏:爱人宋正远因为做化疗一直掉头发,把水池都堵住了,痛苦得想死。阿杰为了鼓励爱人振作起来,就把自己的头发剪掉,说:“我们来比比谁的光头比较帅。”

  从若无其事,到情绪激动,再到把爱人抱在怀里痛哭,他太动人了,也实在太好看了。

  拿了影后的谢盈萱也非常好,她身上是一种真实而深刻的动人。她做了很多“泼妇”式的、歇斯底里的事情,例如毫无边界感地逼迫儿子考高分,例如在“第三者”家里大吵大闹言语威胁……但电影的叙述流畅轻快,把她的这些充满痛苦的行为都蒙上了一层喜剧色彩。甚至在她立誓要做个“坏人”的时候,她的语言行为仍然那么克制、那么委屈——她终究做不了一个真正的坏人,她终究只是想要被爱而已。

  整部影片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当宋呈希跟心理医生说起自己有多讨厌妈妈的种种行为时,心理医生反问道:“你确定那是讨厌?讨厌和无能为力是不一样的。

  有句话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其实这部影片里所有的人,都是在和自己的“无能为力”抗争。宋正远不敢违抗社会舆论,刘三莲无法挽回外人眼里的幸福婚姻,宋呈希摆脱不了妈妈的干涉,阿杰留不住日益病重的爱人。这个故事里众生皆苦,没有一个人完全无辜,却也没有一个真的是坏人。辜负最多人的宋正远恰恰得到了最多的爱意和眷恋,而最忍辱负重的刘三莲却成了儿子眼里的“恶人”。

  阿杰拼了命也要排好的那个舞台剧,便算是电影中最温柔的一个隐喻吧。

  在无数个撕心裂肺的“一万年”之后,他还能清晰地记起那个陷入爱情的假期。尽管心里的缺口注定无法填补,但是人生中有些发光的刹那,是永远都不会消失的啊。

微信订阅号:misslintanxi

 8 ) 很不幸,片中的人物我都懂

就像这个片子笑中带泪,我懂片子里的每个人,是不幸中的庆幸。

看完电影的时候,我给女票发微信说:看完了,好故事。

作为一个LGBT圈内人士,《谁先爱上他的》已经挺进我的同类型电影偏好TOP10。它与《春光乍泄》有几分相似,没有春光那么浪漫,没有那么迷离,却讲出了一个更好的故事。

这个故事通过孩子的旁白串联4起来,前半部分有些不明就里,谁是小三?谁先爱上他的……?直到阿杰到窗边点了根烟,说起他心中的一万年:

慢慢的,故事清晰了:

宋正远是大学老师,志愿帮助剧团做音乐,在17年前排练《愉快假期》期间,(几乎同时)认识了刘三莲和阿杰,剧场新人阿杰仰慕宋正远的才华,很快两人就相爱了,与此同时,可能刘三莲也爱上了宋正远。

有一天,宋正远决定去做正常人,拥有正常的婚姻、正常的妻子和孩子,于是毅然决然的离开阿杰去结婚了。直到十几年后的一个夜晚,gay吧买醉的阿杰在酒吧门口给了正在等他的宋正远一拳:这个男人死了这么多年终于回来了。原来宋正远肝癌晚期,决定在生命的尾声做自己,于是和刘三莲离婚,净身出户,来找阿杰了。

阿杰为了给宋正远治病借了高利贷,没想到换肝手术失败,还是病逝了。宋正远病逝前把他的保险受益人由儿子宋呈希改成了阿杰,以偿还巨额的高利贷。刘三莲不明真相,于是开始了保险金的争夺。于是有了儿子宋呈希住进阿杰家里偷保险金,渐渐解开他心中的疑问,以及“谁才是小三”……

这不仅是关于同志的电影,更是关于同妻的电影。

----------

看了上面一条对导演的专访,导演坦言这个电影早期做出来的版本大家都很失望,最终还是回归一个打动人的故事,推翻了所有的逻辑进行重新剪辑,回归故事本身,回归每个演员最动人的表演,才有了最终的作品。在此致谢主创团队。

下面说说标题----“很不幸,片中的人物我都懂”。对了,本文只是我个人对电影中人物的切实联想和有感而发,必然是很主观的。

对于很多的苦难,希望你是因为同理心而懂它,而不是正在经历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少再以对错、好坏去判断人和事。电影的中也一样,他们都没错,他们都很可怜。

宋正远。

宋正远是很“典型”的传统中华文化里的同志,他深柜,纠结,甚至不敢去爱。他必须扮演父母的好儿子,正常的去工作、结婚、生子,直到死神来敲门,才有勇气在最后的时间做自己。儿子、丈夫、父亲、爱人这些角色里,宋正远扮演的最好的,应该是儿子了。

“孝”,古往今来被认为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做人的根源,如果一个人不孝,那他便不是人。孝植入了历代绝大部分中国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无法突破它。而我们这一代人要孝顺的父母,他们绝大部分人都只知道同性恋就是变态。要孝顺?我们就不能变态。

我不想变成下一个宋正远。今天是大年初一,这个春节我没有回家过年,而是选择留在漂泊的北京,哪怕孤独、哪怕除夕夜连外卖都吃不上。父母安排的相亲,好像拒绝的理由已经用完了;亲戚们关于为什么还是没有男朋友的夺命100问,和异性恋网友遭遇到的还能愉快吐槽真的不是一回事。然而我不能出柜,保守的父母年纪正在越来越大,出柜的后果是这个家庭无法承受的。然而我更不能结婚,为了名义上的正常婚姻而去形婚、骗婚,牺牲自己和他人的幸福,这更是不可能的。

这个问题目前仍旧无解。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我们倡导LGBT人士可以与家人良好沟通,获得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微观角度来说,真的让你去面对这个难题,很难。

刘三莲。

刘三莲是中国2000万同妻里的一个。年轻时爱上宋正远,结婚生子,生完孩子后没了性生活,没想到老公竟然是同性恋。啊,同妻,沉重的话题,背后是多少悲剧。她们是男同志做个“正常男人”的道具,是传宗接代的机器,是掩人耳目的掩体。

她们的青春献给了硬不起来的老公,数十年如一日的面对老公的性冷淡、冷暴力,偶尔还能收到老公出轨男人的surprise……写到这里我真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咬牙切齿。这个恶性循环还要进行多少个年头:男孩发现自己是gay→选择隐瞒→做个正常人结婚→生完孩子完成任务→冷淡妻子→外面约炮、出轨…快终止这样的恶性循环吧。

刘三莲对儿子诉的苦都是真的,为了这个家,自己勤勤恳恳省吃俭用,付出了所有能付出的。片中有个细节是她在剧场和阿杰、宋呈希当众交锋后,儿子的不理解让她很痛苦于是去便利店买醉,挑了个洋酒,收银员小哥说1000(新台币),镜头切换后她正在喝一瓶米酒……这种失去理智而买醉的时刻,她仍旧在省钱,想着送儿子出国念书。

追讨保险金既是无奈也是不甘心。要一次次的在各种场合重复老公是个同性恋,死前出轨男人这样的真相真的太残酷。保险金偏偏给了这个不争不抢就拥有一切的男人,从谎言里惊醒的刘三莲不服。十几年的婚姻,一句“我喜欢男人”就game over了?刘三莲无法接受。

刘三莲的性格简直和我妈一模一样。宋呈希讨厌的饭桌也是我童年的噩梦。我妈也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为这个家付出,也和刘三莲这么瘦。她们内心的压力很大,而饭桌是一个发泄的好场景,从小到大的饭桌,充满了老妈的喋喋不休,充满了老爸的不耐烦。宋呈希说他想去加拿大摆脱刘三莲,而我则独自北漂,再辛苦也不要回去,我爸呢,更是远在非洲大陆,实力摆脱我妈的唠叨。我内心很理解、同情我的母亲,但是行动上我却无法和她好好相处。世界上的悲剧为什么这么多?

阿杰。

刘三莲不知道宋正远为什么喜欢这个整天跟磕药了似的的男子。但我们知道。阿杰与宋正远的CP有点像《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年轻的男孩被年长的男子所吸引,他们之间除了性,还有一种古希腊式的男子之爱。为了安抚宋正远掉头发,自己也跟着剃头发;为了给他换肝,就去借高利贷;宋正远都死了,他没缓过劲来还去医院送小笼包……阿杰对待自己的梦想很认真,卖掉摩托车接着演,腿都断了也要演,甚至还有一口气他都要演。这样的男子,为何不喜欢呢?

阿杰好可怜,我想抱抱他。深爱的人突然离开,这种痛只有经历过才懂,而我们阿杰,经历了两次。第一次离开,他去偷偷看了宋正远的婚礼,强颜欢笑;第二次的离开,他留着宋正远的睡衣,留着他看一半的书。这个情节让我想起《断背山》的最后一幕,Jack的衣柜上挂着Ennis当年沾着血迹的牛仔衬衣。

关于宋正远第一次的离开,若干年前也曾是我的故事里的情节。只记得那时的自己撕心裂肺的哭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悲伤?可能因为这样才显得幸福的幸&福之处。

----------

电影毕竟是电影,有适当的冲突,也有happy ending。片中也有些细节没有处理到位,比如宋正远和阿杰分手的时候台词太僵硬,且不符合逻辑,宋正远离开时说的话应该是他们刚聊分手时说的;宋呈希有几个镜头脸上有伤,大致因为剪辑的缘故没有了铺垫;片尾阿杰妈妈的转变太突然,过于为了结尾而服务;以及宋正远的形象塑造缺乏特点,太脸谱化,他不是宋正远,而是中国千万的男同志……瑕不掩瑜,仍旧是个好电影。

隔壁高举LGBTQ大旗的《性爱自修室》第一集就有一句台词惊到我:“你知道恐同是2008年的事了,对吗?现在已经不流行了。”

然鹅,国情不一样。我很认同本片的观点----不打扰是最好的祝福。中肯的说, 一个同性恋者对异性恋者强行灌输多元性论,和异性恋者强行说同性恋是变态,本质上没什么差别。

不奢望父母那代人可以理解并接受同性恋,毕竟他们从出生到成熟到认知固化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渠道可以丰富认知,毕竟他们接收的信息都是被仔细审查、严重过滤的。只希望我们这代人,互联网原住民,对这个世界可以有更多元的认知,在我们步入中年后,可以从容接受下一代人展现的丰富个性,这样就很好了。

 短评

终于看到一部不矫情、不沉溺、不煽情的台湾LGBT电影了,大大方方,磊磊落落,就像每天的日常生活,挺正常的,是爱都不容易,不管是谁先爱上谁,不论是同性还是异性。用孩子的视角,带着卡通色彩和喜剧元素去拍一个同志题材,挺巧的,至少不沉闷,不晦暗,不肉欲,不丧到底,剧本不错,演员也真的挺有个人魅力。

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暂定2018华语最佳,本以为会是电视剧拍法,却不料蒙太奇用得如此炉火纯青,欢笑与泪水随着回忆与现实不断切换,心绪也如同翻江倒海般瞬间汹涌。一个好像只为了钱,一个人好像只为了情,可其实都是因为爱,身不在场的人留下了心结,最后用一场无需多言的表演而全部化解。不想说邱泽撑起了全片,因为每个人都足够出彩,但他自然不做作的表演,确实让这个本就丰富的角色更富有层次。即便金马大包大揽我也不会觉得意外,感谢台湾,让华语电影在这一题材上从未缺席。

10分钟前
  • 盲忙
  • 力荐

刘三莲崩溃发神经的样子,和我妈真的好像……

14分钟前
  • 曾良君
  • 推荐

精彩绝伦!以少年的旁白做干扰项,看的过程中也就跟随他的视角,慢慢发现种种猜测都不是事实,最终回归到人性本善。电影叙事奇巧,闪回场景总是不遵循常规,该用到的时候任意切入,除了让电影的情节显得紧凑外,很多事情的经过和原委也通过它讲得特别明白。这部电影包含一个动人的同志爱情故事、一个女性获得完整角色弧的故事、一个母子之间从针锋相对到相互谅解的故事、一个对同志感情认同的故事。电影中的角色不多,但每个角色都要处理各种关系,比如谢盈萱,要处理母子间、夫妻间、原配和小王(小三指女性第三者,男的多一根,所以叫小王)间的关系,同理邱泽饰演的“小王”也要处理很多关系,所以两位男女主演都很有戏,这次金马最佳男女主他俩至少会有一个。

17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单论立意和意义就至少是年度华语五佳,毕竟探讨伦理和道德、同性和异性、家庭和真爱的华语片太少了,上一部还是25年前的《喜宴》。《谁先爱上他的》整体不见得比《药神》好,但单论完成度还略胜一筹,因为后者仍然进行了自我审查,而前者则创作更为自由和大胆,里面探讨的很多问题都要么是华语片不敢说的,要么是总是逃避的。刘三莲“告密”的确可恨,但这是不是侧面反映了仍然有很多人歧视同性恋?所以很多人不敢出柜。宋正远骗婚也的确不对,但如果人们对同性恋更加包容,是不是悲剧就不会发生?二刷时第12分钟阿杰习惯性地去医院给宋正远送早餐,才突然想起来他已经去世,随后又故作镇定,假装很坚强,这一幕实在太催泪。而母亲接受儿子则最治愈,这样一个看似最顽固、最保守的老人都能接受自己的亲生儿子是同性恋,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

18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妈的阿杰真的好好哦又纯又欲又热烈,宋正远这个骗婚gay凭什么被他爱啦!

19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电影的重点在“刘三莲”,是借同性恋议题讨论普遍的社会结构问题:婚姻的意义、女性的存在与诉求、亲子关系、“陌生人”相处等。影调轻松诙谐是好事,不夸大苦难又不渲染大爱是生活常态。但正是这样,影片可能会踩到雷区,即同妻的生存处境。比如影片女主,出于“阶级跃升”的原因,她在丈夫出轨男人的时候将自己变得下流;将自己的全部献给儿子,但还是整日哭闹,家宅不宁。那么如果她老公是(正常地)出轨女人,她的命运会是怎样的?老公爱上别的男人和出轨别的女人,不一样在哪?这些成为习俗的认知隐含了多少被第三方编码的预设?婚姻制度的异性恋矩阵,是如何迫使同性恋欺骗女性结婚,导致同妻?婚姻权利惠及所有性/别就是要破除这些迷思。让我们思考在第三方尊重两人道德情境的情况下,社会未来会怎么发展。

20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三莲被欺骗十年,小王隐藏爱十年,爱好强大啊,恨根本不算什么,三莲恨小王几个月就不恨了。其实,你讨厌的其实是你的无能为力,你不怕受伤只害怕一切都是假的。所以啊,要去爱!!

24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一萬年就是 當有一個人 想當正常人 然後離開了你 從那一天開始 之後的每一天 就是一萬年

27分钟前
  • 南無南無
  • 力荐

徐誉庭与吕蒔媛两位女性编剧交出了极为扎实、细腻的剧本。谁先爱上他的,还是谁先上的?这个命题摆在了“病故深柜灵魂男主”的儿子面前。面对为了争夺保险金几近崩溃的母亲,面对母亲口中夺夫夺金的男小三,儿子一步步体会到母亲、“男继母”因为一个情感游移男人带来的无数痛苦。LGBTQ是本片的探讨核心,但传达的却是属于每个普通人的情感困境,处理得颇为出色。

30分钟前
  • HarperDie
  • 力荐

故事如果顺叙的话会更感人,但插叙也带来了各种虐心抓马效果。小三不是小三,邱泽饰演的“小王”足以成为同志电影的年度人物,他的温柔、霸道、专情、撒娇,是对同志狐狸精的最好正名。爱的先来后到也许并不重要,不信你听巴厘岛...

3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对着香炉说酒话,对着爱人剪头发,对着屏幕乱涂鸦,三个去不成巴厘岛的人,一起对着风铃心乱如麻。谁先爱上谁,谁先放下谁,谁用十几年的光阴去捕捉一瞬间的美,谁用一万年的心碎去留住流星的泪水。考试可以去补习,爱情没办法学会。这不太正常的电影,让不太正常的我们,突然有一瞬间变得正常了一点。

33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力荐

永远永远永远不要作那种执着于自己为一个男人和家庭付出多少的女人。你的委曲求全换不来皆大欢喜,没人有罪,也没人叫你牺牲,更没人会感动

35分钟前
  • 力荐

導比較偏電視感,徐譽庭和呂蒔媛劇本是重心。幾番母子情敵過招趣味十足。雖覺第三幕戲中戲與情感結合力稍有不足。但也是不錯通俗劇了。謝盈萱(同妻)與邱澤(情人)選的好,尤其謝,終於等到電影女主角機會。出場必吸睛,神經質暴躁師奶,內裡也只是個被傷透的人。她說"一點點..都沒有嗎"那段太揪心...

38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邱泽真的太会放电了,想被他用最渣的方式狠狠地玩弄一个月(最多一个月,长了我玩不起

42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3.5。这部电影的母题放在所有华人地区都显得难能可贵,因为这是一个东方社会中不常被拿出来讲的故事;因此也仅在东方社会,这个故事才会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家庭与爱情,伦理与金钱,无论这些问题如何纠缠,最终触动我们的,终将是发自人心底的那一丝善意和良知。到底谁先爱上他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始终不会放弃那颗渴望爱与被爱的、滚烫的心。邱泽的高光时刻颇为惊艳,金马影帝,我押他。

46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为什么我喜欢你会让她难过?”被邱泽那一刻的眼神击碎,他的表演太好了。用玩世不恭的态度对抗爱人死后的生活,却在不经意间瞥见他血淋淋的痛苦。几条故事线的来回穿插有条不紊,他们困在自己的同志身份里,同样在困局里的几个人却因此为纽带有了一种疏远又亲密、脆弱又有力的联系,我想这不仅是他们的故事。最后他用一场残缺的舞台剧完成自己身份与“敌人”的和解,在零星的掌声中泪流满面,我也是。

48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全电影唯一的坏人死掉了。

52分钟前
  • 赤道星光
  • 推荐

“我只有一个小问题,都是假的吗?”

56分钟前
  • Ashling
  • 力荐

👦:“媽媽說,互不打攪就是最好的祝福。”

1小时前
  • Shinnic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