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起

短剧大陆0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神起 剧照 NO.1神起 剧照 NO.2神起 剧照 NO.3神起 剧照 NO.4神起 剧照 NO.5神起 剧照 NO.6神起 剧照 NO.13神起 剧照 NO.14神起 剧照 NO.15神起 剧照 NO.16神起 剧照 NO.17神起 剧照 NO.18神起 剧照 NO.19神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12 04:27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传奇无须赘言

写在前面:吹毛求疵的差评并不能影响一部杰作本身的品质。上映之前就料到必然有人说“超越不了TDK”或者“这是诺兰二流作品”——呐,你们自己心里有数,关于你们怎么定义一流和二流。

【综述】

What does that mean? RISE.

诺兰在三小时不到的片长里塞进了城市战争应该体现出的所有内容,细节精彩,布局巧妙,文戏和动作戏的分配张弛有度,从第一刻就紧紧攫住了观众的心。全片无冗余,让人屏住呼吸到最后一秒。这个好故事里居然有空当塞下各种代表性角色,诺兰居然能让看上去不可行的城市之战变得可行性十足(而且一点都不愚蠢,甚至没那么中二),而在BB的“恐惧”主题,和TDK的“牺牲“主题之后,他居然能用一脉相承但是完全相反的要素带给我们终极的震撼。如果这都不算一流,那……speechless.

关于本片的政治寓意不多说。剧组在川普大楼取景时恰逢华尔街事件,诺兰没想利用活动本身,却有意无意地在影片里表现出了这点。然而贫富差距的主题是从第一部就被考虑到的,这点也与Gotham本身的特性息息相关。如果说Joker是chaos和无政府主义的代表,那么贝恩和影武者联盟则是另一种秩序的代表——这也是为什么TDKR和前一部没有可比性的原因之一,毕竟反派的作恶理念差的太远,更别提布局和对象。Joker只是做了初步的小范围社会实验,仅限于Gotham,从某种程度上说,更像是对蝙蝠侠个人的挑衅,”Hero有了Villain才有存在的理由“,他的目的在于腐朽人心,击垮民众信念,但和贝恩相比,前者颇显小家子气。贝恩的行为归根结底来源于第一部里的湿父,湿父不要小打小闹,湿父要的是毁灭废墟之上的重建。
——所以就有了整个城市地底的浩大工程,他们蛰伏地下,暗中搜集情报,让松懈的GPD和蝙蝠措手不及。他们要的是民众全方位的崩溃。给点希望后赶尽杀绝。八年前的Harvey Dent成了最强大的武器之一,建立在谎言之上的和谐,崩溃得只会更彻底。

城市之战的关键词也许可以加上无政府主义,但暴乱实际是有领导人的。他们有目的有策略地揪出中产阶级, 让底层人士发泄出所有的愤懑。贝恩作为反派并不比Joker差劲。Joker的可怕之处在于神经质和对人性的洞悉,以及尽管他声称自己没有计划,但实际上却步步为营。贝恩的策略一点都不差于前者,他做的活儿也比前者布局更广,所需人力财力更多,不承认也没用,但就是他把蝙蝠侠置于”必死“的境地。更关键的是,他并不是最大的反派不是吗?Talia和Joker的行事方式不同,但毫无疑问更为狡诈,骗取了布鲁斯的信任,还顺带睡了人家。她取得了最强大的武器,撕毁了蝙蝠的面具,让Gotham沦为了比TDK里还恐怖的地狱,甚至让政府都手足无措——谁敢说不如Joker?

影片前半部分似乎一直在暗示大家,贝恩只是”pure evil“,他什么都不在乎。但是真正的pure evil并不足以让一个人耗费六个月(六个月只是地下工程的时间),并且赢得相当一部分支持。最强烈的动机往往不是因为恨,当这个反派摘下头巾,望向年轻的Talia时,那瞬间的温情让人猛然意识到这是汤姆哈迪的本色。前半段的残暴与冷血,响彻影院的怪异腔调,和某一刻的泪光闪闪形成鲜明对比,然而观众此时的心境与其说是震惊,不如说悚然。这个蛰伏底下的monster居然也会被赋予正常感情,而他的信念则全部来源于始作俑者。他们就是敢死队,不在乎自己的死亡,愿意付出一切实现看似中二的野心。

中二是聪明人的特权,但是不同的人即便处于同样的环境(影武者联盟)也会做出不同的中二选择。成为蒙面义警一人对抗全城市的罪犯,看似理想,实践起来却充满了挫折和痛苦,在旁人看来,显然是高帅富的中二;而让一切归零,在断壁残垣上建立新秩序,听上去则像心怀不轨者的空想。Nolanverse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幻想化为现实,让一切变得让人信服。Gotham的腐朽、Gotham的短暂繁荣、她的暗流涌动,所有躁动因素都在累积,每个人的行为动机都有据可循。没有莫名其妙,有的是宛若精密机械般的运转,而细节的着重刻画也体现了大师水准。几乎每个细节都承前启后(比如流出尸体的下水道),引出更多的线索,跟上主角的节奏,就能看清所有的逻辑。


【恐惧比利剑更伤人?】

Sometimes…the pit sends something back,but sometimes, a man rises from the darkness.

在batman begins横空出世时,所有人都被”蝙蝠侠曾经害怕蝙蝠“的理念震撼了。从没有人拿这群小玩意做深度文章,它们起初只是为了增添神秘与传说般的氛围。对了,还有恐惧。重启之后的另辟蹊径,让蝙蝠侠离普通人更近了一步。没有人对他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他也从没有过豪言壮语,他的一切挣扎都显得缄默无比。可以说,一切只是他个人的内心斗争,然而就是这样的斗争更能让观众感同身受。

当他克服脆弱的一面,克服萦绕心头多年的恐惧,在飞舞的蝙蝠中缓缓起身时,没有恐惧的布鲁斯诞生了。”无所畏惧“也成了他的特点之一,用恐惧武装自己、对付敌人,蝙蝠侠才会战无不胜。

令人讶异的是,终结章完全从另一个角度解释恐惧的作用。正因没有恐惧,布鲁斯才会吞下失败的苦果。他以为自己利用了恐惧,但其实并没有认识它的全部。诺兰替我们找到了双刃剑的另一个刀刃——是时候让恐惧回来了。Fear带来了求生欲,Fear让人无路可退,孤注一掷。这和第一部的主题如此吻合,却又大相径庭。监狱里通向自由的井口和当年布鲁斯坠落的地点如此相像,年少时的布鲁斯在洞穴里体验到了缠绕半生的恐惧,而现在,同样的情境,他抛开了绳索,故意让恐惧回归,不同的是,过去的阻碍却成了此刻的帮手。他跃上第二个石台的那一刻,更高阶的蝙蝠侠诞生了——把fear掌控得游刃有余。

不得不说,这个点带给了观众意料外的惊喜。同一个词,相反的主题,诺兰玩出了不同的花样。


【Gotham——永远的女主角】

Bane: So you came back to die with your City.
Batman: No, I came to stop You!

福尔摩斯和案件结婚,布鲁斯韦恩则愿意和他的城市厮守终身。Gotham,作为一个外表华丽,内里肮脏、但是处处隐藏着善意和希望的女主角,击败了一众莺莺燕燕,让布鲁斯对她死心塌地,为之赴汤蹈火。蝙蝠侠从埋葬他的地底崛起,靠的是愤怒,但究其原因是对Gotham无私的爱。

这座城市有所腐朽,时有坍塌,然而不相信任何一个人的蝙蝠侠却坚信其光明的一面。内心黑暗的骑士选择了守护而非毁灭。心底深处,他还是当年那个善良的小男孩,即便这座城市尽情诋毁她的英雄。”You don't owe these people anymore, you've given them everything.“
"Not everything, not yet."
——这段对话必成经典。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英雄的不满足。你以为他付出了够多,抛开了两张面具的名誉(韦恩继承人和蝙蝠侠),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没办法正常生活。到头来他居然认为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他逃出生天,闯进即将爆炸的Gotham,轻松得像个游客。他表现得越是低调隐忍,就越体现出一个英雄的伟大。

也许所有的主流英雄都很无私,但蝙蝠侠驾驶着the Bat驶向海面的那一幕却更让人心脏冻结。他披荆斩棘赶回保护自己的爱人,而那个爱人就是对他又爱又恨的Gotham.


【好痛苦的高富帅】

“So you lie to yourself to be happy. 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that. We all do it.”
— Teddy Gammell, Memento(2000)

Ironman和蝙蝠是复联和JLA的大钱包。看似人生赢家属性get,实则有苦说不出。哦不,高(科技)帅富可以大大方方地说”老资就是钢铁侠“,然后泡妞事业两不误;然而布鲁斯,基于城市复杂而扭曲的属性就要谨慎得多,每天面具换着带。而花花公子韦恩和蒙面义警几乎占据了他的所有时间,他没办法让布鲁斯掌控主人格。他为了Gotham而活,并非他自己。

这两个英雄面对危机作出了同样的决定,带着核弹一起飞。然而Ironman的基调诙谐而没心没肺,他甚至有帮超能力队友;蝙蝠则孤身一人,带着城市最大的秘密,留下一个名誉千疮百孔的韦恩,和一个重新崛起的蝙蝠形象。后者值得高兴,却又让人伤感不已。可是对于布鲁斯本人则是最好的结局——别管其他人怎么看自己,退休过小日子就好。

高富帅一点都不痛快。不是所有的高富帅都一条命。电影中的Ironman经历了洞窟囚禁和后天心脏病,这痛苦和脊椎骨被打凸出来的老爷相比几乎不值一提。布鲁斯是全世界最辛苦的有钱人,那段无配乐打斗中他的每一声痛呼都砸在人心上,拳拳刀肉的声效让人毛骨悚然,断背时的音效更让观众全身一紧,更别提他在监狱里尝试着站起来时那目不忍视的挣扎。

诺兰说过,贝恩给蝙蝠造成是是心灵肉体的双重打击,而贝恩也直接说了”break your soul“——他要蝙蝠侠看着自己的城市沦为地狱,他过去牺牲的一切都付之东流。一般的超级英雄片,反派们目光短浅目的单纯,还没想到这个层次,然而诺兰全把所有的压力和心灵痛苦赋予这个没有超能力的普通人,而他扛了下来,以一种超越英雄的态势。推动因素与其说是正义的伸张,不如说是”angry“。这怒气从第一部焚烧至今,从父母遇害的当晚烧到和贝恩的最终对决,

这个高富帅终究和其他英雄不同。他是暗夜恐惧的化身,他背负起常人不能背负的东西,担负起本不该是他的责任。他什么都没给自己留下,除了满身伤痕。


【Rise】

Why do we fall? So we can learn to pick ourselves up.

Hans的贝恩旋律一直误导了大家,让人以为“憋醒憋醒扒下啦扒下啦”是贝恩军团的口号,可是事实却相反。正如预告和序幕里种种骗人的暗示,贝恩劫机时丢下的“the fire rises”,而布鲁斯在监狱场景里问“what does that mean?”答曰“RISE”,接着就是贝恩按下球场引爆器的场景。——之前营造的氛围似乎都预示着反派的崛起。但抬头一看,影片名是the dark knight rises,无论他以怎样的方式从绝境中挣出,以肉身或者精神的方式的归来,本片都注定了是一个HE,就算蝙蝠侠真的死了,Gotham民众的心里一定崛起了千千万万个正义的化身Σ( ° △ °|||)︴

终结章布局庞大,尽管前两部的反派也意欲夺取全城,但终归给部分人留下了选择和逃命的空间。而TDKR的反派对城市实行的是完全的隔绝和惩罚,谁都逃不过,稍微有点财产的市民都会被揪出来审判,没有法制没有道德约束,是一场高端玩家精心策划的无政府主义狂欢。和之前不同,Gotham在本片中被完全实行了物理隔离,炸桥片段和孤岛模式致敬了漫画原作《No Man's Land》,整个城市一片废墟,“自治”的后果就是武装分子的张牙舞爪和普通市民的惶恐。这一刻阶级倒是模糊了些许,灾难和人为掠夺营造了虚假的平等环境,只是每个人都在被利用,始作俑者在暗处窃笑着自己的成果。她完全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意图毁灭腐朽的根基。三部曲的所有反派都在掀开Gotham的浮华外表,想用城市罪恶丑陋的一面压垮每个人的希望,而蝙蝠侠和他的支持者却从中看到了值得拯救的部分,维护比毁灭难得太多了。

Rise的不仅是被断背的布鲁斯,更是蝙蝠侠传递的守护信念。

比起庞大布局,个人的挣扎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然而影片最揪心的点从头到尾都是布鲁斯。实话说,混乱城市带给人的冲击程度比不上布鲁斯在地牢里的一举一动。他看着爱人被毁,而自己脊椎受伤,貌似无论如何也无法逃出升天,他没有任何超能力,所有的外援都在Gotham苦苦支撑。然而从绝境中崛起就是蝙蝠侠的伟大之处——他能超越普通人的极限,而只有这样的英雄才能担负起整个城市的责任。第一部的他已经做出了为Gotham奉献一切的决定,第二部则接受了黑暗骑士名誉的垮塌,第三部则做到了没什么超级英雄能做到的事情——move on.恨意与愤怒曾经掌控了他的思想,愧疚和伤痛让他裹足不前,当你认为蝙蝠侠不能从TDK里更前进一步时,你发现自己错的彻底。一个懂得收手的英雄做出的决定更加艰难,也更值得敬佩,谁都不相信的蝙蝠侠从头到尾相信的只有Gotham,他信任这个自己愿为之牺牲的城市,相信她的人能振作起来重新开始。(Selina Kyle简直是这座城市的化身,魅惑,狡诈,心中藏着没被挖掘的善意,在战斗中焕发了最光彩的一面)


【力量】

“A hero can be anyone. Even a man doing something as simple and reassuring as putting a coat around a young boy’s shoulders, to let him know the world hadn’t ended.”

蝙蝠三部曲之所以让人感同身受,就是因为Nolanverse总是和现实息息相关。没有酷炫超能力,没有夸张的爆炸与视效,一切特技都在为电影本身服务。而城市遭受的灾难和外星人无关,也没有一个中二想统治世界,她只是腐朽到了骨子里,轻轻一推就摇摇欲坠。然而这腐朽却一点不夸张,人人都知道我们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对电影中描述的场景也不觉得像是另一个次元。正是高度的相似让我们隐隐有了紧迫感。

不知道大家怎么想,但我认为蝙蝠侠是21世纪以来最鼓舞人心的超级英雄。因为他是人类,他腰缠万贯却过得不比任何人轻松,他的援友少之又少却足够让他对自己的Gotham给予厚望。而影片结尾处他对英雄的定义更是点燃全场——每个人都可以做英雄,即便你只是在一个小男孩身上围了一件大衣,告诉他这不是世界末日。

Gordon当年的一句话rises a knight,这个举动微不足道,却代表了诺兰对现世英雄的定义,而这恰与中国的一句俗语对应——“勿以善小而不为”。英雄无需豪言壮举,他在我们身边低调行事,关怀着每个弱者。而对于影迷来说,这不失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蝙蝠侠电影不是宣扬暴力与无政府,这个文化标识只会激起每个人做英雄的欲望,就像奥罗拉枪击案幸存者所说的一样,世界丑恶不会阻碍美好事物的发展,“we will attack back in strength”。当影迷们在蝙蝠的主旋律中走出影院时,相信每个人心里的正义骑士都被激发了出来,以后的每一个善举,都像是得到了蝙蝠侠本人的肯定。

A hero can be anyone——我相信,单单是这句话就能让世界变得更好。


【背后策划者】

"It's always about a good story"——Chris.Nolan

诺兰从没变过。如果你以为他只会玩叙事顺序那就大错特错,如果你以为他只会迎合宅向观众搞科幻,那你也错了。诺兰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拍自己想拍的片,而这从来都是关于一个好故事。

谁能说蝙蝠侠终结章不够好?谁规定史诗要以悲剧收场?尽管诺兰不像前辈希区柯克那样,对好人一向宽容,但他仍然坚持了最关键的一条:一个感动人心的角色应该得到一个好结局。尽管过程艰辛,充满了牺牲、死亡,与复活,但Cobb的陀螺终究是停转的,而布鲁斯也过上了他完全应得的生活。没什么比HE更完美了。

而TDKR的细节更是处处充满了闪光,诺兰兄弟和大卫高耶的犯罪智慧简直是罕见得高端。他们的叙事仍然滴水不漏毫无破绽,不要以为叙事的一流在于顺序的小花招,诺兰在memento里只是小试牛刀,在batman begins里磨练功力,在Prestige里炉火纯青。再到后来,叙事就不是一种炫技手段,而是为了剧情服务可以随意变更的工具。因为叙述方式和剧情相比从来都不是重要的那个。两小时45分钟一晃而过,情节紧凑场面犀利,这个文科生的逻辑和故事架构足以让理工科汗颜。作为业界良心,诺兰摈弃3D,坚持IMAX,一切都在为观众的观影快感着想。黑暗骑士驾驶着batpod冲进追逐战,也冲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难能可贵的是,诺兰没有用第二部的声誉大做文章,TDKR显然与BB联系得更紧。尾声总是和开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蝙蝠侠诞生之初的恐惧回归,布鲁斯最原本的人格也终于掌控了主体。托马斯.韦恩做到的事情,布鲁斯也做到了,甚至做的更好,毕竟他为Gotham带来了明天。

不像其他制作想着赚钱拍续集,诺兰和他的剧组明智地选择抽身而出。拍第一部时,诺兰只想让英雄回来,到了TDK,他们认为一个完美的结局足矣,对蝙蝠侠,对布鲁斯,对所有观众。没人敢给超级英雄片结局,但是诺兰却毅然叙述了完整的故事。他不会再拍蝙蝠侠,贝尔不会穿上蝙蝠衣,一切在此结束。

而影迷不应该感到丝毫遗憾。这部现代犯罪史诗聚焦于一个混乱的城市,一个有缺陷却每次都在进步、敢于承担责任的普通人类,一个不能被腐蚀、不能被击倒、能承受所有痛苦的暗夜骑士。和蝙蝠侠经历了这么多,所有影迷都可以诚挚地说出——

We believe in BATMAN
and thanks again, Chris.Nolan.

2012.8.28

 2 ) 四星级的吐槽

前几天在杂志上看诺兰访问,他说这次的蝙蝠侠绝对是出史诗巨著,特别是战争场面,是今年电影里能看到的最壮观的战斗场面。同时杂志上的每个评价都是一面倒的五颗星,一百分……看这些话时我有点不好的预感,因为诺兰一向是比较低调谦逊的,这样的人放狠话,要不就是作品真的好,要么就是不那么好,需要抓眼球。经验来说,后者居多。但我还是存了希望,因为他是诺兰嘛。

早上六点半就爬起来赶去香港,八点半电影院开门我八点一刻就到了,买票时发现第一场就已经接近七成售出,越后面的场次预售情况越好,全天侯排满,群情汹涌啊。看时全场无尿点,场面够大,技术精良,大腕多,故事讲圆满也留了后续给未来接手者,影院里空调依旧那么冷,还好我多带一件t当披风盖在身上,还把右手放到背包里取暖……

说这么多,只为表示,电影还是精彩的,只是与之前的蝙蝠侠2比,少了压场的彪悍人物,之前诺兰号称的深刻剧本也完败于他自己的前作《盗梦空间》,看到最后我甚至有点小后悔,早知道就多睡几个小时赶下午场也没多少差……

没看过电影的同学看到这里就可以关页面了,我懒得写那么多剧透,只吐槽。

1:开场又是跟上一集一样来场打劫,上回劫银行这次劫飞机,过程没太出人意料,一猜我就知道班恩就在飞机上,也猜到他一个人搞定所有人。这种模式能换一换吗?

还有,通篇我都没怎么感觉得出这个人物有什么邪恶魅力,上集的小丑足够疯狂和让人无法摸透,这样的疯子很能勾引人的追随心理,这一集的大块头有大智慧,宣传上总在讲他的高智商,到最后也没觉得,他那几场演说都没啥煽动性,这种口才我很难相信片头那个自愿留下随飞机坠毁的兄弟没精神病……

如果是要煽动那些罪犯,不需要说什么革命啊,把权力还给人民,开仓放粮,给枪抢女人就成了嘛!

如果要是一个卯足了劲就是要毁灭人类的狂人也可以,结果原来只是个喜欢女神一门心思献身的吊丝……太让人失望了。

还有,老湿这次被面具一罩,声音还算有戏,眼神实在不够看,可能眼睛不大吧,身材看得出努力增重,只是没有阿诺那种压倒性的块头,而且一半裸后发现演出《勇士》的六块腹肌已经变成一块了……劲用过了啊……

2:既然蝙蝠侠是跟忍者大师学过的,功夫应该好一点吧?班恩是身手能压过蝙蝠侠的强人,功夫更应该吓到观众尿了吧?结果俩人一上手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一套抡拳头看谁挨得揍……投资两个亿花点钱请个武指有那么难吗?还是诺兰心目中的打斗就是这程度?

要说打架不好看也就算了,蝙蝠侠要逃离监狱,那个小女孩奋力一跳都跳得过的距离,他老人家跳了好几回都过不去……我就不信濒临死亡的力量能让人瞬间移动?这里剧本稍微加个内容,说明当年小女孩跳过去时石头断了一截不就成了吗?不然就这跳远能力怎么担当得了蝙蝠侠这名头?!

3:稻草人啊稻草人,上一集就出来几分钟当龙套毒贩,这回沦为龙套法官了……我就不说你了,你长点心吧!

4:班恩统治了整个城市几个月,还没逮到逃跑的警察,那么多暴徒大家都在客厅里过冬吗?除了把富人赶到街上外也没见他们再干什么坏事,诺兰你还是中学生呀这么纯洁?或者我只是没领会到你需要争取不被评到r级?

困在地下几个月的警察们吃喝不愁就那么一直待着?几个月不见阳光也没见谁维生素e不足感冒生病——考虑到地面已经有积雪了,地下应该更冷吧?还是地下道热气成了天然保暖设施?没有匪徒往地道里扔个炸弹啥的?太不悲惨了!

还有,这些警察的性格都一样吗?没谁受不了叛变投诚?然后放出来后立刻投入战斗也不见需要动员啥的,跟打游戏没两样。而且大家手里都有枪,非要来场指环王式的对殴……你就不能玩玩巷战?整个城市都空了呀!

5:忍者大师的女儿……不好意思我已经忘记她的名字,你是非要跟杀父仇人睡觉才能获得信任吗?最后捅刀子是一定不伤要害不废对方武功呀?毁了整个城市自己和仇人死在一起这是什么复仇思想?一直搞不懂所有复仇故事都有这样的思路……

6:全片的泪点几乎全是老管家一个人提供的,就他说的句句人话,可是他和蝙蝠侠决裂那场戏实在太短了,给几个特写镜头也好吧?然后整个故事就没他事儿了!直到最后三分钟才又出现……在中间安插他几个镜头能让这人物更饱满啊,感觉蝙蝠侠一解聘他,他就直接出国度假了,歌谭城被困那么大的新闻他老人家一点也没关注……

7:关于蝙蝠侠,这次感觉多给了贝尔很多表演空间,好像想把上一集小丑过于抢镜这事补偿回来。整体不错,但最后我要吐槽的还是康复过程。无论是原著还是之前的采访都说到,蝙蝠侠是被打断了腰椎——在没有药品和设备的情况下,靠监狱医生那点土办法,居然几个月就康复还提升了威力!

我不懂医学,可我之前只是拉伤了腰椎都在床上躺俩月用掉无数云南白药膏,而且复健一年多只恢复了八成左右。即便蝙蝠侠非常人的体能也不能过分逆天吧?我开头还想是不是他用忍术或气功什么的,结果就是几个俯卧撑……这样随便练练居然就打败了之前无还手机会的班恩,你当我傻啊?!

好了,吐槽归吐槽,我不后悔跑这一趟,但我强烈建议诺兰同学,除了你和你老弟写剧本外,多加几个剧本医生,没事多看看东方武侠动作片,你会更上一层楼的!

 3 ) 黑暗骑士——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他的科幻电影

科幻代表作:
《蝙蝠侠:开战时刻》2005
《致命魔术》2006
《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
《盗梦空间》2010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2012

       说起今年最令人期待的电影,毫无疑问只有《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和《霍比特人》堪当此称号,其他像《普罗米修斯》、《云图》、《环形使者》等都只能叨陪末座。将在7月20日北美上映(据说有望在8月30日引进内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无论从各方面说都是超级大作——上一部《蝙蝠侠:黑暗骑士》全球票房过10亿美元,在烂番茄网站上的新鲜度高达94%,是典型的口碑票房双赢电影。这个系列电影的光环显然完全来自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闪耀光彩。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新一代导演领军人物吧。

       我们知道美国超级英雄漫画中的蝙蝠侠从不用手枪等现代武器,维护正义但绝不杀生(所以很多观众看到《蝙蝠侠:黑暗骑士》中蝙蝠侠对付小丑的段落都会奇怪干嘛不把这家伙干掉);这位黑骑士毫无超能力但却能制造各种武器装备(当然,他还不是钢铁侠托尼·斯塔克那样的疯狂科学家);幼时失去父母的他始终躲在阴影中,却一直守护着光明……从某种意义上说,诺兰就是他摄影机中的蝙蝠侠,或者叫“黑骑士”:他非常喜欢传统的电影技术,坚持使用胶片拍摄而不去追数字电影和3D电影的风潮;同时诺兰又喜欢IMAX技术,推崇大银幕能给观众带来最震撼的观影感受;他的电影中始终交织着光明与黑暗的斗争主题,他对这个世界的混乱、黑暗、丑恶有着透彻的认识,作品中散发着一种黑泽明般的悲剧英雄主义气质。

       可能有人会对我把诺兰的《蝙蝠侠》系列以及《致命魔术》算做科幻片有些不解。确实,诺兰不是詹姆斯·卡梅隆、雷德利·斯科特或斯皮尔伯格、卢卡斯那样典型的科幻片导演。他的电影都是类型片,但总体类型上却又是模糊的、杂糅的:包含了黑色电影、惊悚片、动作片、罪案片(或者更准确的说,偷盗电影Heist Film)、科幻片等等。科幻在他的电影中更多是作为一种元素、一种概念,而不是核心风格出现的。诺兰可能不是一个极客科幻迷,不过他仍然称得上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科幻电影导演。

复杂叙事

       喜欢科幻电影的朋友可能有这种感觉:大部分科幻电影故事其实非常简单直接,堪称是“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无外乎是外星人入侵,某地球人想办法逃跑并最终找到了解决外星人的办法(《洛杉矶之战》、《世界大战》、《天际浩劫》);要不就是你忽然陷入了某种恐怖怪物的追杀(《铁血战士》、《异形》、《突变第三型》、《迷雾》);再有就是在未来的某种奇特环境中,你被迫开始了一场改变生活的冒险(《星球大战》、《时间规划局》、《少数派报告》、《银翼杀手》)……这种可重复、模仿,大量生产的故事核心本来是类型片的特质之一。拍得不好的类型片往往会让观众感到缺乏新意、华丽空洞、没有个性,犹如容易腻人的快餐食品。

       诺兰则非常喜欢在他的类型电影中加入复杂的叙事——你会发现他的电影情节繁复,起伏波折,或隐或显地前后呼应。诺兰往往采用多线叙事甚至时间倒错的叙事方式。比如他的电影处女作《蚁蛉》(Doodlebug),这是一部仅3分钟的黑白短片,讲的是有个人总觉得屋里有蚂蚁式的奇怪东西,他到处寻找拍打,最后发现是个小人,在终于可以拍死小人的时候,一只巨大的鞋从天而降……我们看到,嵌套式的故事、古怪神经质的角色、黑暗的人性表现、希区柯克般悬疑惊悚的情节,这些诺兰日后作品中的特质在竟然其处女作短片中全部初具雏形。

       诺兰的成名作是成本仅500万美元的《记忆碎片》,影片如果用正常的顺序方式,这个主人公在失忆后追踪杀妻凶手的故事大概20多分钟就可以讲完。但诺兰大胆地打乱正常叙事,从结尾开始拍起,利用黑白与彩色两种手法来区分主人公的过去和现实状态。明线是分段倒叙,每一段的开始都是下一段的结尾,暗线则是回溯式的独白顺叙。如果用数字来表示影片情节的时间轴,那么《记忆碎片》叙事采用的是10-1-9-2-8-3-7-4……这样的顺序。该片制片人詹妮弗·托德曾说道:“《记忆碎片》是一部非常复杂、深具人性思考的电影,但是这个题材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增加了许多复杂性的问题需要你去思考。”

       《致命魔术》和《盗梦空间》的叙事复杂度更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你甚至必须要画图表才能理清这两部科幻电影。《致命魔术》的叙事中心是多重人格,你不知道哪个才是休·杰克曼饰演的魔术师真身,哪个是他们用机器复制出来的复制人;《盗梦空间》则是嵌套结构,通过5层梦境来一步步展开这个给他人头脑中植入思想的故事。

       如果从科幻构思的角度来说,《致命魔术》和《盗梦空间》这两部片子的构思都不算前无古人、独特新奇。前者不过是用近于蒸汽朋克的风格,把复制人这个点子放到了交流电刚刚出现的维多利亚时代;后者无非探讨了梦境(虚拟现实)与真实之间的界限、梦中梦、改变梦境内容进行阈下意识控制,进而影响现实……这样的构思在科幻小说中早已比比皆是,国内的如王晋康的《七重外壳》,同样以嵌套形式来讲述虚拟现实的故事;国外的像著名科幻小说家波尔的《地下隧道》,讲述主人公陷入了6月15日的循环,结果发现自己其实是机器人,生活在一个桌面上的模拟世界里,而其生活的目的只是为给广告商提供行为模式分析的样本!这两篇多年前的科幻小说,其故事创意都非常大胆、新奇。

       诺兰最成功的地方显然主要不在影片的创意,而是他可以以精彩的叙事和完美的细节让电影显得引人入胜且颇具深意。大部分关于虚拟现实和梦境的电影都仍然把重心放在现实生活的部分,因为它们很难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梦境世界。诺兰则通过细腻地展示了如何进入梦境,在梦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醒来等等问题,让梦境彻底地形成了完整的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法则、规律、逻辑。从这方面说,诺兰显然是个思想实验者,每部电影都是他思想实验的视觉呈现。

高概念电影

       诺兰的电影都可以看做是“高概念电影”(high concept film)。所谓“高概念电影”,指的是那种具有高识别度、高传播度,影片的故事梗概简单明确,极易吸引观众的商业片。这种高概念电影往往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电影故事,吸引消费者。比如说《阿凡达》就是最典型的高概念电影,影片故事可以概括成“一个地球上的残疾人在外星上重获身体,融入其世界”,这个情节概括和影片宣传语“一个全新的世界等待着你”重点都不在故事本身,而在于“展示外星世界奇观”的诱惑。正是这个概念(而非《风中奇缘》式的故事)真正吸引着观众。你不难想见,为什么有些观众会觉得《阿凡达》不那么有趣——因为他们期待的是故事,而非新3D奇观。

       《黑客帝国》、《人猿星球》、《侏罗纪公园》都是很典型的高概念电影,它们都可以轻易归结出吸引人的核心概念:未来人类沦为机器电池!猿猴代替人类成为地球霸主!在小岛上复活恐龙!谁能拒绝这些内容的诱惑呢?

       诺兰的影片同样如此:前面我们说的3分钟短片《蚁蛉》主打的就是一个无限循环概念(短片往往会非常强调故事概念);《记忆碎片》的核心是“一个失去记忆的人寻找真相”;《致命魔术》讲的是“两个魔术师斗法”;《盗梦空间》最吸引人的自然是“给他人脑中植入想法”……其实诺兰电影的片名就已经透露玄机:《Doodlebug》、《Memento》、《Insomnia》、《The Prestige》、《Inception》——全都是一个专有名词,略显生僻、涉及某个科学领域。这不就是“概念”么?也就是说,诺兰的电影片名,基本就是影片最浓缩的概念。

       《盗梦空间》和《蝙蝠侠:黑暗骑士》的病毒营销做得都堪称经典案例:2008年初,希斯莱吉尔英年早逝。《黑暗骑士》很快推出了WhySoSerious.com这个病毒营销网站,该网站发起了从小丑招募同伙到被9张扑克牌遮挡住的小丑照片,从万圣节动员全民参与的字谜游戏到愚人节期间的全球礼物大搜捕等各种活动,成为了小丑拥趸们的大本营,人气甚至超过了影片的官方网站。这也正是因为诺兰的电影非常容易在概念上做文章的缘故。

       既有高概念电影的简明和易传播性,又用复杂叙事来托住故事,使其丰富、引人思考,这就是诺兰的制胜法宝!

黑暗复仇

       诺兰的电影在故事之中多半蕴含深意,绝不像某些故弄玄虚的科幻片或者惊悚片那样仅仅是卖弄叙事手法或者创意。他的影片一大主题就是:复仇!《记忆碎片》是主人公向伤害了他妻子的人复仇;《失眠症》是老警官为自己的良心复仇;《致命魔术》是一个魔术师向另一个毁了他的魔术师复仇;《黑暗骑士》是蝙蝠侠向当年曾枪杀了其父母的黑暗势力复仇……

       我们知道,复仇是故事中一个古老的母题。但诺兰的复仇主题指向了一个新的方向:通过主角的复仇揭示人性的丑恶一面,揭示社会中的群氓带来的悲剧,揭示生活中的黑暗面。《记忆碎片》通过最后一段情节整个颠覆了前面为妻子复仇的故事!(注意:以下有严重剧透!)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一切可能都是主角Lenny的想象,他的妻子不是死于强奸,而是死于他自己之手。他悲痛于误杀妻子的事实,于是强迫自己改变了记忆。影片从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开始,最后却变成了一个“俄狄浦斯”式的宿命悲剧,令人感到悲从中来却又无可奈何。主人公开始的正义多情形象到最后也变得模糊可疑。《致命魔术》中同行之间的竞争慢慢失控,最终竟然变成了一场充满陷害、谋杀的魔法骗局。《失眠症》中艾尔·帕西诺饰演的老警官在失手打死搭档之后用谎言掩盖真相,结果被凶手利用,深陷良心的困扰之中……复仇故事中明确的善恶对立在这里消失了,我们看到的复仇中隐藏着自我欺骗和各种秘密。看来,诺兰确实深受当年黑色电影的影响,继承了黑色电影阴郁的调子、愤世嫉俗的态度以及善恶不明的道德观。

       《蝙蝠侠:黑暗骑士》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戏:两艘被小丑控制的船上,人们都被给予了控制对方船上炸弹的遥控器。在两个只能活一个的规则下,哪方会放弃人性,选择变成凶手?小丑还强迫蝙蝠侠在能拯救哥谭镇的检察官哈维·丹特和自己心爱的女友瑞秋之间做出选择。这两个抉择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即考验所谓正义的坚实性。囚徒困境是一道典型的社会学道德难题,极少如此明确、尖锐地出现在电影中,但它却构成了《黑暗骑士》中重要的一幕。在这种两难困境中,其实是没有合理解的,无论怎样选择,都会是痛苦的结果。小丑的强大不在于其具有超能力或者了不起的头脑,他的全部可怕都在于,他认为人性本恶!所有人都会在一点点诱惑、恐惧的推动下倒向邪恶,而且越陷越深,无法回头。诺兰宽容地将第一个囚徒困境化解于无形,让手握对方和自己生命的群众选择了“不行动”来作为对小丑的反抗。这是很理想化的一个答案。对第二个困境,诺兰则冷酷多了:蝙蝠侠如果像绝大多数超级英雄电影那样选择救女友,那么他就失去了正义;如果救检察官,则失去了感情和人性。蝙蝠侠最终选择了自己去救女友,让警察局长去救检察官,却正中小丑下怀,被小丑的掉包计所欺骗,直接导致检察官丹特走向黑暗面变成了“双面人”——《黑暗骑士》中,小丑始终没有被真正打败。影片结尾处,拯救了哥谭镇的蝙蝠侠却遭到群众的背弃,背负骂名忍辱逃亡。从来苍白乏味的高大全式超级英雄在诺兰这里成了真正的“黑骑士”,具有了真正的灵魂和深度!

       今年7月将上映的《黑暗骑士崛起》是诺兰“蝙蝠侠三部曲”的终章,影片会更加黑暗与沉重。蝙蝠侠或将在影片中面临死亡的结局,诺兰显然是把蝙蝠侠变成了耶稣式的悲剧救世主。黑暗无处不在,黑暗无法根除;希望之光熹微,然光影摇摇,始终不灭——这大概是导演诺兰的内心体验吧。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可以没有超人,可以没有复仇者联盟,却不能没有黑骑士,因为在他黑色的装扮背后,是心灵救赎希望的崛起。

注:感谢豆瓣网友“不识字的清风”和微博上的“Homeworld大魔王”,纠正了文中的一处错误。

 4 ) 一个腰间盘突出患者·心の俳句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淫者见淫,你们猜,身为一个工作吃饭蹲马桶上网看书打游戏平均每天保持坐姿14小时的死白领的我,看完蝙蝠侠之后究竟被哪一点戳中了呢?

是史无前例弱智轻敌活泼柔弱宛如一朵姣花的OOC韦恩少爷么?

是高帅富与白富美莫名其妙的炮友关系么?

是管家爷爷爱的表白么?(爷爷操着一口销魂的硬国口音又身为管家这种高危职业还终身未婚在一个怪咖小孩旁边守了这么多年活寡你敢说你不是暗恋布鲁斯他爷爷我就跟你拼了)

并不是啊。

那么答案是什么呢?是什么呢?究竟是什么呢?


请大家跟我一起念:腰!腰!切克闹!

没错,就是腰啊,每天躺下来都会痛得叽叽叫的腰间盘啊。

姣花韦恩关在监狱里被人家土法炼钢拿大麻绳吊起来猛踹脊梁骨的时候我的眼泪都要落下来了。

脊椎骨突出一块,好熟悉的对白。

为毛我的医生只是建议我每天像个傻逼似的吊在单杠上做拉伸?为毛没有人这么神来一脚把我的脊椎给踹直?

哪怕会像韦恩少爷那样连呼带喘叫得像叫床一样让人默默脸红我也乐意的……麻痹长痛不如短痛!

你们说是嘛!!

所以我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拯救世界果然是有原因的。

因为腰不平,何以平天下嘛!

 5 ) Harvey Dent Act 白左和红左的距离

片子不如TDK好看没办法,那过于成功了。不过里面有些东西非常有趣,比这方面含糊不清的tdk更有趣。

看完以后,我更关心的片子里的Harvey Dent Act。当然诺兰兄弟不是政客也不是律师警察,他们编不出法案的内容。不过根据有个图片的暗示,我们可以做一些揣测。
http://collider.com/wp-content/uploads/the-dark-knight-rises-harvey-dent-act.jpg
当然看到图片之前,根据电影,我猜的是第一,在一定条件下放松警方对嫌疑人进行关押的限制,延长拘留时限等;第二,放松对felony的定义,增加允许DA或者警察在没有取得法官warrant的情况下进行逮捕的可能,放宽对probable cause的定义,增加法官签发warrant的可能;第三、增加对有组织犯罪的刑期、降低其获得减刑、假释的可能。
另外,添加证据排除规则例外的可能性不大。

图片显示明显的拒绝假释,当然这可能是对于parole board的适用也可能是法官直接在判决中引用。

不过有一句话值得玩味,是“这个法案给予Gordon局长最终击败仍然存在于我们的城市的犯罪与腐败所必须的武器”
这句话或许隐含着扩大警察权限的可能。

这个法案试图通过对有组织犯罪的针对性立法来降低城市犯罪率,这是很多国家和社会都在采用的方式。

当然这个法案给城市带来的相对安定和祥和的八年是建立在宪法权利的克减之上。
市长在回答这个法案是否会让gotham成为警察社会的质疑时,简单的描述了颁布背景和效果而不是正面回答这部法律不会侵犯公民自由。

当刑法与刑事程序倾向于严厉打击犯罪而不是公民权保护时,虽然能造成社会相对平静的后果但是必然会导致架空宪法权利。
尤其是在定义“有组织犯罪”的情况下,这破坏的可能不仅是第四修正案的权利,更可能进而影响结社自由。

当然我不讨厌Gordon和Bruce基于舆论考虑保护Dent的名誉。

但是同样我认同一个被警察内鬼背叛的DA有报复的权利。表面主义的同态复仇并不与正义相违背。

因此无论在internal affair时期调查警察,DA时期打击罪犯并捕捉小丑还是在two-face时期,Harvey Dent反倒是我认为比较一贯的人物。米兰达规则并不会直接排除后续证据的有效性,因此即便是他进行的逼供也未必像后来的Dent Act那样直接破坏宪法。

而他死后的形象被用于塑造城市良知式的信心以获取民众对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法案的支持是非常可悲的。
就好像主义的阳光不能填饱空虚的胃,凭借虚假的悲情所维系的克减宪法权利的严苛法案的支持和信心必然随着悲情偶像的坍塌而破碎。
这是Bane能够在轰破Blackgate的同时轰破市民对打击犯罪的信心的根源。
而如果民众心中对善的信心并未被击破,即使在核讹诈之下,打土豪分财产也绝没那么容易进行,这点从TDK的两艘船都没用按下引爆器中可以看出。

当蝙蝠侠从一个披着斗篷的vigilante变成一个试图唤起民众信心的偶像包装者或者制度设计者,我们看到一个幽灵在Gotham的上空徘徊。
当然相比之下,白左虽然愚蠢,却还是基于那些善意的出发,让他们能够找到错误,市民可能被白左忽悠但更同样能从白左的错误中改正。

至于红左,他们带来的就是以解放为名的简单的破坏和毁灭而已。不过说起来Miranda Tate小姐还混同着极端自然保护的白左思维,以及重塑文明的射秽主义想法,这或许意味着当对人的善意被其他价值超越之后,白左就脱胎变成绿左红左了,这就没救了。

呃不过明显,好莱坞对红左的理解和想象力还是太弱了。

对白左可以用事实教育,虽然朋友常说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但是毕竟,任何社会都是基于善意之上,如果失去了善意则人间即是地狱了。

对红左,我说过Render unto Caesar the things which are Caesar's, and unto God the things that are God's, and unto Devil the things that are Devil's,军队和核弹造出来的孽,让军队和核弹来解决。

 6 ) 吐槽贴 向诺兰竖起中指

      当年看完《盗梦空间》后,就调低了对诺兰同志的期待值,那部其实已经失去了黑暗骑士和致命魔术两部神作的风采。 进电影院之前想着蝙蝠侠这种正邪对抗套路的电影,他应该不会失手,快节奏对抗和战斗场面交替加上激昂的音乐,至少会值回电影票,让我舒舒服服地坐上164分钟的时间。但是……但是……尼玛的,这是一部多无聊的电影啊。

   (有剧透)

      你有必要铺垫那么多狗屁剧情吗,你的快节奏叙事去哪里了?黑暗骑士NB的就在于不拖泥带水,有事说事。160分钟完全可以精简掉一个小时的戏份,中间别说去嘘嘘,就是去借卷纸去上个大号,回来也完全跟的上剧情。
     我实在搞不懂那个蒙着面的悲恩同志到底是想要干嘛,从头到尾狗屁叨叨地说了N多废话,说到底就是为了地下挖个洞,把城市搞成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然后……然后就准备用个大炸弹炸死所有市民,再然后呢……没了,多么无聊的一个反派,你丫没长大啊,就喜欢点炮仗玩啊。我朋友看的时候一直在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我哪里知道他为什么。
      小丑的经典除了希斯的完美演绎外,主要是剧本塑造出了一个具备邪恶理念的人,他利用人心的恐惧制造出了真正的恐怖,让整个城市失控,让每个人在善恶间抉择,这才是反派的王道。
      有人肯定要说悲恩同志有追求,他制造了革命,他煽动了人民,他发动了文革……我要对那些所有装B的所谓影评人竖起中指,文革尼玛啊,就几个破镜头审判了一下,这也叫文革,还动不动解读这么多含义,说过审如何惊心动魄。你们全都有迫害妄想症,巴不得广电把文字狱玩到极致才爽啊。

      反派的乏力和剧情交织的疲软直接导致了整个电影的无聊,这部里面,编导压根就是在应付观众,诺兰你缓两年拍,多打磨下剧本,你会死啊。最操蛋的是蝙蝠侠被猫女骗了后,被贝恩打败扔到了那个破洞里面。
      说到这个洞,看的我那叫一个窝火。这简直就是编导的一个偷懒洞。演到一半把主角朝洞里一扔,然后反派就在城里点火杀人,最后主角爬出去与反派决战,主剧情就结束了。这还能这么糊弄的,我要看蝙蝠侠和反派的智勇对抗啊,这部电影里蝙蝠侠的戏也太配不上主角了,不是消沉着就是在洞里唠叨,瞬间让我想起了倚天屠龙记里面的张无忌,蝙蝠侠在洞里找到一本九阳真经也好啊。别和我说风格不统一,前一部里面的风格是十分统一的,漫画电影的现实主义彻底更新了漫画电影的未来。这部电影里这个破洞监狱实在让我跳戏,你这是哪里挖出来的,是波斯王子里面穿越来的吗。
    
     好吧,我就不说剧情了,当时我想着来看场面的吧。结果……从头到尾除了炸城市让我激动了一下,整部电影里面的场面和动作都是无聊到爆啊,钱都花哪里去了,别提那个天上飞的蝙蝠飞机,星球大战里面随便拉个飞行器都差不多。
     中间一度我在怀疑诺兰是找枪手导演的。动作场面那叫一个差劲,除了无聊的格斗(大哥,骇客和伯恩都出来了,您能请个动作指导吗),就是那些无聊的枪战。导演的场面指导够差劲了,要不是强大的工业体系撑着,估计都能不及格。那个警察和暴徒对战的场面,你能拍得再烂一点吗?南非刚出现镇压矿工的屠杀事件,那场面才是对抗。整部电影里的人都患上了开枪恐惧症,不管是警察和暴徒开枪都是慢半拍的,直直地端着枪,也不知道在干嘛。这就是导演和剪辑的问题了,板子还是要打在诺兰屁股上的。

      其实整部电影的吐槽点不计其数,几千个警察呆在下水道里面几个月,吃喝拉撒睡怎么办,敌人给他们送?即使出来了,是不是也会畏惧强光(参考我们的矿难事件),还能直接参加战斗,战斗力依然满血?
     悲恩让三组人拖着炸弹在城里到处跑的意义在哪里?捉迷藏?为什么不好好派人守着,哪怕绑几圈市民做盾牌也可以啊,难道就为了好玩?
    还有演员的表演,这是大银幕啊,什么都放大的,最后死在车里的那位姑娘,你还能死的在假一点吗?
    …………(此处省略一万字)
      
     我看的那场上座率应该在七成左右,但是没有出现伟大的鼓掌现象,也没有出现散场后大家恋恋不舍,眼中含泪的留恋情景,那都是因为这部电影太无聊了。最后,严重鄙视那个微博女王的品味,什么中国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就差跪在那里膜拜了,有点品味好不好,至少投名状就比这部无聊电影好看,场面、人物和剧本都强好几个档位。

    我是看了众口一词的赞誉,多年潜水实在忍不住了,特意注册一个来一吐为快的!
     


——————————————————————————————
      我始终觉得一味追捧喜欢的导演或者其他创作者,是最有害于创作者本人的。一味叫好只会让人失去创作方向,不会纠正错误,相反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创作者最想听到的是批评,那是真正能帮人进步的阶梯。
       不论什么作品,全是赞美的谗言,听不见一丝的反对声音,这正常吗?
      穷则思变,困而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dased:
   说明一下,侠影之谜我看了三遍左右,黑暗骑士我看的次数我都说不清了。我没看出这部所谓的崛起怎么就崛起了。
   首先情感上没有铺垫,第一部的时候他的父母死了,他是从孤儿的阴影中走出,击败了训练自己的师傅(也可以解读为击败了父辈之人,从男孩彻底成长为男人,这是西方戏剧的常用主题),才变成了侠者。主题其实是成长。
       上一部他心爱的女人死了(爱情),他托付重望的检察官变成了恶魔(事业),成人世界的两大主题被毁,可见小丑对他的摧残有多大啊。最后虽然赢了小丑,于情于理最后都只能坠入黑暗中。
   两部的设定理清后,其实发现每一部都有重大的变故(虽然很狗血,但是有效才是王道),这一部里面什么都没有(玛丽安最后的反水算不上变故,你根本不关心她),他最关心的人是管家老爷爷,其实最应该把老爷爷用来摧残蝙蝠侠的,是打击他的最好武器。同时我本来期待的猫女应该变成最懂他的女人(因为都超越法律),加重两人的情感,然后在最后发生变故等等。有了让蝙蝠侠牵挂的情感,故事的对抗才能出彩,才能在最后击败反派时,有激动人心的力量,这是激荡观众情绪的最好办法。
     其实这部隐隐透出主题是家庭,这是中年男人的主题,但是戏写的太差(甚至还借来第二部瑞秋的信来凑戏,想推动情感,但是又不发展)
  
  回复Cataclysm:
   1和3的联系我明白,但是对不起,我没看出有太大帮助。
   贝恩和玛丽安的所谓刺客联盟计划(具体的计划内容我就不细说了),基本停留在原地(1的水平),说白了,就是要炸掉哥潭市。1里面因为重心在于蝙蝠侠的成长,所以最后反派(师傅)的计划不用太宏伟和复杂也没有问题,戏够。但是经过两部锤炼,蝙蝠侠什么样的人大家知根知底,160多分钟的电影,你就重复一下1里面的炸城市计划就说不过去了,这也是为什么无聊的原因。
   综合我对两人的回复,应该明白3的软肋主要是没有情感和强大的阴谋推动,才造成了戏软的结果。(里面我最担心的戏是匪徒去杀警察局长,因为我对他有情感,希望救他)
   好了,该说的差不多了,此贴我不再回复了,到此为止,觉得电影NB的继续吧。






 短评

"当你一个人行动时,戴上面具,这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你心爱的人。" 影片前一个半小时略显平淡冗长,还好最后一个小时各种决战、逆袭反转和揭秘,非常提神和过瘾,高潮一直持续到影片最后一秒…Nolan, Rise!!!

1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贝恩真的太可怜了。。。。知道真相的瞬间我原谅了他做的所有坏事!老湿的眼睛真的会演戏!不戴面具的一秒镜头好帅 好虐 好凄美 好想哭!本以为这次我会改邪归正彻底爱上大蝙蝠,搞了半天我还是个悲催的反派控 。。。Goodbye, My Friend. 此去便是永别。(轻微吐槽:马良挂掉的那一下有点囧)

13分钟前
  • A L E X
  • 力荐

为了给哥谭带来光明和希望,他不惜撒一个弥天大谎,为哈维·丹特背锅。哈维·丹特成为了哥谭的光明骑士,他却成了恶魔。当法律和道德不完善的时候,它们不但无法伸张正义,反而成了枷锁,约束了好人,让罪犯逍遥法外。但他愿意替他人承担罪责,让他人保住名誉和清白。因为他不仅仅是想当一个英雄,他想比英雄做得更多。《黑暗骑士》的立意和深度已经是超英片中的佼佼者,在你以为《黑暗骑士崛起》很难有所创新的时候,诺兰又玩出了新花样:谎言能隐瞒一时,但永远是隐患。哥谭暂时的和平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迟早会成为反派攻击人们的武器。阿福何曾不是英雄?他的言行的确会让布鲁斯·韦恩因此而恨他,但同时也能让他继续活下去。戈登也是如此。谁都能做英雄,即使他做的事很简单,比如给一个小男孩披上外套让他安心,让他知道生活还在继续。

14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难道我是第一个看的吗?墨尔本crown village cinema, 所有人都鼓掌了,绝对是今年最伟大的电影!

19分钟前
  • 午安君
  • 推荐

拍出了黑暗英雄的铁血丹心,但没能超越《黑暗骑士》。配乐超赞!

2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孤立地看,这是一部无可争议的五星电影;但和第二部《黑暗骑士》比起来,它只能拿四颗星。

26分钟前
  • 胡天翼
  • 推荐

我绝逼无法忍受四十天的剧透所以果断去小破岛看掉了!OH MY GOD!Kneel before the Nolans!之前不看trailer采访TV花絮什么的果然是对的,不然惊喜都没了!I just can't find even one appropriate word to describe it. The epic ending of the Batman trilogy!!!这么一比较妇联好幼稚≧▽≦

28分钟前
  • 叉叉
  • 力荐

算不得神作,但诺兰的黑暗骑士依旧轻松甩出其他的超级英雄电影几条街,对照着美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别有一番滋味。最大的优点就是情感力量充沛,依旧有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牛X台词,中段角色的口才个个了得,情节确实有点散,剪辑有点审美疲劳,配乐很棒却也有点刻意煽情,小囧差点成好基友罗宾。★★★★

2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英雄挥别,正气永存;史诗落幕,传奇不朽。漫长黑暗过后,终迎黎明曙光。

34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三部曲,都是关于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庞大的人物线索和故事,诺兰已经构造出自己的世界观——我觉得,他是相信黑暗的。Gotham doesn't deserve a hero like this, but he'll still give everything to them. 另,小丑有且只有一个。(用打一星来表达对脑残粉的蔑视的人可以省省了,你们配吗?

37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疯,诺兰究竟把蝙蝠侠系列拍到了怎样一个高度啊,弥漫始终的黑暗感几乎将人吞没,我甚至觉得其它英雄电影可以不要再拍下去了,复仇者联盟二剧组也赶紧解散吧,即使你搞来一万个超级英雄乱斗,也不比高谭市大楼顶上熊熊燃烧着的巨型蝙蝠那般凄美孤傲。四年的等待值了。

3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四星半。鸡蛋里挑骨头:配角形象不够丰满,转折欠缺说服力,三个月的时间没有拍出维度,感情戏有点进展太快,井底戏有点抽象。虽不是诺兰最好的电影,但比起其他电影仍甩N条街。英雄故事结尾虽然有点老套,可当尘埃落定之后,所有人缅怀过去、继续生活时,仍落下泪来:传说终会终结,英雄永远不死。

4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所以那场床戏的作用就是为了证明蝙蝠侠这十几年还是有性生活的……

45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解释了英雄以及英雄精神,蝙蝠侠终于找到了他的答案,无论是伤感或是其他情绪,这个黑暗系列终于结束了。汉斯·季默的配乐很棒,激昂或忧伤,很好的推动了情绪,很大一段时间都是被配乐震得热血沸腾的。合格的大片,场面、气势以及紧张感都有。最喜欢的还是猫女,Bane的发挥空间太有限了。三星半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Anne Hathaway美得足以把全世界的基佬都掰直,但刚被掰直的基佬们马上又会被囧瑟夫萌弯。

53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整个蝙蝠侠系列所讲的故事一言以蔽之不过就是:高帅富会武术,谁也挡不住!这部自然也不例外。与前两部相比只是变得更加冗长乏味而已,整体乏善可陈。全片无高潮,能淡出个鸟来。真有点替那些枪击案的死难者感到不值,为了看这么个鸟片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真是死不瞑目。

54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超过TDK不敢说,但永垂影史是扛扛的.

59分钟前
  • 无殇
  • 力荐

失望到爆!反派为什么反的设定,最后反转的设定,最后拯救的设定,都是那么的普通乃至无趣,甚至连打斗都毫无新意,那些反派配角就是一个个等着轮流给蝙蝠侠打。诺兰导演水准没差,只是这次的编剧编得真的弱到爆炸!

1小时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完美的终章。这是一部可以让我回忆起当初我是怎么喜欢上电影的电影。

1小时前
  • 张小北
  • 力荐

雙手合十,十指緊扣,我和一場的毒撚淚流滿面,如此蒼白的心,既視之溫柔,只有真心愛過的人,會照單全收,It really doesn't matter,燃燒有時,道成灰燼也有時,在話語把我們逮住之前,我知道我已轟轟烈烈的,真心愛過。★★★★★★★★★★★★★★★★★★★★★★★★★★★★★★★★★★★★★

1小时前
  • 何倩彤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