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记录片美国2011

主演:Gary Hustwit

导演:Gary Hustwit

播放地址

 剧照

城市化 剧照 NO.1城市化 剧照 NO.2城市化 剧照 NO.3城市化 剧照 NO.4城市化 剧照 NO.5城市化 剧照 NO.6城市化 剧照 NO.13城市化 剧照 NO.14城市化 剧照 NO.15城市化 剧照 NO.16城市化 剧照 NO.17城市化 剧照 NO.18城市化 剧照 NO.19城市化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8 20:33

详细剧情

  Director Gary Hustwit (Helvetica, Objectified) completes his design film trilogy with Urbanized. Exploring the design of cities with the world’s foremost architects, policymakers and engaged citizens, Urbanized frames a global discussion about how the design of our cities affects our lives.

 长篇影评

 1 ) 2个随笔

1.Copenhagen

-为了鼓励人骑自行车,采用“人行道-->自行车道-->路边停车道-->车道“的从内到外的设计顺序,这样骑自行车的人就知道是车在保护骑自行车的人,不是骑自行车的人在保护车了。

-"A good city is like a good party....If people just get involved into social activties,they will forget places and time and just enjoy.Dont look at how many people walk in the city.But look at how many people have stopped walking to stay and enjoy what is there."如果这座城市里,人们经常在外流连忘返、融入社交生活,舍不得回家,那么这是一个好城市。

2.Highline Park

-"The high line is an extraordinary artifect....As an landscape architect, a question I always ask is,what design actually messup here.What through design wil youl anesthetize?" 高线公园设计师这一番关于叠加设计对现有环境影响的思考与后面德国Stuttgart 21(为了建设铁路拆除百年老树)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2 ) Notes

Elis 之前提到的 Participatory Design。
Bogotá 的市长好可爱。
Parked car lane between bike lane and traffic @ Copenhagen.
喜欢 Tidy St 的 InfoViz。

Hustwit 这种很泛的说话方式感觉并不太适合 Urban Planning 或者 Industrial Design 这种过于宽大的主题。比起走马观花地讲一堆城市,不如就挑一个城市好好讲。比如 NYC。Highline 和 Jane Jacobs 这两个很有意思的点都只是随便带过了。还是更喜欢 Helvetica 这样挑一个主题来讲开的故事。喜欢从各个方面来切入正好可以把 Typography 里一堆谁也不关心的点给带出来。

忽然想到这样泛泛地讲的一堆例子大概会在 GRE 作文里十分好用。可是某人已经考完了~

 3 ) 问题的答案有且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人”

Urbanized 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城市化。但本片更多地关注了城市规划这个概念:一座城市怎样建成,他如何满足市民的需求,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增长和衰退,如何面对因民主意见争端和政治拉锯导致的反对浪潮,等等等等。

        虽然探讨的话题很多,但本片总体上以一种关怀的和客观的基调进行,在各个问题下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展现客观的事实,并且加以温暖积极的评价。虽然展露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看完并没有因为这些问题而感到压力重重,反而甚觉温暖,充满希望。

        本片关注的焦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作为讲述的重点,片子讲述了贫民区和贫困人口聚居区的问题,难以忘怀的是智利圣地亚哥城的例子:

> 建筑师:Alejandro Aravena
> 项目:Lo Barnechea — Social Housing Project
> 公司:Elemental

        在这个项目中,建筑师不仅仅关注如何给予贫困家庭一个住的地方,而是致力于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前景和机会。让他们在拥有房子的同时,也拥有未来更进一步,拥有财富和地位,成为城市中产阶级的可能。

        于是他们把保障房的选址定在了拥有更多工作机会和交通便捷的地方,买下了相对地价较高的土地来建造房子。为了在有限的经费限度中为贫困家庭提供足够的空间和住房,他们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Participatory Design. 相对于建造完整的房子和提供完全的装修,建筑团队在和入住家庭讨论之后,只建造这个家庭自己无法完成的那一半工程。而另外一半,则留待入住家庭未来使用自己的时间和资金来继续完善。(酷的一比啊啊啊啊 !!!设计师太帅了啊啊啊啊!!!这踏马才叫人文关怀啊啊啊啊!!!)

        以及在这个案例中,有一个让我相当震撼的细节。在与入住家庭的协商中,建筑团队会问他们在浴缸和热水器的二选一当中选择要哪一个。我们(包括政策的制定者、规划者)的第一反应都是热水器,而这些家庭几乎全部都选择了浴缸。对于这些贫困家庭而言,他们来自没有下水道和自来水供应的地区,从前他们洗澡就等于在院子里挂一桶水,而拥有浴缸对他们而言相当于拥有了某种程度上的隐私。以及,他们根本就没有钱来付加热水的煤气费。

        这个细节简直是mindexploding , 我从未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需求、生活的情形和条件、以及观念的不同。永远不要从自己出发去理解另外一个人,因为这只能带来误解和导致糟糕的后果。沟通,沟通才是一切。不只是要明白沟通的重要性,还要怀着一颗真正愿意倾听和帮助的心去做。

        除了关心贫困人口,片子还探讨了郊区城市化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如何建立一种人与人亲密联系的社区关系,如何对待已经过时或失去效用的建筑设施,如何在因为灾难和经济衰退而失去活力的城市里寻找新的生机,以及当城市建设计划受到人民和其他政治力量的阻碍时应该怎么做。种种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更多的是,我们——个人——作为这些问题的核心,如何共同参与,创造更加美好、温暖、符合大家远景的新城市。

 4 ) 精巧而无力

片子是个好片子。

片子整体讲了讲从建筑设计的角度,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如何引导普通人的生活。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资本集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进入了城市生活,预估在2050年左右会有75%的人生活在城市。 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城市生活,并不意味着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新迁入城市的群体是无产者,在初入城市的时候也只能生活在城市的贫民窟。

片子里举了好几个城市设计的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有(不按纪录片顺序):

一是印度孟买,高耸气派的大楼周边全是破败的违章建筑。因为无产者需要住宿而他们又住不起地产开发的大楼,于是只能自己建筑自己的小屋。周边公共设施严重缺失,50人一个马桶。。。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城市化带来的巨大割裂,以及还有很多尚可改善的地方。

二是巴西利亚,这是个失败的城市设计案例,按照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设计,是一个建立在汽车尺度之上的城市,完全忽视了人与人交往所需要的尺度空间。看着漂亮,使用起来却是非常难受。

三是南非新建的某个小镇子,小镇内没有产业与工作,人们都需要乘车去市中心上班,因为小镇内部路上没有灯,道路不平整,加上贫穷,一到晚上当地治安非常之差。通过一定的市政设施的改善,灯,警戒楼(晚上给灯),平整道路,改善了人的生活。但还是需要更多的考虑,因为当地人也有孩子需要玩耍的地方,需要可以让母亲安全看着孩子玩耍的地方。

四是丹麦哥本哈根,这是设计引导成功的案例。为了减少交通堵塞,并减少污染。通过对道路的划分,让人行道自行车道停车带汽车道分化,保证了自行车道的安全,以引导人们更多使用自行车。

五是亚历杭德罗设计的那几个保障房项目。

六是美国城市,上世纪50年代二战结束后大量官兵回到美国,为了安顿他们,并兑付善待他们的承诺,美国政府开始了大量郊区化(城市扩张)的内部开发。而这种开发在现在越来越被认为是浪费,因为他们人住在郊区,却要开车去市中心上班。其中底特律因为产业转移,人口大幅下降,。。。

七是哥伦比亚波哥大,城市管理者考虑为贫民窟设置了自行车道,方便他们的行动。城市管理者也考虑设置了快速公共交通系统。

大部分大城市都要面临的问题都是它的组成的相当一部分是贫民窟里生活的,他们缺乏种种设施,设计可以引导,但我想更好的方式确实让他们本身自己拥有改变的能力,而这才是消除贫苦与不平等的方法。在这一点上,设计却是无能为力。

 5 ) 城市之心

20180917看过。

关注建筑是因为我喜欢美的东西,喜欢光影艺术,喜欢设计,希望有生之年能真正接触到这些东西。在BJ,在“铁盒子”一般的公司里上班下班难以接触到这些。

关心城市规划是因为在生活过的城市过的不幸福,无论是回不去的家乡,往任学校所在地济南厦门HK,BJ都没有彻底爱上一座城的感觉。房地产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最重要的资产,成为实现阶级飞跃的重要资产(从无产到中产需要一套房,从中产到资产需要N套房),如何在不同城市、不同国家配置资产,我相信国家城市历史城市变迁能够多少告诉我一点答案,至少你能感受一下她历史的脉动吧。

总之,城市经济学很重要,如果想找到让你更适宜生活的城市国家。

如果我们不关注新移民是怎么融入城市的,那城市会被贫民窟化。
参与式贫民窟改造工程,做出毛坯房?剩下的由家庭自己改造。 改造贫民窟的促进作用,人们超着中等收入的方向努力。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将古典建筑林荫大道引入城市,提高城市自豪感。
花园城市构想,同心环设计。
巴西利亚,简单具有现代设计的城市。
波哥大市长,人民的基本权利里面不包括停车权利。限制停车限制出行。
新兴城市市中心不断转移,花重金我修地铁是不理智的,中心转移到地铁不方便的地方,快速公交车道更高效。
哥本哈根:不要看多少人穿梭行走在城市中,要看多少人要为城市停下脚步。
简雅各布,社区功能与城市之心。
美国二战后基于郊区化发展模式,搬离拥挤的城区,美国梦与家庭住房紧紧联系。
Defining sprawl is liking defining ponorgraphy, you know when you see it.定义城市扩张就像定义三集片,一旦你看过你就明白了。即使是美国郊区,每一幢大开发商开发的房子也像是cookie cutter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把人们撒在郊区,侵蚀了田园风光。凤凰城成了城市扩张的反例典型。
底特律:从一个昔日的全球工业生产大城市衰败到今日的农业自治特色城市,200万人口只剩70万。
建筑行业,一个大量才智被浪费的行业,80%的设计规划不被采用。
新奥尔良:没有灾后重建规划,无数的建筑师在这里设计一通,让真哥哥地区看起来更像灾难。

 6 ) the definition of design



aw from typography to industrial design to urban planning, i've finished the film trilogy directed by Hustwit
design is to provide a neutral solution smoothly and seamlessly and keep it as simple and as obvious as possible regardless of required knowledges and aimed areas
the beauty as it, is the simple and the functional of the design and as for me, the clever sparks derived from designers are the prettiest
at the same time, which is the potential difficulty every designer has to confront
although, no doubt, to recognize the basic problem from the surface then solve it properly is already back-breaking for everyone, it is not capable of becoming design yet. design, as above "solution", is its simple and obvious. since the simplifying of solution is equipped and the fact that it is as obvious as that people will cost zero effort on it, "solution" will evolve to "design".
the creation of Helvetica, material usage of MacBook and the placement of bicycle lane in Amsterdam are great examples of design in the trilogy, even Dieter Rams' design brief and his products are illustrating and defining the word "design" in the society and the century we are in
Hustwit was trying to show us "design" in three areas visually and audibly through the three designed films and for me, he did it successfully

 短评

开头动画不错,后来就是听一群人balabala,公交优先,自行车优先等等,所谓的民主,体现在城市规划中,就是听大多数人的啊,也不全对吧?#20220504

9分钟前
  • huyouyou
  • 推荐

基本上可已算是城市规划的科普片。

12分钟前
  • 遗忘以后
  • 力荐

IFC看的too, 之前卖票的信誓旦旦说会满座,结果成了Furman Center的包场。好片子,又给人旅行的冲动,特别是孟买。international urban planners应该会喜欢这个片子,或者不喜欢,因为举的栗子planner都应该很熟,highline, B

16分钟前
  • 杜大队长
  • 推荐

干货没有多少,但是看了以后还蛮有感触的

21分钟前
  • 上将文丑丑
  • 力荐

简直是业界项目和名人大巡礼 绝对适合课堂推广

25分钟前
  • 糖烘烘
  • 推荐

我真的是怀着去学习的态度去看这个纪录片的....结果在讲纽约格林威治的规划那段镜头竟然拍到杰西和巴沙了!!杰西戴了红帽子,巴沙戴了个墨镜,他俩真的就只是路人无意间被镜头捕到!!我估计他俩自己都不知道!我当时整个人都石化了!!我发誓,真的是他们俩!!

26分钟前
  • Iberian
  • 力荐

清熵B站“稍后再看”列表。边做卫生,边松散地刷完。

31分钟前
  • 严冬
  • 推荐

城市化的常识:贫民窟自下而上的自演化、交通出行模式面向个人尺度、隔离导致的街区和城市衰落、群众参与规划、民主和分歧、创新。

32分钟前
  • reneryu
  • 力荐

行人/自行车/快速巴士道路权,人口,能源,治安…具例:孟买=贫民窟、巴西利亚=纸上完美、智利圣地亚哥=廉房、波哥大=BRT+自行车、哥本哈根=自行车、底特律=坍缩+城市农业、北京=飞速发展、凤凰城=郊区蔓延、Brighton=省电、纽约=高线公园、新奥尔良=灾后重建、里约+开普敦=治安、斯图加特21=新旧冲突…

37分钟前
  • ζωήιδ
  • 还行

对哥本哈根的城市设计理念颇为赞赏!以及,我真喜欢底特律那个说话很直的种菜小哥😆

40分钟前
  • kido🖖🏻
  • 推荐

道路权;BRT;自行车道;城市退化之后出现的有机菜园;废弃铁道改成高空公园;闹市区的豪华廉租房。很有意思

43分钟前
  • Tao
  • 推荐

喜欢elemental的贫民窟改造和波哥大的慢行系统案例,但一个多小时要讲urbanized这件事,总有一种电影刚开了头就结束的感觉:p

47分钟前
  • i
  • 还行

People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see different things in this multidisciplinary topic

48分钟前
  • 绿小草
  • 推荐

城市节能很重要,能源浪费太厉害

53分钟前
  • 绿色阳光
  • 推荐

设计面对图纸,终究要在现实社会中使用

56分钟前
  • 到底凡人
  • 力荐

虽然依旧是个泛泛的城市化入门片,但还蛮喜欢哥本哈根做的一些尝试的,里面也提到我很喜欢的高线公园,底特律城市退化之后出现的有机菜园,智利的参与式设计保障房也还有些意思,选浴缸选热水器的问题。http://open.163.com/movie/2015/9/3/H/MB0JQR6IL

1小时前
  • 女宛心兑
  • 推荐

挺有意思的纪录片,讲述了城市设计的一些粗浅内容。如今设计如上海,东京,孟买这样的超大型城市,难度已经远远超过发展数百年的欧洲城市了,如何保证在功能齐全的前提下提高舒适度,是每个设计师都必然面对的挑战!

1小时前
  • Riobluemoon
  • 推荐

道路权;快速公交,自行车道,高线公园,有机菜园。分散资源挤出人口,还是集中资源满足新移民?社区精神,郊区化。

1小时前
  • 头头儿
  • 推荐

在看過這部電影之後,也看了一部叫The Humn Scale,後者更完整清楚。但對完全不了解城市設計的人來說,這是一部很好的入門電影。

1小时前
  • Hajime
  • 力荐

虽然我不见得赞同里面的观点,但是案例都挺有意思的~

1小时前
  • leoglory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