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

动作片挪威2012

主演:Ingrid Bols? Berdal  Hallvard Holmen  Bj?rn Moan  

导演:罗阿尔·乌索格

播放地址

 剧照

逃亡 剧照 NO.1逃亡 剧照 NO.2逃亡 剧照 NO.3逃亡 剧照 NO.4逃亡 剧照 NO.5逃亡 剧照 NO.6逃亡 剧照 NO.13逃亡 剧照 NO.14逃亡 剧照 NO.15逃亡 剧照 NO.16逃亡 剧照 NO.17逃亡 剧照 NO.18逃亡 剧照 NO.19逃亡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3 20:36

详细剧情

14世纪,黑死病肆虐以来第十个年头,恐怖绝症夺走挪威一半人口,国家萧条,人丁寥落。为了生计,有人铤而走险,干起杀盗劫掠的营生。穷人家少女欣儿(Isabel Christine Andreasen 饰)随家人迁徙异地,但在荒野山间遭到匪徒袭击,父母、弟弟均被杀害,欣儿则暂得性命,随女匪首戴格玛(英格丽德·波尔索·贝达尔 Ingrid Bols? Berdal 饰)回到营地。戴格玛只希望为心爱的女儿斐吉(Milla Olin 饰)找到一个如姐妹般的玩伴,但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欣儿被奴役、威胁和欺凌的命运。   清楚明了自己的处境,欣儿必须想方设法逃脱。在斐吉的帮助下,她们向密林之外逃去,而戴格玛及其凶神恶煞般的途中紧随其后……

 长篇影评

 1 ) 政治工具罢了

开两倍速看完的。刚开始我还心想不会又是同性恋或者种族主义相关的吧?结果两个都有。搁这叠buff呢?故事情节、画面的表现都平平无奇,甚至有掉帧的感觉,如果不是政治正确很难理解怎么拿这么高分。况且电影中一味丑化其他国家甚至自己的祖国阿富汗实在看不下去,还多次提到要去美国,显得非常优越似的,不知道是谁扶持塔利班的吗?总之看完以后非常失望,不推荐观看浪费生命

 2 ) 和主角狠狠共情,看着眼前的那个难民,我却开始走神

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想,如果我成了难民,我该怎么办?尤其是当电影中出现了莫斯科第一家麦当劳开业的热闹场景,不免让人想到俄乌开战后麦当劳撤出俄罗斯前人们排队品尝最后一个汉堡的画面。三十年里多少无常变迁,人有时真的只能被命运无情地抛来扯去。难民是一种状态,每个人都有可能进入的一种状态。就像电影放映的那个星期二,早上还是阳光和暖,中午开始忽然下雨降温,很多人是穿着短袖瑟瑟发抖去中大邵逸夫堂看这部电影的,估计早上出门时谁也没想到自己晚上会如此狼狈。我以前常常想,即便自己在工作上没什么上进心,转而花大把的时间读无用的书,看想看的电影,到了老年,无牵无挂,自己前半生的积蓄和上一代留下来的财产可以被我肆无忌惮地吃光用尽,也算是能安度晚年。但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也许有一天生活被不可控的因素打断,居无定所,货币贬值,家人离散,我也将走上和男主角一样的流离之路。这样说来,也算是和影片主角共情了。

映后谈环节,社会学系的教授请到了一位在港的南亚裔寻求庇护者(Asylum Seeker)分享他的经历和感受。我费力地听着他磕磕绊绊口音极重的英语,脑子里不断跳出来的都是本地媒体关于难民报道的新闻标题“南亚假难民”如何扰乱治安,让政府浪费公币。涉及到自己的现实生活,想法也随之转变,我可能会更关注本地底层的生活现状(其实也没有多关注,大多数时间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孤芳自赏,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去哪里爬山、自己的播客有没有人听、自己写的日记有没有人读……),也会担心如果难民申请机制更容易,是不是会变向鼓励更多寻求庇护者的涌入,这个已然十分拥挤、生存越来越艰难的城市还能容纳多少这样的涌入者,他们在语言、文化上又如何融入这个“多元”社会……在电影里产生的共情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就像电影《私人订制》里,葛优说如果自己有一百万、一千万、一个亿,甚至十个亿,都愿意捐出来做慈善,但如果自己有辆车,却不愿意捐出来,因为“我真的有一辆车”。看完这部电影,写完这段话,我还会再回头关注难民问题吗?我不确定,希望能比以前多关注一点点。

 3 ) 至少未亡,至少看到

看过很多以中东人民为主体身份的影视作品,可最爱的还是这部把话说透了的动画纪录片。

无论是带有俄狄浦斯情节的《焦土之城》还是获得2015年金棕榈大奖的《流浪的迪潘》,他们的主体都是中东地区的人民,可前者更侧重寻找,后者更注重个人社会关系重新构建的过程,我们仅仅知道他们有过逃亡,有过构建,但是剧情影像的建立却并不能令人信服,利用难民的社会身份来讲述一个公式化的故事,来博取奖项的关注,似乎已经成了一部分新时代艺术电影吸睛的标配。而《逃亡》则是给了难民这一社会身份真正的人文关怀,为了深入而记录,为了保护而以动画形式叙述故事,以旧影像为引,牵出一次次的家园重新构建的难民,如何逃亡,归宿又何在的故事。

两个身份,难民,同志。在自身国家文化以及世界的社会环境之中,这两种身份的地位秩序都极不稳定。而《逃亡》给了这两种极不稳定的关系一个出口的宣泄,一个自我秩序重启的机会—家人,带有血缘的家人和自我选择的家人,两种稳定的关系带来了逃亡成功的必然性,也带来了一份最动人的记忆,逃亡途中,有社会阶级地位来体现的世界秩序规则。

几个国家,纷纷代表了不同社会秩序的开始和繁荣发展,俄罗斯在80年代末,刚刚结束冷战时期,在种种社会秩序上的紊乱带来了他们逃亡最难忘的记忆,因为警察的贪婪有一线生机,也因为警察的贪婪也迫切逃亡…丹麦作为福利制度早已发展周全的北欧国家,一定程度上的人文关系也体现在了对难民身份人权身份的尊重之上,而男主出身的阿富汗,自然代表了死亡,了无生机,自会逃离。以世界为主体的宏大叙事空间之中,阿富汗是毁灭,俄是伤害,丹麦则是生机…可也仅仅是生机,也不是他可以获取安稳生活的关键,他可以获得这种生活,在于他身份的被肯定,而他自我形成的世界,就只有他目光所及里的家人和爱人。

逃亡的是什么?第一次逃避,是逃离死亡,第二次逃避,是逃离伤害,第三次逃避,是自我认定要逃离自我认定社会身份上的死亡,但是家人对于社会身份的肯定,同样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认定以及全人类共同情感的表达。

动画形式带来的不止保护身份的意义,更有给这些故事一个更有冲击力的具像化表达,当这个世界过于惨烈或故事难以表现,线条动画的形式就出现在影像的画纸之上,由线条来填补空间,填补我们对这段未亡经历的认知…甚至,在最后的动画与现实的跳切镜头之中,我们能捕捉到一丝导演个人情感的投入,那是对朋友现存生机的认可,和难民自身精神家园建立的赞叹。

《逃亡》称得上是2021年最佳动画长片,只不过没有大厂的招牌…他的命运会怎么样,还很难说…

 4 ) 心目中2021最佳长篇动画

so touching,so brilliant. 难民这个话题不免要和政治挂钩,说得太多以至于像是嚼不烂的肉,让人有些乏味——这是我之前的想法。而这部作品完全改变了它。 以动画纪录片的形式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意外的出彩。有很多情感和场面真实的影像反而难以去express,但本片这种碎片式的图像,特别是那些简笔的片段,赋予了这个故事应有的阴郁与厚重。 印象很深的是妈妈衰老的那个变化镜头,以及姐姐们在货箱里和一大群人困在一起的片段——我们只能看见模糊的幢幢人影。难民们在那时失去了面孔,也就失去了个性与特征,一瞬间压抑和恐惧劈头盖脸地压下来,让人甚至有种窒息感。 配乐也很棒:开头孩提时代头戴粉色耳机,身穿姐姐的裙子,一抬头就是碧蓝的天空,a-ha的take on me是那样明快;逃离路上在一片灰色的卡车里遇到人生中的第一次crush,粉色的耳机成了唯一的亮色,心里被“u fool,i love u”的歌词填得满满的,似乎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缕光。 以第一视角讲述只有难民才能体会的被踩在脚下的破败不堪,只身一人的孤独绝望,奔波不停的无家可归,没有过多地直面抨击政策,却通过那样鲜明的对照——游轮上拍照的游客和小船上挤作一团的难民,麦当劳的狂欢和隔壁街道被警察强奸的难民少女——狠狠地讽刺了太多太多。于一个对该段历史的不甚了解的旁观者而言,这样的叙述更能直击人心。 对家人出柜的那一刻真的特别慌。Amin已经经历了那么多,家人,安稳对他来说是那样神圣,真的怕一瞬间全都成了碎片。所以当哥哥说“have fun”的那一刹那我直接泪洒高铁… 特别特别开心Amin最后遇到了一个愿意理解他,体贴他的男友,并幸福地结婚。He totally deserves that.

 5 ) 四星

电影一共有三种形式呈现:

1.彩色动画——正在接受采访的阿明回忆起曾经的难民生活,用动画的形式呈现。一方面为了保护当事人,而另一方面也是模糊化阿明这个人,因为像阿明一样的难民有成千上万。

2.真实画面——回忆里每当介绍到历史背景时,电影会采用画幅更小的真实画面,会有一种纪录片的观感,更加真实性、说服力。让观众感受到,阿明口中的一切都是曾真实发生过的。

3.黑白简笔画——阿明梦中或想象中的一些画面,里面的人物都是用极为简单的线条勾画,配以黑白灰的层次,像勒紧人脖子的细绳,喘不过气。因此,这些梦境也往往是阿明的噩梦,让他窒息。

尽管阿明后来事业有成、爱情丰收,但曾经的遭遇也时时缠绕着他,恐惧担忧谎言挥之不去。就像偷渡那天,从小船的漏水船舱里站到甲板上,他看到了一艘巨大的客船。每个人都以为这是可以拯救自己的稻草,只有他深知站在高处的人不会有一丝怜悯之心,他们会做的只有掏出手机拍照然后将之遣送回国。所以即使有一天看到了希望,自己也仍旧是等不到救援的难民,从出生那一刻就决定了。哎,希望世界和平,政治家可以不再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而牺牲无辜的民众。

 6 ) 身体在逃亡,那么心灵呢?

首先,电影呈现方式很特别,主体是动画,但每次聊到黑暗绝望的时刻会变成虚幻的暗黑影像,没有勾勒任何细节,这种呈现方式让我非常触动,仿佛自己也同样置身于这种黑暗笼罩之中。

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无疑是独特的,出生于阿富汗,虽成长于一个有爱的家庭,但成长期间一直受到驱逐、恐吓的威胁,再加上自己同性恋的身份,害怕传统保守的家人发现后不被认同,光是联想男主从小到大一直处于小心翼翼的状态就感到非常让人痛心。聊几个让我非常有感触的场景吧:

1. 为了逃离阿富汗的征兵和动乱,一家人不得不前往唯一接受他们旅游签的俄罗斯,但天下乌鸦一样黑,俄罗斯警察利用职便贪婪地在他们身上索取财务,以至于男主不敢上街,终日只能藏于居室内看电视;如果是被抓到的非法逗留的难民是女人,且没钱贿赂警察,那哪怕在光天化日之下也会被性侵。

2. 男主谈到自己逃到丹麦哥本哈根的那几年,时刻处于提防他人的状态,犹如惊弓之鸟一般,哪怕处于安全的环境里,这种警备状态还是一直保持着。同时由于自己在人贩子的指导下对自己的难民身份撒了谎,他无法真正去做自己,与人交流总会害怕自己会不会前后矛盾,一个谎言需要另一个谎言来支撑,这让人非常难过。安全感,就如空气一般,当你拥有它的时候几乎不自知,但失去它真的会无法正常生活,You just cannot be a free soul. 它是一个人能勇往直前、自由追梦的前提。生活与生存的差别之一,应该就是能否发自内在地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吧。

3. 当男主忐忑地告知哥哥自己是同性恋时,哥哥二话不说驱车带他前往Gay Bar,我非常感动,当时男主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小时候在阿富汗生活的一些美好童年的回忆,和哥哥一起在街上打闹、打排球、放风筝,和姐姐在打牌,有妈妈的关心和疼爱,他原以为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结果哥哥说他们一直都知道,并用行动表示支持,这是我能想到最美好的结果了,家人对自己的认同是男主一直内心渴望但又无比挣扎的东西,家人是他难以割舍的羁绊,同时也是他感到害怕无法真正做自己的来源。

4. 男主一家无疑是世界难民中较为幸运的少数,所谓不幸中万幸,至少一家人最后散居于欧洲,男主本人还能追求学术梦想。恰恰也是因为他们的幸运,我们才今天能看到一个完整的逃亡故事。可我不禁在思考,他们在逃亡的漫长过程里,所遭遇到的所有痛苦与磨难、黑暗与险恶,可能电影只展现了冰山一角。这些刻在心灵上的疤痕和伤痛,需要多久才能修复,亦或是,可能无法修复完好。

身体逃亡了,心灵就真的从此重生了么?

 7 ) 仅仅为了活着,许多人就已经用尽一生的力气。

《逃亡》观后感: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美好,你现在所拥有的你认为习以为常的事物,却是他人可望而不及的梦想。活着,仅仅就是为了活着和生存,许多人就已经用尽了毕生的力气。相比于许多人来说男主是不幸的,但相比于更多人来说,男主又是极其幸运的。家人为了他牺牲一切,不顾一切代价,包容男主的性取向。他也为了家人选择自己的学历和师事业为第一目标和追求,为了自己喝家人能够过上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我其实和男主的性格大体上一致,在性格方面我们可以说都是一类人。我始终把家人亲情发在首位,相比于友情和爱情来说,亲情始终在我心中是最为重要的,我的家人我的父母双亲始终是我的唯一和首选。《逃亡》当之无愧的神作电影。

 短评

映后访谈问到导演动画和纪录片的真实边界在哪。他说其实是没有客观视角的镜头的,只要是透过镜头和间接而来的影片,都不可否认的带着视角,但Amin和家人都在看完这部电影后看到过去的经历,因此他认为自己的形式依然忠于纪录片,逃亡的经历影响了后来一生中的身份认同和信任感,但没有逃避人生的谎言是难能可贵的。

4分钟前
  • 隐形的人
  • 推荐

无法不想起《我在伊朗长大》,而男主最终在异国继续生活的结局,又像现代版劫后余生的《钢琴家》。动画结合纪录片的方式确实很奏效,为这个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注入了更多真实感,像匡扶摇画的那些采访;很多逃难、偷渡的段落的惊恐感也很能让人共情。人总有重新开始的权利,但我只是无法抑制地想,背负如此巨大的负担与隔阂,他真的可以按下重启键吗(哪怕这并不轻松)?可如果温情脉脉的落点令我感到不适,这又何尝不是我对苦难浅薄的想象与关怀呢?@HIDFF

8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以为难民题材已经被过度到挖掘不愿意再汲取或是无法再出新,然而本片就提醒着它不会终止,也有更多的故事值得被分享。到了最后,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否听了一个被精心设计包装的故事,还是陷入里面的事件与历史竟然完全真切存在的后知式警觉。Amin看似充满矛盾的叙述,以及不断片段组合在一起的凌乱,或许是生活最残忍又真实的样貌- -“永远记得,你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Celeste Ng <Little Fires Everywhere>”。我愿意称NEON是祖上冒青烟(烧了好几年的那种),希望能有好结果。

9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丹麦首映# 七年磨一剑的呕心沥血之作,看似是又一个被讲烂了的难民故事,却因动画的形式唤起新鲜观感。美漫风+低帧率呈现出一种在翻连环画的感觉,或许指涉回忆的不堪与残破,也或许不那么连贯的画面才能表现出这种“字字泣血 一言难尽”的惆怅感。这曲折的逃亡经历巧妙串联了西亚到东欧一路在90年代糟糕的历史,最后又落脚在对北欧国家移民政策的控诉,凝练而深刻。

12分钟前
  • 德小科
  • 力荐

难民身份是物理意义的逃离,同志身份是心理层面的逃离,两者都无处归依,所以对“家”的渴望成为了伪命题,到底哪里才是人安全自由的栖息地啊。

15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在电影院里看,观众人不多,很多中东的面孔。看到“在军队来抓壮丁时,许多少年都会想尽办法逃跑,因为去的人很少回来”之情节时,同排的一个男子在擦泪,不知道是想起了谁。可以说这部电影让我的生命中度过了十分有密度的身临其境的两个小时——众生皆苦。

16分钟前
  • 朝夕
  • 力荐

#GFF2021 因为是动画,对恐惧的渲染更到位:集装箱里焦虑的人群,猫眼里砸门的警察,雪地里冷血的人贩,游轮上漠然的白人。观众跟随主角潜入他的噩梦中,又清醒得知道这不是梦。过去和现在的互文讲述并不新鲜,但节奏把握得刚好。伏笔考验了观众对主角的情感反馈,试图让观众真正理解,而不是对奇闻逸事流于表面的同情。压抑了整篇的情绪,在家人的理解和包容中爆发,主角走进酒吧的时候,和他一样感受到了自由和爱。(Amin的不安会伴随他一生,但他同时需要讲述来获得救赎,动画的方式明显出于保护

21分钟前
  • comeasure
  • 力荐

被奥斯卡多项提名的丹麦电影,将动画手法与纪录电影结合,简单而又不失光彩。难民题材与同性人生结合又带来独特性。全片真实、简单。

26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哥哥带他去gay bar那一段我爆哭,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种被接受真实的自己的桥段这么能直击我这种顺性别顺性向顺一切的主流人的内心

27分钟前
  • 葱花蛋挞
  • 力荐

海報真的太厲害,今年看過的最佳電影之一。戲院的推介語是這樣說的,「身體在逃亡,心靈在逃避,我所需的是一份包容」。動畫化反而無心插柳地去掉了虛與實的邊界感,加上Amin第一人稱的敘述,讓人好像身臨其境,尤其是母子三人穿越樹林的那段。持續數年的訪問是一個逐漸放下心防的過程,一直到Amin決定結婚,與伴侶共建一個「家」,但事實上這些傷害的影響用一生的時間也無法完全消除。幸與不幸都是相對的,但無可避免地想到,在逃亡的旅途中,Amin或許已是較幸運的那種。在漏水的偷渡船上振臂呼救的人,和在巨大的豪華郵輪上俯視地、透過相機鏡頭遠觀他人的苦難的人,我們又是哪一種,抑或這種身分也是在不斷轉換的。散場後見到一個外國人對他的朋友說,It’s okay to cry。反對一切戰爭、強權和侵害,有更多的同理心。

32分钟前
  • 離島咖哩
  • 力荐

这部动画里的种种情绪像一根温热的针扎进我的胸口,眼泪数次从脸颊淌落——当Amin对家人出柜,哥哥一言不发地开车,Amin脑子里竟似要和他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诀别,而后走进那扇未知的门。当Amin回到哥本哈根,远远望着来接他的男友,决定拼凑被长久的逃亡、恐惧和谎言破坏掉的一部分自己。当最后的歌响起,字幕里来自Amin的那段话,感谢家人和爱人无私的奉献,KR you mean the world to me. 我看到人竟然,又如此自然,迫害不同政见不同信仰不同性向不同国籍肤色的同类,心中永远不会停止涌起怒火和憎恶。

33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惆怅哀伤的情绪贯穿始终,细腻且避免苦情,动人且及时。

3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TIFF 2021# TIFF DOCS。入选Cannes2020片单。前获2021圣丹斯世界纪录片单元最佳影片+安纳西最佳长片动画。9分。确实堪称是2021年甚至前后几年最重要的纪录片,无论是从难民还是LGBTQ+的角度都重新开启了叙事可能性,除了双重的“少数”之外,影片更重要的是讨论了“叙事”如何从全方位的角度影响到人的生活,这个太厉害了。关于有没有必要用动画来做这个事情片子也有不错的自反性(不过仍有可商榷的地方,比如片中直接用了资料影像)。如果奥斯卡给动画长片、纪录片、外语片给三个提名也OK的。#年度佳作候选#

4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动画的形式一方面可以保护当事人的私人信息,让当事人不用露面。另一方面,动画可以完成真人电影无法实现的效果。故事随时可以跟着男主角的口述飞起来,用写意抽象化的方式,去表现阿明一家人逃亡过程中遭遇的噩梦。但这部电影最打动人的,还是它的故事本身。用电影作为一种媒介载体,阿明将他不能说的秘密,讲了出来。这部电影,就像他人生阶段的一个小结。难民和同性恋这两个身份,让他的故事变得更加特殊。但这并不是一个悲惨的故事,相反它非常振奋人心!

4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非常讨厌在这种类型的电影评论下看到“感谢自己出生在安定的我国”这些字。就像难民逃亡中途碰到巨型游轮,难民们以为得救了,游轮上的白人游客只会对着他们冷漠拍照,然后把他们遣返回去。

46分钟前
  • 妮可Gay得慢
  • 推荐

4.5 怎么可以用这么平静的叙述讲出了一段那么黑暗和悲伤的过往。国境线我一直认为是人类自大和残忍的规则。表哥带着钱让他去gay bar的时候我哭的稀里哗啦。

49分钟前
  • 原味乱码圣母
  • 力荐

真实爆哭 没看之前虽然知道会是怎样得糟糕 但看的时候还是忍不住 这落难的一生 每个身份带来的都是落魄和压迫甚至是灾难 然而你的困境却是他人拍照留念的契机 此时绝望和羞耻遍布全身 为了生存却不得不活在谎言之中 之前有参加过rainbow refugee的活动 帮助他们重建精神家园太过重要

51分钟前
  • Sid
  • 力荐

圣丹斯评审团奖,用动画和历史胶片还原真实记忆。一个阿富汗同志少年从塔利班占领区逃到苏联又逃到丹麦,触目惊心的苦难叙事。电影的讲述方式是跳跃的,没有回避编造的谎言,反而加深了它的感染力。正因为那些牺牲苦难,男主和男友的新生活才值得珍惜。

5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一位阿富汗同志的逃亡之旅,为了保护当事人而采用动画制作的纪录片,没想到意外地模糊了剧情与记录的界限,私人化的讲述让观众不自觉地代入男主的视角。在历经摇曳的船舱、冷血的人贩子、残酷的警察等种种磨难之后,还要面对不被家庭接纳的恐惧,可家人那一句:「别担心,我们一直都知道」顿时击破了我的防线。家,一个你感到安全不必逃离的地方。

59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太能理解“逃亡对人产生的不可磨灭的影响,会让你在任何关系中无法相信别人”。那灯红酒绿的同志酒吧,一个local gay people放松娱乐的普通场域,却是另一些人要冒着生命危险跋山涉水花光所有运气才能抵达的地方,即使抵达了,也还要花上更漫长的时间去摆脱那一路跟随的心魔,政治对人一生的迫害拿什么来偿还。

1小时前
  • 糯木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