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楼下

爱情片美国2014

主演:SophiaTakal,劳伦斯·莱文,阿莉雅·肖卡特,安妮·帕里西,杰森·雷特

导演:劳伦斯·莱文

播放地址

 剧照

楼上楼下 剧照 NO.1楼上楼下 剧照 NO.2楼上楼下 剧照 NO.3楼上楼下 剧照 NO.4楼上楼下 剧照 NO.5楼上楼下 剧照 NO.6楼上楼下 剧照 NO.13楼上楼下 剧照 NO.14楼上楼下 剧照 NO.15楼上楼下 剧照 NO.16楼上楼下 剧照 NO.17楼上楼下 剧照 NO.18楼上楼下 剧照 NO.19楼上楼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5:20

详细剧情

一对布鲁克林区夫妇将他们的房子租给了别人居住,有一天他们租住的邻居突然死了。

 长篇影评

 1 ) 楼上,楼下——好戏不断的国际大家庭(3)

小女仆艾薇,是个漂亮、活泼、多情的女子,甚至显得有那么一点儿轻佻。她渴望爱情和友谊,但是生性风流顽皮的她喜欢挑逗男孩子,这就让她无意中闯了祸,间接害得约翰尼进了教养院。她爱美,爱涂红指甲,羡慕瑞切尔的丝质睡衣,她作为一个年方二八的少女,有着一个少女所有的可爱和恼人之处。然而她爱说爱笑的背后,也有着深深的自卑,她始终觉得出身孤儿院的背景让她在一群仆人中间抬不起头来。也正因为生长在孤儿院,她特别渴望家庭的温暖,她真心把霍兰德府当成了自己的家,而且她也用心关怀着跟她一样失去双亲照顾的孤女洛特。看到她声泪俱下地祈求主人家不要把洛特送进孤儿院,她之前所有的轻佻举止都可以被原谅了。这是个惹人怜爱的姑娘,她应该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扮演她的是英国青年女演员艾丽.肯德里克,这个演员长得非常迷人,有种纯真的妩媚之态,让人想到《傲慢与偏见》里的莉迪雅。如果《迷失奥斯丁》里的莉迪雅是由她扮演的,相信她一定会让这个人物大为出彩的。
厨师萨克雷太太,是个爱美的寡妇,为人挑剔刻薄。但是她也不乏可爱之处,比如,她对塞西尔.比顿这位摄影师的崇拜,跟现在的追星族简直没两样,她那两眼放光的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她虽然是个厨师,但是心中始终有着对优雅和美丽的向往,当看到塞西尔把她拍成了一位美人时,她的喜悦真是难以形容。跟《唐顿庄园》里那位举止粗粗拉拉的帕特莫尔太太相比,这位萨克雷太太显然有教养得多,她更像一个典型的英国中等家庭出来的女人。扮演她的演员叫做安妮.瑞德,面孔很生,但是演技不错。
司机哈利.斯巴格,是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为人热情诚恳,深得男主人信任。但是他因为不满底层人群的境遇,听信了纳粹党“平等”的宣传,成为了英国本土纳粹党的忠实支持者。他在楼下穿着纳粹制服,让本来对他印象不错的瑞切尔十分惊恐,拒绝跟他同桌用餐,因此他遭到了其他所有仆人的斥责。但是瑞切尔的死让他幡然醒悟,他看到了纳粹分子的残酷,于是主动跟这个疯狂的组织断绝了往来,当然,也因此失去了珀西小姐的爱情。不过,他是幸运的,一个富家小姐跟司机的爱情在等级森严的英国是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更何况珀西是这么一个冲动、自私又靠不住的女人。他们之间的情感在我看来,更像是志同道合的人之间产生的一种惺惺相惜,一旦理想上不再一致,这种关系也就宣告结束了。也许正因为如此,当珀西决定远赴柏林的时候,斯巴格才会那么冷静地与她告别吧。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叫尼尔.杰克逊,是个金发的帅小伙,在戏里的表现相当讨人喜欢,期待下一季里他的表现。
最后提一下那个性格冲动又不乏憨直可爱的实习男仆,约翰尼。这个角色戏份并不多,他来自一个贫穷的矿区,曾经因为伤人被判缓刑,来这个宅子做男仆是希望重新开始。不幸的是,他又因为酒后冲动伤了人,进了教养院。幸而这家的主人和管家都很开明和宽容,在他教养期满之后又重新接纳了他。要是换成唐顿庄园的一干主人,估计就没这么好说话了。扮演他的男演员叫做尼可.米拉尔格罗,今年只有二十岁,是全剧里除了儿童演员以外最年轻的一位演员。他的样子真的很可爱,不知他和艾薇的关系会不会在下一季中有所发展呢?拭目以待。
这部戏里让人印象深刻的场面,莫过于伦敦大街上的那场纳粹大游行。看到无数穿着制服的青年做出那个著名的手势(嗨!希特勒),真是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简直不能相信这是在大英帝国的首都。这也正是我喜欢看英国的年代剧和古典剧的原因,总能了解一些你从前不知道的东西。虽然这部戏人物不多,但是包括了各个阶层、各个国籍和文化背景,这些人物集合到这座房子里,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小房子,大时代,这也许就是这部戏要传达给我们的主题。
当然了,这部戏也不是没有遗憾,比如服装方面,我认为设计得太保守了,每件衣服虽然看上去都很符合历史和人物身份,但是总觉得差那么一口气,不能给人过目不忘的感觉。在这一点上,相同时代背景的《高斯福德庄园》要出色得多。除此之外,这部戏就真的没什么可以挑剔了。如果按照十分制计算,我可以给这部戏打八点五分。
尽管第一季以大团圆收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上空已经是战云密布,二次大战将在三年之后爆发。在二战中,这个家庭又会发生怎样的悲欢离合?大家一起期待第二季的上演吧。

 2 ) 实为Downstairs,鲜有Upstairs

短短6集,更多的镜头给了basement与仆人,而不是Living room与宾客。正如该片宣传招贴所暗示的那样,DOWNSTAIRS用的是醒目的大号粗体,Upstairs只是隐约可见的细细花体。
可能还是篇幅过短,难以再现那段跌宕起伏的伦敦外交与皇室野史。有点失望。

 3 ) 楼下比楼上好看

超级喜欢女管家,印度兄弟,司机,小侍男,穿丝袍的女仆和卖弄风情的女仆,哈哈,基本就是整个楼下了。反观楼上是一团糟,各自生闷气,互不信任,看着像暴发户,嗯,实际也是,反而没有平民实在。(没有贬义,只是闹心)

女主和女主妹妹都是熟脸,不喜欢的那种,好窘。公爵好奶油,和唐顿大表哥演过好基友,难免让人不生疑啊

 4 ) 精彩的伦敦画卷

说到这部电视剧相信大家都要把她和同期的另一部英伦大剧来比较先,同样在2010年推出,itv的唐顿庄园犹如一支长剑经历十年无数续集,而bbc精心打造的这部楼上楼下却历经两季就夭折,甚是可惜!作为英剧迷的我,最近重看这部剧集也就顺便整理下我的想法:

楼上楼下

唐顿庄园

诚然唐顿是我很喜欢的作品,但是不得不说楼上楼下的第一季绝对是上乘之作,完全旗鼓相当:

卡斯

Maggie Smith

唐顿的亮点我认为必须说是在玛吉史密斯上,她的演出精彩至极而且很好的塑造了一位典型上流老妇人的形象,看似严厉守旧甚至犀利,但是内心还是充满爱的,甚至可以说在强硬的外表下从不是食古不化而是积极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去平衡传统。

Eileen Atkins & jean Marsh

回看楼上楼下,同样拥有Eileen Atkins这样超级戏骨,这个婆婆演的也是出神入化,加上Jean Marsh的合作把伦敦30年代社会各阶层人演的很到位。Claire Foy也在影片中出演一个非常不讨好的角色,我觉得这也是她转型中的很多尝试中的一个。

布景服装

从布景来看唐顿无疑是一个大手笔,租下整个海克利尔城堡害的每年也就开放两三个月给外界,的确在气势上来势汹汹,所有人的服饰也是精美的反映了上世纪初英国乡村上流社会的方方面面。

但其实反观楼上楼下缺一点不逊色,虽然布景小了很多但是可以看出来伊顿广场165号内部精美细致的装饰完全反映了30年代伦敦上流社交圈的精髓,虽然不是气势磅礴但是处处精致这就是伦敦的魅力,有没有看到连个喝水的水晶杯都是完美的雕花!女主角们的华服反映这个时代的特征,丝绸皮草和精美的首饰,而且特别应景的是在一战之后英国殖民地扩大,上流社会都会把自己在不同地方获取的精美方物带回家,而第一季里印度秘书和美猴王都是最棒的配角。

剧本

从剧本来看唐顿的核心就是一家人的情情爱爱,这个也是抓住很多人的部分,而且比较聪明的是可以把人写死也可以加新人但是不会挑战大家的智商,比如大小姐不会和三妹夫搭上吧。。。虽然中间有两季也是不怎么样但还是总体能有主线,大家愿意跟着时间流淌去了解,十年下来此剧真正的坏人也就是强奸安娜的随从,每次站着道德和利益的十字路口终会良心发现,如冷面的贴身女仆等等...在处理同志的部分上,托马斯作为主线每一次的笔墨不算多但却不令人讨厌,尤其第二段对于小男仆的那种无私也让人感动。整个唐顿十年是让你看到一个有爱的家庭。

楼上楼下在第一季中的人设其实不错的,可以说很多地方是精彩的,婆婆是面冷心热,处事冷静而且能很好的对自己做好定位,可以说在家里是不卑不亢的寄人篱下。儿媳妇有些肤浅,一心想要独霸却没有能力,这个份争但是又争不到的无奈也是蛮精彩的。男主的内心是柔软的,和萌萌的肯特公爵也是基情连连,让人遐想,可是...第二季是什么神操作?!婆婆死了连面不见了这也是让众多观众失望的原因,来了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完全没有老妇人来的出彩,只会和🇮🇳叔叔在斗气,而最令人惊奇也就是她是蕾丝,爱慕的对象是男主的好基友的老婆,最最最狗屎的来了,讨厌的法西斯小姨子居然搞上姐夫,这是作死的节奏么?一定要这么没有节操么?这条故事线这样写接下去的路你让观众情何以堪?!乱伦还要叛国,大家在第二季里看到的是男主和肯特公爵有说不清的暧昧,又和自己间谍小姨子搞不清楚,女主也有精神出轨的对象,姨妈蕾丝侄子好基友老婆...bbc火力全开毕竟人家就是想说我是嫡出的官媒我才代表uk嘛。

制作

其实说了那么多我觉得最大的不一样是BBC把楼上楼下每一集都当成了一个单独的电视电影,每集都会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也解释为什么每集都突出某个人物一定要把事情写的清楚,这不是不好相反对于制作水平来看更富有电影拍摄的味道,而BBC这个实力也是有目共睹。唐顿庄园却偏偏走了连续剧的路线就是把一件事要写满一季,让你跟着走完但信息量并不是那么大,这也是itv在处理这些事上的一个特色,楼上楼下作为当年itv的经典之作必然更加倾向于后者的制作方式。第一季三集比较紧凑但是斗嘴挣权是主线,小小试水成功必然,但当唐顿爆红之际要想超越本来就是难事,走不一样的路线也是一种选择但是成功与否也相对扑朔迷离,但不论怎么说砍掉第三季这也是可惜的,要不然按之前拖个两三年乘唐顿中间剧本有点青黄不接时还是有很大机会打个翻身仗的。

 5 ) 观后感

平等 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烦恼,上层社会又上层社会的烦恼,仆人有仆人的烦恼,都认真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

 6 ) 楼上,楼下——好戏不断的国际大家庭(1)

这是一部很有趣的片子。如果查阅过相关背景资料你会发现,这部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一部经典剧集的续集,那部戏同样叫做《楼上,楼下》,只是它是ITV拍摄的。据说是由于ITV去年拍摄的《唐顿庄园》大获成功,BBC为了和自己的老对手别苗头,所以把对方曾经的经典拿出来续拍,多少有点儿打擂台的意思。
BBC不但拿到了续拍的版权,还把原剧的两位策划请来,在新剧中扮演两位重要角色——这两位女士,就是吉恩.马许和艾琳.阿特金斯。其中,吉恩.马许在老版《楼上,楼下》里扮演客厅女仆露丝,在新版中她继续扮演这个角色,只是身份由老主人家的第一女仆变成了新主人家的女管家。因为这个人物的存在,新剧在历史背景上顿时厚重了起来——因为老版在时间上的跨度是1903年到1930年,而新版的故事发生在1936年。加上中间这略去的六年,如果新版能够一季接着一季地拍下去,那么新老两个版本加在一起,很有可能成为一部以小见大的,二十世纪前半叶英国伦敦上流社会史诗。
因为对七十年代的版本感到好奇——毕竟是口口相传的经典之作,连《唐顿庄园》的编剧朱利安.费勒斯都深受其影响,如果没有这部开创性的作品,就不会有后来的《高斯福德庄园》和《唐顿庄园》——我下载了老版的一部分视频。但恕我直言,真的很难耐着性子看下去。演员的演技固然无懈可击,毕竟是英国舞台剧熏陶出来的过硬功底,但是服饰、场景用现在的标准看,简直可以用“寒酸”二字来形容了。尤其让我不能接受的是场景,堂堂上流社会的贵族,住的房间如此拥挤狭窄,那一楼的起居室还没有我家客厅大,这叫剧中的拜勒米老爷一家人情何以堪哪?至于家具陈设,更是简陋,壁炉上摆着的中国瓷花瓶一看就是不怎么值钱的货色,皮沙发上铺着一条豹皮毯子,那豹皮还是人造的!某一集里,女主人的情人送来一束玫瑰,是那种上世纪七十年代随处可见的塑料花,真是难为女主和仆人还对着假花笑逐颜开,闻了又闻。服装的做工和质感之糟糕就不去提它了,这家的女儿可怜见的,平时没几套好衣服,好不容易结了婚,婚纱还是机织蕾丝做的。想到《高斯福德庄园》里,那个中产阶级出身的太太穿了一身机织花边的人造丝晚装都被人背地里笑个半死,更何况贵族小姐出阁穿着机织婚纱呢?以上吐槽完毕,说实话都觉得自己有点儿不厚道,毕竟年代条件所限,当时的电视剧很少奢华的大制作,诸位可以对照BBC在1980年拍的两部戏,《简爱》和《傲慢与偏见》,后者是我看过的所有奥斯丁作品改编剧里,场景最为坑爹的,可见当年的平均制作水准如此,吐槽归吐槽,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了。至于《故园风雨后》和《福尔摩斯探案集》这两部大制作,是格林纳达公司的作品,时间也都在1981年以后,水准自不可同日而语。
跟七十年代的版本相比,新版在场景、服装、道具、灯光、摄影,乃至特效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伊顿广场165号的宅子,布局照旧,只是空间明显宽敞了,因为如今的摄影棚变大了!于是我们看到,原来朴素的一楼起居室变了样——墙壁被铁青底子植物图案中国风壁纸覆盖,沙发上包裹着华丽的中国绸缎,黑底金莲,一望而知是传代的“老货”;壁炉变成了油黑色,炉台上摆满了老夫人从印度带回来的精美摆设和装着家族老照片的相框,壁炉的围栏是黑色大理石的,上面布满了精致的浮雕;而描金漆画和粉彩花瓶这样体现主人身份、品位和财富的华贵陈设,更是一样不少。楼下的起居室按老夫人的口味,布置得古典奢华,充满了异国情调;而楼上的起居室则是简约的风格,粉绿单色墙板,简约的灯具,壁炉也是简约的现代风。幽暗与绚丽,古典与时尚,就这样看似矛盾又和谐统一地融合在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豪宅里——这也为新剧中新的时代、新的人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
房子翻新了,有些东西则是不会变的。看过老版的观众不少,总要给他们一点温馨的怀旧气息。这怀旧气息就体现在各种细节上。楼梯口扶手上的两个灯柱还在,只是煤气灯换成了电灯;大门也依然是双层的大门,只是颜色和装饰跟从前有些不同;仆人们生活的楼下,墙上依然有着许多铃,只是摇铃换成了电铃;门牌号依然写在大门口的立柱上,只是从前只写在左边的柱子上,而现在则是左右两边都有。当露丝.巴克小姐走进楼下,看见那一排钥匙,我们还能在其中一把最大的钥匙拴着的发黄纸条上,看见一个名字——“哈德森先生”,也就是伊顿广场165号宅子从前的男管家;厨房还是厨房,只是有了从哈罗德百货公司买回来的最新式冰箱。时光在细节中凝固成记忆,生活在细节中谱写成历史。这小小一座房子承载的,是这个城市,这个国家,这个世界,数十年的风雨变迁。
作为新版的编剧,这部戏的创作者显然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叙述一个家族的历史,所以,他们把故事的背景设在了1936年,所以,他们把宅子的新主人设定成了一对年轻的外交官夫妇。正是因为这个设定,这小小一座伦敦上流社会的豪宅,便成了各路历史人物登场的舞台,甚至世界风云的变幻也开始直接影响到这座房子里楼上和楼下本应平静的生活。肯特公爵出场了,辛普森夫人(温莎公爵夫人)出场了,纳粹德国后来的外交部长出场了,这位德国人甚至还跟女主人的妹妹珀西小姐产生了情感纠葛!这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平静的“美好年代”了,在不远的德国,犹太人已经开始遭受逮捕和驱逐,纳粹党权倾朝野,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扩张阴谋渐渐开始酝酿;而此时,在遥远的东方,日本对隔海相望的中国虎视眈眈,侵华野心昭然若揭,离七七事变爆发只剩下一年时间;这一年也是英国的多事之秋,年头乔治五世驾崩,年底爱德华八世退位,英国王室在短短一年之内经历了三次权力更迭,民众们的心情可想而知。在这个大时代里,这座华丽宅子里形形色色的上下人等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人选择为国家尽忠,有人选择加入纳粹党,有人干脆因所谓的政治理想,奔向柏林,跟家族中人分道扬镳。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这个宅子里发生的悲欢离合甚至抵得上一个人的一生,有人找到了自己的家,有人寻回了失落的亲情,有人在这宅子里出生,也有人在这宅子里死去。当故事结尾,当圣诞的钟声敲响,五彩的灯光点亮,我们看见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在经历了痛苦和曲折之后终于诞生——在这个大家庭里,有德国人,印度人,英国人;有印度教徒,犹太教徒,基督徒;有出身贫寒的孤儿,也有血统高贵的绅士——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相聚在同一个屋檐下,在欢笑和泪水中理解了对方,接纳了彼此,在同一个节日里彼此祝福,无论出身,无论信仰,无论国籍。这尾声或许是太家庭太温情了一点,但未尝不是寄托着编剧们“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望。尊重彼此的信仰,沟通彼此的文化,不在乎对方是什么种族,用理解融化坚冰,用宽容化解仇恨——能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也是所有人共同的理想和心愿吧?
在这里插一句闲话——很多人看到剧中出现的“肯特公爵”,就以为他是《国王的演讲》里科林.费斯扮演的乔治六世,还一直疑惑,他为什么说话一点都不口吃呢?童鞋们,你们错了!如果你们百度一下“乔治六世”这个词条,会发现他在即位前的封号是约克公爵,而不是“肯特公爵”。另外还应该注意,剧中的肯特公爵不过三十来岁,而乔治六世即位的时候已经年过不惑了,无论从年龄还是说话是否口吃上看,这个角色都不可能是乔治六世。肯特公爵是爱德华八世最小的一个弟弟,所以才可能跟三十出头的男主角是同窗好友。
接下来说说剧中的各位角色吧,从楼上的几位说起。
首先说的是故事的男主角,外交官哈勒姆.霍兰德。他是个标准的英国绅士,一张面孔俊朗里透着坚毅,可见是一个非常讲原则的人。这个剧里他除了设计了一份惨不忍睹的“棕色菜单”,以及反对母亲把德国女仆留下的孤女洛特送去精神科医生那里治疗之外,几乎没有犯什么错误。不过从他总是一脸严肃的表情看,做一个完美的英国绅士可并不容易啊,搞不好就身心俱疲。
然后是他的夫人,阿格妮丝.霍兰德。这位女士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家境并不好,所以在见识和做派上难免有小家子气的地方,不过总体上看,她还算是个合格的女主人。有人说这个角色不讨喜,应该也跟角色设定有关。出身高贵的婆婆处处压她一头,甚至嘲讽她的品味和见识,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让她做到始终和颜悦色,估计很难吧?做完美绅士难,做完美的女主人也不容易,看着她身怀六甲还在为晚宴的菜单劳神,看着她临盆的时候一个人留在房里孤立无援的样子,让人心里不免有些疼惜。当然,这个看上去有点装腔作势的女主人也不乏可爱之处,露丝小姐偷偷塞给她一包炸鱼和薯条,她迫不及待地用手抓着吃,那开心的神情好像得了玩具的孩子一般,那一刻,相信屏幕前的你也一定会为她莞尔一笑的。演员琪丽.霍丝曾经演过BBC的多部剧集,她在把握角色的内心上下足了功夫,尤其是她和妹妹珀西之间的戏份,火候拿捏相当到位。她也曾经在《莎士比亚重现之麦克白》中扮演女主角,麦克白的夫人埃拉,窃以为,那才是她演技最淋漓尽致的展现。
接着是他的母亲,莫德.霍兰德男爵夫人,外交官的妻子,在印度生活了三十余年。同样是出身高贵的老夫人,她不像《唐顿庄园》里的老格兰森姆伯爵夫人那样因循守旧。相反,在优雅高贵的外表下,她的思想十分睿智和开通。她具有极佳的政治眼光,这个家里只有她认为辛普森夫人会一直是爱德华八世的最爱,结果不出她所料;她有着冷静的科学头脑,跟老格兰森姆夫人不同,她是全家第一个认为小洛特这个女孩有心理创伤,应该去看精神科医生的,这说明她对先进的医学绝不排斥;她具有独特的时尚品味,在宴请外交界名流的派对上,她穿着一身印度风服饰出场,色彩搭配极为跳跃大胆,头上还插着三枚日式珠簪;她也非常善待自己的仆人和下属,她的秘书阿曼吉先生可以在她的起居室用餐,她可以和女管家推心置腹地交谈。而扮演这位魅力十足的老夫人的,就是英国著名的老演员,跟玛吉.史密斯同龄的艾琳.阿特金斯,也是七十年代版《楼上,楼下》的策划人之一。这位老太太编剧和演戏俱佳,是BBC和ITV剧集中重量级的老戏骨,她曾经扮演过《新东方快车谋杀案》(ITV)中的德米特洛夫公爵夫人,《克兰弗德》(BBC)中外表冷漠而内心善良的老小姐黛博拉.詹金斯,以及电影《高斯福德庄园》中那位性情古怪的厨师克劳夫太太。希望老人家健康长寿,以后能为我们奉献更多更好看的作品。
最后是珀西小姐,这个贵族家庭里唯一的异类。这个二十芳华的女孩是个危险的叛逆者,她憎恨贵族阶层,讨厌有钱人,所以她被纳粹党的“平等”宣传迷惑,成了纳粹的忠实信徒。她和司机偷情,又勾搭上德国外交官,最后跟着对方远赴柏林,前途未卜。扮演她的是《小杜丽》一剧的女主演克莱尔.弗伊,相对于《小杜丽》里苍白、瘦弱而朴素的扮相,这位弗伊小姐在《楼上楼下》中显然变得更加性感美艳了。但是很可惜,这个角色美则美矣,定位我实在不喜欢,虽然她内心不乏善良,但是她为人太过自我,完全不为家族和亲人考虑,做事恣意妄为,早晚有一天,人生和历史都会给她一个惨痛的教训的。从小杜丽这样苦情善良的贫家女,到珀西这样叛逆乖张的富家女,克莱尔小姐在角色间转换自如,演技之纯熟可见一斑。只是,希望下次能看到她演一个更舒服点儿的角色,别苦情,也别疯狂,就演她自己,挺好。

 短评

据说是BBC从iTV买了续拍版权,跟iTV的Downton Abbey别苗头的。我更喜欢“楼上楼下”,Downton Abbey的机巧多但格局小。Lady Holland是本剧头牌,睿智贵气果敢,不愧为外交官夫人!她的仆人和猴子也很抢戏!Blake Ritson演了以俊秀著称的爱国王子肯特公爵,和男主人的战友情呀!Ivy很立体二小姐扫把星!

3分钟前
  • jagpumpkin
  • 推荐

传说中BBC从ITV买下来和唐家屯PK的剧。通过大家族来展示英国社会生活风貌的剧我都会觉得很枯燥但却会当学习来认真看。断断续续看了半年,觉得还算是用比较野史的方式再现了30年代英国外交的缩影以及皇室生活的侧影。Keeley Hawes是我最喜欢的英国女演员,但却不喜欢她在这剧中的角色,有些失望。

5分钟前
  • 英恩
  • 推荐

真是我看过最好的剧~好的连续剧就应该是这样的,让我们了解历史,让我们理解人性,让我们看到人的脆弱,血管里喷涌出的邪恶和一时的疯狂沉溺,但是始终,God is in the details,善良和怜惜会还给我们希望的温度和力量。

6分钟前
  • 桃花小路
  • 力荐

较唐家屯弱气了。

8分钟前
  • 安迪·张不正经
  • 还行

keeley还是美美的~很多熟悉的面孔:有安妮的日记里面的小安妮;神秘博士里第三季第一集里用吸管吸人血的外星女人…好想要一个这样的Butler!!有一点像the remains of the day的感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像壁炉上的挂画。我喜欢。

10分钟前
  • 花岛仙藏
  • 推荐

有点看头,也有点平庸

15分钟前
  • 小能七九西
  • 推荐

衣服跟布景都很精致,人物也都各有个性,但就是没有之前预料中的好,可能是因为集数太短了还没展开就结束了

18分钟前
  • nikki
  • 推荐

连续几天,看完了两季共9集楼上楼下Upstairs Downstairs,当然这不是七十年代ITV的经典剧,而是BBC拍的续篇,悲伤的得知此剧已被砍,不会有第三季了,真是可惜,这么好的剧,几乎涵盖了二战前夕三十年代的英国发生的所有重要历史事件,就这么无疾而终,太遗憾了。

22分钟前
  • 月亮背面
  • 推荐

最喜欢Maud,Lady Holland老太太,睿智开明又有品味。她每次出场的服装都好棒~比女主人Agnes抢眼多了!第一集有点闷…后面好些了,而且越来越温情。男主角不好看,只能看司机和Kent公爵…话说,为啥后者说话不口吃?他的形象和科林弗斯相差好大==

24分钟前
  • 🔥🫧🥯
  • 推荐

我就说一句:老太太的印度LOOK实在是太灵了,言语间透着那股机灵劲儿,比她那蠢儿子儿媳好十倍。What a funky lady!!!

25分钟前
  • Prank Ocean
  • 力荐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希特勒出兵莱茵非武装区,墨索里尼攻占阿比西尼亚,西班牙内战爆发。同年10月,伦敦东区电缆街,民众聚集以抗议英国法西斯联盟的张扬起势,“They shall not pass,fasces out” ,孩子们往马路上投掷玻璃弹珠,试图绊倒黑衫军游行队伍的马蹄,See?God is in the small things.

28分钟前
  • Cheeky Monkey
  • 力荐

我觉得比唐顿深刻点,可能偶比较喜欢看政治剧。。。里宾果不其然刻画成诱拐无知少女的德国奸人,但是用酒泼一位德国外长也太。。。至少30年代的纳粹在英国还不至于是过街老鼠。另外咆哮一句伯蒂正中我的萌点!!

29分钟前
  • R.capa
  • 力荐

不省心的妹妹和别苗头的婆婆一样让人抓狂。过于短小精悍,有些意犹未尽,剧情完全可以进一步展开。拜男主人外交官身份所赐,故事对时局背景倒是着墨颇多。不列颠法西斯联盟的闹腾和里宾特洛甫的登场让我们看到了飘荡在英国上空的那片不寒而栗的纳粹阴云。当然还有国王的退位带给英国各界的巨大冲击。

33分钟前
  • 咖喱娜
  • 推荐

很多人会拿它与唐顿相比,但我觉得这部剧不仅又一次证明了英剧的小而精致的特点,而且它少了唐顿的勾心斗角,更多的是让人看见那个时代下生活的希望。

37分钟前
  • 力荐

可是我就觉得比唐顿庄园好看啊。。。。。

40分钟前
  • 狸猫
  • 力荐

又一出温馨、和谐的时代大剧,比《Downton Abbey》更加温情,剧本写的也更加简练。

41分钟前
  • 凌奥幸
  • 推荐

NAZI小情侶,猶太,印度,個人覺得比Downtown好。

42分钟前
  • dowhatugottado
  • 还行

精彩稍钝,戏剧张力大,但在细节上雕琢过度,每个人都是主人公的安排很有趣也很有力量,英国纳粹组织也让人脑海灵光。

46分钟前
  • 齐卡
  • 推荐

这个好像是和《国王的演讲》是同一个年代的故事吧?

48分钟前
  • dududuck
  • 力荐

翻拍的很不错,期待下一季。不过,真的很讨厌女猪的妹妹,还有男猪那个old chap(完全无视他的名字),感觉真的太软弱了,有时候有一点没主见,lotta好萝莉~

51分钟前
  • 花椰小C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