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风云 第一季

欧美剧美国 / 英国2020

主演:Myha’la,Herrold,Marisa,Abela,Harry,Lawtey,David,Jonsson,纳巴汉·里兹万,弗雷娅·梅弗,威尔·图德,康纳·麦克尼尔,梁振邦,普莉安卡·伯福德,德里克·里德尔,本·劳埃德-休斯,埃米尔·艾尔-马斯里,安德鲁·巴肯,科勒·康拉迪,乔·赫斯特,柯林·麦克法兰,詹姆斯·梅尔维尔,克里斯·雷利,乔治·韦伯斯特,特雷弗·怀特,Helene,Maksoud,Maynard,Bagang,Pino,Maiello,Daniel,Joseph,Woolf,Sagar,R

导演:莉娜·邓纳姆,汀治·克里希南,玛丽·奈姬,Ed,Lilly

 剧照

投行风云 第一季 剧照 NO.1投行风云 第一季 剧照 NO.2投行风云 第一季 剧照 NO.3投行风云 第一季 剧照 NO.4投行风云 第一季 剧照 NO.5投行风云 第一季 剧照 NO.6投行风云 第一季 剧照 NO.13投行风云 第一季 剧照 NO.14投行风云 第一季 剧照 NO.15投行风云 第一季 剧照 NO.16投行风云 第一季 剧照 NO.17投行风云 第一季 剧照 NO.18投行风云 第一季 剧照 NO.19投行风云 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01:27

详细剧情

故事设定在伦敦,一群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竞相进入顶级投行,他们逐渐融入到充斥着性、毒/品、自负的公司文化中,同事、朋友、爱人、敌人的界限变得模糊。

 长篇影评

 1 ) 理解Harper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吐槽Harper无底线莫名其妙背叛全天下,我觉得她做的两个选择从她的角度都很好理解。

第一次“背叛”Eric:Harper帮助Daria和Sara作证,把Eric踹了,一半是因为被Daria赶鸭子上架,另一半是因为这样唯一知道她学位黑历史的人就不在了,同时职场上也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的压力。这时候我还有点感慨Harper出身让她习惯了四处为敌的战备状态,不能像Yasmin一样贻笑大方,拥抱周围的人并告诉她“My success doesnt have to come at a cost of yours.”。有的时候包容的心态也是一种特权,是挨过饿受过惊的人没有机会接触到的眼界。就像Eric说的,跨越阶层的概率真的很小,所以底层的思维根本不可能是合作共赢,而是踩着被自己利用过的人上就完事儿了。

谁知道站队公正的那一方后,2w5的奖金直接被夺走(这里她没有归因于自己大嘴巴,而是像Yasmin说的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子去仇视别人)。导致Harper意识到利益上自己做了一件蠢事。

第二次“背叛”Daria:事发前Sara在大楼下用女权主义来拉拢Harper的战略一开始起了效果,但Harper很快意识到她的自我认知更能跟Eric共鸣(少数族裔、出身低)。回想一下第一单生意完成后Eric的那句“I see you” ,搞砸后Eric的那句“They’re scared of us.”也就解释了为什么Harper反问了Sara一句“Do you know me? like personally know me”之后果断站队能看到她本人,除了性别之外更像她的Eric。从做事情手法上来看也是,对于像Gus和Daria这种自身能力不需要搞阴暗手段就能证明、可以挺起胸膛在团队合作中找到自信的人来说,是理解不了为什么Harper不按规矩走、搞些低级小聪明却还引以为豪的。因为Harper过去的成就都是从“not following the rules”来的(假成绩),所以自然工作手法上也不会养成Gus和Daria那样的好习惯。

最后一击,Harper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过是Daria阵营或是Eric阵营的棋子。如果Daria跟Harper真的有友情,那么Daria是不会不经过Harper允许就直接把锁门事件并报上级的。既然两边都不是朋友,那当然是选择Eric那个更能给予她想要的、赞许她小聪明、真正“看到她并且接受、夸赞她本我”的那个人。

退一步分析Harper这个人,因为她没有过Gus和Yasmin所有过的特权,自然思维模式也没有机会养成他们那样。当然,已经爬到这个高度后,Harper本身是有问题的,总把自己当成受害者,以伤害别人的赢法为荣。这种“不优雅”的样子,让她和上层环境格格不入,因为底层出身已经在她心理上和思维模式上烙下不可逾越的鸿沟。(再加上她本人不好学,不会归因自身)

 2 ) 同为伦敦打工人来谈谈剧中各个角色

本剧披着金融职场剧的外壳却主要在讨论人性和西方社会中所谓的privilege。毕竟投行嘛用金钱把人性的丑恶欲望都照得一清二楚的。

同为伦敦打工人(同时也创过业),虽然不在金融领域,但非常能体会编剧对各个角色的塑造的良苦用心。一看豆瓣评论才发现原来这么人讨厌女主,然而同在异国打拼事业的少数族裔的我其实对她的选择和倔强都太理解了。毕竟黑森林法则,在无背景无学历无颜值还是扎着辫的移民有色人种,各方面都毫无优势的情况下想要在大城市靠自己打拼出一方天地(注意不是简单的过日子),一心打好自己手中的牌当个办公室甜妞是不够的(一般就等着公司以ethnic diversity的政治正确的原因来给你用爱发电吧),所以这也是野心勃勃的Harper做的:极力去发现那些可以产生杠杆效应以小搏大的机会,所以编剧在描写Harper的时候也多次描写她在工作成就中一点点养成的“赌徒心态“ - 从与女客户的求助谈判的情节到压力大就到老虎机前散心的镜头 。同是从金字塔底端奋斗到投行高管的Eric可以说是像是看着曾经的自己一样看Harper,所以当Eric被Harper揭发被踢出局的时候,我当时还在想他会如何报复,但第一季结尾设计得太巧妙了,因为Eric大概也推测出了Harper当初被赶鸭子上架同时出于自保所以对他违规行为的揭发,他捏准的是Harper是那个能在关键时刻让他卷土重来的那张牌,因为本是同根生都是踩着别人往上爬 “吃相不好看”的两个人是心心相惜的,他最后也如愿做到了。所以全剧我喜欢的是编剧对二人关系的情节处理。

另外一种常见的大城市外来少数族裔性格就是“小镇做题家”型的奋斗逼Hari了,很心疼他的结局虽然drama但也值得警醒,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没有影射任何人的意思,但曾经朋友圈里天天打卡跟伦敦说早安天天汇报学习/面试/社交进展的鸡血学弟学妹们很多最后也没能在英国获得一份工作offer。

对比之下,反观我们privilege组:说着PR,从小在伊顿读书,牛津毕业的少数族裔Gus则是在谈笑风生中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天地了;Yasmin在职场中逐渐从在投行体验生活的白雪公主的形象一步步“探索到了”原本阶级背景赋予自己的对人脉建立和运作的能力;另外Robert这样的男孩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对亚洲人发表种族歧视言论我已经谢天谢地了。他们的privilege撑起了全剧感情线的半边天,毕竟也只有这帮孩子还有时间谈恋爱。

另外对于Daria和Sara的角色理解,说实话 Daria 和 Sare这两个人是非常常见的hypocritical (伪君子)。Sara打着男女平权和种族多样性等各种政治正确的旗号打造着同样以小部分人为主导的办公室政治,所以她根本不care Gus和Harper是谁,而是在意他们的种族和性别多样性是否能让公司tell a better strory, 所以来自上层的Gus不屑一顾的揭穿她而Harper则是在最后“Do you know me? like personally know me”的问题中发现了Sara虚伪的真面目。哈佛商学院毕业的Daria虽然看似给了Harper无数次工作机会,但其实大多数也就是正常范围内line manager对下属的提携和帮助,站队Sara的她同样也只是更在意这个“政治正确”的narrative是否完整,所以她要做的是让Eric出局同时让Harper服从(然而更多是因为harper是少数族裔加女性)。这两个角色设定多少也有点代表白左思想的意思。各位体会吧。

 3 ) 伦敦金融从业者看《投行风云》

《投行风云》(Industry)是一部以银行业为背景的2020年11月开始播出的电视剧,HBO和BBC出品,讲的是一群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在伦敦顶级投行Pierpoint & Co(虚构)打拼的故事。作为毕业后一直在伦敦从事投行/金融咨询工作的人,我想就个人及周边从业者的亲身经历来讲讲观后感。


真实性

整体感觉是真实的,尤其是气氛渲染、人物刻画、业务描述。创作者Mickey Down和Konrad Kay不愧是投行出来的。当然因为是电视剧drama,加了很多戏剧性,酒精、毒品、性都很夸张。为了收视率嘛,懂的懂的。

关于整晚工作、累了只在洗手间地上躺一会儿最后猝死的Hari,我觉得有夸张但没有过分偏离真实。IBD就是赶deadline,2015年高盛发过一个通知告诫投行夏季实习生不要在办公室过夜,可见日常情况。同为IBD新人的Gus眼光长远、懂得自我调节,看好。这里讲一件真事:2013年在伦敦美银投行部工作的实习生Moritz Erhardt于连续工作72小时后过劳死。之后银行有颁布措施缓解高压,但如今低级别员工压力依旧巨大。

在Hari死后对于同事冷酷的描写是极端情况下对金融业文化的抨击,公司里只谈工作,要哭,回家去哭(当然现实中投行还是有很多温暖的人的)。

6个月后RIF(Reduction in Force)强制裁减一半试用期毕业生。有些夸张,但投行确实有定期底层裁员机制,来给所有人紧迫感。比如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在2019年末裁员人数高达1500人。


专业性

入职三周的实习生被单独留下陪大客户,之后还一个电话拿下5亿大单这我看得也是很震惊。关于Harper的策略——以4%的收益率买入美国国债期权,理由是特朗普的骚操作和全面贸易战会有损美国地位,之后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导致利率上升。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五年和十年期的美国国债在08金融危机后利率没到过4%,并且从国家利益角度考虑美国可以无限印钱然后对外输出防止通胀,不过这不失为一个好的交易想法。但这个Harper的不经讨论的拍脑袋决策在一个饭局和一个电话之后导致了5亿的下单(我:???)。

DCF (discounted cash flow)和WACC(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模型都有提到。前者是估值的基本概念——以未来现金流倒推当下价值,后者是用于计算发债和发股组合下募集资金的成本。

IBD确实有Gus做的建模和Hari做的pitch这两个重要组成部分,“make sure the font is Helvetica 12 or the MD will freak”这种对字体格式的极致追求很真实——投行和咨询的pitch就是这么做的。


其他细节

交易员确实很忙,而且大多脾气不好,因为你做market making和trading环境就是这样,用业绩说话,不相关的都省了。有交易员十几二十年从没离开办公桌吃午饭以免错过大的市场波动,所以剧中办公桌前吃沙拉也很真实。

作为职场新人Robert穿西装不撕袖标(Ted Baker挺好呀,当年我刚进投行穿的是H&M)和Yasmin天天早上忙着给同事买咖啡都反映了新人的面貌。

一整晚在外面857——不太可能,因为高压工作下第二天工作状态会收到巨大影响。

第二集全组在酒吧聚餐挺有共鸣(没有吸毒啊喂,又来),还有Harper到处找合租也是觉得看到了自己(伦敦租房真的是太贵了)。


总结

总体真实不乏夸张的一部剧,值得一看。想入职投行等金融领域的同学们可以感受一下,但也不要被吓到。诱惑无处不在,投行也不例外,但最终怎么做取决于你自己。

Harper认为投行是“the closest thing to a meritocracy”。我认为,向你信仰的方向努力就好。

 4 ) 看剧学金融:投行风云第一集,什么是戏剧和真实

本文始发于公众号金融职友(id: financefriend), 对金融及职场发展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

HBO出新剧啦,终于把手伸向了金融社畜,这部投行风云讲述的是几个实习生来到了伦敦的顶级投行,并非费尽心思在充满着阶层斗争,毒品,性,权利,欲望,金钱,自负的公司文化下生存下来的故事。

职友在看了第一集后,还是觉得本剧对投行工作和生活有反应真实的一面。

职友以自己的投行生涯为回顾,来撸一遍剧里的几个人物和槽点,以及它反映的投行方方面面。

电影一开头就交代了5个投行实习生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面试中脱颖而出,以及各自的背景和性格。

政治正确

黑人女主Harper, 实习组为销售部门,少数族裔,大学一般,家境一般,通过自己的野心以及谈话当中的随机应变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印象。

白人女主Yasmin, 实习组为销售部门,人美嘴甜,家境良好,专门做些给别人买咖啡带午餐的事情,来换取同事的好感。其实在美国投行界,长得漂亮的白人女生确实比较轻松,也比较融入,相比来说,少数族裔的同学们只能拼命拿出自己的实力和努力来留下来了。

白人男生Robert, 实习组为交易部门,家境良好,金发,长相帅气(职友觉得太油腻),投机取巧的选择了地理作为自己的专业.

黑人男主Gus,实习组为投行部门,半路精英学校,聪明,话不多,看着很冷漠,做事有自己的想法。

印度男主Hari ,实习组为投行部门,家境一般,内心敏感,很刻苦,奋斗逼。注意他说的一句话,“为了工作都可以”,也暗示了他后来的命运。

其实电影当中角色非常政治正确,而现实中欧美投行多数是白人男生女生,然后是印度裔,华人女生数量超过华人男生数量,很多复杂的技术性活都由华人以及印度裔承担。就基本没看到几个黑人同事,或者因为diversity hire (多元化要求)而放在不太重要的后台部门。现在趋势欧美影视剧如此注重政治正确,这剧里没有亚裔身影(除了Harper老板Eric)真是说不过去。

目标学校和非目标学校

对于华尔街投行看重血统的招生政策,是否为目标学校很重要。目标学校是指有很多校友毕业后去了华尔街,那么这所学校就会成为投行招生的重点学校。

这个并不是看学校排名决定的,除了美国的藤校外,也有一些私立或者公立学校虽然排名没那么靠前,但是由于众多校友在华尔街而成为目标学校。而不是目标学校的学生想要进入投行就很难了,因为投行并不会去该校招生,非目标学校的学生只能尽力去通过人际网络“Network”而拿到入场券,甚至哪怕进入投行后也会因为自己并非“纯血统”而遭受投行当中的派系歧视。这个稍后在剧中便会显示。

注意片中面试官(一般来说是该组的VP,MD)说的一句话。黑人女主Harper并不是来自重点学校。对于录取来说是很困难的 。

S&T&IBD

我们接下来看下主角们实习的组。主角们都在投行前台实习,统称业务部门。Sales & Trading 主要指交易部门,这里注意黑人女主Harper和白人男主Robert是对面坐的,Harper做的是销售部门,而Robert做的是交易部门,一般来说销售和交易部门紧密坐在一块。

整层楼都是交易部门,统称Trading floor (交易大厅)。交易大厅大多吵闹,由于很多工作的沟通需要站起来喊或者打电话完成。良心的说,如果性格不是很外向,去做S&T部门可能会比较难受,不一定受得了这样的工作形式。另外,承压能力要很好,因为手下的头寸规模很大,市场不好的时候亏损几百万美元也是有的。电影中女主主要交易国债和外汇。

接下来我们看下Hari和Gus所在的部门,IBD组。作为实习生,基本不要想着去做模型,基本功是做Pitch book,即50-100页之间的PPT主要阐述交易公司基本面,市场情况等。投行对Pitch book看得特别重,但老实说很多分析师反馈这是最无聊的一个环节,不可能对对方公司有深入的了解或者对市场有洞察,然而完成的时间又很紧,因此投行老人总是丢给实习生或者初级分析师去做,而自己则是给一些修改意见。

模型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加班还是生活

华尔街由于过度加班文化一直饱受外界诟病。事实上,在职友大学的那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几个不同投行的实习生由于加班猝死。后来华尔街开始了一系列整顿工作保障实习生的休息时间。

电影中的印度男主Hari, 就是一个学校一般,但是特别想留下来的 实习生。同样曾经有过如此历程的职友其实很了解也很同情他的心路历程。在投行同事中被排挤的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每天都没有回过家,累的话就吃点药然后去厕所睡一下。事实上这也不是电影的夸张,很多华尔街的投行实习生们,都经常加班到凌晨2点,然后回家洗个澡,换个衣服,睡个2小时,再回来上班的例子很多。

S&T的工作时间相对固定,股票市场下班后他们也就基本整理下自己手头的活和分析,7, 8点就下班了。而投行则是加班大户,原因是手头有好几个交易要忙的时候,有很多案头工作(例如Pitch book,例如模型)要做。而投行对案头工作的形式和语句又要一遍遍琢磨(卖方总是比买方辛苦),导致需要一遍遍不停地去调字体的颜色,字号大小,行间距等等。剧中印度裔就被要求一定要调成xx特定大小,有些老板就是对字体很有执着(但是买方并不在乎)。

投行内部文化

关于投行内部文化,这个真是每个投行都不一样。投行由于自身的高压工作方式,以及巨大金钱诱惑,因此会隐隐有着非常严苛的阶层观念。职场霸凌文化更是层出不穷。剧中白人男主所在的组就非常典型,自己的老板完全不和他说话,同组的老人又总是嘲笑他的穿着。看得出小哥也是蛮压抑的。对于实习生来说,投行老人会尽量显示自己友好的一面,但是背后又会显示自己的残酷。

职友在实习的时候另外组的实习生就被当面同组告知,同事很不喜欢他。如此直接的表达,确实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而有些投行的实习生留下来的机会特别少,则实习生之间更会互相背后插刀子。因此在进投行之前了解不同投行的文化也是很有必要。有些投行的小组文化还是耐撕的。

后面几集内容,职友和大家边看边聊。不过介于欧美剧后期注重排列组合狗血,不知投行风云后面会如何。

更多金融及职场发展好文,请关注公众号金融职友(id: financefriend)哦, 下回聊

 5 ) 实习生们的实习季

看到简总高见:严重推荐英剧 Industry第二季。此剧在投行、交易业务上入木三分远胜Billions。看过好多天了差点忘了正式推荐。#电影#

还是从第一季开始看了 第一集…第二集看完了没太有感 性元素好刺激啊……第四集哈珀的用不放弃的劲头很触动我 虽然她试图用一个新的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 赌性十足 但是终究胜王败寇 让她逃过一劫!其实 这类华尔街精英的片子一直都是展示这个行业的残酷 欲望 肮脏 这种种野兽般的画面 追求的就是财富的换手 带来的佣金收入 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第六集看完 越来越狗血剧情了 荷尔蒙爆棚的泄欲……第七集一场Party 占用了大半部分剧情 这几集私人生活占了大部分内容……第八集结束 实习生们大多留下 老滑头们倒是失掉了几个

这部电视剧第一部讲述的是实习生们的实习季 工作倒是成为其次的故事 反而是工作之余的吃喝玩乐成为了故事的主流 所以给不出更高的评分了 期待第二部吧……

 6 ) 马戏团

更新:

第一季后程出彩,改为五星。


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

人类天生不会正视和反思自己的先天优势,对那些条件不济却又想努力往上爬的人冷眼旁观、内心鄙夷。当这些人在爬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是犯下错误时,各路人马的表演机会来了。他可能是你自以为人品温良的导师、她可能是和你关系不错的同僚、她还有可能是和你一样背景出生并喊你为闺蜜的朋友。对,这个时候,他们说出那句台词的机会终于来了,“你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能力配不上欲望”。

哈伯是电视剧《投行风云》里最为迷人的角色。她自私、多变、诡异、高傲、自大、冲动、精明、草率、且拥有极强的欲望。然而在剧中她问别人最多的问题是她是否够格成为码点银行的一员,是否有足够的资本成为这所谓社会精英的一份子、是否真的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其他人的施舍。这就是最为巧妙的心态了。她内心里瞧不上也看不起同温层的人,她自认为比他们努力、比他们聪明、比他们有能力;然而在这个她口中所谓的精英集团里,她又十分渴望得到他们的认同和认可,那就是虽然她家庭背景不行、学习经历够烂、外貌身材平凡但是她凭借自己的实力站在这个位置,理应获得认同。当她在第一季中间因为操作失误因惧怕被辞而在厕所痛哭时,她的那些朋友大概只会甩出一句你就是心比天高罢了。当埃里克在银行大楼外对哈伯说,像他们这样的人进入到这个阶层时会让他人感到害怕,他永远都记得被称呼为“中国佬”的样子时。埃里克大概也就不会计较她为了自己而暗度陈仓,观众们大概也不会对结局时哈伯的决定而感到意外罢了。毕竟,她所做的这一切是她能做的且唯一能做的。

雅斯敏则是这部剧集里和哈伯完全对立的角色。她家庭背景优渥、学习经历优秀、外貌身材出众而且还懂的圈子的基本运作规则。她和罗伯特及肯尼是两个世界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同在这家银行上班,他们之间不会产生任何交集。这大概能充分解释罗伯特和雅斯敏之间的性欲关系,罗伯特对雅斯敏充满渴望但似乎却又不明白自己渴望到底是和她之间的性还是觊觎吃到天鹅肉的快感,而雅斯敏对此也心知肚明并将他玩弄在鼓掌之间。肯尼作为雅斯敏的恶霸上司,在剧集中操着浓浓的苏格兰口音并且毫不忌讳的飙着脏话,是一个会让人鄙夷的角色。但是,当他和雅斯敏一起招待她动用关系拉来的客户时,他的局促尴尬却又充分证明,他作为一个霸凌者背后的是其自己被霸凌、被看不起、被视为下等人的经历。当雅斯敏和他的帅气多金堂哥手到擒来的侃侃而谈时,肯尼明白这个世界他永远都挤不进去。众人皆称雅思敏为被宠坏的小公主,然而这位小公主明白想要在这个圈子里立足就得维系和遵守这个圈子的规则。所以,她在裁减日当天面不改色的说出感受到公司团队的鼓励和支持时,哈利也面不改色的称赞她做事聪明给银行带来许多机会。当她对罗伯特说出你脑进水了、对肯尼说出滚蛋的时候,他们是否会明白自己“才能”承担不起这份欲望。

古斯作为以一名黑人同性恋并且操着一口高贵的英英时,那种与生俱来的自信和坦然就油然而生了。他不需要汲汲争取进入这个所谓精英阶层,他就是精英,不需要进入这个阶层而获得对其精英身份的认可。剧集开始,他被分配到并购部门,和同期的哈利不一样的是,他可以从容且自然的十点下班并且告诉哈利熬夜并不能提高他的工作效率。他沉溺于自己和西奥之间令人窒息的秘密关系中,这种关系用罗伯特的一句疑问就能很好的总结,“为什么在你刚让他高潮后,他的表情永远那么拧巴”。这段感情关系就像哈伯想要积极进入到这个所谓精英阶层一样,你让他高潮后,他的表情总是这么拧巴。古斯这份自信和坦然在面对工作场合时霸气全开,他对自己的能力、背景都有着精准的定位和理解,这固然来自他从小到大的生活和学习背景。然而当他面对感情时,他的这份自信和坦然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能力配不上欲望不知道什么时候如此流行了。这句话出现的频率高到让人乍舌,而且大部分会出现这句话的场合是一个努力想要向上爬的人在遇到挫败和遭遇拒绝时,而且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背景也是他的能力之一。而说这些话的人,往往不是那个你想要挤入的那个圈子里人的所说而是那个和你同样站在圈外也想挤入其中的所谓朋友送给你的年度金句。那么,他们说的有道理吗?

“谁让你读了这么多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个大世界...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

更为不幸的是,当你在为其工作十几年后被保安驱逐出去时,也许会明白,你从来都不曾属于过那个圈子。


马戏团

上次听到关于Lena Dunham的消息还是几年前她和现今美国乐坛女歌手御用的制作人Jack分手的新闻,此后她几乎就如同消失在媒体光谱中了无音讯。直到前几个月HBO和BBC联合放出一部关于新进投行工作毕业生的电视剧预告时,她终于再次出现在媒体上。这次她带来的这部电视剧,叫做《Industry》。这次她带来的是一部讲述几个刚进入Pierpoint & Co投行工作的年青毕业生的故事,和她上部作品里的人物表面上似乎千差万别,然而实际上却又殊途同归。说到这,你我谁又不会殊途同归呢?

她和HBO上一次合作的作品是广受媒体好评的《Girls》,但是那部影集的确后劲乏力、略显无聊。关于投行的影视作品已经很多了,但是说实话目前为止都缺少一部表述真实、细节生动却又让人充满想象力的电视剧集。比如《实习医生格蕾》那样的,虽然该剧充满戏剧放大和感情抓马,但还是多少对实习医生生活有一定地展现。Lena笑说这部电视剧就像《Merlose Place》(该剧是CBS早年播放的爱情肥皂剧,前几年CW曾对其进行翻拍)遇上了《The wolf of Wall Street》,的确是时候出现这部描述投行新鲜人的剧集了。但其实说实话,投行人的影视剧形象已经被过往作品将其印刻在加班、药品、性交、贪婪等上面,再出这样的电视剧说实话还挺无聊的,而《Industry》的做法是一开始就告诉你,六个月后你们中的一半人将不会再出现在这里。说实话,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实习医生格蕾第一集里住院部主任对那群20出头的实习医生说的那样,“今天你们带着成为外科医生的梦想来到这里,然而你们中的八个会换到别的科室、五个会因为承受不住压力而放弃、二个会被辞退。”所以准备好参与这场竞技了吗?

不管是不是Target学校毕业的金融专业或非金融专业的毕业生都对去投行工作大抵都有着莫名的渴望。也许这种欲望来自从小缺乏物质的向往、或者这种冲动是来自原始人性的竞争欲、也有可能是来自达尔文优胜劣汰的社会压力。虽然不少投行工作者在网路上戏虐自称为金融民工并对其恶劣的加班文化大吐苦水,然而这外表光鲜亮丽、分秒转手千万、人生胜利组的优雅姿态着实让人欲罢不能。你看,前几天华盛顿邮报就报道说其实川普当上总统后一点都不开心,他不愿意做总统要处理的事情,但是他又怕落选后会被嘲笑、会被起诉坐牢、会....所以,剧集一开头这几位年青人为了进入这个虚拟出来的英国传统老牌投资银行各出奇招,当他们终于撬开投行的开门砖后,等待他们的是六个月的试用期。噢,不对。高贵的盎克鲁撒克逊人将其称为“reduction in function”。

这部电视剧围绕着Haper、Robert、Yasmin、Hari和Gus等五位刚进入投行的毕业生展开。他们中有的私自修改成绩单并号称其IQ出众、有的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有的是金融专业学校对口的典型别人家的孩子,还有的是英国伊顿公学的校友。他们五个人被分在三个不同的业务部门,美女 Yasmin被分在外汇交易部、Harper和被嘲笑穿Ted baker西服的Robert在投资组合部(CPS)、Hari and Gus则在被戏称为象牙塔的金融并购部(M&A)。对于,任何一个在业界工作过的观众来说,投行里的工作场面和细节可能如数家珍,并且倍感亲切。这部剧的制作人的确曾经在Rothschild和Morgan Stanley工作过,此外还聘请了投行退休大佬对剧里的对话和情节做顾问,所以在投行生活的细节体现和日常表达上多少不会太脱离于现实。这三个部门的职场环境、领导风格和潜规则都泾渭分明。销售部是为银行创造收入、兜售产品的,所以他们时常会吹嘘上次又拿下来几千万的大单子。Yasmin所在的外汇部门主要是替客户进行外汇交易的部门,他们会根据分析各种外汇的变化趋势给客户提出买入卖出的建议,而Hari和Gus就是在所谓的象牙塔金融并购部。Gus是伊顿公学毕业的,然而Hari则出生普通公立中学,所以在Hari不停地给自己灌红牛和咖啡、睡在厕所的背后是自其内心深处的不安和自卑。

裸体镜头对于HBO的剧集来说似乎并不值得一提,但是剧集中出现的多次厕所情节,说实话也的确让人略感疑惑。难道在工作场所的厕所聊同事是非不是上世纪的事情了吗?当然,也许在厕所聊是非可能是鲜有了,但是在厕所哭泣的事情倒是有耳闻。女主人公Haper说,她觉得投行工作是精英阶层,说实话这些精英们所展现的倒的确没那么精英。对下属的冷暴力霸凌、不停地爬梯嗨整夜、还有充满敌意的工作环境,似乎在投行工作的生活不如想象般的那般让人目眩神迷。可怜的Hari因为连续彻夜加班,急于自我表现最后终因文件的字体错误承受不住压力而暴毙。他的死亡的确让人震惊,因为这才发生在第一集。但似乎,他的死亡却又显得平凡无奇,因为象牙塔楼下的交易部门所关心的并不是他人的死活。

这着实让人疑惑,投行工作的人们似乎并不快乐。这份工作的时长那么久、压力那么大、同时似乎还有着极为糟糕的职场环境。讽刺的是,女主人公Harper在进入其认为属于精英阶层的投行工作后的第一个独立销售的客户就对其进行了职场性霸凌。所以,为什么年复一年,大量的毕业生选择进入这个行业,渴望成为该阶层的一份子呢?华服、美食、跑车似乎都不能让你长久地快乐,而对于这个行业的原始渴望却又那么让人沉迷。但是,这部电视剧似乎目前为止对这个问题并不关心,当然也有可能会在接下来的集数里解开谜底。第一集结束时,Harper在五星饭店的高层边吃着汉堡边望着对面略显飘渺的高楼,显得那么忘我、自在、雀跃。当然,在这间酒店的不远处会有更高的大楼,然而谁都没有看到的是更高的大楼背后自然会有更大的阴影。但当我们沉迷于前方更远的风景、更宽广的视野、更炫目的灯火时,谁又在乎呢?或者说,还有必要在乎么。

 短评

Yasmin演员和Robert演员在ig发#YOBERTforever,好的这也是我想说的!!!

9分钟前
  • momo
  • 还行

一种难以名状的无聊和乏味,甚至都不像一部电视剧,像拍砸了的导演系毕业作品

11分钟前
  • 红皮
  • 很差

入行十年的投行女,其中伦敦七年上海三年,剧情有些夸张,不准备追下去。上海的投行跟伦敦也是完全不同,毕竟金融方面...有待发展

13分钟前
  • Dr.Bangerz
  • 还行

大约五分钟后你就会忘了英音因为这实在是太纽约了。野心升级,群像数量激增,豪华版升级套餐味道,骨子里依旧是她,无论那些小智慧还是恶熏熏白左气味。季终“死掉谁”是经典小悬念,人物组合的不同可能是留后路。专业部分不懂但感觉幼稚充满局外人的想象,我国的两次被出现说明无论喜不喜爱我们已经是版图里必然被触及而且有不小影响(至少市场)的一个小中心点了。后半段的一个情节说明调子不同了,不再是爱情喜剧。总之观望且期待,毕竟你知道看到那些有意识的“作者性”,我们就知道,Lena Dunham回来了。

17分钟前
  • 时间与河流
  • 还行

看到每天上班走过无数遍的街出现在电视剧里 还是挺怀念伦敦的 看完这部剧就三点感想:1)感谢当年劝我别进投行的墨大教授 买方的公司文化确实舒服很多 2)站在场外指责别人真的很容易 自己站在局中里外不是人 就像Yasmin口口声声说Harper是个伪君子却不敢在RIF上说出自己的真心话 就像Harper看不起Yasmin的委曲求全却跟着Eric排挤走了Daria 3)女孩子在职场尤其是金融行业真的很难 很难融入职场文化 在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极其难以切入核心圈 更神奇的是 男性习惯抱团相互包庇 女性反而更容易为了保护自己互相捅刀

22分钟前
  • 喵个咪的伊安芙
  • 推荐

第一季写得很乱,除了女主和富家妹还有老一辈的宫斗其他人物都没有生动的刻画。印象最佳的线是2个女中层打着女权主义虚伪幌子实际搞办公室政治搞minority,编剧真敢写

26分钟前
  • 阿提斯
  • 还行

这部剧真的很真实。坐标nyc,好多在投行的朋友都是凌晨两点下班,在citi做intern的朋友有时候昼夜不归。唉,都是金融民工,都是螺丝钉,何必选ibd呢。

27分钟前
  • Equality
  • 力荐

挺无聊的,女主真的很烦,颜值低不说性格还很诡异,要死不活的感觉。Banking那么多drama活生生得拍成了真人秀和纪录片取各自缺点

31分钟前
  • debut0901
  • 还行

剧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转角、每个工作内容熟悉到爆炸,啊,以前的自己好棒啊

36分钟前
  • Dream粉碎机
  • 推荐

《商科毕业生如何卷进金融行业》,投行券商就是这个样子,总有人想进去,总有人想出来。性、酒、钱,阶层跃迁不容易。看出来其实欧美大学生就业也挺卷的,卷法不同罢了。女主真欣赏不了。

39分钟前
  • Nolan🌊
  • 推荐

我靠投行这么乱的吗(ノ=Д=)ノ┻━┻和长辈一起看的,场面相当尴尬

40分钟前
  • zzzar
  • 推荐

做完作业想着放松一下看个剧…没想到更焦虑了…

45分钟前
  • Nathanael
  • 还行

所以,黑人女主是怎么拿到女主角色的?完全不出彩,相貌身高平平,连妆都没有,其他角色目前还行。

50分钟前
  • Maureen
  • 推荐

这片子我是推荐想挤进伦敦投行的孩子看的,投行血汗故事,第一集就来了个一心留在投行的社畜加班压力搞出过劳死。主角是没背景的奋斗逼,通过学历成绩造假挤进投行,没有任何合作共赢意识只有竞争意识,自私自利,拼命想留下,吃相极度难看,就是这种人在办公室政治里为了自己的利益坑害了栽培过她的上司。讽刺在同样奋斗逼,一心干活的第一集就累死了,给客户交易错了币种还耍一堆心眼的女主最后转正了。

51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推荐

好坏都是对比出来的,对待污点证人HARPER,ERIC发过脾气之后还能涨5万英镑年终奖,靠诱导HARPER做伪证、玩办公室政治搞掉强势的ERIC才新上位的原VP大姐,居然让HARPER退还多拿的2.5万英镑。投行这种业务能力代表一切的地方,ERIC显然不会那么简单被排挤掉,否则按照他那么跋扈的作风,MD这个位置根本做不了那么久。

53分钟前
  • 胖狄
  • 推荐

就这?就这?就这?要不是eric太吸睛了要不是daria人设太丰满了要不是R&Y调情副线太有意思了冲这傻逼女主分分钟一星

56分钟前
  • Lois
  • 推荐

这才是令人心“冻”的offer啊,四星观望

58分钟前
  • 秀了个咻
  • 推荐

女主太劝退,且于行业剧而言抓马浓度过高… HBO!你就不能拿出拍硅谷的attitude来拍投行吗?

1小时前
  • RiverDolphin
  • 还行

那个留在办公室加班的,一定是中国人,如果不是,他一定是印度人。

1小时前
  • angygain
  • 推荐

一个黑女主,学历造假,见风使舵,见谁都骗,但是能力出众,深得喜爱!政治正确?

1小时前
  • 小乐来玩了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