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中国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7

主演:内详

导演:刘嘉

 剧照

茶界中国 剧照 NO.1茶界中国 剧照 NO.2茶界中国 剧照 NO.3茶界中国 剧照 NO.4茶界中国 剧照 NO.5茶界中国 剧照 NO.6茶界中国 剧照 NO.13茶界中国 剧照 NO.14茶界中国 剧照 NO.15茶界中国 剧照 NO.16茶界中国 剧照 NO.17茶界中国 剧照 NO.18茶界中国 剧照 NO.19茶界中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3 12:32

详细剧情

十集大型人文纪录片《茶界中国》,讲述中国茶叶所蕴含的悠远中华文明,以及中国茶叶为全世界带来400多年的深厚影响。

 长篇影评

 1 ) 手工茶

儿时,有一颗矮矮的茶树长在附近的山腰,奶奶常去采,再亲自揉捏、风干,最后泡进热水,茶叶上下扑腾,端起喝上一口,茶不算好,苦涩得很,但偏偏就是这样的苦涩,扎根在记忆深处,让我每逢端起茶杯,就会想起那双布满皱纹的双手 所以就算有一天机械可以代替手工,但我相信,手工里面的情感,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承载着的是魏月德师傅的坚持 百年不变的制作手艺是老辈传给世人的无价之宝,制茶便是修行,传承着的是茶人不变的工匠精神,无论时代变迁,还是现在技艺的越发娴熟,传统手工制作都是不可替代的 就如同奢侈品中手工限量的私人订制一样,越精致的东西会卖得越贵,尽管受众群后变得很小,但是那是一种精神

 2 ) 漫话中国茶

明明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故事,却要学着《舌尖上的中国 》卖情怀;有着良好的BBC合作团队,却不物尽其用;情节编排不紧凑,东拉西扯。看完该纪录片后,不禁为其可惜,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多的大师以及精美的摄影,却被其猪队友编剧给扯后腿了。

我喜欢喝茶,尝试过其他各国的茶后,还是喜欢我们的中国茶。在土耳其时,见识过其传统的烹茶工具和烹茶方式,听着当地人们说着"Chai",我暗自欣喜,这不就是茶嘛,显然是从中国衍生出来的嘛。热腾腾的红亮色液体,在弧度优美的小巧的透明玻璃杯中晃动,加入的白色方糖缓缓沉入杯底,与红茶融为一体。我深深吸了一口,如同帕默克笔下的伊斯坦布尔,苦涩又浓郁。

想来好笑,朋友们为我提供茶水时,会友好地问下,需要加糖还是牛奶?我会笑笑道,我是中国人,喝茶是不加糖和牛奶的。怎么说呢,可以用我同事的经历来解释吧。德国人在葡萄酒中加入气泡水就变成了Weinschorle,而有次我同事去里斯本很不错的餐厅里要weinschorle,结果服务员不明白,经过解释后,服务员生气地拒绝了,恶狠狠地道,他才不会把这么好的葡萄酒里兑水给浪费了呢。同理,我喝茶也是不加糖和牛奶滴。

在欧洲,茶叶一般都是碾碎的,装滤网兜里,过了几分钟后取出来,通常茶叶泡过一次就扔了。我总觉得,这样颇为可惜。譬如茉莉龙珠,饮茶的乐趣之一就是看着紧实的球状茶粒在热水中小心翼翼地舒展,奔放和最后怡然自得地安歇。再说,茶叶只泡一次也颇为浪费。不过,我还是喜欢这边绿茶和花果茶的混合,绿茶口感变得单调了些,但花果的香甜立马增补了其层次感。

总体上,我的口味比较杂,自己常备的是云南的古树红茶,恩施玉露和台湾的梨山茶。当初有个朋友家在杭州,给我们带了近10000多一斤的西湖龙井尝鲜,但我感觉其中哄抬的成分较多。碧螺春的味道也变了,尤其是太湖蓝藻事件后。所以,我开始找不那么出名而且产地偏僻的茶叶,而恩施玉露恰好满足。前年去日本时,买到了日本的玉露,便在家里品辨。结果,也如在纪录片里看到的那样,恩施玉露更好喝,更有层次感,清爽又有回甘;而日本玉露口感比较单一。有次给我国外朋友品日本绿茶,恩施玉露以及台湾高山茶,他们也一致认为恩施玉露最好喝,这倒有点颠覆我认为老外喜欢喝浓茶的印象。

为了丰富喝茶生活,今年又为自己添置了一套下午茶装备。很多厂家已经停产那些杯壁轻薄又娇贵的骨瓷茶具了,因为其太娇贵不实用。所以,且用且珍惜吧!

 3 ) 大杂烩

抛开商业因素不说,这个纪录片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名茶简介,似乎福鼎白茶没有介绍。不管是时间还是位置的跨度也是像模像样,亚非欧大联合。台词也有文雅的点睛之笔,穿插了几个广告。算是一门简单的入门教程吧,起码前几集还介绍了各类茶叶的冲泡手法。有个细节解说了白毫乌龙和东方美人的区别,很少人能清楚这个细节。如果按6色分类,里面一少半茶我也喝过,片子对各类茶的点评还是很中肯,除了艺术讲解其实也并没有溢美之词。

有点讽刺的是,最大的广告赞助商金立手机和天喔茶庄似乎都要倒闭了。这个纪录片难道是成龙解说的么。

 4 ) 不看不知道,我与茶竟然早已结缘(私人观影记录,不喜勿看)

观影感受,边看边记录: 第一集 1. 肯尼亚竟然茶叶产量占全世界7.6%,出口量占25%(应该是因为本国人不爱喝茶,都出口了)! 一直只知道肯尼亚产咖啡,没想到茶叶才是他们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联想到,云南也是既产咖啡又产茶,难道这世界两大饮品种植对气候和水土要求差不多?(还都提神) (老师说:茶树一般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地方,在南纬45度与北纬38度间都可以种植,较为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在18-25度之间。而咖啡的适种区在南北纬回归线25度之间的环状地带,通常把这个区域称为“咖啡带”Coffee belt/Coffee zone。两者对气候和土壤要求差别也大) 2. 台湾东方美人是白毫乌龙的一种,但只有她才能叫这个名字(还是维多利亚女王赐名)。关键是小绿叶蝉竟然帮助她提升了独有的风味,一直被我嫌弃的虫子,竟然也是宝藏。 3. 原来我之前去采茶的狮峰山竟然是最正宗的狮峰龙井产地!失敬失敬!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密密麻麻的虫子😖 第二集 古树与新茶

 5 ) 《茶界中国》剧评

《茶界中国》是一部由刘嘉执导,纪录片式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 首先,它向我们解释了到底什么是原生态的茶。

茶树都是生长在云南的热带雨林之中,在茶山过夜,被各种昆虫、青蛙、蝉的叫声,可能会吵到你睡不着觉的感觉,但正是因为这些益虫才得以相畏相成造就了原生态好茶。没有污染,没有现代化建筑,有的只是一个完整生态化森林。茶树,都是不需要除草和除虫的,因为里面有完整的生态链,都有自己的天敌,不需要人工去处理,所以生长的茶叶具有原始的植物性。真正的好茶叶,是从大山之中群山环绕的茶树上采摘而下,然后经过了原始的手工制作,而且保持了茶叶最原始的树叶本性,保留茶叶中的各种物质,损失的只是茶叶中的水分。试想一下,自己喝到了这样的茶,深处群山之中,鸟鸣、虫噪,细雨蒙蒙,慢慢品味茶中的各种内容,不仅可以感受到茶叶之中的那股山野之中的树叶本性的味道,还有深处深山花香鸟语版的优雅环境。茶,原生态的山野气息,全在自己的心中,每个人都好像不同,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然后,就是对品茶、悟茶的思考。

品味人生,是从茶中感悟人生,感悟做人。观看过后,我了解到这个节目对五种茶进行了很详细的介绍。从采摘到加工再到成品,让我感受到制茶人对每一片茶叶的敬重。乾坤交替,日月轮回中,时间有着一套严格的自然法则;择时而采,赶时而制,随季而品,不同的茶有着自己的时间轨迹…之前喝茶是喝茶,现在喝茶是品味人生,是从茶中感悟人生,感悟做人。 除此之外,传承茶韵古香,展现精美画面,更是让我享受其中。

《茶界中国》的镜头语言具有极强感染力,画面十分精美,同时富有节奏感,以慢镜头、大特写显示茶的细节,在浓缩的时间和空间里让茶意滥觞,流光溢彩,通过画面直接刺激人的各路感官。并且其中讲述的故事兼具实用与表现力,既展现文化软实力,又具有实践指导性,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穿透力。这部茶纪录片同时也充满了美食的味道,养眼。这可以说是它的一个优点。 《茶界中国》这部片子,文字优美、知识浅显易懂。从制作方法入手,也能够让人了解为什么茶有这样的风味。同时里面也包含着自身的文化,特别有亲切感。更重要的是,这部纪录片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空间,供人思考。

 6 ) 美好的事物不需要太用力的表达

看了这部今年新拍的纪录片,的确踏遍千山万水,又航拍又跨境,少不了制作的成本。

纪录片不同文艺片可以吸引广大的观众可以卖座收钱,需要许多赞助商的支持。这些苦衷也都能理解。只是作为一部好的纪录片,就是要隐忍或隐藏所有现实的难处,而不是硬生生的植入外行都能看的很明显的广告...只能说关于制作,太可惜了。文案也是个人情绪和描述太多,与纪录片的客观性不符,简单的说,太用力了。如果可以更隐藏一点作者自己的情绪,也许会给观众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但是,但是,但是,这一些不完美,都挡不住被采访的人们叙述那片有茶的土地和与茶的日子时的真情流露,那是纪录片的精华所在。让更多的人知道一口茶汤来之不易,中华茶文明源远流长,以茶传世,以茶传家。在这一点面前,一切制作的不完美,皆可原谅...

 短评

原本很期待,但看完前两集微有点失望。最大的问题是线索凌乱,跳来跳去,不成体系,剪辑有点莫名其妙。解说词有些也很值得商榷。但画面还不错。作为入门欣赏茶之美还可以。

5分钟前
  • 长歌
  • 还行

景色很美,能从茶入手描绘各地风土人情确实不易,但是有些对白实在让人尴尬,片中有些老板可能真的花了💰吧

7分钟前
  • 拖延癌大爷
  • 还行

這類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太舌尖風了,審美疲勞。另外,旁白寫得太作太作了,也不夠專業。雖然旨在普及,但也不能這樣雞湯風格的文字吧。三星給拍攝,旁白不配星

10分钟前
  • 法雲地學士郎
  • 还行

非常漂亮!作为一个入门的茶客,非常喜欢片子文字优美、知识浅显易懂。从制作入手讲解,也能够让人了解为什么茶有这样的风味。同时里面包含的文化,也特别有亲切感。

15分钟前
  • 云动竹响
  • 力荐

现在纪录片都走这种舌尖风吗?解说不说人话

19分钟前
  • 三七莲华
  • 还行

做的至少很用心,入门必看

22分钟前
  • 长安不肖生
  • 推荐

作为一部纪录片,文案四星配音配乐三星半,内容还是偏碎片化,故事节奏不够连贯

24分钟前
  • x
  • 还行

作为浓茶铁粉,必须不能错过。中国人喝浓茶也许就和意大利人喝espresso是一个理吧,苦才是不加奶不加糖的原始风味,是魅力而不是急于掩饰的缺憾。

29分钟前
  • sylvia萌
  • 推荐

看过很多关于茶的纪录片,首先我要说吸引我看这部纪录片的首先是杨晨的配音,那声音太熟悉了。当时在看手机,女票在按遥控器,听到这声音我抬头看了一眼,他居然给茶叶记录片来配音了,于是便看了下去,觉得介绍茶叶大类,算作普及类节目还算不错。

32分钟前
  • Haobo
  • 推荐

好吧,我承认,这是我第一次看的下去的一部茶叶纪录片。茶届的世界我不懂,但我一直觉得他们是装逼届的一朵奇葩。人活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明明这么生活,这么接地气的一种滋味,怎么就能给搞成那么不接地气的一种文化。终于,《茶届中国》把这道与普罗大众失联多年的茶滋味找回来了。

33分钟前
  • 芍药
  • 力荐

原本以为可以拍出普及茶文化,讲解茶叶背后的工艺和故事的饱满的纪录片。结果就是一个个茶区的切换,没有深入到茶的核心,寡淡无味。旁白多是文词堆积,内容缺乏,很失望

34分钟前
  • dora
  • 很差

中国采茶按叶掐,非洲采茶按把抓,看他们呲着白牙抓一把茶豪迈往后一扔,真是笑死我了,整体来讲,画面精美,场景丰富,空间不停变换,叫茶界中国原来不只讲中国,期待下一集有什么惊喜

37分钟前
  • 瑶环瑜珥
  • 力荐

文字经过推敲,流畅华美,画面也漂亮,内容对我来说足够了。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喷它。

42分钟前
  • 绿萝热
  • 力荐

用一生的时间,做好一件事。

47分钟前
  • 力荐

不得不说 纪录片是独居人士回家磨磨蹭蹭时最好的BGM。至少有信息量断断续续摄入缓解了一事无成的焦虑。

48分钟前
  • 🪐丧甜治多心
  • 还行

比《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差多了,10集内容,基本上一半时间都是广告,尤其是后5集,都快成企业宣传了,最后一集更是直接金主广告了。比较啰嗦,不建议看。

53分钟前
  • 申由己
  • 还行

什么玩意

54分钟前
  • 布鲁索姆
  • 还行

第九集给了多少广告费,还少东家。吐了。天地 自然 说来说去这些话。多说些和茶本身相关的事情好不好

59分钟前
  • Regent Prince
  • 还行

拍的不错,但是配音普通话有点问题,第一是吐字不清,含了口水一样,第二,部分发音不标准,特别是an这个音,第三,会吞音,咬字不清。这么好的纪录片,找个厚重一点的配音,会好很多

1小时前
  • 大只
  • 还行

首先来狠狠批评一下,本片的文案实在不好,用力太过,令人汗颜。还有第一次见到纪录片有如此之多的软广硬广。反言之,广告之多,也代表着助力者之多,也让本片格外地包容兼收,广博花杂,虽然凌乱,但也不乏真知灼见,这也是我在3星与4星间徘徊良久,最后给了4星以表鼓励的原因。

1小时前
  • 青精饭熟云侵灶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