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故障

记录片美国2021

主演:Nick Bostrom,Joshua Cooke,Erik Davis,Paul Gude

导演:罗德尼·阿谢尔

播放地址

 剧照

矩阵故障 剧照 NO.1
更新时间:2023-08-20 04:22

详细剧情

纪录片导演罗德尼阿舍尔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生活在模拟中吗?” 在他的答案中有证词、哲学证据和科学解释。

 长篇影评

 1 ) PKD和他的信徒们

菲利普迪克、黑客帝国、缸中之脑、模拟理论、马斯克、虚拟形象、元宇宙,所有的这些在今天都不再是新的概念,所有的“我存在的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虚拟的”这样的发问都已经泛滥成老生常谈,所以在看这部片子的一开始,我是感觉有点无聊的。但随着讲述的推进,我还是出乎意料地被打动了。

他没有给我什么新的信息或是启发式的新视角,甚至对于他所推崇的假说,也没有试图给出什么严肃的论证,他只是把一段又一段为大家所熟知的素材以略显中二的方式组织起来,并且(用Skype!)采访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这些人以虚拟形象出现在屏幕前,看似滑稽却一本正经,絮絮叨叨自己是如何体验到现实生活的虚幻、如何质疑一切又是如何相信这个理论,我突然明白了这才是导演真正想讲的东西。

我是一段代码,是一串信号,我的细胞不断飞散在空气中又会组成另外的东西就像屏幕上的像素可以组成任何形象一样,我坐在教堂里,思考身边的人如何从一堆肉体一堆器官里发出声音,感觉到深深的虚无和孤独。我看到身边的人阅读千篇一律的东西又说出根本不属于自己的话,这和化学机器人有什么区别?当你把收音机拆开后再也拼不回去了,就像当你解构地看待这一切后,要如何再重新完整地认识这个世界?

随着讲述的深入,你发现他们不只是要用理论说服你,他们只是在表达困惑,他们困在有很多问题的游戏世界,也困在有很多问题的现实世界。片中不止一次提到本体论的困惑,但最后的最后,她说,孤独、痛苦和怀疑,也是人类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个一直被家人虐待的男孩子相信世界是黑客帝国里的那样,尼奥式的trench coat是他最好的抚慰,最后他举枪杀死父母时是不是真的认为这样就能进入另一个更真实的世界?他的故事是整个片子最大的包袱,片子到这里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因为不可否认,模拟理论或许是另一种逃避现实的存在,导演并不回避这一点。那个男孩最终放弃了为他而发明的那个著名的Matrix Defense并且承担起应付的代价,他告诫年轻人不要重蹈覆辙,心灵困境并不能被这样粗暴地解决。就好像教堂男孩说的那样,难道如果这个世界是虚拟的,我们就不用承担责任了吗?虚无主义并不是终点,人还是要找到如何在虚无的本质之上继续生活下去的方式啊。

这个电影的意义是让你看到一群中二甚至疯狂的人,如何执着于一些奇怪的念头(这些奇奇怪怪的念头你我可能都有过),如何用某种假说来解释某些疯狂的现实,它甚至都不是什么科幻(死里逃生之后觉得这是有人在调节了某种概率这算什么科幻呀),你称它为新的宗教也不为过。

PKD无疑是这些“信徒”的启迪者,他丰富的想象力、疯癫混乱的人生、神神叨叨的胡言乱语,都是独一无二的,他说他只是在讲出他的另一层记忆,但正如片子里一个大叔说的那样,他并不是为了怀疑一切,最伟大的是他深沉的同理心,共情那些在虚假世界里承受痛苦的人。因为他也是真切地体会到所有痛苦的那个人啊。这大概也是这部片子将镜头对准那一个个“信徒”的原因所在。

 2 ) 皈依矩宗

感觉被贵瓣上的简介完全误导了。看到 "are we living in a simulation?" with testimony, philosophical evidence and scientific explanation,第一反应是,导演是不是采访了(民间)科学界的各路神棍,然后围绕一些不好解释、或是精巧得如同被人设计过的现象或理论展开了争论和批评?

为什么光速有上限?为什么密度过高会成为黑洞?为什么有波粒二象性和波函数塌缩?为什么熵增的世界里有生命活动的逆熵?离散时空理论是否和创世计算机算力有限有关?为什么造物主要设计做梦和 REM 睡眠这个模拟创造世界的结构?为什么量子纠错是可行的?为什么可以用二极管模拟感官神经?为什么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这么有效?

很遗憾,这类问题本片都没怎么涉及。围绕牛津大学教授 Nick Bostrom 早年的论文有一些讨论,聚焦于一个关于基底现实和无数模拟现实的假设。在该假设中,认为我们恰好处于基底现实的概率无限趋近于零。

那么,各种科幻里关于这个的好玩话题还是非常多的,讲讲各种趣味理论和演绎也蛮好嘛?

也没有。反复出现的只有 Philip K Dick 的一段 1977 年的演讲,讲自己怎么在牙医手术注射戊土钠后的一瞬间回忆起来各种「残留记忆」然后把它们写成小说;自己如何预知了一个陌生女人会像《高堡奇人》的 Juliana 一样在若干年后出现在自己家门口,自己甚至知道她头发是黑色的。

那么本片其实在讲述什么呢?

  • 一个哈佛大学毕业的电子工程师因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巧合太多而不再相信现实世界;
  • 一个沉迷游戏的漫画家觉得 3D 游戏和现实逐渐无法分辨,自己也正身处游戏中;
  • 一个牧师的儿子礼拜唱圣歌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大家用肉块鼓动空气发出声音太奇怪了,非常不真实;
  • 一个每天画日历记录巧合事件的大哥,在第一次接受减压漂浮疗法,经历感知剥夺体验时,突然感觉自己开了天眼。
  • 一个被家长虐待同学霸凌的 19 岁少年在无数次观看并沉迷于《Matrix》电影后,用霰弹枪杀了父亲,并对呢喃着 “Joshua, what did you do? You wouldn't ...” 母亲的脸上开枪,随后惊恐于看到的和《Matrix》中完全不同的可怕场景

总体来说是一个宗教片,没怎么讲经文本身,而是聚焦于五个信徒们谈自己怎么皈依「Matrix 神教」的心路历程和一些想法。然后引出了 Plato's Cave, The Brain in Vat 等一系列理论。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个关于罕见信仰的田野调查,也不错嘛。无论是用 3D VR 游戏模型的特殊形式采访了很多不愿露面的人,还是给 18 年前的《Matrix》杀人案的追踪,无疑是生动的。

像很多宗教的「显灵」一样,各种各样的巧合在信仰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在本应无关的事物中看到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关联,于是感觉自己成为了某些更大尺度存在的一部分:

西部世界的迷宫记号,创造意识的象征

 3 ) 观后感

虽然今天这部讲的很多论点都看过也讨论过,但经过电影,又回想到身边一些事情时,总觉得很神奇。像是之前跟朋友讨论「黑客帝国」来着,我说我3部都没看过,然后接着就来到电影节观看了这一部与之密不可分的电影,接着观影结束后,看见门口摆着「黑客帝国」最新上映宣传,电影节跟黑客帝国内地上映宣传时间的重叠,唉~这是巧合?还是故意设定好的?还是我的母体故意让我去了解?也跟朋友讨论过关于元宇宙的问题~我说,也许元宇宙成熟后,我们就再也不需要肉体了,所以试想一下我们人类努力的去创造一个虚拟真实世界,那我们会不会是被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呢?也许我们的母体是另外的一种生命体?或者是现阶段都无法理解的某种东西?之前好像看过一集老高与小茉莉讲到,我们人类有可能是被创造出来给母体用来感受世界的替代品而已,说到这里,又想起了元宇宙,元宇宙创造出来的人物,难道不是我们人类借助去感受未知世界的傀儡么?还有影视作品跟游戏,都是为了让人类去代入角色,感受自己从未感受过得喜怒哀乐去创造的,像电影说的,也许这些只有死亡的那天才知道。最后结束的小惊喜有点意思~不要急着走~不走的人都是相信模拟世界的叭~oh~还有睡着没走的,那是因为母体为了阻止你知道太多了[调皮]

最后啰嗦一下,看了一些评论,说讲了那么久,都没有证据证明,笑死,如果有证据证明,世界就崩塌了。像「西部世界」。能证明的靠自己去找了~像宗教一样~你相信有上帝么?曾经也信过上帝,感觉也是母体让我去了解一下神学的,最后我相信世界一定有造物者,造物者也创造了我的母体。

在电影里看见了死亡搁浅画面,我大尖叫[微笑]

吓到了旁边小姐姐[可怜]

 4 ) A Glitch in the Matrix

非主流也有一席话语空间

2022-01-10 21:28

对于我来说模拟理论如果证明是真的反而会整个人轻松很多,不用再认真背负、想方设法想要survive。片中案例提供的论据逻辑几乎都太容易反证,是无法转换思维(宏微观、群体个体、量子/概率、历史/当下、主客观、西方……you name it)的人才会走入我执吧(片中“石室理论”)。尽管片中也提过“生殖力量对抗母体”的疑问,最终还是找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尽管也可理解为被设计的化学/生殖机制)这个破口——大概对本片受众而言,过程的joy本身来说就可以是意义╮(╯▽╰)╭(而不需要像正常逻辑预想的要到哲学层面思考才算解决)-_-||……

我的问题是,从材料、佐证、引用的完善度来说,本片最多算纪录片擦边,未完成,更多像小圈子剪片沟通的过程,感觉是美国特产cult阴谋论(有大V加持也是这方特色)。会进戏院看不同世界纪录片的观众大概也不是本片的预设受众,主创大概也没想过片子会在一个本身也没多少信仰空间的、东方思维的国度,一个官方影展上展映吧?——只能说选片方有意摆个另类多样性,如果说是要折射自由世界多样特产那目的达到了……

有两位露脸的案例看起来脸熟像演员(不确定)?

片末设计被影展主办方提前剧透,确需要些时间停下来思考章节间递进的逻辑,有致敬(人类文艺结晶)但看得出来源只有有限几部,尽管认知有限也认真制作出了影片的态度也应尊重,且动手能力是真强。欣赏字幕的烤火idea。

好奇感觉剥夺水池。

对于一些案例被放进本片,我还未能从心理学(甚至生化角度)转到推断外界世界构成的关联(尽管心理学被誉为伪科学,至今无法验证,听起来似乎还make sense一点),尽管还专门找了这次有字幕的机会尽量不妨碍理解——大概多少也有人脑思维先入为主的因素?

也许可以再回头去看下Matrix(Wachowski姐妹们的艺术杰作)。

 5 ) 永远不被程序中的红衣女郎迷惑、迷失

影展看的4部片中最惊喜的一部。导演用数字化的画面和电子音乐带动观众进入其理论世界中,对于刚吃完晚饭正饭气攻心的我来说看得太费劲,但带感。片尾拉滚有5个卡顿的地方,声音画面全暂停,影片播放前有工作人员特别提醒,之前特意跟片方联系能否提供一个流畅版本,片方并无反应。观影后群里有影迷提出片尾是有柏拉图洞穴寓言的意味,想来这是呼应片子内容的行为艺术。楚门的世界。不要被程序里的红衣女郎迷惑,而忘记自己最初的想法。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一定要保持清醒,独立思考,永远自省。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洞穴寓言”,大意是:一群囚犯生活在洞穴中,手脚被捆住,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前面是一堵墙,身后燃烧着一堆火,他们在墙上看到自己和事物的影子,认为这些影子是真实的。后来有人爬出了洞穴,才发现了真正真实的世界。柏拉图用这个寓言想要说明:要抛弃虚假的影子,走出愚昧的洞穴,寻找并理解真实的世界和事物。)

 短评

#2021GZDOC# 优秀生动的“数字化生存”论文电影。媒介即隐喻,虚拟技术发展的最终趋势是“虚拟现实”,技术论者的最高境界是庄周梦蝶的哲学思辨。virtual是事实又是虚拟,而模拟理论实质上也是作为一种比喻或说思维方式存在。游戏卡顿难通关,现实阻顿难顺畅,哲学成为宗教救赎。比较好奇“黑客帝国辩护”案的当事人语音是导演的一手材料还是已有的二手材料?以柏拉图洞穴隐喻作结片尾,创意爆炸。1.14

7分钟前
  • 熱煙帶雲
  • 推荐

4.5 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影片剪辑如火纯情,导演针对素材的编辑能力强大,以至于完全沉浸于影片的讨论中,也是曾质疑过的问题,观影结束时还需适应一会“真实世界”。信息量过大,没有中文字幕看得太累了,应该等中字出来再看一遍。

10分钟前
  • 鄙伶
  • 推荐

以为导演有什么惊天的证据,结果就是动画版的wikipedia,采访的都找的什么随随便便的人啊,基本上都是:我有一天正在走路,突然就感觉我生活在虚拟现实里了。咋都这么自恋呢。这种人在我们中国叫做中二癌。

14分钟前
  • 五乔
  • 较差

有种看了个十万+公众号文章的人赶脚,舞刀弄枪,就算不好也说不得,权当社会心理材料吧

18分钟前
  • 徐苹果
  • 还行

前5/7看起来特别像模拟理论簇拥者的狂欢,看不懂的部分昏昏欲睡,看懂了的觉得十分离谱,其中有人甚至自己都不那么相信或者无法自圆其说。杀人犯平静叙述如何亲手杀死自己父母这一段引起极度不适,他诉说着自己如何痴迷于黑客帝国,甚至原本打算用它来为自己辩罪。不过不仅是像黑客帝国这样含有暴力情节的科幻影片,每一种媒介和传播产品都在影响人们的行为,但始终相信这些最多是犯罪契机,根本原因可能更复杂和幽深。同意无论是活在真实世界,还是被操纵的矩阵中,人都应该珍惜当下,学习去爱,用同理心对待他人。#金红棉影展 2022.01.14

19分钟前
  • May
  • 还行

從一個腦洞大開的奇幻感受(地球人是不是被控制的數碼人),到走入背後的社會心理機制(家庭、沈迷/成癮、孤獨、自由),用Philip K. Dick的演講作為每個章節的開篇逐層深入,討巧抓人又精準簡明,從科幻和賽博想像,到哲學思辨(還拉入了古希臘哲學家們來「背書」),再到現實的暴力事件,模糊了虛擬與真實的「模擬人」採訪一度讓我虛實難辨,直到無從逃避的恐懼和血腥的死亡將我拉回,a glitch may cause a big trouble. 影像設計和音樂設計好評!

24分钟前
  • 废物时钟
  • 推荐

沉迷matrix买枪崩掉父母那位自述那段动画棒哦太,瘆,人,了

27分钟前
  • 十万
  • 较差

#2022金红棉深圳站#菲利普迪克和黑客帝国的忠实粉丝,整个模拟理论的大型安利大型洗脑。并没有讲什么新的东西,一开始看的时候觉得这不都是老生常谈了么,但选择素材和组织内容的方式还是令人不断惊叹且不由自主被带入其中,越看到后来越明白了,其实他并不是在探讨这个理论的科学依据甚至不是在单纯讲科幻,而是从人的体验出发,最终落脚点是本体论的困境。每一个讲述者都在虚拟空间的另一端讲自己的体验和经历,再配上粗糙又奇特的动画画面,是一种心灵体验,是深沉的虚无主义和孤独,以及人要如何在这种虚无之中继续生活下去。用了无数PKD的故事片段,多个层面探讨PKD的哲学,包括第一次看到PKD的演讲片段,都不得不疯狂加星。是啊,PKD最伟大的地方并不是想象力或是丧的气质,而是他深沉的同理心,共情那些在虚假世界里承受痛苦的人。@平安英皇

28分钟前
  • 艾栗子
  • 推荐

国内纪录片影展能选这个题材挺令人意外,刚开始真的以为一本正经地把“我们其实生活在矩阵中”这样的科幻话题拿出来讲,虽然论据没有一个能令人信服。然而“反转”来得比想象中更快,但我反而认为这不是重点,从不同人的叙述中,能够看到对世界认知的不同方式,最终都会到达“如何面对当前的生活”,真实和虚拟与否反而并不太重要。

33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推荐

刷完影片跟朋友开玩笑说,我们“在电影中心偶遇”的机率比“恰巧活在真实世界”的机率高多了!看完以后立刻去网上找PKD法国梅斯的演讲。如果我们所处的世界发生故障,大多数人应该还是会选择修复它吧,尽管这个世界大概率不是真实的。

36分钟前
  • 断弦的耳朵
  • 推荐

在日常中痴迷于小概率事件出现的规律模式;自从发现父辈只会重复报纸上的观点后认定众生皆假我独真;14岁青少年在mindcraft里寻找小学时代的乡愁而落泪;马斯克火星殖民计划与《宇宙威龙》的联系;从柏拉图洞穴的倒影虚像哲学探讨,到Philip K. Dick的法国讲座多元世界体验创作谈(虚假中的真情为之重点),再到以虚拟现实为由而行凶的二十一世纪法律抗辩新词 'The Matrix' Defense (对比上世纪末的 Taxi Driver Defense);虽然请来个把民科专家的扯蛋很无聊,但将重点放在“虚拟现实”这一概念于现实的影响,而非聚焦glitch这一概念相关的都市怪谈,导演也算是做出了点突破前作《噩梦解析》的差异性

41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大概是民科纪录片巅峰之作了

46分钟前
  • 苏尘
  • 还行

讲述一群人相信自己是活在《黑客帝国》的世界里,但既不聚焦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也不探讨人类自我存在的哲思,而是看着一群人讲着自己都不理解的神棍理论,好无聊的一民科片。

49分钟前
  • 天马星
  • 较差

还好,不是阴谋论向的alt-right作品,也佩服导演对素材剪辑和影片逻辑的把控。正如宗教里的神鬼都是人所想象的,虚拟世界(管它套娃不套娃的)也还是人所想象的。这些拟像都因应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的不同阶段而诞生。但我依旧相信人类的永劫一直会是大自然。我还是衷心希望元宇宙和NFT之类的东西能顺利扑街,至少也会化作泡沫。

51分钟前
  • 熊仔俠
  • 还行

#第八届金红棉#金红棉最期待纪录片,看完有点失望。豆瓣电影时长有问题吧,应该是120分钟。开映前工作人员做了解说,片尾字幕会经常“故障”,组委会希望片方给一个流畅的版本,片方态度暧昧。懂了。

56分钟前
  • 空条奈奈
  • 还行

+

60分钟前
  • blood orange
  • 还行

虽然有用PKD演讲来分一二三四五,内容还是松散得让我看睡了三回,但也许是母体在阻拦我吧

1小时前
  • 汽车大师
  • 还行

很无聊,都是在谈烂梗,从黑客帝国到现在就一直在聊这种话题,然而在这部记录片中,我以为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观点,结果就是找来几个普通人在那讲几件非常巧合的事情,然后就得出结论我们这是生活在虚拟世界里。。。

1小时前
  • IN_Pus
  • 较差

和是日上映的《黑客帝国:矩阵重启》连连看,完美!广州金红棉影展把这片放在《黑客帝国:矩阵重启》上映日,真是机智有心。我们都生活在矩阵世界吗?何为虚何为实?我们的世界之外是否有人透过屏幕看正在透过银幕看《矩阵故障》中的《黑客帝国》的我们?看毕惶恐至极,陷入沉思。有史以来看过最酷的纪录片,三位奇异机器人及外星人形象的被访者自述为主,PKD的演讲、Elon Musk的访谈、影视游戏及原始电脑三维动画不时穿插,低成本录像诠释超前科学,辅以配合得当的前卫玄妙配乐,正中我这位赛博朋克迷的胃口!四舍五入我也在电影院看过《黑客帝国》前三部、《星球大战》、《银翼杀手》了!片中出现的电影及游戏不胜枚举(除去上述):《蝙蝠侠:阿甘骑士》、《辐射4》、《使命召唤》、《电子世界争霸战》、《全面回忆》、《少数派报告》等,可谓激动。

1小时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模拟论的本质,是神创论在技术发达的世俗主义世界的替代品,同时带有浓厚的末日情结——rapture已经发生,人人为祖先的罪负责。换句话说,这是一种美国特色极其浓厚的宇宙论。最后关于创伤造就信奉者的讨论,让人不得不回到Westworld的基本假设: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归结为一个基石事件,通常是一次创伤。

1小时前
  • imac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