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

记录片大陆2011

主演:濮存昕,龚丽君,Brain,张志忠,张万昆

导演:袁子勇,吴群

 剧照

辛亥 剧照 NO.1辛亥 剧照 NO.2辛亥 剧照 NO.3辛亥 剧照 NO.4辛亥 剧照 NO.5辛亥 剧照 NO.6辛亥 剧照 NO.13辛亥 剧照 NO.14辛亥 剧照 NO.15辛亥 剧照 NO.16辛亥 剧照 NO.17辛亥 剧照 NO.18辛亥 剧照 NO.19辛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4:20

详细剧情

  北京电视台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型纪录片《辛亥》将于10月10日起在北京卫视、公共新闻频道播出。  大型历史纪录片《辛亥》,拟以上世纪初叶的北京为中心舞台,刻画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走向崩溃的背影和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过程,表现清末民初思想交汇、新旧杂陈、势力纷争、歧路纷繁的复杂历史面貌。  适逢辛亥百年纪念,北京电视台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强强联手,打造百年辛亥史诗。濮存昕、张志忠、李洪涛、严燕生、丁志诚等著名演员扮演民国外交家、民国时评家、清朝官员、民国报人等历史见证人,口述那段波诡云谲的壮阔历史。口述的内容来自书信、日记、回忆录、新闻报道、时评等,均为一手历史证言。模拟亲历者口述的手法还原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将以独特的话语方式带领观众重回历史现场。  为了寻找独家的历史资料,《辛亥》摄制组走访了国内顶级历史学者、查阅了万余张历史图片、几千分钟的影像素材,并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法国阿尔贝•肯恩博物馆等海外渠道获取了百年前珍贵的视频资料,用古老影像的本身力量展现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辛亥百年之际,《辛亥》也将带观众回到摄影术的原点,还原“火胶棉湿版摄影术”这一百年前古老的摄影工艺,邀您共同触摸100年前的中国。  ·第一集:末世  ·第二集:标靶  ·第三集:车站  ·第四集:背影  ·第五集:幻灭  ·第六集:天命  ·第七集:残局  ·第八集:歧路  ·第九集:呐喊  ·第十集:广场

 长篇影评

 1 ) 君颜如玉,君心似铁,从梅长苏到林觉民,或者从林觉民到梅长苏

写在前面的话:不讲一点电影技巧,不去评论演技高低,我给这个分,只是因为这份情怀,它打动了我,让我红了眼眶,让我沸腾了热血
不常看影视作品的人,从这两部作品,逐渐意识到了影视文学的独特魅力。我在偶然机会看了琅琊榜,迷上梅长苏,迷上胡歌,所以才有了,对辛亥革命这个老电影的兴趣,这是我的初衷
然而,这份评论,和胡歌无关,和梅长苏有关,也许有一天,我会单独再写一份胡歌个人的吧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
看完电影辛亥革命,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那是个腐朽的王朝末期,那个时代的人,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我佩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为,他们是坦然赴死,他们,原不必死,他们才华横溢,他们家世优越,他们有娇妻爱子,他们本来可以有更加美好的前途,至少,他们可以活得很长久
平时,我们经常告诉自己,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就像琅琊榜中的虾酱大人
然而,生命中总有一种追求,让你战胜死的恐惧,让你放弃爱情和安逸的生活,那,就是自由和理想吧。莫名想起那首著名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林觉民,当然是这部戏里面最抢眼的一笔,很早时候读与妻书就知道了他,两年前去广州黄埔军校也有看到过与妻书,但是,这都不及影片活生生的影像立在你面前来的震撼。
那个面貌如玉,心似钢铁的青年,像一颗滑过天际的流星,用他短暂的岁年轻岁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郎心似铁
不是不爱家人妻子,而是他心中,有着太多大爱
如果不是与妻书的流传,在我们心中,也许林觉民只是一个模糊的烈士符号,他的优秀,只存在于身边少数了解他的人心中
然而,这封温柔与残酷并存,柔肠和铁胆相伴的与妻书,让我们,真实的了解到,一个烈士的生活柔情的一面
为了共和国,他燃烧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用自己的牺牲,震撼了更多世人,唤醒中国,更早走向革命
一九一一年初,林觉民将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为祭品,诱发了辛亥革命,次年,清廷退位。
虽然真正独立统一的中国到三十八年后的一九四九年才建立,但是他的目标已经达到了。作为先驱,他用血肉铺就了后人的道路。这样的牺牲,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人的一生终有一死,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大多数人,一生碌碌,更有甚者,行尸走肉。
作为有灵魂的人,希望能多一点点思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梅长苏和林觉民本质上都是一类人。他们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活,他们,胸中怀有大爱,所以能牺牲自己的小爱,所以,他们都是英雄,做英雄的身边人,其实很痛苦,比如霓凰,比如陈意映。不同的是,理想文学中的霓凰会坚强的活下去,成为了比肩的木棉树;而真实历史中的陈意映,却因为走不出伤痛,两年后郁郁而终。
我不能说谁做的更好一些,因为,她们都忠于了自己的爱情,虽然,用了不同的方式。
还好,现实,有时候比理想文学更让人欣慰,给了人一丝丝暖意。林觉民虽逝,陈意映却帮他留下一个遗腹子,这个孩子,在困顿中被祖父带大,长大后国民政府一直抚恤供他上学,后来娶了一个富家女儿,在国民政府和新政府都做了小官,平安喜乐,子女成群,最后颐养天年而逝。感到很庆幸的是,文革时期他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不知是不是父辈的荫泽,让我很欣慰。
烈士当年舍生取义,为的,不就是子孙后代,国家民族,能够有尊严幸福的活着吗?
平凡很好,幸福就好。

 2 ) 这是一部架空剧

有人说看这部片子沉思了、反思了,我笑了,大喊“撒尿啊”一分钟变身戏班子的猴版黄兴,那个跑去四国银行会场大闹,完全给人一通羞辱,四国银行居然还就屈服了的孙文。这都是哪跟哪啊?

辛亥革命,孙文成了主角,孙文要是活过来都觉得意外。发动辛亥革命的共进会成立之时,黄兴还跑去责问焦达峰,你丫这是要另立山头啊,你怎么可以这样?焦达峰笑道:以后要是我们共进会成了,你辅佐我们,要是你们同盟会成了,我们辅佐你们。搞得黄兴没面子。共进会,作为一个本身就是对孙文私心自用不满而成立的组织,完全依靠长江流域黑道的力量壮大起来,搞出来革命,最后拍成电影居然还是孙黄主角,真是悲哀啊。是没错,共进会按道理说是挂靠同盟会的单位,也不能人家一成立,你就来责问,人家一成事,你就来摘桃吧?

张黎你敢说说武汉方面排斥黄兴么?不是人家武汉方面心眼小,心眼小就不会拉个黎元洪上位了,是黄兴实在能搅合啊,黄花岗搅合个乱七八糟,跑到武汉,一功未见,直接就成大元帅,别的事情没干,净打败仗了,败得一塌糊涂,马上主张迁往孙黄势力雄厚的南京,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想干啥,人家能不反对你么?敢说说光复会反对孙文摘桃子的事么?孙文为这事血洗光复会,咋不表现表现啦?好歹人家建党伟业还有杨梅都督派老蒋暗杀陶成章,比你可客观多了。袁世凯人家是民选的总统,怎么就窃取革命果实了?倒是孙黄,选首都的时候,楞要给人老袁添堵,非要定都南京,第一次投票,北京20票,南京才6票吧?黄兴居然威胁你们丫再投不出南京来我就带兵去帮你们投。孙要当总统的时候,玩总统制,大权独揽,乾纲独断,到了人家老袁当选,连夜改内阁制,真是刷下限啊。最最有趣的,国父您老总统已经卸任了,怎么还整天颁布法令啊??

唐绍仪说孙文是个无私的人,别说孙淳笑的快岔气了,我估计同盟会诸君听到也得笑岔气,宋教仁就说孙文刚愎自用,同盟会时期,倒孙潮一波接一波,连铁杆粉丝汪、胡都没觉得他无私,唐绍仪跑去跟他扯扯淡,跑回来就愣说孙文是个无私的人,这不是缺心眼么?南北议和正在关键时期,总统怎么确定,本来应该全国人来定,你丫一回来就在粉丝推举下当了总统,人家袁世凯当然不满。你上街买排骨,砍了半小时价,正要成交卖家忽然把排骨扔锅里自己炖了你什么心情?

张黎的主旋律玩得很隐晦,其实就是捧孙文嘛,捧到什么程度?举个以前他的电视剧做例子:走向共和里,徐锡麟跑去找孙文问计,交心,亲的跟亲父子一样。实际历史呢?徐锡麟是光复会里唯一一个拒绝加入同盟会的人,为什么?徐锡麟在被捕受刑时曾说:孙文亦不配指使我!

后来,当我看到两个人在船上玩找不着的时候,就释然了,这其实也不是架空剧,这是纯爱剧

 3 ) 永远的革命精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三百年江山气数将近,内忧外患,时局动荡,正是乱世之际,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变革。以孙中山(赵文瑄 饰)为首的仁人志士意识到只有民主共和才能救中国,他们组成一个个革命政党,旨在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 在这一过程中,无数革命者流血牺牲,但是更多的革命家站出来与落后的封建体制作斗争,终于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此期间,黄兴(成龙 饰)、黎元洪(姜武 饰)、隆裕太后(陈冲 饰)、袁世凯(孙淳 饰)、汪精卫(余少群 饰)、宋教仁(邢桂栋 饰)、秋瑾(宁静 饰)等各方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 。电影 围绕着孙先生,从广州起义到清帝退位,重点基本囊括。尤其镜头表现出的凝重感值得称赞。其实剧情编排与其说是为再现历史进程,更不如说是着力于要传达永远的革命精神。

 4 ) 记那朵硝烟中的山茶花

影片的开头,是女英雄秋瑾英勇就义的场景,望着道路两旁前来观看行刑的老百姓,秋瑾淡然微笑。手拿自己两个孩子的照片,秋瑾说,她是为了所有的孩子。
 
孩子……
 
影片中,孙中山先生亦唤他作“孩子”。他说,这个孩子,就快当父亲了。可是,那一天,永远等不到了……
 
那一群孩子,他们个个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他们在海边狂欢的镜头,让人觉得生命这般美好,这般令人留恋和向往。他们何尝没有生存的权利,但他们选择革命,就是选择了舞蹈着奔赴死亡。谁人不想安逸快乐地生活、谁人不愿与妻子儿女共享天伦、谁会选择在生命刚刚开始的时候慷慨赴死?
 
当李冰冰饰演的徐宗汉从那一群年轻人的衣物中发现一封封绝命书的时候,她哭了。这一群孩子,在生命之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写下这些句子,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那么清楚地知道,自己此行,便是诀别。那些年轻的心,面对死亡,不害怕么?
 
战场上的林觉民,一袭白衣,恰似一朵盛开的山茶花。这是林觉民的饰演者胡歌对角色的诠释,在我看来,也是最好的诠释。山茶花,“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导演有意安排胡歌身着白衣参加起义,为的是表现一种诗意,美好的生命在革命事业中牺牲的凄美。起义的枪声一响,白衣顷刻间染成了血色,这一朵山茶花,终究是要向着它的仰望,壮丽地凋亡。
 
被捕受审的林觉民,应该是胡歌的主要戏份,那一段慷慨陈词,振聋发聩。面对敌人,不是仇恨,而是戏谑的眼神。
 
一身是血,满目皆伤的林觉民,原本是被押坐在椅子上的,可是面对腐朽的清廷官员,他竭力起身,用最挺拔的身姿,回应对方。
 
“张鸣岐,你为什么躲在暗处,你怕什么?”
“你怕我的年轻,我选择了死,可是我依然年轻。你虽然苟活,可是你已经老了。”
 
镜头中出现的林觉民的脚,带着脚镣,却用尽全力地踮着,鲜红的血液滴落在地板上,令人心酸。
 
林觉民的义正言辞,让张鸣岐无话可说:“怎么变成了你审我?”
 
“因为你对我无从审起!”
 
林觉民是有才华的,面对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没有人忍心将他置于死地,抹杀这样的生命。可是他说,我们一同举事,一同赴死!他相信他所相信的,为了他的信任、信念、信仰,他毅然走向死亡,生命虽是归于虚无,精神却获得了重生。
 
“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只此一句,掷地有声!年仅24岁的林觉民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相信自己的牺牲是有价值的,相信自己以及其他义士的血能唤醒麻木的中国民众,相信终有一天,民主共和之风会吹遍整个神州大地,所有的中国人不再遭受奴役和屈辱,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胡歌的角色虽小,戏份虽少,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他用发自肺腑的动容与崇敬、用情真意切的表演方式诠释了“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的林觉民。
 
硝烟中的山茶花,其形虽已凋零,其意却依旧与世长存,流芳百世!

 5 ) 连刷《辛亥革命》、《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建国大业》后,我梳理了一些史实

在这个漫长的假期,我一共刷了四部同一题材的电影:《辛亥革命》、《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才发现后三部电影是不允许在豆瓣评论的,索性就都写在这里。

这四部影片都是献礼片,让我们回到了上个世纪前那一场场血腥而又振奋人心的革命中。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但四部电影却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梳理出不同的主线,呈现出革命者的不同使命:

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结束封建统治;

2、建党伟业:点起有革命信仰的星星之火;

3、建军大业:武装反抗军事独裁;

4、建国大业:建立统一的、民主的新中国。

电影中一些史实是重复的,有些演员也是多次出现。

这几部电影我都连刷了几遍,记录了一些剧情,查阅了一些资料,看一下这部电影是以什么样的视角,记录那时候发生的事情。

1、《辛亥革命》

1911年3月,一切看似准备完善的广州起义开始了。黄兴带120人的起义军到达广州城下,进行起义。与此同时,孙中山在美国等待起义的消息。

一切还算顺利,起义军很快打进了两广总督府,但张鸣岐却炸墙逃走。

起义军在追击途中遭到了强烈的攻击,义军死伤大半,黄兴受伤,逃回香港。广州起义失败。

林觉民被张鸣岐抓住,张鸣岐试图劝降,林觉民道:“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

广州起义失败,潘达微冒死收取七十二烈士尸体。后经证实,实有84人牺牲。

为了镇压革命,清廷不惜以川汉铁路、粤汉铁路做压债,向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借款。引起了四川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被调往四川镇压。武昌的共进会、文学社响应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决定在10月于武昌起义。

10月10日,汉口俄租界的炸弹意外爆炸,起义计划泄漏,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捕。

陶启胜到新军工程第八营查看,发现有人在窃窃私语,便大声训斥。金兆龙、熊秉坤、程正瀛决定立刻起义,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临时总指挥吴兆麟念黎元洪是自己的师傅,并没有杀他。黎元洪在被逼之下当上湖北军政府都督。

孙中山得知消息后,不是立马回国,而是立刻到英国去劝四国银行团停止向清政府借款。孙中山在英国遇到了清朝驻英公使唐维雍之女唐曼柔(父女都是虚构人物),孙中山在与德、法代表讲话时,由她当翻译。

孙中山回国时,唐维雍和唐曼柔双双自杀。

没有了四国银行团的借款,就连袁世凯的新军也无力回天。在黄兴的率领下,武昌保卫战进行了四十余天,内地十八省中十六省相继独立,虽然山西、陕西、甘肃后来被清军夺回,但革命军有了半壁江山,孙文被迎回中国,就任临时大总统。

本来想做皇帝梦的袁世凯听到这消息之后大怒,这皇帝做不了了,那就做大总统了,虽然坐着硌屁股。

“那年冬天,就是当下这个时节,冷风一个劲的往人骨头缝里钻,天上还下着大雪,说起来就要过年了,可满城没有一点的喜庆的意思,还透着一个字凄凉,断头台就立在广场中间,铡刀的刀刃上,还结着血红的冰溜子,皇帝路易十六被绑着过来了。可怜啊,穿了一身单衣,冻得全身发抖。满城的百姓,都拖家带口的来看热闹。时辰一到,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把皇帝的头往铡刀下面一摁,冰渣子沾了一脸。就听着,咔嚓一声。”

袁世凯就这样像说书一下,一步步的把隆裕太后逼的喊出那一声“退位!”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就此结束。

袁世凯摄取革命果实,当上了临时大总统,但共和政权也建立起来了。

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挽救中国当下时局,但也让日后帝国主义的力量有了打击。

# 附:国民党建立的一些重大节点

1912年:建立

1913年:被袁世凯强制解散

1919年:孙中山建立的中华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

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国共合作

1925年:孙中山去世,国民党建立广州国民政府

1926年:迁都至武汉

1927年:以汪精卫为首的左派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开始争权,国共合作破碎

1928年:北伐成功

1930年:爆发中原大战,国民党内部分裂

1931年:国共在赣南进行战争

1935年:第五次“围剿”之后,共产党被迫长征至陕北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合作

1938年:迁都重庆

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为国民政府

1945年:抗战胜利,汪伪国民政府解散

1948年:国民政府改为中华民国政府,蒋介石任大总统

1949年:败退至台湾

2、《建党伟业》

1911年,沪军都督陈其美护送孙文先生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袁世凯逼退清廷,当上了临时大总统。与此同时,在湖南服役半年没打过仗的毛泽东退伍。

1913年,在上海的国民党代总理宋教仁遇刺,引发二次革命。

1915年,袁世凯签订从《二十一条》中筛选出的《民四条约》,在日本的支持下称帝,建立中华帝国。

1916年,蔡锷和黄兴在孙中山的支持下在云南起义,发动护国运动,率护国军直冲北京,袁世凯退位,不久后病逝。

1917年,徐州军阀张勋借调停府院之争,率五千辫子军入京,拥立溥仪为帝,段祺瑞联合驻扎在天津郊马厂的李长泰、保定的曹锟、廊坊的冯玉祥组成讨逆军消灭张勋。

建立民国才六年,就出了两个皇帝,这叫革命吗?北京大学的陈独秀、李大钊深知大义,决定学习苏俄的十月革命,主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中国发生了由陈独秀、李大钊领导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也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经过学生游行和中方强烈的态度,协约国决定将山东半岛归还中国。

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一个共和,但无法挽救中国当时的社会。1921年,中国派出代表去莫斯科共产国际开会,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各方代表在上海开会,毛泽东也成为了湖南代表。

由于有特务跟踪共产国际派来的马林同志,上海的开会地被发现,陈独秀决定撤到嘉兴的渔船上建立共产党,马林因太抢眼而回了苏联,陈公博竟因为隔壁有对情侣殉情自杀吓破了胆,回了广州。

1921年6月末,共产党正式建立,定7月1日为建党节。

# 附:中国共产党重大节点

1921年:建立,以陈独秀为总书记

1924年:与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7年:四一二事变,大量共产党人被杀,共产党发动八一南昌起义

1931年: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赣南发动土地革命

1935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苏区的红军主力开始撤退到陕北,称“长征”

1937年:七七事变,与国民党合作抗日

1945年:抗战胜利,与国民党签订《双十条约》

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条约》,国共反目

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此后历史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节点

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3、《建军大业》

1927年,蒋中正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事变,没收工人纠察队枪支,肆无忌惮的杀害共产党员,引起了在武汉一方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的注意。与其同时,在北京闹游行的李大钊也被张作霖杀害。

形式逐渐对共产党不利,一些老顽固派执着于汪精卫政府(武汉国民政府)的帮助。周恩来仰慕毛泽东在中国对于农民的重视要高于工人的言论。决定和毛泽东一起建立一支共产党的队伍。

在说服贺龙后,叶挺、贺龙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军到了南昌与周恩来、朱德等人会合。

与此同时,汪精卫政府发动七一五事变,也开始杀害共产党人,宁、汉的国民政府开始合并。

经过高层会议,决定在八月一日在南昌进行起义:全体队员以脖子上系红巾、腕上带白帕为标志,口号保卫河山;叶挺部队先占领守卫少的火车站,断敌军后路;朱德请南昌大大小小的军官赴宴,以此减少敌人领导能力;贺龙部队进攻藩台衙门的第五军;叶挺占领火车站后,再率军进攻城楼。

由于内部有间谍,起义计划和标志被泄露,但国军无心作战,让第五军很难召集。占领火车站后,周恩来三枪为号,贺龙、叶挺部队相继出击,朱德在宴会上也把所有军官都抓住了。义军很快打到了城楼,第五军也正好召集起来了,国军用机枪扫射义军,义军用炸弹将机枪炸毁,进了城门,但很快又遇到了第二波机枪和敌军伪装的义军,还好粟裕问了口号,才识别真假。

南昌起义结束,义军成功控制了南昌,再后来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华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日。

随后,义军撤出南昌城,争取到广州的海岸接收共产国际的援助,但在三河坝遇到国军的强烈反击,两万人的部队被打成八千人。

与此同时,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也发动了起义,还提出不能用国民革命军的旗帜、帽徽作战,将军名改成中国工农革命军,全体拆掉帽子上的国民党徽章。

毛泽东等人有领导了秋收起义,遭失败,撤往井冈山当“山大王”。朱德军虽然遭到潮汕、三河坝起义的失败,但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合后,势力大增,为后来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奠定基础。

再经过1927年–1937年,1945年—1949年的革命中,新中国才能成立,我们在过着好日子时,也不要忘记革命先辈的辛苦和牺牲。

# 附:中国军队(不计清朝以前)重大节点

1895年:奕䜣、荣禄等大臣联名上书,请求建立新式军队

1900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

1911年:武昌起义

1912年:清朝灭亡,全国军队进行改编

1916年:袁世凯死后,各地军阀相继独立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黄埔军校,训练北伐军,准备北伐

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将北伐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1927年:周恩来等人发动八一南昌起义,后来的新中国将此日定为建军节

1927年:毛泽东建立中国工农革命军

1928年:北伐之后的国民革命军被改编

1931年:中国工农革命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

1935年:红军主力长征,撤至陕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红军被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新编第四军抗日

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等共产党军队合并成东北野战军、中华人民解放军等军队

1948年:全部军队合并为中华人民解放军

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队

2017年:建军九十周年

4、《建国大业》

1945年10月10日,抗日战争结束两个月后,毛泽东与蒋中正在重庆见面,签订《双十条约》,共产党军开始撤往东北。

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开始对关内的解放区进攻,共军大多撤往陕北和东北,毛泽东先在哈尔滨设政府,随后南下。至1948年攻下整个东北、河南、大半个河北、半个山东。与此同时,蒋中正在南京当上了大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蒋介石开始对毛泽东进行轰炸,但被毛泽东躲过。

在1947年,傅作义曾向美国记者发誓:如果自己兵败,就给毛泽东牵马。1949年,保定、山东半岛的国军向南撤,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任大总统,开始向毛泽东谈判。1月15日,天津失守,1月21日合肥失守。傅作义在民国政府的强烈命令和自身安危下,决定向解放军投降。1931年,傅作义率北平的军队,投降解放军,北平和平解放,让开国大典可以毫无阻拦的执行。

1949年9月末,北京(已经改名)、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福建、江西、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黑龙江、吉林(这是按现在的区划,以前的行政区划怎么样就不管了)已经被解放,解放军获得了半壁江山。经过投票,国旗、国歌都确认了。10月1日,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而在北京的傅作义也后毛主席开了句玩笑话:“我曾经说过,兵败之日要为您牵马,今天我给您开门。”

在台北的蒋介石仍妄想想挽回形势,让广州方面派飞机轰炸北京,但油量不够要在韩国附近加油再回去。美国拒绝了,众叛亲离的蒋介石决定放弃轰炸计划,开国大典顺利的进行下去了。

自1921年建党到1927年革命,到1935年长征,再到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到1945年发动解放战争,再到1949年建国。28年革命,终于成立了一个新中国。

#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节点

1949年:建立,毛泽东为总书记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文化大革命

1976年:毛泽东去世

1981年:女排三连冠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

2011年: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6 ) 生活的意义


前些日子看了电影《辛亥革命》。看完后有许多话想说。遂将话语付之于纸上。

   一、林觉民。少年。

年幼时,就曾看过林觉民写的《与妻书》。彼时不知这书信的背景,故而无法深会其意。而今看过此电影,又翻出此文细细品读,读至一段便已满面泪流。他有自己可爱的孩子他有深爱着的妻子。他与他的妻子如此相爱却不得不生死相别。只是因为他心中的理想与信仰。

我们现在的幸福美满的日子是我们的祖先用血与生命换来的。广州起义,除却他,还有许许多多个革命烈士。他们有些家境优越,有些满腹才华,他们大可以选择安逸的生活,他们可以对革命置之不理。可他们没有,他们不能,他们不愿苟且偷生地活着,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他们的后人创造一个幸福的坏境。

片头秋瑾说,我死是为了所有的孩子。是啊,她是为了所有的孩子而死。林觉民也是为所有的孩子而死。所有的革命烈士都是为了孩子。
 
孩子,孩子。他们口中的孩子便是我们。他们为我们而死。


电影里林觉民说,我虽然死了,可是我依旧是少年;你虽然苟活,但你已经是腐朽不堪。记得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有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是啊,我们的国家都靠少年。从前的少年为了救治自己的民族,他们革命,他们流血,他们牺牲。他们有勇气与决心。有理想与信仰。哪怕明知是一死也无所畏惧。我想他们死时一定笑了,因为他们已经尽力了。
 
而今的少年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整日忧伤颓废。心中空白无信仰,只会捱日度过此生。
 
试问我们的国家如何兴?何如盛?我们的名族如何强?如何大?


二、革命是什么?无私。

革命究竟是什么。一百年以后还会有人问革命是什么。

孙中山说,革命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的人活得更好。

林觉民说,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

秋瑾说,革命是给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

他们的革命成功了。他们为我们创造了如今一个安逸的生活。不可否认我们的生活的确还有许多不完美,可比起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清朝的压迫中,生活在战争的烟火中。他们无力抵抗。我们这点不完美又算得了什么呢?

你在悲伤什么?你在抱怨什么?你又在愤怒什么?请你在有这些情绪的时候,想想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中。

革命成功了。革命却又还未成功。


电影里袁世凯大笑孙中山说,“无私的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人!”是,我相信而今已没有无私的人了。这世上之人千千万万,可真正无私的人又有几人?人人自私自利,如今的社会早已千疮百孔。

可我无比坚信在那时除了孙中山还有那些为了革命牺牲的人,他们都是无私的人。正因为他们的无私,所以秋瑾死了,所以林觉民死了,所以无数的革命烈士死了。

他们抛家弃子仅仅是为了我们能获取安逸的生活。

我们怀念纪念悼念他们。更应该对他们充满感激。感激他们为了我们而今的生活做出了这样的牺牲。我们已没有什么可以作为报答,唯有愉悦的幸福的生活才对得起他们的血与命。因为他们正是希望我们能过幸福的生活。

此后,我将心存感激,微笑幸福的生活。若这世间真有鬼神之说,我想他们看见也该心存安慰,因为他们要的只是我们能幸福。

什么是好的电影。我以为,好的电影便是看完后给人以深深地启示。而这部电影便是如此,它让许多人了解了历史,了解了革命,更了解了生活的意义。

 短评

谈不上精彩,但也值得一看。赵蜀黍有点面瘫,发挥不佳。陈冲和孙淳演技超霸气,演技高手果然一直在朝廷!

6分钟前
  • 让十三灰
  • 推荐

几千年来,每次彻底的变法都需要流血!

7分钟前
  • 深情的艾老师
  • 推荐

一部由当年公开对媒体说中国人就是需要被管的戏子来投资导演和演绎的电影,是对当年的革命人士对民主的莫大讽刺。

8分钟前
  • 懒猫
  • 还行

有刺客,黄兴一秒变成龙……

10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看完这部电影 略有震撼 这里的演员演技在线 更让我看到清王朝的腐败与不堪 看到革命所必须 看到那些臣子的愚忠 我们能够生活在现在这样的年代 一定要感谢这些为革命不屈的先辈👍

11分钟前
  • 不将就。
  • 还行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然后,一百年过去了,那些“同志们”还在努力⋯⋯

14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可叹国父之理想,至今不但未实现,还被沦落为立牌坊的工具。

18分钟前
  • 巴喆
  • 较差

李冰冰真美!(片子就那样,大家都懂得)战地护士们真美!!!个人觉得这部片子女人比男人抢戏,隆裕入木三分了

19分钟前
  • 饭饭、龙
  • 还行

张黎不容易,主旋律能拍成这样不错了。

23分钟前
  • sophycai
  • 推荐

主旋律拍的再好也有喷子

28分钟前
  • 月迷风影
  • 推荐

这才是所有中国人、华人应该铭记的伟大革命。

31分钟前
  • lc回憶
  • 力荐

张黎的电影还是一如既往的尊重史料,当然21年之前的历史也不必有什么隐晦。所以你看到了一个不太懂政治的苏文,一个半吊子军事家的黄兴,一个聪明绝顶的袁世凯和一个深知内情却无力改变的隆裕太后。

36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还行

“没什么可审的了,他没跟我们活在一个世界里” ——黄兴(成龙),这句很不一般

41分钟前
  • 王敖
  • 还行

导演拍摄还挺用心挺文艺的 孙淳姜武和陈冲确实不错 其实林觉民这线挺好 小人物之前的欢乐 中途的无畏 等来的幸福 只是胡同学无畏的表情怎么有点痞样 | 二刷星光四人一起看的

46分钟前
  • 匹咔咘
  • 推荐

还是袁大总统的戏最好啊哈哈哈哈

49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看的时候很激动,为了那股子情怀,里面的每个主演都很不错,一开始不知道里面有胡歌,不过看完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他,那个白衣青年满身血痕撑着木椅说出的那句“大清取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真的是全片非常大的亮点,各人觉得称为最大亮点也不为过!

51分钟前
  • 默默的蘑菇
  • 推荐

100个青年死了72个,就想推翻清朝,如果清朝不是摇摇欲坠加上北方军阀的算计。根本不可能革命成功。中国的革命,只有青年有热血。问题真的愿意以命相争的,还真不多。我很佩服这些人。比后来的革命者更纯粹。坚持民主的意味更浓烈。后来,在复杂苛刻没饭吃的环境中。很多所谓的“革命”已经变成一种

54分钟前
  • 水墨画眉
  • 推荐

一百年前,这群优雅高贵的年轻人,他们过着的是富二代、官二代的好日子,有知书达理的美女老婆。然而,他们缺愿意冒血肉横飞之险,慷慨赴死,为的只是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文忠先生说,鄙俗的现在的我们,真正有这样前辈吗?我们的血管里,真正还留着这样悲壮凛然的血液吗?

58分钟前
  • meromer
  • 力荐

几次想在电影院里振臂高呼发动起义

59分钟前
  • 鸟三
  • 还行

从《建国大业》开始,中国开创了一种拍历史片的新方法:无需连续的剧情,只用大段的文字注释和事件片段就能堆砌出一部所谓“宏大叙事”的片子。

1小时前
  • 安东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