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2018)

剧情片俄罗斯2018

主演:刘台午,伊琳娜·斯达申鲍姆,罗曼·比利克,菲利普·阿德耶夫,亚历山大·戈尔奇林,尼基塔·叶甫列莫夫,尤利娅·奥格,叶莲娜·科连诺娃,利亚·阿赫贾科娃,安东·阿达辛斯基

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播放地址

 剧照

盛夏(2018) 剧照 NO.1盛夏(2018) 剧照 NO.2盛夏(2018) 剧照 NO.3盛夏(2018) 剧照 NO.4盛夏(2018) 剧照 NO.5盛夏(2018) 剧照 NO.6盛夏(2018) 剧照 NO.13盛夏(2018) 剧照 NO.14盛夏(2018) 剧照 NO.15盛夏(2018) 剧照 NO.16盛夏(2018) 剧照 NO.17盛夏(2018) 剧照 NO.18盛夏(2018) 剧照 NO.19盛夏(201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4:17

详细剧情

  这是一个关于摇滚、爱情和友谊的故事。列宁格勒,8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摇滚音乐在当地风靡一时。Viktor Tsoï是位年轻的音乐家,就像其他年轻人一样,他也被齐柏林飞船和大卫·鲍伊的音乐所吸引,并尝试在摇滚乐坛上闯出一片名堂。一天,他遇到了偶像Mike和他漂亮的妻子Natacha。这次邂逅使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转变。他们三人将一同写就Viktor的传奇,使他名留青史。

 长篇影评

 1 ) 它写爱情,更写自由

(文/杨时旸)

中国的摇滚乐迷看到这部俄罗斯的《盛夏》或许会产生别样的情感,尤其是当看到那个细节的时候——乐手们登台了,他们唱歌,舞动身体,摇滚乐强烈的节奏和感染力传递到舞台下方,观众席上却是正襟危坐的观众,像是在聆听某种报告会。只有少数几个异类试图将自己的身体离开座位,配合着音乐起舞,但很快,就有面容冷酷的保安走上前来进行警告,要求他们重新坐回座位。这是本能与规训的对抗,是个人自由与权力意志之间对抗。直至几年前,一些中国的摇滚乐演出现场仍然不时传出观众与保安发生冲突的新闻,乐迷们自发的欢呼、甩头、pogo,但这一切被保安视作混乱和危险的开端而加以制止,甚至一些演出现场,因为观众们站立起来却被喝止必须坐下,而满场嘘声。经历过这些的人,会对《盛夏》中的很多细节会心一笑。《盛夏》讲述的是苏联时期的故事,1980年代的列宁格勒,摇滚乐开始在年轻人间流行起来,年轻乐手维克多去拜访偶像麦克,同时也认识了麦克的妻子娜塔莎,麦克对维克多的乐队鼎力帮助,而同时,娜塔莎与维克多也慢慢变得暧昧,在那个盛夏中,音乐和爱情同时蒸腾起难以名状的雾气。

这是一部黑白影片,像甜美又哀愁的旧日记忆又如不那么真切的梦境,更有趣的是,影片中还穿插了四段超现实的动画,白色的粉笔画、MV式的处理,虚实结合的打破第四堵墙的运用,让一切都变得灵动又充满童趣。从某个角度去看,这其实是一种将人物内心有效外显的处理手段,故事的时代背景充满压抑,权力无处不在,文化生活必须经过审查,物质生活匮乏,精神世界逼仄,而这些年轻人用音乐随时建构起“脑内小剧场”,这本身是一种反抗,也是一种精神支撑,得以屏蔽外部的高压和无聊,建构自己的内心丰盈。

《盛夏》或许会被归类为一部爱情片,至少这部散文诗一般松散的故事中,最重要的、最紧凑的部分是关于三个人之间的感情,但其实它讲述的是个人生活与权力、集体、宏大叙事之间的关系,个人主义的萌生与勃发,个人情感的私密絮语,对于自我生活困惑的表达,在那个时代中,“自我”本身就是一种禁忌。所以,这个看起来风轻云淡,充满海洋、落日、篝火与聚会的故事,实际上是从非常私人化的视角叙述了一种乌托邦,一种在权力穹顶之下的美妙梦境。

《盛夏》完全可以写得剑拔弩张,写年轻人的不满和戾气,比如,维克多的乐队想要寻找登台演出的机会,必须经过审查,为了达成目的,他们把自己的歌词进行了莫名其妙的解释,将那些个人主义的、慵懒的、懈怠的、颓废的、愤世嫉俗的情绪巧妙辩解为一种符合宣传需求的语境,那样的社会形态下,只能通过这样屈辱的方式迂回地抵达目的,维克多登台演出,唱出那些戏谑和讽刺的歌词,台下的俱乐部负责人对文化官员解释,“这是一支幽默的乐队。”麦克上台给维克多助演,她又解释,“这是退伍军人帮助工人阶级。”民间社会不可遏制地产生自发的能量,权力也在殚精竭虑地进行遏制,二者在一个微妙的区间内心照不宣地拉锯。其实,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历史中的那位真实的乐手一直努力为社会议题和权利呐喊,而导演故意切掉了那些直接的表态,转而细腻地叙述起儿女情长,但政治议题并非退场,而是隐匿和退后,作为一种弥散性的背景,这是有效的以退为进的手法,这样处理会让人们明确地感觉到,有时你误以为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私人生活,但实际上,不知道在什么时刻,突然之间,权力的手就伸向你,在车厢里,这些留着长发,穿着机车夹克的年轻人,被走上前来的醉鬼骚扰,“你们唱我们敌人的歌。”这远比直接去书写权力更有力量,这写出了渗透至深的控制与操纵。

对于摇滚乐迷来说,《盛夏》中的一切都是亲切的,那些俄罗斯的乐手们通过各种渠道弄到了西方的摇滚唱片,他们互相交换,交流,坐在房间里戴着同一个耳机,聆听黑色安息日,披头士、伊基·波普,他们评论这些音乐家,想成为这样的音乐家。无论生活空间多么逼仄,破旧的房间,严苛的环境,也无法扑灭他们心中对自由向往的火焰。所以说,它写爱情,更写自由。

 2 ) 苏联摇滚短暂而迷人的《盛夏》

(原载8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当孩子们在走廊上唱起你的歌,那才是真正的摇滚。别太在意录音的业余效果。”电影《盛夏》中,列宁格勒摇滚圈大哥Mike安慰着小伙伴维克多.崔,初出茅庐的这位未来摇滚巨星,打一开始就有着很高的自我要求。

是啊,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最棒录音棚,显然是为人民功勋艺术家们准备的,没有腐朽堕落的西方资本主义,也就不会有为反叛躁动青年们准备的商业流通机制。在赴俄罗斯世界杯之旅前,为避免手机音乐跨国版权受限,我提前从在线音乐平台上下载了维克多.崔和KINO乐队最初的两张专辑,《45》和《46》。效果糟透了,干瘪的吉他和弦拖不起维克多诗意的表达,再说我也不懂俄语,于是在俄国一城城游荡着,渴望应景凝听的我,不得不按下了停止键。

不过相继亮相戛纳电影节和First影展的《盛夏》,却有着极其出色的声响和画面,清爽又悠远如每个人记忆中最美的17岁歌声,黑白却透亮似我们用梦境美化雕饰的最浪漫夏日。故事开始于1980年代初的列宁格勒,从外到内的第一场戏,将时代背景交待清楚。两个年轻姑娘爬梯翻窗,在演出策划人的帮助下,偷摸进列宁格勒第二摇滚俱乐部。那是社会主义苏维埃常见的礼堂,有着屁股离席会弹起来发出噪音的塑料板凳,台上长发披肩的动物公园(Zoopark)乐队,在嘶吼着极富煽动性的朋克歌曲《你是垃圾》,台下的观众却在巡场管理员的严密监督下,只能用脚尖轻打着拍子,不敢晃动身子更别说忘情起舞,一曲告终,拍手致谢,如同台上卖力演奏的,是马林斯基剧院里的古典乐团。

摇滚乐迷们都记得有着Metallica、Pantera、AC/DC等金属名团出场的《1991莫斯科红场摇滚音乐节》,录像里面,黑压压的观众在振臂嘶吼,维持秩序的警察在用铁棍暴揍歌迷。当然,这或许是剪辑故意制造的对立感,更有传言说,这场音乐节观众超百万,踩死32人,打死几十人。苏联以1991年年底的彻底解体,更为这次音乐节及其传言增添了某种因果关系。也以此反推回10年前,民谣旗帜维索斯基在莫斯科冬奥会前逝世,悲伤的群众接着听到其精神衣钵的继承人维克多.崔,对现状的愤怒却依然不能在摇滚现场得到充分发泄。

《盛夏》的故事时间段很短,几乎就是维克多.崔融入列宁格勒摇滚圈的第一个夏天,剧情也很简单,维克多与赏识自己的伯乐Mike英雄惜英雄,却也加上Mike的漂亮妻子Natacha,而发展出一段坦诚又纠结的三角恋。

双男主角中的维克多.崔(Viktor Tsoi),是苏俄爱好者熟知的摇滚英雄,对于中国乐迷来说,因为维克多与我们的摇滚教父崔健同姓又同是朝鲜族,就产生出一种巧合的神迹,而其实维克多.崔从出道时间上看来,远称不上苏联摇滚教父。至少第二位男主角Mike,就更是列宁格勒摇滚圈的大佬级人物,虽然Mike的乐队“动物公园“也同样贯穿了《盛夏》始终,其后世影响力却远不如维克多.崔和他的KINO乐队。如今俄罗斯很多城市的中心公园里,可能都会有着一座手持吉他的民谣英雄维索斯基雕塑,而维克多.崔却是出现在穷街陋巷最多的涂鸦形象,同样如电影中Mike所愿,大小城镇的孩子们至今仍抱着吉他在走廊上哼唱他的名曲《血型》,如同走入一个云南偏远乡村可能看到少年在弹唱Beyond的《海阔天空》一样。世界杯决赛那天,我穿过叶卡捷琳堡列宁广场的地下通道,墙壁上画着维克多.崔,少年乐团恰在弹奏着电影《盛夏》的片尾曲——《夏末》。

墨镜与香烟、长发与鸡冠头、短袖与长裙,如若不是片中角色说着俄语,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些好看的青年,是曼彻斯特的朋克或旧金山的嬉皮。列宁格勒的摇青们,试图做出与西方也与苏联不一样的声音,可他们追逐着地下丝绒和David Bowie的唱片,跟上了从T-Rex华丽摇滚到Joy Division后朋的潮流。他们不知道自己国家的末日将至,也没有找到八十年代新一辈的集体价值,但与西方同行一样,追求着“和平与爱”,信奉着“艺术家不能被婚姻束缚”,偏偏放手让爱人去吻(暂时)更爱之人的,正是不该被束缚的艺术家Mike。与我们推广西方摇滚乐的乐评前辈一样,Mike在陋室里翻画着专辑封面,查着俄英字典翻译着Lou Reed的歌词。他借口工作,让Natacha与维克多共度一夜,坦诚而大度的表面之下,却是涅瓦河畔任雨夜折磨的伤痛身心;他邂逅一个从海参崴飞了大半个俄罗斯过来寻爱的疯妇,产生了与《猜火车》中雷登一样的幻象和一样的音乐——Lou Reed那首《Perfect Day》——“去公园里喝杯桑格利亚,到动物园逛逛,看场电影,然后回家,多么完美的一天。”

电影中所有伴着简笔动画效果的幻想画面,全被一个墨镜解说男一一否认,“这不是真实的”。列车上朋克与克格勃干仗不是真实的,演出现场观众和监督员一起跳水碰撞不是真实的,雨夜里的Perfect Day也不是真实的。墨镜解说男是片中角色视野所不及的隐形缪斯,他听着Mike那些关于情情爱爱的布鲁斯,批判着“相较鲍勃.迪伦,俄罗斯所谓的摇滚一点也不关照现实后,世界上哪可能有抒情的英雄”。

电影中除了苏维埃礼堂和城市大家庭客厅外,最多出现的室内空间算是厨房。这儿才是前苏联最重要的思想空间。在白俄罗斯诺奖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采访回忆录《二手时间》中,苏联人民得“感谢赫鲁晓夫,正是在他的领导下,人们才走出公共宿舍,转入私人厨房,在那里臭骂政府……亲朋好友们一道,产生各种思想,天马行空的规划,胡扯的政治笑话……我们一起偷听维索斯基的民谣和敌台BBC……只不过大多数人不过是‘厨房里的持不同政见者’,在口袋里竖起中指。”

当摇滚小伙伴们只是在口袋里竖起中指时,音乐愈发成熟的维克多.崔却通过《我们想要改变》和《血型》等名曲,大胆制作和发行具有政治议题和无限传播度的作品,也让他从列宁格勒小伙伴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反叛的时代英雄。

当然,电影并不想讲述一位英雄的整个摇滚人生。我们都知道,维克多.崔在1990年8月15日凌晨,在拉脱维亚因疲劳驾驶,而车祸遇难,年仅28岁;我们鲜少知道,电影中维克多那位伯乐、好友兼情敌的Mike,也在一年后的8月27日,因公寓里一个事故导致的颅内出血而去世。而他们歌唱又抗争的巨大祖国,在四个月后轰然倒塌。

与去年另一部摇滚传记电影《Nico》相似,《盛夏》也只是截取摇滚英雄生命中的一段时光,去精心打磨。不过与颓丧的Nico不同,《盛夏》的1980年代初,是维克多.崔最纯净最美好的时光,即便他整天听着颓丧Nico的地下丝绒。影片结尾,一个夏天过去了,满腹的心头话儿也该讲完了,在一段关于诗意日常的城市民谣中,维克多吻别了Natacha,镜头转入次日清晨Mike夫妇关于浪漫和梦想的无聊对话,再转入超8录像中波罗的海海边的盛夏,那是维克多初识友人和爱人的美好盛夏,是全片中唯一彩色却失真的部分。

 3 ) 精彩的音乐片

西宁影展闭幕片,绝对应该在巨幕和环绕立体声影院里观赏的精彩电影!写实的视觉再现与MV炫技式的手法,将真实与想象交错,俄罗斯绘画学派式的黑白光线处理,让人十分享受。

作品表现了80年代前苏联两位摇滚歌手的作品及生存状态,充满激情与才华。仅用一段婚外情作为主情节,虽完整、含蓄,但仍显单薄、乏力,是影片的弱点。

据说导演因“经济犯罪”,至今仍在监狱服刑。

 4 ) 性爱手枪

我的心情取决于喝了多少瓶酒。

列宁格勒的美妞像铁线虫一样入侵了我的灵魂和身躯 。

我年幼无知的生命从此离不开朗姆、伏特加,白兰地和威士忌。

你个傻逼维克多为什么要修改我的歌,你把我一枪崩了我还是会赞美伟大的社会主义。

你个傻逼要么唱好儿歌,要么给你儿子教画画,不要影响我弹唱长征二万五千里,你听说过没见过的朋克。

等杰尼亚长大,给他一把吉他,没有吉他睡不了妞,没有妞生不了娃,没有娃爷爷老了没人一起玩耍。

你要庆幸生在列宁格勒,庆幸生在共产主义,庆幸美帝雄鹰见了我们都会闻风丧胆四处逃窜的喀秋莎。

我们曾经一起跳着芭蕾,天鹅绒乐队来给我们助威,黑胶唱片里都是我们的青春和性爱。

萨利不会跳舞,他带着孩子去了地下,那里有流浪诗人,有糖葫芦,有等着被买走的套娃,回家后睡觉梦见了鲍勃迪伦。

夜晚的墙角,寒气逼人,我们为乐队的名字愁出了皱纹。木箱上躺着不安分的摇滚,醉汉、廉酒、基诺、餐叉、螺锥、沙丁、外套、皮革,妈的,世界上那么多词汇,这一刻都被狗吃了。

为了买吉他,我们去卖淫,为了买扩音器,我们去车站偷画,为了买啤酒,我们用香烟换了阿拉丁。

不要给我打电话,不要跟我说英语,不要来我的演唱会,给我三卢布,让我买一杯咖啡。

公车上胡子花白的老爷爷,海滩上赘肉下垂的妇女,记得周末给他们让座,记得抽空陪她们烤肉,回来时记得爬窗户。

奶酪、苹果、鸡肉、米饭、香肠,大哥的女人就的是屌,带着这些食物穿过整个城市,茶杯都没有碎。

街上的枪声不妨碍我们的慵懒和宁静,苏联的上空飞机是我们的和声,醉汉的酒瓶是我们灵感的源泉,午餐的排水沟是敏锐坚硬的摇滚英雄。

我们不是懒惰鬼,我们是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是蓝领的抒情。

酗酒、滥交、毒品、偷盗、烧杀抢掠,财富、自由、平等、意识形态、这个世界的阴暗太多了,我们的乌托邦必须站出来发声、站出来批判,用我们的喉咙和麦克。

友情、爱情、音乐、理想,军队,要歌颂的太多,不如散伙。

我的墨镜看不清你的瞳孔,台下的掌声震耳欲聋,这是摇滚之星的见证,女粉丝总是尖叫,仿佛刚刚经历过高潮。

你曾是一个披头士,跪下来双皮大衣褶进鞋底,老母亲在家乡为你祈祷,回音穿透时空的旋律。

娜塔莎啊娜塔莎,你那么喜欢西红柿,为什么不跟烟嘴少年私奔啊,不要做被大哥栓住的女人,趁年轻,去艹小鲜肉,让大哥去雨里买醉沉思吧。

娄里德说美好的一天,要去公园里喝酒,去动物园喂动物,看电影,然后回家写一首没有任何意义的歌。

在一辆电车的车窗上,我用手指临摹着不好的话,排水管在弹奏这音乐,我的头因为淋雨像草一样。

城市现在又湿又潮,我不打伞散步,闪闪发光的玻璃就像雨中的镜子,我会到处走走,四处看看别人的家。

没有人需要我,我也不需要任何人。

雨后的屋顶在滴雨,这里都是温暖的天气,我希望一直如此。

如果你微笑的话所有的事情都不坏,让我们坐下看看世界,通过一杯酒。

X时代,O时代,我们很陌生,你看到我们才会了解,我们是疼痛的陌生人,我们都是任性的索求,不要想着我们其中任何一个还需要什么东西。

梦想中的演唱会,一个能容纳千人的体育馆,声效、灯光、彩色烟幕,三个鼓手,两个画手,一个纯白,一个彩色,十人吹风,大象进来,一个弦乐队,一架由人民艺术家演奏的竖琴。

我是一个老共产党员,我想唱一首有关蒸汽机的歌。

我梦想和你住进一栋旧旧的城堡,听着布鲁斯蓝调。

但我们拥有的,只是一间集体公寓,和看门人的薪水。

我要种下一棵树,老了爬到树上,看我们曾经的房屋。

直到我喝酒喝死,直到我看不见你,直到我忘记你。

 5 ) 盛夏金句

-

你要钱去买针

但却把钱花在你朋友身上

感谢上帝

像你这样的人不会有孩子

-

盛夏,

太阳出来了,我却辞退了

我有很多时间,却没有钱

但我也不需要钱

-

你在唱我们敌人的歌

性手枪是工人阶级,他们不是敌人

-

懒惰是我最好的品质

很多时候,我靠懒惰解决了麻烦

-

评价地下丝绒第一张专辑:

我喜欢他们其实录得很烂这个事实

-

我们是用鼓点写诗的人

-

我们创造这个摇滚俱乐部,

是为了展示摇滚乐并不是一个臭水沟

但你们却把摇滚乐拖进了排水沟

-

苏联摇滚音乐必须发现人性中好的部分,

并且扮演积极的社会角色

-

我们的歌批判了社会中的不良行为,

《八年级女孩》批判了滥交,

《我的朋友》批判了青少年酗酒,

《只有时间没有钱》批判了寄生虫行为

-

这对我来说很难

见到你见不到你都很难

 6 ) 时间终究会带走他们的生命,但他们的自由意志永远活在那裡,在那具有色彩的摇滚乌托邦。

我的朋友们跨过人生层层关卡 他们昂首行进著 他们只为啤酒停留 噢噢噢 —— Kino〈Мои друзья/My Friends〉

你的青春是什麽样子?多数人大概都不脱“反叛”的标籤,我们或许从来都没搞懂年轻的自己到底在反对什麽,但想像青春最理想的模样,肯定如同《夏》(Leto, 2018)的摇滚文青一般,极其自溺于轻狂的举止,同时渴望用一己之力介入社会,为世人带来震动。

一群列宁格勒的年轻人困于铁幕之下,以西方摇滚乐为信仰,并且创作不辍,纵有对音乐使命的焦虑和困惑,但信手可得的吉他、如数家珍的西方摇滚唱片,让他们总是处在备战状态,彷彿随时可用摇滚乐给予高耸的体制一记迎头痛击。

这群年轻创作者之中,有两位苏联摇滚乐史上重要的人物:Kino乐团主唱Viktor Tsoi与Zoopark乐团主唱Mayk Naumenko。两位摇滚乐手不幸都在苏联崩解前英年早逝,未能亲眼见证新时代的到来,却也因此留有永远青春的形象,成为令人永世缅怀的自由灵魂。他们带有斯拉夫民族风情的独特摇滚创作,也在“被西方自由世界解放”的常见命题下,补充了那时那刻苏联青年们热爱音乐、疯狂作乐、陷入热恋的精神气质。

让想像力夺权的摇滚飞地

《夏》中带有强烈怀旧意味的一帧帧黑白画面之间,如惊喜一般大胆穿插了四段以西方殿堂级摇滚歌曲为基底的动画MV,不但是立即唤发摇滚乐迷观众共感的符号彩蛋,其中更仿效常见于西方地下摇滚MV带有indie气息的lo-fi质感,闪动的粉笔涂鸦动画创造出如同噪点(image noise)的效果,使得当时人物真诚、叛逆的形象更有了生息。

从美国乐团Talking Head的〈Psycho Killer〉、Iggy Pop的〈Passenger〉到Lou Reed的〈Perfect Day〉、由David Bowie作词作曲的〈All the Young Dudes〉,不但是这群青年离经叛道的立场宣示,也显现一段三角情爱纠葛的消长,于公于私皆让片中人物更加立体。其中一位能够自由出入剧情场景的怀疑论男子(Skeptic),总在音乐段落结束后举起“以上都没发生”的牌子,好似揭示了这些以想像交织而成的“摇滚飞地”(rock music enclave)1。

生活在共产政权下“另一国度”的摇滚青年们,就连表演场所也为官方所主导,四段富有破格力的动画MV在在展现了他们将心中乌托邦(utopia)寄情于现实世界由想像力构建的“异质空间”(heterotopia,又作异托邦)。他们的音乐理想国并非固著于单一场所,而是随著想像驰骋于城市各个角落,无论是火车、电车,抑或街道上,皆因想像力的夺权,进而被赋权(empowered)而跳脱日常功能,成为一个个幻想的微型宇宙、勇于站在现实社会对立位置的摇滚异托邦。

他们永远活在彩色的摇滚乌托邦

片中青年们对西方摇滚乐的崇信,也透过他们不断的展演行为而益加坚贞。Mayk平时仿绘西方摇滚专辑封面、抄写西方摇滚歌曲的英语歌词,有如一种仪式性的临摹;一次在列宁格勒摇滚俱乐部的演唱会,也被怀疑论男子突如其来“换幕”,全场不再因为空间制度而正襟危坐,一同随著穿插期间的西方摇滚演唱会彩色影像全面解放,甚有摔烂吉他的经典场面,然而,随著怀疑论男子举起手中的牌子,就知道这一切也只因想像而生,摇滚青年们在成不了异托邦之境大声疾呼著另一个王国。

而最具致意与缅怀气息的场景,就属这群苏联青年们亲自展演牆上成排的经典摇滚专辑封面,伴随著〈All the Young Dudes〉的音乐,他们逐渐从黑白的异托邦遁入彩色的理想国,“没错,我就是其中一个年轻傢伙”,怀疑论男子这回没再举起牌子,血气方刚的青年更藉由镜之中介,跳入影像中的海滩,褪去俗世的衣物,没入广大无垠的海洋。时间终究会带走他们的生命,但他们的自由意志永远活在那裡,在那具有色彩的摇滚乌托邦。

一群苏联的摇滚青年们用自己的方式尝试做出变革,即便有点自溺、过度地多愁善感,但重要的是,他们并不怕流露这一面。就在《夏》获得广大迴响的同时,导演Kirill Serebrennikov仍因莫须有的指控而遭俄罗斯官方软禁之中,但至今仍屹立于前苏联国家的一面面“崔牆”(Tsoi Wall),暗喻著人们超越世代对自由的追求,是铜牆铁壁也关不住的。

 短评

可看性很高,结尾鼓掌也如预期的激烈。一部前苏联80年代的摇滚回忆,黑白片的设定。摇滚、青春、伤感的爱情。歌很好听,有几段MV的处理方式也很嗨。还带着点摇滚对抗那个时代的暗喻,几个主演还都挺好看的。略遗憾就是结尾收到小情小爱,还是太小了。MV的方式也过多。四星。

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两星半。谢列布连尼科夫对于影像有着绝佳审美,驱动画面的能力更是天赋尽显。长镜头、打破第四道墙、超现实构想、画面内重新布局、开屏、黑白转彩色,各种手法的娴熟运用,都是那么美妙、那么令人欣喜。可这天籁般的律动不应该成为无视叙事的理由,不应该成为恣意表达情绪,丢掉精神内核的外套。

9分钟前
  • HarperDie
  • 还行

一场长达两个小时的黑白MV,视听技巧纯熟,特别是摄影手法醒目点燃全场,然而叙事沦为阶下囚。

1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城市诗的方式拍了人物诗,音乐和打破第四道墙的形式选择,颜色和粉笔画。你根本察觉不到的长镜头,和你察觉得到的性性别爱情。

15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Beatles、David Bowie、Duran Duran、Lou Reed...一个献给摇滚Good Old Days的黑白情书,一个动荡年代自由灵魂的浪漫故事。里面刻意穿插的动画和致敬意味充足的唱片封面模仿,看得人很想流泪。或许依然会正襟危坐,在桎梏下活着去享受有限的欢乐;但有了音乐和那个盛夏,便不会再让人绝望和彷徨【Teo Yoo好让人惊喜。

19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战斗民族燃烧的摇滚在男主角monotone的说话和欠缺的灵气的呈现中稍打折扣;雨中的Perfect Day,海边篝火的Slackers,以及美丽的女主,还是青春的模样。音乐梗的可爱致敬想到Earl and Dying Girl的影迷梗。

21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推荐

会一直记得这个戛纳首映的午夜。初夏,海风。

24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D+/ 作为一部电影,而且是传记电影,实在是太“薄”了。高开低走,看似大格局高饱和,实则全方位小聪明低密度。视听方面并没有想象中的圆融,更多是“听”凌驾于“视”之上的分裂感。面对这一类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反意识形态统治作品,内心真是不会有任何波动了。与其说是政治化的《醉乡民谣》不如说是填塞了政治又浮浅化的《醉乡民谣》。

26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一部情感上充沛但电影感并不够的电影。大量的音乐并没能掩盖住电影本身的冗长感:对音乐这种氛围塑造工具的过度依赖性使用也让能够真正表达感情的诸多电影技法无"地"放矢-瑜不掩瑕

29分钟前
  • Muyan
  • 还行

2021-7-11重看。各种致敬翻唱在体制钳制下艰难求生并焕发出别样韵味,政治背景近乎刻意的虚焦(但仍隐晦提及)以及叙事的平板化,让影片重点落在黑白光影的澄澈和运镜的流畅、调度的娴熟上;mv式拍法契合动画、彩色、破第四堵墙的运用,在禁锢的现实中寻求超然、灵性、自由的世界,仿佛纵身一跃就能驰骋入无垠大海。仿佛重温了那一个个逼仄演出场所内外的心动故事,所有热力四溢的夏日夜晚路灯下影子的重叠,发酵的空气里满是一颗颗年轻灵魂的咆哮,那些年轻的光芒正如盛夏金色的辉光,在90年代到来之前尽情绽放;这位差点踏入27岁俱乐部的乐手结尾吟唱着“我知道我的树 不会生长超过一周”,在灯影里伤悲而深情地将目光投向那如风消逝的往事。

3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Cannes71# 这就是今年的「醉乡民谣」啊,虽说拍得实在太干净了点,但是它补上了「醉乡民谣」缺少的政治面向。就像夏天的雨水那样美好。好想直接把金棕榈发给这部……锁定个人年度十佳。

32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生在红旗下,死在摇滚里。一个才华彼此吸引的柏拉图3P故事,维克托·崔成为苏联摇滚教父前的青涩爱情。叙事上弱了点,但视听形式不断打破常规,音乐丰富得就像盛夏的海水。“他没有死,他只是出去抽了支烟而已。”

3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被摁在板凳上的苏联摇滚与朋克,大海边肆意挥霍的青春与肉体,无处不在的自由曙光前夜感。难得的是异常之洁净,摒弃了标签式的音乐、性、酒精和迷药的混合体。音乐真好听,往常乐手与果的身份感,在女主面前不得不位置互换。

39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写给听摇滚不能抖腿之地的靡靡之音。星河浩瀚,好时光坏时光,赶上了就是赶上了,你说鲍勃·迪伦和大卫·鲍伊五百年难出一个,但你自己何尝不是宇宙万年最独一无二的存在?东方既白,宿醉未消的你看着满地狼藉,都好似金满箱银满箱,你便脱去满身风尘,只身跳进这片时间之海,成全了不知谁的一世荣光。

42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力荐

昨天开玩笑说老了只能坐着pogo,结果今天发现简直po不出来。视听竭尽全力然而反而没有了摇滚乐的生涩原始生命力,内核又太过肤浅,对于这些真实人物的内心,导演似乎并无意走太深。

44分钟前
  • 朱马查
  • 还行

到一半也被视听迷惑以为是拍给我的电影,但越看越气,并无摇滚创作的刻画,也无Kino成长史,政治唯寥寥几笔,俄罗斯风味欠奉,焦点在V和M之间模糊渐无,MV伎俩黔驴技穷,黑白变彩毫无新意,最后变成了至小的爱情故事…麻烦不要蹭我们摇滚史流量OK?Name dropping,无话可说者的原罪。我摇滚kol我说了算

46分钟前
  • 咯咯精
  • 较差

舒服,解气,1980年代,前苏联解体前的摇滚乐现状实录,硬摇滚老炮与帅气小清新共享一个女友,或许更乱的情感故事,真人电影与粉笔画的正确运用,MV与剧情片的正确混搭,很舒服,好久没看这么青春、真挚的摇滚电影了。试想了一下,要是有人拍80年代崔健这代人的故事,谁都拍不好,也拍不出那个年代的味道,那,我们就看看前苏联吧。

4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你分给我的番茄汁水四溢,我送你的戒指情比金坚。护送一杯咖啡穿越整座城市,跃入一片大海从此绝不回头。谁都没管那番茄多丑,咖啡多凉,没有承诺的木戒却摘不下来,没有告别的海浪仍一去不回。那年大雨瓢泼,那日正襟危坐,那时你从台下望向我,声似寒蝉,心若焰火。后来我们几个,再也没能走出盛夏。

54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非摇滚乐迷看起来就是MV大集锦,不过镜头运动是真得流畅

56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还行

拍得真酷!!看完就像吃了柠檬味的爆炸糖,酸酸甜甜,在舌头上跳了好久的舞。是夏天的味道啊。

60分钟前
  • 你sha不sh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